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与汉语教学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教案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语言与语言学,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地位,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言”、“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汉语方言”等基本概念以及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加之讨论和练习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语言、汉语、现代汉语(一)语言(语言的特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这是语言的功能特征。

语言的功能特征除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外,还有人类必不可少思维工具。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结构特征。

本质特征: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功能特征:思维工具,交际工具结构特征: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二)汉语1.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2.汉语在世界语言谱系中属于汉藏语系。

(三)现代汉语1.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 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②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书面语(文学语言)↘口语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判定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过程1、共同语的发展过程:先秦“雅言”(《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汉代“通语”(见《方言》)——明代“官话”——民国“国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

(1)共同语书面语的发展:先秦书面语(文言文)——白话文学——白话文——普通话书面语(2)共同语口语的发展:先秦口语——唐宋口语——明清以来“官话”、“国语”——普通话口语(3)共同语基础方言: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原因:①官府通用,②白话文学作品使用。

方言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方言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方言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积极影响刘娟安阳工学院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摘 要: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教学任务不只是简单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国际教育另一个重要教学任务便是文化教学。

就文化教学内容来讲,方言是文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各具特色的方言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丰富多彩的方言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各种方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面能够折射出地方特色文化及其历史的镜子。

方言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有其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文化;国际汉语教育;积极影响1 普通话与方言国家在2013正式把对外汉语专业改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课程设置上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类课程,一类是文化类课程。

语言是反映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可以说普通话和方言是整个课程体系里重要的一环。

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普通话,并主张大力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随后国家在《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明确了普通话的地位,推广全国使用。

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普通话的标准音采集点在河北省承德滦平县。

滦平话的特点就是音准分明、字正腔圆。

可以说,普通话的语音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固常然也”,说得就是方言。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历史发展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

方言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汉辞赋家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中。

方言即“殊方异语”,意思是不同地方的不同语言。

论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论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论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客家话和普通话都是汉语方言,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语音差异:客家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客家话的声母有“j”、“q”、“x”等,而普通话没有这些声母;客家话的韵母有“ai”、“ei”、“ao”、“ou”等,而普通话没有这些韵母;客家话的声调有七种,而普通话只有四种。

词汇差异:客家话和普通话在词汇上有一定差异。

客家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如“食”、“客”等,而普通话则使用了更多现代汉语词汇。

语法差异:客家话和普通话在语法上也有所不同。

客家话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如动词的时态、语序等方面,而普通话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

文化差异:客家话和普通话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

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载体,而普通话则是汉族文化的代表。

总之,客家话和普通话虽然都属于汉语方言,但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客家方言与文化

客家方言与文化

客家方言与文化客家方言与文化作者:罗肇锦今天的题目「方言与文化」,在进入主题之前,先与大家谈谈整个汉方言的演变情况,从中了解几个汉方言间的关系,及其历史上的问题。

此为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直接来谈方言在文化上的意义,及在文化上帮助我们解决了那些问题。

在此部分,举几个例子对大家解释。

首先谈方言与国语的问题。

方言即是早期与官话对称的东西,早期有所谓雅言、通语、正音,就是官话,我们这里称「国语」,这几个名词里面,大概就属国语用得最菜。

国语一词的由来,以我目前手上所看的资料,是满清初年(刚入主中原)时,因惧怕他们整满洲语到满人地区会被汉化,所以就要求当时的满洲八旗人,通通要讲满洲语,还要学会骑马射箭,谓之「国语骑射」,希望他们满洲人,一定要保留自己的语言之外,还要会骑射,如此才得以统治大汉天下。

没想到至乾隆时,北京城附近大概汉人居住的关系,满洲语几乎也已受到汉语影响,而改变很多,尤其是乾隆年间,实施的制度较开放,不再要求汉人一定要说满语,这样放松之后,使得满汉间的距离被打破,同时汉人数量多,又开始使用许多汉语,满语在受汉语影响下,慢慢演变,成为现在的官话系统。

他们这样地保存国语,所以现在的国语,即是外国人所称的满洲话,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民国初年,曾经有人提议改为别种称呼,其中详细情况,很难找到正确的解答,总之,后来仍沿用国语来称呼官话。

今日所见之官话,到底有那些非汉语成分?也就是说国语(满洲话)中加入而形成的,其中有许多非汉语成分,而且以汉语来说,最后期的汉语,等于是客家话。

给它一个名称,客语可以说是汉语的终结语言。

这样讲或许太过武断,事实上客语也是有别的成分加入,可是整个汉语,改变最大的是客家话之后的几百年中,满蒙语的成分加入。

随便举几个例子来谈谈。

第一个最明显的就是「儿化」的问题。

所有长江流域以南如上海话、广东话、闽语、客语、湘语、赣语等,均无儿化现象。

「儿化」的来处,是从满蒙语言成分所带进来的,在华夷译语的对照中,许多词后面都带有「儿」的音,例如「小孩儿」「花儿」,此种习惯带进来之后,便保留下来。

普通话教学课件PPT教案

普通话教学课件PPT教案
亲信------青杏

金质------精致 信服------幸福 亲近------清净 金银------经营 进攻------静功
第31页/共82页
声调练习
➢ 山河美丽 天然宝藏 资源满地 中流砥柱 ➢ 千锤百炼 身强体健 精神百倍 心明眼亮 ➢ 光明磊落 山明水秀 花红柳绿 风调雨顺 ➢ 逆水行舟 背井离乡 智勇无双 ➢ 热火朝天 信以为真 万古流芳
➢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
➢ 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 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应试人 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 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 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 等级的重要依据。
➢ 测试方式:口试,测试全程录音
➢ 测试内容:单音节字词、多音节 词语、朗读作第品4页/共482页00字、说话3 分钟。
普通话韵母
第9页/共82页
➢ 普通话声母(辅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jqx
➢ Zh ch sh r z c s 2.2普通话 声母视频2.mpeg
➢ 零声母:
➢ 有些音节开头部分没有声母,只有一个韵母独立 成为音节,如:爱à i、移yí、五wǔ、遇yù ,。
第10页/共82页
第25页/共82页
➢ an------ang 烂漫------浪漫 反问------访问 赞 颂------葬送 开饭------开放 担心-----当心 弹词------搪瓷 渔竿------鱼缸 施 展------师长 一般------一帮 寒天-----航天
第26页/共82页
心烦------心房 散失------丧失 产

苍蝇 眼睛 裁缝

节气 伺候 钥匙
第34页/共82页

客家方言与汉语教学

客家方言与汉语教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国家的现代化是与普及 民族共同语紧密相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 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更新,普及、规范民族共同语的 紧迫性日益突出。然而我国地域辽阔、 方言复杂, 方言区内汉 语规范化程度较差。扫除方言障碍, 消除方言干扰, 无疑是方 言区汉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方言是汉民族社会演变、历史发展的结果,其有着自身 的语音、 词汇、 语法系统, 然而方言又是古老汉民族共同语的 地域性分支, 与汉民族共同语同出于一个历史来源, 可谓 “ 一 致中有差异, 差异中有一致 ” 。方言区的汉语教学, 必须本着 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用历史的、 发展的观点, 从探求语言本 身的规律入手, 了解、 研究方言的历史渊源、 演变规律、 与汉 民族共同语的对应关系等,才能 “ 有的放矢 ” ,进而实施针对 性强的教学手段, 突破难点。下文以客家方言为例, 试图从探 求语言规律入手, 寻求客家方言区汉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 客家 ” 的名词出现于十七世纪,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一带 的汉人,是由于历史上的战争原因,经过五个时期的往南迁 徒, 逐步形成的一支与 “ 土著 ” 并列的 “ 客家 ” 民系, 这是经许 多学者所考证过的。客方言的形成是客家先民第二、第三次 迁徒的产物,此时客家先民为避唐末黄巢起义,到宋元的辽 金南迁等战乱,已迁徙到了闽粤赣三省的现今客家居地,客 家人到南方后,保持了自己的生活文化特征和言语使用习 惯, 并未改说新居地的方言, 然而经颠沛流离的南来之徙, 以 及遇到新环境中的新事物,在社会交际过程中,随着语言上 的新陈代谢,逐渐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中原汉语,也不同于 迁入地域用语的新方言—— —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由中原汉语在新居地演变而成,其具有根深蒂 固的中原汉语基础。“ 语音学对语言来说, 象数学对全部自然 科学。 ” 客家方言语音, 是客家方言之基础, 我们从语音入手 进行研究, 可发现就客家方言语音而言,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保留了 “ 古无轻唇音 ” 的上古语音特点。 现代汉语中部 $、 分轻唇字 ( 古非、 敷、 奉、 微母 ) 至今仍保留或白读时保留重唇 古读,这是对唐以前的中原汉语的承继,是从重唇音分化出 轻唇音 6、 E 的语音演变之前的读法的延续。如: 念现代汉语声母 6 为 D 的: 发 痱 妇 飞 坊 分 放 粪 腹 收稿日期: #""$ —"! —$! !"

认识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认识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认识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第一,从语言的渊源方面来认识,我们认为汉语的各种方言跟共同语有同源异流的关系,渊源上看大家都是汉语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历史、人文、地理各方面的条件发展、变化,自古至今我们的语言时而统一、时而分化,在语言的分化和整化过程当中,就自然会产生形形色色不同的方言,有的方言早一点形成,比方说我们广东的粤语潮汕话这些都比较早期就形成了,相对来说客家话有没有那么早。

这要跟社会历史条件跟整个民族的历史背景要联系起来。

这样一来,不管先形成还是后形成不管差别的大小,粤语跟普通话的差别很大,客家话和普通话差别相对小一些,不管差别或大或小都是兄弟姐妹的关系,都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这样就非常明确了。

兄弟姐妹的关系,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到了统一的时候、到了发展的时候没有一个共同的语言是不行的,在世界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往往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没有一个高度统一的共同语看作是这个发展的很重要的一点,而且这个共同语必须有明确的规范,他规范的程度怎么样被看作是文明程度的反应。

这种程度之下我们知道秦始皇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修长城,一个是“书同文”统一文字,统一文字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在文字方面统一了,但是方言语言并不因为文字的统一马上就统一起来了。

我们大家在座的有的接触过方言的历史,扬雄写《方言》两千多年了,那个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各种不同地方的方言,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方言》这部著作当中反应出来的,尽管历史上我们很早统一文字,但是我们的方言由于语言是发展的、社会是发展的,语言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带动语言的发展,今天21世纪我们看到有很多的语言现象,半个世纪以前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理解和看到的语言现象和现在大不一样,语言发展、社会发展大不一样了。

但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推广普通话、推广共同语,我们还要继续保留方言我们实行的政策是推广一种保留多种,推广一种是共同语,其他方言休想再争夺这个共同语的权利,一个民族一般只有一个共同语。

客家话配音幼儿园教案

客家话配音幼儿园教案

客家话配音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常听懂并表达基本的客家话;2.能够把客家话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区分开来;3.了解客家话的基本语音、语调和习惯用语;4.发扬客家文化,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客家话教材和配音;2.音频播放器和音箱;3.黑板和粉笔;4.幼儿绘本。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客家话的基本语音和语调1.通过客家话的基本语音和语调的介绍,让幼儿了解客家话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2.播放客家话配音,让幼儿听一听客家话的基本语音和语调,让幼儿感受客家话的美丽之处。

第二节:常用客家话词汇1.教授常见的客家话词汇,如问候语、数字、颜色等;2.让幼儿边听边模仿,练习说出上述词汇。

第三节:客家文化教育1.通过民俗故事、童谣等形式,讲述客家文化的重要性,让幼儿了解客家文化的发展和特色;2.向幼儿介绍客家文化的典型特色,如客家四大名菜、客家细工艺等,扩大幼儿对客家文化的认知。

第四节:跟读绘本1.选择有客家话配音的绘本,让幼儿跟着文化人才的配音,一遍遍地听读绘本;2.引导幼儿表达对绘本中客家文化元素的感受和理解,并通过讨论加深幼儿对客家文化元素的认知。

四、教学评估通过幼儿每次的发音练习、故事剧情和跟读绘本来评估幼儿对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发言,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五、总结该教案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客家话语言、习惯和文化,能够正常听懂和表达基本的客家话。

不仅如此,本教案还旨在发扬客家文化,促进幼儿的文化认同,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为儿童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 7 H1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3— 7 K 20 j 1 0 9 10 8 1 (0 2O — 0 0—0 3
语 言 是 人类 最重 要 的交 际 工具 。国 家 的现 代 化 是 与普 及 民族 共 同语 紧 密 相联 的 .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济 的迅 速 发展 和语
2 在 保 留重 唇古 读 的 同时 , 家 方言 更 多 地 体 现 了 重唇 、 客 向轻 唇 的分 化 . 非 、 、 母 均 读 为 f体现 了 中古 时期 的音 古 敷 奉 , 变 规律 。 与现 代 汉 语 不同 的 是 , 、 组 的 合 口字 . 现 代汉 晓 匣 今 语读 为 h的 . 言 中大 多念 为 f少 数 读 为古 代 汉 语 有 而 现代 方 ,
念 现 代 汉 语 声母 r P的 : 孵 甫 斐 肥 扶 斧 讣 缝 为 饭 伏 浮 藩 念 现 代 汉 语 l开头 的零 声母 为 [ 的 :林 尾 网 巫 望 】 1 1
忘 蚊 亡 舞
言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的不断更新 ,普及 、规范民族共同语 的 紧迫 性 日益 突 出 然 而 我 国地 域 辽 阔 、 方言 复 杂 , 言 区 内汉 方
多学者所考证过的一客方言的形成是客寡先 民第 二、第三次
迁 徒 的 产 物 .此时 客家 - t民为避 唐末 黄 巢 起义 ,到 宋 元 的 辽 金 南迁 等 战乱 已迁 徒 到 了 闺粤 靳 三 省 的现 今 客 家 居地 ,客 家 人 到 南 方 后 ,保 持 了 自己 的 生 活 文 化 特 征 和 言 语 使 用 习 惯 . 未 改 说新 居 地 的方 言 , 而 经 颠 沛流 离 的南 来之 徙 , 并 然 以 及 遇 到 新 环境 中的 新 事 物 .在 社告 交 际过 程 中 ,随着 语 言 上 的 新 陈 代谢 ,逐 渐形 成 了 一 种 既不 同于 中 原汉 语 .岂 不同 于 迁 ^地 域 用 语 的 新 方 言—— 客 家 方青 客 寡方 言 由 申原 汉语 在 新 居 地 演变 而 成 , 具 有 根 深 蒂 其 固 的 中 原 汉语 基 础 “ 音 学对 语 言 来说 , 语 象数 学列 全 部 自然 科 学 ” 家方 言 语 音 . 客家 方 言 之 基础 , 们从 语 音 ^ 手 客 是 我 进 行 研 究 , 发 现就 客 家方 言 语 音 而言 , 有 下 主要 特点 : 可 具
力 李 梨 栗 笠 (i ; 留 陆 六 最 ( _’ 帘 ( ) d )刘 [ ; 【 】 u
领岭(i0 : d )凉量两粮粱 (i0 : a d3 )林部鳞菱( 0 ; d0 。 )龙(o ) k
4 、中古 读 平 声 的全 浊 声 母字 .托现 代 汉 语 如读 塞 音 、 塞 擦 音 声 母 的 . 为进 气 ; 缕 由古 读 从声 的全 浊 亩 母 字 , 现代 在 汉 语 里 如 读塞 音 、 察擦 音 声母 的 I潼 为 送 气 然 而客 方 言 ! ! I J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1 期
龙 岩 师专 学报
Ju n l o L n3a T ah r C l g ora f o g'n , e c es ol e e
20 0 2年 2月
F b 2 02 e. 0
Vo . O 1 2 No 1 .
客家方言与汉语教 学
童 媛 华
摘要 : 本文就语音、 汇方面. 词 探讨客 家方言与 汉民簇共 同语之间的一致与差异,旨在化异求同 . 寻求客 家方言区 普厦 、 范汉 民簇共同语 , 化汉语教学的有效逢径。 规 优
关 键 词 : 末方 言 ; 客 汉语 教 学 ; 音 ; 汇 语 词
汉 语 没有 的声 母 :
方言读为 f 的例 字 : 护 胡
泓 魂 婚 环 患 凰 慌
花 爿 、徊 回 辟 J 或 红 ^
方 言读 为 v的倒 字 : 还 捷 簧 禾 活 揖 黄 3 中古 来 母 三 、 、 四等字 d不 志 】有 专 家 认 为 可 能 念 . 此 来 自古 复 辅音 声 母 I或 I 】 r :
语规 范 化 程 度 较差 。扫 除 方言 障 碍 , 稍陈 方言 干扰 . 无疑 是 方 言 区汉 语 教 学 的关 键所 在 方 言 是 汉 民 族社 会 演 变 、历 史 发 展 的结 果 ,其 有着 自身 的 语 音 、 汇 、 法 系统 . 而方 言又 是 古老 汉 民旗 共 同 语 的 词 语 然 地域 性 分 支, 与汉 民旅 共 同 语 同 出于 一个 历史 来 源 可 谓 ~ 一 致 中有 差 异 , 差异 中有 一 致 ” 方 言 区 的 汉语 教 学 , 。 必须 本 着 辩 证唯 物 主 义 的 原则 . 历史 的 用 发 展 的观 点 , 探 求语 言 本 从 身 的规 律 ^ 手 , 了解 、 究 方言 的历 史 渊 源 、 研 演变 规 律 、 汉 与 民 族共 同语 的 对 应关 系等 , 挠 有 的放 矢 ” 进 而 实 施针 对 才 , 性 强 的 教学 手 段 , 突破 难 点 。下文 客 家方 言 为 咧 , 图从 探 试 求 语 言规 律 ^ 手 . 求 客 家方 言 区汉 浯 教学 的有 效途 径 寻 客 家 ” 名 词 出现 于 十七 世 纪 , 寡先 民原 是 中原 一 带 的 客 的 汉 人 ,是 由 于历 史 上 的 战 争原 因 经 过 五个 时 期 的 往南 迁 徒 , 步 形 成 的一 支与 “ 著” 列 的 客 家 ” 系 , 是 经许 逐 土 并 民 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声的中 全浊声母字 . 仄 也绝 多数读 为送气清音 。此因
中古全 浊声 母 的 塞 膏 、 塞擦 音 , 当时 汝连 气 音 , 方 言 未 跟 随 客 汉 语语 音 的演 变 . 由送 气 分化 为送 气 、 送 气 两姐 : 来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