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极光激酶A活性抑制Hep2细胞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和迁移、侵袭能力

合集下载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携带PD-L1_siRNA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携带PD-L1_siRNA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激光生物学报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Vol. 32 No. 4Aug . 2023第32卷第4期2023年8月收稿日期:2023-05-05;修回日期:2023-05-29。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QL 20210136);2021年湖南省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2021GK 501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JJ 304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2256)。

作者简介:李志伟,博士研究生。

∗ 通信作者:李立民,讲师,主要从事生物材料与医用电子学方面的研究。

E-mail: fblwlee@ 。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携带PD -L1 siRNA 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李志伟a ,单丽红a ,刘曦冉a ,闵 洋a ,丁小凤a ,李立民b*(湖南师范大学 a. 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功能与调控研究室;b. 工程与设计学院,长沙 410081)摘 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 1)信号通路主要参与免疫负调控作用,且在许多类型的肿瘤的恶性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

PD-L 1的高表达可促进肝细胞癌(HCC )的侵袭,提高肿瘤复发的风险。

另外,PD-L 1常作为免疫检查点的阻断靶点,主要通过单抗将其中和,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

因此,PD-L 1是HCC 免疫治疗中极具潜力的靶点之一。

本文主要探究纳米级功能化氧化石墨烯(GO-PEI-PEG )携带PD-L1 siRNA 对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将GO-PEI-PEG/PD-L1 siRNA 转染至MHCC 97H 细胞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均被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 1期,且细胞凋亡的数目增多。

进一步研究发现,GO-PEI-PEG/PD-L1 siRNA 对MHCC 97H 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阻碍AKT 信号通路激活实现的。

这些试验结果表明,GO-PEI-PEG 具备优秀的递送性能,携带PD-L1 siRNA 可有效干扰PD-L 1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这为治疗HCC 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递送新策略。

MAPK信号通路调控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MAPK信号通路调控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MAPK信号通路调控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作者:刘晨曹小汉殷丹丹杨婧张宁宁任莉萍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第18期摘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信号通路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信号转导途径。

非生物胁迫是植物面临的首要挑战,随着极端气候的频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开展植物MAPK级联信号通路在非生物胁迫下的机理研究迫在眉睫。

对近年模式植物拟南芥,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等,以及重要园艺作物中MAPK信号通路响应干旱、盐胁迫、极端温度及营养匮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结果表明,MAPK作用于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并在植物抗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MAPK作用机制将对阐明植物抗逆分子网络,培育抗性品种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植物;非生物胁迫;MAPK;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 Q945.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8-0009-08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8.0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f MAPK Signaling Pathway in Regulating Plants Response to Abiotic Stress LIU Chen1, CAO Xiao-han2, YIN Dan-dan2 et al(1.Nan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Jiangsu 210046; 2. Bi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 School,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Anhui 236037)Abstract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cascade signaling pathway is a widesprea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eukaryotes. Abiotic stress is the primary challenge of plants. With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xtreme climate and the aggrav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MAPK cascade signaling pathway in plants under abiotic stress. In this paper, the response of MAPK signaling pathway to drought, salt stress, extreme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 deficiency in model plant arabidopsis, major crops (rice, maize and wheat) and important horticultural crops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The future researches of MAPK signaling pathway were prosp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PK signal transd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response and resistance to abiotic stress. The studies of the mechanism of MAPK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network of plant stress resistance, cultivate resistant varieties and improve crop yield.Key words Plants;Abiotic stress;MAPK;Signaling pathway相對于动物而言,植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通常都是无法移动的[1]。

氘可来昔替尼作用机制

氘可来昔替尼作用机制

氘可来昔替尼作用机制
氘可来昔替尼(Dacomitinib)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其作用机制如下:
1. 抑制酪氨酸激酶:氘可来昔替尼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的激酶活性,阻止细胞信号传递
和增殖。

2. 抑制靶向途径:氘可来昔替尼还可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src)家族,如EGFR和HER2的信号通路,阻断细胞的增
殖和存活信号。

此外,它还可以干扰其他与细胞增殖和存活相关的途径,如PI3K/AKT和RAS/RAF/MAPK通路。

3. 抗血管生成作用:氘可来昔替尼还可以抑制新血管形成过程,通过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减少肿瘤获
得营养和氧气的能力。

总之,氘可来昔替尼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家族和其他相关途径,干扰肿瘤细胞增殖、存活和血管生成过程,从而抑制NSCLC
的发展和扩散。

AMPK对脂质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AMPK对脂质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Vol.25.No.5 Sep.2019540第25卷5期2019年9月文章编号1006-8147(2019)05-0540-04AMPK对脂质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任静,朱仲玲综述,阎昭审校(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摘要AMPK是能量代谢的中心调控因子,在脂质代谢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对AMPK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脂质紊乱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及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关键词AMPK;脂质代谢;激活剂中图分类号R969.1文献标志码A脂类是机体储能和供能的主要物质,也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脂质代谢指生物体内脂类在各种代谢酶的作用下进行多步骤、复杂的生化反应,包括消化、吸收、合成、分解及转运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011。

脂质代谢紊乱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 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能量代谢的调控中枢,能够调节多种脂质代谢相关酶及转录因子,在维持脂质代谢稳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叫本文对AMPK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做一综述。

1AMPK的结构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以!-,"-和#-亚基组成的异源三聚体的形式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031。

!亚基为催化亚基,决定蛋白激酶复合物的活性,其172位苏氨酸(Thr172)为磷酸化激活位点041。

"亚基为AMPK的结构核心,存在"1和"2两种亚型。

当糖原大量储备时,AMPK01糖原结构域与糖原结合,以抑制AMPK活性。

AMP或ATP通过与AMPK的#亚基Bateman 域结合,抑制STK残基Thr172去磷酸化,激活AMPK051。

PI3K_AKT_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PI3K_AKT_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1-10-19T05:45:03.97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月16期作者:郝德霞[导读] 卵巢癌是临床之中最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郝德霞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市733000卵巢癌是临床之中最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且病死率居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

卵巢癌患者患病后往往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且临床之中对于该疾病的筛查手段有限,使得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处于疾病的晚期阶段。

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往往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卡铂和紫杉醇联合的全身化疗,保障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

但术中、术后往往需要较长时期的间断用药,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1]。

当今对于卵巢癌的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卵巢癌患者预后显著改善,生存率较高且疾病复发率呈现下降趋势。

但临床之中仍旧需要寻求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通过卵巢癌基因组图谱对分子图谱的广泛基因组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识别卵巢癌之中涉及代谢以及信号传导途径的变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细胞活动之中具有较高的意义,上述指标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细胞的生长、运动、存活等一系列细胞活动情况进行调节,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中基因的突变或扩增致使该通路在卵巢癌中处于过度激活状态,说明上述指标与卵巢癌的增殖、侵袭、转移等行为密切相关。

因而本次研究主要就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在进行卵巢癌治疗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PI3K/AKT/mTOR信号通路PI3K是一种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属于脂质激酶家族,依据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能够将PI3K分为Ⅰ、Ⅱ、Ⅲ三个大类,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为PI3KⅠ。

PI3KⅠ为异源二聚体,主要组成单位为调节亚基、催化亚基,PI3KⅠ参与细胞增殖、胰岛素信号传导、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沉默FOXO1_基因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沉默FOXO1_基因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第 50 卷第 2 期2024年 3 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50 No.2Mar.2024DOI:10.13481/j.1671‐587X.20240216沉默FOXO1基因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王琳茹, 张晶, 赵冬婵, 王晋军, 胡文贤(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目的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基因对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方法:收集19例AAA患者动脉瘤组织(AAA组)及邻近正常主动脉组织(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动脉瘤组织中FOXO1 mRNA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2组研究对象动脉瘤组织中自噬溶酶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动脉瘤组织中FOXO1及自噬相关蛋白卷曲螺旋肌球蛋白样B细胞淋巴瘤2(Bcl-2)结合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α(LC3)和P62蛋白表达水平。

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并采用FOXO1 siRNA(si-FOXO1)及其阴性对照(si-NC)慢病毒感染hVSMCs,10 μmol·L-1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联合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进行干预,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ng Ⅱ组、Ang Ⅱ+si-NC组、Ang Ⅱ+si-FOXO1组、Ang Ⅱ+si-NC+ Rap组和Ang Ⅱ+si-FOXO1+Rap组。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OXO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OXO1、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eclin1、LC3和P62蛋白表达水平。

Skp2基因沉默对人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Skp2基因沉默对人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Skp2基因沉默对人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意义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高发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近年来,虽然对肺癌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发展,但肺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深入研究肺癌的潜在致病因素和治疗靶点,对于提高肺癌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Skp2基因(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是一个关键的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高表达的Skp2基因与肺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而其沉默或抑制则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研究Skp2基因沉默对人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可以为肺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价值。

【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究Skp2基因沉默对人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 实验材料:选取人肺癌细胞系A549作为研究材料,利用siRNA技术沉默Skp2基因,并构建Skp2基因沉默和对照的肺癌细胞模型。

2. 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检测: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价Skp2基因沉默对A549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同时,利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探究Skp2基因沉默对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3. 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kp2基因沉默后A549细胞中与细胞周期、凋亡、信号转导相关的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Skp2基因沉默对这些信号航信号通路的影响。

【3】预期结果和意义预计本研究将得到以下结果:1. Skp2基因的沉默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2. Skp2基因沉默后可以引起A549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同时影响多个信号通路的表达和活性。

3. 结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将探讨Skp2基因沉默对肺癌的治疗潜力,为未来开发治疗肺癌的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白杨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

白杨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

网络出版时间:2021-4-2217:07:0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6.R.20210422.1412.026.html白杨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杨 阳1,何 宇2,史于传2,舒见威3,虞 乐3,胡 伟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2.妇产科,3.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安徽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601)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1.05.0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1)05-0662-07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285 5;R329 24;R392;R684 3;R977 6摘要:目的 探索白杨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骨关节炎模型中对软骨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提取10只SPF级SD大鼠关节软骨正常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通过LPS诱导大鼠软骨细胞自噬。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白杨素(CHR)组和LPS+CHR组;CCK 8法检测各分组细胞的活性、Rhodamine123检测各组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DCFH DA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氧,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I3K、AKT、p PI3K、p AKT、Beclin 1及LC3Ⅱ的蛋白表达。

结果 白杨素对LPS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具有抑制作用,且当白杨素浓度为10mmol·L-1时抑制自噬作用最为显著;白杨素能够抑制LPS所致LPS诱导的软骨细胞的活性氧(ROS)的增加;白杨素抑制了细胞受损后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同时白杨素抑制Beclin 1、LC3Ⅱ蛋白的表达,抑制PI3K和AKT的磷酸化。

结论 白杨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自噬蛋白Beclin 1和LC3Ⅱ的表达抑制自噬,进而保护软骨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38 (10)明与AURKA有关的功能学改变、作用机制将为临床以AURKA为喉癌基因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实体肿瘤的生长伴随着血管生成的刺激,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11]。

VEGFA结合于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2(VEGF receptor 2),触发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反应,控制血管生成[12]。

肿瘤的进展与其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密切相关。

若肿瘤未能成功诱导血管生成,高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也将增速凋亡,从而使细胞进入休眠状态[13]。

在肿瘤,尤其是喉癌中,有关AURKA与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甚少。

本研究在前期对AURKA激活喉癌休眠细胞研究的基础上,从另一种休眠机制——血管生成休眠入手,初步探讨喉癌细胞中AURKA与血管生成的作用关系。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细胞株人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源于一位男性原发性喉癌患者,低分化,由上海市消化外科研究所保存并传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s,HUVEC),源于临床脐带静脉所得血管内皮细胞,由上海市消化外科研究所保存传代。

1.1.2主要试剂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胰蛋白酶、Western blotting一抗稀释液购自上海碧云天公司;高效蛋白裂解液RIPA购自北京索莱宝公司;磷酸酶抑制剂 protease inhibitor cocktail购自美国Cell Signaling Biotechnology公司;BCA蛋白测定试剂盒、Restore抗体剥离缓冲液购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磷酸化AURKA(p-AURKA)兔抗人单克隆抗体、AURKA兔抗人单克隆抗体、VEGFR2兔抗人单克隆抗体、羊抗鼠二抗、羊抗兔二抗购自美国Cell SignalingTechnology公司;VEGFA兔抗人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Abcam公司;鼠抗人β肌动蛋白(β-actin)多克隆抗体购自上海康成生物公司;VX680(AURKA抑制剂)购自美国Selleck公司;ECL 超敏发光液购自美国Millipore公司;Matrigel® Basement Membrane Matrix购自美国Corning公司。

1.2 方法1.2.1细胞培养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细胞培养液培养Hep2细胞和HUVEC细胞,并放置在条件为5%CO2、37 ℃的培养箱中培养。

1.2.2 CCK8细胞增殖试验用胰酶消化对数生长期的Hep2细胞,计数后均匀接种到96孔板(细胞密度为1×103/孔),100 nmol/L的VX680分别培养细胞0(空白对照组)、24、48 h。

吸出原有培养液,每孔加入含10 μL/mLCCK- 8试剂的培养液2 mL,培养箱培养1~2 h,酶标仪测吸光度值,绘制细胞增殖曲线。

1.2.3血管生成试验准备并制备基质胶,预冷实验用品并在冰上操作。

将提前过夜融化的基质胶均匀铺于48孔板,每孔100 μL,不要留有气泡,37 ℃孵育30~60 min,待胶凝固。

胰酶消化HUVEC,进行细胞计数,每孔加入4×104个细胞,用Hep2细胞培养上清液37 ℃孵育6 h,观察成管情况并拍照。

1.2.4 Transwell迁移、侵袭试验取VX680培养0、24、48 h的细胞消化并计数,Transwell上室加入200 μL无血清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4×104/孔),下室加入600 μL 含10%FBS的DMEM培养液,培养箱培养48 h,0.1%结晶紫固定并染色30 min后,清洗晾干,显微镜下拍照并计数。

侵袭试验区别于迁移试验的地方在于,需要在Transwell上室内加入1:6或1:7稀释的基质胶以模拟细胞外基质且培养时间短于迁移试验。

1.2.5Western blotting RIPA裂解液提取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加上样缓冲液煮沸,-80 ℃保存蛋白样品。

配胶后上样,1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00 mA转膜2 h,5%牛血清白蛋白室温封闭1~2 h。

剪膜,孵育一抗(1:1 000)(p-AURKA、AURKA、VEGFA、VEGFR2),4 ℃摇床过夜。

次日TBST 10 min×3次洗膜,室温孵育二抗2 h(1:10 000),TBST 10 min×3次洗膜。

ECL超敏发光液显影,Image J软件量化显影结果,分析p-AURKA、AURKA、VEGFA、VEGFR2蛋白表达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x—±s表示,应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VX680抑制p-AURKA蛋白表达100 nmol/L浓度的VX680持续作用于Hep2细胞0、24、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p-AURKA、AURKA及β-actin的蛋白表达。

结果显示:VX680作用Hep2细胞48 h,p-AURK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图1A);与对照细胞(0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图1B)。

11832.3 下调p-AURKA 后喉癌血管生成减少VX680持续作用于Hep2细胞0、24、48 h 后,收集上清液,HUVEC 细胞铺板,血管生成试验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的成管能力。

结果显示:VX680作用Hep2细胞48 h 的培养上清液中HUVEC 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降低(图3A ),成管数及节点数均减少;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图3B )。

注:A. VX680作用于Hep2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 检测p-AURKA 蛋白表达水平;B. p-AURKA 相对蛋白表达量统计图(①P =0.000,与0 h 比较)。

图1 VX680抑制p -AURKA 蛋白表达Fig 1 Inhibition of VX680 on the expression of p-AURKA protein2.2 下调p-AURKA 后Hep2细胞中VEGFA 、VEGFR2蛋白表达下降100 nmol/L 浓度的VX680作用于Hep2细胞0、24、48 h ,Western blotting 检测VEGFA 、VEGFR2及β-actin 的蛋白表达。

结果显示,VX680作用Hep2细胞48 h ,VEGFA 、VEGFR2表达水平下降(图2A ),与对照细胞(0 h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图2B )。

注:A.VX680作用于Hep2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 检测VEGFA 、VEGFR2蛋白表达水平;B. VX680抑制VEGFA 、VEGFR2蛋白表达的统计图(①P =0.000,与0 h 相同指标比较)。

图2 VX680抑制VEGFA 和VEGFR2蛋白表达Fig 2Inhibition of VX680 on the expression of VEGFA and VEGFR2 protein注:A. VX680作用于Hep2细胞不同时间的培养上清液对HUVEC 细胞成管能力的影响(×100);B.VX680抑制血管生成的成管数及节点数统计图(①P =0.000,与对照组相同指标比较)。

图3 VX680抑制喉癌血管生成Fig 3Inhibition of VX680 on angiogenesis in laryngeal cancer2.4 下调p-AURKA 后Hep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全光谱微孔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D (450 nm ),结果显示,Hep2细胞在未加VX680的DMEM 培养液中近对数生长,而在加入VX680的DMEM 培养液中细胞增殖于48 h 显著降低,与同时点对照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图4A )。

Transwell 迁移、侵袭试验中,VX680持续作用Hep2细胞48 h ,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下降,与0 h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图4B 、C )。

AAABBB张钰涵,等 下调极光激酶A 活性抑制Hep2细胞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和迁移、侵袭能力1184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38 (10)3 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VX680抑制喉癌Hep2细胞中AURKA 的磷酸化,VEGFA 及其受体VEGFR2的蛋白表达降低,血管生成减少;提示了AURKA 激活肿瘤休眠细胞的可能机制。

AURKA 在细胞周期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运用使其有望成为抗癌治疗的有效靶点[14]。

继发现第1种AURKA 抑制剂ZM447439作为癌症靶向治疗的潜在药物后,已陆续在癌症治疗中引入30余种AURKA 抑制剂[14]。

本实验采用阻断多种人类肿瘤细胞周期进程的AURKA 抑制剂VX680。

研究发现,VX680是一种有效的AURKA 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可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15],在肺癌[16]、乳腺癌[17]、宫颈癌[18]等肿瘤细胞的研究中均有应用。

研究者分别在应用VX680抑制AURKA 后,研究了肿瘤细胞的周期、凋亡、侵袭及化学治疗敏感性变化,但对AURKA 和血管生成这一与肿瘤复发转移息息相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却研究甚少。

血管生成是指已有血管壁细胞的出芽和随后的稳定过程[19],在肿瘤生长这一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过程中,伴随着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的变化[20]。

血管生成亦可以使肿瘤细胞经血流向远处传播,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基础[21]。

在此过程中,VEGF 家族和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促血管生成活性[22]。

有关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其他肿瘤中早有发现。

Lu 等[23]的实验研究了ARHI 这一抑癌基因,其中,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及细胞基质蛋白可以阻碍ARHI 诱导的自噬性细胞死亡。

Romain 等[24]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研究了AURKA 这一癌基因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在喉癌细胞中,AURKA 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同时发现抑制AURKA 后,Hep2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亦降低。

在肿瘤研究中,确定肿瘤迁移、侵袭能力及其潜在机制,与癌症诊断、预后、药物开发和治疗新策略息息相关[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