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工作面坑透报告(1)

合集下载

XXX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

XXX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

xx公司xxx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第一部分工作面概况及防突措施一、工作面概况本工作面井下西邻xxxx工作面(未采),南邻西胶带运输大巷、西辅助运输大巷、西回风大巷(北),东邻xxx工作面(未采),北抵XX矿矿界(相邻开元矿)。

本工作面位于一水平,地面标高1082.0-1140.5m,工作面标高605.1-697.4m,埋藏深度398.5~488.5m。

该面地表位于位于XX、XX村以北;XX村以东;XX村以的黄土塬、XX及沟谷地带。

该面南部有新陈高压线25-26铁塔穿过,回采期间需加强地面观测。

工作面走向长1641.5m,倾斜长240m,面积393960m2。

煤层平均厚度为 2.4m,可采储量为1257520.3吨。

工作面布置及通风系统图见附图一:xxx综采工作面通风系统图。

2010年5月我公司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完成的《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中指出,我公司3#煤原始瓦斯含量在11.77-14.89 m3/t 之间,原始瓦斯压力在1.24-2.44MP之间,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二、防突设计根据工作面设计采长,在回采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掘进过程中,均匀布置5个孔深为120米的预测预报钻孔,进行预测预报;无论预测预报值是否≥8m³/t,均施工深度为130米、孔间距3米的本煤层钻孔,在理论计算抽采达标后,对工作面进行区域效果检验。

区域效果检验工作面抽采达标后,用局部预测预报的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在回采过程中采用测定钻屑量和K1值的方法进行局部预测预报;工作面每间隔1.5米布置一个卸压孔,孔深18米,孔径75mm,卸压孔超前预留7-10米。

待卸压孔全部施工完毕后,用局部预测预报的方法进行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合格后进行生产,否则不得生产。

第二部分抽采基础条件评判我公司已于2010年9月委托太原煤科院完成了《xx公司矿井瓦斯抽采初步设计》,其中规划了矿井瓦斯抽采方案以及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抽采施工设计。

18112工作面作业规程2016

18112工作面作业规程2016

目录一、概述........................................... - 1 -(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 (1)(二)煤层及煤质 (1)(三)煤层顶底板 (2)(四)地质构造 (2)(五)水文地质 (3)(六)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 (4)(七)坑透情况 (4)(八)工作面储量情况 (4)二、采煤方法......................................... - 5 -(一)巷道布置 (5)(二)采煤工艺 (7)(三)采高及循环进度 (10)(四)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 (10)三、煤质管理........................................ - 12 -(一)煤质保证措施. (12)四、顶板管理与支护.................................. - 13 -(一)支护设计.. (13)(二)支架选型及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计算 (13)(三)顶板管理方法 (13)(四)工作面两端头及两巷超前维护 (13)(五)特殊条件下的顶板管理 (15)(六)两巷回收 (16)(七)矿压观测 (16)五、“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 .......................... - 18 -(一)通风系统.. (18)(二)工作面风量计算 (18)(三)综合防尘 (18)(四)防灭火管理 (23)六、生产系统及要求.................................. - 28 -(一)运输系统及管理.. (28)(二)机电管理 (29)(三)供水、排水、压风系统 (32)(四)喷雾冷却系统 (34)七、劳动组织........................................ - 36 -(一)劳动组织.. (36)(二)作业循环方式 (37)八、安全技术措施.................................... - 39 -(一)一般规定.. (39)(二)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42)(三)两巷退锚回收安全技术措施 (44)(四)工作面拉移174#支架安全技术措施 (46)(五)工作面超前支架移架及检修维护安全技术措施 (47)(六)电气设备开、停安全措施 (48)(七)各工种操作安全措施 (49)(八)常规设备检修安全措施 (52)(九)电气设备检修安全措施 (54)(十)支架检修安全措施 (57)(十一)泵站检修安全措施 (59)(十二)使用绞车安全措施 (59)(十三)起吊重物安全措施 (63)(十四)拆除副巷单轨吊及两巷管路安全措施 (64)(十五)防治水常规措施 (65)(十六)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安全措施 (66)(十七)“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67)(十八)无轨胶轮车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72)(十九)其他措施 (73)九、六大避险系统.................................... - 74 -(一)监测监控系统. (74)(二)人员定位系统 (74)(三)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74)(四)压风自救系统 (74)(五)供水施救系统 (75)(六)紧急避险系统 (75)十、灾变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 77 -(一)灾变应急措施. (77)(二)避灾路线 (78)附件1主要设备技术特征参数 (81)附件2液压支架选型计算 (83)附件3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 (86)附件4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87)附件5注水量计算 (92)附件6供电设计 (93)附件7排水管径的选择 (95)附件8生产能力计算 (96)附件9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98)。

煤矿工作面坑透简讯

煤矿工作面坑透简讯

煤矿工作面坑透简讯一、简介煤矿工作面坑透是指在煤矿工作面进行开拓、开采前,对矿井坑道进行透水处理的工作。

坑透工作的目的是保持矿井井下环境的稳定,防止坍塌、涌水等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矿工的安全。

二、坑透前工作准备1.坑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勘探、设计和准备设备材料等方面。

2.勘探工作是通过矿井地质勘探和矿井水文勘探,获取矿井地质和水文情况信息。

3.设计工作是根据勘探结果,确定坑透方案,包括开拓进路、暂停工作区、坑透孔等。

4.准备设备材料是为坑透工作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钻机、螺旋钻头、注水泵等。

三、坑透施工过程1.施工前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2.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坑透孔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3.使用钻机进行钻孔,钻孔深度通常为数十米到数百米。

4.在钻孔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注水,以降低温度和减少粉尘。

5.钻孔完成后,将水泵连接到钻孔上,将井底的水泵抽出。

6.进行封孔处理,以保持水位稳定和防止外来物质进入坑透孔。

四、坑透后检查与维护1.完成坑透后,需要进行检查,确保坑透孔的质量和稳定性。

2.检查工作包括对坑透孔的直径、深度、孔壁情况等进行检查。

3.维护工作包括对坑透孔进行洗井、注浆、封固等处理,以保持孔壁的稳定性。

4.定期对坑透孔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坑透孔的变形和堵塞。

五、坑透工作的意义与挑战1.坑透工作是煤矿开采的重要环节,对确保矿工的安全和矿井的正常运行起到关键作用。

2.坑透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情况多变、坑透孔稳定性难以保证等。

3.坑透工作的意义在于确保矿井的可持续开采,保护地下矿藏,实现安全高效的矿业生产。

六、结语煤矿工作面坑透是煤矿开采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勘探、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工作,保证矿井的安全运行和矿工的生命安全。

在坑透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和水文情况,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坑透孔的质量和稳定性。

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煤矿才能实现可持续开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3902综采工作面过X12’陷落柱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3902综采工作面过X12’陷落柱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3902综采工作面过X12’陷落柱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辨识评估时间:2020年 4月18日下午17:00一、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作业环境辨识评估截止2020年4月18日八点班,我队施工的3902工作面进风推进至1167.6米,回风推进至1173.6米,根据槽波资料、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千米钻孔和本煤层钻孔资料,预计向前推进15米时,在47#-52#架揭露X12’陷落柱,X12’陷落柱参数:预计陷落柱长轴呈北西向,大小为19m ×14m。

工作面内最大影响范围42#架~57#架。

采用经验判断法及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对作业环境中存在得到主要灾害风险进行辨识及评估:顶板:3902工作面沿煤层顶板推进,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

预计陷落柱为岩溶陷落柱,断面内大部分为泥岩胶结物,局部为砂岩,在揭露陷落柱前附近区域顶帮可能受其影响出现滚帮及塌顶,过陷落柱期间由于岩性问题,锚杆、锚索施工不能锚入坚硬顶板当中,且围岩稳定性较差,存在塌顶风险,顶板风险评估为较大风险:D=LEC,D=3×2×40=240;水:工作面主要充水因素为3#煤层顶板砂岩及K8砂岩裂隙含水层水,含水层属弱含水层,含水呈不均一性。

割煤过X12’陷落柱期间存在导通煤层上方积水区的风险。

预计正常涌水量为1~2m3/h,最大涌水量为5m3/h左右。

存在一定水灾风险,对照分析水灾风险评估为一般:D=LEC,D=1×3×40=120;煤与瓦斯突出:公司2013年被认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过陷落柱期间,由于煤层结构发生变化,在过陷落柱前后有可能存在瓦斯异常聚积其余,存在引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风险,造成严重后果,经分析评估煤与瓦斯突出风险评估为重大风险:D=LEC,D=1×6×100=600;瓦斯::3902工作面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度0.6m~2.5m,平均1.81m。

通过生产技术部防突办提供的相关资料及邻近工作面开采煤层分析,预计本面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随底板标高的降低逐渐增大;瓦斯压力为0.11~0.19MPa,瓦斯含量4.7253~6.1516m3/t。

坑透数据处理

坑透数据处理

无线电波透视法(坑透)从上世纪20年度苏联A·A·彼得罗夫斯基院士提出设想至今,在坑道找矿、煤层工作面构造探测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对于无线电波透视法的资料处理,早期采用手工计算、绘图,比较繁琐、工作量大;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计算机自动处理的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使资料处理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减轻了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从无线电波透视法理论出发,结合无线电波资料处理、解释以及生产报告撰写要求,设计了条件试验分析、异常数据的编辑、多方法的求参分析功能、单点综合曲线绘制、单巷道多测点综合曲线绘制、工作面内吸收系数的反演计算等功能,满足无线电波透视法资料处理高效、准确的要求。

坑透资料的基本处理流程如下:一、参考处理流程对坑透资料的基本处理步骤如下:1.进行“文件->新建工程”操作,输入工程名称、各拐点坐标等工程参数。

2.进行“数据->测值输入”操作,输入各发射点对应的实测场强值及参数。

3.若存在条件试验,可以执行菜单中的“条件试验分析”,采用回归算法分析初始场强H0及吸收系数β。

4.进行“参数分析”操作,可以选择“实测场强法”、“图解法”、“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发射点对应的接收场强值进行初始场强H0及吸收系数β分析,掌握测区的电磁参数。

5.进行“层析成像计算”操作,选择“绝对衰减法”或“相对衰减法”进行CT成像反演计算。

6.进行“结果输出”操作,将反演结果输出为文本格式,可以利用Surfer等专业绘图软件进行绘图操作。

7.进行“图形查看”操作,可以根据资料解释、报告撰写的要求,输出各种曲线。

对于已经存在的工程,可以执行“打开工程”操作,然后再进行3~7步。

二、新建工程点击菜单中的“文件”->“新建工程”,弹出对话框:图2-1 新建工程对话框http:// 好pan.好baidu.好com/s/好1o6I5uyu——去掉“好”,见演示程序。

(1)输入工程名称、组成工作面的拐点总数、发射点数目。

水文工作总结

水文工作总结

水文工作总结关于水文工作总结(精选5篇)水文工作总结120XX年研究所的工作依然是以对外科技咨询为主业,主要从事和完成的工作有如下几方面工作:一、防洪评价防洪评价以完成局里承揽项目为主,同时也积极开拓市场,自行出外承揽项目。

20XX年完成的有:(1)乌海银川焦炉煤气输气工程黄河穿越防洪评价报告的报审验收。

(2)临猗黄河大桥防洪评价报告编写与修改。

(3)正在进行的有河曲黄河大桥项目联系与报告编写。

参与和联系的项目有:(1)延安岳口至七里村高速公路跨河桥梁防洪评价项目联系与合同签订。

(2)口煤气管道埋设防洪评价项目联系,该项目合同已基本说定,待签约。

参与联系工作但工作未定的项目有:(1)永济自来水工程防洪评价。

(2)渑垣高速公路桥梁防洪评价。

(3)西安咸阳环城高速公路防洪评价投标。

二、水库运用分析(1)完成了20XX年三门峡水库运用分析报告的编写与验收工作。

(2)承接了20XX年水库运用分析项目。

三、水平衡测试完成了公司办公室承揽的水平衡测试工作两项。

四、其他合作科研项目(1)与黄科院合作项目有(请问高总经理)。

(2)参与了禹门口铁路桥建设对龙门水文站淤积断面测验影响的分析与索赔工作。

(3)参与了大西高铁水情报汛项目联系工作。

(4)后续了壶口大桥水情报汛工作。

水文工作总结2一、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为防洪度汛作贡献。

防洪度汛既关系到韶能集团三个电站大坝的安全,更关系到耒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市一年一度的防汛预案都是她们亲手做出来的,而且还是她们亲自调度的,洪水什么时候来,洪峰多大,她们时刻掌握着,及时向公司领导和市防汛办领导联系上报。

几年来,这方面的工作都得到市、衡阳市好评。

二、强化员工业务训练,任劳任怨的带班人。

水文调度虽然坐在办公室电脑前,但她们的工作其实单调乏味,每天与水文数字打交道,实行的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倒班。

因此,这个岗位很少有人想去。

20xx年初,一下子就走了两个人,导致技术力量青黄不接。

煤矿100103工作面坑透报告

煤矿100103工作面坑透报告

黔鑫煤矿11501工作面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探测报告编制:姚昆审核:黔鑫煤矿地测科2020年12月24日黔鑫煤矿11501工作面坑透探测成果1、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本次探测仪器工作正常,仪器接收数据较稳定、完整,工作面局部虽存在金属体等干扰,但总体不影响观测的数据和结果。

本次探测从工作面两巷与风桥交汇位置20米处向切眼方向探测,有效探测距离530米。

2、测点布置物探工作面的两条巷道分别是100103运输顺槽和100103回风顺槽。

仪器工作频率0.3MHZ,采用定点法工作,探测选择10米布置一个测点,发射点距为50米,接收点距为10米,每个发射点对应11个接收点。

共布置发射点20个,接收点108个(详见图1测点布置图)。

根据该工作面实际情况,100103运输顺槽起始编号为000,100103回风顺槽起始编号为500,单位点距10米。

3、结论及建议分析从图2、3、4中发现:图中多处出现小范围阴影部分,均为异常区,这些异常区域范围在图2、3中位置基本对应,说明这些异常区域,是可靠存在的。

异常区推断受断层、老巷及陷落柱影响,小范围陷落柱较多。

较大范围构造及断层密集发育区存在可能性不大。

靠近工作面切眼附近,可能受运输巷金属体及切眼内设备影响,异常范围不大,从图中分析再推进30米左右工作面可能变好。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面倾向变化和其它金属体干扰因素的影响,对数据采集和结果有一定影响。

4、附图100103运输顺槽100103回风顺槽图1 100103工作面坑透测点布置图100103运输顺槽100103回风顺槽图2 100103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成果图切眼切眼3100103运输顺槽100103回风顺槽图3 100103工作面坑透绝对衰减成像图100103运输顺槽100103回风顺槽图4 100103工作面坑透绝对衰减成像图切眼切眼4图1 11501工作面坑透测点布置图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况
2011年9月11日,对黄土坡煤矿1210工作面进行了坑透工作。

1210工作面以9+10号煤为主。

1210工作面巷道也已揭露多条断层和三个无炭柱,构造复杂。

主体位于NNE 走向的向斜构造NW 翼上,另外叠加了多个无炭柱。

总体上地层平缓,一般小于10°。

为进一步查明1210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情况,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对工作面进行无线电坑道透视(坑透)工作。

2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基本原理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是用来探测顺煤层两煤巷、两钻孔或煤巷与钻孔之间的各种地质构造异常体。

发射机与接收机分别位于不同巷道或钻孔中,同时做等距离移动,逐点发射和接收。

或发射机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固定位置,接收机在一定范围内逐点观测其场强值。

交替成层的含煤地层是非均匀介质,电磁波在含煤地层中传播可分解为垂直层理和平行层理方向,在垂直层理方向是非均匀介质,在同一煤层一定范围内平行层理方向上可近似认为是均匀的。

电磁波透视是在顺煤层的两巷道或两钻孔中进行。

假设辐射源(天线轴)中点O 为原点,在近似均匀、各项同性煤层中,观测点P 到O 点的距离为r ,P 点的电磁波场强度P H 由下式表示:
)(0θβf r
e H H r
P -= (1) 式中:0H ——在一定的发射功率下,天线周围煤层的初始场强;单位A/m 。

β——煤层对电磁波的吸收系数;
r ——P 点到O 点的直线距离,单位m ;
)(θf ——方向性因子,θ是偶极子轴与观测点方向的夹角,一般采用)sin()(θθ=f 来计算。

在辐射条件不随时间变化时,0H 是一常数,吸收系数β是影响场强幅值的主要参数,它的值越大,场强变化就越大。

吸收系数与电磁波频率和煤层的电阻率等电性参数有直接关系:在同一均匀煤层中,频率越高吸收系数就越大,电磁波穿透煤层距离就近;煤层电阻率越低,吸收系数也越大。

煤层中断裂构造的界面,构造引起的煤层破碎带、煤层破坏软分层带以及富含水低电阻
率带等都能对电磁波产生折射、反射和吸收,造成电磁波能量的损耗。

如果发射源发射的电磁波穿越煤层途径中,存在断层、陷落柱、富含水带、顶板垮塌和富集水的采空区、冲刷、煤层产状变化带、煤层厚度变化和煤层破坏软分层带等地质异常体时,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就会明显减弱,这就会形成透视阴影(•异常区)。

矿井电磁波透视技术,就是根据电磁波在煤层中的传播特性而研制的一种收、发电磁波的仪器和资料处理系统。

坑透仪的观测方法分为同步法和定点法。

同步法(一对一):发射机与接收机同时逐点移动,并在各测点分别发射和接收场强值;定点法(一对多):发射机相对固定,接收机在一定范围内逐点观测其场强值。

由于发射机不便频繁移动,通常多采用定点法观测。

3 井下探测工作
3.1探测仪器和探测频率
本次探测工作采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生产的WKT-E型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

是目前矿井物探仪器中比较成熟的一种物探设备。

1210工作面宽度~150m。

选用穿透距离相对较大而精度较高的0.5MHz频率。

3.2探测方法
探测方法采用分辨率较高的定点扫描法进行探测。

定点法就是发射机相对固定,接收机在另一对应巷道一定范围内逐点接收其场强值的一种工作方法。

布置测点前和矿地测科研究和分析了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对工作条件和影响因素有一定了解。

1210工作面共布设346个测点,42个发射点。

其中,1210工作面运输巷测点编号:0~174号;1210材料巷测点编号:0~172号。

布置测点间距为5m,发射点间距为40m,每一个发射点对应16个接收测量点。

3.3探测条件及实际探测
探测条件:探测时回采工作面停电。

放下探测范围内的电缆,工作面其它人员较少,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1210工作面实际探测情况:进行探测工作时,每个发射点发射时间为3分钟,接收时间为3分钟;换发射点时间为1分钟。

每个发射点工作循环为4分钟。

为了有效的验证工作结果,对进风巷进行了两次探测,总共进行了4个多小时。

4 探测结果分析
4.1 电磁波探测数据分析与评价
本次探测仪器工作稳定,接收数据较稳定,接收数据较完整。

在两边干扰较大的区域或明显受影响的数据,对数据严格进行了剔出;对工作面局部存在金属体干扰,但是不影响观测结果的数据,进行了保留。

从综合曲线图上可看出,两个工作面大部分曲线完整,说明本次探测数据采集合格。

4.2 探测成果
从本次探测工作可以看出无线电波对1210回采工作面的异常区域有较好的反映,圈定5处较为集中的异常区,分别编号为:1~5号异常区,其中1~4号异常区连成最大的一个异常区。

如图所示,上部边界为1210工作面材料巷(回风巷),下部边界为1210工作面运输巷(进风巷)。

探测的异常区域主要是粉红色以上的异常区域。

一号异常区:工作面(从外向切眼计算)680~730m之间,该异常区域衰减相对较大,场强衰减最大达到-39dB。

推断为无炭柱,其范围及大小见图。

二号异常区:工作面(从外向切眼计算)600~680m之间,该异常区域衰减相对较大,场强衰减最大达到-52dB。

推断为无炭柱,其范围及大小见图。

三号异常区:工作面(从外向切眼计算)600~580m之间,该异常区域衰减相对较大,场强衰减最大达到-36dB。

推断为无炭柱或断层破碎异常带。

若为断层,断距<2m,其范围及大小见图。

四号异常区:工作面(从外向切眼计算)605~620m之间,该异常区域衰减相对较大,场强衰减最大达到-36dB。

推断为无炭柱,其范围及大小见图。

五号异常区:工作面(从外向切眼计算)160~80m之间,该异常区域衰减相对较大,场强衰减最大达到-18dB。

推断为向斜核部的破碎多发带,其范围及大小见图。

5 结论及建议
(1) 730m~530m间属于I类空区。

预计工作面内还包含有3~4个无炭柱(不包括进风巷和回风巷现已揭露的无炭柱)或连接成大的无炭柱,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建议在推测区打钻验证。

特别是530~550m处。

进风巷633~653m处已揭露无炭柱,回风巷660~680m处也揭露无炭柱。

580m处有小型断层。

考虑到综采过无炭柱推进速度一般为一月约50m,推进730m~530m间这段I类区需将近4个月,从860m推进到530m处预计需半年左右,所以建议在500m处开二切眼。

(2) 特别注意:黄土坡矿的本底参数在8~16之间,与其它矿井有大的区别。

在解译过程中,已揭露的无炭柱的参数是此次评价的重要参考资料,建议矿方能把回采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地质情况和我方进行联系,以便通过实际探测对比,确定黄土坡矿的参数,进一步提高坑透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本次工作受到矿领导、地测科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6 附图
黄土坡1210工作面坑透初步成果图
目录
1、概况 (1)
2、无线电波坑道透视基本原理 (1)
3、井下探测工作 (2)
4、探测结果分析 (3)
5、结论及建议 (3)
6、附图 (4)
黄土坡矿1210工作面坑透初步成果
2011年9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