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重要分界线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重要分界线汇总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1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气候分界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2.世界大洋分界线:
(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8.我国水文分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高中地理重要地理分界线总结(地图版)

高中地理重要地理分界线总结(地图版)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一、人口密度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六、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七、我国水文界线(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地理分界线

高中常用的各种地理界线的重要性总结:(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为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高中地理中的重要界线

高中地理中的重要界线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8.农业活动界线(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9.行政区界线(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 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3.地势界线:(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7.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8.水系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南岭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9.年太阳辐射量线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x藏南部。
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十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x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
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太阳辐射弱。
10、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1)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稀。
(2)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秦岭——淮河线(3)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
高中地理十大重要分界线

高中地理十大重要分界线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和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了解各种重要的分界线对于理解全球地理格局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十大重要分界线。
一、赤道赤道是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最重要分界线之一。
它是地球上的一个惯常用语,是在地球表面上时经常提及的参考线。
赤道是地球上纬度为0度的纬线,它将地球表面平均分成了两半,并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特征。
二、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是将地球分为太阳直射区和非直射区的重要参考线。
它们分别位于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并标志着夏至时太阳垂直射向地球的最北点和最南点。
这两条回归线对于理解季节变化和热带地区的气候非常重要。
三、北极圈和南极圈北极圈和南极圈是地球表面的两条纬线,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
它们标志着地球上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即在一年中的某一时刻,六个月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或以上。
了解北极圈和南极圈的位置和特征对于理解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和生态非常重要。
四、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将地球上的时间分为两个不同日期的线。
它代表着东西两个半球之间的时差,并在东西两侧的时间相差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太平洋,经过一些岛屿,包括基里巴斯的一些岛屿。
五、黄道和黄赤交角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路径,在地理上也表示为太阳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轨迹。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轴和黄道的倾斜度量,也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个重要参考。
了解黄道和黄赤交角对于季节变化和全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六、国际标准日期线国际标准日期线是在地球上的一个经线,它大致位于180度经线,并将地球表面的时区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穿过太平洋,经过一些岛屿,包括新西兰和斐济。
七、绿wich子午线格林威治子午线是地球上的一个经线,它位于伦敦附近。
它被广泛用作标准时间的基准,并在地理上将地球东西两侧的时差划分为正负值。
格林威治子午线对于协调全球的时间和导航系统非常重要。
高中地理知识重要分界线

高中地理知识重要分界线1.各洲的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2.世界大洋分界线:(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 0度)。
3.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分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4.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气候分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分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重要分界线汇总
1.各洲的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2.世界大洋分界线:
(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3.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分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4.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气候分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分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6.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贫乏区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7.我国四大海域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8.我国水文分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9.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10.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1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2.我国综合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
气候类型分布对应情况如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区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和30读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气候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的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圈地区亚寒带针叶林
极地气候气候极地地区
特殊情况: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不完全对应的情况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是紧密联系的。
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则是自然带的最明显的标志。
所以有什么气候类型必有相应的什么自然带;有什么的自然带一定也有对应的植被类型。
故而很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带—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苔原气候—苔原带—苔原等等,这就使我们较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但也有一些例外,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
一、热带季风气候区有两类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和萨瓦纳带(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地区差异显著。
在降水多的地区如南亚的东北部、印度半岛西岸、中南半岛东西两侧和菲律宾群岛北部,都处在迎风坡,降水很丰富,植被以高大茂密的森林类似热带雨林,只是在旱季时,不少树木有落叶现象(如抽木)所以叫热带季雨林(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属之)。
而在内陆或背风坡的平原低地,降水较少,有的年降水量甚至不足100mm,如印度的中部、德干高原内地、缅甸中部、泰国中部东部等处,植被以热带稀树草原(即萨瓦纳带)。
这里也就成了亚洲唯一分布有热带稀树草原的地区(我国海南岛西南部也有分布)。
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有多种自然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个广泛的概念,因气候差异显著,可分为四个亚类: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故相应必有四个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如中欧东欧和北美五大湖及东部沿海,往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而过渡至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由于还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影响,有的荒漠不一定在大陆中心地区,各带延伸方向也不尽相同,但具有明显经向地带性。
在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北侧,就是东西向呈完整带状分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几乎横贯整个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多,但蒸发弱,仍相当湿润,能生长耐寒的针叶树(如云杉、冷杉、落叶松、柏等)。
南半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只分布在南美洲南部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只有一个亚类:温带荒漠气候,所以也只有一个自然带—温带荒漠带,且呈纵向分布。
这是由于本区的西风,受安第斯山阻挡,背风坡降水稀少,而沿岸又有北上的福克兰寒流影响的缘故、这是世界上大陆东岸有荒漠分布的唯一地区。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共同对应一个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这两类气候影响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都较湿润,能满足阔叶树的行长,但冬季都有一个相对低温过程,故树木都要落叶。
这一自然带在欧洲就同温带大陆性气候湿润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联成一片,范围很大,从西海岸一直延伸到东欧平原甚至越过乌拉尔山抵西西伯利亚平原南端。
在东亚温带季风区的北部则属亚寒带针叶林带(如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日本的北海道等)。
四、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相同的自然带,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在非洲南部东侧也有这类自然带分布。
这里处在德拉肯斯堡山的东侧,面向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降水较多。
在南美洲,只在其北部(巴西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在南部地区(乌拉圭和阿根廷的潘帕斯)却是草原带。
五、澳大利亚热带荒漠南侧是萨瓦纳带吗?大家知道萨瓦纳气候区一般都靠属夏雨型,即夏季因受赤道低压带南移影响而多雨。
而从热带荒漠向亚热带森林(地中海气候)过渡的草原地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而导致多雨,故应属冬雨型,所以该处草原带应为亚热带草原带,这样自然带分布就符合规律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普遍规律,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个别的特殊的一些现象,这也正是如何运用学过的各类知识来解答各地地理现象,考查学生智力能力的关键所在。
资料来自:悦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