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级语文下册《词两首》导学稿语文版讲义
广东省九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教学课时 1课时一、导入新课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词两首》精品教案语文版

《词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树立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
2、纵观《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体现了词人的才情和技巧。
3、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体会词作的语言美;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兴起于隋唐,由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融合而成,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
燕,同“宴”,因常用于会,故名)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
毛泽东同志的词,皆属后者。
二、整体感知:1、题目解说:《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是词牌名。
世传李白首制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的名句,故名。
又名“秦楼月”“碧云深”等。
双调四十六字,分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一叠韵。
娄山关,一称娄关、太平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中,位于峻拔山峰之间,此处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地势极为险要,自古为川、黔两省交通要道。
这首词是毛泽东指挥遵义战役中的娄山关战斗取得胜利后写的,词中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2、作者: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级语文下册第2课《诗词六首》讲学稿(2)(无答案)(新版)语文版-精

25 《诗词六首》之《黄鹤楼》《钱塘湖春行》课型:新授学习目的:1、读熟并背诵《黄鹤楼》《钱塘湖春行》。
2、积累古诗词中的名言名句,学会赏析这些句子,体会诗词的意境及写法,。
3、通过不断的朗读,体会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盛唐诗人。
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
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著有《崔颢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
2.文本知识介绍:关于黄鹤楼:黄鹤楼,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
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
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
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关于西湖 :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模块二:交流研讨人怎样的情感?作者选取那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从所写景物来看,诗模块三:巩固内化模块四:当堂训练1、根据课文填空。
(1)《黄鹤楼》运用典故表现作者孤寂心情的句子是(2)《黄鹤楼》中对仗十分工整的句子是(3)《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象的句子是(4)《钱塘湖春行》中表现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与留恋的句子是:2、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词五首 沁园 雪》讲学稿(无答案) 新人教版

大组展示方案:
方案一:又读又绘
自由放声朗读诗歌,注意语速、重音、感情等。发挥想象力,组织语言描绘出作者笔下的雪景。
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负责核对答案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预时40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有感情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第5课《词五首》第二课时《沁园春•雪》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预时10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熟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习内容
随堂笔记
看:讲学稿的知识链接以及每个环节的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这首词写作于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长征的壮举,成功实现战略转移,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愈加猖獗,华北告急;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级语文下册第课《出师表》讲学稿无答案新版语文版-精1.doc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级语文下册第课《出师表》讲学稿(无答案)(新版)语文版-精128《出师表》1课型:新授学习目的: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
2、掌握“表”这种文体的特征。
3、疏通文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知识链接:1、关于“表”: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进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两年之后(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备,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带领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陛下宜付有司论其临危受命模块二:交流研讨内容二:请组长组织组员交流研讨下面重点句子员以开火车的形式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模块三:巩固内化模块四:当堂训练重点文言字词积累:1、一词多义(1) 遗: 以光先帝遗德()以遗陛下()(2)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性行淑均()(3) 能:必能裨补阙漏()先帝称之曰能()(4)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5)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 为: 俱为一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众议举宠为督()(7)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先帝不以.臣卑鄙()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以.弱为强者()愚以为..宫中之事()2、.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用作动词,()(2)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用作动词,()(3)此皆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4)深入不毛.名词用作动词,()3、古今异义(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今义: (2)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4)臣本布衣..古义:今义:(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6)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古义:今义: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导学案岳麓版必修21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导学案岳麓版必修2【温故知新】1、生产工具的改进史实:2、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3、小农经济(时间、原因、特点、评价)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解读】1.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级语文下册《词两首》导学稿语文版讲义

5《词两首》学习目的:1.有感情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2.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知识链接: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
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
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
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娄.山关()咽.()喇叭..()()沁.园春()莽.莽()折.腰()稍逊.()成吉思汗.()今朝.()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 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3、再读课文,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朗读《忆秦娥·娄山关》上阕,思考:从词中你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请品味“碎”“咽”二字的表达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词两首》教案 语文版

《词两首》从听觉上来写行军。
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在声音的描绘中自然的刻画了红军的英勇形象和他们的精神风对行军中独有的两种声音——马蹄声和喇叭声——的形象的描绘,也渲染了进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上阕是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2、分析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真如铁”:代用杜甫的《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比喻娄山关的险固。
“漫道”:表现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藐视,对顽抗之敌的鄙视。
“从头”: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两句是全词的中心。
第一句写娄山关之险要,是为了反衬红军从头越的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红军跃上娄山关之见,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波澜壮阔色彩浓烈、气势雄浑的图景。
既写实,又在实感之外,寓有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如血的残阳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血奋战、前仆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
下阕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过娄山关时的情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
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我们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诗,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感受,以及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克服万重困难,以至于最后获得成功。
它对于升华我们的精神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有某种神秘的符语般的四.小结:1、两种风格(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
2、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
明写自然景物,暗写红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娄山关的激战3、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4、既炼字(碎、咽)又炼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深化主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1、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形,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写下这首不朽名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判。
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复习学案作文指导(二)--内容

河源中英文实验学校两段五环导学稿(九下语文)课题:作文指导(二)--内容课型:复习学习目的:1. 掌握让“内容充实”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 分析作文“内容空洞”的原因。
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一、组长带领组员自主学习“内容具体”的招式。
招式一:联想、想象,丰富内容。
写作时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片段示例: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
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
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上面的文章运用了布鲁诺为真理而献身这个素材,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描写之后,布鲁诺的形象生动起来了,内容显得具体而充实。
招式二:叠加同类。
这种方法适用于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一个材料总是单薄的,所以我们不防把同类的几个材料叠加在一起,形成集团效应,内容就自然充实起来。
片段示例:君不见,李白不齿阿谀奉承之徒,抬头挺胸夺门而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面带微笑挺胸游于山水之间:君不见,文天祥不要高官厚禄,抬头挺胸作正气歌,引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挺胸走向刑场:君不见,司马迁受宫刑挺胸而成“无韵之离骚”,吉鸿昌面对敌人的枪口慷慨就义……他们的骨气,他们的坚定,响彻云霄,万古长青。
上面文段,作者以学会挺胸为中心,联想到李白、文天祥、司马迁、吉鸿昌四个具有同样品质的任务。
这些同类的事例集中起来就有了巨大的说理效果,文章的内容就显得更充实。
模块二:交流研讨模块三:巩固内化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将自己收集起来的内容不充实的习作,分析造成内容空洞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词两首》
学习目的:
1.有感情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2.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知识链接: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
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
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
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模块一:自主学习
)
再读课文,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流人物:二字的表达效果。
模块二:交流研讨
下来。
模块三:巩固内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四:当堂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素裹()折腰()谦逊( )
风骚( ) 粉suì( ) lǎ( )叭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A.分外(特别)略输(差) B.须晴日(等到)顿失滔滔(立刻)
C.惟余莽莽(只)俱往矣(都) D.西风烈(剧烈)苍山(苍茫)
3.判断修辞。
①残阳如血。
( ) ②顿失滔滔。
( )
③看红装素裹。
( )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
( )
朗读《沁园春•雪》,完成下列问题。
1.“风骚”中的“风”原指,“骚”原
指 ,“风骚”在词中指的
是 ,与它同义的还有“”一词。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A.承接上文,进一步地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为具体评价历史人物作辅垫。
C.开启下文,写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
D.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
铺垫。
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
A.古今中外的英雄。
B.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C.词中的风流人物。
D.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4.这一部分,表明全词主旨的句子
是。
其中,将
“”与“”对比,歌颂
了 ,抒发
了
的豪情壮志。
5.“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6.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
授课提纲:
1.复习词的知识。
2.介绍作者毛泽东,用多媒体播放作者的图片。
3.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
4.学生自主学习。
5.组长核对答案。
6.学生交流研讨,抽取个别小组回答问题。
7.完成巩固内化。
8.学生做当堂训练、
9.总结课文,布置课后背诵两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