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溶液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

合集下载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文章从自交不亲和性的概念和机制入手,介绍了自交不亲和性的定义和作用机制。

然后,探讨了影响自交不亲和性的因素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

接着,详细讨论了自交不亲和性研究的进展,包括相关研究成果和重要发现。

文章还阐述了自交不亲和性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和意义。

综合全文内容可知,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对于促进植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其遗传机制及应用潜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关键词】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概念、机制、影响因素、方法、遗传改良、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同一个植物个体的花粉与卵细胞结合时,由于一系列的遗传和生理因素导致的结合失败现象。

自交不亲和性对于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现象是由于植物自身对杂交的进化选择所形成的,有助于减少有害基因积累并维持遗传多样性。

针对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和模型来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例如半载体效应、基因互作、表观遗传等。

通过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

自交不亲和性的影响因素也逐渐被揭示,如环境因素、植物生长发育状态等均可能对自交不亲和性发挥作用。

在研究方法方面,包括传统杂交实验、分子标记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等技术对于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自交不亲和性的进展研究为植物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有助于培育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讨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机制与调控,为植物遗传育种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自交不亲和性的概念和机制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在多倍体植物中由于自交结合特定基因座导致的不育现象。

蔬菜育种学

蔬菜育种学

(二)主要经济性状:大白菜的大多数经济性状为数量性状,其变 异主要来源于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及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效应。 1、 生育期 (1)早熟×中晚熟→ F1中间偏早熟 (2 (2)中熟×晚熟→ F1中晚熟 2、丰产性:球种主要由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基因为主,因此, 大白菜的杂种优势很强,不同生态型及不同变种之间杂种优势明 显。 3、抗病性 抗TuMV×不抗TuMV → 抗TuMV “加性—显性”遗 传模型,受4对以上基因控制。 抗霜霉病,不完全显性遗传 抗黑腐病,1对隐性基因控制 4、品质性状 大白菜的风味品质为数量性状,杂种优势不明显, 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等都是数量性状。
7
(二)、国内外广泛引种成效显著 1.内各地相互引种,极大地丰富了各地的蔬菜品种 资源。 2.大量从国外引种,仅1977-1986年十年间,中国农 科院从欧美、亚洲等发达国家引进蔬菜新品种资源 5000余份,这些引进的品种资源,有些可以直接再生 产中推广应用,另有大量品种作为我国品种选育的资 源。
6
(一) 种质资源调查、搜集整理工作成绩优异
1955 年农业部发出“从速调查收集农家品种,整 理祖国的农业遗产”的指示,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蔬 菜地方品种资源的调查真理工作,其间共收集蔬菜地 方品种月 17000 余份,至 1990 年,蔬菜种植资源入库 17000 余份,其中根菜类 1800 份,白菜类 1500 份,芥 菜类800份,甘蓝类500份,瓜类3000份,豆类4000份, 茄果类 2500 份,葱蒜类 500 份,绿叶菜类 2000 份,其 他400份。
25
二、性状遗传
(一)植物学性状
1、叶片性状: 有毛×无毛 → F1有毛, 有毛为显性 绿帮×白帮 → F1中间偏绿帮, 绿邦为部分显性 叶色深绿×叶色淡绿→ F1中间偏绿, 叶色深绿为部分显性 连座叶直立×开展→F1中间偏直立,连座叶直立为部分显性 2、叶球性状: 高球形×矮球形 → F1中间型 长筒形×倒卵型→ F1长倒卵形至今长筒型 倒卵形×短筒形→ F1高桩 倒卵形×倒圆锥形 → F1矮倒卵形 散叶形×半球、结球形→ F1半球形 3、叶球抱合方式: 包心× 舒心→ F1包心 包心× 拧心→ F1中间偏包心 叠抱×拧抱、折抱→ F1偏向叠抱 26 折抱×合抱 → F1近折抱

植物生理学 判断题

植物生理学 判断题

1. 贮藏蛋白没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氨基酸和氮源。

()—R2.水生植物的角质层蒸腾一般很强烈。

( --R3. 气孔运动可看作是一种膨压运动。

()—R4.当K+逐渐从保卫细胞进入周围邻近细胞时,会引起气孔关闭。

()-R5.营养器官生长越旺盛,生殖器官发育也越好。

()—F6.气孔蒸腾首先发生在叶肉细胞的细胞间隙处。

()—R7.烟草胚分化早期,RNA在球形胚中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到心形期RNA集中到即将形成子叶和胚轴的部位,子叶形成后,RNA含量下降。

()—R8.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等作物胚中存在“长命”mRNA,它们对种子萌发早期水解酶的形成及胚根的发端起重要作用。

()R9.不管活细胞还是死细胞,只要用中性红染色,都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F10.从芝麻的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中发现,加入识别蛋白可以克服种间不亲和在柱头上的障碍,但仍然不能受精,推测还存在花柱上的障碍。

因此,花粉外壁蛋白与柱头表膜蛋白的相互识别只是受精过程中的第一幕。

()----R11.同一植株在相同环境下,蒸腾失水和伤流液排水一般相差较大。

( --R12.每个玉米细胞中都有编码玉米醇溶蛋白的基因,该基因只在开花后的种子中才表达,成熟种子中mRNA几乎消失。

()—R13.气孔蒸腾过程中,叶面界限层阻力大小与界限层的厚度无关。

()—F14.植物具有液泡的成熟细胞的衬质势很小,通常忽略不计。

()—F15.蓝光的能量比黄光的多(以光量子计算)。

()—R16.蔗糖磷酸合成酶使G-1-P与果糖转化为蔗糖。

()—F17.水分由叶脉到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都是经过活细胞。

()—R18.植物缺K+时,对气孔张开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R19.种子吸胀吸水,蒸腾作用都是无需呼吸作用直接供能的生理过程。

()—R20.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和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一个主要区别就在于S-基因表达时序的不同,在孢子体型系统中,S-基因产物在减数分裂前合成而配子体型系统中,S-基因产物在减数分裂后合成。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对策详解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对策详解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对策详解所谓自交不亲和性(Self - incompatibility, SI)是指植物雌蕊的柱头或花柱通过识别自体或异体花粉,并抑制自体花粉的萌发或生长,导致自体受精不能正常进行的现象。

根据植物花型不同,可分为异型和同型自交不亲和。

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中花器的雌蕊或雄蕊无任何形态差异的不亲和性称为同型不亲和性(homomorphic incompatibility),在具有异型的雌、雄蕊(如相对长度不同)之间的不亲和则称为异型自交不亲和(heteromorphic incompatibility)。

同型不亲和性根据其遗传机制不同又分为配子体不亲和性(game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 GSI)与孢子体不亲和性(sporophytic self-inconmpatibility, SSI)。

多数的情况下,SI是由单一的S位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个位点至少包括编码1个花柱组分和1个花药组分的基因,S基因的产物决定花粉在柱头和花柱组织中是否能正常生长。

若自交不亲和的花粉S基因是由产生花粉的植株(孢子体)的S-基因型所决定的即为孢子体不亲和性,目前发现存在于十字花科、菊科植物中;而自交不亲和的花粉S基因是由花粉本身单一的S基因所控制的即为配子体不亲和性,这种现象在茄科、蔷薇科、罂粟科、玄参科、桔梗科等植物中较为常见。

SI的遗传控制机制较为复杂,如禾本科中是由2个基因位点(S-和Z-)控制的,甜菜中则由4个基因控制。

1 自交不亲和的机制配子型自交不亲和目前只分离鉴定了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控制雌蕊的不亲和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但尚未得到花粉不亲和基因的表达产物,因此,有关雌蕊不亲和因子和花粉不亲和因子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配子型自交不亲和反应有两种类型:(1)在茄科、蔷薇科植物中,成熟雌蕊中产生的S-RNase(S-核酸酶)通过分泌到达花柱表面,与花粉管壁上的S受体(S蛋白)结合,并发生识别反应,当雌蕊和花粉的不亲和基因型相同时,S-RNase可进入花粉管,引起花粉rRNA的降解,抑制花粉管的生长,导致自交不亲和性的产生。

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诱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2.品种: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求,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妨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状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3.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两个亲本所配特定的杂交组合与所涉及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平均值相比,其生产力高低的指标。

4.亲和指数:平均授粉一朵花所结点的种子粒数。

5.品种审定:指对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由权威性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审查,并作出能否推广和在什么范围推广的决定。

6.品种退化: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其逐渐丧失优良性状,失去原品种典型性,这一现象通常称为品种退化。

7.母系选择: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8.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变异。

9.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或栽培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

10.多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按照一定的育种目标,在其加倍后代中选育亲品种的方法。

11.集团选择法:根据不同的特性把性状相似的优株归并成几个集团,将从不同集团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不同小区,一边集团间或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鉴定,从而选出优良集团。

12.自交系:一般是指异化或常异花授粉植物,经连续多代自交,使异质基因分离、纯合,获得性状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能够自我繁殖的群体,广义的自交系包括自花授粉植物的纯系。

13.雌性系:雌雄同株异花的作物通过选育获得的植株上只生雌花不生雄花,并且这种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系统。

14.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亲本系或品种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生产力(如产量或其他性状)。

即是该亲本与其他亲本配成的F1的平均值与该试验的全部F1的总平均相比的离差。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一、选择题:1.镁是人体内多种酶的激活剂,可参与三百多种酶促反应。

此外,镁还具有抑制钾、钙离子通道开启等多种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食用绿叶蔬菜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镁B.镁在人体中的作用说明了微量元素的重要性C.Mg2+进行跨膜运输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消耗能量D.缺镁可能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几种重要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B.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并不都是蛋白质C.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多个不同的单体连接而成的3.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所有生物唯一共有的细胞器B.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都是分泌蛋白C.游离型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元素D.内质网不是核糖体附着的唯一场所4.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是否合适,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正确的是()A.可溶性糖含量越高的生物组织,利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砖红色越明显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可分别用大豆和花生种子作为实验材料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可以在染色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只能选用有明显颜色大液泡的植物细胞5.科学研究发现,高等植物细胞膜上具有转运H+的ATP酶,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将H+转运到细胞膜外,而细胞膜上的H+-蔗糖共转运载体可将蔗糖和H+一起运进细胞,此方式可实现蔗糖分子的逆浓度梯度运输。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蔗糖分子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能量B.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H+不能运出细胞C.抑制ATP酶的活性,会影响蔗糖的吸收D.若将蔗糖水解,细胞吸收糖的速率必将加快6.已知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将一定量低温条件下保存的淀粉和唾液淀粉酶加入试管中混合摇匀,再将试管放入烧杯中水浴加热,短暂保温后逐渐升高温度,淀粉的剩余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植物生理学题库(考试重点)

植物生理学题库(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即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渗透作用(osmosis)是指溶剂分子从较高化学势区域通过半透膜(分别透性膜)向较低化学势区域扩散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扩散形式。

3.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s),在许多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发现的类似的专一性运输水的膜蛋白,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活力可被汞抑制。

4.蒸腾效率(transpiration efficiency)指植物每消耗1Kg水所形成的干物质克数,常用单位是g•kg-1,也称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

5.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 )通常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和最易受害的时期。

1. 溶液培养法:用纯化的化合物配制成水溶液来培养植物以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种类和数量,也称水培方法。

2. 协助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低脂溶性物质能依赖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功能活动来实现跨膜转运,称为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

3. 单盐毒害: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

这种现象叫单盐毒害。

4.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少量不同化合价的金属离子,就可解除单盐毒害,这种现象称为离子对抗。

5. 电化学势梯度:离子的化学势梯度质和电势梯度合称为电化学势梯度。

1. 光合链:也称光合电子传递链,是指存在光合膜上、一系列互相衔接着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轨道。

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光合电子传递途径是“Z”方案,即电子传递是由两个光系统串联进行,其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使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Z”形。

2. 光合单位:指同化1分子CO2或释放1分子氧所需要的叶绿体色素分子数目。

一个光合单位大约有200—300个色素分子,其中有一作用中心,人们把这一作用中心及其周围的几百个色素分子称为一个光合单位。

实验4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测定技术

实验4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测定技术

实验4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测定技术自交不亲和性在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中是普遍存在的,其遗传机制也较相似。

自交不亲和株正开放花的柱头上,如果授于同株或同系统的花粉时,柱头就被激发产生胼胝质等物质,阻碍花粉发芽和花粉管发育,故不能正常受精结实,不结子或结少量种子;而授于别的品种或系统的花粉时,则柱头不会被激发产生这类物质,故能正常受精结实。

可是,在花蕾柱头上,即使授于同株或同系统的花粉也不会被激发这种反应,因此可通过蕾期人工控制自交获得自交不亲和系的种子。

胼胝质是β-1、3-葡聚糖,通常分布于高等植物的筛管、新形成的细胞壁、花粉粒以及花粉管中,将其用苯胺蓝染色后,在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出黄至黄绿色的荧光。

因此,把授粉后经用苯胺染色的子房放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发育的状态,以及胼胝质在柱头表面的沉积状况等,进行判断花粉与柱头是否亲和。

实验目的是学习花期人工控制自交测定选择自交不亲和系和蕾期自交繁殖自交不亲和系的方法;掌握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技术;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的理解。

一、试材及用具1.试材: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正开花的种株。

2.用具:荧光显微镜、广口瓶(20~50ml)、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铅笔、纸牌、纸袋、细铁丝、细竹竿、脱脂棉、甲醛、冰醋酸、无水酒精、普通酒精、磷酸钾、苯胺蓝、氢氧化钠、甘油、蒸馏水等。

二、方法步骤(一)人工自交测定法1.每人选3~5株发育健壮已开花的种株,每株上选3~4个花序。

将其上已开的花和角果摘除,然后套上隔离纸袋,把袋口用细铁丝扎紧防止昆虫进入,于植株旁插一细竹竿,用绳把纸袋绑到细竹竿上保持固定,防止花序被风吹断,并在竹竿上挂一纸牌作标记。

2.2~3d以后,当每个花序上有10朵左右花开放时,解除纸袋,将已开的花和蕾之间绑一条线作为区分标记,同时在每个花序上选择10个左右大蕾,把其余的小蕾用镊子去掉,并用镊子把花蕾顶端的花被去掉一部分使柱头露出,切勿伤害柱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Cl溶液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作者:汪骞胡靖锋朱红戴永娟吴丽艳李石开和江明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1年第07期摘要: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2个萝卜自交不亲和系进行自交不亲和性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能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但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其中3%NaCl 溶液处理后,2个材料的亲和指数分别为3.08和3.32,与其他浓度处理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说明3%NaCl溶液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效果最好。

关键词:萝卜;自交不亲和;NaCl自交不亲和是十字花科作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早在20世纪80年代,胡贷泽等[1]和安彩泰等[2]就利用化学方法来克服芸薹属作物自交不亲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后人发现BA、电击授粉、铁毛刷授粉等破坏柱头结构的物理方法对克服白菜自交不亲和性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4]。

高俊杰[5]用花粉提取液涂抹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材料的柱头,发现其结实能力比3%NaCl喷花处理的自交不亲和系的结实能力好。

国外利用开花期株间授粉后维持高CO2浓度若干小时,来繁种自交不亲和系,但此方法对温室或大棚密封性要求高。

以上方法都存在费工费时、成本高等缺点,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利用。

目前,萝卜常用自交不亲和系繁种一代杂交种,但对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以2个自交不亲和系萝卜为材料,在花期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喷洒,以期获得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形效果最好的NaCl浓度,从而为萝卜自交不亲和系的利用提供帮助和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提供的2个自交不亲和系萝卜R10068和R10077。

1.2 试验处理试验共设8个处理,处理1:1%NaCl溶液;处理2:2%NaCl溶液;处理3:3%NaCl溶液;处理4:4%NaCl溶液;处理5:5%NaCl溶液;处理6:套袋自交;处理7:剥蕾授粉;处理8:清水对照(CK)。

1.3 试验方法将萝卜种子置于玻璃皿中,待其萌发后置于3~4℃冰箱中春化30 d。

春化完成后将幼苗播至苗盘,待幼苗长到5~6叶期时移栽至大棚,所有材料进行常规管理。

为避免盐害,添加预试验,每个材料选取2株喷洒6%NaCl,观察高浓度NaCl溶液对植株的盐害作用。

每个材料在花期选择生长健壮、病虫为害少、生长整齐一致且花穗多的植株6株,2株为一组,摘除已开的花和柱头外露的花蕾,套袋隔离。

每个单株选择8个花穗(每个花穗用一种溶液进行处理),于开花当天9:00~11:00,用手持式喷雾器喷洒花朵,每个处理6个花穗,每个花穗处理10朵花。

处理后1 h左右采集本株新鲜花粉进行授粉,2 d喷洒NaCl 1次,共10次,每个处理重复3次。

1.4 数据分析授粉后详细标记处理内容,收获种子后进行脱粒、考种,统计各处理亲和指数(结籽数/授粉花数)。

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LSD法分析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克服萝卜亲和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浓度NaCl对萝卜结荚率的影响从表1可知,对照和套袋自交处理的萝卜自交不亲和系R10068和R10077的结荚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R10068和R10077剥蕾授粉处理结荚率最高,分别为36.67%和38.7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剥蕾授粉可有效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

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也能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其中3%NaCl溶液效果较明显,该处理下自交不亲和系R10068和R10077的结荚率分别为33.33%和35.00%。

另外,用6%NaCl溶液对植株进行处理,发现植株产生盐害,花穗均死亡。

2.2 不同浓度NaCl对萝卜亲和指数的影响自交不亲和性的常规测定方法是进行花期人工自交,根据亲和指数判断是否亲和。

本试验采用方智远等[8]的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实用标准,即亲和指数小于1为不亲和,大于1为亲和。

从表1可知,自交不亲和系R10068通过剥蕾授粉,3%NaCl、2%NaCl、1%NaCl、4%NaCl溶液处理,亲和指数均大于1,其中剥蕾授粉比NaCl溶液处理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效果显著,但剥蕾授粉费工费时,阻碍了其在生产中应用。

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间效果相比,3%NaCl溶液克服R10068自交不亲和性效果最好,与其他浓度处理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平均亲和指数达3.08。

浓度达3%后,NaCl浓度越高,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效果越不明显,5%NaCl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没有效果,但比套袋自交和CK效果显著。

自交不亲和系R10077通过剥蕾授粉,3%NaCl、2%NaCl、1%NaCl溶液处理,均能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其中剥蕾授粉与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3%NaCl溶液克服R10077自交不亲和性与其他浓度NaCl溶液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平均亲和指数达3.75。

3 小结与讨论NaCl是克服十字花科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化学物质处理柱头后引起柱头上起“识别”作用的特殊蛋白质溶解、沉淀或变性失活,丧失“识别”能力,降低或解除自交不亲和,诱导自交不亲和植物提高其自交亲和性。

以往对十字花科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白菜[10]、甘蓝[11]、油菜等作物,萝卜方面报道较少。

在萝卜杂交育种方面,不育系的利用相对较少,主要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一代杂交种,在花期用NaCl溶液处理萝卜自交不亲和系,可以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繁殖自交不亲和系亲本材料。

材料的自交不亲和性通常用亲和指数大小判断,方智远等[8]认为甘蓝亲和指数小于1即为自交不亲和,刘晓东等[12]认为大白菜的亲和指数小于0.5为自交不亲和。

本研究采用亲和指数小于1为自交不亲和的标准来判断NaCl溶液对克服自交不亲和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3%NaCl 溶液能克服萝卜交不亲和,效果与其他浓度NaCl溶液相比差异极显著,虽然3%NaCl溶液没有剥蕾授粉效果明显,但剥蕾授粉费工费时,很难用于自交不亲和系材料的大面积繁殖,因此生产上可以考虑用NaCl溶液处理来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

此外,影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的因素很多,如材料自身遗传特性、气候条件、操作方法等,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1] 胡代泽,安彩泰,董惠珍,等.用化学方法克服油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3(2):1-5.[2] 安彩泰,孙万泉.用化学方法克服芸薹属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Ⅲ,影响NaCl克服自交不亲和性效应的因素[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5(4):11-14.[3] 胡繁荣.利用BA克服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性[J].中国蔬菜,1998(1):29.[4] Nikornpum M,钟利,Payakh E.大白菜自交不亲和基因的利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2):224-227.[5] 高俊杰.用花粉提取液克服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J].北方园艺,1997(6):1-2.[6] 刘宜生.中国大白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9-132.[7] 陈越.NaCl溶液可克服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J].陕西农业科学,1997(3):43-44.[8] 方智远,孙培田,刘玉梅.甘蓝杂种优势利用和自交不亲和系选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科学,1983(3):51-61.[9] 孙万仓,刘自刚,孟亚雄,等.化学药剂处理克服芸芥自交不亲和性效果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1):8-11.[10] 张恩慧.用荧光显微法测定甘蓝的自交不亲和性[J].陕西农业科学,1989(1):6-7.[11] 宋尚伟,王兰菊,张晓伟,等.大白菜喷施NaCl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831-832.[12] 刘晓东,牟金贵,刘学岷,等.大白菜花期自交亲和指数测定及不同部位亲和性的变化[J].河北农业科学,2004,8(4):34-36.Research of NaCl Solution Overcoming the Self-in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L. var. longipinnatus Bailey )WANG Qian1, HU Jingfeng1, ZHU Hong2, DAI Yongjuan1,3, WU Liyan1, LI Shikai1, HE Jiangming1( 1.Institute of Horticultural Crop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05;2.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ical Science,Dali University;3.School of Life Science, Yunn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e study, the SI (self-incompatibility) plant stigmas of Raphanus sativus L. var. longipinnatus Bailey were treated by different consideration NaCl solution separat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Cl solution was effective on overcoming self-incompatibility of the Chinese Radis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NaCl solution worked differently, and the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of 3% NaCl solution, the compatible index of the two SI lines was 3.08 and 3.32 separately.Key words: Chinese Radish; Self-incompatibility; Na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