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老子五章》课件4 文 新人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老子》 五章 ppt课件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 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 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 “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 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 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 《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 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 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 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 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 甘居下地;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 深沉渊默;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 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 止;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 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 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 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 “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 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 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 《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 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 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 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 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 甘居下地;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 深沉渊默;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 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 止;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 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14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放弃聪明和智慧,百姓福利会增加百倍。放弃讲仁 和义,百姓会回复忠孝仁慈。放弃追逐巧利,盗贼就会消 失。这三点,仅仅写成文字是不够的。所以还要让百姓有 所依从:表现出来要单纯,内心要淳厚朴素,减少私心与 欲望,放弃学问,才会没有忧虑。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 令有所属: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治国主张 ------抛弃圣智、仁义、巧利
有一句话说:“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惊艳了时光的那个人,是青春回忆里最绚烂、最耀眼的存在,不后悔跟他经历过的快乐与感动,哪怕后来的大风大浪都是他给的,但还是想对他说,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你给过我太多的快乐和感动,太多的收获和意外,也有太多的心酸和坎坷。可总归你来过我的生命,也带给我许多的美好和小幸福。我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可我都不想去追究了,因为我相信每一种遇见,都有意义,每一个爱过的人,都有记忆。无论怎样,都是幸运的,因为你带给了我一些特殊的感受,以至于每次回味起来,都觉得人生是精彩的。 我始终还记得那年夏天你为了在我路过的城市见我冒着大雨开车几百公里,只为在车站短短的停留……我也记得在街头只因我看了一眼那各式的冰糖葫芦,你穿越熙攘的人群排队为我拿回最后一个糖葫芦欣喜的样子,不是爱吃甜食的我那晚一口气吃掉了那个糖葫芦,而你看着我憋得满嘴和通红的脸只是宠溺的笑笑……我还记得因为我随口一说自己都没在意的东西而你却把它买回来了,就在有次离别的车站,当我不告而别你知道后发疯的电话、视频和在机场着急的身影,手里还提着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过的东西时我就知道你就是那个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我曾经岁月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路坎坎坷坷,舍与得在一念之间,我也曾满怀期待所有的相遇与分别是事出有因或者可以久别重逢。可怎奈,当再次面临抉择时才知道有的相遇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劫,一份缘的未尽而已…… 谢谢你来过,谢谢你给过我那么多,也谢谢你给我那些惊艳的时光!很知足过去有你陪伴的时光,很怀念那些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未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取舍,我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怎样?可无论是什么我都不会后悔认识你了,无论你带给我的是恩赐还是劫难我都不后悔了,至少我感受过你的温柔,拥有过你的怀抱,也和你十指相扣的走过了一段路。所以,以后无论怎样你都是我不经意间想起和思念的人。 谢谢你来过!不管你是否真的快乐?不管岁月是否善待你我,也不管能否一直有你带给我的小确幸,还是谢谢你!谢谢你带给我的幸运,谢谢你曾为了我付出了全部的时间与爱,也谢谢你给我的岁月平淡和温情有于…… 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很庆幸曾经你也是我的“那个他”。谢谢你来过,谢谢你让我觉得我不会孤单,谢谢你用漫漫柔情,温暖了我的生命。你给的美好,我会悉数珍藏,用力保护的。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 令有所属: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治国主张 ------抛弃圣智、仁义、巧利
有一句话说:“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惊艳了时光的那个人,是青春回忆里最绚烂、最耀眼的存在,不后悔跟他经历过的快乐与感动,哪怕后来的大风大浪都是他给的,但还是想对他说,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你给过我太多的快乐和感动,太多的收获和意外,也有太多的心酸和坎坷。可总归你来过我的生命,也带给我许多的美好和小幸福。我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可我都不想去追究了,因为我相信每一种遇见,都有意义,每一个爱过的人,都有记忆。无论怎样,都是幸运的,因为你带给了我一些特殊的感受,以至于每次回味起来,都觉得人生是精彩的。 我始终还记得那年夏天你为了在我路过的城市见我冒着大雨开车几百公里,只为在车站短短的停留……我也记得在街头只因我看了一眼那各式的冰糖葫芦,你穿越熙攘的人群排队为我拿回最后一个糖葫芦欣喜的样子,不是爱吃甜食的我那晚一口气吃掉了那个糖葫芦,而你看着我憋得满嘴和通红的脸只是宠溺的笑笑……我还记得因为我随口一说自己都没在意的东西而你却把它买回来了,就在有次离别的车站,当我不告而别你知道后发疯的电话、视频和在机场着急的身影,手里还提着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过的东西时我就知道你就是那个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我曾经岁月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路坎坎坷坷,舍与得在一念之间,我也曾满怀期待所有的相遇与分别是事出有因或者可以久别重逢。可怎奈,当再次面临抉择时才知道有的相遇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劫,一份缘的未尽而已…… 谢谢你来过,谢谢你给过我那么多,也谢谢你给我那些惊艳的时光!很知足过去有你陪伴的时光,很怀念那些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未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取舍,我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怎样?可无论是什么我都不会后悔认识你了,无论你带给我的是恩赐还是劫难我都不后悔了,至少我感受过你的温柔,拥有过你的怀抱,也和你十指相扣的走过了一段路。所以,以后无论怎样你都是我不经意间想起和思念的人。 谢谢你来过!不管你是否真的快乐?不管岁月是否善待你我,也不管能否一直有你带给我的小确幸,还是谢谢你!谢谢你带给我的幸运,谢谢你曾为了我付出了全部的时间与爱,也谢谢你给我的岁月平淡和温情有于…… 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很庆幸曾经你也是我的“那个他”。谢谢你来过,谢谢你让我觉得我不会孤单,谢谢你用漫漫柔情,温暖了我的生命。你给的美好,我会悉数珍藏,用力保护的。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②《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 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如“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展示了 他的辩证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 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 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③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 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课 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 思想的内核和精华。
《〈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宇宙观、价值观和政治观。 他认为天地万物皆源自“道”,“道”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要求 人们顺应自然。同时他还提出治国方针“无为而治”,使民心淳 朴,天下大治。但又主张社会回复到“结绳记事”“小国寡民” 的原始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面 还在于提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哲学。
《老子》一书,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其 写作基础及背景,主要有三点:
第一,老子静思好学,打下了渊博的知识基础。老子自 幼聪颖,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 《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他的学 识远近闻名。
第二,超脱的环境和明智的境界为他提供了记录和评议时事 的条件。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末期,经历了时事的严酷动乱与变 迁,他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身在朝廷,洞察时弊,凭借超然的环 境,远见卓识的才能,卓尔不群的境界,旷古之智与气魄,关爱 民生和关切世事的胸襟,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
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春秋时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优质课件1

律发展变化的,而“道” 是世界的本源。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 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 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 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 母”“众妙之门”“万物之
宗”《。老子》论“道”,突出 的是“自然”,即把“自然” 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 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有了丑; 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有了不善。所以,有 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 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 在,音声有互相对立而协和,前后由互相对立 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 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去拒绝。生 养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虽然(对万物发展) 起了推动作用,却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 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才不会失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注:
作:生长;
始:拒绝;
生:生养(万物); 有:占为己有;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唯:表原因的语气副词;
去:失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优质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释义: “道”(如果)可以说得出,它并非永恒
的“道”;“名”如果可以叫得出,那它也不 是永恒的“名” 。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 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 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 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 母”“众妙之门”“万物之
宗”《。老子》论“道”,突出 的是“自然”,即把“自然” 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 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有了丑; 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有了不善。所以,有 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 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 在,音声有互相对立而协和,前后由互相对立 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 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去拒绝。生 养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虽然(对万物发展) 起了推动作用,却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 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才不会失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注:
作:生长;
始:拒绝;
生:生养(万物); 有:占为己有;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唯:表原因的语气副词;
去:失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优质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释义: “道”(如果)可以说得出,它并非永恒
的“道”;“名”如果可以叫得出,那它也不 是永恒的“名” 。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23(4份)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4.气吞山河·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气势能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例句:抗美援朝,气吞山河树国威。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极其雄伟。 例句: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
六、名句积累
1.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斯恶已;______________,斯不善已。 3.绝圣弃智,____________;绝仁弃义,____________; 绝巧弃利,______________。 4.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词,言说 2.名词活用为动词,叫出,命
名 3.名词活用为动词,对照,比较 4.古今异义词,简 单的发音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圣贤 智慧 6.形容词 活用为名词,孝慈的地步 7.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技巧 利益 8.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未染色的丝 未雕琢的木头
9.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弱小的 柔软的 10.形容词 活用为动词,看重 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 1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1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安 1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句式:判断句,属于否定判断句,以“非”为判断 标志。
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译文:从道理中探求更深一层次的道理,这是
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 句式:判断句,没有判断标志,从句意可以推知。
答案:1.相当于“夫”,无意义 连词,因此 名词,
原因 名词,老朋友 形容词,原来的 名词,交情 2. 形容词,容易 动词,改变 副词,轻易 动词,交换 3.动词,依从 动词,写,著 动词,连续 名词,类, 辈 名词,同一类的,这些人 动词,是,系 通“嘱”, 告诉 4.动词,弃绝,抛弃 形容词,陡峭的 动词,断 形容词,风景美好 5.动词,看 介词,向,朝着 动词, 期盼 名词,念头 动词,责怪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ppt课件

事,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平和的人,眼界极高。表面平凡,实则内聚,心中有坚石般
的意志,胸中有经世济邦之策。其心,天心,天青白日;其
才,玉韫珠藏。居轩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处林泉之下, 须怀廊庙之经纶。 平和的人,执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内不见自己, 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
“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之一。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老子(约前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
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官隐居。
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老子第一个提出“道”作为 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老子是一位杰出
哲思短章 平和为美
平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宽容是平和的外观。平和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推功 揽过,能屈能伸。 “ 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 ” ,处 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
冷静是平和的内涵。平和的人,其玄机在一个“静”字,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处人,理智处
2.《道德经》的影响
《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的哲学思
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形成作 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 2 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短短五千余字,其思想博大精深, 对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闪烁着智慧 的光芒。
动词,看 介词,向,朝着
动词,期盼 名词,念头
动词,责怪
动词,显露,表现 动词,看见
动词,谒见,求见 动词,接见
动词,会见,会面 介词,表被动
动词,说出 名词,道路 名词,方法 名词,主张 名词,仁政 动词,取道
高中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老子》五章4ppt课件

连接,跟随
连续不断地
见 见素抱朴
显露,表现
郦元之所见闻 于是入朝见威王
看见 谒见,求见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接见,召见
私见张良
见面
遂见用于小邑
被
慈父见背
我
相
故有无相生
相互
不就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面将相
儿已薄禄相
宰相
使子婴为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据说,老子出生在一个有学问的家庭,在 周朝的时候,做过周守藏室之史。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什么呢?就是相 当于朝廷管理图书典籍的一个小官员。这个官因为官职太小,每次上 朝的时候,大官都有座位,国王赐座位了,他的官太小了,就没有资 格坐下来记东西,就靠着柱子去记录,所以有时候也叫他柱下史,如 果你们有机会到河南鹿邑县去看一下,就会看到一个柱下史,就是这 么来的。
有管理而不干涉, 有君主而不压迫。 让人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人民就能够安平富足, 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大道虚无
道可道,非常道;
道法自然
自然而然的存在
道演化为万物
无为而治
针对统治者 提出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绝圣弃智放弃,民利百大倍道;废,有仁义; 绝仁弃义,民复孝智慈慧出,有回大归伪; 绝巧弃利,作盗为贼无六国有亲家。不昏准和乱则,,有有效忠慈臣;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据《史记》和其他古代典籍记载,孔子曾从山东到洛阳向老子请教 过,人家问他对老子的印象怎么样?孔子讲:鸟,吾知其能飞;鱼, 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吾今见老子, 其犹龙耶?这就是说他对老子的评价很高,对老子非常敬佩。老子 虽然官不大,学问却非常好,是盛名远播的大学者,是很有智慧的 老人。他观察到周朝将要亡了,觉得这个官不能再当下去了,他就 准备退隐了。退隐的时候,要从洛阳经过函谷关,函谷关就是现在 河南的三门峡市。到了函谷关以后,函谷关守官知道老子是很有学 问的人,就说,你既然想退隐,我想请你把你的思想写下来,老子 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所以就写了《道德经》上下篇。
《老子》五章教学课件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 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 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主张是“无为而治” 。老子 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 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 “太上老君”;从《列仙传》 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 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关于《老子》
《老子》 又称《老子五千 文》 、《道德经》或《道德 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 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 经典。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是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
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 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 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 就是《道德经》。
理解:
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道”产生 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 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 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 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 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 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 哲学思想的基石。
二章
儒道互补在治国上的体现:
汉宣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 杂之。 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 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 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南怀瑾
讨论:
• 在治国、求知、为人、处世 等方面,我们可以怎样去实践“儒 道互补”呢?
入世之态,出世之心: “有所为有所不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 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 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 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 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八章)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
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
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
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章)
小
第一章:
结
道是天地万物之本源,运行规则与变化规 律。是永恒的,难以穷尽的。有无相生,道是 玄妙之门。
第二章、第十九章:
不言而教,无为而治。绝圣是统一的,可以 相互转化。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老子五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
直,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
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十九章)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为 法——抨击礼治和法治。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为 法——抨击礼治和法治。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