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全册课件(7-12章)

九年级化学上全册课件(7-12章)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分三个课题。第一课题从 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 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 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第三课题进一步 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 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第2课时 溶解度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2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指示剂 几种常见的酸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第3课时 几种常见的碱 碱的化学性质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中和反应 第2课时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实验活动6
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 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 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的方法。教材中安排了6个“活动与探究”,每个课题3个,是 探究学习安排得最多的单元。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 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1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 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课题2通过介绍化肥拓 展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两课题都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实际 例子展现化学的魅力。

7-1 燃烧和灭火 课件(共41张PPT)

7-1 燃烧和灭火 课件(共41张PPT)

燃烧和燃烧条件
④ 实验设计 a. 在500 mL 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 400 mL 热水,在 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b. 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 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c.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 d. 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 磷)。
结论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氧化物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放易燃物
禁止吸烟
学习目标
燃烧和燃烧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
燃烧和燃烧条件
1. 燃烧 燃烧是指可燃物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现象 是发光、发热并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但发光发热未必 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 变化。 2. 着火点 着火点是指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会随意改变。
燃烧和燃烧条件
⑤ 实验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 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 (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⑥ 实验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 所需的最低温度。
燃烧和燃烧条件
例题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 量不限)能规范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B )
实验
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 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 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并分析原因。

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美课件:7.1.1 燃烧和灭火(1)

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美课件:7.1.1 燃烧和灭火(1)
那么,燃烧是如何发生的呢?
知识梳理
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吗?什么是燃烧?
火柴
石头
木材
泥土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做燃烧。
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那么,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燃烧的条件
知识梳理
实验探究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一: 在500 mL 烧杯中加入3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 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温度达到着火点,又 有氧气,可燃物燃烧
知识梳理
回顾实验,请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 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的物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不同,物质燃烧时温度 必须要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问题2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课堂小结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三者缺一不可!
思考: 灭火时这三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吗?为什么?
✓ 利用其中一个原理即可灭火。
知识梳理
下列灭火方法中涉及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ppt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和方法
01 知识管理 1.燃烧的条件 概 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发__光___、__放___热_的剧烈的____氧__化__反__。应 条 件:物质为可__燃__物_____;与_氧__气__(_或__空___气__)_接触;温度达到____着___火_。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 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方 法:(1)清除或隔离__可__燃__物__;(2)隔绝____氧__气(或_____空_)气;(3)使温度降 到_着__火__点___以下。 注 意: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因此在灭火时,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其着火点。
7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13.(重庆B卷)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 实 验 中 , 铜 片 上 的 白 磷 很 快 燃 烧 , 其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_4_P_+_5_O_2_=点=_=_燃=_=2_P_2_O5___。
13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4.(泉州中考)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 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03 中档题 5.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 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 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7.1.1燃烧和灭火

7.1.1燃烧和灭火

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防止烟尘
灭火的原理
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
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灭火的原理
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
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被子弄湿,裹住身体,冲出火场
灭火的原理
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
发现火情,请立即拨打“119”
灭火的原理
探究:试根据灭火的原理和Na2CO3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设 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P130) 视频资料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实验桌上洒出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2.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着火点40℃ ,红磷着火点240℃; 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有燃烧,铜 片上白磷燃烧。对此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D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既供热又使烧杯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稀盐酸 碳酸钠
灭火的原理
讨论:灭火器的反应类似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你能自己完 成反应方程式吗?它是如何灭火的呢?
Na2CO3+2HCl====2NaCl+CO2↑+H2O 分析: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CO2,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且密度比空气大,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而达到灭火的目 的。
灭火的原理
课外阅读: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P131表7-2)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总结: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灭火。
归纳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7.1燃烧和灭火 说课稿 (共3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7.1燃烧和灭火 说课稿 (共39张PPT)

一、燃烧的条件
(1)有可燃物 (2)有氧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叫 做燃烧。
想想议议
你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断出灭火的方法吗?
1. 要有可燃物。
2. 要有氧气(或空气)。 3.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 物与其他物品隔绝。
注意: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 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 浓度,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 等。
【实验 7-3】 粉尘爆炸实验
剪去
打一小孔
I
鼓气
II
想想议议
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 “禁止烟火” 的字样或图标?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以下。
3、 讨论与交流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 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 语?
6. 要避免潮湿、雨 淋、暴晒、烘烤或者腐 蚀性的环境。
7. 要经常检查压力 表显示的压力是否正常, 有问题要及时检修。
8. 灭火器一经喷射 使用后,必须重新充装 药剂,方能有备无患。
想想议议
你理解了爆炸吗? 爆炸: 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化学反应),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 起爆炸。
【实验 7-1】 磷的燃烧
白磷
红磷
热水 白磷

7.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7.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条 件
2.氧气
2.隔绝氧气
即 可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灭 火
开设隔离带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高压水枪灭火 水浇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
即破坏燃烧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它们“火”不起来的原因。
生活实例
灭火方法
“火不起来的原因”
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燃料的充分燃烧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足够的空气; 2.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合理调控燃烧等化学反应,具 有重要意义。
燃气完全燃烧 出现蓝色火焰
加大氧气的供应量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
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温暖和光明。但是若疏忽防范, 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铜片上红磷没有达到可燃 温度
资料: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40℃ 红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240℃
实验分析:燃烧的条件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铜片上白磷燃烧 铜片上白磷达到可燃温度
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铜片上红磷没有达到可燃 温度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纯酒精
交流讨论:“钻木取火”时为什么在木头旁边放一些稻草?
物质 木材 稻草
着火点(℃) 250~330
约200
稻草的着火点低,更易引燃
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燃料的充分燃烧 思考讨论:
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 质。此时就需要调节一下灶具的进风口,这是为什么呢?
产生的黑烟是炭黑。 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 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所以要调大进风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课件7.1.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课件7.1.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强化练习
3、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
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可以对着自己或别人 B、炼铁厂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CO,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夜间厨房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查看并打开门窗通风 【方法点拨】了解爆炸的成因和防爆措施。 【解析】A、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故A错误;B、CO是空气污染 物,不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故B错误;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都有 大量可燃物,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所以都要严禁烟火,故C正确;D、夜间厨房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 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以清除可燃物,但不能开灯,这样会产生明火,容易点燃泄漏的天然气,故D错误。
归纳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要提高警惕,时时注意防火防爆:
(5)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 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6)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7)如果火势严重无法控制,生命受到威胁时,迅速逃离火灾现场,向逆风处 跑。
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 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新课讲解
二、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新课讲解
【思考】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易燃物和易爆物,我们应该如何做?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 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归纳小结
可燃性气体或可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 明火会在有限空间里剧烈燃烧,导致爆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