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文献综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条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条解读费尔巴哈是伊朗古代诗人,他的相关文献都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各种文化。
这篇文章将通过介绍费尔巴哈的生平及其著作为人们了解费尔巴哈的基本情况。
一、费尔巴哈的生平费尔巴哈,又名费尔巴哈·阿列夫斯坦·阿里(Ferdowsi,Abolqasem Alii),据说他出生在伊朗出生,即今天的阿塞拜疆,父亲是开尔文权威当时最著名的诗人持有者,母亲是一位山姆男性咒语意识者。
费尔巴哈所处的年代是伊朗古代史中著名作家们集体创作和沉淀的行业,他们创作的文章都体现着当时伊朗文化的多样性和持久的流动性。
伊朗的政治环境在当时也不太稳定,阿兹特克和萨拉曼帝国都在不断的腐败和征服,伊朗人民为了抗击外敌而不断的斗争,这使费尔巴哈的创作习惯也相当的激进。
费尔巴哈以几部传世的巨著而著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艾鲁维特》。
《艾鲁维特》以叙述方式来记述从古代伊朗到亚美尼亚傣族统治者史诗般的政治历史,这部作品中探讨了力量而力量,仁慈和仁慈之道,及时援助对抗恐惧,以及伊朗仁慈英雄能够面对残酷现实的勇气等概念。
费尔巴哈另一部名为《拉姆》的作品中,以自然语言写就了一幅生动地描绘了新旧各位伊朗英雄的图画,包括波伊斯拉伐术和卡瓦德·阿钦休斯·西迪纳兹,《拉姆》还充满了对贵族集团和宗教组织以及对伊朗王室的赞美、支持和认可,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下的沉淀性和多样性。
费尔巴哈的作品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伊朗的政治多样性,而且也深受当时的伊朗人民所欢迎。
其文学作品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也展示出来,使人们对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对文化的消解有独特的见解,而且他的文字也满足了早期伊朗神圣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
他的作品比其他传世作家的作品更有生命力,也为伊朗古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在今天他仍被誉为伊朗文艺和古代文学界的“祖师”,其作品被广泛收录在各类古典诗集中,以及伊斯兰文学教科书中,他作品中向人们反映出的内容仍然受到伊朗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他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费尔巴哈论》:一部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经典之作

《费尔巴哈论》:一部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经典之作作者:郝建国来源:《领导之友》2014年第01期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一书是一部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名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因此,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把《费尔巴哈论》列为首选的书目之一。
一、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历史背景第一,为了实现历史的夙愿。
早在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时,就决定共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把他们“以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愿望。
第二,国际工人运动的现实需要。
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并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起工人的政党组织,国际工人运动的这一发展趋势,迫切要求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复活德国古典哲学的招牌,试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抗。
鉴于这种情况,恩格斯感到很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做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说明。
第三,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提供了机会。
费尔巴哈在大学担任讲师期间,由于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而被剥夺了教席,并受到了当时德国哲学界的攻击。
1885年丹麦社会学家施达克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对费尔巴哈给予了充分肯定,驳斥了德国哲学界的攻击。
但是,由于施达克哲学素养不够,不懂得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对费尔巴哈作了错误的评价。
因此,当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刊物《新时代》杂志编辑部邀请恩格斯撰文评述施达克这本书时,恩格斯就欣然同意了,并借此机会完成了《费尔巴哈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内容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1804-1872)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被广泛视为存在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先驱之一、费尔巴哈的思想对现代宗教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生平与背景:1.费尔巴哈的早年生活和家庭背景2.费尔巴哈在柏林大学的学习经历3.费尔巴哈与黑格尔哲学的接触4.费尔巴哈在海德堡的朋友圈和思想环境二、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1.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宗教观念的质疑2.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历史观的反思3.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费尔巴哈对宗教的唯物解释a.宗教是人类投射出来的自身本性的人格化b.宗教是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意识形式c.费尔巴哈的宗教解释对基督教的批判2.费尔巴哈对人性的关注a.人性是对神的投射和人本身的本质b.人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c.人性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展现和实现的四、费尔巴哈的人文主义:1.费尔巴哈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思想a.提倡个人的自由和解放,反对神权和教权b.倡导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c.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和共同进步的重要性2.费尔巴哈对人的批判和矛盾性a.人是事实上的,而非纯粹的理性存在b.人的意识和理性往往受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制约c.人的自由和解放需要改变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五、费尔巴哈对社会科学的影响:1.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启发a.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思想的影响b.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社会变革理论的比较c.费尔巴哈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2.费尔巴哈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a.费尔巴哈对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转向的影响b.费尔巴哈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性c.费尔巴哈对现代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影响六、费尔巴哈的批评和争议:1.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及对哲学和宗教的批判所引发的争议2.费尔巴哈的人性观点以及与康德和尼采等其他哲学家立场的冲突3.费尔巴哈的思想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以及当代的影响与评价七、总结:1.费尔巴哈的思想对宗教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贡献2.费尔巴哈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性3.费尔巴哈的思想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启示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的文献综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介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的实践观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探讨费尔巴哈思想的重要文献,对其实践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观点。
本文将综合分析这些内容,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实践观在哲学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对世界的真实认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实现方式。
费尔巴哈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探讨,为后人对实践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践观在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不同学者对实践观的理解和解读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一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有学者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终点。
通过对这些不同观点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实践观的内涵和特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观的阐释和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和深刻的视角,展示了实践在哲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实践观在哲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概述文献综述的主题在文献综述中,我们将重点关注费尔巴哈对实践观的理解及其在哲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探讨不同学者对实践观的解读,我们将更深入地理解实践观在当代哲学中的意义。
我们还将探讨实践观对社会变革的启示,探讨其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旨在总结实践观在文献综述中的作用,并展望未来实践观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全面探讨,我们将深入了解实践观在当代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正文2.1 费尔巴哈对实践观的理解费尔巴哈对实践观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费尔巴哈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实践活动,人类能够改变和认识世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费尔巴哈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中论文题目关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古学的终结>的综述姓名胡玲利所在学院经贸学院专业班级金融1班学号 200802008指导教师无日期 2009 年 11 月 3 日关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综述经贸金融 08级 200802008 胡玲利【摘要】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
它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两个发展阶段,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
黑格尔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而随着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职》的出版,以其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理念登上历史的舞台。
但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德国古典文学即有不可磨灭的成就,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最终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的继承并发展德国古典哲学。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从费尔巴哈思想的不同领域入手,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指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黑格尔哲学、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关系、宗教哲学和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学、历史学。
综述将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四大部分为全文脉络,展开讲述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看法。
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前期的德国哲学革命。
文章首先提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黑格尔体系的前身是德国一些教授、青年导师的著作,全部发展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黑格尔体系。
但是与法国革命不同的是,这些著作为当时的政府所推崇,原因是它具有双重性质——政治温和性和彻底革命性,1)彻底革命性。
黑格尔哲学认为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恰恰相反,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不合理的、以致于必须由大革命来把它消灭。
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

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
本文将围绕着《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展开讨论。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辩证的批判。
他指出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存在的唯心主义倾向,并且揭示了这种唯心主义倾向对社会历史的深远影响。
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恩格斯也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了阐释,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的观点,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费尔巴哈论》还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历史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恩格斯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
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未来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为后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费尔巴哈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实践指导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恩格斯在书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析方法和革命实践的指导原则,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实践指导。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
这部著作不仅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澄清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费尔巴哈论》不仅对于理解恩格斯的思想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文献。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方法论和实践指导,对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指导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论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论文摘要:我们通过对马克思思想的学习最终也是落实到现实处,关于《提纲》的学习中,其最主要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用于分析和看待当今国际以及国内的宗教实际,回答历史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和现实问题。
同时也想到如何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国际上各大宗教对各国的经济以及文化甚至是落实到个人素质的深刻影响的认识,这都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去学习。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产生背景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得以迅猛的发展,随之也激化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意志属于国家哲学并占有一定的统治地位。
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费尔巴哈发表了一系列反对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著作,如《基督教的本质》、《未来的哲学原理》等,唯物主义得到了众多学者们的认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是马克思要在唯物主义已经战胜唯心主义的条件下,进一步改造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在无产阶级中宣传这种新的世界观,从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提要和基本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马克思于1845年在布鲁塞尔完成此著作。
在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发现了它,在做了相关整理之后,以该书的附录进行了公开发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由11个条目组成。
整个提纲按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总论、分论和结论。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论哲学的消极性和直观性,奠定了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基础(第一条、第二条)。
如原文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费尔巴哈哲学研究综述_雷勇

方哲学史上其他的人本 主义思想 的关系, 未 能从哲 学 人本主义的传统中得到 审视; 目前 已有的研 究主要 在 集中黑格尔、费尔巴哈、马 克思三 者的关 系方面, 其 实, 我们不仅应该考察费尔 巴哈人 本主义同 在它之 前 的人本主义 ( 如古代普 罗泰戈拉、近 代文艺 复兴时 期 以来的人本主义等) 的 思想渊源, 而 且应该 进一步 拓 宽视野, 将费尔巴哈人本主 义放到 整个西方 哲学的 历 史长河中尤其是现代西方 人本主义 思潮的 语境中进 行 解读。 五、对费尔巴哈哲学重 视不够; 同 为马 克思主 义 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黑格 尔哲学 曾一度受 到了学 者 海德格尔已成为中国学 者最喜欢 谈论的 哲学家, 黑 格 尔也逐渐受到冷落, 费尔巴 哈的哲 学自然更 是难以 成 为研究的热点了。
tet e A uflage1972 ) 则探讨了费尔巴 哈同青年马克 思 思想的关系。 以上这些研究 成果 对于推 动费尔 巴哈 哲学 的 研究 , 无 疑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和 参 考 价 值 , 但 总 体 来 说, 已 有 的 研 究 还 存 在 一 些 不 足 , 值 得 进 一 步 深 入研 究 : 一、尽管有学者集中考察 了费尔巴 哈有 关人的 本 质的思想, 但 是在 对 费 尔巴 哈 哲 学所 做 的 各 种 分 析 中, 人们更多的是强调费尔 巴哈重 塑了唯物 主义的 权
了费尔巴哈 哲 学产 生的 时代 背 景、本体 论、认 识 论、 段, 人是宗教的目的、中 心、太阳。 但是, 宗 教本 身
*
[ 基金项目 ] 本 文 系 四 川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十 一 五 规 划 2009 年 度 青 年 项 目 费 尔 巴 哈 人 本 主 义 思 想 研 究 ( SC09C027) 前期成果 。 国家 社科 基 金 2010 西 部 项目 费尔 巴 哈人 本主 义 思想 新 论 的 阶段 性 成果 , 项目 编 号 10XZX006 。 [ 作者简介 ] 雷勇 ( 1981- ) , 四川阆中人 , 四川师 范大学政治教育讲师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综述
学院:国际商学院学号:200806138 姓名:金泽华
对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拜读之后,感触颇深。
恩格斯在这个篇幅并不长的著作里清算了德国1848年革命前后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
在分析黑格尔哲学及费尔巴哈哲学的不足与可取之处后,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下面我将分三个部分完成这篇文献综述:一、对各章节的概括;二、对各章节内容的分析总结;三、小结。
(一)
这篇著作共有四个章节与一个最后的归纳小结。
其中第一章分析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二章,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第三章,讲述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第四章,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影响,即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最后的小结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二)
第一章,主要内容包括:1、阐明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及哲学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同时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及其两重性。
2、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恩格斯在本文中指出,正是由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性质,使它的哲学带有极大的保守性。
3、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出现,恩格斯在本文中指出,伴随着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分裂出来了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
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正确态度是扬弃它,克服它的唯心主义,拯救出它的辩证法。
第二章,主要内容包括:1、恩格斯在本文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使哲学分成了两大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是不言而喻的。
为此,恩格斯批判了不可知论,重点是休谟和康德。
费尔巴哈承认思维和存在有统一性,但他认为思维对存在的认识是直观的反映。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也是实现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
2、揭露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存在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第三章,主要内容包括:1、费尔巴哈用宗教解释历史,以为历史的变化是以宗教为根据的,宗教的变迁只有在历史的发展中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2、费尔巴哈主张,追求幸福的欲望是生来具有的,人们追求幸福的权利是平等的。
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的道德原则是根本行不通的。
任何道德原则都是历史的产物,抽象的道德原则是根本行不通的。
尽管对幸福的理解是相对的,但是,对幸福的追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否则,追求幸福就是一句空话。
3、恩格斯指出,只有考察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才能够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费尔巴哈没有、也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费尔巴哈没有走的一步,必定会有人走的。
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定会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
”
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哲学。
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马克思返回到唯物主义,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颠倒过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2、
恩格斯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历史不是按照个别人的意志,而是按照许多人的意志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的方向发展,这个合力就是历史的规律。
此外,恩格斯还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恩格斯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意味着以往一切哲学的终结和崭新哲学的开始,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的革命变革,开辟了哲学发展的新道路。
归纳小结: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真正继承人。
而作为工人阶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和新派别”。
(三)
读过这篇著作后我不仅清楚了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分量,了解了其基本哲学理念,而且,不禁有几分感慨,唯物或唯心,均是人类不断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的努力,对过去的先哲和将来的思考者,无论是“错”或“对”,“有益”或“徒劳”,“浅”或“深”都应致以崇高的敬意。
毕竟他们在观察世界,不甘活在混沌中,是为人类做的一份思考,尽的一份责任。
我想这也是他们的出发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