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当心“甲减”
甲减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如何应对甲减引起的胃肠道问题

甲减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如何应对甲减引起的胃肠道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之一是胃肠道问题。
患者常常出现消化不良、胃肠道运动缓慢等症状,给日常饮食带来困扰。
因此,了解甲减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并针对甲减引起的胃肠道问题做出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应对甲减引起的胃肠道问题的饮食建议。
一、避免食物过刺激对于甲减患者来说,胃肠道的敏感性通常较高。
因此,避免摄入过刺激性的食物对于胃肠道的健康至关重要。
辛辣食物、咖啡因、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碳酸饮料等都是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加剧的食物。
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可以有效缓解胃肠道不适。
二、增加纤维素摄入由于甲减患者胃肠道运动缓慢,容易出现便秘等问题。
饮食中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优质纤维素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豆类等中。
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量,如吃水果的时候不去皮,多吃蔬菜沙拉等,有助于缓解胃肠问题。
三、保证饮食多样化甲减患者需要摄入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因此,保证饮食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搭配肉类、蔬菜、水果、谷物等食物,可以帮助身体摄取到各种必需的营养,维持正常的胃肠道功能。
四、限制乳制品摄入在甲减患者中,乳制品可能会导致胃肠道问题加重。
这是因为有些甲减患者对乳糖不耐受,摄入乳制品后容易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
如果您怀疑自己对乳制品不耐受,可以尝试限制或避免乳制品的摄入,观察症状是否有改善。
五、规律饮食甲减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定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缓慢咀嚼食物等都可以帮助改善胃肠道问题。
此外,避免大量的液体饮食和过度进食,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六、及时就医如果您遵循以上的饮食建议但仍未见明显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
医生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更详细的饮食方案,并进行适当的调理。
总结:甲减患者需要注意的饮食问题主要是避免食物过刺激、增加纤维素摄入、保证饮食多样化、限制乳制品摄入、规律饮食以及及时就医。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概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或缺少,所致的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本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各年龄均可发病,以中老年妇女多见,男女患病之比为1:5,发病始于胎儿及新生儿期,表现为生长和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称为呆小症。
成人发病表现为全身性代谢减低,细胞间粘多糖沉积,称为粘液性水肿。
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
临床上以原发性甲减常见,约占甲减的96%,其中绝大多数系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放射性碘治疗或甲状腺手术所致。
二、临床表现甲减的起病一般较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长达十余年之久,方始出现明显粘液性水肿的症状。
1、低基础代谢症状群:疲乏,行动迟缓,嗜睡,记忆力减退。
异常怕冷、无汗。
2、皮肤:其特征表现为面部、胫前、手、足的非凹陷性水肿。
皮肤呈特殊的蜡黄色,且粗糙少光泽,干而厚、冷、多鳞屑和角化。
面部呆板,淡漠,面颊及眼睑虚肿,眼睑常下垂,眼裂变小。
头发干、粗、易脆、生长缓慢或停止。
指(趾)甲生长缓慢、增厚、易脆。
鼻、唇增厚,舌大而发音不清,言语缓慢而音调低。
3、神经精神系统:疲乏无力、无雄心壮志、缺乏活力、焦虑、抑郁、思维欠活跃、反应迟钝、语速减慢、记忆力下降。
严重者可有精神失常,呈木僵、痴呆,昏睡状。
腱反射变化具有特征性,反射的收缩期敏捷,而松驰期延缓,跟腱反射减退,大于360ms有利于诊断。
膝反射多正常。
4、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可并发冠心病,但一般不发生心绞痛与心衰,有时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
重症者发生粘液性水肿性心肌病。
心电图变化包括窦性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P波和QRS波群低平,T波低平或倒置,偶见房室传导阻滞。
超声心动图提示房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和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高。
5、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
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食欲通常减退,但大多数病人体重增加,体重增加是由于组织中水潴留所致。
五招轻松测出身体疾病

一张纸测甲亢手臂伸直,掌心向下,手上放一张A4纸。
如果A4纸明显颤动,则可能患有甲亢。
如经进一步血检证实,则可药物控制。
敲脚踝测甲减脚踝抽搐反应测试可检测甲减。
跷起二郎腿,脚尖稍微绷直,观察脚跟肌腱,用勺子快速敲击,一般情况下,脚踝部位会立即产生反应,如果反应延迟或者脚部恢复初始位置延迟,则可能得了甲减。
摸手指测大脑协调能力测试可预测多发性硬化症或中风危险。
坐在朋友面前,让朋友前后左右移动一根手指,手指距离你一臂远。
每次移动时候,尽量摸到朋友手指,然后摸自己的鼻子。
如果摸不到朋友手指,可能说明小脑受损,应当心中风等大脑疾病。
跺脚测心率心律不齐或房颤(AF )会导致中风危险增加5倍。
伸出一只手,掌心向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手腕内侧大拇指根部。
轻按即可感受到脉搏跳动,脚部随着脉搏节奏敲击地板,保持1分钟。
如果敲击声音及节奏如闹钟,则一切正常,否则要看医生。
利用门框测视力先用手掌盖住右眼,用左眼从房间一端观看门框或者窗户框,如果门框或窗户框垂直线和水平线清晰,则说明眼睛状况较好,如果线条发生扭曲或变形,则说明出现斑点退化,值得注意。
摘自人民网贴膏药前先用姜块擦一擦皮肤,效果会更好。
用姜擦可以促使毛孔张开。
膏药作为外用药,需要穿过皮肤,施展药效。
生姜性味辛温,外擦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膏药中的有效成分会更迅速、更充分地进入病灶部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用生姜擦皮肤还可抗过敏。
局部连续贴膏药时,容易发生局部瘙痒、皮疹等过敏现象。
减少过敏的方法就是事先将一块生姜切成片,在需要贴膏药的皮肤上反复擦拭。
一般情况下,一片姜就能减轻过敏症状,如果效果不太明显,可以多用几片。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类型的膏药使用前都适合用生姜擦拭。
生姜属辛温药,为达到较好的效果,擦拭皮肤多用于治疗寒凉病症的膏药使用前。
另外,含麝香、乳香、红花、桃仁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
特别是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贴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四季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四季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气候是指一些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态,四季气候变化是指春夏秋冬四季之间的气候变化。
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下面将详细探讨四季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春季是气候由冬季转向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回升,空气湿度相对较大。
春天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首先,春季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高发季节。
这是因为春季花粉、尘螨和霉菌孢子等过敏原增加,易引发过敏症状。
同时,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易出现气虚血瘀、肝郁气滞等体质失调的情况。
此外,春季多风,极易导致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夏季气温高,湿度也较大,容易引发中暑、热射病等热应激疾病。
高温天气下,人体排汗增加,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此外,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皮肤容易受到晒伤,导致皮肤问题如晒斑、晒黑、晒伤等。
夏季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因为高温湿热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此时,人们在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等方面要特别注意。
秋季是气温逐渐下降,湿度减小的季节。
气候干燥和温差变大容易引起人体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爆发。
临床上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肠胃病、传染性皮肤病等。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人体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耗费能量较大,易出现气虚血瘀、肾精亏损等身体平衡的问题。
此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补充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
冬季气温较低,湿度较小,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冬季气温低,加上日照时间短,导致人体容易感到寒冷,这就需要人体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
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们往往容易感冒和被其他传染病感染。
其次,冬季空气湿度低,可能会引发皮肤干燥、手足皲裂、皮炎等皮肤问题。
此外,冬季阳光较弱,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影响骨骼健康。
总的来说,四季气候变化对身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春季容易引发过敏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夏季易导致中暑和皮肤病,秋季容易引发感染性疾病,冬季易引发感冒和皮肤干燥等问题。
甲减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

甲减的常见病症及预防措施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病因较复杂,以原发性者多见,其次为垂体性者,均属少见。
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患者可能会出现四肢无力、内分泌功能减退、低血压、眩晕、肌性肌无力、体型异常、呼吸异常等病症。
患者可出现明显脂代谢紊乱,呈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β-脂蛋白血症,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但因周围组织的低代谢率,心排血量减低,心肌氧耗减少,故很少发生心绞痛与心力衰竭。
有时血压偏高,但多见于舒张压。
心电图呈低电压,T波倒置,QRS波增宽,P-R间期延长。
甲减是常见的一种内分泌性疾病,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能发生,而且对患者的正常的工作和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大家在平时都应该做好预防甲减疾病的措施,防止遭受到这一疾病的困扰,假设在不幸患病后,也要做好积极的治疗,防止疾病蔓延。
1)补充碘盐:国内一般采用每2~10千克盐加1克碘化钾的浓度用以防治甲状腺肿大,使发病率明显下降,适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
此外,对生育妇女更要注意碘盐的补充,防止因母体缺碘而导致子代患克汀病。
2)忌用生甲状腺肿物质:防止食用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以免发生申甲状腺肿大。
1)宜选食物:因缺碘引起的甲减,需选用适量海带、紫菜,可用碘盐、碘酱油、碘蛋和面包加碘。
炒菜时要注意,碘盐木宜放入沸油中,以免碘挥发而降低碘浓度。
蛋白质补充可选用蛋类、乳类、各种肉类、鱼类;蛋白可互补,如各种豆制品、黄豆等。
供应动物肝脏可纠正贫血,还要保证供应各种蔬菜及新鲜水果。
2)忌选食物:忌各种生甲状腺肿物质,如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奶油、动物脑及内脏等。
限用高脂肪类食品,如食油、花生米、核桃仁、杏仁、芝麻酱、火腿、五花肉、甘乳酪等。
甲减的症状

甲减的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机体代谢活动下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成人后发病的称为“成人甲减”,重者表现为粘液性水肿,故又称为“粘液性水肿”,昏迷者称为“粘液水肿性昏迷”,胚胎期或婴儿期发病者,严重影响大脑和身体生长发育,成为痴呆侏儒,称“呆小病”或者“克汀病”.较轻者临床表现不明显,重度者可出现皮肤被粘多糖浸润而产生的特征性非凹陷性水肿,如特征性粘液性水肿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粗糙,面色苍白,眼睑,脸面浮肿,眼裂要窄,睁眼费力,唇厚舌大,毛发稀疏,干枯脱落,眉毛外1/3脱落,声音嘶哑,单调如蛙声,听力下降,畏寒肢冷,智力减退,嗜睡或失眼,眩晕,动作迟缓,失调,食欲减退,大便秘结,气短乏力,指甲脆而增厚,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体重增加,跟腱反射迟缓,性欲减退,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等代谢降低之症状.甲减的临床表现有哪些2006-11-6 10:15:01来源:甲减的临床表现1.甲减的临床分型(包括中枢性-下丘脑性及垂体性甲减,甲状腺性甲减):(1)临床型甲减:在理论上是取决于甲状腺激素,但实际上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和显隐取决于起病的缓急、激素缺乏的速度及程度,且与个体对甲状腺激素减少的反应差异性有一定关系,故严重的甲状腺激素缺乏有时临床症状也可轻微。
因此临床型甲减的诊断标准应具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及血清T3,T4的降低,尤其是血清T4和FT4的降低为临床型甲减的一项客观实验室指标。
临床型甲减可分为重型和轻型,前者症状明显,累及的系统广泛,常呈粘液性水肿表现,后者症状较轻或不典型。
(2)亚临床型甲减:临床上无明显表现:血清T3正常,T4正常或降低,需根据TS H测定或/和TRH试验确诊。
2.成人粘液性水肿以40~60岁之间为多,男女之比为1∶4.5。
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长达十余年之久,方始出现明显粘液性水肿的症状。
病因不明者,病变多呈完全性;继发性者,病变多呈不完全性,部分病人尚可恢复(如甲亢药物治疗过量而起者)。
如何应对季节变化引发的健康问题

如何应对季节变化引发的健康问题季节变化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随着天气的转变,人们的身体也容易受到影响,出现一些健康问题。
本文将针对季节变化引发的健康问题,提供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不同季节的变化。
一、春季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1. 过敏性鼻炎春季是花粉和尘螨等过敏原物质多发的季节,易引发过敏性鼻炎。
在户外活动后,应及时洗澡更换衣物,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等。
2. 春季疲劳冬季过度休息,春季来临时人体需要适应气温的变化,容易出现疲劳。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均可帮助恢复体力。
3. 多风天气春季多风,易引发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大风天气长时间户外活动,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可有效预防感冒等疾病。
二、夏季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1. 中暑夏季气温高,容易引发中暑。
避免在炎热时段进行高强度运动或长时间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佩戴宽檐帽和太阳镜,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晒霜,以降低中暑的风险。
2. 高温日常影响食欲夏季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们的食欲,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合理安排饮食,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以减轻消化负担。
3. 蚊虫叮咬夏季蚊虫较多,易叮咬人体,传播疾病。
常洗澡保持清洁,减少外出时间,使用防蚊液或驱蚊器具,定期清理室内环境,减少蚊虫滋生的机会。
三、秋季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1. 多变的气温秋季温差较大,易导致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适时调整穿衣,注意保暖,并居家办公的人们要注意场所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高室内湿度。
2. 干燥秋季空气干燥,容易导致喉咙干痒、皮肤干燥等问题。
多喝水,适当使用保湿剂,注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可有效改善干燥问题。
3. 疲劳和压力秋季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增加,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心理上的不适。
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恢复体力。
甲减患者冬天容易手脚冰凉

甲减患者冬天容易手脚冰凉
作者:余飞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第1期
冷死了!冷死了!有的人对冷的抵抗能力特别低,气温降低一点就受不了。
这些人中有的只是对冷比较敏感,尚算正常;而有的人即使在暖和的室内也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最好去医院查一下甲状腺功能,要当心可能是“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使然。
甲减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不足所致的代谢综合征。
据调查,我国甲减(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病率约为6.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甲减似乎“偏爱”女性,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约为8:1,更年期女性更易罹患此病。
成年人甲减最常见的病因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其他原因有甲状腺手术及放射碘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后期以及碘摄入不足(主要见于碘缺乏地区)等,因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下丘脑病变引起的甲减比较少见。
与甲亢相反,甲减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临床表现为怕冷、少汗、便秘、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心率缓慢、疲乏、嗜睡、反应迟钝、精神不振或抑郁、月经不调、贫血、面色蜡黄、有黏液性水肿等。
由于机体产热能力下降,甲减患者会比普通人更怕冷,常常是耐热不耐冷,耐夏不耐冬。
常言道,慢性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平素就怕冷的甲减患者如何度过漫漫寒冬,这不仅需要坚持正常的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自身及季节特点,调节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也是辅助治疗和自我治疗的好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的羊城,处处充满春天的气息。
但这个时节,不少人都会觉得无精打采,特别容易犯困,大白天也总是眼皮打架,这就是老百姓常提到的“春困”。
但专家提醒,有一些人的“困”是由“甲减”引起的,只是春天显得尤为明显。
专家介绍说,“甲减”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简称,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
患有“甲减”的人一般会有“懒”、“胖”、“弱”的典型表现。
“懒”是指患者觉得无精打采、懒洋洋、容易困倦、不愿意活动;“胖”是指患者出现体重增加、颜面四肢水肿;“弱”指患者常觉得乏力、畏寒怕冷。
专家透露,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公布的中国首次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10个城市居民中,甲减的患病率已达6.5%。
但由于对甲减缺乏科学认识,我国的甲减患者中,大多数人压根不知道自己得了病,或者误认为是其他问题。
曾经叱咤风云的巴西足球明星罗纳尔多,最终因为严重发福而导致其水平一落千丈,备受“粉丝”的指责。
大家可能并不知道,其实罗纳尔多是因为患上了甲减才变成“肥罗”的,最终不得不提前退役。
甲状腺切除手术、自身免疫疾病、各种甲状腺炎、甲状腺破坏、碘过量等都有可能造成甲减。
甲减并不可怕,只要正确诊断、规则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Tips
“甲减”的十个预警信号
(1)乏力、常常犯困、嗜睡、容易疲劳;
(2)经常走神、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3)体重增加、颜面部或肢体肿胀;
(4)皮肤干燥发凉、粗糙脱屑、体毛稀疏;
(5)畏寒怕冷(穿得总比其他人要多,与气温不太合拍);
(6)情绪低落抑郁;
(7)厌食、经常腹胀、便秘;
(8)肌肉乏力、手足麻木;
(9)血压偏低或心跳变慢;
(10)女性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溢乳。
上述项目中,如果出现5条或以上的情况,就需要注意排除“甲减”了,要马上到医院的甲状腺专科就诊排查。
本文网址:/shownews.asp?id=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