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讲义5

合集下载

修辞学第五讲

修辞学第五讲

2)利用极端概念 ) ①I’ll keep it a secret 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我将把秘密保持到世界末日。) ②I will love you till the seas gone dry, the rocks melt with the sun.(我 爱你到海枯石烂。)
There are overlappings between allusion and antonomasia.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words and phrases used in antonomasia are often fixed while those in allusions are more flexible and more difficult to employ and understand.
(6)利用名词 ) ①He is always punctual as the Big Ben.(他总是守时如大本钟。) ②They cried to high heaven for a timely rainfall.(他们喊声震天乞求及时 雨。)
It is a crime to stay inside on such a beautiful day. I loved Ophelia, 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 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 make up my sum. I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She shed floods of tears. I would give the world to see her. He complains with millions of reasons.

修辞学讲义

修辞学讲义

比喻
比喻的各种变式:
倒喻把喻体说是像本体。 真是怪味豆,甜酸苦辣,什么味道都有,真像是眼前的生活。 (王友生《漩涡》)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 样子十分难看。(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否喻否定喻体。 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毕淑敏) 迂喻先否定喻体,再说本体。 站在高山上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来是新开的公 路上领来。(青海民歌) 较喻比较本体和喻体。 等待你红于樱的小脸。(张晓风《初绽的诗篇》)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缩喻为本体”的”喻体的格式 心灵深处感情的温泉(郭小川《赠友人》) 这些记忆的毒蛇(茅盾《腐蚀》)
四月的黄昏,流曳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舒婷) 辛楣和李梅亭吃几颗疲乏的花生米,灌半壶冷淡的茶(《围 城》) 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西方的天空。(和谷岩《枫》) 你们哥俩还是各居一屋,互不干涉内政。(刘心武) 他们说我长得很抽象。
拈连的方法可以使表达形象生动。
天寒热泪冻成冰。冻不住心头的爱和憎。(阮章竞《送别》) 一辆辆汽车满载着全国各地人民支援灾区的物资,也满载着全 国人民的一片真情。 他们舞出了青春,舞出了金杯,也舞出了甜蜜的爱情。 哥听的不是课,哥听的是寂寞。
用典
八卦
☰ 乾 ☷ 坤☳ 震 ☶ 艮 ☴巽☲离☵坎☱兑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升 九三,升虚邑
仿拟
仿拟的方法可以使表达更鲜明、有趣。
又分为仿词和仿语。 多九公笑道:“尊驾读书虽未变成书呆子,今游来游去,竟要 变成游呆子。” (李汝珍《镜花缘》) 将来可否有一种嗅觉交响乐呢?当然那不能叫交响乐,或许可 以叫交味乐?(史铁生) 六神花露水广告词:六神有主,一家无忧。 《广州日报》标题:“友船”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砍头不要紧,有钱才是真。载了我一个,幸福几代人。 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督师与清军大战于松山,兵败被俘。传说 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可此时 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入关。《梅花岭记》中鞠 躬尽瘁地欲挽狂澜于既倒的抗清名将史可法死后,有人传言他 未死,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 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 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抑未死也?”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修辞学第五章语音修辞

修辞学第五章语音修辞

二、音节的协调与呼应
音节的协调与呼应是指通过对不同音节词语 的选择、组合和配置,使语音音节匀称、错 落有致、前后应和,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汉语语词的特点为音节协调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方面,单音词和复音语词常常可以找到对 应的同义形式;另一方面,词本身少有形态 变化,词和词的组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 再一方面,同音语词占有相当的比重。 就汉语而言,音节协调追求的目标主要是双 音化、四字组合、前后句字数相等或相近, 音节呼应主要是让前后文在声音和语意上都 能紧密联系,形成整体。
四、谐音假对
对偶的一种,利用近音或同音关系临时 借用合于对偶要求的语词。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 《裴司士见面》) 寄身且喜沧州近 ,顾影无如白发何 。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 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 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五、谐音仿拟
这是从我国历代笑话中选出精彩的作品改编, 由画家绘画的笑画选集。(广告) 以声作则 曲径通忧(漫画标题) 五儿急的便说:“原是宝二爷屋里芳官给我 的。”林之孝家的说:“不管你‘方官’、 ‘圆官’!现在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 你主子前辩去!”(曹雪芹《红楼梦》)
第二节 语音选择修辞
一、 儿化词与轻声词的选用 选用儿化词是一种很有效的语音修辞方法, 可以带来一定的修辞意味。 有时是表现意味,如表“细小”:人儿、脸 儿、事儿、三儿、小末儿、小曲儿、小包儿; 有时是附加特殊的感情,如附加亲爱情感的: 老头儿、二姨儿、小妹儿; 有时是增加生动、轻灵的艺术色彩:年年月 月是歌节,月儿明亮歌儿甜,……
音节协调与呼应的总则是流畅自然、声情并茂。 注意做到不损于内容的准确性、格调的统一性、 逻辑上的合理性。 东有东山,西有西山,北有卧龙(山),南有 鸡笼(山),太原正好座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 里。(吴伯箫《难老泉》)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 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 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 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 花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 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 命交替的旺季。(梁衡《夏》)

《修辞》系列讲座(共17页)

《修辞》系列讲座(共17页)

《修辞(xiūcí)》系列讲座一、词语(cíyǔ)锤炼二、句式(jù shì)的选择与变换三、辞格(cíɡé)及其运用运用辞格进行修辞,这是写作中很普遍的现象。

因此,认识修辞辞格的性质特征与作用,对于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意义。

修辞的辞格非常多,据修辞学专家的统计,有38种大格,50多种小格。

而根据《大纲》、《考试说明》及高考试卷等要求的综合分析,中学生应较熟练地掌握的辞格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duìbǐ)、借代、对偶、反复、反语等12种辞格。

而要熟悉及了解的辞格还有:移情、移用、通感(移觉)、层递、顶真、互文、呼告、回文、回环等9种辞格。

下面我们比较着复习前12种辞格。

1.比喻与借代比喻是人们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

借代是一种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辞格。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及一些变式;借代有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属性代本体及工具、商标、地点、作者代本体等方式。

比较比喻与借代,后者要宽泛得多,运用的面及自由度也大。

其中借喻易与借代混淆,下面我们说说二者的异同点:⑴共同点:借喻和借代都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

⑵不同点:①借喻是代中有喻,借代则代不喻②借喻侧重“相似性”,喻体与本体有相似点;借代侧重“相关性”,代体与本体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③借喻找出本体后,可写成明喻句;借代虽然也可找出本体,但无法写成明喻句。

如,下面句子是借喻还是借代,请一一指出并说明理由。

A.老三……所得的薪水,好象每月也被八道湾逼出了一大半……因此生活也颇窘的。

(地点代人)B.一切腐朽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不适用的部分,一天天地土崩瓦解了,但彻底扫除这些垃圾,仍然需要时间。

(借喻)C.八年抗战,我们硬是用小米加步枪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具体代抽象)D.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

语法修辞篇-5章-修辞

语法修辞篇-5章-修辞

第五章实用修辞第一节标准修辞和变异修辞一、根本概念修辞是一种让言语表达恰切、多彩、生动的言语行为。

本课程按照目前国际修辞学界公认的修辞理论——“标准修辞〞和“变异修辞〞理论,介绍修辞美学的假设干重要原那么。

标准修辞又称为常格修辞,指的是在标准语言的根底上,或者说是在不违犯约定俗成的语言标准或语言习惯的原那么下所进展的修辞活动,例如:锤炼词语、选择句式、准确使用表达范畴、活用语法标准等。

它在内容上追求意义明确、逻辑清楚;在形式上讲究词句平匀、安排稳密。

标准修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步交际、交流的效率,艺术审美价值的含量不高。

变异修辞与标准修辞相对,又称变格修辞,指的是有意偏离语言某方面的标准而获得特别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活动。

变异并非怪诞、荒唐之意,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

变异修辞要在标准修辞的根底上,给言语增添特殊的、艺术的色彩。

例如,变异修辞的运用者,要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详细形象、新颖活泼的动人力量;修辞上的各种辞格辞趣,都属于变异修辞。

其中,“辞趣〞比拟侧重于形式一方面的利用,即侧重于“语言文字的一切感性的因素的利用〞,例如利用语词风格,形色造成特别的意味,调整音调使格律和谐,借用字形加深印象等等;辞格是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综合的利用〞,例如比喻、夸张、婉曲、比拟等等。

总之,变异修辞都是为了美化言语,让言语产生各种各样的审美情趣。

以作家梁晓声小说?雪城?中的一封信的片段为例:……我要在这封信里告诉你这样一条真理——好女人是一所学校。

一个好男人通过一个好女人走向世界。

一个男人的一百个男朋友,也没有一个好女人好;一个男人的一百个男朋友,也不能代替一个好女人。

好女人是一种教育。

好女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清丽的春风化雨般的妙不可言的气息,她是好男人寻找自己,走向自己,然后豪迈地走向人生的百折不挠的力量。

……当你走向战场和类似战场的生活,身后有一位好女人相送,那死也不是可怕的了。

修辞讲义

修辞讲义

英语修辞一.交际修辞(communicative rhetoric)1.词语选用(diction)2.句子锤炼(sentence variety)二.美学修辞(aesthetic rhetoric)I. 词语修辞格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1.明喻(simile)2.隐喻(暗喻)(metaphor)3.类比(anology)4.拟人(personification)5.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 or hypallage)6.借代(metonymy)7.通感(synaesthesia)8.夸张(hyperbole)9.矛盾修饰法(Oxymoron)10.反语(irony)11.双关(pun)12.委婉语(euphemism)13.仿拟(parody)II. 结构修辞格(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1.排比(paralllism)2.对比(antithesis)3.反复(repetiton)4.倒装(anastrophe)5.修辞疑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III. 音韵修辞格(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1.头韵(allliteration)2.拟声(onomatopoeia)1. 明喻(Simile)1.1 定义Simile与汉语的“明喻"基本对应,所以通常译为“明喻”或“直喻"。

它是就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对比,用具体的、浅显的和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以获得生动形象、传神达意的修辞效果。

1.2 明喻的构成特点明喻的构成有三个要素:本体(subject或tenor,被比喻的事物),喻体(reference或vehicle,用作比喻的事物)和喻词(indicator of resemblance,acknowledging word或simile marker,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

修辞学讲义

修辞学讲义
洪迈《容斋随笔·诗词改字》: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云“到”,圈去改为“过”,又改为“入”,再改为“满”。
修辞学的手段
• 语言手段:
语音、语义、语法 显性与潜性(游龄、有机可乘) 超语言
• 逻辑手段:
相似、相关 超逻辑
修辞学的原则和研究方法
• 修辞的前提:规范和真实 • 构成原则:内容:适意(准确与模糊)
语言学 (语音、词汇、语法、语用) 逻辑学
修辞学与写作学
• 写作的基本规律:
• 三阶段:“二重转化规律”
即 物(采集)→意(构思)→文(表述) → → • 六环节 感知→立意→选材→构思→起草→修改 六环节:
• 写作四法: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 • 汪曾祺:《虐猫》的结尾,人性的回归。 《职业》椒盐饼子西洋糕——捏着鼻子吹洋号 将其他叫卖声的加入,主题扩展成人世艰辛。
言外语境:场景
•言外语境:主要指场景和视点。 •场景:
1848年,大英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伯特 公爵结了婚,和女王同岁的阿尔伯特比较喜欢读书, 不大喜欢社交,对政治也不大关心。 有一次,女王敲门找阿尔伯特。“谁?”里面问道。 “英国女王。”女王回答道。 门没有开。敲了好几次以后,女王突然感觉到了什么, 又敲了几下,用温柔的语气说:“我是你的妻子,阿尔伯特。” 这时,门开了。
• 《庄子·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语言的局限在于它的离散性、一维性、有限性 比如颜色、电影艺术、Vitas、 万川印月
言语的传递
• 传递失真
• 不在场交际:鲁鱼亥豕 • 在场交际:《新五官争功》

修辞手法语文知识讲义

修辞手法语文知识讲义

修辞手法知识讲义一、修辞的概念及分类:概念: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广义:在语言运用中,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大修辞)。

大修辞:1 语音修辞:富于节奏,语音和谐。

——对偶、排比、反复、顶真、回环等;联绵词、叠音词、押韵、平仄变化;2 词语修辞:词语的选择与锤炼。

——炼字;词语超常搭配;比喻、借代、比拟、夸张、通感、双关、仿词等;3 语句修辞:句子的选择、组合与锤炼。

——句序调整(倒装等);句子组合(整散句、长短句等);句式选择(反问句、设问句等)。

二、常用修辞手法一)、比喻:1、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好像、似、仿佛、犹如、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可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化作、当作”等联结,有时不用比喻词。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本体、比喻词不出现,喻体出现。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的种类:明喻暗喻借喻<1>明喻(甲象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具体化 • 增值 • 审美 • 语境是个综合性系统
• 修辞现象的确要比语法现象复杂得多, 这给修辞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因而增 加了修辞学的科学化和精密化的难度。 这是本学科长期陷入困境,难以同语 法学以及其他人文学科并驾齐驱的根 本原因。 • 刘焕辉《修辞学纲要》
• 孔子的言行与应对 • “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 “知几其神乎?” •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 “知微知彰,知柔知刚”
1. 社会文化背景 2. 特定物理背景
1. 社会文化背景
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传统 哲学思维方式和认知事物 的思想方法。
语言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 思想和认识方式。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例1. 词语的排列顺序
湖的中央有座亭子。
There is a pavilion at the centre of the lake.
疏剌剌林梢落叶风, 绿依依高柳半遮。
例2. 语言与社会发展
小姐、同志
例3. 言语与场合
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二. 本体语境
1. 过滤功能 2. 解释功能
★ 过滤功能
是否合语法规律
例1:句子的类型对词语使用的限制
• 把嘴张得大大的 • 把东西抢得精光 • 把马路照得又光又亮 • 把那件东西抱得紧紧的
汉语具有“临摹性” 英语“焦点原则”
例2. 招呼语
hello
吃了吗
汉语:隐性、灵动、亲切 英语:显性、率直、单一
例3. 语言的时代性
——明代赵南星《笑赞》
2. 特定物理背景
特定时地环境决定言语主体 在言语交际时的真角色
例1. 古人对语境的重视
例1. 古人对语境的重视
春兰秋菊不同时
例1. 古人对语境的重视
第五讲
语言环境
★客观环境 ★本体语境
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蚓 与 瑟 孰 瑟 ?
麋 与 霍 孰 霍 ?
麋 与 霍 孰 高 ?

《 经 下 歌
四爵 者、 孰亲 贵、 ?行 、 贾 ,

智 与 粟 孰 多 ?
木 与 夜 孰 长 ?
__
一. 客观环境
把嘴张大 把东西抢光 把马路照亮 把东西抱紧

作谓 语
作状 语
作补 语
量词 修饰
副词 修饰
性质 形容 词 红
红的
-
-
-
+
-
认定 性

客观
状态
形容 词 红红
红红 的
+
+
+
-
+
描写 性

主观
例2:句法结构对词语使用的限制
• 相当 • 永远
例3:语体对语境的过滤 • 口语-书面语
★ 解释功能
特定的语言环境
• 语义多解 • 正话反说 • 跌宕多姿 • 利用语境
Thanks for com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