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数学试题知识分类大全立体几何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经典题型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经典题型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研究了在三维空间内的几何形体。
本文将介绍高中立体几何的主要知识点和经典题型。
知识点以下是高中立体几何的主要知识点:1. 空间几何基础:点、线、面的概念及性质。
2. 参数方程和一般式方程:用参数或方程表示几何体的方法。
3. 立体图形的投影:点、直线、平面在投影中的表现形式。
4.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直线、平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
5. 直线与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交点、垂线、倾斜角等概念。
6. 空间角的性质:二面角、棱锥、棱台等形体的角度关系。
7. 空间几何中的直线及曲线:空间中直线与曲线的方程及性质。
8. 空间立体角:球、球台、球扇等形体的角度关系。
9. 空间的切线:曲线在空间中的切线方程及其性质。
10. 空间的幂:圆、球及其他形体的幂的概念和性质。
经典题型以下是高中立体几何的经典题型:1. 求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问题:例如,给定一直线和一个平面,求它们之间的交点、垂直线、倾斜角等。
2. 求空间角的问题:例如,给定两个平面的交线,求二面角的度数。
3. 求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例如,给定一条直线和一个曲面,求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4. 求切线和法平面的问题:例如,给定一个曲线和一个点,求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及法平面方程。
5. 求空间形体的幂问题:例如,给定一个球和一个平面,求平面关于球的幂及其性质。
以上只是一些经典的立体几何题型,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可以加深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希望本文对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和题型的介绍能够帮助到你。
祝你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取得好成绩!。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知识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知识点高中数学平面几何不时是数学的一大难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平面几何专项知识点,对提高数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协助。
(1)空间几何体① 看法柱、锥、台、球及其复杂组合体的结构特征.② 能画出复杂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平面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 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假设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一切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要一个平面.◆公理3:假设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要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定理:空间中假设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区分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 以平面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动身点,看法和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了解以下判定定理:◆假设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假设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假设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假设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可以证明:◆假设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假设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假设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 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取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复杂命题.温习关注:平面几何试题着重考察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别及几何体的外表积与体积的计算,关注画图、识图、用图的才干,关注对平行、垂直的探求,关注对条件或结论不完备情形下的开放性效果的探求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21-2021高考数学平面几何专项知识点大家细心阅读了吗?最后祝考生们学习提高。
高三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题型归纳与汇总

(3)当 PA// 平面 BDE 时, PA 平面 PAC ,且平面 PAC 平面 BDE DE ,可得 PA//DE .由 D 是 AC 边的中 点知, E 为 PC 边的中点.故而 ED 1 PA 1, ED∥PA ,因为 PA 平面 ABC ,所以 ED 平面 BDC .
2
由 AB BC 2 ,AB BC ,D 为 AC 边中点知,BD CD 2. 又 BD AC ,有 BD DC ,即 BDC 90.
3 【解析】(1)∵ PA PD, N 为 AD 的中点,∴ PN AD, ∵底面 ABCD为菱形, BAD 60 ,∴ BN AD, ∵ PN BN N ,∴ AD 平面 PNB . (2)∵ PN PD AD 2 , ∴ PN NB 3 , ∵平面 PAD 平面 ABCD,平面 PAD 平面 ABCD AD , PN AD, ∴ PN 平面 ABCD, ∴ PN NB ,
【易错点】 外接球球心位置不好找 【思维点拨】 应用补形法找外接球球心的位置
题型四 立体几何的计算
例 1 如图,已知三棱锥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 边边长分别为 3 和 4 ,过直角顶点的侧棱长为 4 ,且 垂直于底面,该三棱锥的主视图是 ( )
【答案】 B 【解析】显然由空间直角坐标系可知,该几何体在 xoy 面内的点保持不动,在 y 轴上的点在 xoy 面内的射影为坐标原 点,所以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就是其在面 xoy 面的表面图形,即主视图应为高为 4 ,底面边长为 3 的直角三角形.故选 B.
以 PA BD . (2)因为 AB BC , AB BC , D 为线段 AC 的中点,所以在等腰 Rt△ABC 中, BD AC .又 由(1)可知, PA BD,PA AC A,所以 BD 平面 PAC .由 E 为线段 PC 上一点,则 DE 平面 PAC ,
立体几何大题高考知识点

立体几何大题高考知识点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高考数学题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掌握好立体几何的知识,对于解答高考数学题目非常关键。
本文将从几何体的性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探究。
1. 直接三角体直接三角体,即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几何体。
直接三角体包括立方体、正方体和直角四面体等。
立方体是指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几何体,也是最常见的直接三角体。
其体积公式为V=a³,表面积公式为S=6a²,其中a代表边长。
2. 斜直角三角体斜直角三角体是至少包含一个直角的三角形。
常见的斜直角三角体有棱台、棱锥和棱柱等。
棱台的底面是一个多边形,而顶面则是该多边形的平行移动。
棱台的体积公式为V=(底面积+顶面积+底面积与顶面积的乘积)×高/3,表面积则是底面积+四个侧面的面积之和。
3. 圆锥和圆柱圆锥和圆柱是指底面分别为圆形的几何体。
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πr²h/3,表面积公式为S=πr(r+l),其中r代表底面半径,h代表高,l代表斜高。
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πr²h,表面积公式为S=2πr(r+h)。
对于圆柱来说,底面直径和高都是半径的两倍,这是一个重要的关系。
4. 球体球体是指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几何体。
球体的体积公式为V=4/3πr³,表面积公式为S=4πr²,其中r代表半径。
球体是立体几何中最简单的几何体,但也是高考中常见的知识点。
5. 锥台锥台是顶面是一个圆形、底面是一个圆环的几何体。
锥台的体积公式为V=πh(R²+r²+Rr)/3,表面积公式为S=π(R²+r²+lR+lr),其中h代表高,R和r分别代表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l代表斜高。
综上所述,立体几何大题的解答,离不开对各种几何体的性质和计算表面积、体积的公式的掌握。
通过熟练运用这些公式,可以高效解决各类立体几何题目,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小题)

高考立体几何(文科)知识点总结一、空间几何体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 多面体:2 旋转体:(一)、柱: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二)、锥: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展开是一个伞圆锥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
(三)、台:台就是一个大锥“减去”一个小锥,不用记忆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台(四)、球:球如又图:3234,4R V R S ππ==球球表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画三视图的原则:正俯长相等、正侧高相同、俯侧宽一样 (一)、补全法还原几何体:1、适用题型:三视图都是多边形组成;2、做题步骤:第一步:根据三视图的长宽高画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第二步:根据三视图确定顶点;第三步:连接顶点,得到几何体;第四步:检验(必须检验,磨刀不误砍柴工)(二)、特别注意:棱是正投影,则三视图中的长度和实际长度一样,棱是斜投影则三视图中的长度和实际长度不一样。
三、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一)、画法:1、将原坐标系xOy 变为y x '''O (o o 45y x 2190y x ='''∠=∠O O ,使得斜为原来的);2、与x 轴平行的长短和平行都不变;3、与y 轴平行的长短变为原来的21,平行性不变。
注意:1、建立恰当的坐标系一般是建在对称的位置,让顶点尽可能多的落在坐标轴上;2、关键是确定顶点的位置。
(二)、原图的面积S 与直观图的面积S '之间的关系是:S S 42='内切球、外接球问题(一)、多边形中垂直多的模型1、正方体的内切球、外接球: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 (1)内切球半径2a R =(2)外接球半径a O A R 231==(3)与棱相切的球半径a R 22=例题:在球面上有四个点P 、A 、B 、C .如果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且a PC PB PA ===,求这个球的表面积是______.2、长方体的外接球、内切球球问题例题:1 (球内接长方体问题)一个长方体的各顶点均在同一球的球面上,且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1,2,3,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部分知识点归纳

立体几何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两点 在同一个平面内,则这条直线上的 所有点 都在这个平面内 (证明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 一 个公共点,则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 一条直线 (证明多点共线的依据).公理3 经过不在 一条直线上 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确定平面的依据).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 经过两条 相交 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 经过两条 平行 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小结归纳】1.证明若干点共线问题,只需证明这些点同在两个相交平面. 2.证明点、线共面问题有两种基本方法:①先假定部分点、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余下的点、线在此平面内;②分别用部分点、线确定两个(或多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 3.证明多线共点,只需证明其中两线相交,再证其余的直线也过交点.二、空间直线: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平面 平行直异面直相交直公理4及等角定理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平直线与平面相空间两条直线 概念、判定与性质 三垂线定理 垂斜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空间直线 空间两个平面棱柱棱锥球 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相交距离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二面角 定义及有关概念性质 综合应用多面体 面积公式 体积公式正多面体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平行、相交、异面.2.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无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3.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则这两角相等.5.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过这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作用:判定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6.异面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称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的长度,叫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小结归纳】1.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1)找出或作出有关角的图形;(2)证明它符合定义;(3)求角.2.证明两条直线异面的常用方法:反证法、定义法(排除相交或平行)、定理法.3.求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方法:作出公垂线段,向量法.三、直线和平面平行: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包含、相交.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称为直线在平面外.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记忆口诀:线线平行线面平行)3.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且经过这条直线的另一个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则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记忆口诀: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小结归纳】1.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方法有:(1)依定义采用反证法;(2)判定定理;(3)面面平行性质;(4)向量法.2.辅助线(面)是解、证有关线面问题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在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的转化作用.四、直线和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所有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3.直线和平面垂直性质:若a⊥α,b⊂α则;若a⊥α,b⊥α则;若a⊥α,a⊥β则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4.点到平面距离过一点作平面的垂线的线段长度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5.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上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直线到平面距离.【小结归纳】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1) 线面垂直的定义;(2)判定定理;(3) 面面垂直的性质;(4) 面面平行的性质:若α∥β,a⊥β则a ⊥α。
2024高考数学专题分类之立体几何解析版

1立体几何经典真题1【2023年新课标全国乙卷第19题】如图,在三棱雉P-ABC中,AB⊥BC,AB=2,BC=22,PB=PC=6,BP,AP,BC的中点分别为D,E,O,AD=5DO,点F在AC上,BF⊥AO.(1)证明:EF⎳平面ADO;(2)证明:平面ADO⊥平面BEF;(3)求二面角D-AO-C的正弦值.AB CDEFOP【答案】1 见解析;2 见解析;3 见解析.【解析】1 【解法一】∵A,F,C三点共线,故设BF=λBA+1-λBC,又OA=BA-BO=BA-12BC,BF⊥OA,BA⊥BC,∴BF∙OA=λBA+1-λBC∙BA-12BC=λBA2-121-λBC2=λ∙22-121-λ∙222=8λ-4=0,解得λ=12,∴BF=12BA+12BC,故F为AC的中点,∵D,E,O分别为BP,BC,AP的中点,∴DO∥BC∥EF,∵EF⊄平面ADO,DO⊂平面ADO,∴EF∥平面ADO;【解法二】∵AB⊥BC,故以B为原点,BA,BC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0,0,A2,0,C0,22,D0,2,∵点F在AC上,直线AC方程为x2+y22=1,∴设F a,22-a,∵AD⊥BF,∴k AD∙k BF,即2-00-2∙22-aa=-1,解得a=1,∴F12,即F为AC的中点,∵D,E,O分别为BP,BC,AP的中点,∴DO∥BC∥EF,xyAB CFD2∵EF ⊄平面ADO ,DO ⊂平面ADO ,∴EF ∥平面ADO ;2 ∵OA =BO 2+BA 2=6,OD =12PC =62,AD =5DO =302,∴AD 2=OD 2+OA 2,∴OA ⊥OD ,∵OD ∥EF ,∴OA ⊥EF ,又∵OA ⊥BF ,BF ∩EF =F ,∴OA ⊥平面BEF ,∵OA ⊂平面ADO ,∴平面ADO ⊥平面BEF ;3【解法一】过点O 作OH ∥BF ,交AC 于点H ,设AD ∩BE =G ,如图所示,∵AO ⊥BF ,∴OH ⊥OA ,且FH =13AH ,由2 知,OA ⊥OD ,∴∠DOH 为二面角D -AO -C 的平面角,∵D ,E 分别为BP ,AP 的中点,∴G 为△P AB 的重心,∴DH =32GF ,在△P AB 中,AB 2+AP 2=2AD 2+2BP 22,解得AP =14,BA 2+BP 2=2BE 2+2AP 2 2,解得BE =62,∵EF =12PC =62,∴BF 2=EB 2+EF 2,即EB ⊥EF ,∵EG =13BE =66,∴GF =EG 2+EF 2=153,∴DH =152,∵OH =12BF =14AC =32,在△ODH 中,∠DOH cos =OD 2+OH 2-DH 22OD ∙OH=22,∴二面角D -AO -C 的正弦值为22;【解法二】设BF ∩AO =M ,AD ∩BE =G ,连接GM ,GF ,由1 及2 ,∠GMF 为二面角D -AO -C 的平面角,∠GMB 为其补角,∵D ,E 分别为BP ,AP 的中点,∴G 为△P AB 的重心,又O ,F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M 为△ABC 的重心,∴∠GMB =∠EFB ,在△P AB 中,AB 2+AP 2=2AD 2+2BP 22,解得AP =14,BA 2+BP 2=2BE 2+2AP 2 2,解得BE =62,∵EF =12PC =62,∴BF 2=EB 2+EF 2,即EB ⊥EF ,∴∠EFB tan =BEEF=1,即∠EFB =45°,ABCDE FO PGMABCD EFOPGH3∴∠GMF =180°-45°,即二面角D -AO -C 的正弦值为22;【解法三】以向量BA ,BC ,BP为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m =x 1BA +y 1BC +z 1BP ,平面OAD 的法向量为n=x 2BA +y 2BC+z 2BP ,则m ∙BA =0,m ∙BC =0, ⇒x 1=-y 1,z 1=-2y 1,取y 1=-1,则m=BA -BC +BP ,n ∙AD =0,n ∙AO =0, ⇒y 2=0,z 2=x 2,取x 2=1,则n=BA +BP ,∵m =23,n =6,m ∙n=6,∴m ,n cos =m ∙n m n =22,∴二面角D -AO -C 的正弦值为22;【解法四】由2 知OD ⊥OA ,BF ⊥OA ,CP ∥OD∴CP ,BF或其补角为二面角D -AO -C 的平面角,∵CP =BP -BC ,BF =12BA +BC ,CP=6,BF =3,又CP ∙BF =BP -BC ∙12BA +BC=6,∴CP ,BF cos =CP ∙BFCP BF=22,∴二面角D -AO -C 的正弦值为22;【解法五】依题意,以B 为原点,BA ,BC ,BA ×BC的方向为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2 知AO ⊥平面BEF ,∴平面ABC ⊥平面BEF ,又BE =62,EF =62,BF =12AC =3,∴BE 2+FE 2=BF 2,∴BE ⊥FE ,且点E 在平面ABC 内射影为BF 中点,∵B 0,0,0 ,A 2,0,0 ,C 0,22,0 ,F 1,2,0 ,O 0,2,0 ,∴E 12,22,32,P -1,2,3 ,D -12,22,32 ,设平面AOD 法向量为m=x ,y ,z ,∵OD =-12,-22,32 ,OA =2,-2,0 ,∴m ∙OD=0,m ∙OA =0, ⇒m=x ,2x ,3x ,取x =1,∴m=1,2,3 ,又n=0,0,1 为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m ,n cos =m ∙n m n=22,∴二面角D -AO -C 的正弦值为22.ABCDEFOPxyz42【2023年新课标全国甲卷第18题】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2,A 1C ⊥底面ABC ,∠ACB =90°,A 1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为1.1 求证:AC =A 1C ;2 若直线AA 1与BB 1的距离为2,求A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正弦值.ABCA 1B 1C 1【答案】1 见解析;21313.【解析】1 【解法一】∵A 1C ⊥底面ABC ,AC ,BC ⊂平面ABC ,∴A 1C ⊥AC ,A 1C ⊥BC ,∵∠ACB =90°,∴BC ⊥CA ,∵AC ∩A 1C =C ,∴BC ⊥平面ACC 1A 1,∵BC ⊂平面BCC 1A 1,∴平面ACC 1A 1⊥平面BCC 1B 1,又∵A 1C 1//AC ,∴A 1C ⊥A 1C 1,在▱ACC 1A 1中,取CC 1的中点H ,连接A 1H ,由直角三角形性质,A 1H =12CC 1=12AA 1=1,∵A 1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为1,平面ACC 1A 1⊥平面BCC 1B 1,且平面ACC 1A 1∩平面BCC 1B 1=CC 1,∴A 1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即为A 1H ,即A 1H ⊥平面BCC 1B 1,且A 1H ⊥CC 1,∴△A 1CC 1是以CC 1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 1C =A 1C 1,∴AC =A 1C ;【解法二】∵A 1C ⊥底面ABC ,且∠ACB =90°,CA ,CB ⊂平面ABC ,∴A 1C ⊥CA ,A 1C ⊥CB ,CA ⊥CB ,∴以C 为原点,CA ,CB ,C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A a ,0,0 ,B 0,b ,0 ,C 0,0,0 ,A 10,0,c ,C 1-a ,0,c 设平面BCC 1B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CB =0,b ,0 ,CC 1=-a ,0,c ,∴n ∙CB=0,n ∙CC 1 =0, 即y =0,-ax +cz =0,取n =c ,0,a ,ABCA 1B 1C 1H5∵A 1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为1,∴CA 1 ∙n n =0,0,c ∙c ,0,a c 2+a 2=acc 2+a 2=1,又∵c 2+a 2=4,∴a =c =2,∴AC =A 1C ;2 【解法一】取AA 1的中点M ,连接CM ,BM ,由1 解法一,CM ⊥平面BCC 1B 1,∴BB 1⊂平面BCC 1B 1,BB 1//AA 1,∴CM ⊥BB 1,CM ⊥AA 1,又∵BC ⊥平面ACC 1A 1,BM 在平面ACC 1A 1内的射影为CM ,由三垂线定理,BM ⊥AA 1,∴BB 1//AA 1,∴BM ⊥BB 1,∴线段BM 为直线AA 1与BB 1的公垂线段,∴BM =2,由1 可得CB =3,∵BM =2,AM =1,∴∠BAM cos =15,∠AA 1B 1cos =-15,∴AB 12=AA 12+A 1B 12-2AA 1∙A 1B 1∠AA 1B 1cos =22+52-2×2×5×-15=13,∴AB 1=13,设直线A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为θ,则θsin =CMAB 1=113=1313,∴直线A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13.【解法二】由1 知AA 1 =-2,0,2 ,AB=-2,b ,0 ,∴B 到直线AA 1的距离为AB 2-AA 1 ∙ABAA 12=2+b 2 -222+222=2,解得b =3,设直线A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为θ,∵AB 1 =AA 1 +A 1B 1 =AA 1 +AB=-2,0,2 +-2,3,0 =-22,3,2 ,由1 知n =2,0,2 为平面BCC 1B 1的一个法向量,∴θsin =n ,AB 1 cos =n ∙AB 1n AB 1 =222+22-22 2+32+22=1313,直线A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13.ABCA 1B 1C 1MN ABCA 1B 1C 1xyzABCA 1B 1C 1xyz。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大全总结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大全总结1. 三角锥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1/3∗S∗h
其中,S为底面积,h为高。
2. 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1/3∗S∗h
其中,S为底面积,h为高。
3. 四棱锥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1/3∗S∗h
其中,S为底面积,h为高。
4. 圆锥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1/3∗π∗r2∗h
其中,r为圆锥的半径,h为圆锥的高。
5. 球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4/3∗π∗r3
其中,r为球的半径。
6. 圆柱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π∗r2∗h
其中,r为圆柱的半径,h为圆柱的高。
7. 圆台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1/3∗π∗h∗(r12+r22+r1r2)
其中,r1,r2为底面半径,h为圆台高。
8. 空间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判定公式
共线判定公式:
如果两个向量a,b共线,则有a=kb,其中k为一个实数。
垂直判定公式:
如果两个向量a,b垂直,则有a·b=0,其中“·”表示向量的数量积。
9. 空间向量的平面垂直判定公式
若向量a与平面P垂直,则a在平面P上的投影为零向量。
10. 空间向量的平面共面判定公式
若向量a和向量b在同一平面上,则a和b的向量积c在该平面内。
11. 空间中两直线相交的条件
两直线相交的条件是它们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并且既不平行也不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高考数学试题知识分类大全立体几何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汇编立体几何一、选择题1.(全国Ⅰ?理7题)如图,正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AB AA 21=,则异面直线11AD B A 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D )A .51B .52C .53D .542.(全国Ⅱ?理7题)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相等,则AB 1与侧面ACC 1A 1所成角的正弦等于( A )A .6 B .10 C .22D .3 3.(北京理3题)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D )A .存在一条直线a a ααβ,∥,∥B .存在一条直线a a a αβ⊂,,∥C .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b a b a b αββα⊂⊂,,,,∥,∥D .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a b αβα⊂,,,∥,∥4.(安徽理2题)设l ,m ,n 均为直线,其中m ,n 在平面α内,“l α⊥”是l m ⊥且“l n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安徽理8题)半径为1的球面上的四点D C B A ,,,是正四面体的顶点,则A 与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A .)33arccos(-B .)36arccos(-C .)31arccos(-D .)41arccos(- 6.(福建理8题)已知m ,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D )A .,,//,////m n m n ααββαβ⊂⊂⇒B . //,,//m n m n αβαβ⊂⊂⇒C .,//m m n n αα⊥⊥⇒D . //,m n n m αα⊥⇒⊥7.(福建理10题)顶点在同一球面上的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1,AA 1=,则A 、C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B )A .4π B . 2πC .24πD . 22π8.(湖北理4题)平面α外有两条直线m 和n ,如果m 和n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分别是1m 和1n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1m ⊥1n ⇒m ⊥n ; ②m ⊥n ⇒1m ⊥1n ;③1m 与1n 相交⇒m 与n 相交或重合; ④1m 与1n 平行⇒m 与n 平行或重合; 其中不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D )9.(湖南理8题)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8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E F ,分别是棱1AA ,1DD 的中点,则直线EF 被球O 截得的线段长为( D )A .22B .1C .212+D .210.(江苏理4题)已知两条直线,m n ,两个平面,αβ,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m n m n αα⊥⇒⊥ ②//,,//m n m n αβαβ⊂⊂⇒ ③//,////m n m n αα⇒ ④//,//,m n m n αβ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C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11.(江西理7题)如图,正方体AC 1的棱长为1,过点A 作平面A 1BD 的垂线,垂足为点H .则以下命题中,错误..的命题是( D )A .点H 是△A 1BD 的垂心B .AH 垂直平面CB 1D 1C .AH 的延长线经过点C 1D .直线AH 和BB 1所成角为45°12.(辽宁理7题)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 .若m βαβ⊂⊥,,则m α⊥B .若m αγ=n βγ=,m n ∥,则αβ∥C .若m β⊥,m α∥,则αβ⊥D .若αγ⊥,αβ⊥,则βγ⊥13.(陕西理6题)一个正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半径为1的球面上,其中底面的三个顶点在该球的一个大圆上,则该正三棱锥的体积是( B )A .433 B .33 C . 43 D .12314.(四川理4题)如图,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D )A .BD ∥平面CB 1D 1 B .AC 1⊥BDC .AC 1⊥平面CB 1D 1 D .异面直线AD 与CB 1角为60°15.(宁夏理8题) 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B )A.34000cm 3 B.38000cm 3C.32000cm D.34000cm16.(四川理6题)设球O 的半径是1,A 、B 、C 是球面上三点,已知A 到B 、C 两点的球面距离都是2π,且三面角B -OA -C 的大小为3π,则从A 点沿球面经B 、C 两点再回到A 点的最短距离是( C )A .67πB .45π C .34πD .23π 17.(天津理6题)设a b ,为两条直线,αβ,为两个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D )A.若a b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 b ∥ B.若a b αβ,∥∥,αβ∥,则a b ∥C.若a b a b αβ⊂⊂,,∥,则αβ∥ D.若a b αβ⊥⊥,,αβ⊥,则a b ⊥18.(浙江理6题)若P 是两条异面直线,l m 外的任意一点,则( B )2020正视图 20侧视图101020俯视图A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平行B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垂直C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相交D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异面二、填空题19.(全国Ⅰ理16题)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
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23 。
20.(全国Ⅱ理15题)一个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在一个直径为2cm 的球面上。
如果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cm ,那么该棱柱的表面积为 242+ cm 2。
21.(安徽理15题)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顶点,它们可能是如下各种几何形体的4个顶点,这些几何形体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①矩形;②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④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⑤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
22.(江苏理14题)正三棱锥P ABC -高为2,侧棱与底面所成角为45,则点A 到侧面PBC 的距离是 .23.(辽宁理15题)若一个底面边长为3,棱长为6的正六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一个平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 .24.(上海理10题)平面内两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与重合。
已知两个相交平面,αβ与两直线12,l l ,又知12,l l 在α内的射影为12,s s ,在β内的射影为12,t t 。
试写出12,s s 与12,t t 满足的条件,使之一定能成为12,l l 是异面直线的充分条件 12,s s 平行,12,t t 相交 。
25.(四川理14题)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BC 1与侧面ACC 1A 1所成的角是6π. 26.(天津理12题)一个长方体的各顶点均在同一球的球面上,且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1,2,3,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14π .27.(浙江理16题)已知点O 在二面角AB αβ--的棱上,点P 在α内,且45POB ∠=︒。
若对于β内异于O 的任意一点Q ,都有45POQ ∠≥︒,则二面角AB αβ--的大小是____90____。
三、解答题27.(全国Ⅰ?理19题)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
已知∠ABC =45°,AB =2,BC=22,SA =SB =3。
(Ⅰ)证明:SA ⊥BC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解答:解法一:(Ⅰ)作SO BC ⊥,垂足为O ,连结AO ,由侧面SBC ⊥底面ABCD ,得SO ⊥底面ABCD .因为SA SB =,所以AO BO =,又45ABC =∠,故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 BO ⊥, 由三垂线定理,得SA BC ⊥.(Ⅱ)由(Ⅰ)知SA BC ⊥,依题设AD BC ∥,故SA AD ⊥,由22AD BC ==,3SA =,2AO =,得1SO =,11SD =.SAB △的面积22111222S AB SA AB ⎛⎫=-= ⎪⎝⎭. 连结DB ,得DAB △的面积21sin13522S AB AD == 设D 到平面SAB 的距离为h ,由于D SAB S ABD V V --=,得121133h S SO S =, 解得2h =.设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为α,则222sin 1111h SD α===. 所以,直线SD 与平面SBC 所成的我为22arcsin . 解法二:DCS(Ⅰ)作SO BC ⊥,垂足为O ,连结AO ,由侧面SBC ⊥底面ABCD ,得SO ⊥平面ABCD .因为SA SB =,所以AO BO =.又45ABC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 OB ⊥.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OA 为x0)A ,,(0B ,(0C ,,(0S (2,(0CB =,0SA CB =,所以SA BC ⊥(Ⅱ)取AB 中点E ,022E ⎛⎫ ⎪ ⎪⎝⎭,,连结SE ,取SE 中点G ,连结OG ,1442G ⎛⎫⎪ ⎪⎝⎭,,. 12OG ⎫=⎪⎪⎝⎭,,1SE ⎫=⎪⎪⎝⎭,(AB =. 0SE OG =,0AB OG =,OG 与平面SAB 内两条相交直线SE ,AB 垂直.所以OG ⊥平面SAB ,OG 与DS 的夹角记为α,SD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记为β,则α与β互余.D ,(DS =.22cos 11OG DS OG DSα==,sin 11β=,所以,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arcsin11. 28.(全国Ⅱ?理19题)如图,在四棱锥S-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侧棱SD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AB 、SC 的中点。
D(Ⅰ)求证:EF ∥平面SAD ;(Ⅱ)设SD = 2CD ,求二面角A -EF -D 的大小;解法一:(1)作FG DC ∥交SD 于点G ,则G 为SD 的中点.连结12AG FG CD ∥,,又CD AB ∥, 故FG AE AEFG∥,为平行四边形. EF AG ∥,又AG ⊂平面SAD EF ⊄,平面SAD . 所以EF ∥平面SAD .(2)不妨设2DC =,则42SD DG ADG ==,,△为等 腰直角三角形.取AG 中点H ,连结DH ,则DH AG ⊥. 又AB ⊥平面SAD ,所以AB DH ⊥,而AB AG A =,所以DH ⊥面AEF .取EF 中点M ,连结MH ,则HM EF ⊥. 连结DM ,则DM EF ⊥.故DMH ∠为二面角A EF D --的平面角tan DH DMH HM ∠=== 所以二面角A EF D --的大小为. 解法二:(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设(00)(00)A a S b ,,,,,,则(0)(00)B a a C a ,,,,00222a a b E a F ⎛⎫⎛⎫⎪ ⎪⎝⎭⎝⎭,,,,,, ABCDPEF第38题图第39题图02b EF a ⎛⎫=- ⎪⎝⎭,,.取SD 的中点002b G ⎛⎫ ⎪⎝⎭,,,则02b AG a ⎛⎫=- ⎪⎝⎭,,. EF AG EF AG AG =⊂,∥,平面SAD EF ⊄,平面SAD ,所以EF ∥平面SAD .(2)不妨设(100)A ,,,则11(110)(010)(002)100122B C S E F ⎛⎫⎛⎫⎪ ⎪⎝⎭⎝⎭,,,,,,,,,,,,,,. EF 中点111111(101)0222222M MD EF MD EF MD EF ⎛⎫⎛⎫=---=-= ⎪ ⎪⎝⎭⎝⎭,,,,,,,,,,⊥ 又1002EA ⎛⎫=- ⎪⎝⎭,,,0EA EF EA EF =,⊥, 所以向量MD 和EA 的夹角等于二面角A EF D --的平面角.3cos 3MD EA MD EA MD EA<>==,. 所以二面角A EF D --的大小为3arccos. 29.(北京理16题)如图,在Rt AOB △中,π6OAB ∠=,斜边4AB =.Rt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 AO C --是直二面角.动点D 的斜边AB 上.(I )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 ;(II )当D 为AB 的中点时,求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III )求CD 与平面AOB 所成角的最大值. 解法一:(I )由题意,CO AO ⊥,BO AO ⊥, BOC ∴∠是二面角B AO C --是直二面角, 又二面角B AO C --是直二面角,CO BO ∴⊥,又AO BO O =,CO ∴⊥平面AOB , 又CO ⊂平面COD .∴平面COD ⊥平面AOB .(II )作DE OB ⊥,垂足为E ,连结CE (如图),则DE AO ∥,CDE ∴∠是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的角.在Rt COE △中,2CO BO ==,112OE BO ==, 225CE CO OE ∴=+=. 又132DE AO ==. ∴在Rt CDE △中,515tan 33CE CDE DE ===. ∴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15arctan. (III )由(I )知,CO ⊥平面AOB ,CDO ∴∠是CD 与平面AOB 所成的角,且2tan OC CDO OD OD==. 当OD 最小时,CDO ∠最大, 这时,OD AB ⊥,垂足为D ,3OA OBOD AB==,23tan 3CDO =, CD ∴与平面AOB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23arctan. 解法二:(I )同解法一.(II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则(000)O ,,,(0023)A ,,,(200)C ,,,(013)D ,,, (0023)OA ∴=,,,(213)CD =-,,,642322==. ∴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6arccos. (III )同解法一30.(安徽理17题)如图,在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A 1B 1C 1D 1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DD 1⊥平面A 1B 1C 1D 1,DD 1⊥平面ABCD ,DD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