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详解同声传译中的4大难点

合集下载

同声传译译员经常遇到的问题

同声传译译员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同声传译译员经常遇到的问题二、1、倒装句的处理英、汉语的语序差别很大,这就给口译造成了较大困难。

例如:Japan surrendered in 19 45 after Americans dropped two atom bombs。

同声传译时,往往是刚刚译出前半句"日本人在1945年投降了",接着又出现了后半句"美国人投了两颗原子弹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译员已按英文语序译出,只好把句子重新组合,再重复说一遍。

但这又显得翻译水平不高。

如何处理好呢?以下二种方法不妨试一试。

第一种:译员不要接得太紧,而是等讲话的人将大部分句子说出后,再开始翻译。

但是,在快速的同声传译中,往往等不了这样长的时间。

这样,我们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将一个句子断为二、三个简单句,在简单句之间,适当补充一些字、词,把它们有机地联结起来。

上述例句可以译成:"日本人投降了,那是在1945年,在这之前,美国人投了两颗原子弹。

"这样译,虽然不完美,但是主要意思都译出来了,而且句子也比较通顺。

2、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英语常用被动语态,相对来说,汉语则多用主动语态。

了解这一点,在互译时,就会避免译出英文式的中文,或中文式的英文。

例如:In some of the European countries the people ar e given the biggest social benefit such as medical insu rance.此句英文用的是被动语态,翻译时应将其改为主动语态,译为:"在有些欧洲国家里,人民享受到最广泛的社会福利,如医疗保险等等。

"在同声传译时,由于时间紧迫,译员很容易顺着英文的句子结构往下译,译成"……人民被给予最大的社会福利……"。

仔细听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就会发现不少译员经常犯这一通病。

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浅谈同声传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同声传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同声传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主要的口译形式,同声传译(同传)以其优势和特点被广泛采用。

使用同声传译时不必中断会议进程从而可以大大缩短会议时间,同声传译已经成为各大国际会议首选的口译服务模式。

本文作者通过介绍同声传译及其特点,总结出同声传译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同声传译特点注意的问题一、引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随着外事活动与日俱增,口译成为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先导力量和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作为主要的口译形式同声传译(同传)以其优势和特点被广泛采用。

已经成为各大国际会议首选的口译服务模式。

因此社会上许多有志口译人员迫切希望学习同传技能。

本文作者通过对同声传译的论述,提出进行同声传译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同声传议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又称会议口译或同步口译,指议员以几乎与讲话人同时的方式做口语翻译,也就是在讲话人仍在说话时,同声传译员便“同时”进行翻译。

同传在工作的外部条件以及工作过程上比较传复杂。

交传的工作过程较为简单,图示下:从上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同传的工作过程:发言内容通过话筒传入同传议员的耳机,同传议员在通过耳机接收到源语的同时通过话筒以议入语向听众传递源语信息,听众通过会场里的耳机接收信息。

翻译的水准由以上提到的三要素决定,即发言人、议员和同传设备。

发言人为议员提供源语材料,发言人的讲能力的好坏、语言水平的高低、背景知识的多寡、心理素质的优劣决定了翻译任务的话内容、逻辑关系、语速和口音等都会影响同传议员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议员处理多任务成败。

三、同传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同声传译设备影响着同传质量。

同传议员应该提前半小时到会议现场熟悉环境和设备,与技术人员沟通,确保准确熟练地操作议员台。

在接收源语信息时,议员不应将音量调的过大以免在接听发言人声音的同时,难以听到自己的翻译声,从而难以对自己的翻译声进行适时地调控。

翻译难点经验分享

翻译难点经验分享

翻译难点经验分享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作为一名翻译者,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这些难点不仅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更需要我们有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翻译中常见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词义歧义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词义歧义是很常见的事情,特别是在语境不明确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对于词义歧义,我们需要运用上下文和逻辑推理,合理地进行翻译。

例如,英文单词“Bank”,既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河岸”,在翻译时就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判断。

又如英文中的形容词“fast”既可以表示“快速的”、“迅速的”,也可以表示“牢固的”、“紧凑的”,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句子结构及上下文来确定词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二、习惯用语和俚语在翻译世界各地的语言时,习惯用语和俚语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

这些短语常常带有强烈的语言和地域特色,对于非母语的人来说,辨识和理解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根据语境翻译,同时也需要借助一些工具。

例如,英语中的“kick the bucket”就是一个俚语,意思是“过世”,但是直译会很别扭,因此在我们翻译时可以使用相应的汉语俚语来表达,如“挂了”。

对于习惯用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相应的标准短语来表达,同时注意标注原文中的词语。

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习惯用语和俚语,如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使用在线词典等。

三、语言风格差异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原文所表达的情感、语气和语言特点,去适当地调整和转化译文的语言风格,使其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例如,英文中的语言风格普遍比较直白,表达方式也比较简洁有力,而中文中的语言风格则更多地倾向于温和委婉,表达方式更注重语气和修辞。

因此,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结合不同的语言风格差异,适当地进行语言转换和修辞调整,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难点解析

翻译难点解析

翻译难点解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翻译并非一项轻松的任务,随之而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

本文将就翻译中的难点进行解析。

一、语言和文化差异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习惯用语。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差异,同时还要考虑到两种语言所对应的不同文化背景。

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某些短语、习语或隐喻在目标语言中无法准确表达,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入了解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能力。

二、词汇的多义性每个词汇都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这就为翻译增加了难度。

翻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准确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以确保句子的意思能够清晰传达给读者。

而有些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的等价物,这就需要翻译者根据句子的意图进行灵活处理,以保持句子的通顺和准确性。

三、文化因素的考虑不同文化中的观念、价值观和习俗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将源语言中的文化背景直接翻译到目标语言中,而是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将目标语言中的文化背景加入翻译中,以保持原始文本的真实性。

翻译者在进行文化转换时,应注重平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以确保翻译作品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四、长难句和修辞手法有些文章或句子可能存在长难句,其中包含复杂的修辞手法,如倒装、比喻和夸张等。

翻译这样的句子需要翻译者对源语言的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准确理解,并找到目标语言中相应的表达方式。

在处理长难句时,翻译者应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进行逐句审视和翻译,以确保翻译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五、专业术语的处理在医学、法律、科技等领域的翻译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

翻译者必须具备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的理解。

同时,还需要积累相关领域的术语库,并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保持对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

总结起来,翻译难点来自于语言和文化差异、词汇的多义性、文化因素的考虑、长难句和修辞手法、专业术语的处理等方面。

翻译初中翻译常见难点解析与解决

翻译初中翻译常见难点解析与解决

翻译初中翻译常见难点解析与解决翻译作为一门语言技能,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翻译难点,比如词汇的选择、句子的结构转换等。

本文将对这些难点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帮助初中生提高翻译能力。

1. 词汇选择问题在翻译中,词汇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

有时候,学生在翻译时会遇到某个英文单词找不到准确的中文对应词,或者面对多个中文词语,不知道选哪一个合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利用词典:学生可以使用英汉词典或在线词典来查阅相应词义,确保选用准确的中文单词。

- 查阅相关材料:通过阅读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文章或资料,了解该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这样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词汇。

- 请教老师或专业人士:当学生遇到较为困难的词汇选择问题时,可以向老师或专业人士请教,获得准确的答案和解释。

2. 句子结构转换问题句子结构转换是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难点之一。

在将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时,有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转换的结构,导致翻译不准确或不通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理解句子结构:学生需要对英文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从句和短语等进行准确理解,确保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和结构。

- 采用中文常用表达:在翻译时,可以运用一些常用的中文表达方式,使句子结构更符合中文语法规则。

- 多练习句子结构转换:通过大量练习,学生可以逐渐熟悉英文和中文的句子结构差异,提高转换能力。

3. 文化差异问题在翻译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涉及文化差异的难点。

有时候,某个英文句子中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含义或习惯,但学生不了解或无法找到相应中文对应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英文句子。

- 参考翻译范文:学生可以阅读经典的翻译范文,尤其是涉及文化差异的翻译,从中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同声传译的认知模式与技巧

同声传译的认知模式与技巧

同声传译的认知模式与技巧同声传译是一种高难度的翻译方式,需要传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认知模式和技巧。

本文将从认知模式和技巧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同声传译的认知模式1. 快速反应能力同声传译需要快速反应能力,传译者必须在听到原文后立即进行翻译,并保持与原文同步。

因此,传译者需要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和敏捷性。

2. 空间记忆能力同声传译时,传译者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信息源,包括听取原文、翻译内容、掌握上下文等。

因此,空间记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传译者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空间记忆能力。

3. 语言转换能力同声传译需要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传译者具备优秀的语言转换能力。

在转换过程中,要注意语法、用法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尽可能保持原意不变。

4. 意象思维能力同声传译时,往往需要想象出一个场景或图像来帮助理解原文,这就要求传译者具备良好的意象思维能力。

传译者可以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意象思维能力。

二、同声传译的技巧1. 熟悉原文内容在进行同声传译之前,传译者应该尽可能熟悉原文内容,包括主题、背景、语言风格等方面。

这可以帮助传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并提高翻译质量。

2. 注意语速和语调在进行同声传译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

语速过快会导致听众难以跟上,而语调不准确则容易产生误解。

因此,传译者应该尽可能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语调,以便听众更好地理解。

3. 保持冷静和专注同声传译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和冷静状态。

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但是传译者必须保持冷静并专注于工作。

这可以帮助提高翻译质量。

4. 注意掌握上下文同声传译时要注意掌握上下文信息。

如果只听懂了一句话,而没有理解整个上下文,就容易出现误解。

因此,传译者应该尽可能掌握上下文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

5. 增强记忆能力同声传译需要传译者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传译者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信息源,并将其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因此,传译者可以通过记忆训练来增强自己的记忆能力。

英汉同传中的常见困难及技巧

英汉同传中的常见困难及技巧

目前 ,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张 , 国内对 于同声传译 的需 求 量越来越 多 , 国家急需一批高质量的 同传人才 , 但是值得 注意的 是, 同声传译是一项具有相 当难度 的工作 , 它有 着 自己特 点和规
可以因人而异 , 关键是摸索出一套属于 自己的同传方法 。同时, 为 律 。要做好 同声传译工作不仅要有 良好 的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 , 了保证声音的流畅清晰度高, 译员最好距离麦克风3 0 c m的距离。 而且要能善于把握好它的原则和技巧 。 所 以。 这就需要广大 口译 其次, 译员要培养一种分散的注意力。一般 地。正常人 的注 员 和立志成 为优 秀口译员 的人们认真学 习钻研 同传可能会 遇到
给人造成不够专业 的印象 。 在判断何时发言人结束讲话的时候 . 也是有迹可循的 。一般地 , 发言人 总结 之前 的内容 的时候 . 就表 明他的讲话快结束 了, 译 员要 打起精 神 , 尽量保证 自己的译语紧 跟发言人的讲话 。
三、 浅 谈 同传 中 的技 巧 ຫໍສະໝຸດ 、同声传译的介绍
今年来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国内对 口译 的需求量 日渐增加 , 尤其是 同声传译 , 因其高效和使用等特性 . 备受国内学者 的广泛 关注 。 各大高校也 相继开设 同传 口译 的课程 , 目的是培养一批适 应社会市场要求 的合格 的口译员 。那么 , 什么是同声传译呢? 口译按工作方 式分为 连续传译 ( 又 叫交替传译 、 逐 步传译 ) 与 同声传译 ( 又叫同步传译 、 即时传译 ) 。同声传译 因为与发言人
其次 , 坚持顺应原文 , 合理调整语序的原则。英 语与汉语的 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位置差异较大。汉语中定语 从句与状语 比汉语灵 活 , 后置较多 , 这就给同传造成一定的困难。翻译时译 员应该根 据表达 的需 要合理地调 整语序 , 尽 量让译文语 序贴 近原语表达 以减少听与记的压力 。

浅谈同声传译学习中的难点和应对策略

浅谈同声传译学习中的难点和应对策略

浅谈同声传译学习中的难点和应对策略王杰天津外国语大学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大趋势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进行大幅交流,每年举行的大大小小的会议数不胜数,从APEC、达沃斯等国家级的大型会议论坛,到公司团体之间的友好交流往来,都活跃着翻译人员的身影,其中有不少是同传译员。

在讲究即时的会议中,同传译员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扮演着保障不同国家与会人员之间语言交流与理解顺畅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同传学习经历和理解,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同声传译学习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对有意向学习同声传译的同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同声传译;难点;应对策略同传译员的工作看似轻松自在,高大上又多金,西装革履,侃侃而谈,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有广阔的市场。

但实际上,同传从业人员的缺口是非常大的,据《中国人事报》报道,目前全国合格的同传人员不超过500人,市场缺口高达90%。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那是因为同传的辛苦是外界所不能想象的。

同声传译对经验、语言能力、反应速度、体力以及文化底蕴的要求极高,专家孟宪波说过“同传是一种折磨!30岁入门,50岁方入佳境”。

一、兴趣和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习都必须以兴趣为基础,才能持续有效的进行下去,最终学有所成。

对于同声传译的学习尤为如此,同声传译的学习过程对于大多数没有经验的人来说是比较痛苦费力,需要对各种知识、概念等进行大量地学习,要掌握不同主题的词汇和表达,还要进行不断的练习,回放自己的录音寻找问题来加以改进,此过程确实很容易打击学习者的自信心。

再加上同传过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大脑要高负荷全方位的运转,往往十分钟的练习就会让学习者身心俱疲。

若非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不能长期坚持有效学习的,那么也无从可谈学习成效。

因此,初学者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就投入同声传译的学习,一定要对同传的艰辛有所认识,只有不惧困难,以苦为乐,喜欢这个行业,才能长期学习并取得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详解同声传译中的4大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入口译备考的复习状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昂立口译培训中心专家就同声传译中的4大难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口译备考生知识积累和了解有所帮助。

同声传译难点1、对倒装句的处理
英、汉语的语序差别很大,这就给口译造成了较大困难。

例如:Japan surrendered in 19 45 after Americans dropped two atom bombs。

同声传译时,往往是刚刚译出前半句"日本人在1945年投降了",接着又出现了后半句"美国人投了两颗原子弹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译员已按英文语序译出,只好把句子重新组合,再重复说一遍。

但这又显得翻译水平不高。

如何处理好呢?昂立口译培训中心老师建议以下二种方法不妨试一试。

第一种:不要接得太紧,而是等讲话的人将大部分句子说出后,再开始翻译。

但是,在快速的同声传译中,往往等不了这样长的时间。

这样,我们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将一个句子断为二、三个简单句,在简单句之间,适当补充一些字、词,把它们有机地联结起来。

上述例句可以译成:"日本人投降了,那是在1945年,在这之前,美国人投了两颗原子弹。

"这样译,虽然不完美,但是主要意思都译出来了,而且句子也比较通顺。

同声传译难点2、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
英语常用被动语态,相对来说,汉语则多用主动语态。

了解这一点,在互译时,就会避免译出英文式的中文,或中文式的英文。

例如:In some of the European countries the people ar e given the biggest social benefit such as medical insu rance.此句英文用的是被动语态,翻译时应将其改为主动语态,译为:"在有些欧洲国家里,人民享受到最广泛的社会福利,如医疗保险等等。

"在同声传译时,由于时间紧迫,译员很容易顺着英文的句子结构往下译,译成"……人民被给予最大的社会福利……"。

仔细听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就会发现不少译员经常犯这一通病。

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声传译难点3、长句的处理
处理好长句子,是同声传译的基本功之一。

翻译长句,除要注意根据意群,将其切断为简单句外,还有一个关键要掌握,即英文句子之所以长和复杂,那是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于是用who, which, that代替主词和宾语,因而使句子变得很长。

而中文则不怕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例如:That is the single moneta ry policy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at the next European Union Conference。

这里,英文中为了避免在第二句话中重复single monetary poli cy,将其简化成一个which,并将两个句子合为一句复合句。

在译成中文时,可以不怕重复,译为"那就是单一的货币制度,这个货币制度将在下一届欧洲联盟会议上进行讨论。

"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一关键,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要学会使用"润滑剂"。

在同声传译时,为了赶时间,往往尽可能依照原文的句法结构,避免做大的改动。

当把长句切为短句时,难免会造成一种断断续续互不关联的感觉。

因此,在短句之间,要灵活地添加一些虚词,这些词本身不只有任何意义,但却能使译出的句子听起来不那么艰涩、生硬。

例如:How can the European Un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E uropea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gramme industry which is competitive in the would market, forward looking and ca pable of radiating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culture an d of creating jobs in Europe?这个长句,在同声传译时在不打乱其完整结构的情况下,首先将其切割为短句,在必要的地方,重复使用一些字词,同时在断句之间,添加一些虚词,使句子与句子之间有机联结起来。

此句可以这样译:欧洲联盟应该怎样做才能对欧洲的电影、电视工业有所贡献,使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使它有能力发挥欧洲文化的影响,并且能够在欧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呢?
同声传译难点4、词义的细微差别的处理
中国译员的特点是记忆力强,但是,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对英语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在理解上有所欠缺。

因此在翻译时,常常是大意都翻译过去了,但是却丢掉了发言人用词的微妙之处,显得比较生硬,有时,甚至因为不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而导致意思上的重大差别。

例如有的译员一听到"关心",马上就译为"be concerned about"。

" 我们对中国的四化建设进展非常关心"这句话,曾有人译为:"We are very much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s Four Modernization."岂不知英文里"concern"一词带有"worry"之意,选用此词,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讲话人对中国的四化建设十分担忧。

此处应选用"be interested"或"follow closely"。

再例如有不少人在"问题"一词上也易出错。

英文里,"问题"可以用"question"、"issue"或"problem"等词表达。

但在口译时,一定用心体会上下文意思,体会这几个词的词意差异,才不致于犯错误。

在一次会议上,发言人说:"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有关中国妇女权力的问题。

"这句话里的"问题"实际上是指"topic",但译员却译为"women's rig ht problem in China",这是极端错误的译法。

讲话人本意只是转换一个话题,但由于误译,使听众认为将要讨论一下中国妇女权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此,作为译员,应该尽量创造机会,尽可能地吸收各类与英语语言相关的知识,利用听、说、读、写各种方法,熟悉英语的习惯表达法,体会词义之间的细微差别,以求临场担任同声传译时,能作出正确、快速的反应。

源自:365前程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