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

合集下载

简单的串并联组合电路

简单的串并联组合电路

R1
R2
R3
U3=I3R3=1×20=20V U1:U2:U3=1:2:4 练习二:求上题中三个电阻的功率之比P1:P2:P3
解之,得:P1:P2:P3=1:2:4
SA
练习三:右图中U=140V,R1=10 ,R2=20 ,R3=40 ,从这 个电路上最多可以取得几个不同值的电压?各是多大? 解:I=U/(R1+R2+R3)=140/70=2A
R1
2、电功率分配
U 2 P ,U 一定 R
2
R2 R3
Hale Waihona Puke 1 1 P (R ) R
例如:2个电阻 3个电阻
P 1:P 2 R2 : R 1
1 1 1 : : ( R3 : R2 : R1 ) P 1:P 2 :P 3 R1 R2 R3
即:
I1 : I 2 : I 3 ..... P 1:P 2 :P 3 ......
*4.R1=10 ,R2=20 ,R3=40 ,求K 合上前后R1上的电流之比. (U=30V) R3
L
R2 R2
第3题图
R1
第4题图
R1 串联回家作业: 1.如图,虚线框内电阻与R1怎样联接? 如U=20V,U1=15V,R1=30 ,则框内电 阻总值为多大? 2.如图,R1是滑动变阻器,且 R1=30 ,R2=20 ,滑臂在右端时R2 功率为10W,滑臂在左端时R2功率为 多大? 3.已知电源总功率为20W,内阻为2 , 内阻上损耗功率为2W,求(1)R=?(2)电 源总电压E=? U U1
AB 1 1 2
A I
I1
I2
R1 R2
B
6:3:2 例题3:并联电阻:R1:R2:R3=1:2:3,则I1:I2:I3=_________

高中物理—简单串并联组合电路 T

高中物理—简单串并联组合电路 T

十八世纪末,意大利生理学家路易吉·伽伐尼发现蛙腿肌肉接触金属刀片时会发生痉挛,他其后在论文中认为生物中存在着一种所谓“神经电流”。

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对这种观点并不赞同,他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后认为这不过是外部电流的作用,而蛙腿肌肉只是起到了导体的连接作用。

1800年,伏打将锌片和铜片夹在用盐水浸湿的纸片中,得到了很强的电流,这称作伏打电堆;而将锌片和铜片浸入盐水或酸溶液中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这称作伏打电池。

伏打电堆和电池的发明为研究稳恒电流创造了条件。

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格奥尔格·欧姆从傅立叶对热传导规律的研究中受到启发,在傅立叶的热传导理论中,导热杆中两点的热流量正比于这两点之间的温度差。

因而欧姆猜想电传导与热传导相似,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

欧姆首先尝试用电流的热效应来测量电流强度,但效果不甚精确,后来欧姆利用了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结合库仑扭秤构造了一种新型的电流扭秤,让导线和连接的磁针平行放置,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即代表了电流的大小。

欧姆测量得到的偏转角度(相当于电流强度)与电路中的两个物理量分别成正比和反比关系,这两个量实际相当于电动势和电阻。

欧姆于1827年发表了他的著作《直流电路的数学研究》,明确了电路分析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极大地影响了电流理论和应用的发展,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的电学定律也因此被命名为欧姆定律。

知识点一:电流知识点讲解简单串并联组合电路【概念解析】一、电流1、定义: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通常用字母I表示。

单位:安培(安),符号A2、产生电流的原因(1)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电流是标量。

4、定义式:QIt =。

串联和并联知识点

串联和并联知识点

串联和并联知识点在我们学习电学的过程中,串联和并联是两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电路应用,还是复杂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串联和并联的组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串联和并联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就像是一串糖葫芦,各个元件沿着一条线路依次连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通过。

在串联电路中,通过每个元件的电流大小是相同的。

比如说,我们把几个小灯泡串联起来,那么通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都是一样的。

串联电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假设我们有三个电阻分别是 R1、R2 和 R3 串联在一起,那么总电阻 R 总= R1 + R2 + R3 。

这就好比是一条道路上有几个狭窄的路段,道路的总阻力就等于各个狭窄路段阻力的总和。

在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所分担的电压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

电阻越大,所分担的电压就越大。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串联电路中有两个电阻,R1 是 2 欧姆,R2 是 3 欧姆,电源电压是 5 伏,那么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R1 两端的电压就是 2 伏,R2 两端的电压就是 3 伏。

串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不少应用。

比如节日里装饰用的小彩灯,通常就是串联在一起的。

当其中一个小彩灯灯丝烧断了,整个电路就会断开,所有的小彩灯都会熄灭。

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就像是一棵树的树枝,各个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电流有多条路径可以通过。

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的电压是相等的。

比如说,我们把几个小灯泡并联起来,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

如果还是有三个电阻 R1、R2 和 R3 并联,那么总电阻的倒数 1/R 总= 1/R1 + 1/R2 +1/R3 。

这有点像几条不同宽窄的道路并行,它们共同承担流量,总阻力的倒数等于各条道路阻力倒数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支路的电流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

电阻越小,通过的电流就越大。

简单串并联组合电路

简单串并联组合电路

三、欧姆定律
1.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成 定律: 定律 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记作: 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记作
U I = R
2. 注意 注意: (1) 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体和电解液 不适 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体和电解液,不适 用于气体导电. 用于气体导电 (2)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课堂小结
1、电流:形成条件及导电机制、大小计算 、电流:形成条件及导电机制、 2、电阻:定义式、决定式、电阻率与温度关系 、电阻:定义式、决定式、 3、欧姆定律:内容、公式、适用条件、U-I图 、欧姆定律:内容、公式、适用条件、 4、串、并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
电流、电阻、 电流、电阻、电压的特点及关系
iru电阻的并联讨论并联电阻阻值的变化问题并联电阻中的一个电阻变大一个电阻变小与总阻值的关系练习3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可知当s闭合时流过r五简单串并联组合电路三电阻的四种联法
A.简单串、并联组合电路 简单串、 简单串
内容概要 1、电流: 、电流: 2、电阻: 、电阻: 3、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4、串、并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 5、串、并联组合电路应用: 并联组合电路应用: 、
电阻的并联

I1R1=I2R2=I3R3=…=IR=U
欧姆, 【练习3】如图所示,已知电阻 = 5 欧姆, 练习 】如图所示,已知电阻R 电源电压U=3伏,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伏 电源电压 的电阻为多大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伏特 伏特。 的电阻为多大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伏特。
V 1V R=5 R'=?

一、电流
4. 电流强度: 电流强度:
q 定义式: 定义式: I = t

上海地区高三物理 第九章 第1课时 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优秀教案

上海地区高三物理 第九章 第1课时 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优秀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设计内容是有关电路知识中的最基础部分,是在初中相应的电路知识学习基础上的深入与提高。

本设计内容是后续电磁感应等部分学习的基础。

学习本设计内容需要有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知识,欧姆定律等为基础。

重视与初中有关电路的知识的联系,将使本设计的学习事半功倍。

本设计内容的教学首先可以演示教材中第11页图9-3水果电池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介绍教材中有关“电”的发现历史及生物学中电现象等。

通过教材中的“大家谈”和“自主活动”回顾、复习初中已学的电流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从微观角度阐述电流的形成过程。

通过“分组实验”复习由二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拓展到三个以上用电器的情况。

最后通过教材中第45页图9-7演示实验学习有关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知识及其应用。

“水果电池”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物理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由于本设计的大部分内容在初中已学习过,所以采用“大家谈”的合作学习方式以期开展较热烈的讨论,有利于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增进互相间的了解。

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简化将使学生再一次感受等效替代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形成的微观解释,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性质。

(2)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经历“大家谈”这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

(2)通过把较复杂的组合电路进行简化,进一步认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水果电池”实验,感悟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大家谈”,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成功。

(3)通过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增强热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四、教学资源1、器材:苹果一个、铜片锌片各一块、多用表一只、导线若干,两个“2.5V 0.3A”的小灯泡、两节干电池、电键一个。

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

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

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电路是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所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都离不开电路的应用。

而电路的连接方式又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应用,比如家庭用电、电路板、电子仪器等。

本文将讨论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的特点、应用和优缺点。

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各个元件按照顺序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能沿着一条路径流动,而电压在各个元件之间共享。

换句话说,电流在串联电路中保持不变,而电压则分担到各个元件上。

串联电路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家庭用电。

当我们需要给房间中的多个电器供电时,可以使用串联电路。

例如,将电线从电源接入到第一个电器上,再从第一个电器接到第二个电器,以此类推。

这样,每个电器都可以独立工作,而不会相互影响。

但是,串联电路中如果一个元件出现故障,整个电路都会中断,每个元件的电压分担也会有所变化。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以多个路径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元件之间保持不变,而电流则分担到各个元件上。

换句话说,电压在并联电路中分担到每个元件上,而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共享。

并联电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我们在家中需要使用多个灯泡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灯泡并联连接。

这样,每个灯泡都可以独立工作,亮度也会相同。

并联电路的另一个优点是,如果一个元件出现故障,其他元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3. 串并联电路的组合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将串联和并联电路进行组合。

例如,在音响系统中,声音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后,会通过串联电路连接到左右两个扬声器。

而每个扬声器内部的喇叭单元则是通过并联电路连接的。

这样,左右声道可以独立工作,而每个扬声器单元也可以共享电流。

除了音响系统,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也常常使用串并联的结合。

例如,在微处理器内部,各个逻辑单元通过串联电路进行连接,而逻辑单元之间则通过并联电路连接。

这样,逻辑单元可以独立工作,而多个逻辑单元之间也可以实现数据共享。

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知识点总结

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知识点总结

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知识点总结在电路中,串联和并联是常见的两种连接方式。

它们在电路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和作用,并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

一、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电子元件或电气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流只能依次通过每个元件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每个元件的大小相等,而电压根据元件的电阻大小分布。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即V=IR。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因此可以使用这个公式计算每个元件上的电压。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可以通过将每个元件的电阻相加来计算。

即R_total = R1 + R2 + R3 + ... + Rn。

串联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家庭中,多个电器可以通过串联电路连接到同一个电源上。

串联电路还常用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和电路板上的元件连接。

二、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将电子元件或电气元件同时连接到一个电源上,形成一个电流可以同时通过每个元件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每个元件的电压相等,而电流根据元件的电阻分配。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V/R。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保持不变,因此可以使用这个公式计算每个元件上的电流。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可以通过将每个元件的倒数相加后再取倒数来计算。

即1/R_total = 1/R1 + 1/R2 + 1/R3 + ... + 1/Rn。

并联电路也是电路中常见的一种连接方式。

例如,在家庭中,不同的灯泡可以通过并联电路连接到同一个电源上。

并联电路还常用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源供应和电路板上的分支连接。

三、串并联的关系在实际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经常同时使用,以满足复杂电路的需求。

通过合理地安排串联和并联的关系,可以实现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控制。

例如,多个电子元件可以首先并联连接,然后将并联的组合与其他电子元件串联连接。

这样可以实现对电路中不同元件的组合和控制。

高中物理高二物理《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高二物理《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教案、教学设计
10.融入情感教育,提升素养: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庭电路是如何连接的吗?为什么有些电器可以同时工作,而有些电器却不能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布置以下任务:
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2.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讲解和答疑。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案例分析,学以致用: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串并联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6.作业布置,巩固提高: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
4.能够运用串并联组合电路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
5.了解串并联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并能进行简单优化。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串联并联组合电路,观察电路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分布规律,能够运用相关定律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1 R3 S1
R2
A
S2
若干条通 路
S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电流 电压 电 阻 电压与电流分配 关系 功率分配
I = I1 =I2 I =I1+I2+…… =……+U +…… U =U =U =…… U =U1 2 1 2 U =U1+U2+…… 1/R=1/R1+1/R2+…… (R = nR0) R , R n , R R R 1 1 1 U : U : : U I : I : : I : :
B、其中一只电阻阻值增大时,总电阻阻值必减小
C、在并联一只电阻时,总电阻阻值必减小 D、拿掉一只电阻时,总电阻阻值必增大
例3、如图电路中,R1 100 ,a、c间电压为10V , c、b间电压为40V ,虚线框内是一个未知阻值的 电阻,则a、b间总电阻为多少?
R1
a c
b
4.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1 = R2 = R3 = 20Ω ,当S1、S2都断 开,电流表示数是0.3A,求: 1)电源电压 2)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
i
i
1
2
n
1
2
n
R : R :R P : P : : P
1 2 1 2 n
R
1
R2ຫໍສະໝຸດ Rn R : R :R
1 2
1 1 P : P : : P : : R R R
1 2 n 1 2
n
P =P1+P2+……
例2、关于并联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电阻阻值必小于每一只电阻阻值

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
复习
物理量 物理量符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相关公式 号
电流
I
电功
安培
焦耳 瓦特
A
J W
W
电功率
P
I=U/R I=Q/t W=UIT W=Pt P=W/t P=UI
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并联电路
电路 电路图 连接特点 电流路径
串联
L1
L2
首尾相连
只有一条 通路
S L1
并联
L2
首首相连尾 尾相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