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剧技巧看_威尼斯商人_的主题_黄子君
《威尼斯商人》教案深入理解英语戏剧的语言魅力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莎士比亚经典的英语戏剧,它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学内涵和戏剧语言魅力,为高中英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材资源。
本文将从角色人物、情节结构、戏剧语言等方面深入分析《威尼斯商人》的教学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的语言美学。
一、角色人物《威尼斯商人》的角色人物塑造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商人安东尼奥和富家子弟巴萨尼奥。
安东尼奥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形象,为了友情和爱情奉献一切,他的性格深受亲友的喜爱和尊重。
而巴萨尼奥则是一个富家子弟,有着极强的个性和坚定的信仰,他的性格特点使得他成为了整个戏剧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此外,还有舞台上充满喜剧意味的女扮男装的波西亚、疯疯癫癫的拉奇奥等等,这些角色的特点相互映衬,使得戏剧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二、情节结构《威尼斯商人》的情节结构非常精妙,每个情节都联系紧密,错综复杂。
故事围绕着商人安东尼奥的借贷、巴萨尼奥的爱情及女扮男装的波西亚的行迹展开,将爱情、友谊和牺牲的主题通过交错的剧情展现出来。
整个故事的高潮集中在了伊奎塔的审判上,这一情节将所有剧情高度集中,氛围紧张紧密,形成了本剧最重要的高潮,也进一步加强了故事情节的紧凑性,使得戏剧的整体节奏感非常出色。
三、戏剧语言戏剧语言是《威尼斯商人》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之一。
莎士比亚独特的语言风格,让观众在角色对白中感受到了文学美感的氛围。
例如,商人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之间的对话,在表达情绪及性格方面十分细腻真实,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语言美感,让观众在故事发展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对文学的感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波西亚在戏剧中的获奖讲话,不仅体现了女性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意义,也通过它所表达的深刻思想,用话语的美感营造出法律制度的美感。
综合来看,《威尼斯商人》在文学内涵、情节结构和戏剧语言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品质,它对于英语戏剧语言教育武器映射与引导,使之成为了英语教育中重要的文化传承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威尼斯商人》的教学魅力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语言美感,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的机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博大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美感鉴赏能力。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自由与束缚《威尼斯商人》的主题

自由与束缚《威尼斯商人》的主题自由与束缚:《威尼斯商人》的主题《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它深刻探讨了自由与束缚这一主题。
通过描写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思想,莎士比亚展示了人们在自由和束缚之间的斗争,以及这种斗争对他们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威尼斯商人》中自由与束缚的主题。
首先,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通过描绘主人公安东尼奥与新金主夏洛克的关系,展示了金钱对人们的束缚。
安东尼奥是一个极富慷慨之心的商人,他向夏洛克借贷巨额资金,却被迫签署了一个契约,规定如果他不能如期偿还借款,那么夏洛克就有权收取一磅肉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
这一契约使安东尼奥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他感到自己受到了金钱的束缚,失去了自由。
通过这一情节,莎士比亚传达了金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追求财富所带来的束缚。
其次,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通过描述主要角色之一波西娅的命运,呈现了社会和道德规范对人们的束缚。
波西娅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女子,但她作为犹太人在当时的社会遭受到了歧视和压迫。
她爱上了基督教徒的商人巴萨尼奥,却因为自己的身份无法与他在一起。
她被迫遵守社会和道德规范,无法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这种束缚使她感到无助和沮丧。
通过波西娅的遭遇,莎士比亚探讨了社会和道德对个体自由的限制,以及这种限制对人们心灵的影响。
最后,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通过描述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计划,揭示了仇恨与复仇对人们的束缚。
夏洛克是一个受到歧视和欺负的犹太人,他通过借贷安东尼奥的钱来报复他的压迫者。
夏洛克被自己的仇恨所束缚,计划以割取安东尼奥一磅肉的方式来实施复仇。
然而,当他最终获得应得的胜利时,他却发现自己陷入了自身的仇恨之中,无法解脱。
莎士比亚通过夏洛克的角色,探讨了仇恨和复仇对人们的心灵和行为的束缚。
综上所述,《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以自由与束缚为主题,通过不同角色的命运和情节的展开,揭示了金钱、社会与道德规范以及仇恨与复仇对人们自由的限制。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特色-精品文档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特色-精品文档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特色莎士比亚以绚丽多彩的喜剧为世界剧坛增添了全新的资源。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喜剧的典范。
这部喜剧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他喜剧的风格和技巧,本文就以这部喜剧为例,分析、比较莎士比亚的喜剧的艺术技巧。
一、主题:肯定友谊和爱情,谴责唯利是图《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在1596-1597年间创作的一部著名喜剧。
该剧主要写的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吝啬凶狠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矛盾。
整部戏剧由三部分构成: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展开斗争,美丽善良的富家千金鲍西亚遵从父亲的意愿“三匣选亲”,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洛伦佐私奔。
作品通过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冲突,歌颂了纯洁美好的伟大爱情,赞扬了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亚等人的高尚友谊,谴责批判剥削者夏洛克的贪婪残酷,通过描写富有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的希冀。
美丽富有的鲍西亚与穷困潦倒的巴萨尼奥一见钟情,然而鲍西亚不能违背父亲“三匣选亲”的意愿,尽管她深爱巴萨尼奥,但她却不得不听从父亲的愿望,嫁给选对匣子的人。
按照父亲的要求,鲍西亚准备了金、银、铅三个匣子,她必须嫁给选中有她肖像的匣子的人。
巴萨尼奥也参与其中,巴萨尼奥不像其他参与者被金钱诱惑,他选择不起眼的铅匣子,果然有情人心有灵犀,鲍西亚的肖像放在了铅匣子里,巴萨尼奥成功抱得美人归。
为了迎娶鲍西亚,巴萨尼奥向自己的好友安东尼奥借钱,然而安东尼奥的钱都投入到海上的商船上,对巴萨尼奥爱莫能助。
但安东尼奥是一个慷慨大方、为了成全朋友不惜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人,于是安东尼奥成为巴萨尼奥的担保人,向自私贪婪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
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宿怨已久,安东尼奥的慷慨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生意,夏洛克的犹太人身份又不断遭受安东尼奥的侮辱,因此夏洛克对安东尼奥深恶痛绝,他要求三个月内返还这笔钱,如果逾期不还,就要割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作为惩罚。
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戏剧技巧教案

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戏剧技巧教案导语在戏剧课堂上,剧本的编写和演绎都需要众多的技巧和方法。
而针对某个剧本的教学,就需要针对该剧本中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此,本文将分析《威尼斯商人》这部剧本中所运用的戏剧技巧,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角色刻画在《威尼斯商人》中,主题角色的塑造十分精彩。
其中,主人公莎士比亚刻画了莫里斯这一具有人性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莫里斯既有商人的冷静,又有父亲的慈爱。
莎士比亚通过细节刻画,描写出他的懦弱和斗志,同时又展示他的坚定和机智。
在角色语言上,莫里斯使用古典的英语作为表达,更加凸显了他的商人身份。
通过这种人物刻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剧本中的主题思想,同时对于中世纪时期的贸易、生活方式和思想体系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教学建议:1.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自行思考主人公莫里斯的形象,采集他的语言和动作等细节,将他的形象画在板书上,然后再分析他的性格属性。
2.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究莫里斯的语言风格,比较其与当下英语的差异和联系,提高学生的英语功底,同时接触英国文化。
二、情节设置《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设置也是魅力所在。
剧本中采用反转法来达到最大的情节冲击效果:木匠安东尼奥被莫里斯所欺骗,必须把自己的肉卖给犹太商人夏洛克才能生还。
安东尼奥最后被拯救,夏洛克也因此被揭示出真实恶意。
这种情节反转,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剧本中设置复杂的情节和故事情节。
教学建议:1.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节的反转,同时让学生们在校内或社区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写类似的剧本。
2.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反转法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比如不法分子假装成义工尽心尽力,最终却用各种办法套取老年人的财产,等等。
三、舞台美术《威尼斯商人》中,莫里斯和夏洛克的相遇是整个剧本的核心部分。
在这个场景上,舞台美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敍事快节奏展示这个故事的高潮,利用人物动作、音乐、照明等方面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场景的紧张和社交事件的转折。
鉴赏莎士比亚戏剧

鉴赏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学的时候对于莎翁的作品有一些简单的了解,来到大学以后,有了更多的时间了解世界的文学作品,其中对莎翁的作品有一些特殊的喜爱。
对《威尼斯商人》中动人心玄的情节历历在目,下面就我的了解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首先,莎翁喜剧的重要特点是生动性和丰富性。
全剧有两条交叉进行的情节线。
第一条是“借债割肉”,展现了安东尼和夏洛克的矛盾,以及早期商业资本家和早期金融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两重矛盾纠结在一起不可调和,使《威尼斯商人》成为第一个较显著的现实主义手法接触到社会阴暗面的喜剧。
第二条线索是“挑匣求婚。
”在贝尔蒙庄园,美丽的少女鲍西娅发生叹息:她的终身大事必须取决于彩匣的挑选。
幸而她爱慕的巴萨尼选中了铅匣,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二,该剧贯穿和描写了三对年轻的人爱情故事及他们之间的友谊,鲍西娅与巴萨奥的爱情。
友谊与爱情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构成了《威尼斯商人》最重要的喜剧结构。
还有另外两对青年的爱情: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基督徒罗兰佐相爱私奔的故事;鲍西娅的女仆尼莉莎与巴萨尼奥的仆人葛来西安诺的爱情故事。
由此可见,歌颂爱情和友谊,表现人文主义的爱情观是其喜剧的又一主要特色。
第三,男女主人公身份贵族化,这种贵族都带上了人文主义理想色彩,这些男女身上都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色彩,最成功的是女性形象,性格开朗、直率、勇敢热情,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女性”的典型形象,这些“新女性”可爱而古怪,她们勇敢反抗封建势力,又永远忠实于自己的个性。
莎翁用鲜艳的彩笔描绘了一位美丽文雅、敏慧机智的大家闺秀鲍西娅的形象。
人文主义者所宣扬的个性解放,莎翁笔下,首先从受压抑最深的妇女开始:为了她们最向往、最珍惜的爱情的幸福,这种追求在她们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最富有光彩。
鲍西娅正是这样。
当巴萨尼奥来求婚时,爱情和封建家长的意志在她的内心展开了剧烈的斗争。
她发出的痛苦呼声表达了一个开始觉醒了的时代精神:“唉,这可恶的时代啊,平白地在我们和我们的权利中间,打起一堵墙!”最使人难忘的是身披黑袍、手持法典出现在审判席上的鲍西娅的形象,可以这么说:“当鲍西娅女扮男装,把自己的性别隐蔽起来的时候,一向被埋没的妇女才华,便令人眩目地显示出来了。
威尼斯商人——精选推荐

浅谈戏剧《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大约作于1596~1597年。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故事背景: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
这时,英国社会基本上保持着表面的繁荣。
但是,从九十年代的后几年开始,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化起来,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更加强大,它同王室的暂时联盟瓦解。
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间的矛盾,因此1596以后写的几部喜剧里,虽然调子还是愉快乐观的,但社会讽刺因素已有所增长。
这时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最富有社会讽刺色彩的一部。
剧情概要: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Antonio),为帮助好友巴萨尼奥(Bassanio)娶得波西亚,而与仇家---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夏洛克(Shylock)借钱。
答应若无法还钱,就割下自己的一磅肉抵债。
不料,他的商船在海上遇险,因而无法如期还款,被夏洛克告上了法庭。
一再遭对方侮辱岐视,女儿洁西卡(Jassica)又跟罗伦佐私奔,因此夏洛克怀着深仇大恨,来到威尼斯法庭。
他斩钉截铁的拒绝和解,坚决按照借据条款,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他举起尖刀,朝袒露胸膛的被告扑了过去,这时剧情达到扣人心弦的最高潮。
另一方面,在幽雅的贝尔蒙庄园,美丽富有的少女波西亚(Portia)发出叹息:她的终身大事必须采决于父亲生前设置的金银铅三个彩匣,选中正确彩匣的求婚者就是她的丈夫。
波西亚被父亲剥夺了婚姻自主权,为此感到苦恼。
所幸她情意所钟的巴萨尼奥选中了铅盒,有情人终成眷属。
以上的两条情节线在…法庭诉讼‟一幕中汇合在一起,装扮成法学博士的波西亚在千均一发之刻大呼…等一下!‟并向夏洛克指出,借据上只说他可取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可没说他能拿安东尼奥的一滴血。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其中《威尼斯商人》是他的经典之作。
这部剧以商人的命运为主线,融入了欺骗、婚姻、信任和复仇等多个情节,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来探讨《威尼斯商人》的魅力。
《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发生在16世纪的威尼斯。
大财主安东尼奥向好友巴萨尼奥借款,以帮助自己追求心仪的女子波提娜。
然而,巴萨尼奥心仪的女子是安东尼奥的债权人夏洛克的女儿波提娜。
波提娜要求巴萨尼奥先选择正确的箱子才能娶她。
另一方面,夏洛克的朋友葛拉泰诺追求的人则是朱丽叶。
剧中,夏洛克借给安东尼奥的一万杜卡特被海盗抢劫,安东尼奥无法偿还债务。
夏洛克无情地索要安东尼奥的肉体,安东尼奥陷入绝境。
《威尼斯商人》通过人物塑造了深刻的个性特点和人性弱点。
其中最具争议性的角色是夏洛克,他以犹太人的身份出现,并展现出了社会对待少数民族的偏见。
夏洛克在剧中以精明的形象出现,他以利益为主导,冷酷无情地对待他人。
同时,夏洛克也有着人性的一面,他在感情上受到波提娜的伤害,也体现出了作为父亲的关心和保护。
此外,莎士比亚还通过描写爱情、友谊和欺骗等主题,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样。
爱情是《威尼斯商人》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巴萨尼奥和波提娜的爱情是整个剧情的核心,他们的选择箱子的情节充满了浪漫和戏剧性。
同时,朱丽叶和葛拉泰诺之间的爱情也为剧情增添了一抹温馨。
友谊也是该剧的重要主题之一。
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而不惜一切,展现了真挚的友情。
欺骗也贯穿了整个剧情,角色们通过伪装和谎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在《威尼斯商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剧中使用了丰富的隐喻和比喻,让观众享受到了文字的美感。
莎士比亚的对白充满了诗意和智慧,他通过对话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洞察。
例如,在剧中安东尼奥说:“孩子时代的朋友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总会为他们付出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作品
从戏剧技巧看《威尼斯商人》的主题
○黄子君
(江西财经大学 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之一。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慷慨无私的友谊和真挚美好
的爱情,批判贪婪、嫉妒、仇恨、残酷,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
索性莎翁并未就此搁笔,他添加了一个“要戒指”的情 节。巴萨尼奥为感激鲍西娅为他们免去一场无妄之灾“,我不 能不再向您提出一个请求,请您随便从我们身上拿些什么东 西去,不算是酬谢,只算是留个纪念。请您答应我两件事儿: 既不要推却,还要原谅我的要求”(第四幕第一场)。于是鲍西 娅索要两人定情信物戒指,莎士比亚将主题从可能具有的反 犹倾向又拉回了歌颂友谊和爱情上面,这大胆地打破了悲喜 剧的严格界限,把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巧妙地糅合起来,将 欢乐与忧伤交织,由此创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三)高潮 第四幕威尼斯法庭上的一场戏是全剧的高潮,莎士比亚 把这场戏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刚开 始时气氛紧张,夏洛克在公堂上气焰嚣张,巴萨尼奥许以两 倍的金钱替安东尼奥还债,夏洛克不为所动,一直咄咄逼人, 当众宣言:“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 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您要是拒绝了 我,那么你们的法律见鬼吧!威尼斯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 (第四幕第一场)眼看一场流血的悲剧就要酿成,但传奇战胜 了悲剧。关键时候,鲍西娅女扮男装,以请君入瓮的方法让夏 洛克自己钻进死胡同。鲍西娅的上场,对矛盾冲突的剧烈变 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鲍西娅接过夏洛克坚持的“照约处
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试从戏剧冲突、戏剧人物描写以及收场技
巧来阐述作者是如何运用戏剧技巧来深化上述主题的。
[关键词] 矛盾冲突;戏剧人物;收场技巧
中图分类号:I 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2)6-0042-02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剧中描写威尼 斯一位身无分文的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为向富家嗣女鲍西娅 求婚,向好友安东尼奥借钱。安东尼奥因货船尚未到港,只好 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并被迫立约:如不按期偿还,就 让夏洛克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一磅肉。但安东尼奥的货船却遇 险未归,债务到期他将被罚割下一磅肉。鲍西娅毅然扮作律 师,去威尼斯营救安东尼奥。在法庭上,鲍西娅以惊人的才 智,驳倒夏洛克,打赢了官司。故事情节将当时威尼斯资产阶 级和高利贷者的矛盾上演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 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 想。以往对此剧的研究重点都放在夏洛克和鲍西娅这两个经 典人物的刻画上,本文从戏剧技巧入手,来看作者是如何细 腻传达出上述一些深刻主题的。
可作者却间接反映出安东尼奥的财政危机,预示其与夏洛 克的矛盾冲突终将无法避免。比如第二幕第八场:(萨拉里 诺)昨天我跟一个法国人谈天,他对我说起,在英、法两国之 间的狭隘的海面上,有一艘从咱们国里开出去的满载着货 物的船只出事了。我一听见这句话,就想起安东尼奥,但愿 那艘船不是他的才好。第三幕第一场:(萨拉里诺)他们都在 那里说安东尼奥有一艘满装着货物的船在海峡里倾覆了; 那地方的名字好像是古德温,是一处很危险的沙滩,听说有 许多大船的残骸埋葬在那里,要是那些传闻之辞是确实可 靠的话。第三幕第一场:(杜伯尔)有一艘从特里坡利斯来的 大船,在途中触礁。除了这些,作者更是在此重笔描写巴萨 尼 奥 向 富 家 小 姐 鲍 西 亚 求 婚 的 过 程—— —巴 萨 尼 奥 能 借 到 钱,前五位求婚者的不断退却,以及金银铅三匣选亲中摩洛 哥亲王和阿拉贡亲王的相继错选以及巴萨尼奥的胜利选 中。这些冲突之间衔接紧密,起承得当。正是鲍西娅—巴萨 尼奥婚姻冲突顺利解决才使鲍西娅能致力于“一磅肉”的激 烈冲突的解决。
(四)冲突的解决 “一磅肉”冲突的解决,又必然导致了一系列冲突的解决: 夏洛克必须立刻改信基督教,他死后全部财产归女婿罗伦佐 和已皈依基督教的女儿,即前面存在的宗教冲突和资本冲突 消失了。
二、从戏剧人物,主要是从女性人物的刻画看早期人文 主义思想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其本质是角色扮演。构成戏剧的 所有因素都体现并服务于角色扮演这个本质。”①在这部戏剧 中,安东尼奥和鲍西娅的形象刻画得最形象生动,作者用大 量笔墨将他们的慷慨无私,对待朋友的仁爱以及信奉爱情的 忠贞不渝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最能代表作者人文主义的精 神。
2012.6
42 [作者简介]黄子君,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语 文 学 刊
语文学刊
罚”判决,找出其中的漏洞,声明,“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 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 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 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第四幕第一场)。夏 洛克惊愕之余要求撤回原诉,但鲍西娅依据法律,剥夺夏洛 克全部财产,将其一半充公,将另一半判归受害一方。鲍西娅 执法如山,夏洛克只好节节败退,彻底败诉。以其特有的睿 智,找到契约的漏洞,她在法庭上为安东尼奥摆脱了困境,转 危为安。
四、结束语
(下转第 54 页) 43
语 文 学 刊
2012.6
文学史与文艺理论
“朴而秀,直而雅,颓唐而蕴藉”。 施闰章认为,诗歌固然不可过分雕饰,失之于浮艳;但亦
不可过于清寒,致使有小家之气。而应该恰到好处地略加修 饰和点缀,即他所说的“去浮艳与清态”,因为“去浮艳近古, 去清态近厚”。并加以形象的比喻:“夫裘马纨绔之习既不足 尚,就使楮冠芒屦敝之焉。”满头珠翠、浓妆艳抹无疑恶俗,破 衣烂衫、蓬头垢面同样使人见之不快。“憔悴其形容,凄寒其 音节,以号为诗人,岂所为清明广大之道哉?”由此可以看出, 施闰章所追求的正是他所说的“清明广大”之音。这也正是清 初社会渐趋稳定升平的背景在文人心态上的表现。
三、从如何从悲剧的边缘回到喜剧的收场的技巧问题看 宗教、爱情、友谊的主题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表面上是经济利益的冲突, 但实质却是民族、宗教的矛盾。当时犹太教徒受基督教徒长 期迫害。剧中安东尼奥等人宣传基督教精神,把犹太人说成 异教徒显然是出于对犹太民族及其宗教的偏见。从第一幕第 三场中的多处描写便可见端倪。“我恨他因为他是个基督 徒”;“他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甚至在商人会集的地方当众 辱骂我,辱骂我的交易,辱骂我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说那些 都是盘剥得来的腌臜钱。要是我饶过了他,让我们的民族永 远没有翻身的日子”;“因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 色。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 由此可以看出双方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极端尖锐化。因 而在基督教盛行的威尼斯,夏洛克的败诉在情理之中,夏洛 克的悲剧无法避免。尽管作者用鲍西娅的机智化解了正义一 方的危机,对正义一方是圆满的喜剧收场,但作为犹太人的 一员,夏洛克所体现的却是一出民族和宗教的悲剧。
施闰章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在于“自然”二字。无论怎 样的学习古人、精炼字句、运用才思,归根结底,都必须以“自 然”为第一要务,不可流露出造作之气。“夫诗以自然为至,以 深造为功。才智之士镂心刿肾,钻奇凿诡,矜诩高远,铲削元 气,其病在艰涩。”可以说,施闰章提出的“自然”,正是诗歌创 作的最高层次。做诗必须要经历由粗俗到刻意雕琢的阶段, 而后方能收发自如,融深造于无形,敛光芒于雅淡,达到“自 然”的境界。也惟有如此,诗歌才能言简而意赅,语近而旨远; 有深思力造之功而无造作琢磨之痕。
主要是通过两个情节来展示的:一是“三匣择亲”。鲍西娅对 爱情的追求没有任何金钱利益的束缚,她向往自由交往的爱 情,对象未必要有显赫的门第和财富,和她心意相通,有独特 的个性和优秀的人品即可,然而她也难逃当时社会妇女婚姻 的模式牢铐。她父亲为她准备好了“三匣择婚”的遗嘱,对这 种无奈的婚姻安排,她发出感慨:“既不能选择我所中意的 人,又不能拒绝我所憎厌的人;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 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尼莉莎,像我这样不能选 择,也不能拒绝,不是太叫人难堪了吗?”(第一幕第二场)索 性这位智慧过人的女性不会甘心于命运的安排,她要成为自 己爱情的主宰。于是她采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办法— ——将自 己的相片放在铅匣中。最终对鲍西娅家世淡泊的巴萨尼奥选 中了铅匣,有情人终成眷属!鲍西娅另外一个智慧的体现便 在法庭审判那一幕中。该情节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激烈 交锋,鲍西娅挺身而出,女扮男装,以法官身份出现在法庭 上。鲍西娅的机智让夏洛克人财两空,也使安东尼奥化险为 夷,逃离了魔掌。正如海涅所说,“鲍西娅似乎应当作为那朵 希腊精神友爱 和智慧的性格特征使她成为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这也标志 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