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专题设计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的美国精品学案

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的美国精品学案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的美国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1929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2、认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

3、了解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效果,认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重点难点】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危机。

2、分析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3、理解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影响。

【学习内容】一、课前预习1.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关系暂时缓和,各国经济出现了一时繁荣局面,尤以美国最显著,被称作。

而在美国自由放任政策鼓励下,及刺激了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活跃,也暗藏危机。

2.1929年10月,一场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爆发,并很快引起连锁反应,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工业生产;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农产品价格,农民。

3.这场经济危机根源于;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过渡的、狂热的也破坏了经济正常运行。

4.经济大危机使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交织,各国、、此起彼伏,社会一片混乱,政府信誉扫地;列强为转嫁危机,一方面向殖民、、的做法,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矛盾;各国之间为了摆脱危机,打起了、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世界形势空前严峻。

5.面对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了国会的救济方案。

1932年为赢得连任,胡佛政府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二是签署,扩大。

但胡佛依然实行政策,削减,反对。

这些举措对于缓解危机之时杯水车薪。

二、知识梳理(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2)主要原因:供需矛盾的激化——生产的无限扩大和需求的萎缩造成供需关系激化。

资料:一张反映了大萧条时期的脸的照片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照片而言,“迁徙中的母亲”无出其右。

这张脸很好地反映了大萧条时代,汤普森是七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死于肺结核,当时她滞留在加州尼波莫的一个迁徙劳工农场。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引言概述:美国一直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表国家,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都体现了自由放任的特点。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五个方面探讨美国“自由放任”的现象及其影响。

一、政治方面:1.1 政府干预少:美国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干预较少,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小政府。

1.2 民主制度健全:美国实行民主制度,选举制度完善,政府权力受到制约。

1.3 个人权利保障:美国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言论、宗教和隐私权。

二、经济方面:2.1 自由市场经济:美国主张市场自由竞争,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干预较少。

2.2 创新创业氛围:美国鼓励创新和创业,企业家精神浓厚,市场竞争激烈。

2.3 财富分配不均: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导致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较大。

三、社会方面:3.1 社会多元化:美国社会多元化,尊重个体差异,宗教、种族、文化等多样性。

3.2 社会融合性差:自由放任导致社会融合性较差,种族、阶级等分化现象明显。

3.3 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相对薄弱,社会保障不足,贫困问题严重。

四、文化方面:4.1 自由表达:美国文化倡导自由表达,言论自由和媒体自由受到保护。

4.2 文化多元化:美国文化多元化,接纳不同文化传统,形成独特的文化融合。

4.3 文化消费主义:自由放任的文化环境导致消费主义盛行,商业文化影响深远。

五、教育方面:5.1 学校选择自由:美国教育系统注重家长和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学校多样化。

5.2 教育资源不均:自由放任的教育体制导致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5.3 教育改革迟缓:美国教育改革进展缓慢,教育体制改革困难重重。

结语:美国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典范国家,其“自由放任”的特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虽然自由放任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

希望未来美国能够在保持自由的同时,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1《“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1《“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

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永定第一中学简冬梅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属于人民版教材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一课。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经济危机的原因概括影响等以及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其中心内容是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了解1929年—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学好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较好的理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具有重要的启下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对历史必修一的学习,已经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为基础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他们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活跃;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通过师生访谈了解到,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原因很难理解,因此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或更高的层面对历史事件人物重新认识,做到温故知新很重要。

另外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尚欠缺,故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历史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从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学习本课的目的是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它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插图,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如视频资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

采取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增加学生探讨的时间,加强讨论的力度。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

作者:丁晓平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的原因、特点、影响等等,以及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爆发的背景、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的政策的关系,了解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的特点和作用,从而认识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与深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上的知识与课外教学材料结合起来,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像作品或图片图画以及一些材料,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到当时的情景2、再讲解知识过程中通过学生阅读老师所给出的教学材料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并且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技的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合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并且能够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课时】:1.5课时【课型】:讲授新课【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演示法【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展示、板书【教学重点】:1、19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如果我当选总统,我保证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车。

”师: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美国哪位总统说的吗?学生1:罗斯福师:不对。

再想一想,这句话课本上也有,回答错了说明你没有认真下去预习课本啊!学生2:胡佛师:对!这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准确。

掌声鼓励鼓励。

师:这句话就是美国历史上第三十一任总统—胡佛所说的,胡佛在他任总统席位期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它的破坏力如此之大,以至于美国人提及胡佛,最先想到的是他在任期间爆发的经济危机,他任职期间是美国经济发展鼎盛时期到最黑暗的时代。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的美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的美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2、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3、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1、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图片、图画等生动再现当时情景;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ft,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和分析,明确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正确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2、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本课重点】1、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隐患2、1929--1933 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本课难点】1929--19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引发的思考:1928 年,胡佛在竞选美国第31 任总统时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

”并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这场大危机是怎样爆发的?有何特点?给当时的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胡佛政府是如何应对?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多媒体展示课题)专题六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前夕——背景师:给出图片和文字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到1924 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

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
4、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增强悲悯情怀,设计问题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和适当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2、面对危机,不但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企业、金融业的行为,而且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加强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同时要对国家政府充满信心,因为“信心比黄金更贵重!”
2、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
3、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图片、图画等生动再现当时情景;
2、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的能力;
3、以美国小女孩艾迪家的生活为线索创设故事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概括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旁白: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30年代,倾听一段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的一段对话:
小孩:妈妈,天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妈妈: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父亲现在失业了,没有钱买煤啊!
小孩:父亲为什么会失业呢?
妈妈:因为生产的煤太多了。
旁白:这是多么奇特而又罪恶的情景啊!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就要大量开采煤。一方面,煤矿工人家里因为没有钱买煤而挨冻;另一方面,又是从地下挖出来的煤“太多了”而卖不出去。这种“产品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
师:谢谢各位代表,请你们依据美国朋友的讲述,和教材110页总结经济危机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美国朋友中的工人、农民、资本家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全面了解经济危机爆发时的表现。)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
自由放任的美国(1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视作品或图片、图画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谈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PT 幻灯课件。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引言概述:美国向来以来被视为一个“自由放任”的国家,这种自由放任是指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政策和态度。

本文将从经济自由、社会自由、政治自由、教育自由和言论自由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美国的“自由放任”特点,并对其进行总结。

正文内容:1. 经济自由1.1 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坚持市场经济体制,鼓励竞争和自由贸易,允许私有企业自由经营,政府干预较少。

1.2 低税收:美国税收相对较低,鼓励个人和企业的投资和创业,提高经济活力。

1.3 自由贸易:美国主张自由贸易,推动全球市场的开放,提高贸易自由度。

2. 社会自由2.1 个人权利保护:美国强调个人权利的保护,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等,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2.2 多元文化:美国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尊重不同族裔和宗教信仰,提倡包容和多元化的社会观念。

2.3 性别平等:美国推动性别平等,鼓励妇女参预社会和政治事务,保障妇女权益。

3. 政治自由3.1 民主制度:美国实行民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政府领导人,保障公民的参预和表达权利。

3.2 法治原则:美国坚持法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和监督。

3.3 政治竞争:美国政治竞争激烈,各政党有机会参预政治决策,保障多元意见的表达和权力分立。

4. 教育自由4.1 学校选择权:美国家长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

4.2 学科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学科,灵便性较高。

4.3 高等教育自由:美国高等教育自由度较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大学和专业。

5. 言论自由5.1 新闻媒体自由:美国新闻媒体自由度高,媒体可以自由报导和评论各种社会事务。

5.2 网络自由:美国保护互联网的自由,允许个人自由表达意见和获取信息,保护网络中立性。

5.3 政治言论自由:美国保护公民的政治言论自由,允许公民批评政府和表达不允许见。

总结:综上所述,美国的“自由放任”特点体现在经济自由、社会自由、政治自由、教育自由和言论自由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专题设计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46 更新时间:2006-3-27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 “自由放任”的美国
●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目标目标分解
知识能力目标查阅资料了解经济危机这一概念。

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影响。

理解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角色伴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想象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到大海里;把小麦、玉米当柴烧、把牲畜宰杀埋在地里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1)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

20年代美国经济大发展,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刺激了资本家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股价狂跌,股票纷纷抛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3)表现: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锐减;农业遭受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各国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4)特点:来势特别猛,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①资本主义腐朽性充分体现,如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商品。

②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激化,如危机期间,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高涨。

③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各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各国间的矛盾和磨擦日趋尖锐。

⑤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

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自愿组织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

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2)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为赢得选举,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货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货款,进行救济。

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3.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经济危机对美国的金融、工业、农业带来了全面的冲击。

生产跌回到1913年水平。

(2)失业人口大增,1932年全国有约200万人失业,1933年近1700万人。

(3)社会动荡,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

(4)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一、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提高了关税,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

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币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

美国实行新政,包括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农业、兴建公共工程,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救济,保障雇员权益,增加职工福利等。

法国实行的措施有改组法兰西银行,控制农产品销售,兴建公共工程,调整劳资关系等。

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回答: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对付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点?你有何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胡佛总统(1929—1933年3月在任)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美国专栏政论作家沃尔特•李普曼1932年认为:“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个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而这或许就是我们的金融和工业领袖们在这一问题上失败的原因。

……有人说这是一次过度繁荣危机,可它也是人类理解危机。


引自《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

萨谬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则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引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做“饥饿总统”,在美国当时流传一首歌谣:“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引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回答:
(1)美国人对待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理解有哪些主要观点?
(2)前三个材料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共识?(3)如何理解材料2的观点?
(4)材料4反映的现象和前三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二、问答题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是什么?
4.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措施有哪些?取得的成效如何?
三、活动建议
1.在工业社会中,在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消费不足的情况。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个解决消费不足问题的方案。

2. 角色伴演:
活动前先放映一幕关于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幻灯。

注意观察所看到的一切:人们站立的姿势,穿着打扮,街道和店铺的标牌上写着什么,建筑物看上去如何。

然后回答一系列问题:
•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建筑?
•人们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这样?
•你认为这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
•大萧条期间银行倒闭可能对整个国家有什么影响?
接下来一位同学扮演银行的存款人。

一位同学充当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你们在这儿干什么?
•你认为你能从银行提出存款吗?
•如果不能从银行提取存款你将怎么办?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
同学们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当时人会如何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回答。

答案详说
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的职能得到加强。

认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表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转嫁危机成为国际局势不稳的重要因素。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 (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止、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

李普曼认为人类不具备理解这一经济危机的知识,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它既是一次过渡繁荣危机,也是人类理解危机。

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产生。

萨谬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偶然事件引起的。

胡佛认为欧洲的危
机影响了美国。

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

共同缺陷: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这一根源。

(3)李普曼认为人类不具备理解这一经济危机的知识,这次经济危机是人类理解危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马克思早就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它的正确性一再被以后历次爆发的经济危机所验证。

(4)正是前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才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及其危害性。

二、综合问答题
3.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为20年代美国经济大发展,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刺激了资本家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其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影响主要表现在从局部看,它引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一些国家为了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从不同方面进行干预;从整体看,经济危机也引起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1)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

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自愿组织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

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为赢得选举,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货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货款,进行救济。

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胡佛政府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犹如杯水车薪,最终没有实现制止危机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