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几种方法及其特点
如何进行精确的变形监测

如何进行精确的变形监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变形监测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建筑物、桥梁还是水利工程,变形监测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专业人员及时了解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要进行精确的变形监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技术和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如何进行精确的变形监测。
一、测量技术1.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一种现代化测量仪器,它可以高精度地测量地面点的三维坐标。
通过在时间上多次测量同一点,结合高精度的角度观测和距离观测,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变形信息。
全站仪测量变形时,需要注意观测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 光学测量:光学测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变形监测方法。
它基于光学原理,通过测量目标物体表面的形变或位移信息来判断其变形状态。
常见的光学测量方法包括激光测距仪、高速相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高精度、非接触和实时监测的能力,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程环境。
3. 振动测量:振动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变形监测方法,特别适用于对结构的动态变形进行监测。
振动传感器可以测量目标物体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模态参数等信息,从而了解结构的变形和振动特性。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结构的安全状况和性能至关重要。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精确的变形监测不仅依赖于准确的测量数据,还需要合理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1. 线性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在变形监测中,可以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来建立监测数据与结构变形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变形趋势。
2. 模态分析:模态分析是一种结构动力学方法,用于确定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模态形态。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了解结构的变形特性、刚度和阻尼等参数,进而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一种通过图表、图形和动画等方式将数据表达出来的方法。
变形监测知识点

变形监测知识点概述变形监测是指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建筑物、土木工程等结构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技术。
变形监测旨在及时发现和识别结构变形隐患,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变形监测的知识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测量学、力学、数学等。
变形监测方法1. 系统测量法系统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变形监测方法,通过经过布设的测点对结构的变形进行连续测量。
常见的系统测量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法、GPS测量法、倾斜仪测量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结构的位移、倾斜、变形形态等进行准确测量,从而获得结构的变形信息。
2. 传感器监测法传感器监测法是一种基于传感器的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布设传感器对结构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常见的传感器监测法包括应变计监测法、压力传感器监测法、位移传感器监测法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对结构的应变、压力、位移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获取结构的变形信息。
3. 非接触监测法非接触监测法是一种基于无接触测量原理的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光学、雷达等技术对结构的变形进行监测。
常见的非接触监测法包括激光测量法、摄像头监测法、遥感监测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对结构变形的非接触式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
变形监测参数在进行变形监测时,常常需要对一些重要的变形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常见的变形监测参数包括位移、倾斜、应变等。
1. 位移位移是指结构在空间上相对变形前位置的偏移。
位移监测可以得到结构的变形形态和位移速率等信息,从而判断结构的变形状态。
2. 倾斜倾斜是指结构某一部分相对于参考平面产生的倾斜变化。
倾斜监测可以获得结构的整体倾斜状况,从而判断结构变形的情况。
3. 应变应变是指材料在受力时产生的变形量与初始长度之比。
应变监测可以判断结构变形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评估结构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与评估变形监测的数据分析与评估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分析与评估方法包括数据拟合、统计分析、数学模型等。
1. 数据拟合数据拟合是指通过数学函数和曲线拟合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基坑变形监测

基坑变形监测简介基坑是指在土地上将土壤挖掘下去,形成一个较大的凹地,用于建设地下工程或者地下设施。
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土壤会发生变形,而基坑的变形监测是用于了解基坑变形情况的一种技术手段。
基坑变形监测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基坑变形的趋势和速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可能的安全问题。
监测方法基坑变形监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施,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监测方法:水平测量法水平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基坑周边的固定点的水平位移来监测基坑的变形情况。
在监测开始前,需要在基坑周边设置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定期测量这些控制点的位置变化。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基坑,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变形数据。
垂直测量法垂直测量法主要是通过测量基坑内地下水位和地面露头的高度来判断基坑的变形情况。
测量时可以使用水位计或者压力计来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同时使用水尺或者测高器来测量地面露头的高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基坑,操作相对简便。
应变测量法应变测量法是通过在基坑周边或者基坑内部设置应变计来监测基坑的变形情况。
应变计可以测量土壤中的应变变化,从而推算出基坑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适用于对基坑变形情况要求较高的工程。
遥感监测法遥感监测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基坑的变形信息。
通过使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取整个基坑区域的图像信息,再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基坑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基坑变形范围较大、监测周期较长的工程。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基坑变形监测得到的数据一般是大量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数据平滑基坑变形监测得到的原始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噪声,为了消除噪声的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常用的平滑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中值滤波法等。
趋势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可以了解基坑的变形趋势和速度。
常用的趋势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法、指数平滑法等。
空间分析基坑变形监测的数据通常是多维的,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道路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道路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1.引言道路桥梁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车辆荷载、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结构的变形和损坏。
因此,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变形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结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针对道路桥梁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2. 变形监测技术及方法2.1 常用的监测技术(1)位移监测技术利用GPS、全站仪、测斜仪等设备,对桥梁结构的水平和垂直位移进行实时监测,以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变形。
(2)应变监测技术利用应变片、应变计等设备,对桥梁结构的应变进行监测,从而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应力集中或裂缝的情况。
(3)振动监测技术利用加速度计、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桥梁结构的振动情况进行监测,以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声波监测技术利用声波传感器和声波分析仪,对桥梁结构的声波传播情况进行监测,以判断结构内部是否存在裂缝或空洞。
2.2 监测方法(1)现场监测定期派专业人员到桥梁现场,利用各种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和情况。
(2)远程监测利用网络、卫星通信等技术,将监测设备连接至远程监测中心,实现对桥梁结构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3. 变形监测方案3.1 监测目标根据桥梁结构的特点和使用环境,确定监测的主要目标和重点部位,包括主塔、主梁、支座、桥面和桥墩等结构元素。
3.2 监测方案(1)位移监测方案采用GPS、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对桥梁结构的水平和垂直位移进行实时监测,主要监测桥面变形情况和主梁的竖向变形情况。
(2)应变监测方案采用应变片和应变计等设备,对主梁、桥梁支座等关键部位进行应变监测,以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应力集中或裂缝的情况。
(3)振动监测方案采用加速度计、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桥梁结构的振动情况进行监测,以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声波监测方案采用声波传感器和声波分析仪,对桥梁结构的声波传播情况进行监测,以判断结构内部是否存在裂缝或空洞。
变形监测施工方案

变形监测施工方案1. 引言在工程施工中,对变形进行准确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确保结构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变形监测旨在实时、全面地记录结构体的变形情况,并及时提供监测结果,以便及时发现结构变形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本文就变形监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概述。
2. 监测方法与技术2.1 监测方法变形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站仪法:使用全站仪进行精确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的测量,可以获取较为准确的变形数据。
•GPS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
•激光法: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可以快速获取结构体的形变情况。
•应变计法:利用应变计进行应变测量,通过计算应变值来判断结构体的变形情况。
2.2 监测技术为了确保变形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常常采用以下技术进行辅助:•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连接传感器、仪器和计算机等设备,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和分析。
•数据传输与共享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实现多地点、多用户的数据共享与管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监测图表和报告。
3. 变形监测方案3.1 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变形监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监测目标和区域:明确需要监测的结构体和相关区域。
2.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3.配置监测设备和仪器:确定所需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4.建立数据采集系统:搭建数据采集系统,并测试其正常运行。
5.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根据施工进度和监测需求,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方案。
3.2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案,进行监测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监测设备和仪器:根据监测区域和结构体特点,将监测设备和仪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
2.采集监测数据:按照监测方案和要求,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记录和存储。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

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挡土墙是一种用于支撑土体或山坡,防止其坍塌或滑坡的结构。
为了确保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其进行变形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变形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挡土墙的异常变形,为采取相应的加固或修复措施提供依据,从而避免可能的安全事故。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法。
一、水平位移监测1、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精确测量出测点的水平坐标。
在挡土墙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监测点,定期使用全站仪测量这些点的坐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坐标值,可以计算出水平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视准线法在挡土墙的两端设置基准点,在其中一端的基准点上设置经纬仪或全站仪,通过望远镜瞄准另一端的基准点,形成一条视准线。
在挡土墙上设置若干个监测点,定期测量监测点到视准线的垂直距离。
如果距离发生变化,就说明挡土墙发生了水平位移。
3、激光准直法利用激光的良好准直性,在挡土墙的一端设置激光发射器,在另一端设置接收装置。
当挡土墙发生水平位移时,激光束在接收装置上的光斑位置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光斑的位移量可以计算出水平位移。
二、垂直位移监测1、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高差的方法。
在挡土墙周围设置水准基点,在挡土墙上设置监测点。
使用水准仪测量监测点与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高差数据,可以计算出垂直位移的量值。
2、静力水准测量法静力水准测量系统是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高精度垂直位移测量系统。
在挡土墙上布置一系列的静力水准仪,通过测量液体压力的变化来计算各监测点的相对垂直位移。
三、倾斜监测1、倾斜仪测量法倾斜仪可以直接测量挡土墙的倾斜角度。
常见的倾斜仪有水准式倾斜仪、电子倾斜仪等。
将倾斜仪安装在挡土墙上,定期读取倾斜仪的测量数据,从而了解挡土墙的倾斜情况。
2、差异沉降法通过测量挡土墙上不同位置的垂直位移,如果不同位置的垂直位移存在差异,就可以推断出挡土墙发生了倾斜。
四、裂缝监测1、人工观测法定期对挡土墙的表面进行巡视,用肉眼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
测绘技术中的变形监测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变形监测方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的变形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土地的变形对于城市的稳定性和工程的安全性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及时监测和掌握土地变形的情况,测绘技术中的变形监测方法应运而生。
一、概述变形监测是指对土地或建筑物等在不同时间段内形状、位置或尺寸等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测绘技术中的变形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法、观测法和遥感法等。
二、物理检测法物理检测法是指通过安装传感器或仪器,感知土地的微小变形,并通过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和计算。
常用的物理检测法包括全站仪法、高斯仪法和倾斜仪法。
全站仪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可实时监测土地的形变情况。
通过在不同时间段内对固定点进行全站仪测量,并利用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土地变形的情况。
高斯仪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过在土地上设置多个高斯点,并在不同时间段内对这些点进行测量,可以获取土地的形变情况。
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土地的稳定性。
倾斜仪法是一种利用倾斜仪检测土地变形的方法。
通过在土地上安装倾斜仪,并利用其测量土地的倾斜角度和方向,可以判断和分析土地的变形情况。
三、观测法观测法是指通过人工观测土地的变形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观测法主要包括总站镜测量法、精密水准法和导线法等。
总站镜测量法是一种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通过观测参考点的形变,并利用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土地的变形情况。
精密水准法是一种通过人工观测测点的高程,并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在不同时间段内对固定点进行精密水准测量,可以获得土地的垂直位移情况。
导线法是一种通过人工观测和记录导线的长度和形变情况的方法。
通过在土地上设置导线,并定期观测和测量导线的长度变化,可以获得土地的变形情况。
四、遥感法遥感法是指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遥感设备,对土地的形变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遥感法主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卫星图像或无人机航拍图像的比对和分析,可以获得土地的形变情况。
混凝土变形监测方法

混凝土变形监测方法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出现变形。
这种变形可能会给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结构的破坏。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变形监测非常重要。
混凝土变形监测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光纤传感器监测法光纤传感器监测法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变形监测技术。
该技术利用光纤传感器将混凝土结构中捕获的变形信号转换为光学信号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长期可靠性的优点。
光纤传感器监测法可以监测混凝土结构的各种变形,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应变变化等。
2. 振动传感器监测法振动传感器监测法是一种利用振动传感器监测混凝土结构变形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监测混凝土结构的振动特征来判断结构是否发生变形。
由于振动传感器监测法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安装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激光扫描监测法激光扫描监测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扫描仪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扫描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点云数据来计算结构的变形情况。
激光扫描监测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效率等优点,因此在大型混凝土结构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等距监测法等距监测法是利用传感器在混凝土结构上定点监测变形情况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上安装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对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等距监测法具有安装方便、监测结果直观等优点,但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综上所述,混凝土变形监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监测的几种方法及其特点
【摘要】随着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监测水平的日益提高,监测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对自动化程度、测量精度、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文章介绍了多种变形监测的方法,并简要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变形监测;gps;多天线阵列
1 绪论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
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
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
为了了解建筑物(如大坝)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 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
传统的变形监测技术有大地测量方法(边角交会、水准测量等)、陆地摄影测量法、埋设仪器法(多点位移计、倾角计、钻孔倾斜仪、
伸缩仪等)。
这些都主要依靠正倒垂线、弦矢导线、全站仪边角网和精密水准等常规方法,不仅观测周期长,而且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在连续性、实时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型水工建筑物的动态监测要求。
另外,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往往需要建立高精度的监测网,受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监测网的网形一般比较差,从而使监测点点位精度受到较大影响。
而且,传统方法通常观测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难以实现自动化监测。
3 用gps进行变形监测
用gps静态测量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定数量的控制点(至少2个),建立固定的监测台对坝体的多个监测点进行坐标监测,通过后处理软件或者链接电脑实时显示出坝体位移沉降情况。
应用gps进行变形监测,目前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只用几台gps接收机,人工定期逐点采集数据,通过后处理获得各期之间的变形,这种模式的gps变形监测属于常规的变形监测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简单、经济、成本低,gps接收机可以与其他工程共享。
其缺点是不能实现自动化,不能连续监测大坝变形。
目前,由于许多生产单位都在致力于劳动力的精简,因此自动装置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样的监测模式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来定期地采集数据,而且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数据后处理。
结果是关键的数据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评估和分析。
另外,如果监测点位于
偏远的地方,监测它们就比较困难。
在偏远的、陡峭的或者有滑坡的地方,普通的监测设备很难布置和维护,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也只能提供定期的信息。
第二种模式就是在每个监测点上都安置一台gps接收机,不间断地进行全天候自动监测。
其优点是能自动连续地监测大坝变形。
gps自动化监测技术,与观测边角相对几何关系的传统测量方法相比,gps监测具有很大的优点。
它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大大减轻外业强度,同时又能够迅速得到点位三维坐标。
该模式是gps、数字通讯、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精密工程测量及现代数据处理等高新技术的集成,同时为大坝外观自动化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它也有弱点,系统的成本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精密的测量型gps接收机价格非常高,若是采用传统的gps监测方案,成本会随着测点的增加呈几何级数的递增,建立起一个较大型的监测系统往往就需要天文数字的预算,从经济角度来看是不适合的。
同时也制约了该模式在变形监测、预防、减少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应用。
另一种模式是以多天线共享器为核心建立的gps多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gams),该系统克服前面两种模式的缺点,发挥它们的优点,使gps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尽善尽美。
在每个监测点上只需安装天线,不需安装gps接收机,即一台接收机控制8个天线,不同的天线在不同的时段与接收机相连,循环往复。
这样,可以实现利用一台接收机对多个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
该系统将价格昂贵的
gps接收机阵列变成了相对廉价的gps天线阵列,从而大幅度降低监测系统的成本。
此外,灵活的系统设计方案还十分便于系统的更新和升级。
gps 一机多天线监测系统还可应用到大型建筑物(高楼、特大桥梁)的安全监测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
相信通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会向着自动化程度更高,测量精度更精确的方向发展,为提前预防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征航,利用gps进行高精度变形监测的新模型,测绘学报,2002, vo1.31, no.3,206-2104
[2]徐绍拴等,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精度分析[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 (2)a
[3]何秀凤,gps一机多天线技术在大坝、边坡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4]田玉刚,王新洲,邓兴升,花向红,章红平,周庆俊.gps一机多天线变形监测系统前期试验网的精度研究,工程勘察,2002, no.5, 49-524
[5]廖群,郑建生,王新洲.黄超,gps多天线阵列变形监测控制系统设计。
[6]邹双朝,王新洲,邹进贵,邱卫宁.gps多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7]兰迎春,陈晋,黄龙带,大坝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 (4)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