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机协同反潜有利态势初探
舰机协同反潜有利态势初探

LI Zo g x a g,S N n — i n UN n - a , ONG e g- i n LIXu -e , Yo g k n XI Zh n x a g, e f i
( l nNa a Acd my Dai 1 0 8 C ia Dai v l a e , l n l6 1 , hn ) a a
Abta t s r c :Th u p s st e e r h t p c la v n a e u i a i n ,wh c l p o i e a i o ma e d c so e p r o e i o r s a c y i a d a tg o s st t s u o i h wi r v d s b s st k e i i n l f r s i n e i o t r S c o d n t d a t u m a i e wa f r .F r t ,s m e p i cp e r r p s d t o fr o h p a d h l p e ’ o r i a e n i b rn ra e is l c s y o rn i l s a e p o o e o c n m i wh t e e s t a i n i d a t g o so o c o d n o d t c i g d sa c a ta k d sa c . e h e y i a e h rt i to sa v n a e u r t c r i g t e e tn it e m d at c it n e Th n t r e t p c l h u n a n a t g n z d st ai n r g i i e n d t i,a d s m e t p c la v n a e u i a i n r o n e u s d o n a o i e iu o sa e a l z d i e a l n o y i a d a t g o s st to s a e p i t d o t t n c u ba e n t o e rn i l s h s p i c p e .Fi a l ,t e sg i ia c o d a t g o s i a i n o d c so ・ k i g s n l z d a d t e n l y h i n f n e f a v n a e u st t t e ii n ma n i c u o a ay e , n h d c so - k i g fo b s d o ti p o o e . e r s l a i e a f u d i n f r f r v rr s a c n b i i g e i i n ma n w a e n i s: p s d Th e u t m y g v o n a o o o e e e e r h i u l n l r s t d at c c e sf rs i d h lc p e ’ o r i a e n iu ma i ewa f r . t k s h me o h p a e i o t rS c o d n d a ts b rn r a e a n t
舰艇编队协同规避自导鱼雷攻击方法

雷 搜 索 带 与 编 队 内各 舰 艇 的 舰 位 的 位 置 关 系 不 同 , 可 确 定 出不 同 的 编 队 协 同 规 避 方 法 。
3 1 鱼 雷 攻 击 航 向 的 确 定 .
敌 潜 艇 平 台 声 呐 的 分 辨 能 力 的 大 小 , 队 内 舰 艇 编 的 间 距 以 及 编 队 与 敌 平 台 的 距 离 决 定 了 敌 平 台 声 呐
XI h— n ,Z ANG Xi —u I N Ha— n A Z in H i n h a ,Q A i mi ( . e at n fI fr t n a d C mmu iain En ie r g Dain Na a 1 D p rme t nomai n o o o nc t gn ei , l v l o n a Ac d my Dain 1 6 1 C ia . i 9 8 fP A, ain 6 1 C ia a e , l 0 8, hn ;2 Unt 1 lo L D l l 0 8, hn ) a 1 1 a 1
对编 队的探测 能 力 。 当敌 平 台声 呐分 辨率 高 , 离编 距
队较 近 时 , 方 声 呐可 分 辨 出 编 队 中 的 不 同 舰 艇 目 敌 标 , 雷 可 能 会 被 明确 的 导 引 至 编 队 内 的 特 定 舰 艇 附 鱼 近 , 击 该 舰 艇 ; 敌 平 台 声 呐 分 辨 率 低 , 离 编 队 较 攻 当 距 远 时 , 方 声 呐 不 能 分 辨 出 编 队 中 的 不 同 舰 艇 目标 , 敌 鱼雷 只能被 导 向编 队的声 学 中心 位置 。 假 设 敌 方 声 呐 的 探 测 距 离 足 够 远 , 方 声 呐 可 分 敌 辨 出 编 队 中 的 不 同 舰 艇 目标 的条 件 是 :
试析“天安舰事件”对中国安全利益的冲击及其对策

试析“天安舰事件”对中国安全利益的冲击及其对策当地时间2010年3月26日晚9时45分左右,韩国“天安号”反潜舰在位于黄海白翎岛西南方海域执行警戒任务时,因突如其来的爆炸而沉没。
据韩国军方消息人士称,导致其沉没的原因是该舰尾部被炸开一个大洞。
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立即着手打捞沉舰,以对这一事件展开全面调查,同时邀请美国共同进行该项调查。
经过近两个多月的调查,韩美对打捞上来的天安舰残骸被炸部位进行了技术鉴定,并提取了相关爆炸物质作为分析判明事件真相的证据。
2010年5月14日,据媒体报道,韩美双方政府根据调查结果,认定天安舰的沉没是因为遭到北朝鲜的鱼雷攻击。
韩国政府将于5月20日正式公布调查结果,并由李明博总统随后以对国民谈话的形式表明立场。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将于5月25日访问韩国,与韩方协调立场,共同商讨双方应对“天安舰事件”所要采取的相关措施。
“天安舰事件”真相若果真是韩美调查结果所揭示的那样,由北朝鲜蓄意使用鱼雷予以击沉,那么,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在此,笔者预测美韩有可能针对北朝鲜金正日政权采取以下惩戒性军事打击——首先,在美韩空中力量的掩护下,以F22A战斗机、B2战略轰炸机携载大当量云爆弹和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攻击潜艇饱和性发射大量巡航导弹,先发制人地同时大规模集中轰击北朝鲜部署在靠近朝韩边境地区的各类远程炮兵固定阵地,一举摧毁北朝鲜预先瞄准韩国首都汉城目标、战端一起便自行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的固定炮兵阵地。
与此同时,出动足够数量的无人驾驶侦察—攻击机监控自韩朝边境向朝方境内纵深八十千米以内地区,将平时隐藏在地道内、战时出洞向目标发起攻击的北朝鲜远程炮兵,即时予以清除打击,并引导美韩方远程精确制导打击力量对由此而暴露出来的北朝鲜地下坑道和堡垒实施有效摧毁。
采取以上军事打击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部署在朝韩边境地区的北朝鲜远程炮兵力量对汉城的有效威胁。
紧接着再以精确制导武器采取防御火力圈外攻击技战术,定点清除北朝鲜武装力量的C4ISR系统、防空阵地、核武设施、中远程弹道导弹基地,以剥夺北朝鲜的战时指挥控制能力,并摧毁其已在役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
小水线面三体船初探

小水线面三体船初探班级20080112学号2008011229姓名陶伯政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高性能船舶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小水线面三体船方面,主要集中在细长型小水线面三体船(高速小水线面三体船)及小水线面小水线面三体船上。
随着人们对船舶的稳性、耐波性等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小水线面三体船作为一种高性能新船型,正在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由于其独特的船型、优良的性能及在主要技术性能方面的诸多优势,小水线面三体船必将在军用、民用市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速三体船小水线面三体船一、发展概况当代小水线面三体船的研究己有30多年的历程,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高速小水线面三体船(细长型)的研究才取得了较大发展.这期间国内外高速小水线面三体船(细长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动力理论、模型试验、船型优化以及概念设计等方面,也有少量关于结构强度方面的文献。
小水线面三体船其水下部分是由一个主船体和两个小侧体组成的,两个侧体一般对称地摆放在主船体的两侧,三个船体均为细长船体,通过连接桥将主体和两个侧体连接成一体。
图1.1 小水线面三体船中横剖面图1.2 小水线面三体船局部模型国内的小水线面三体船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
国内在小水线面小水线面三体船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阻力研究和试验。
一批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为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通过模拟或是模型探索性研究小水线面三体船的耐波阻力,操纵性。
而在抗沉性、材料,前沿技术方面限于各种原因而研究较少。
下图1.3为我校设计制作的细长型高速小水线面三体船模型。
图1.3 高速小水线面三体船模型试验如图1.5 为瑞典QinetiQ公司和OTG公司设计的Tri/SWA TH模型图。
图1.4 Tri/SWA TH模型图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己经出现了多艘小水线面三体船型的实船。
2000年5月6日,英国海军一艘名为“海神”号(RVTriton)的三体试验舰建成并顺利下水,三体舰船第一次从纸上浮到海上。
基于多AGENT联合意图的反潜编队仿真模型研究

第21卷第20期系统仿真学报©V ol. 21 No. 20 2009年10月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Oct., 2009 基于多A GENT联合意图的反潜编队仿真模型研究郑文恩, 陆铭华, 董汉权(海军潜艇学院潜艇作战软件研究中心,青岛 266071)摘要:分析了反潜编队的协同作战过程,提出了编队多Agent的形式化描述方法,给出了单个兵力Agent的行为模型,包括组成结构和控制策略。
提出了多Agent联合意图的六元组模型,并应用于舰艇和直升机协同反潜过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
采用黑板模型,实现多Agent兵力的战场态势和作战状态共享;基于有穷状态自动机,给出了多Agent兵力协同作战过程描述模型。
最后,指出多Agent联合意图理论在计算机兵力生成方面,尤其是兵力协同作战研究方面,具有理论和方法可行性和可实现性。
关键词:Agent;联合意图;协同反潜;编队仿真;黑板模型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1X (2009) 20-6356-04Study of Anti-submarine War Fleet Simulation ModelBased on Multi-agent Joint IntentionZHENG Wen-en, LU Ming-hua, DONG Han-quan(Software Research Center for Submarine War, Navy Submarine of Academ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 Coordinated war process of anti-submarine war fleet was analyzed, and then a formal description method of multi-agent for fleet and action model of single force agent was put forward including its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strategy. And also, six elements model of multi-agent joint intention was put forward, which was used in formal description of warship anti-submarine war coordinating with helicopter. The share of the war filed state and war state of multi-agent forces were implemented, and the description model of multi-agent forces coordinated war process was given based on finite state machine. Finally, it is showed that multi-agent joint intention theory is fit for CGF, especially in study of forces coordinated attack, both in theory and implement.Key words: Agent; joint intention; coordinated anti-submarine; fleet simulation; blackboard model引言一个反潜编队(以下简称编队)通常由2~8艘驱逐舰或护卫舰组成,每艘舰艇一般搭载1~2架反潜直升机。
艇机协同近岸岛礁搜救的模拟训练与分析

艇机协同近岸岛礁搜救的模拟训练与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海上事故和搜救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
特别是对于近岸岛礁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搜救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
为了提高海上搜救的效率和能力,艇机协同搜救成为一种主要的应对方式。
针对这一需求,军事和民用部门纷纷展开模拟训练,并对搜救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一、模拟训练1.训练目标艇机协同近岸岛礁搜救的模拟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搜救行动的协同配合能力、提高对近岸岛礁地区的海上搜救能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对突发环境风险的能力。
2.训练内容(1)艇机协同搜救行动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2)飞机与船只的配合协同演练,包括飞机寻找目标、指引船只前往目标、船只实施救援等步骤。
(3)近岸岛礁地区的特殊环境和搜救难点的模拟演练。
3.训练方式模拟训练可以采用实地演练和模拟器演练相结合的方式。
实地演练可以选择一些近岸岛礁地区,进行实际情景模拟演练,包括对于海上船只的操作、飞机的搜索、搜救目标等。
模拟器演练可以利用先进的虚拟仿真设备,对艇机协同搜救行动进行模拟演练,以便更加真实地模拟复杂的海上搜救环境。
二、训练分析1. 搜救效果分析通过模拟训练,可以对艇机协同搜救行动的搜救效果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找到目标的时间、完成救援行动的效率、搜救成功率以及对受灾群众的保障程度等指标。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艇机协同搜救的能力和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 协同配合分析艇机协同近岸岛礁搜救需要船只和飞机的密切配合。
通过模拟训练,可以发现配合过程中存在的协作问题,并对协同行动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船只与飞机的通讯配合、搜索与指引的协同工作、风险识别与采取措施的配合等。
通过分析这些方面的问题,可以找到改进的空间和方向,提高协同配合的效率和水平。
3. 多样化搜救能力分析模拟训练还可以对多样化搜救能力进行分析。
因为近岸岛礁地区的地理环境多变,搜救工作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无人水下航行器与潜艇协同技术

◼1 引言潜艇在水下战场一直凭借其隐蔽特性占据着战场的主导地位,各大军事强国也不断发展着各自的水下作战技术,现代潜艇的隐蔽性和作战能力都得到了不断发展。
随着潜艇技术与战术运用的发展趋于饱和,而反潜技术与战术不断进步,传统的潜艇应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潜艇战斗力发挥的关键。
目前,无人水下航行器(以下简称为UUV)不断发展应用,其无人化、智能化、自主化等特点能够有效地解决了潜艇所面临的水下隐蔽通信及战场态势感知等问题。
因此,本文研究了UUV在与潜艇水下行动的协同作战中的任务,分析其在协同作战过程中的地位与角色,以有效解决潜艇水下所面临的常规问题,为UUV与潜艇协同作战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2 潜艇作战使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潜艇在水下战场往往是单艇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获取指令信息、感知战场态势,就成了潜艇发挥水下作战能力的首要问题。
基于潜艇常规装备技术和作战需求,目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
2.1 水下航行危险重重潜艇执行任务时往往需要在复杂的陌生水域进行长时间的水下航行,这提升了潜艇的暴露风险,但是水下环境的复杂多变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潜艇水下定位产生了误差;同时水下建筑及设备和水下生物和海底垃圾也对潜艇水下航行构成严重威胁。
2.2 近程警戒侦察手段匮乏为规避敌方光学侦查手段,潜艇水下行动时往往只使用被动声纳和潜望镜进行侦察。
然而被动声纳其固有无人水下航行器与潜艇协同技术"周俊吉 龚国林 王玉(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水武与防化系,辽宁 大连 116018)摘要:潜艇是现代海军水下作战的关键力量,而水下环境复杂,长时间的水下航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且缺乏有效的近程立体警戒、识别定位以及通信手段,这使得传统潜艇的作战运用受到极大限制。
针对传统潜艇所面临的常见问题,结合无人水下航行器的无人化、智能化、自主化等特点,通过把无人水下航行器用作外部侦察系统、信息交互中转站等手段,克服潜艇自身短板,有效提高潜艇水下隐蔽战斗力。
(2021年整理)16号数据链(_Link_16)及其应用

(完整版)16号数据链(_Link_16)及其应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16号数据链(_Link_16)及其应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16号数据链(_Link_16)及其应用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16号数据链(_Link_16)及其应用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16号数据链(_Link_16)及其应用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16号数据链(_Link_16)及其应用〉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16号数据链( Link 16)及其应用1。
数据链的定义与作用2。
Link 16发展历程3。
Link 16的通道系统(JTIDS/MID)的工作原理4. J系列消息5. Link16 网络设计6. Link16小结1。
数据链的定义与作用不决定于飞机的机动性武器射程决定因素飞行员思想上是否能保持有实时敌我态势图(2) C4ISR的作用形成和分发战场实时敌我态势信息产生和传达指挥与控制命令(3) C4ISR的组成通信、指挥、控制、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的作用话音通信—-数据通信——数据链数据链-—可以互操作的数据通信系统(4)对数据链的要求抗干扰保密吞吐率高用户数多信息种类多有与传感器和指挥控制系统相匹配的信息粒度多功能互操作全视距和超视距(5)数据链组成通道系统格式化消息传输和交换协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的对比,提出了舰机协同反潜有利态势的判断原则;其次,利用该判断原则对三种典型对抗条件下的战场态势 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各种对抗条件下的有利态势;最后,分析了有利态势对作战指挥决策的重要作用,初步 提出了基于有利态势的作战指挥决策流程,为进一步研究基于有利态势的舰机协同攻潜辅助决策方案生成奠 定了基础。 关键词 :舰机协同反潜;态势分析;判断原则;有利态势 中图分类号: E91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3819.2012.02.006
( b ) 水面舰艇拖曳线列阵声纳探测范围 图 1 水面舰艇对敌潜艇的探测范围
水面舰艇使用舰壳声纳探测时 , 由于水面舰艇 舰壳声纳的探测距离小于潜艇声纳的探测距离 , 水 面舰艇与潜艇对抗时构成如图 2 所示的三种态势。
Cm M Tm
Cw
Cm M
Tw
Tm
Cw
M
Tw
Tm
Cw
Cm Tw
(a)
阶段 , 其对抗主要体现在探测能力和攻击能力两方 面的对抗 [1]。在敌我相对状态和自然环境一定的条 件下,敌我双方的探测能力、攻击能力直接决定了当 前态势的优劣。因此 ,本文采用探测能力、攻击能力 这两个指标衡量舰机协同反潜的战场态势。态势判 断的原则如下: a ) 若敌我双方都无法探测到对方 , 则当前态势 既不对我方有利 ,也不对敌方有利,属于中性态势;
Discussion on Advantageous Situation for Ship and Helicopter’s Coordinated Antisubmarine Warfare
LIN Zong-xiang , SUN Yong-kan, XIONG Zheng-xiang, LI Xue-fei,
分析和判断战场态势是指挥员进行作战指挥决 策的基础和关键。在舰机协同反潜作战过程中,战场 态势时刻在发生变化。指挥员应该迅速准确地判断 出当前战场态势的性质 , 即我方处于有利态势还是 不利态势 ,并对态势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舰机协同 反潜作战是舰机协同反潜兵力与敌潜艇长时间的对 抗过程。明确什么样的态势对舰机协同反潜有利,什 么样的态势对舰机协同反潜不利 , 对于指挥员准确 判断当前战场态势、迅速进行指挥决策具有重要的 意义。因此,本文就舰机协同反潜的有利态势问题进 行初步探讨。
(b )
图 2 水面舰艇与潜艇对抗态势图(舰壳声纳)
(c)
其中, 态势 ( a )为敌潜艇在我舰探测区域外, 我舰 在潜艇探测区域内 ,我方处于不利态势 ;态势 ( b )为敌 潜艇在我舰探测区域外 , 我舰也在潜艇探测区域外 , 为中性态势 ;态势 ( c )为敌潜艇在我舰探测区域内 ,我 舰在潜艇探测区域内。此时,敌我态势判断根据表 1 判断原则三确定。若 Gw > D , D > Gm , 则我方处于有
图 3 水面舰艇与潜艇对抗态势图(拖曳线列阵声纳)
2.2
单机对抗单艇
Th
H
M
Cm Tm
M
Tm
Cm
Th
H
内,此时,可根据表 1 的态势判断原则三对当前态势进行判 断。在态势判断原则三中,敌我双方都能够探测到对方,因 此,敌我双方的攻击距离转变为敌我态势判断的主要因素。 可见,在单舰对抗单艇我方处于不利态势时,由于直升机的 协同作战,改变了战场态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使对我方不利 的战场态势可能转变为中性态势甚至是有利态势。
第 34 卷 第 2 期 2012 年 4 月 文章编号 :1673-3819(2012)02-0023-04
指挥控制与仿真
Command Control & Simulation
Vol.34 No.2 Apr. 2012
舰机协同反潜有利态势初探
林宗祥,孙永侃,熊正祥,李雪飞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 大连 摘 116018) 要:通过研究舰机协同反潜的典型有利态势,可以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首先,依据敌我探测距离、攻击距
Cw
W
Tw
( a ) 水面舰艇舰壳声纳的探测范围
Tw
2
舰机协同反潜典型态势分析
舰机协同反潜一般由驱护舰 +直升机组成的反
W
Cw
潜编队对敌一艘或多艘潜艇进行反潜作战。其战场 态势均是由最基本的三种态势组合而成 , 即一艘驱 护舰对抗一艘潜艇 (单舰对抗单艇 )、一架舰载反潜 直升机对抗一艘潜艇 (单机对抗单艇 )和一艘驱护舰 +一架直升机协同对抗一艘潜艇(单舰+单机对抗单
b ) 若我方能够探测到敌方 , 而敌方不能够探测
到我方 , 则我方处于有利态势 , 敌方处于不利态势 ; 反 之依然; c ) 若敌我双方均能够探测到对方 , 且我方能够 攻击到敌方 , 而敌方不能够攻击到我方 , 则我方处于 有利态势 ,敌方处于不利态势 ;反之依然;
d ) 若敌我双方均能够探测到对方 , 且敌我双方
不利态势
有利态势
原则三
中性态势
中性态势
中性态势
中性态势
由表 1 可知, 舰机协同反潜过程中, 只有两种条 件 下 我 方处 于 有利 态势 , 即 : ① Tw > D ; D > Tm ; ② Tw > D , Tm > D ; Gw > D , D > Gm 。除此之外,均为中性 态势或不利态势。而形成条件①和②的客观前提是 我方对敌方的探测距离和攻击距离大于敌方对我方 的探测距离和攻击距离。
Tm
M
目前为止 , 潜艇对直升机的探测距离往往较近 , 且还没有可以攻击直升机的武器。 而直升机的速度远高 于潜艇,其在反潜过程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潜艇在发现直 升机的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进行规避。因此,单机对抗 单艇时,直升机往往处于有利态势,至少是中性态势。 单机 对抗单艇的态势如图 4 所示。图 4( a )中, 潜艇在直升 机探测距离内, 直升机处于有利态势 ;图 4( b )中, 潜艇 在直升机探测距离外, 中性态势。 2.3 单舰+单机对抗单艇 根据 2.1 节、2.2 节分析,单舰对抗单艇可形成 4 种
1
舰机协同反潜有利态势的判断原则
舰机协同反潜作战是一个长时间的对抗过程。
对抗双方的作战过程均可分为搜索和攻击两个主要
收稿日期:2011-09-19 修回日期 :2011-11-24
都能够或不能够攻击到对方 , 则当前态势既不对我 方有利, 也不对敌方有利,属于中性态势。 设我方对敌方 的探测距离、攻击距离分别 为 Tw 、 Gw , 敌方对我方的探测距离、攻击距离分别为 Tm 、 Gm ,敌我距离为 D , 不考虑舷角对探测、攻击的
(a)
(b )
图 4 单架直升机对抗单艘潜艇态势
Cm M W
W
(a)
(b ) 图 5 态势对比图
(c)
单舰对抗单艇的其余三种态势, 加入直升机协同反潜后形成的态势分别如图 6、 图 7、 图 8 所示。 其中,( a ) 为单舰对抗单艇的态势图,( b )、( c )均为加入直升机协同反潜后的态势图。 图 6( b )、图 7( b )中 ,敌潜艇在直升机的探测距离外,为中性态势;图 6( c )、图 7( c )中 ,敌潜艇在直升机的 探测距离内,战场态势有中性态势转变为对我方的有利态势。图 8( a )中 ,在舰潜对抗时,我方已经处于有利态 势 ,因此, 在图 8( b )、 8( c )中,我方均处于有利态势。
敌我态势判断表
我方 中性态势 有利态势 不利态势 有利态势 敌方 中性态势 不利态势 有利态势 不利态势
态势判断原则
D > Tw ; D > Tm
Tw > D ; D > Tm Tm > D ; D > Tw Tw > D ; Tm > D Gw > D ; D > Gm Tw > D ; Tm > D Gm > D ; D > Gw Tw > D ; Tm > D D > Gw ; D > Gm Tw > D ; Tw > D Gm > D ; Gw > D
表1
原则一 原则二
艇 )。 其中 ,单舰对抗单艇的态势和单机对抗单艇的态 势称为 “元态势 ”; 而单舰 +单机对抗单艇的态势则称 为由元态势组合而成的 “基本态势 ” 。下面分别对这 三种基本态势进行分析。 2.1 单舰对抗单艇 在没有使用直升机的情况下 , 水面舰艇主要依 靠舰壳声纳或拖曳线列阵声纳进行探测 , 探测范围 如图 1 所示。使用舰壳声纳时, 水面舰艇的探测距离 一般小于敌潜艇的探测距离 ; 使用拖曳线列阵声纳 时 , 水面舰艇的探测距离可能小于敌潜艇的探测距 离 ,也可能大于敌潜艇的探测距离 [2]。
(Dalian Naval Academy, Dalian 116018,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is to research typical advantageous situations, which will provides basis to make decision for ship and helicopter’s coordinated antisubmarine warfare. Firstly, some principles are proposed to confirm whether the situation is advantageous or not according to detecting distance and attack distance. Then three typical antagonized situations are anglicized in detail, and some typical advantageous situations are pointed out based on those principles.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advantageous situation to decision-making is analyzed, and the decision-making flow based on it is proposed. The results may give a foundation for forever research in building attack schemes for ship and helicopter’s coordinated antisubmarine warfare. Key words: ship and helicopter’s coordinated antisubmarine warfare; situation analysis; judging principles; advantageous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