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一下舰载机着舰的过程
舰载机着舰指挥引导技术

link appraisement王 鹏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飞机所王鹏(1988-)男,河南许昌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飞机性能品质试飞。
目前各国航母上普遍采用的光学助降系统是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
为了使菲涅尔透镜射出的光束尽量不受母舰摇摆的影响,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通常安装于航母斜角甲板中部的左舷。
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由5个灯室上下叠成一起组成,每个灯室内有3只灯泡产生光源,并通过菲涅尔透镜和其前方的柱状透镜形成0.34°的垂向视场和40°的横向视场,整个5个灯室组成的菲涅尔指示灯可以为飞行员提供垂向1.7°和横向40°的线性光学视场,飞行员在该视场内可以看见一个琥珀色的直线性很好的柱形光束,该光束称为“肉球”。
在舰载机下滑着舰时,飞行员可以通常“肉球”和绿色基准灯判断飞机的位置。
当“肉球”和绿色基淮灯在同一直线上时,飞机在理想下滑轨迹上,只要继续保持就能着舰;到最优迎角;当黄色环形灯亮时,说明飞机速度正好,继续保持。
LSO 指挥引导技术与舰载机着舰安全直接相关。
飞行前,LSO 在与塔台指挥员、飞行员完成沟通协调后,应提前到LSO 平台,完成设备、人员等准备情况的检查。
飞行中,LSO 的指挥应贯穿于整个着舰过程的各个阶段,具体包括:着舰阶段开始后,完成与塔台指挥员的指挥交接;指挥飞行员完成1转弯和2转弯;三边航线时确认飞机状态和侧方计时;提醒飞行员180°转弯时机,并观察飞机在90°位置的高度;根据飞行员看灯情况控制起始点位置;在整个下滑进图2 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菲涅尔透镜肉球位置图4 LSO 平台及工作情形。
舰载机起飞与降落技术

舰载机起飞与降落技术1.起飞一、蒸汽弹射使用一个平的甲板作为飞机跑道。
起飞时一个蒸汽驱动的弹射装置带动飞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
目前只有美国具备生产这种蒸气弹射器的成熟技术。
在工作原理上,蒸汽弹射器是以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带动弹射轨道上的滑块,把与之相连的舰载机弹射出去的。
它体积庞大,工作时要消耗大量蒸汽,功率浪费严重,只有约6%的蒸汽被利用。
为制造和输送蒸汽,航母要备有海水淡化装置、大型锅炉和无数管线,工作维护量惊人。
它的最大缺陷在于因为弹射功率太大而无法发射无人机,现役的无人机因为重量轻,在弹射时机体会被加速度扯碎。
蒸汽弹射有两种弹射方式:(1)一种是前轮牵引式弹射,美国海军1964年试验成功。
舰载机的前轮支架装上拖曳杆,前轮就直接挂在了滑块上,弹射时由滑块直接拉着飞机前轮加速起飞。
这样就不用8-10甲板人员挂拖索和捡拖索了。
弹射时间缩短,飞机的方向安全性好,但这种舰载机的前轮要专门设计。
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都采用了这种起飞方式。
(2)另一种是拖索式弹射,顾名思义,就是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这种弹射方式比较老,各方面都不如前者好,目前只有法国的“克莱蒙梭”级航母使用。
拖索式弹射时,甲板人员先用钢质拖索把飞机挂在滑块上,再用一根索引释放杆把其尾部与弹射器后端固定住。
弹射时,猛力前冲的滑块拉断索引释放杆上的定力拉断栓,牵着飞机沿轨道迅速加速,在轨道末端把飞机加速到直起飞速度抛离甲板,拖索从飞机上脱落,滑块返回弹射器起点准备下一次工作。
二、斜板滑跳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即把甲板尽头做成斜坡上翘,舰载机起飞后沿着上翘的斜坡冲出甲板,形成斜抛运动。
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重量以及起飞的效率远不如蒸汽弹射技术。
英国、意大利、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由于技术限制,无法研制真正在技术和工艺上过关的蒸汽弹射器,所以只能在本国航母上采用滑翘甲板。
航空母舰都必须以20节(36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逆风航行,来帮助飞机起飞。
舰载飞机着舰三色灯规范

舰载飞机着舰三色灯规范(之前的那篇在内容上出了点小错误,由于没法直接改,所以只能重新发一遍了......)舰载机飞行是一项颇具危险性的工作,而在航母的各项操作流程中,舰载机航母降落被视为最危险的一个环节。
因而舰载机飞行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一次舰载机着舰需要飞行员,空管员,地勤员配合完成。
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舰载机航母着舰的几个流程。
●等待航线首先,飞行员在返航途中要确定着舰时,要向舰上空管人员发送着舰请求,得到答复后,在空管人员的指挥下进入等待航线。
在该航线,飞行员依空管指令在指定高度沿椭圆型飞行轨迹排队降落。
空管员根据飞机油料的剩余,安排着舰的优先顺序。
必要时候可以脱离等待中的降落航线,返升至高空进行空中加油。
为了保证舰载机正确返航和着舰,现代航母都配备有战术空中导航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着舰引导系统:当距离航母300公里时,归航舰载机由战术空中导航系统指挥引导;距离100公里时,由空管雷达接手;距离30公里时,再次由战术空中导航系统引导。
●着舰航线在接到着舰命令后,舰载机在距离母舰10公里左右的地方脱离等待航线,高度下降到300米左右,在航母后方5公里处进入着舰航线。
在飞机与航母距离10公里时,下滑波束引导系统等自动着舰系统开始引导;距离3公里时,进入舰上光学助降系统工作区域。
此时,舰载机要关闭武器系统,确认飞机的重量符合航母着舰的标准,如超重则需放掉多余的燃油或扔掉多余的弹药(如F35C在早期燃油抛洒系统不完善时只能扔弹减重)。
然后在航母左侧再次转弯,到达着舰中心延长线的后方,进入光学助降系统的工作范围,然后开始下滑降落。
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需降低到相比失速速度稍高的速度。
飞行员将放下起落架,襟翼全放,打开减速板,将着舰钩伸出,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
●下滑道与着舰姿态舰载机最终着舰的轨道被称为下滑道。
此时飞机襟翼,起落架等已准备完毕,飞行员将飞机保持在一个合适的速度上,一般略高于失速速度(此速度根据机型的不同而不同,同一机型在不同载重条件下也能不同,如标准情况下F/A-1的失速速度为160kts,最佳着舰速度为165-170kts)。
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笔记

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笔记《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 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这篇课文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课堂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现了我国科研人员和军人顽强拼搏、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文章结构1.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
2. 第二部分(5-19):详细描写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3. 第三部分(20-26):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喜悦之情。
三、写作特色1.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作者将舰载机着舰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描写,略写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和着舰后的庆祝场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文章通过正面描写舰载机着舰的动作和声音,侧面描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使舰载机着舰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3. 运用修辞手法: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四、重要语句1.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这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揭示了这次着舰的意义和价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和军人为了实现舰载机着舰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3. “歼-15 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艏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舰载机着舰时的轻盈和灵活,表达了作者对我国科研人员和军人的赞美之情。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4课《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件

字词积累
pénɡ pài
hū xiào
ɡǒu
wéi ɡān
pò lǐn liè
hào hàn páo xiào
juān kè mò qì xián shú
dān jié
字词积累
(zhuó)着陆 着 (zháo)着凉
(zhāo )着数 ( zhe )走着
堪(kān )堪称 勘(kān )勘探
( zài )承载 载
合作探究
(3)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化用诗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 声势和磅礴气势。同时,引出下文对着舰过程的详 细报道。
合作探究
(4)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 停了下来。
这段话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 “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 “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 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写出了战斗机 着舰时安全、平稳的状态。
知识链接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 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坐 落于右侧的舰岛。航空母舰一般是一支航空母舰战斗 群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他船只为其提供保护和供 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航空母 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成为一个国家综合 国力的象征。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舰载机着舰过程是复杂危险的,作者选择读者最关心 的是否成功着舰这一关键问题,抓住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 这两个主要环节进行报道,将着舰前后的过程清晰完整又 重点突出地展现了出来。
写作特色
3.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本文运用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报道了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过程。描写关键的着 舰时刻和着舰后人们欢庆胜利的热闹场面,表现了海军官 兵的自豪兴奋之情;叙述研究试验所遇到的困难,突出海 军官兵坚持不懈、不畏艰辛的精神;议论抒情更是点睛之 笔,揭示了此次着舰的巨大影响和重要意义。
着舰环境对舰载机着舰的影响分析

着舰环境对舰载机着舰的影响分析着舰环境是指飞机在飞行途中,经过着陆过程中所面对的环境条件。
舰载机着舰是指飞机从空中降落到舰船的飞行甲板上,这一过程是飞行员在复杂和严苛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的,着舰环境对舰载机着舰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舰船运动、风速和方向、舰船结构、着舰设备等多个方面对着舰环境对舰载机着舰的影响进行分析。
舰船运动对舰载机着舰有重要的影响。
在海上,舰船通常受到海浪的影响而产生运动,这种运动会对舰载机着舰造成不利影响。
舰船的晃动会使飞机在着舰过程中难以准确对齐甲板和降落点,进而增加了着舰风险。
舰船的运动也会增加着舰的难度,增大飞行员的操作难度,对着舰安全造成威胁。
风速和方向也对舰载机着舰有着明显的影响。
风是影响着舰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强风和不稳定的风向都会给飞行员着舰带来挑战。
强风会使飞机在着舰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侧风和升降风,使飞行员难以准确控制飞机的姿态。
换句话说,风速和方向的变化都会给着舰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进而增加了着舰的难度和风险。
舰船的结构也对着舰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舰船的结构特点会对着舰飞机的视觉、音频和其他感知信息产生干扰。
舰船的超结构和设备会阻挡飞行员对甲板的视线,使其难以准确判断着舰位置和姿态。
舰船的各种设备也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影响飞行员的听觉和平衡感。
这些都会给着舰带来不利影响,增加着舰难度和风险。
着舰设备也是着舰环境对舰载机着舰的影响因素之一。
舰载机着舰需要依赖着舰设备来引导飞机在甲板上着陆,而着舰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着舰的安全和成功率。
完善和准确的着舰设备可以有效降低着舰风险,提高着舰成功率。
着舰设备的不准确、故障和磨损等问题都会给着舰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增加着舰风险和难度。
着舰环境对舰载机着舰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舰船运动、风速和方向、舰船结构、着舰设备等多方面来看,着舰环境都会给着舰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和风险。
对着舰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加强对着舰环境因素的研究和监测,对于提高舰载机着舰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着惊海天主要内容概括50字

一着惊海天主要内容概括50字《一着惊海天1》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事。
就像我看飞机表演那次,那飞机俯冲下来可刺激了。
我国舰载机着舰难度超高,这是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从飞行员的准备到战机成功着舰,每一步都超紧张。
当时战机冲向航母,就像我看的飞机冲向那小降落场一样,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最后着舰成功,真的是超厉害。
《一着惊海天2》《一着惊海天》讲的就是舰载机在航母上着舰这码事。
我记得有一回我在海边看船,那船晃得我都晕。
航母上着舰更难,舰载机得在高速行驶的航母上降落。
那飞机就像一只归巢的鸟,要精准地落在航母那小小的甲板上。
飞行员要克服好多困难,风速啊、航母晃动啥的。
整个着舰过程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最后成功的那一刻,真让人激动。
《一着惊海天3》文章说的是舰载机着舰的情况。
我去机场看过飞机起飞降落,那跑道老长了。
可航母的甲板跟机场跑道比起来,短得可怜。
舰载机着舰的时候,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
那飞行员得掌握好各种数据,速度、角度啥的。
在着舰的瞬间,感觉就像我第一次骑自行车冲下小坡,又紧张又兴奋。
这一着舰,可是咱们海军的大荣耀。
《一着惊海天4》《一着惊海天》主要描述了舰载机着舰这个大事。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飞机在恶劣天气飞行,那晃悠的。
舰载机着舰遇到的状况也不少,航母在海上晃,天气还可能不好。
可咱的飞行员就是牛,开着飞机就朝着航母去了。
那飞机靠近航母的时候,就像我伸手去拿远处飘着的气球,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最后成功着舰,太让人佩服了。
《一着惊海天5》这篇文章围绕舰载机在航母着舰展开。
我有次在公园里看遥控飞机玩,那遥控飞机还总掉下来呢。
舰载机可比遥控飞机难控制多了。
它得准确无误地降落在航母上。
从飞机起飞到靠近航母,再到最后的着舰,每个环节都不容易。
就像一个人在走迷宫,一步错就全错了。
当舰载机稳稳地落在航母上时,就像我完成了一道超难的数学题,满满的成就感。
舰载机着舰过程分析与评估

z z z PsgiolePfrp
舰 载 机 着 舰 过 程 分 析 与 评 估
张 阳,王树才 ,杨 琨
(中 国电子科技 集 团公 司第二 十七研 究 所 ,河南 郑 州 450047)
摘 要 :立 足舰 载机 着舰 效果 评估 ,分析 了舰载机着舰过程 ,识别并总结 了影响舰载机安全着 舰的关键 点和关键要
1 引 言
航母是 当今世界 各 军事 大 国在 重点 战 略 区域 体 现军事存 在的重要作 战平 台 ,舰载机 作 为航 母 的主要 作战武器 ,其能否安全、高效地起降将直接影响着战 斗群作 战能力 的发 挥 。由于舰 载 机在 航母 上 着舰 存 在着诸 多不 利 因素 :着 舰跑 道 尺 寸受 限 、着 舰 平 台六 自由度持 续 运 动 、甲板气 流 (舰 艉 “公鸡 尾 ”气 流 、右 舷侧风 、岛式 建筑引起 的紊 流 )对飞行控 制的影 响 、驾 驶员视景局限性等,使得舰载机着舰过程 中撞舰 、坠 海、撞机 、摔机等事故时有发生,是航母战斗群整个作 战链条中异常危险且事故率非常高的环节(图 1为美
离舰 点 :舰载 机 逃 逸 复 飞一 是 舰 载 机在 下 滑 着 能是 飞机 上 升 离 舰 点 ,又 可 能 是 着 舰 跑 道 的 终 点 。 舰 过程 中 明 显 高 于 理 想 下 滑 道 ,又 错 失 复 飞 决 策 逃 逸复 飞 能否成 功 ,触 舰 点 到逃 逸 离 舰 点 的 加速 滑 点 ,使得 飞 机 不 可 避 免 地 触 舰 ,触 舰 点 在 纵 向 上 已 跑距离 、离舰 速度 ,以 及 飞机 在 离 舰 点 飞行 姿 态 ,对 偏 离钩索 阻拦 区 ;二 是 由 于阻 拦 索 高度 原 因或 飞 机 安全逃 逸 复飞有 着重 要意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说一下舰载机着舰的过程
为了保证舰载机能够正确的返航和着舰,一般航母都配备有战术空中导航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着舰引导系统多个系统,对舰载机进行引导,在现代航母上,这些系统已经能够通过数据总线有机相接,形成综合导航和引导系统,同时还可以与航母编队指挥与战术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联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作战、归航等作业的更好的协调,一航而言,航母的战术空中导航系统在300公里左右为归航的舰载机提供指挥引导,到了距离母舰100公里处,由空管雷达接手,对返航的飞机进行编组,确定着舰的顺序,然后舰载机进入等待着舰阶段,舰载机按进场队形逆航母前进方向平行于航母的右舷飞行,然后转弯飞跃舰艏,转入顺风段,一直到距离航母大约30公里,在这个阶段由航母上的战术空中导航系统进行引导,到达距离母舰大约10公里处,由舰上的自动着舰系统开始引导,一直到距离母舰大约3公里处,进入舰上光学助降系统工作区域,然后据此着舰,由此可见舰载机着舰短短数分钟内,涉及到众多的系统、人员,要想相关系统和人员能够快速、熟练的工作,需要频繁的训练和演练。
舰载机着舰基本方式是目视方式,主要用于晴朗气象、能见度好的情况下,飞行员进入等待区后,由航母飞行指挥控制室引导,进入等待航线,这个航线是一个直径为5海里的逆时针圆形航线,不同的飞机等待高度不同,最低的等待高度大约在600米左右,舰载机每次经过航母上空的时候,与着舰指挥官进行联系,以便获得着舰许可,考虑到有些飞机执行任务回来后有可能燃料不足,所以在高空还安排了加油机给燃料不足的飞机进行空中加油,在接收到着舰的命令以后,舰载机在距离母舰10公里左右的地方脱离等待航线,高度下降到300米左右,航母后方5公里处进入着舰航线,然后根据着舰飞机的多少,以水平转弯曲或者盘旋动作进入下滑航线,进入下滑航母前,舰载机需要关闭武器系统,确认飞机的重量符合航母着舰的标准,然后打开减速板、放下拦阻钩及起落架等,表示要着舰,飞机在航母左侧一海里外,再次转弯,到达着舰中心延长线的后方,进入光学助降系统的工作范围,然后开始下滑降落。
如果气象不佳,如云层高度较低,那么飞机在进入航母战术空中导航系统的作用范围后,由后者进行引导至距离航母大约15公里处,如果能够目视发现航母,则转入目视着舰方式,如果气侯条件恶化,则进入全自动着舰系统引导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可以允许舰载机的方位与母舰有大约30度的偏离,等待航线飞行大约需要6分钟,其中两个180度转弯需要1分钟,两边飞行各需要2分钟,当飞机被航母精密跟踪转达截获以后,即
可转入全自动引导着舰模式。
自动着舰系统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以供飞行员或者着舰指挥官进行选择或者切换,其中模式1是全自动着舰模式,它是利用数据链联接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由后者根据前者传递来的信息进行自动着舰,需要指出的是航母自动着舰的控制信息不是由航母上的作战中心发出的,而是由航母空中交通控制中心负责,目前美国航母空中交通控制中心凭借数据链可以同时控制2架飞机在相隔30秒钟内相继在航母上着舰,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航空自动着舰系统采用的数据链并不是现在美国海军和空军大量装备的LINK-16,而是上一代LINK-4A型数据链,并且在工作中中使用LINK-4A的单向通信模式,实际上美国研制数据链的最初目的就是为自动着舰配套,随着LINK-16数据链的完善和发展,预计2015年以后,LINK-4才会完全被LINK-16所替代。
模块2与模式1基本上相同,只是在距离母舰1公里左右之后,舰载机开始接受光学助降系统的引导,模式3属于所谓的半自动着舰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自动着舰系统与舰载机的自动着舰系统并不交联,而是通过仪表或者显示器向飞行进行显示相关数据,由飞行员根据这些信息操纵飞机下滑着舰,最后一种是人工方式,由着舰指挥官观察雷达显示屏,对舰载机位置进行确定,然后获得舰载机的方位和高低角误差,然后用语音告诉飞行员进行修正,直到转动光学助降系统的工作范围,进入新世纪美国海军对于自动着
舰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包括引入高精度信标和GPS导系统,两者结合可以将舰载机的着舰定位精度进一步增加以2米左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舰载机着舰的精确程度和安全性能,同时舰载机引入推力矢量技术,可以在近距离完成高准确度的机动飞行,以便更好、更安全的着舰。
此外还研制了舰载机微波降落系统,它是采用微波扫描技术,为舰载机进入航空母舰的自动着舰系统和光学助降系统的工作区提供进场信号,同时也可为作为自动降落时的机上独立监控设备。
它由航母两个发射机和舰载机接收系统组成,发射机发射相关的方位和高低信号,飞机接收后,在平视显示器上进行显示,以便引导飞机准确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