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与哥特文化

合集下载

哥特文化的背后

哥特文化的背后

哥特文化的背后我大概已经记不太清楚几年前在上海偶然陪着朋友一起去看的那场Lacrimosa演唱会的细节了,那个时候我还并不太清楚哥特究竟是个什么意思的词语,但我的朋友却是哥特文化的忠实爱好者。

我只记得在那场演唱会里台下的观众都是一脸的憧憬并且为之疯狂,被打着浓厚哥特标签的音乐,散发出致命的吸引力。

而哥特音乐仅仅是哥特文化的一小部分,哥特这种一路从艺术走向文化的文化,对大部分来说还是陌生的,而它的确以鲜活的姿态活跃在这个时代的一个角落,并用它的精神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哥特?哥特,在词典里的第一个解释是古代的民族,而现在定义里的哥特却和这个民族没有多大的关系。

提起哥特,恐怕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欧洲那些有着高大的梁柱、尖拱形天花板和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的建筑,而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便是哥特式建筑。

去过欧洲城市旅游的人也许印象更为深刻,这些建筑大多是教堂,其高耸入云和直指天空的形态代表着西方基督教精神的内涵。

即使是现在来看,哥特式建筑那种能够使人从心底觉得自己渺小而谦卑的功力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哥特式艺术以一种外在性的凝固形式即哥特建筑深刻的反映了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深处汹涌激荡着的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和崇敬。

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这传递的精神内涵无疑是能够让人窒息的,甚至会被人称作是带着病态情绪的,这样那样的对于哥特式建筑的理解和评论也是同时代表着人们对于哥特这种文化的态度,包括其中的当然还有以黑暗、神秘和恐怖为主基调的哥特文学。

这里要说到的便是在文学史上有着浓墨重彩一笔的哥特式文学,哥特式文学以哥特小说的形式将哥特文化独特的风格呈现在纸上,并且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来表达哥特式的精神内涵。

吸血鬼显然是哥特小说中最为典型的形象,为什么会是吸血鬼成为最早并且最能表达哥特式精神内涵的形象?首先,吸血鬼这个形象其本身是脱离人们现实生活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真实的接触到吸血鬼,因此对这个形象有着自然的恐惧;其次吸血鬼这个形象在夜间活动吸人血致人命的特点充分展现出了哥特文化中的黑暗与残酷。

哥特故事七篇

哥特故事七篇

哥特故事七篇引言哥特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文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类题材。

这些故事通常以黑暗、恐怖和超自然为主题,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氛围营造,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本文将以七篇哥特故事为线索,探讨哥特故事的特点、起源和影响,并深入剖析其中的精彩之处。

哥特故事的起源1.古代神话与传说–哥特故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与传说。

各个文化中都存在关于吸血鬼、巫婆和不死生物等超自然主题的故事,这些元素成为后来哥特故事的基础。

–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冥界故事,以及北欧神话中的世界树和神界的描绘,都为后来哥特小说中的幻想元素提供了素材。

2.文艺复兴时期的恐怖与奇幻–在文艺复兴时期,恐怖和奇幻成为了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

例如,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包含了诅咒、幽灵和妖魔的元素,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恐怖感。

–此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神秘主义作家达尔洛的小说《伊斯嘉·斯蒂瑟塔》和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短篇小说集《夜曲》也影响了后来哥特小说的发展。

哥特故事的特点1.黑暗叙事风格–哥特故事通常以黑暗的氛围为特点,通过描述阴森的场景和人物来营造恐怖的氛围。

例如,巴洛克建筑和墓地常常被用来描绘哥特小说中的场景。

–这种黑暗的氛围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引起了强烈的恐怖感。

2.超自然元素–哥特故事常常包含超自然的元素,如吸血鬼、幽灵和巫婆等。

通过添加这些超自然元素,哥特故事增加了故事的奇幻性和恐怖感。

–超自然元素还可以代表人类的恐惧和欲望,探讨生死、善恶和道德等哲学问题。

3.情感的扭曲与病态–哥特故事中的人物常常被描绘成情感扭曲和病态的形象。

他们可能经历了创伤、失去亲人或受到压迫,从而导致了内心的变态和病态。

–这种情感的扭曲给人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和恐怖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败坏。

哥特故事的七篇代表作品《德古拉》•作者:布拉姆·斯托克•内容概要:《德古拉》是一部经典的吸血鬼题材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吸血鬼德古拉的恐怖冒险。

吸血鬼文化

吸血鬼文化

作者
安妮·赖斯 于 1976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The Vampire Chronicles
• 夜访吸血鬼(1994)
故事以谈话方式展开,通过吸血鬼路易讲述自己的故事把 读者带入那个迷幻阴暗的神奇世界。路易因弟弟的自杀而 深深自责,希望结束自己的生命,却偏偏遇上一个名叫莱 斯特的吸血鬼,从他那儿获得了永生。 莱斯特为了留住路 易,把年仅5、6岁的小女孩克劳迪娅缔造成为吸血鬼,迫 使路易为了照顾她而杀人,60多年后,克劳迪娅意欲摆脱 莱斯特的控制,设计将其杀害 , 并与路易逃往欧洲 , 找寻 其他吸血鬼,在巴黎一座名叫“吸血鬼剧院”的地方,他 们遇上了以阿尔芒为头领的吸血鬼群。 路易被阿尔芒所吸 引,同时他高雅而忧郁的气质也吸引了对方,此时死而复 生的莱斯特突然出现在巴黎,使得吸血鬼们以“谋杀同类” 的 罪名处死了克劳迪娅。路易一怒之下烧死了他们,与阿尔 芒离开法国,回到新奥尔良。路易最终与阿尔芒分开,独 自去面对他吸血鬼孤独的永生。
恐怖只是外衣, 人性才是真谛。
• • • • • •
一,什么是吸血鬼 二,吸血鬼的起源 三,吸血鬼的特征 四,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 五,电影作品中的吸血鬼 六,吸血鬼形象的魅力
什么是吸血鬼
• 吸血鬼(vampire),意思是嗜血、吸取血液的 怪物的意思,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之所以 说是魔怪,是因为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不 是神,也不是魔鬼,更不是人。 在西方有着大 量的关于吸血鬼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现在, 吸血鬼也用作比喻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钱财、 思想或者其他资源的人。 •
Dracula (1992)
Der Traum des Allan Grey (1932)
暮光之城 Twilight

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

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

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内容提要:吸血鬼文化属于西方地下文化的一支,发源于欧洲,在现代主要通过文学和影视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怀着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情走近幻想中的吸血鬼。

吸血鬼文化也深深地吸引着笔者,不过主要局限于其有关的影视作品,每部最新的吸血鬼作品发布我都会下载来看。

然而,对于吸血鬼的文化笔者确知之甚少,希望通过对该专题的研究丰富相关的认知。

关键词:吸血鬼德库拉迷信吸血鬼(vampire),意思是僵尸、吸取血液的恶魔的意思,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

作为一个和人类关系密切的恶魔形象,它在开始的几百年的传说里一直带有离奇而恐怖迷幻的色彩。

近百年来,随着浪漫主义文学和影视兴起,带有神秘唯美的吸血鬼形象更成为了浓郁而坚持的文化情节——一个从宗教走向感性膜拜的奇特的夜之魔鬼。

一.吸血鬼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吸血鬼与鬼魂:鬼魂是不属于肉体躯壳的精神物质,我国关于鬼魂的传说很丰富,笔者就不赘述,而吸血鬼是附体的幽灵,是被从遗弃的世界里出来的恶灵所占据的身体。

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实体。

吸血鬼与僵尸:我国也有关于僵尸的传说,这与西方的僵尸相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盛产关于僵尸的影片,他们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思维,其中林正英的僵尸系列较为典型。

而吸血鬼与僵尸的本质区别就是吸血鬼有思维,和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他们只在夜晚活动。

二.关于吸血鬼文化的起源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就蔓延着吸血鬼的传说。

成千上万的人们相信这一传说并在黑暗里因为这个传说而颤抖。

1. 一般认为,吸血鬼传说起源于人们对血的恐惧与崇拜。

希伯来人对血的崇拜和恐惧形成了一种难耐的情结,一方面血是灵魂和生命的象征,而另一点上他们又把血认为是灾难不祥的标记。

基督教认为,血同样代表着罪恶。

《旧约·利未记》有这样的描述:“我对以色列的孩子说,你们不可吃任何活物的血,因为那就是它们的生命,否则你们就会受到惩罚!”。

2. 最早的吸血鬼形象难以确定,但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论点:该隐:因杀兄弟而受上帝诅咒。

哥特风格与吸血鬼的传说

哥特风格与吸血鬼的传说

哥特式风格现今的演绎
位 于 欧 洲 的 最 老 的 城 马 斯 垂 克
这座1438年建成的大型建筑一直以来都作为修道院和教堂使用,上世纪80年代初期, 整座建筑进入年久失修的空置状态,一直到2000年,Camille Oostwegel以大规模的 整修保持了它往日的尊严。原有的高坛现在成为夹层餐馆,大大的玻璃窗外是迷人的 闹市风景。整个建筑有效地整合了接待区、会议室、图书馆、古董房和咖啡吧,证明 现代风格也能与中世纪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建筑师创造性地解决了不同结构之间的 过渡,包括用玻璃电梯把教堂和修道院连接起来。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 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 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 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 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 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的哥特式建筑有 教堂 教堂 国 教堂 国 特 教堂 法 国 。 哥 式 一 于 艺 , 有 。哥 式建筑的特
吸血鬼的起源
最早的吸血鬼形象难以确定,但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论点: 1.莉莉斯(Lilith)。莉莉斯是巴比伦女妖莉莉图(Lilitu)的前身,是亚 当的第一任妻子。莉莉斯被亚当抛弃后,就变成众妖魔鬼怪的女王(也是撒旦 的情人)。她吸食婴儿的血,会让熟睡的年轻男子丧失生气。 2.该隐(圣经,创世纪4:1-16),因杀兄弟而受上帝诅咒。 3.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的门徒,后来因为后悔而自杀(圣经,马太福音27: 3-5)。传说上帝使他不死,永远孤独,用作惩罚他。所以,现在的吸血鬼, 都须保持神秘,永远孤独。 有推测表示吸血鬼的故事最早来自远东,商人们通过贸易航路把传说带到了 东欧。诞生了现代版本的吸血鬼神话。斯拉夫语地区的吸血鬼民间传说最多, 历史可以追溯到基督教与异教信仰激烈冲突的9世纪。 事实上,在18世纪前是没有现代意义上吸血鬼一词的。英语中第一次出现这 个词是在1732年。

《吸血鬼》赏析

《吸血鬼》赏析

《吸血鬼》赏析吸血鬼,是具有令人着迷的神秘和诱惑力的存在。

在文学、艺术甚至流行文化中,吸血鬼的形象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吸血鬼形象的解析和赏析,探讨吸血鬼为什么在文化中如此深入人心,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一、吸血鬼的起源与传承吸血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与传说。

在古希腊、古罗马甚至中国等国家的神话传说中,就有各种各样形态的吸血生物。

然而,真正将吸血鬼形象推向高潮的,还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哥特文学中,如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等。

二、吸血鬼形象的诱惑与吸引力吸血鬼形象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其所具有的超自然力量和永生不死的特性,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其具有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吸血鬼往往以一种美轮美奂的形象出现,拥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外貌和气质,能够吸引人类倾慕并投入无尽的爱恋之中。

同样,吸血鬼也象征着禁忌和欲望。

他们需要喝取鲜血以维持生命,这种生命力的来源往往是人类。

在吸血鬼与人类之间产生的亲密关系中,既有禁忌的惊悚感受,又有对于禁忌欲望的满足。

三、吸血鬼文学与电影的影响力吸血鬼形象对于文学和电影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从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到现代文学作品《暮光之城》,吸血鬼一直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而在电影界,以《吸血鬼日记》系列、《暮光之城》系列和《白夜行》等为代表的吸血鬼题材电影更是层出不穷。

吸血鬼题材的文学和电影作品,无论是受众的数量还是影响力都非常庞大。

人们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深入了解吸血鬼的神秘世界,感受到恐怖和刺激,并思考人性、生命和死亡等深层次的问题。

四、吸血鬼的象征意义吸血鬼形象背后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也是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

吸血鬼往往被视为永生的象征,代表着对于死亡的恐惧和追求永恒的渴望。

同时,吸血鬼也象征了欲望与堕落,尤其是对于禁忌欲望的满足,使读者和观众们对吸血鬼情有独钟。

此外,吸血鬼形象还体现了一种边缘性的存在。

他们不属于人类世界,但又与之紧密相连。

无影之影_——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无影之影_——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引言:吸血鬼作为一种神秘的生物,自古以来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传统的吸血鬼传说到现代的吸血鬼小说、电影和电视剧,吸血鬼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主题。

本文将探讨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并分析吸血鬼符号在现代流行文化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吸血鬼的起源和传统形象的塑造1.1 吸血鬼的起源吸血鬼传说最早出现在古代民间传说中,各国都有各自的吸血鬼传说。

比如,希腊有灵魂穿透者,斯拉夫有古斯特,中国有饿鬼等。

这些神秘的生物以吸取生命力或生命血为生存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恐惧和好奇。

1.2 传统吸血鬼形象的塑造在欧洲文学中,吸血鬼形象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哥特文学作品中,如不列颠的吸血鬼猛瑟斯特和德国的哥特式小说《吸血鬼》。

在这些作品中,吸血鬼被描绘成纯粹邪恶的生物,以血为食,无情无爱。

这种形象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部分: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崛起2.1 吸血鬼小说的兴起19世纪末,吸血鬼小说开始兴起,如布拉姆·斯多克的《德古拉》。

这些小说将吸血鬼形象与浪漫主义文学相结合,增加了吸血鬼的神秘和吸引力。

同时,由于吸血鬼的不死和超自然能力,吸血鬼形象也被赋予了力量和永生的象征意义。

2.2 吸血鬼电影的崛起到了20世纪,吸血鬼进入了大众视野,吸血鬼主题的电影开始兴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31年的《吸血鬼》和1992年的《布拉姆·斯多克的德古拉》。

这些电影将吸血鬼形象塑造成具有浪漫吸引力的角色,进一步丰富了吸血鬼在流行文化中的形象。

第三部分:吸血鬼符号在现代流行文化中的重要性3.1 吸血鬼作为反英雄的形象在现代流行文化中,吸血鬼通常被描绘成具有反英雄特质的角色,如《暮光之城》中的爱德华。

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又被束缚于自己的诅咒中,既吸引人又可怜。

这种形象在年轻读者中特别受欢迎,因为他们可以在吸血鬼身上找到自己的困惑和矛盾。

哥特的21种分类

哥特的21种分类

哥特的21种分类如果你还没试过哥特风格的金属、摇滚、交响等等,实在是太遗憾了,如果你愿意尝试几首,或许就会找到与你灵魂共鸣着的东西。

trust me.如果你是哥特的乐迷,这里是你的归属。

-------------------------------------------------------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但它并不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更像一种反讽,一种思想表现方式。

它是一种说话方式,一种嘲笑社会悲哀的声音,阴暗的外表下,有着一种对生命的狂热。

----------------------------------------------------------------最后这里属于哥特和参与其中的点点友人!类型一:传统歌特根源:80年代音乐/兴趣:Bauhaus, Siouxie and the Banshees, The birthday Party, The Sisters of Mercy和其他batcave乐队装束:深受punk影响-渔网,皮夹克,穿孔,浓妆,蓬蓬头,捆绑装束,大量黑色理念/特点:深信“歌特”已死传统哥特:传统哥特的装束深受朋克影响,鱼网、皮夹克、穿孔,此外也包括浓妆和蓬蓬头,偶有捆绑装束,当然会大量使用黑色。

如果他们不是在听那一大票唱片,那就是在哥特俱乐部享用snakebite & black(一种果酒、啤酒、黑醋栗调配的饮料)和丁香烟。

类型二:浪漫主义歌特根源:关注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创造出的黑暗,感性的神秘世界,以及受其影响的电影音乐/兴趣:文学和诗歌,民谣、天音类暗潮:All about Eve(夏娃的一切)、Faith and the Muse(信念与缪斯)、Love Sprials Downwards (爱盘旋而下)。

当然古典音乐也是他们的选择比如巴赫和瓦格纳装束:大量天鹅绒和蕾丝,宽松的衣服(维多利亚式或中世纪)理念/特点:感情丰富,有创造力,爱幻想,对它们来说枯萎的玫瑰,藤蔓缠绕的墓地和头骨都是蕴藏极大美感的东东...浪漫哥特:关注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创造出的黑暗,感性的神秘世界,以及受其影响的电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