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2例临床分析
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艾森脑卒中风险评分(ESRS)量表筛选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50例。
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基础治疗,氯吡格雷组每日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lOOmg口服,1周后仅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 口服。
阿司匹林组每日予阿司匹林肠溶片200mg口服,1周后每日子阿司匹林肠溶片lOOmg口服。
随访90天和1年,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随访90天,脑卒中复发率阿司匹林组为6.12%,氯吡格雷组为 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为16.00%(其中1例为消化道出血),氯吡格雷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随访1年,脑卒中复发率阿司匹林组为12.77%,氯吡格雷组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为38.00%,氯吡格雷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氯吡格雷可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安全性好。
标签:艾森脑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脑卒中;高危;二级预防;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目前,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每年因脑卒中病死的约150万。
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伴有多种危险因素,为复发性脑卒中的高危个体,年复发率还5%~20%。
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科学的危险分层,加强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显得越来越重要。
CAPRIE 研究表明在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氯吡格雷的获益大干阿司匹林。
艾森卒中风险评分(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量表是根据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患者试验(CAPRIE试验)开发而来的,在国外已验证其具有有效、可行的预测脑卒中复发风险的价值。
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关键词氯吡格雷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我国成人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成年人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为150~200人/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原位血栓形成及其他来源的血栓导致急性血管堵塞。
被堵塞血管供应的脑功能区发生缺血坏死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复视及行走不稳,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及认知障碍等。
目前,抗血小板及调脂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作为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本文拟就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
除ADP 外,氯吡格雷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国外研究情况:2006年,美国卒中协会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推荐: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应用抗血小板药而不是口服抗凝药以降低复发性卒中和其他心血管事件风险(I级推荐,A 级证据)。
而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指南中首推阿司匹林,而对于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可考虑应用氯吡格雷。
对于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在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不推荐常规应用这种联合方案。
MATCH [1]试验和CHARISMA[2]试验均表明,联合用药并不优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反而能导致更多的出血并发症。
而CAPRIE试验在某些亚组中,如既往有缺血性卒中或MI史的患者,氯吡格雷的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
目前的各种卒中预防指南也已推荐,将氯吡格雷作为高危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一线治疗选择之一。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临床疗效、ADL评分及不良反应的价值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临床疗效、ADL评分及不良反应的价值引言缺血性脑卒中是造成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本文将就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ADL评分及不良反应的价值进行探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药物,都能够通过干扰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作用,干扰血小板内的血小板聚集素合成,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能够阻断ADP受体,减少血小板的激活,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在已经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联合用药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
一项meta分析发现,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中,相对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组别,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心脏事件及总体死亡率降低了1/3左右,有效率也要显著高于单用阿司匹林组(1)。
ADL评分活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
随着缺血性脑卒中后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些研究发现,通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联合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康复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ADL评分。
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运用了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患者中,其末次随访时ADL分数为94.5分(IQR:85.5-98.5分),而单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末次随访时ADL分数为85分(IQR:65-95分),差别显著(2)。
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出血和消化不良。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可能包括胃肠溃疡和出血;而氯吡格雷的主要副作用是增加出血的风险。
一些研究也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联合使用在容易出血的患者中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因此使用过程中应该小心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
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3 1例 ,女 性 2 1例 ,年 龄 4 5 — 8 5岁 ,平 均 年 龄 为
( 7 0 . 5 + 1 9 . 5 ) 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差异均无
统计 学 意义 ( 尸 < O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治疗 方 法
后P A G变化情况 以( ) 表示 , 比较采用 t 检验 , 临 床疗效及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以构成 比表示 ,组间 比较 采用 X z 检验 , P < 0 . 0 5 表示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
1 . 5 统 计 学分析 数据 均采 用 统计 学软 件 S P S S 1 7 . 0处 理 , 治疗前
组, 每组 5 2 例, 对照组男性 3 0例 , 女性 2 2 例, 年龄
4 6 — 8 4岁 , 平均 年龄 为( 6 9 . 3 + 2 0 . 1 ) 岁; 治 疗 组 男 性
的1 0 4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 , 按照《 急性 脑血管疾病 的诊断与治疗》 f 1 ] 中相关诊断标准 , 所有
患者 均 确诊 。 均 无 消化性 溃 疡 活动期 、 凝 血功 能 障碍 及脑 卒 中病 史 等 。按照 治疗 方案 分 为对 照组 和 治疗
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 少 1 7 %; 恶化 : 患者功能缺损 评分增加 1 8 %以上。 总有效为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分别是 7 6 . 9 2 %和 7 5 . 0 %,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 差异( 尸 > 0 . 0 5 ) , 详见下表 1 所示。
2 . 2 治 疗前 后 P AG 变化情 况 两组 治疗 前后 P A G差值 比较 , 差 异具 有 统计 学
疹, 不 良反应总发生率 5 . 7 6 %( 3 / 5 2 ) ; 对照组治疗过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老年晚期 中心型肺癌近期 疗效[ J ] . 实用肿瘤 杂志 , 2 0 1 0 ,
2 4 ( 3 ) : 2 6 8 ~ 2 7 0 .
从 本次 结果 来看 , 毒 副反 应高 于对 照组 , 但 无统 计
学差 异 , 且 两组 均未 出现 Ⅳ级 毒 副反 应。 我们分 析 , 毒
[ 5 ] 于学燕, 郭帅 , 吕艳 , 等. 经 支气管镜 介入 局部化 疗联合全 身静脉化 疗治疗晚期 中央型肺癌 的临床 分析 [ J ] . 山东 医
晚期肺癌 2 2例 [ J ] . 微创 医学 , 2 0 0 8 , 3 ( 4 ) : 3 3 3 —3 3 4 .
[ 3 ] 薛 慧君 , 魏胜全. 纤维支气管镜局 部化疗加 微 波治疗 中央
型肺癌患者疗效评估 分析 [ J ] . 医学综 述 , 2 0 1 2 , 1 8 ( 1 8 ) :
第2 1卷
第l 1 期
河 北 医 学
HE B E I MED I C1 N E
V0 1 . 2 1. No . 1 1 No v . , 2 0 1 5
2 0 1 5 年1 1 月
炎, 或者 气 管 内炎 症 , 加 重 加 重 气道 梗 阻 j 。 化 疗 是
临床 上较 为常 用 的治疗 手段 , 从 理论 上来说 , 化 疗 的强 度越大, 治疗效 果越 好 , 但 由于 目前还缺 乏 精确 的靶 向 治疗 技术 , 化 疗 药物在 杀 灭 肿 瘤 细胞 的 同 时也 使 正 常
31 38—31 3 9.
体 和 改善 气道 阻塞 , 提 高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 四是 能充 分
吸 出管腔 内的 坏死 组织 或脓 性分 泌物 , 缓解 呼 吸 困难 , 增 加 患者 的耐 受性 。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分析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分析以缺血性脑卒中为研究病症,对氯吡格雷在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
通过阐述氯吡格雷的特点及作用机制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基本应用,并与其他抗血小板聚集常用药进行比较分析其优势,并对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水平及血管内皮的影响进行研究。
标签:氯吡格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1 氯吡格雷特点及作用机制1.1氯吡格雷特点氯吡格雷为临床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与氯吡格雷原形无关,主要经肝内细胞色素P450生物转化形成的代谢产物的作用,可选择性不可逆阻断血小板膜表面ADP P2Y12受体,使受体相耦联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纤维蛋白结合位点隐藏,因此对纤维蛋白原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产生间接抑制作用,阻止血小板进一步聚集。
氯吡格雷为新型噻吩吡啶药物,可直接抑制ADP与ADP受体结合,并选择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进而对ADP依赖性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激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另外氯吡格雷还能够阻断血小板激活后级联放大反应,抑制非ADP激动剂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不可逆抑制ADP受体,当与血小板结合后,可直接使血小板凋亡。
1.2氯吡格雷药动力学氯吡格雷通常口服给药,口服后吸收时间较短,摄入75mg可在1h内达峰值浓度,半衰期8h,1/2由肾排出,1/2由粪便排出,其生物活性必须依靠肝脏P450 1A及3A酶系统代谢后才可具备。
食物对氯吡格雷生物利用度无影响,药物至血液后蛋白结合率达98%。
其活性代谢物可在短时间内与血小板结合,并不可逆抑制血小板,通常口服用药2h后即对血小板开始发挥抑制作用,效果依赖剂量,用药5h后达最大抑制强度,并持续24h,用药75mg/d,持续治疗3~7d后血压浓度可达血小板聚集稳定状态,约40%~60%的血小板被有效抑制,出血时间较用药前延长1.5~2倍,375mg剂量可在30min后对50%的血小板产生抑制,停药后5d内血小板可恢复,与血小板的更新速率基本相同。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FIB Hcy 水平的作用观察

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FIB Hcy 水平的作用观察王树林(南皮县中医医院,河北 沧州 061500)0 引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是常见性脑血管疾病,由于人们饮食不节,高脂肪、胆固醇类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导致AIS 发生率明显增多,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
针对此疾病,以阻塞部位溶栓治疗为主,达到降低血小板凝血功能的目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较为,血清FIB 、Hcy 水平检测也是疾病诊断的关键。
基于此,本文就我院AIS 患者为例,总结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总计600例。
纳入标准:①MRI 、颅脑CT 检查符合脑血管病会议中AIS 标准;②无实验用药禁忌;③无其他心脑血管病史。
排除标准:①肝肾器官功能异常;②实验药物禁忌;③合并恶性肿瘤。
进行分组比较,2组AIS 患者例数相同。
对照组男172例,女128例;年龄50-78岁,平均(59.0±5.2)岁。
观察组男189例,女111例;年龄52-79岁,平均(60.3±5.6)岁。
2组AIS 患者一般资料接近,具有实验可比性0.05。
1.2 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调整血压、脑保护、并发症防治等对症支持治疗。
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 ,连续用药2周。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氯吡格雷治疗。
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次/d ,连续用药2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AIS 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NIHSS 评分以及血清FIB 、Hcy 水平变化情况。
1.4 效果评价标准[2]。
治愈:AIS 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NIHSS 评分减少>90%。
有效:AIS 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NIHSS 评分减少介于15-90%。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治疗的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242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120组,试验载荷(氯吡格雷300mg第一剂后,75mg/d)及标准组122例(氯吡格雷75mg/d),用14d。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卒中量表评分(nhiss)相比,不良反应药物,凝血指标。
结果nhiss 评分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负载后nhiss 治疗组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凝血指标治疗前后有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无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及生命的出血和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显著(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心脏结果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比常规剂量,并没有明显的安全问题,值得进一步推广。
标签:氯吡格雷;负荷剂量;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进展可以高达30%以上。
研究表明[1],阿司匹林是有效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在脑梗塞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二级预防的ADP受体拮抗剂。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预后有所改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
研究表明[2],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和高峰负荷剂量。
在临床实践中,对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可以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更好。
因此。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减少卒中进展的早期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好。
本文旨在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住院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0例。
1.2入选标准①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病≤12h,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0min;②头颅CT或MRI排除出血性脑卒中;③计划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年龄18~8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中有关2004届全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讨 论
2 1 治疗 方 法 .
两 组 均 予 降低 颅 内压 、 轻 脑 水 减
1 临床 资 料
6 个月分别进行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D ) A L 评分和神 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 I S ) ]并采用经颅多普 N H S ,
勒彩 色超 声 ( C 测定 大脑 中动 脉 血 流速 度 ( M— T D) V C 。 A)
急性 缺血 性脑卒 中患 者 2 7例 , 15例 , 7 1 男 4 女 2 例 ; 病 年龄 4 发 0~7 8岁 , 均 6 . 5岁 。其 中基 底 平 17 节梗 死 13例 , 干梗 死 2 8 脑 2例 , 叶梗 死 8例 , 脑 脑 小 梗死 4例 ; 发病 时 间 3~2 , 均 1 . 。均 符 合 4h 平 32h 19 95年第 四届 全 国脑 血 管 病 会议 制定 的诊 断 标 准 ,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 0 0 7年第 4 第 2 7卷 3期
氯 吡格 雷治 疗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1 1 2例 临床分 析
赵小 茜 董 爱 兰 宋 丛东 王 , , , 萍 ( 1山东省 立 医院 , 山东济 南 202 ; 50 12菏泽 医学 专科 学校 )
(D) A L 评分和神经系统 功能 缺损 评分 ( I S 并采 用经 颅 多普 勒彩 色超 声 ( C 测定 大脑 中动脉 血流 速 度 N HS ), T D)
( MC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A L评 分和神经 系统功 能缺损 评分 明显低 于对照组 , MC V A) D V A明显高 于对照 组 , P均 < .5 0 0 。认为氯吡格雷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 的生活质量 , 促进神经功 能恢 复 , 改善预后。 [ 关键词 ] 氯 吡格雷 ; 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 预后 [ 中图分类号 ] R 4 73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10 .6 X( 07 2 -0 4 0 22 6 2 0 )304  ̄2
其 一般 资 料具有 可 比性 。
2 方法
2 5±19 13 .3 2 .0±2 3 01 .2 1 .6±16 74 .1 1 .2±14 36 .1
3 .3±4 6 62 .0 3 .2±5 5 81 .1 4 .3±5 6 25 .5 5 8±5 9 56 .0
注 : 治疗前 比较 , 与 P< .5; 0 0 与对照组 比较 , P<0 0 .5
脑 出血 、 出血 性脑 梗 死 或 伴 有 脑水 肿 的 大 面 积脑 梗 死; 血小 板减少 症 ; 近期有 过 大手 术 、 动性 出血 ; 活 临
床诊断为 心源 性脑梗 死 ; 血 酶原 含量 低 于正常 凝 6% ; 0 已知有出血倾 向; 正在使用肝素 、 华法令 等抗 凝药 物 ; 隙性 脑 梗 死 ; 重 心 肝 肾功 能 不 全 。将 腔 严 27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12例和对照组 15例, 1 1 0
检验 , 检验 水准 = . 5 00 。
3 结果
两 组 治疗前 后各 项观察 指标 变化 见表 1 。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变化 ( ± ) s
组别 n A L评分 ( ) N H S 分 ) V A( m s D 分 IS ( MC c / ) 观 察 组 1 1 2 治 疗 前 2 .4±17 2 .o±2 1 3 .2±4 5 45 .5 29 .7 51 .3 治疗 1 月 个 2 .8±16 1 .4±2 0 4 .2±5 3 20 .2 92 .3 21 .3 治 疗 3个 月 1 .7±15 △ 1 .2±14 △‘ 5 1 74 .3 4 3 .3 5 .2±6 1 △ .4 治 疗 6个 月 1 .2±13 △‘1 ,5±1 1 6 .2±6 7 △ 41 .5 10 .0△ 9 1 .5
人选标 准 : 发病 5d以内 ; 昏迷 ; 无 颅脑 C T或 MR 证 I 实无颅 内出血 ; 次发作 前 无 中风 病史 。排除 标 准 : 本
2 3 统计 学方 法 .
采 用 SS 1. P S 15及 S S . 件 A 6 0软
进 行统 计 分 析 。所 得 数据 以 ±s 示 , 行 配 对 t 表 进
急 性 缺血 性 脑 卒 中是 中老 年 人 的多 发 病 、 常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 / , 续 6个月 。 gd 连 2 2 疗 效 评价 . 两组 均 于人 院 当天 及 治疗 第 13 、、
病, 病死率 、 致残率 、 复发率高。20 0 5年 1 一 07 月 20
年 3月 , 我们应 用 氯 吡格 雷 治疗 急性 缺 血性 脑 卒 中 12例 , 1 取得 较好疗 效 。现报 告 如下 。
对 照 组 1 0 5 治 疗 前 2 .2±19 51 .4 治 疗 1 月 个 2 .5±15 30 .3 治 疗 3个 月 2 .9±17 08 .2 治 疗 6个 月 1. 6±15 75 .4‘
合并 妊 娠 ; 能 控 制 的 严 重 高 血 压 (收 缩 压 未
>10 m g 舒 张压 >10 m g ; 脑 C 8 mH 或 0 mH ) 颅 T证 实
[ 摘要 ] 将 2 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 随机分为 观察组 12例和对 照组 15例 , 1 1 0 两组均 予降低颅 内压 、 减 轻脑水肿 、 钙离子拮抗剂 、 清除氧 自由基 、 神经 营养 剂、 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 和全身营养支持 治疗 ; 同时予降纤酶 溶于 生理盐水 中静滴 。观 察 组在 此 基 础上 口服 氯 吡格 雷连 续 6个 月 。两组 均 于治 疗 前后 进 行 日常 生 活 能力 量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