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合集下载

地理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地理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中国铁路网
美国铁路网
影响厦深铁路的主 要因素:
1、促进厦漳泉、汕潮 揭、珠三角等区域间 资源优化配置;2、满 足不同层次的社会运 输需求,促进经济发 展; 3、形成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的骨干铁路线, 完善铁路网; 4、自然条件仍然非常 重要; 5、先进的科学技术是 保证。
影响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
交通:河流交汇处、水运起点与终点、转运点 矿产:因矿产开发而兴起,在后期要注意城市的转型
如大庆、攀枝花等。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南船北马”
近河流、海洋的地方,主要发展水路运输;面积大的国 家要重视发展铁路运输;
山区:以公路运输为主
港口:避风的港湾,海水深度(等深线密集)、避开含沙量大的
大别山、井冈山、江南丘陵、两广丘陵
影响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
1.社会经济条件 (1) 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活跃了整个铁路网 (2) 经过粮棉油的重要产区,有利于农产品的南来北往 (3) 经过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地区 (4) 革命老区 (5)有利于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自然条件仍然非常重要
3.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在交通选线时,一般要选择 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 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 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种铁路选线方案中,A方 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 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的 修建和运营带来极大困难; B方案线路较长,基本沿山 谷修建,但中间也需要穿越 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 大;C方案尽管线路也较长, 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 相比而言C方案相对合理。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4章第1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共56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4章第1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共56张PPT)

(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 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 (2)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 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 路,合理的路线是( )
A.KRQPT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信息提取】 由某地区等高线地形 图可提取以下有效信息: (1)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弯曲、闭合状 况。 (2)等高线的疏密状况。
(2)中国对矿产资源依赖性较大的城市 :鞍山、_包__头____、攀枝花、马鞍山 ________、鹤岗等。
(3)城市规模:取决于资源的蕴藏量和 ___开__采_水__平_____。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自然条件影响交通运输 线路走向 __________,其铁中路地形对 __________走向的影响最为明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 4章第1节自然条件对城 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共
56张PPT)
2020/9/4
第13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 线路的影响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 响 1.地形与城市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多 大
交通干线 团聚型
平坦开阔

深切
小 河谷
带状
(2)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大片地形
降水 气温

中低 沿海
少 小
(2)影响城市的__内_部__结__构___和布__局____ 。
3.水与城市
交通通道
(1)意义:一是可作为生重活要和的生产用水
_________;二是能满足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2)分布:在具有__优_良__港__湾__的__海_岸____

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3)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中海气候 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区等。上述气候区可以为城市的 形成和发展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降水。
(4)交通便利,既可与全河流相通,也可与海洋相 连,且水资源丰富。位于河流交汇处。 d。
探究点二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探究活动 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探讨 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平原和山区的公路走向图”
(1)图中的聚落分布特点是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 (2)公路沿线的a、b两处弯曲合理的 是______,并说明理由。 (3)为发展本区经济,综合考虑影响 交通的因素,给该区的公路建设提 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① 平原 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世界大城市多数分布在 平原 地
区; ②地处湿热的热带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 高原 上; ③在山区 ,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或开阔地,这里水源充足,水运 便利。但这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常受地形条件的制约。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 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世 界上主要大城市分 布在具有适度降水 、适中温度的⑩中 低纬度地带和气候 较优越的⑪沿海地 区。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 构和布局:城市的 ⑫风向、风速对城 市用地(特别是⑬污 染企业用地)有很大 的影响。
聚落分成:
聚落和
聚落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地形
城市分布特点
城市分布成因
平原
山区 高原
世界上绝大部分特大城市位于濒海、①濒湖 (1)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或沿河平原地区,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 (2)利于城市进一步③扩大发展,还可以减少投资 在②第三级阶梯上 (3)平坦的土地用于农耕,为城市提供④农副产品 ⑤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⑦高原上 ⑥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 热带地区高原上较⑧凉爽,而平原地区过于⑨湿热, 不适于人类居住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
)
返回
解析:第1题,从图乙中可知(1)为“V”型谷,多分布 在河流上游地区,(2)为山前冲积扇,多分布在河流流 出山口处。图甲中a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多呈“V”型
谷,c位于黄河流出太行山脉处,易形成冲积扇。第2
题,a处地势较高,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呈带状分布。 答案: 1.C 2.D
凹岸。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寒冷 的偏北风,且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坐北朝南”的房屋既 有利于采光又有利于防御寒冷的冬季风。
返回
答案:(1)安全:凸岸天然水面围绕,有利于军事防御; 农业:凸岸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土壤。
(2)我国多数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利于采光(光照条
“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坐北朝南”等,
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材料2: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返回
返回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 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为什么坐北朝南
建筑? (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 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 局,试分析原因。
返回
解析:在流水作用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读题干和 插图可知“汭位”是河流凸岸。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 壤深厚,地基稳定;水面围绕,有利于古代防卫。凹岸受
侵蚀水比较深,利于修建港口,因此一些港口城市布局在
公路、铁路线的设计,其基本要求是:①利用有利的
选 “线 ” 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 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②避免通过高寒区、沙

2015_2016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1

2015_2016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1

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与城市。

(1)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稍高的平原,山区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也分布着一些城市。

(2)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2.气候与城市。

(1)影响城市的区位。

主要受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作用,城市主要选址于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条件更优越的沿海地区。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

3.水与城市。

(1)意义:一是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二是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2)分布:在具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及大河的入海口、河流的汇合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以及水运起点以及湖岸地区。

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影响线路的走向:不同地形单元的地表起伏状况影响线路的弯曲程度和相应总长度。

2.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线路多选建在自然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

3.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水上运输,而陆地上则适于发展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

教材P77学习指南提示:1.世界和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于高原。

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在开阔的低地分布。

2.河流对城市的作用:①提供水源,尤其在干旱地区;②交通运输,尤其在湿润地区。

教材P82案例研究提示:1.修建青藏铁路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青藏地区高寒、冻土、缺氧的自然环境。

2.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教材P82复习题提示:1.世界主要城市多分布在温度、降水都比较适中的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尤其是沿海等交通便利的地带更是城市密集的地区,常形成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

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地形、交通条件等。

2.(略)。

1.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读下图,完成2~3题。

高中地理课件-课件1: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高中地理课件-课件1: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自然 是基础 经济 是主导因素,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交
通方式越现代化,线网密度越大
政治 为了民族团结,地区稳定国防安全和地
区发展
技术 是保障,减小自然因素对交通的限制
读下图
(1)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
主要的地形是(B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4“羊肠小路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反映的是 C ()
波士顿
河流不但影响城市区位,也影响城市形态-带状、组团状
石油之城——大庆
因油田而发展的大庆 发现油田前的大庆
中 国 矿 产
阿伯丁、伯明翰、曼切斯 特发展的原因 是什么?
阿伯丁—石油
伯明翰、曼切斯特 —煤
英国
迪拜——一个富的流油的城市
矿产与城市
●煤矿—伯明翰(英)、曼彻斯特(英)、匹兹堡(美)、
A.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 B.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密度的影响 C.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D.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网格局的影响
试分析塔里木盆地城镇与交通线路分布有何特点, 与哪种自然条件有关?
城镇呈点状分布 交通线路呈环状分布
水源丰富 洪积扇
绿洲
城镇
0基础练习
8
说 明 燕 京 城 城址 选 择 的 有 利自 然 条 件 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 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 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 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 )风的侵袭 ②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 ,地形平坦 ③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 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 ④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 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槽 )运通道
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

第四章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件—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共77张PPT)

第四章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件—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共77张PPT)

第(2)题,C 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地貌为河口三角洲;A 地位 于河流出山口位置,形成的是山麓冲积扇。C 地地形平坦开阔, 且 C 地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交通便利,更容易发展成为城 市;A 地位于河流上游发源地附近,地处山区,植被茂盛,环境 优良,但是相对地形复杂多样,交通不便,不容易发展成为城市, 结合选项,答案选 C。

交通便利
沿谷地或低 山区
地分布
谷地或低地海拔较低,地 西安位于渭河谷
形平坦,水源充足,利于 地,兰州位于黄河
农耕;水运便利
谷地
热带地区的 高原 城市多分布
在高原上
热带平原气候湿热,不适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于居住,高原上凉爽 位于巴西高原上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3.水对城市的影响
水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从目前城市的分布看,有
1.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平原地区
山区
线路走向 弯曲程度低,总长度小 弯曲程度高,总长度大
线网密度


分布 格局
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 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分布在山间盆地、河口垭 口处,多呈“之”字形分 布
2.公路选线的其他原则 (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 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 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 车站、码头等。 (3)平原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 水利建设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 水文
涵长度 自
应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开凿隧道 然 地质

高中地理 第4章 第1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

高中地理 第4章 第1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第1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必修1一、选择题1.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因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有临海优势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解析】世界上的城市并不全都位于平原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也有城市分布;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答案】 D2.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A.水运的起点B.河流的汇合处C.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处,货物集散地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建桥和码头的地点【解析】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答案】 B3.(2012·南通期末)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主要是因为( )①气候比较湿润②地势低平③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④资源比较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位于季风气候区,气候比较湿润,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答案】 A4.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原地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不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山区的城市一般分布在视野开阔、空气流通的半山腰上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解析】平原地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山区的城市一般分布在河谷地带,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

【答案】 C(2012·广东会考)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四)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主要的矿产城市:


煤矿城市——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
兹堡,中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北海油田),美国的
休斯顿(墨西哥湾油田),中国的大庆、东营(胜 利油田)、克拉玛依、玉门等

铁矿城市——中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等
• 如:
• 水蛇涌,麻涌,潢涌,新谷涌,道滘,官 桥滘,沙田,简沙洲,新基
• 谢岗、凤岗、东坑、小坑、横坑(寮步) 、大岭山、鸭形岭(东城)、浮竹山
阅读“南船北马”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小结
课时小结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运输方式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外知识,东莞地名
在地质构造上,东莞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 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地势 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 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交通线网密度与分布格局
在山区丘陵地形复杂的地区,交通线
一般沿河谷等高线延伸。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
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自然条件制约着运输方式的选择
• 沿海、沿河是发展水运的必要条件。 • 海岸情况、水深条件、泥沙运动、河流水文情 况是影响水运发展的重要条件。 • 在既不沿海也没有河流的条件下,就只能发展 陆地运输。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 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聚落、城市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 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 包括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 备行政管辖功能。
皖南古村落
上海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聚落、城市
与“城市”相对的聚落形式是? 发展方向是? 乡村——城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四个重要自然条件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自 然 条 件
地形 气候 水 矿产
影响
城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思考:
1、中国三级阶梯上哪级阶梯城市分布数量 最多? 2、该级阶梯在地形上有何特点? 3、为什么多分布在上述的地形单元上?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聚落、城市
活动: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举例说明水对城
市区位的影响(以长江为例)
我国南方内河航运和主要的城市分布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聚落、城市

水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位于河流两岸 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者被河流分割 成组团状。
泉 河 颖 河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中国特大城市主 要分布在湿润半 湿润地区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 气候对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城市盛行风的风向和风速对污染企业用地也有很大 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水对城市的影响
(三)水对城市的影响 • 水对城市的意义:重要交通通道及满足供 水要求 • 水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具有优良港口的海岸地区 入海口或河口 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水运的 终点或起点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业城市发展方向: 规模取决于产业资源的蕴藏量和开采水平
矿产资源开采的后期,应考虑城市的转型, 否则城市会走向衰退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交通运输线路走向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1、地形条件对陆地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 • (1)交通线的建设是根据产品和销售地的分 布及其相应的运输联系确定的。 • (2)具体的线路走向受地形影响明显。 • (3)一般平原地形线路直线延伸,山区丘陵 地形复杂的地区线路弯曲。工程技术要求高 ,成本造价也比较高。
欢迎页
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
心想事成 学业进步 争做学霸
欢迎页
这学期学什么? 必修一第四章&必修二 预习
学习要求 课堂 考试复习
平时作业
复习
上学期学了什么?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 换
•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区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 问题一: 是不是只有在平原上才能发展大城市? 答:不是

例子:兰州
问题二: 是不是只要是平原就适宜发展大城市?
答:不是
例子:热带地区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平原 :建城的理想地形:地形平坦、便于运输、 • ———— 节省建筑投资、农耕发达; 世界绝大多数特大城市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 地区; 三 中国特大城市大部分位于第—— 级阶梯上 热带 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上 • 高原:———— • 山区:城市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 —,如兰州呈狭长型 ——————分布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中国三大城市群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京 津 冀 城 市 群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珠 三 角 城 市 群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 平原是城市建设理想的地形。 1、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利于城市进一步扩大发展,减少投资 3、利于农耕,可满足城市居民对农副产 品的需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二)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气温:中低纬度
气候
世界主要城市分布 在中低纬度特别是 降水:沿海多于内陆 沿海地区
中国特大城市的分布是否符合上述结论?
自然条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特大城市与气候分布的关系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外知识,东莞地名
一些地方的地名命名常与当地人开 始聚居是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 比如东莞水乡片地名常带有“涌”、 “滘”、“沙”、“基”等字眼 而东莞山区丘陵片常见地名的用字 就与水乡片有所不同,多有“岗”、 “山”、“坑”等字眼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外知识,东莞地名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交通运输线路走向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交通线网密度与分布格局
2.地形条件对陆地交通运输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 影响 • 交通线网密度和分布是和人口分布有很强的一 致性。 • 地形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 平高线网的密度也比较大。 • 在山区丘陵地形复杂的地区,人口稀少,经济 活动少,交通线较稀疏,交通线一般沿河谷等 高线延伸。 阅读:地形对四川省交通线路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