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的活用
13种日语动词活用变形归纳总结

今天谈谈动词变形,专业叫法叫做动词活用。
动词变形就像大家手上的关节一样,是连接手和手腕的东西。
也就是连接动词和句型的关键点。
此处从业余学习的角度来讨论,使用《标准日本语》和《大家的日语》的童鞋看这好了!敲黑板了!熟知各种形的变法,特别是各种形之间的变法是对中高级学习的必经之路,越熟悉越好,所以大家都必须把动词变形给重视起来哦!大家最初接触的动词是带“ます”的。
所以我们也称之为“ます形”。
比如“書きます”的“書き”部分就是“ます形”。
所以这里我们讲从“ます形”变到其他形的变法。
▶?要理解动词变形必须先看动词分类。
日语的动词分为三类:我们见到的动词都是这种形式的——〇〇〇ます,判断的标准为“ます”前面那个假名,也就是第三个圈圈那个位置的假名。
比如“入ります”我们就看“り”。
专业叫法也叫五段动词“ます”前面的假名是い段,也就是「いきしちにひみりぎじび」这一类的,发音带“i”的假名;专业叫法也叫一段动词“ます”前面的假名是え段,也就是「えけせてねへめれげぜべ」这一类的,发音带“e”的假名;需要注意的是Ⅱ类动词有一部分也是い段,这部分就是很烦的了,比如N5部分有这几个:“います・浴びます・起きます・降ります・借ります・着ます・足ります・できます・見ます”)Ⅲ类动词分为两类❶所有“名词+します”的词以及“します”本身,专业叫法也叫“サ变动词”;❷“来ます”这个词也是Ⅲ类动词,专业叫法是“カ变动词”;各种形的变法如下:Ⅰ类动词い段→う段飲みます→飲むⅡ类动词ます→る食べます→食べるⅢ类动词します→するきます→くる字典形也叫“基本形/辞書形/原形”。
Ⅰ类动词い、ち、り→って買います→買ってみ、び、に→んで飲みます→飲んでき→いて書きます→書いてし→して話します→話して*行きます→行ってⅡ类动词ます→て食べます→食べてⅢ类动词します→してきます→きて(二三类动词都是直接把“ます”变成“て”。
)Ⅰ类动词い段→あ段+ない飲みます→飲まないⅡ类动词ます→ない食べます→食べないⅢ类动词します→しないきます→こない(一般说“ない形”的时候要带上“ない”,接句型的时候去掉“ない”)Ⅰ类动词い、ち、り→った買います→買ったみ、び、に→んだ飲みます→飲んだき→いた書きます→書いたぎ→いだ急ぎます→急いだ*行きます→行ったⅡ类动词ます→た食べます→食べたⅢ类动词します→したきます→きた(“た形”变法和“て形”变法一样,只是把该变“て”的地方变成“た”,该变“で”的地方变成“だ”。
动词活用作名词的例子

动词活用作名词的例子1. Love (爱)- He has a great love for music. (他对音乐有极大的热爱。
)2. Run (跑步)- Running is a great way to exercise. (跑步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3. Swim (游泳)- Swimming is a popular sport in the summer. (游泳是夏季流行的运动。
)4. Play (玩耍)- Pla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hildhood. (玩耍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Sing (唱歌)- Singing is one of her favorite hobbies. (唱歌是她最喜欢的爱好之一。
)6. Dance (跳舞)- Dancing is a great way to express oneself. (跳舞是表达自己的很好方式。
)7. Read (阅读)- Reading is a wonderful way to relax.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8. Write (写作)- Writing is a great way to express one's thoughts and feelings. (写作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好方式。
)9. Think (思考)- Clear thinking is essential for any decision making. (清晰的思考对于决策非常必要。
)10. Speak (说话)- Public speaking is an important skill in many professions. (公开演讲是许多职业中的重要技能。
)。
7种动词活用形态

7种动词活用形态:未然形,连用形,终止形,连体形,假定形,命令形和推量形。
简称口诀为:未、连、终、连、假、命、推(有些语法书把推量形放在"未然形"中,但不便于初学者掌握。
所以单独例出来。
后续词口诀:なま○体ば×ぅ(よぅ)未然形+ なぃ表示否定。
连用形+ ます表示尊敬。
终止形后不接词。
连体形+ 体言作体言的定语。
假定形+ ば表示假定。
命令形不加词表示命令。
五段动词推量形+ぅサ变,カ变,一段动词推量形后面+よぅ表示推测、意志和劝诱。
日语否定式与假定式归纳一、否定现在时过去时敬体:动词連用形+ません。
动词連用形+ませんでした読(よ)みません読みませんでした简体:动词未然形+ない。
动词未然形+なかった。
読まない読まなかった例句:1.私はお茶を飲みません。
我不喝茶。
2.彼はコーヒーを飲まない。
他不喝咖啡。
3.昨日風邪を引いて、学校へ行かなかった。
因为昨天患了感冒,所以没有去学校。
4. 彼女(かのじょ)は家にいない。
她不在家。
5. 一緒(いっしょ)に行きませんか。
不一起去吗?二、假定动词假定形+ば:如果……,假如……行く→行けば、食べる→食べれば形容詞的假定:形容词干+ければ多(おお)い→多(おお)ければ、少(すく)ない→少(すく)なければ否定之假定:行(い)く→行(い)かない→行(い)かなければ、遠(とお)い→遠(とお)くない→遠(とお)くなければ去→不去→假如不去的话、远→不远→假如不远的话例句:1.用事が無(な)ければ行きます。
要是没事的话就去。
2.六時に出発(しゅっぱつ)すれば、間(ま)に合(あ)います。
六点出发的话能赶得上。
3.あなたが行かなければ、私も行かない。
如果你不去,我也不去。
4.今日手紙(てがみ)を出(だ)せば、明後日(あさって)つきます。
信件如果今天寄出,明天就能到。
5.おもしろければ、私も読みたい。
如果有趣的话,我也想读。
A.动词未然形的词尾变化:1.五段动词:将词尾变成该行"ア"段:書(か)く→書(か)かない、出(だ)す→出(だ)さない、立(た)つ→立(た)たない、死(し)ぬ→死(し)ない、呼(よ)ぶ→呼(よ)ばない、読(よ)む→読(よ)まない、走(はし)る→走(はし)らない、洗(あら)う→洗(あら)わない2.一段动词:将词尾去掉最后一个假名る:起(お)きる→起(お)きない、過(す)ぎる→過(す)ぎない、借(か)りる→借(か)りない、教(おし)える→教(おし)えない、見(み)せる→見(み)せない、食(たべ)べる→食べない3.サ变动词:する→し、例:練習(れんしゅう)する→練習しない4.カ变动词:来(く)る→こないB. 动词假定形的词尾变化:一、五段动词:将词尾变成该行"エ"段:行(い)く→行(い)けば、乗(の)る→乗(の)れば二、一段动词、サ变动词、カ变动词:将词尾"る"变成"れ":起(お)きる→おきれば、出(で)る→出(で)れば、する→すれば日语语法与句型详解说明一、…てください「…てください」接在动词连用形后、表示请求或要求对方作某件事。
文言文——动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青柳念文创作二.动词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姑且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分明的分歧,断定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动词的词类活用详细而言,它包含:1.动词作名词.2.动词使动用法.3.动词为动用法.讲授内容:一. 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小操练】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得:收获、心得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④今寡人不克不及能:才干寡人:自己. 二三子:你们,指大家. 帅:带领,带领.同“率”. 蕃:生息,繁殖. 整句翻译: 现如今,我才能不敷(打败吴国).只能带领大家繁衍人口⑤其继有在者乎继:继承的人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运营收藏、运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⑧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规律总结: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分明的暗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拿尽了他们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品,用光了他们家里的全部收入.(2)惧有伏焉.(《曹刿论争》)——担心在他们那边有伏兵.(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献蛇回来便能享用那田地上出产的东西,以度过我的一生.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即是省略了.有时也能够是及物动词.二. 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暗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暗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原本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小操练】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您要同情我而且让我活下去吗?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记》)权衡这两种战略,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后果. 均:权衡,平衡负:使动,即使负担,承担曲:理亏—“负秦”是“使秦负(承担)”的意思;③夫治国之道,必先富平易近.(《富平易近》)—“富平易近”是“使平易近富”的意思.【小操练】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使……消减)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沦亡)④虽大风浪不克不及鸣也鸣:使……发出声音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小操练】(2012.山东卷)把文言文阅读资猜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译文: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光武帝就听从了他.感动:使……感动三. 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暗示的动作,是主语暗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暗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小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小操练】①是使平易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悼念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动词活用教案

动词活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词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动词的分类和活用规则;3. 能够正确运用动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动词的定义和作用;2. 动词的分类;3.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4. 动词的活用规则。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 引入:教师可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解释动词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动词的定义和作用:教师简洁明了地解释动词是指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语,并具有主谓一致等语法特征。
3. 分类介绍:教师将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和用法。
4. 时态和语态:教师讲解动词的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和语态(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并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熟悉。
5. 活用规则:教师针对不同时态和语态的动词活用规则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词形式转换。
6. 练习与应用: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动词的学习成果,并能将其应用于句子构建和表达。
7. 总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个人错题集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动词活用的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动词的其他相关知识,如情态动词、不规则动词以及动词的形态变化规律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动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活用规则,能够正确运用动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同时,本节课注重互动与练习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练习环节,提供更多情境化的例句和实践机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词的理解和运用。
文言文——动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二.动词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说话情况中,暂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效.而这种语法功效与现代汉语比拟具有显著的不合,断定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揣摸.动词的词类活器具体而言,它包含:1.动词作名词.2.动词使动用法.3.动词为动用法.教授教养内容:一. 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润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色.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小演习】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②前人之不雅于寰宇.山水.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得:收成.心得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情④今寡人不克不及能:才干寡人:本身. 二三子:你们,指大家. 帅:带领,带领.同“率”. 蕃:生息,滋生. 整句翻译: 现现在,我才能不敷(打败吴国).只能带领大家繁衍生齿⑤其继有在者乎继:继续的人⑥燕赵之珍藏,韩魏之经营珍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宝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⑧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纪律总结:纪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地位, 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显著的暗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地位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拿尽了他们地盘上的全体出产品,用光了他们家里的全体收入.(2)惧有伏焉.(《曹刿论战》)——放心在他们那边有伏兵.(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献蛇回来便能享用那地步上出产的器械,以渡过我的平生.纪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半后面直接消失宾语,假如没有,等于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二. 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暗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暗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小演习】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您要同情我并且让我活下去吗?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记》)衡量这两种计谋,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效果. 均:衡量,平衡负:使动,即使累赘,承担曲:理亏—“负秦”是“使秦负(承担)”的意思;③夫治国之道,必先富平易近.(《富平易近》)—“富平易近”是“使平易近富”的意思.【小演习】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使……消减)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消亡)④虽大风波不克不及鸣也鸣:使……发出声音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撤退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喝酒【小演习】(2012.山东卷)把文言文浏览资估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至诚发中,激动阁下,帝遂听之.译文:最真诚的说话发自肺腑,使阁下的人都激动了,光武帝就服从了他.激动:使……激动三. 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暗示的动作,是主语暗示的工资了(因为)宾语所暗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正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小演习】①是使平易近摄生丧逝世无憾也丧:为动用法,为……办凶事②今亡亦逝世,举大计亦逝世,等逝世,逝世国可乎逝世国:为国是而逝世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悼念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在汉语语法中,动词的用法丰富多样,其中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是一种较为特殊且有趣的现象。
为动用法,简单来说,就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宾语而发出的。
为动用法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能够更精准、更生动地传达出动作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
比如说,“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中的“死国”,“死”这个动词就是为动用法,意思是“为国家而死”。
在这里,“死”这个动作是为了“国”这个宾语而发生的。
再看“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滑稽列传》)中的“丧”,是“为……治丧”的意思,是为动用法,表明了动作“丧”是为了宾语“之”(指马)而进行的。
为动用法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语义关系。
有的表示“为了宾语怎么样”,就像前面提到的“死国”;有的表示“对宾语怎么样”,比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中的“哀”,意思是“为……而悲哀”;还有的表示“替宾语怎么样”,像是“文嬴请三帅。
”(《崤之战》)中的“请”,是“替……请求”的意思。
那么,我们怎么来辨别一个动词是不是为动用法呢?这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首先,要看这个动词和宾语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目的、对象或受益关系。
如果存在,那么就有可能是为动用法。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句子的整体理解来判断。
如果按照常规的动词用法解释不通,而从为动用法的角度去理解能说得通,那么很可能就是为动用法。
了解动词的为动用法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非常重要。
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对句子的误解,更深入地领会作者的意图。
比如“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病梅馆记》),如果不把“泣”理解为为动用法“为……哭泣”,就很难理解作者对病梅的深切同情。
在学习和运用为动用法时,我们要注意不要随意将一些动词都当成是为动用法,必须要有充分的依据和合理的解释。
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加深对这种用法的理解和掌握。
为动用法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得相对较少,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仍然能够看到它的影子。
文言文——动词的词类活用

白话文——词类活用之杨若古兰创作二.动词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说话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类语法功能与古代汉语比拟具有明显的分歧,判断之时要参照古代汉语的普通用法推断.动词的词类活器具体而言,它包含:1.动词作名词.2.动词使动用法.3.动词为动用法.教学内容:一. 动词用作名词白话文中,动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润色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小练习】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常常有得得:收获、心得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④今寡人不克不及能:才干寡人:本人. 二三子:你们,指大家. 帅:率领,带领.同“率”. 蕃:生息,繁殖. 整句翻译: 现如今,我能力不敷(打败吴国).只能带领大家繁衍人口⑤其继有在者乎继:继承的人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⑧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规律总结:规律一:普通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地位,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暗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普通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地位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拿尽了他们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品,用光了他们家里的全部收入.(2)惧有伏焉.(《曹刿论战》)——担心在他们那里有伏兵.(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献蛇回来便能享用那田地上出产的东西,以度过我的平生.规律二:普通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即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二. 动词使动用法白话文中,有些动词所暗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暗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普通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小练习】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您要同情我而且让我活下去吗?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权衡这两种计谋,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后果. 均:权衡,均衡负:使动,即使负担,承担曲:理亏—“负秦”是“使秦负(承担)”的意思;③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富民”是“使民富”的意思.【小练习】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使……消减)③若亡郑而无益于君亡:使……灭亡)④虽大风浪不克不及鸣也鸣:使……发出声音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喝酒【小练习】(2012.山东卷)把白话文浏览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古代汉语.至诚发中,感动摆布,帝遂听之.译文:最竭诚的说话发自肺腑,使摆布的人都感动了,光武帝就听从了他.感动:使……感动三. 动词为动用法白话文中,有些动词所暗示的动作,是主语暗示的人为了(由于)宾语所暗示的人或物而怎样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悯恻”之意.【小练习】①是使民摄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悼念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使动用法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 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但在用作使动用法时,就可以带 宾语了。试比较: • (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左传· 僖公三十年》) • (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左传· 僖公三十 年》)
• 判断不及物动词是否用作使动, 不能单看它后面有没有宾语,要 借助语义分析,具体说来是看带 不带“致使”意义。不及物动词 后面有时候并没有出现宾语,也 可以看作使动。这是因为在特定 的语境中,使动的宾语被省略了。
•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左传· 庄公十年》) • ——“伏”作宾语。 • (7)见訾言无损,习相憎不相害 也。(《商君书· 慎法》) • ——见诋毁没有给他人带来什么 损害,就习惯于相互监督但不去 损害他人了。损:作宾语。
• (8)是上法古而得其塞,下循今 而不时移。(《商君书· 壹言》) • ——他们上而效法古代,往往行不 通;下而拘守现状,赶不上时代的 需要。法:效法。塞:阻塞,行不 通。循:遵循,此处指拘守。时移: 随时代要求而变动。塞:本是动词, 此处作宾语,活用为名词。
• (9)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 食者也。(《史记· 周本纪》) • ——推行好的防止坏的,就能使财 用、衣食增多起来。 • (10)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最终相互和好,成为誓同生死 的朋友。交:作宾语。
• (11)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 未萌。(《商君书·更法》) • ——愚昧的人对于已经成了的事 实还昏昧不明,聪明的人则在事 情还没有萌发的时候就已有所察 觉了。成:作定语。知:古同 “智”,智慧。
• (5)是时,豪富皆争匿财,唯卜 式数求入财以助县官。(《汉 书·卜式传》) • (6)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 言盖降。(《三国志·周瑜鲁肃吕 蒙传》)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在某 些特殊的句子或者分句中,主语 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 表示的动作,只是该动作的致使 者,施行这一动作的是宾语,整 个句子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物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 作”。
(五)动词的为动用法
• 所谓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这个动 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替”、 “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 由于是用一般的动宾形式来表示 带有“为”“替”意义的句式, 所以我们将它看做活用。
• 根据宾语所表示的内容的不同可 分成三种情况: • 1.表示“给”(“替”)宾语施 行某一行动 • 这种为动用法中的宾语大都指人, 是动作的对象。这种动词可相应 地译成“给„„做”或者 “替„„做”等,“做”指相应 的动词。
•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 • ——食以草具:左右拿草具给„„ 作食物。 • (3)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 • ——尝人:使人尝。食狗:使狗吃。
• (4)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 未肯行。(《史记·东越列传》) • ——“从闽越”,是“使闽越从”。 • 翻译:孝景帝三年,吴王刘濞造反, 想使闽越跟从自己,闽越不愿意随 从。
• (12)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 之国,贵攻战。(《商君书·兵 守》) • ——四面受敌的国家重视打防御 战,背靠大海的国家注重打进攻 战。“守”、“攻”作定语。
• (13)守有城之邑,不如以死人 之力,与客生力战。(《商君 书· 兵守》) • ——防守有城墙的城镇,不如用民 众决一死战的力量,与敌人有生 力量作战。生力:有生力量。生: 作定语。
• (9)买臣深怨,常欲死之。 (《汉书·朱买臣传》) • ——“死之”是“使之死”。 • (10)太后亲御太华殿,寝其女 于帐中。(《北史·恩幸列传》) • ——“寝其女”是“使其女寝”。
•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有时也能用 作使动,但用例不太多。如: • (1)晋侯饮赵盾酒。(《左 传·宣公二年》) • ——饮赵盾酒:使赵盾喝酒。
• (5)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 (《韩非子·十过》) • ——“入之”是“使之入”。 • (6)项伯杀人,臣活之。(《史 记·项羽本纪》) • ——“活之”是“使之活”。
• (7)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 公子车骑巿中。(《史记·魏公 子列传》) • ——“立公子”是“使公子立”。 • (8)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 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 (《汉书·高帝纪》) • ——“坐上坐”是“使(之)坐 上坐”。
• (2)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 (《左传·哀公十六年》) • ——叶公活捉了石乞,向他追问 白公的尸体的下落。死:指尸体。
• (3)妇人不立乘。(《礼记·曲 礼》) • ——妇女不站着乘车。上古乘车 是站着的。《礼记·曲礼上》: “妇人不立乘。”可见男子一般 都立乘。 • (4)归,立诛曹无伤。(《史 记·高祖本纪》)
• (3)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 ——“泣臣”即“对着我哭泣”。 • (4)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 传·隐公元年》) • ——“誓之”即“对她发誓”。
• 为动用法是上古的语言现象,但 由于古人写作常带有仿古的倾向, 在唐宋以后的很多文献中也有 “为动”用法。
二 动词的活用
• 动词的重要句法功能是作句子的 谓语,它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 带。所谓活用,是指动词不作谓 语,而是充当句子的其他成分, 如作状语、主语、宾语和定语。 主语、宾语和定语主要是名词的 语法功能,当然古代汉语中的名 词还能作状语。
•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语境中, 动词虽然作谓语,但其动作行为 不直接支配宾语,而是带有使宾 语怎么样,认为宾语怎么样(动 词的意动用法很少)或是为宾语 做什么等语义,这些宾语通常不 是动词的语义角色。我们把这种 动词的用法也看作活用。
• (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 赤壁 之战》) • ——“走”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 “使操军败逃”,由于前面“操军” 已经出现,为了行文的简洁,“走” 字后面的宾语也省略了。省略的宾 语,一般可以从上下文中看出来。
• (1)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 既过矣乎?过而不改,而又久之, 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左 传·宣公十七年》) • ——久之:久执之。信齐沮:使 齐沮信。
• (2)等死,死国可乎?(《史 记·陈涉世家》) • ——“死国”即“为了国家大事 而死”。 • (3)非伤亡簪也。(《韩诗外传》 卷九) • ——“伤亡簪”是“为失掉簪而 悲伤”。
• (4)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 《蜀道难》) • ——“愁”即“为„„发愁”。 此句是心理动词的为动用法。
• (5)贪夫殉财。(柳宗元《辩鹖 冠子》) • ——“殉财”即“为财而死”, “殉”的这一用法还保留在现代汉 语双音词中,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 命:~国。~节。~难。~情。~ 职。~道(指为坚持某种信仰或理 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 (16)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 分少,能得人死力。(司马迁《报 任安书》) • ——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同甘 共苦,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的 行动。绝甘分少:好吃的东西让给 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
(二)动词用作状语
• 两个动词连用,前面的动词对后 面的动词有修饰作用,我们把这 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作状语。 • (1)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
• (2)夫齐,甥舅之国也,而大师 之后也,宁不亦淫从其欲以怒叔 父,抑岂不可谏诲?(《左 传·成公二年》) • ——淫从其欲:放纵私欲。怒叔 父:使叔父怒。
• (3)遂仕之,使助为政。(《左 传·襄公三十年》) • ——于是就任命他官职,让他辅 助自己执政。仕之:使之仕。 • (4)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 则轻死。(《商君书·弱民》) • ——战民:使民战。
• 3.表示“对”、“向”宾语施 行某一行动 • 这种为动用法中的宾语既可指 人,也可以指物,是行为所朝 向的对象。这种动词也可相应 译为“对/向„„做”。
• (1)蹇叔哭之。(《左传·僖 公三十三年》) • ——“哭之”即“对着秦国军队 哭泣”。 • (2)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 (《汉书·苏武传》) • ——“谢汉使”即“向汉使道 歉”。
• (1)夫人将启之。(《左传·隐 公元年》) • ——“启之”,即“为之启”,替 他打开城门。 • (2)文嬴请三帅。(《左传·僖 公三十三年》) • ——“请三帅”即“替三帅请求”。
• (3)邴夏御齐侯。(《左 传·成公二年》) • ——“御齐侯”即“为齐侯驾 车”。
• (4)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 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礼 记·檀弓上》) • ——“图”,谋也,“图吾君” 即“为吾君谋划”。
• (5)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 义之名,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 • ——“负之”,是“使之负”。 • (6)今尊立其子,将疑觽xī心。 (《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 ——“疑觽心”,是“使觽(人名) 心疑”。
(四)动词的意动用法
•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句子的主语 主观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发生 了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由于是用 一般的动宾形式来表示带有主观 “认为”意义的句式,所以我们 将它看做活用。
•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 人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 赋》) • ——“哀之”即“为之哀痛”。 此句是心理动词的为动用法。 • 翻译:后代人哀叹而又不引以为 鉴,那就必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 们了。
• 这种带目的或方向成分做宾语的 为动用法在早期汉语中比较多, 但后来有所变化,出现了直接用 “为”引导目的或原因,动词不 再用于“为动”的情况。例如: • (7)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 容。(司马迁《报任安书》)
Hale Waihona Puke • (4)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 至。(《史记· 魏公子列传》) • ——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 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 “救”作中心语,“魏救”作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