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造林模式
浅谈黑龙江地区秋冬大造林

( 5 ) 树苗栽好后 , 要经 常看护 。由于灌水 , 坑内 的土 质
形成塌陷 , 要及时踩 实 , 如 果小苗倾 斜 , 还 要及 时培 土。东 北地区 , 牲畜多是散养 , 牛 羊啃食苗 木现象 比较严重 , 要切 实加强这方面的管护工作 。必要 时 , 可 以将 树苗用 稻草 捆
质化 较高的苗木。 ( 3 ) 缩短起 苗 与栽 植 的 时 间。最好 当天起 苗 当天 就
条 件。这些 年 , 国家 大力 支 持 平 原 和 山地 造 林 。秀美 山
川, 美 化家 园。生态平 衡 , 和谐 自然 。林 业产 业擎 起 了半
壁 江山 。
一
栽。如果栽不 完 , 就立 即假植 。这样可 以防止苗木脱 水 , 减
土、 打床添土 、 开沟换土 、 异地换土 。
3 . 苗木 的 准备
黑 龙江 省宾 县是 “ 三北 ” 防护林 的 东端 起点 县。前期
( 1 ) 起苗时一 般 留有 “ 三 叉根 ” , 根 的长 度 1 5~ 2 0 c m,
造林 已给哈东地区铺设 了美 丽、 实 用天然屏 障 。对 于林带 两侧 的农作 物和百姓 生活 , 起 到 了很 好 的保 护作 用。绵延 百 里的林带 , 是该县人 民致 富奔 小康 的幸福带和希望带 。
3 . 秋冬 造林 可以减少苗木冬储 的环节 , 降低造林 成本 。 在 实践 中 , 我们发现秋 冬造林 的树苗 发芽数 目普遍 比春季
造林 提前了 1 6天 , 这 是 一 个 了 不 起 的 成 果 。它 的 意 义 在 于
绑起来 , 加 以有效 的防护 。此外 , 大牲畜 还可 能踩踏树 苗 , 要确定专人看护 , 比较可靠 。
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部分地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及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部分地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及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沈波;王念忠;张锋;回莉君【摘要】按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任务分工,松辽委承担东北黑土区(Ⅰ)和北方土石山区(Ⅲ)中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Ⅲ-1)的规划工作. 综合分析后提出了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原则和方法,在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区划的基础上,将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部分地区划分为12个三级区,即大兴安岭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小兴安岭山地丘陵生态维护保土区、三江平原-兴凯湖生态维护农田防护区、长白山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长白山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东北漫川漫岗土壤保持区、松辽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大兴安岭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呼伦贝尔丘陵平原防沙生态维护区、辽河平原人居环境维护农田防护区、辽宁西部丘陵保土拦沙区、辽东半岛人居环境维护减灾区,并提出了各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5页(P38-41,48)【关键词】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区划;水土流失;防治途径【作者】沈波;王念忠;张锋;回莉君【作者单位】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1;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1;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1;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2010年,水利部以水规计〔2010〕540号文件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项目任务书》。
本次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全面系统的水土保持综合性规划。
按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任务分工,在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区划的基础上,松辽委承担东北黑土区(Ⅰ)和北方土石山区(Ⅲ)中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Ⅲ-1)的规划工作。
现将有关成果介绍如下。
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部分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共309个县(市、区、旗),总面积115.26 km2。
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模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规划设计: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
进行造林规划设计,确定造林的树种、密度、配置方式等。
2.整地方式:在造林前,需要进行土地整理,包括清理杂草、
平整土地、挖掘树穴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树种选择: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需求,选
择适合生长的树种,如松树、柏树、杨树等。
4.混交方式:为了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可以采用混
交造林的方式,即将不同树种混合种植在一起。
5.苗木栽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苗
木的栽植,注意苗木的质量和栽植的深度、间距等。
6.抚育管护:造林后,需要进行抚育管护工作,包括浇水、施
肥、修剪、除草等,以保证苗木的生长和成活。
7.检查验收:造林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验收,对造林质量进
行评估,确保造林效果符合要求。
8.档案管理:对造林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施工记录、检查验收
等资料进行归档管理,以备后续使用。
以上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模式的基本步骤,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放牧林草地土壤团聚体性质研究

黄土 高原丘 陵 沟壑 区地 处 中 国西 北部 干旱 沙漠
戈壁 与东部 华北 平 原 的过 渡 地 带 , 特殊 的 自然 地理
>0 2 m和 >0 5m .5m . m水稳 性 团 聚体含 量越 高 , 结 构体 破 坏率 ( 即土壤 团 聚体 破 坏率 ) 小 , 稳 性 指 越 水 数越 高 , 壤 结 构 性 与 抗 侵 蚀 性 能 越 强 。范 春 梅 土 等 _对 黄 土高原 丘陵 沟壑 区放 牧林 草地 的 团聚体水 9 J
第2 第5 9卷 期 2 1 年 9月 01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 il t r IRee r h i leArd Ar a rcl u a s a c n tl i e s l
V0 . 9 No. 12 5 S p .2 1 e t 01
黄 土 高原 丘 陵 沟 壑 区放 牧 林 草 地 土壤 团聚体 性质 研 究
随着 畜牧业 的 发展 和人 们 环保 意识 的提 高 , 黄 土 高原丘 陵沟 壑 区的生态 环境 状况越 来越 受人 们关
注 。其 中畜牧 区 的土壤质 量 问题 是相 关研究 的一个
为进 一步认 识放 牧强 度 、 种 和植 被 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 对林 草 地 畜
生态 系统 功能维 持和确 定适 宜 的畜 牧条 件提供 科学 依据 。
一
致 。 放 牧 强度 、 畜种 和 植 被 类 型 不 同均 影 响 着 土 壤表 土 的 团聚体 性 质 。
关键 词 :团聚 体 含 量 ; 聚体 破 坏 率 ; 筛 大 团聚体 ; 筛 大 团聚 体 ; 牧 林 草 地 团 干 湿 放 中 图分 类 号 : 124 S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070 (0 10—160 10 .6 12 1 )508.6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措施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工程措施:主要采取“封沟打卡、修堤筑坝、固岸护滩、林网防护”等综合防治措施,从上游到下游,从切沟、冲沟、干沟到河沟,以坝系工程建设为主,兼营沟道植树种草,形成沟道工程与林草种植相结合的沟道整治体系,有效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坍塌、控制沟头向前和沟壁扩张。
2.生态措施: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将25度以上坡耕地、15度以上重要水源地、沙化地和撂荒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合理搭配;在树种选择上,主要使用乡土树种,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水土保持上,重点抓好淤地坝的除险加固工作,巩固已有治理成果,充分发挥现有淤地坝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3.政策措施: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国家和省级政府要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的财政拨款,按照“一事一议”要求,考虑农民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区别轻重缓急,将国家补助性质的资金集中使用。
加大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推广工作。
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项目同创、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规划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整合,将分散在水利、农业、林业、扶贫、国土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县财政扶持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形成“1+1﹥2”的格局。
此外,还可以采取互促双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相结合。
发挥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作用,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生产资源和经营要素的优化配置。
加强管护,加大封山禁牧执法力度。
植树造林,三分栽、七分管。
多元投入,强化生态建设资金保障等措施。
总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态措施和政策措施等,以达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1. 引言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典型地貌,其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为了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条件,进行人工造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造林技术进行规程的制定,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
2. 造林区划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貌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将造林区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2.1 丘陵造林区丘陵造林区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类型,其地势较为平缓,土壤相对较好。
在丘陵造林区,应注重选择适应性强、抗旱抗寒的树种,如柏树、云杉等。
同时,要合理进行地形整治,修建沟渠、梯田等,以减少水土流失。
2.2 沟壑造林区沟壑造林区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殊类型,其地势陡峭、沟壑纵横。
在沟壑造林区,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如修建护坡、植被覆盖等。
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树种,如杨树、柳树等,以增强地质稳定性。
3. 树种选择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造林中,树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树种应具备以下特点:3.1 抗旱性强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较少,干旱是造林工作的主要挑战之一。
因此,选择抗旱性强的树种至关重要。
如油松、红槐等树种,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条件。
3.2 抗寒性强黄土丘陵沟壑区冬季寒冷,温度较低。
因此,选择抗寒性强的树种对于保证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
如云杉、柏树等树种,能够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
3.3 适应性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贫瘠,养分含量低。
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能够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
如杨树、柳树等树种,能够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
4. 土壤改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改良措施:4.1 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合理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
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施用。
4.2 土壤覆盖通过覆盖秸秆、草木灰等物质,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湿度和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发布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目前言 第一篇 沟头防护工程 范围 引用标准 基本规定 规划 设计 施工 管理 第二篇 谷坊 范围 基本规定 规划 设计 施工 管理 淤地坝 范围 引用标准 基本规定 勘测与规划 工程布局与水文计算 建筑物设计 工程施工 工程管理 坝地利用 提示的附录 集水面积计算方法 提示的附录 水位 淤地面积曲线与水位 提示的附录 坝体土方量计算方法录第三篇附录 附录 附录库容曲线绘制方法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 第一项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 第二项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第三项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 第四项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 个标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本标准是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 技术规范 崩岗治理技术包括沟头防护工程 谷坊和淤地坝三篇内容本标准的附录 附录 附录 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 将全部代替 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 局 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 处 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焦居仁 刘万铨 范起敬 郑新民 佟伟力 宁堆虎 鲁胜力 徐传早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第一篇范围沟头防护工程本篇规定了为制止沟头前进而采取的沟头防护工程的规划 设计 施工和管理的技术标准 本篇适用于我国北方 西北 东北 华北 高塬区 丘陵区 漫岗区和土石山区等沟壑发育 沟头 前进危害严重地区 我国其他沟壑发育 沟头前进危害严重地区 也可参照使用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 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基本规定 沟头防护工程必须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中 与谷坊 淤地坝等沟壑治理措 施互相配合 以收到共同控制沟壑发展的效果 修建沟头防护工程的重点位置是 当沟头以上有坡面天然集流槽 暴雨中坡面径流由此集中 泄入沟头 引起沟头剧烈前进的地方 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任务 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沟头进入沟道或使之有控制地进入沟道 从 而制止沟头前进 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割切破坏 当坡面来水不仅集中于沟头 同时在沟边另有多处径流分散进入沟道的 应在修建沟头防护 工程的同时 围绕沟边 全面地修建沟边埂 制止坡面径流进入沟道 沟头防护工程的防御标准是 年一遇 最大暴雨 根据各地不同降雨情况 分别采取 当地最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短历时 高强度暴雨 当沟头以上集水区面积较大 以上 时 应布设相应的治坡措施与小型蓄水工程 以减 少地表径流汇集沟头 规划 沟头防护工程分蓄水型与排水型两类 规划中应根据沟头以上来水量情况和沟头附近的地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形 地质等因素 因地制宜地选用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 当沟头以上坡面来水量不大 沟头防护工程可以全部拦蓄的 采用蓄水型 蓄水型又分两种 围埂式 在沟头以上 处 围绕沟头修筑土埂 拦蓄上面来水 制止径流进入沟道 围埂蓄水池式 当沟头以上来水量单靠围埂不能全部拦蓄时 在围埂以上附近低洼处 修 建蓄水池 拦蓄部分坡面来水 配合围埂 共同防止径流进入沟道 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 当沟头以上坡面来水量较大 蓄水型防护工程不能完全拦蓄 或由于地形 土质限制 不能采用 蓄水型时 应采用排水型沟头防护 排水型又分两种 跌水式 当沟头陡崖 或陡坡 高差较小时 用浆砌块石修成跌水 下设消能设备 水流通过 跌水安全进入沟道 悬臂式 当沟头陡崖高差较大时 用木制水槽 或陶磁管 混凝土管 悬臂置于土质沟头陡 坎之上 将来水挑泄下沟 沟底设消能设施 设计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 来水量按式 式中 计算来水量 沟头以上集水面积 年一遇 径流系数 最大降雨量围埂断面与位置 围埂为土质梯形断面 埂高 比各约根据来水量具体确定顶宽内外坡围埂位置应根据沟头深度确定 一般沟头深 围埂蓄水量按式 进行计算以内的 围埂位置距沟头式中围埂蓄水量 围埂长度 回水长度 埂内蓄水深 地面比降 沟头围埂蓄水量示意图 见图 当来水量 大于蓄水量 时 应在围埂上游附近建修蓄水池 蓄水池位置必须距沟头 以上 如地形条件允许 也可在第一道围埂上游加修第二道乃至第三道围埂 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 设计流量按式 进行计算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图沟头围埂蓄水量示意图式中设计流量 年一遇 最大降雨强度 沟头以上集水面积 径流系数跌水式沟头防护建筑物 由进水口 按宽顶堰设计 陡坡 或多级跌水 消力池 出口海漫 执行 等组成 其设计技术要求按 悬臂式沟头防护建筑物 主要用于沟头为垂直陡壁 高 情况下 由引水渠 挑流槽 支架及消能设施组成 施工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施工 围埂式沟头防护 根据设计要求 确定围堰 一道或几道 位置 走向 作好定线 清基 沿埂线上下两侧各宽 左右 清除地面杂草 树根 石砾等杂物 开沟取土筑埂 分层夯实 埂体干容重达 沟中每 修一小土土 当 防 止水流集中 围埂蓄水池式沟头防护 根据设计要求 确定蓄水池的位置 形式 尺寸进行开挖 施工技术按 中有关章节执行 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施工 跌水型沟头防护 按 执行 悬臂型沟头防护 用木料作挑流槽和支架时 木料应作防腐处理 挑流槽置于沟头上地面处 应先挖开地面 深 长宽各约 埋一木板或水 泥板 将挑流槽固定在板上 再用土压实 并用数根木桩铆固在土中 保证其牢固 木料支架下部扎根处 应浆砌料石 石上开孔 将木料下部插于孔中 固定 扎根处必须 保证不因雨水冲蚀而动摇 浆砌块石支架 应作好清基 坐底 逐层向上缩小 消能设备 筐内装石 应先向下挖深 然后放进筐石 管理 汛前检查维修 保证安全渡汛 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 派专人到沟头防护工程巡视 发现损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毁 及时补修 围埂后的蓄水沟及其上游的蓄水池 如有泥淤积 应及时清除 以保持其蓄水量 沟头 沟边种植保土性能强的灌木或草类 并禁止人畜破坏第二篇范围谷坊本篇规定了为制止沟底下切而设置的谷坊工程的规划 设计 施工 管理的技术标准 本篇适用于有沟底下切危害的沟壑治理地区 包括土石山区 丘陵区 高塬区 漫岗区等 基本规定 谷坊工程必须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中 与沟头防护 淤地坝等沟壑治理措 施互相配合 以收到共同控制沟壑侵蚀的效果 谷坊工程主要修建在沟底比降较大 或更大 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 其主要 任务是巩固并抬高沟床 制止沟底下切 同时 也稳定沟坡 制止沟岸扩张 沟坡崩塌 滑塌 泻溜 等 谷坊工程在制止沟蚀的同时 应利用沟中水土资源 发展林 果 牧生产和小型水利 做到除害 与兴利并举 谷坊工程的防御标准为 年一遇 最大暴雨 根据各地降雨情况 分别采用当地最 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短历时 高强度暴雨 规划 选定谷坊类型 根据谷坊的建筑材料 分土谷坊 石谷坊 植物谷坊三类 确定谷坊位置 通过沟壑情况调查 选沟底比降大于 的沟段 系统地布设谷坊群 用手水准 或水平仪 测出其比降 绘制沟底比降 纵断面 图 根据沟底比降图 从下而上初步拟定每座谷坊位置 一般高 下一座谷坊的顶部大 致与上一座谷坊基部等高 见图 谷坊坝址要求 口小肚大 工程量小 库容大 沟底与岸坡地形 地质 土质 状况良好 无孔洞或破碎地层 没有不易清除的乱石和杂 物 取用建筑材料 土 石 柳桩等 比较方便 谷坊间距计算 下一座谷坊与上一座谷坊之间的水平距离按式 计算式中谷坊间距 谷坊底到溢水口底高度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原沟床比降 谷坊淤满后的比降图谷坊布设示意图 表不同淤积物质 淤满后形成的不冲比降见表淤积物 比降 粗沙 夹石砾 粘土 粘壤土 沙土对不适于修谷坊局部沟段的处理 比降特大 以上 或其他原因 不能修建谷坊的局部沟段 应在沟底修水平阶 水平沟造 林 并在两岸开挖排水沟 保护沟底造林地 设计 土谷坊设计 土谷坊坝体断面尺寸 应根据谷坊所在位置的地形条件 参照表 进行表坝 高 顶 宽 底 宽 迎水坡比 背水坡比注坝顶作为交通道路时 按交通要求确定坝顶宽度 在谷坊能迅速淤满的地方 迎水坡比可采取与背水坡比一致溢洪口设计 土谷坊的溢洪口设在土坝一侧的坚实土层或岩基上 上下两座谷坊的溢婚口尽可能左 右交错布设 对沟道两岸是平地 沟深小于 的沟道 坝端没有适宜开挖溢洪洪口的位置 可将土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坝高度修到超出沟床 坝体在沟道两岸平地上各延伸 并用草皮或块石护砌 使洪水从坝的两端漫至坝下农 林 牧地 或安全转入沟谷 不允许水流直接回流到坝脚处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按 中式 计算 土质溢洪口断面尺寸计算 土质溢洪口其下紧接排洪渠 按明渠流计算式中溢洪口断面面积 设计洪峰流量 相应的流速 溢洪口底宽 溢洪口水深 溢洪口边坡系数 明渠式溢洪口断面示意图 见图 流速按式 进行计算式中流速 水力半径 渠底比降 谢才系数 水力半径按式进行计算图 明渠式溢洪口断面示意图式中水力半径 溢洪口断面面积 溢洪口断面湿周 溢洪口断面湿周按式 各值意义同式 谢才系数按式 进行计算进行计算式中谢才系数 糙率 土质渠一般取 左右 上述计算过程中 与 为不定式关系 需通过试算求解 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 先 求得 等值 再假定不同的溢洪口断面尺寸 分别算得相应的 等值 结合已定的 值 最后 求得适合的 值 石谷坊设计 坝体断面尺寸有两种情况 见图 阶梯式石谷坊 一般坝高 顶宽 迎水坡 背水坡 坝顶过 水深 一般不蓄水 坝后 年淤满 重力式石谷坊 一般坝高 顶宽为坝高 倍 为便利交通 迎水坡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图石谷坊断面示意图背水坡此类谷坊在巩固沟床的同时 还可蓄水利用 质量要求较高 需作坝体稳定分 溢洪口尺寸 石谷坊的溢洪口一般设在坝顶 采用矩形宽顶堰公式计算析 有关技术参照各地小型水利工程手册或规范执行式中设计流量 溢洪口底宽 溢洪口水深 流量系数 一般采用 植物 柳 杨 谷坊设计 多排密植型 在沟中已定谷坊位置 垂直于水流方向 挖沟密植柳杆 或杨杆 沟深 埋杆直径 打入地中 再用捆扎柳梢盖顶 排距 杆长埋深 柳桩编篱型露出地面 排以上 行距 排柳桩 桩长 株距每处 谷坊 栽植柳 或杨杆 在沟中已定谷坊位置 打 桩距 用柳梢将柳桩编织成篱 用铅丝将前后 施工 土谷坊施工在每两排篱中填入卵石 或块石排柳桩联系绑牢 使之成为整体 加强抗冲能力定线 根据规划测定的谷坊位置 坝轴线 按设计的谷坊尺寸 在地面划出坝基轮廓线 清基 将轮廓线以内的浮土 草皮 乱石 树根等全部清除 挖结合槽 沿坝轴线中心 从沟底至两岸沟坡开挖结合槽 宽深各 填土夯实 填土前先将坚实土层探松 一次 将夯实土表面刨松 设计坝高 开挖溢洪口 并用草皮或砖 石砌护 石谷坊施工 定线和土沟床清基要求与土谷坊相同 岩基沟床清基 应清除表面的强风化层 成竖向结合槽 基岩面应凿成向上游倾斜的锯齿状 两岸沟壁凿 以利结合 每层填土厚 夯实 再上新土夯实 要求干容重 如此分层填筑 直到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逐层向内收坡错缝砌筑接缝宽度不大于同时应做到平紧砌石顶部要平相邻石料要靠紧埋桩按设计深度打入土内注意桩身与地面垂直牙眼向上品编篱与填石以柳桩为经开始与地面齐平时桩外露枝梢约各排编篱中填入卵石靠篱处填大块编篱顶部作成下凹弧形溢水口在迎水面填土柳谷坊断面示意图图如有险情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及时到谷坊现场检查及时补修应及时种植喜湿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林柳谷坊的柳桩成活后巩固谷坊治理成果规划水文计算施工本篇适用于我国西北东北黄土区凡是沟中筑坝有拦泥淤地作用的可参照使用以辗压式均质土坝为主施工等问题本均为有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水坠坝设计及施工暂行规范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基本规定淤地坝的分类根据淤地坝的坝高淤地面积等特点中型小型淤地坝万淤地面积修在小支沟或较大支沟的中上游以下两大件可采用定型设计一般坝高万淤地面积单坝集水面积溢洪道一般坝高库容万淤地面积修在主沟的中建筑物一般是齐全库容与大型淤地坝相似当其库容淤满时其管理有的大根据坝系规划中的防洪调控要求库容增大其有关技术应按规定执行全面系统地进行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必须建立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流域内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着重了解沟道情况比降土料参见中第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应反复研究首先通过综合调查再对其中的骨干工程和大中型淤地坝逐个查勘坝址根据坝址落实情况对选定的第一期工程进行具体勘测坝系规划坝系规划应以完整的小流域为单元从上游到下游和比降中总体分别布署大小型淤地坝拦泥淤地种植生产要求除地形不利的沟段外尽可能地将坝布满布置少量小水库发展灌溉和水产养殖在具控制作用的沟段拦蓄暴雨洪水保护沟中其他坝库安全生产应进行实施的具体安排泥沙情况要求实施过程中小水库协调发展要求新修的淤地坝尽快淤平种地年少数可达年延长使用年限治沟骨干工程应有较大库容根据沟道不同的集水面积分别布置不同的淤地坝及其实施顺序以下的小支沟淤平种地时第二座淤平种地时如此依次向上推移集水面积淤地坝的修建顺序是一般应从上游向中其坝高也可在中游和下游同时各修一座中型以上淤地坝淤平以后逐步向上推移修坝中游适当位置作为治沟骨干工程集水面积再建中一般为大型以减轻洪水要求单坝控制区间净面积在工程规模应按大型淤地坝考虑年修治沟骨干工程在沟中有常流水或泉水集中露头处修建小水库同时暴雨中拦蓄洪水以延长水库寿命当沟中原有零星分布的坝库平面布局不合理时应通过坝系规划进行调整泥沙有的淤地坝需改建为小水库中型淤地坝应加高为治沟骨干工程保证工程安全乡时必须全流域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应避免不同行政单位在主沟中同时各自新建一连串大型淤地坝各坝多年不能淤平种地受益一坝失事修坝工程量小或基岩不应有陷穴地质构造稳定最好是黄土下面为红胶土或基岩坝址附近有良好的筑坝材料石料而且采运容易施工方便土场应紧靠坝址坝址附近应有充足的水源应尽量缩小库区淹没损失公路大片耕地和其他重要建筑物皮尺包括沟底宽度和两岸坡度如坝轴上下游两岸岸坡有较大变化时个断面中型淤地坝应测绘的坝址地形图测图范围应高出最终坝高石料场的位置皮尺测算出库区未来淤泥面的长度和平均宽度平均高度相乘算得淤泥库容库容等接近中型的小型淤地坝参照附录库容与坝高大的库区地形图以上中绘制坝高中进行测量和绘制关系曲线土料的位置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必要时应进行坑探或槽深还需了解水源和电源情况泥沙情况溢洪道反滤体等建筑物形式和规模对集水面积小大部无常流水坝库常不蓄水的较好的一侧以减少衬砌工程量三大件在其上正式修均质土坝洪水峰高量小地区可采取高坝大库容不设溢洪道的工程布局方式坚硬的基岩或土基上滑坡体和断层进水口距坝肩应不小于出水口距下游坝脚不小于以保证坝体安全溢洪道应尽量布设在有支沟一侧的岸坡上以便直接排泄支沟洪水泄水洞布设泄水洞应布设在基岩或均匀而坚实的土基上泄水洞方向应与坝轴线垂直泄水洞出口高程应能满足库区排水淤地坝泄水洞的进口并尽可能布设在溢洪道同侧方便不致在地中形成一道深槽水文计算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根据坝型确定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见表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淤地坝类型项目单位小型中型大型大型库容设计年校核年注大型淤地坝下游如有重要经济建设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洪水标准洪水总量与洪峰流量计算根据当地不同条件对大型淤地坝一般应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计算各种方法都应以设计频率的暴雨为基础分别确定设计频率下不同的设计暴雨历时查阅图表法地区或县各级水利部门已有时查阅中相应的暴雨洪峰模数与洪量模数即得式中洪水总量按式进行计算式中洪水总量暴雨量值水文站有的还需根据原始资料洪峰流量根据集水面积和流域形状求得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洪峰流量见图图洪峰式中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式用推理公式计算洪峰流量集水面积流域年均输沙量计算式中年均输沙量坝库以上集水面积对具体要求如下如设计坝库上游有其他坝库则从设计坝库的集水面积中减再增加上游坝库排出的参见建筑物设计土坝设计坝高确定式中图坝高组成示意图拦泥坝高确定式中拦沙库容从坝高库容曲线上查得拦泥坝高确定平均排沙量大小确定洪水总量即为滞洪坝高在坝高相应的滞洪库容要求与来洪量当淤泥面有一定比降一般时给予调整时安全超高取坝高坝体断面的确定坝顶宽度不同坝高和不同的施工方法见表表施工方法坝高如因交通需要坝顶宽度可适当增加上下游坝坡一般淤地坝由于蓄水时间较短当淤地坝加高改作治沟骨干工程后根据满足稳定要求的坝体断面来决定上下游坝坡参见分别采取不同的上下游坝坡不同坝高与不同施工方法的坝坡比施工方法坝坡类别与坝体土质坝高水坠施工沙壤土根据坝体土质不同而取不同坡比从下向上每冲填泥池的边埂断面规定如下边埂宽度根据坝体高度与土质分别规定见表表不同土质的边埂宽度单位沙壤土中粉质壤土重粉质壤土坝体土方计算小型淤地坝按简易长宽相乘法计算坝体土方量见附录提示的附录大用所述方法测量坝址地形的见附录提示的附录有的中型淤地坝如坝体范围内两岸岸坡与坝轴线处岸坡一致的也可采用小型淤地坝的测量和方法计算坝体土方量在坝内库容淤满后可大大节约土方工程量在设计上各有不同要求新建土坝一次设计分期加高但坝体分两期或三期施工完成按最终坝高的利用泄水洞和临时溢洪道排洪在坝前淤泥面上加高坝体泄水洞进口必须采取卧管式并按最终坝高设计和施工相应的平洞长度与进口高程设置永久性溢洪道的情况下采用沟中原有坝库淤满后或改作治沟骨干工程由于泥沙淤积库区地形都发生了变化重新绘制坝高并据此确定坝高和设计坝体断面原坝高与新加高计算。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土壤侵蚀频发,植被退化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进行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技术规程,以确保造林活动能够全面、有效地进行。
首先,选择适宜树种是关键。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特点复杂,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旱耐寒的树种。
在树种选择时,要考虑到树木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并同时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科学规划造林布局。
为了实现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持的目标,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保持的要求,合理规划造林的种植密度和布局。
在沟壑边坡和裸露地区,可以采用阶梯式造林方法,利用林带、坡梯、沟坎等方式,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
再次,科学施工技术。
在造林过程中,需要进行耕地整理、改良土壤和施肥等操作,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通过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
此外,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保证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的充分供水和通气。
最后,加强管护管理。
人工造林以后,需要加强对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此外,还要建立监测系统,定期对植被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水分、养分状况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管理措施,以提高人工造林的效益。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黄土丘陵沟壑区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
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规程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实现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学 论 坛
●I
哈 尔滨 市丘 陵 沟壑 区水 土保 持 林造 林模 式
刘 玉彪
( 尔 滨 市 林 业 局 林 木 种 苗 管 理 站 黑 龙 江 哈 尔滨 1 0 0 哈 0 8) 5
[ 摘 要 】 对哈尔滨 市丘 陵沟壑 区水土流 失状 况,本 着适地 适树 的原则 ,确定 了水土 流失 治理 的技 术思路 ,提 出 了营 造水土 保持林 的技 针 术要 点和 配套 措施 ,形成 了丘 陵 沟壑 区小 流 域综 合 治理模 式 ,取 得 了显 著 的生 态 效益 。 [ 键 词 ] 陵沟 壑 水 土 保 持 林 造林 模 式 关 丘 ‘ 中图分类号:s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1 x( 0 ) 5 0 4 — 1 9 9 2 1 2 — 0 5 0 0 4 0
隔挡 宽 0 m,码道 宽 0 2m,沟下方 堆土埂 项宽 0 m,土 埂侧坡 .5 . .5
1: , 间 距 20~ 3 1 0m。 谷 坊 : 上 口 1 1 5l 侧 坡 比 是 1 1 ~ . I, l : .5或 l: ,上 一 个 谷 坊 的 1
底 同下 一个 谷坊 的顶一 平 即可 ,高 1~ 1.5m,要低 于沟 岸 20~ 3 m, 中 问 要 低 20Cl 0C I。 l 河 流 治理 绿 化 整 地标 准 。一 是 留足 河 道 ,河 床 栽 柳 大 苗 ,穴 直 径 O 4 ,深 0 6 ,密 度 1 .m .m m× l 。 二 是 河 流 迎 水 面 全 部 设 导 流 坝 和 m 防 冲 杖 。 应 削 坡 的 河 段 , 削 坡 不 大 于 45 度 。 从 坡 底 上 全 部 插 柳 , 株 行 距 0. m × 0 3 3 . m。三 是 应 挖 鱼 鳞 坑 的 ,坑 与坑 中心 距 离 0 9 . m,坑 直径 0 6 ,深 0 3 ,行 间坑 成 品字 型 。坑 内插柳 ,株行 距 0 3 .m .m . m× 0 3 。 . m
3 2 苗 木 规 格 .
要选 用 长势 旺 ,发 育 良好 ,基 茎粗 壮 ,顶 芽 饱满 ,无 病 虫害 , 无机械损伤 的 良种壮苗 。落 叶松采用 2年生 I I级裸根 苗,樟子松 、I 采用 4年 生容器苗 ,杨树 二根一千或 三根二干苗造 林,经济树 种采用 2 年生嫁接苗或实生苗造林 。苗木 出圃前 ,必须进行检疫 ,从起苗、包 装、运输,直到植苗 的全部过程 中必须采 用保湿措施 ,保证苗木质量, 以提高造林 成活率 。 3 3 造 林 . 主要 造 林 树 种有 长 白落 叶松 、樟 子 松 、 小黑 杨 、 红毛 柳 、钻 天 柳 、 大 果 无 刺 沙 棘 、 胡 枝 子 、紫 穗 槐 等 树 种 。造 林 时 间 : 樟 子 松 容 器 苗在 春 、 夏 、秋 三 季 均可 造 林 ,其他 树 种 在春 季 四月 份 开始适 时顶浆 造林 。经济 林密 度为 3 × 4m、3 m m X 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