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图腾的审美意味
图腾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图腾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探索一、引子图腾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是一种受到部落或民族崇拜的动植物或自然物象或天象的标志,有着神圣的意义。
而现代设计是指根据当代社会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以科技、艺术、人文等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手段将事物进行系统化的组织和设计。
图腾与现代设计看似属相距甚远的两种概念,但如果将它们相结合并在教学中进行探索,却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二、图腾与现代设计的结合1.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传统的图腾代表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而现代设计更注重科技、艺术和时尚。
当传统的图腾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时,有可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传统图腾的元素,使得作品既有着历史的痕迹,又不失现代的时尚感。
这样的作品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吸引现代人的眼球,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2. 丰富的文化内涵图腾是一种代表着特定文化内涵的图案,每一个图腾都有着自己的寓意和象征。
而现代设计注重传达信息和情感,当图腾与现代设计结合时,会使得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更富有故事性。
图腾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也是一种文化融合,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发展。
3. 融合的艺术表现图腾代表了一种原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往往饱含着神秘和神圣的意义。
现代设计追求的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效果。
将图腾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时,可以创造出更多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使得作品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这样的作品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好奇,促使人们思考作品背后的含义和价值。
1. 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图腾教学往往局限于纸上的绘画和理论的讲解,而现代设计更注重实践和创新。
通过图腾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用现代设计的手法来表现图腾文化,使得传统的图腾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 开拓学生视野现代设计注重创新和超前,而图腾代表了一种古老的艺术形态。
通过图腾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图腾与艺术

图腾与艺术姓名:王琬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学号:20101001495说起图腾艺术,不禁的会令我想到埃及狮身人面像,古老的埃及文明,神秘的图腾文化。
法老的脸加上狮子的身体,分别代表了“武力”与“智慧”,两者合一就是武力与智慧的结合体。
这体现埃及人对图腾的崇拜。
另外,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
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
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故断发纹身,以像龙子。
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
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一、图腾来源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他的标记”。
它是人类早期混沌未开阶段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是最早产生、最具有神秘色彩的艺术形式之一。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
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
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许多氏族喜欢用图腾作徽号或标志。
图腾崇拜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猜测和期盼,当今随着人类认知空间的不断扩大,新的位置、新的迷茫又会再次困扰着人类,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便会隐藏着更多的、更神奇的、新的“精神崇拜”,因此,在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强调人性恢复的今天,人们会自然地将目光投向那古老的过去,去重新思考那神秘而具有吸引力的原始图腾现象,并寻找与现代文化艺术的契合点,这种实现的转移和精神的回归,不带有艺术的价值而且有文化学意义上的价值。
二、各种图腾样式图腾艺术从其造型特征上,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样式。
1、以动物造型为题材的图腾这是人类处于狩猎阶段的图腾样式,这一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摄取性的,人们在狩猎活动中接触到的大多是身边的各种动物,因此,将动物作为图腾的崇拜物,同当时的生活状态是密切相关的。
传统图腾纹样在当今服饰美学中的融入与借鉴[权威资料]
![传统图腾纹样在当今服饰美学中的融入与借鉴[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87355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9.png)
传统图腾纹样在当今服饰美学中的融入与借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装饰与图腾结合起来,图腾文化业得以传承和发扬。
本文从图腾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谈到中国传统服饰中图腾纹样的展现,以及传统图腾纹样在当今服饰美学中的融入与借鉴。
我国的图腾研究者,一直关注着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图腾文化,由动物图腾发展而来的图腾文化应用到服饰中,体现了服饰的美学价值,融入了图腾纹样的中国服饰在奥运会和世博会开幕式上的展现,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中国本土文化由中国走向世界,艺术工作者们,探索和挖掘中国传统图腾的文化内涵,服饰生活中融入图腾纹样因素,展示了中国服饰文化的魅力,图腾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以服饰为载体,以图案为的形式,服装设计传承了图腾文化,并融合了新技术和新的思维方式。
图腾文化的发展演变“图腾”是美洲印第安人布瓦方言的音译,汉语的意思是“他的亲戚”,澳大利亚的一些部落称之为“科邦”,也有的称为“穆尔杜”“恩盖蒂”“克南札”等,与氏族社会同步发生,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某种动物作为祖先崇拜,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普遍存在着图腾意识,形式多种多样,龙的图腾是中华文明的象征,龙一种虚构的动物,龙的图腾是吸收了许多图腾形式而形成的综合体。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装饰与图腾结合起来,图腾文化业得以传承和发扬。
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中最早出现的文化现象,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经验积累,是概括和提炼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崇拜和信仰,是祖先们在自然科学中孕育出来的文化,图腾观念是图腾文化的核心因素,图腾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如图腾标志、图腾化身、图腾仪式、图腾名称、图腾神话等,共同组成了图腾文化。
精彩纷呈的世界图腾文化中,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以其神秘的特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历史中,贯穿了整个过程,与帝王威严权力联系在一起,在历代统治者的政权巩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龙图腾观念是龙图腾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因素,图腾崇拜是龙图腾文化发展的根源,是一种艺术的语言表现形式,体现了民族服饰最精彩的内容,在典型化的前提下积累成有着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
从图腾到图案与审美关系——论神话思维向审美思维的演进

要的客观外部条件, 并使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成为可能。审美关系的 确立是连接神话思维与审 美思维的桥梁。
[ 关键 词 ] 腾 ; 图 图案; 审美关系; 神话思维; 审美思维
[ 中图分 类号]G 20 8—
第4卷 第4 7 期
2 1 年 8月 0 1
广西师 范大学 学 报 : 哲学 社会 科学版
Ju nl f a g i oma Unvri :hlsp ya dS c l c n e dt n o ra o n x r l ies y P i o h n o i i cs io Gu N t o aSe E i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0169(010.02 4 10—5721)403. 0
系 , 由此 而 尊 敬 图 腾 , 些 都 组 成 了 图腾 崇 拜 观 念 并 这 的 不 可 分 割 的 部 分 , 图 腾 崇 拜 观 念 的 基 本 核 是
龙 、 是 我 们 最 为 熟 知 的 图 腾 形 象 。 闻 一 多 曾 风 言 : 就 最 早 的 意 义 说 , 与 凤 代 表 着 我 们 古 代 民 族 “ 龙
者 , 虫之 长… …其形有 九似 , 似 驼 , 似鹿 , 似 鳞 头 角 眼
教 信 仰 或 制 度 的反 映 。在 他 们 看 来 , 人 起 源 于 某 种 “
自然 物 和 自 然 现 象 , 相 信 人 与 自然 物 , 然 现 象 之 或 自
兔 , 似 牛 , 似 蛇 , 似 蜃 , 似 鲤 , 似 鹰 , 似 虎 耳 项 腹 鳞 爪 掌
V0 . 7 No 4 14 . Au u t 2 1 g s ,0 1
从审美现代性看《狼图腾》——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专题纪要

中华 民族 不 能再 像 羊一 样 被欺 负 ,而 是 要变 得 像
狼 一样 凶狠 , 后才 能参 与 当今 的 国际竞 争 。 样 然 这 的观 点在 大 陆和 港 台 的学术 界 、理 论 界 引起 了强 烈反 响 。 很多 人认 为这 样 的观 点是 有 问题 的 。 对 反 的声 音集 中在两 点 , 一 , 第 中华 民族 肯 定 是要 承 认 “ ” 个 重 要 的 民 族符 号 的 。 为 “ ” 个 是 外 龙 这 认 狼 这 来 的 、草原 的符 号 不可 能 是 中华 民族 的图腾 。第 二 ,认 为在 国 际化 社会 里 ,中华 民族 应 该 和平 崛
J n 02 a .2 1
VO . N0. I3l 1
从审美现代性看《 图腾》 狼
首届“ 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 专题纪要
汪 誉
( 海交通 大学 人 文 学院 , 上 上海 2 0 4 ) 0 20
【 摘 要】2 1 4月 ,首届 “ 0 1年 中英马克思主义 关学双边论坛 ” 在上海交通大 学召开, 中专场讨论 了中国当代作 其
话 语 也 挑 战 了 “ 国 ” 定义 , 人 思 考 中华 民 族 中 的 令 到底 是农 耕 民族 , 是游 牧 民族 , 或 更应 是 二 者 还 抑
府 的保 守 、 中化 管 理 , 出构 建 多 元 化社 会 , 集 提 在 多元 化 民族 构成 的大不 列 颠联 合 王 国 中 ,民族 的 认 同性 也处 在 不 断 的争 议 中。在 英 国 , 文化 、 民族 的多 元 化 过 程 同 时也 是 英 国政 治 变 化 的 过程 , 因 此 民族 的认 同性 问题 就 不 仅 仅 是 文 化 上 的 问题 , 也 是政 治 和经 济 问题 。另 一位 来 自英 国曼 彻斯 特 大 学 的 D vdA d ro ai lesn教 授认 为 中 国 的“ ” 一 龙 是 种 神秘 的存 在 。 一个 纯粹 的神话 的形象 , 是 而小 说 中的 “ ” 一个 结 合 了神 话 性 的 , 时 以实 体 形 狼 是 同
浅谈图腾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图腾已由原始人生活和原始信仰寄托 的 象征 演 变 为 一种 具 有象征 性 强,形 式 感 浓 厚 的图案 形 象。早 在 原始 彩 陶 的图 腾 造 型中,中国 传 统 的 装 饰 艺 术 构成 法 则 有了便 初展 风 貌,庙 底 沟 彩 陶 艺 术 中创 造了二 方 连 续、四方连 续,尤其是善用“点”,一点、 两 点、三 点 之 间,用 弧 形 三 角 连 结 起 来 成 为 优 美 的 花 形 装 饰。马家 窑 彩 陶 艺 术中的 形、S 形图 案,这 两个 形 式 美 的 构成,根 据 这个 格 式,很 多 年代 的 艺 术 家创 造 出了许多 精 美 的 图 案,至今不 衰 。马 家 窑 彩 陶 达 到了 登 峰 造 极 的 地 步,是 彩 陶 文化中最 绚丽 的 奇葩。
度上,不但是从形式更要从象征意义上理解图腾对设计的响。
关键词:造型 标志 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1(c)-0237-01
艺 术 即 是 符 号 内 容 的 体 现 者,又是 情 感 形 象化 的 体 现 。图 腾 观 念 的 衰 弱 并 没有 让 图 腾 的 艺 术 形 式 消 逝,反 而 成 为了一种 具 有审美和实用相统一的装饰性图案流传并 发展起来。
设计美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图腾文化

设计美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图腾文化中国传统的图腾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独特的表现形式。
通过图腾文化,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了解到先民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一、形式美学中国传统的图腾文化以其诸多独特的形式美学在设计上得以充分体现。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线条造型:中国传统的图腾文化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其线条流畅、自然、简洁,体现出东方审美的柔性美,精致而不刻意,通俗而不简单。
2. 色彩表现:中国传统的图腾文化在色彩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以黑、白、红、黄、绿五种颜色为主,这些颜色的运用在图腾设计中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3. 空间状况:中国传统的图腾文化在空间上的呈现方式也十分独特,如鼎、龙、凤等图腾元素在空间中的呈现方式丰富多样,造型精美,寓意深刻。
二、文化美学中国传统的图腾文化是一种浓郁的文化表现,可以反映出中国先民在自然、神秘事物方面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遗产。
在设计中,将这种文化美学适当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可以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符号美学中国传统的图腾文化可以被视作一种符号美学,是中国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
符号美学的核心在于传达信息和表达意义,通过图腾符号传达的信息不仅仅是形式美学和文化美学,更是精神价值观的传递。
在设计中,符号美学的运用起到了文字无法体现的表达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图腾文化的美学价值在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独特的形式美学、文化美学以及符号美学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灵感。
将中国传统图腾文化的美学元素融入到当代设计中,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更能够在设计中传达出对于东方审美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艺术――有意味的形式

为什么说艺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由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构成,即“形式”和“意味”。
“意味”实际上就是各类视觉艺术品带给我们的审美感情。
“大凡敏感力很强的人都会同意,有艺术品唤起的特殊感情是存在的……每一件艺术品所唤起的审美感情都是独特的……所有的人从艺术品中所感受到的感情都是属于同一类的……这种感情就是审美感情”。
“形式”即指艺术品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种纯粹的关系,有一部分因过度纯粹而使得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感受它的意味,而另一部分则充斥于非审美事物中,唯有艺术家的敏感才能知觉到它们的纯形式的意味。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了一句被称为现代派艺术理论基石的话: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事实上,贝尔的整个理论就建构在这一基本概念之上。
这句话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于奥斯本的《美学与批判》称它为现代艺术理论中最令人满意的。
但当艺术的形式主义渐渐褪色,把艺术仅仅看作“审美经验”的观念遭到质疑的时候,[1]贝尔的理论应当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解读在贝尔看来“,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最基本的性质“,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在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也没有”。
[2]正是艺术品中的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发了我们的审美感情。
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按照这一假说排列、组合出能够感动我们的形式审美感情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唤起这种感情的物品,我们称之为艺术品。
视觉艺术品能唤起某种特殊的感情,这对任何一个能够感受到这种感情的人来说都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各类视觉艺术品,如:绘画、建筑、陶瓷、雕刻以及纺织品等等,都能唤起这种感情。
这种感情就是审美感情。
假如我们能够找到唤起我们审美感情的一切审美对象中普遍的而又是它们特有的性质,那么我们就解决了我所认为的审美的关键问题。
我们就会找到艺术品的基本性质,即,将艺术品与其它一切物品区别开来的性质。
我们都知道,内容寓于形式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图腾的审美意味偶然在书店看到了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图腾”这个概念之前听说过,但是从未真正去了解过,于是就静下心来把这本书看了一遍,虽然有点稀里糊涂的,但是联想到了“审美”这个概念,原始人类对图腾的崇拜会不会与一种审美形态——崇高有关呢?觉得自己仿佛思考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所以就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对图腾所体现的审美意味进行一番思考。
一、图腾崇拜与崇高什么是图腾?“图腾”是美洲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
“Totem”一词源自于奥吉布瓦人(Ojbways)阿尔贡金部落的方言“ototeman(奥图特曼)”。
原意大致为“兄妹亲属关系”,“他的亲族,亲属,血亲”,或“他是我的一个亲戚”。
“Ototeman”的组成是:第三人称前缀,词首o-;防止原音结合的插入字母-t-;物主代词-m;第三人称后缀-am;代表自我与一个男性或女性之间的亲戚的-ote-。
表示了同母而不能相互婚配的兄弟与姐妹间的一种血亲关系。
“Totem”早在维柯所著的1725年出版的《新科学》中就已出现:“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人曾被发现是用过象形文字书写的,而姜·德·莱特(Jan·De·Laet)在对新印度的描述中谈到印第安人的象形文字时说,它们像各种动物、植物、花卉、果实的头,并且提到印第安人凭界柱上的图腾符号来区别氏族,这正和我们这个世界中用家族盾牌一样。
”“在美洲印第安人中间,图腾或图腾符号用来代表某某家族。
”1莱特把图腾理解为氏族的标志,维柯也同意这种说法。
朗格(J·K·Long)于1791年出版的《印第安旅行记》一书中对图腾的说法是:“野蛮人的宗教性的迷信之一,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totem,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
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2人类学家弗雷泽(J·G·Frazer)在他所著的《图腾崇拜与族外婚》(Totemism and Exogamy)一书中这样描述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以迷信的方式来看待的某类物质性对象,他们相信自己与此类对象的每一个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而且总是特殊的关系。
……一个原始人与其图腾之间的关系是互利的;图腾保护着这个人,而此人则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其图腾的敬意,如果它是一种动物,那就不能杀害它;如果它是一种植物,那就不能砍伐或采集它。
和物神(Fetish,又译为偶像)不同,一个图腾绝非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总是一类对象,一般是某一类动物或植物,比较少见的是无生命的自然物体,更鲜少是某类人造物体……”3严复在1903年翻译英国甄克斯的《社会通诠》时首次把“totem”译为“图腾”。
其他民族也有与图腾意义相同的称谓,如澳大利亚的“科邦”、“恩盖蒂”、“克南扎”、“穆尔杜”,我国鄂温克族的“嘎布尔”(Karpur)。
对图腾的解释还有很多,如图腾是标志或象征某一群体或个人的一种特定的物类,包括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
现在普遍承认的说法是由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L·H·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的:“图腾一词,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
”对于审美形态中的“崇高”作何理解?崇高与优美是可以用来作对比的,优美是对象形式直接带来轻松感、愉悦感,而崇高是间接地,直接引起的反而是痛感、压抑感,容易被人误解为反美学的(下文将对图腾美与反1转引:郑元者.《图腾美学与现代人类》P27--282转引:蒋栋元.“动物·图腾·崇拜”3转引: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P126美学作出一些说明)。
与优美的阴柔之美不同,崇高体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
“崇高主要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和客体在现阶段相冲突和对立的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的冲突中显示出客体和主体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4自然界的一定感性形式之所以具有崇高的意义,总是由于它与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实践发生联系,激发了实践主体的巨大潜在能力的缘故。
在原始社会,狩猎氏族往往把凶猛的野兽当做崇敬的对象,这实际上是显示着猎人们在尊敬自己的英勇与力量。
图腾的崇高感。
原始人对图腾的敬畏不止体现在纯粹的图腾崇拜上,同时拥有对图腾的控制力体现了原始人的生命本质力量,这就萌发了崇高感。
华夏民族中的龙图腾就正好印证了这种崇高感。
“龙”是一种假想的形象,以蛇身为主体,加上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这样的组合并非是远古部落中一些人的突发奇想,可能意味着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它氏族部落,即蛇图腾不断合并其它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
这是远古华夏氏族在精神观念中所营造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量,长久吸引人们去崇拜、去幻想的神奇形象。
其特征是造型的巨大感,神秘而恐惧的力量以及作为神圣权威的象征。
这时,龙图腾已经在对对象的征服中成型,成为了氏族部落中普遍承认的终极崇拜物,对它的崇拜是一种神圣的崇高感。
康德在分析崇高的审美本质时,特别强调崇高的两大特征,一是形式上的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往往产生无限的感觉和观念,给人以崇高感。
另外,凡是能引起恐怖的东西,我们无法驾驭的力量,也是构成崇高对象的因素。
“龙”正好符合这两大特征,并且在历史的传承和积淀中,逐渐演化为形态学意义上的雄壮之美和阳刚之气,这便是典型的崇高范畴。
在原始人对图腾的控制过程中,尽管大多数还只是把幻想性的欲望当作现实性的意向,但是也有产生实际效力的,表达了原始人运用自身力量和超越图腾畏惧的意识,以血祭图腾为主要内容的一些仪式体现了原始人超越图腾力量、凌驾于图腾之上的愿望。
正是这种愿望,图腾崇拜的崇高感才得以彰显。
二、图腾崇拜的崇高感与反美学图腾通常以表现怪诞、原始、神秘、恐惧等为主要特征和追求,体现的只是崇高通常给人的第一印象,因而常常被人误解。
西方美学史上的柏克就曾经把崇高与美对立起来,对崇高的经验特征作了比较充分的表述。
柏克将崇高与恐怖联系起来,认为人对对象(如黑暗、孤独、无限等)不能理解感到畏惧。
然而,当这种畏惧感引发了人们的征服欲望时,崇高感就产生了,这时正好体现了美的追求,于是崇高属于美就不容置疑了,但是图腾崇拜的功利性质使它徘徊在美的边缘,也容易与反美学联系在一起,因为美是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的,它无法去实现图腾崇拜所希望的功利要求,而原始人对图腾的崇拜体现了很强的功利性,目的性很明确。
“原始人之所以要依托于图腾实体的支持,除了寻求超自然力的护佑这一自然动机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文化动机,那就是:在图腾的灵性幻想中实现人类集体的统一性,并通过对图腾徽志的心理上的认同来规范社会关系中的平等原则。
”5从原始图腾的发生来看,它一开始就和人类的整个生存需要直接相关,这也决定了作为表达图腾崇拜观念的图腾崇高具有十分突出的社会功能,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说图腾崇拜也是一种审美的话,那么,它向人们传达的所谓的审美信息,如果用现代审美标准去进行衡量的话,显然包含着大量的审美以外的实用性考虑。
对这4王朝闻.《美学概论》.P515郑元者.《图腾美学与现代人类》P20种审美以外的实用性考虑,芬兰著名艺术史家希尔恩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审美因素”。
但是希尔恩的“非审美”标准显然是苛刻的,只是现代人的标准,事实上,早期原始人类的审美标准与现代人是不同的,除了简单的以丑为美或者以怪为美外,崇高的体现是一种伴随着功利性审美体验的实用性满足和快感,它能最有效地唤起原始人们的生命冲动的意向,在图腾观念的作用下,通过这一特定的图腾崇拜形式,起到威摄对方、渲泄情感、祈求庇护的作用。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审美的,它仍然包含着特定的审美意味,如果把它看作是“非审美的”,显然是不确切的,也完全忽略了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存在,这样必然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类早期的审美活动。
三、图腾美的现代思考图腾形象通常让人感到阴森恐怖、威严惧怕,并不能唤起我们的美好感觉,图腾主要不是用来取悦他人的,而是借助于某种怪异、恐怖、畏惧和神秘的形式来达到威吓异已、保护自我和族类的目的。
图腾的审美意识是原始人类通过蒙昧的感性思维把握世界所获得的文化意识。
对于无法理解、不可知的诸种人间现象,原始人类往往只能作幼稚的、充满神秘意味的图腾解释,也就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罩。
这种神秘主义(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是一种盲目的迷信)在一定程度上对原始人类科学地把握世界的真相,造成了消极影响。
这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积极之处,因而我们似乎有权利去指出这种审美的“反美学”。
但是,图腾审美的积极作用我们却很容易忽视。
实际上,图腾崇拜中的崇高的基础——征服或超越图腾正是原始人们的进步的源泉,这种被我们批判的神秘主义对于原始人类用想象或借助想象支配、征服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虽然很多情况下,他们只能对一些自然力量表示妥协,但是他们要求超越的欲望是不可遏止的,创造图腾,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崇拜仪式来获得精神上的征服就成了原始人类的解决方式。
原始人类以图腾来创造他们的精神家园,那么作为进步的现代人,除了回看过去的美以外,我们现在到底用什么来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西方,自从尼采一声“大吼”:“上帝死了!”西方人开始陷入茫然的理性思考中,当精神家园都在风雨飘摇中时,他们没有乱了阵脚,反而形成“荒诞”的美感。
上帝也复活了。
中国的现代年轻人,在精神上已经记不起“炎黄子孙”、“华夏民族”、“1949年10月1日”等等本来可以引起我们充分自豪感的语词,虽然我们没有西方的“上帝”这个终极存在,但是我们也应该有民族的尊严,民族的共同审美标准。
可是,现实是,我们的标准已经被外来的诱惑给肢解了,我们开始有种“非中国制造”就为美的倾向。
原始人类用图腾来追溯他们的祖先,用图腾崇拜来充实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的审美是团结的,是不可动摇的。
可是,我们没有,即使原有的也在消解,那么我们所谓的要审美是不是要先追根溯源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的审美要从外化的道路上返回,审美教育首先是民族的,其次才是世界的。
结语:图腾文化是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生存场景、一种永恒的记忆和精神原型而存在着的,因此,在图腾文化与现代人类的生活世界之间,必然在精神本质上有着历史的依存性。
这种历史的依存性,对现代人类的审美回归或是少走一些弯路是有启发意义的。
虽然图腾不是在审美动机的直接驱使之下的产物,但它的确蕴含着史前人类一定的审美认识成分。
我们现在在诸多审美动机的驱使下,就应该有正确的审美认识,我们有现代的审美标准,就不应该走向我们自己提出的“非美学标准”,相信我们能够正确地走在审美的路上,创造属于我们的生命图腾。
参考资料:1、郑元者.《图腾美学与现代人类》.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2、蒋栋元.“动物·图腾·崇拜”.大连民族学院学报.Vol.6 No.2.Mar.20043、[奥]西格雷蒙·弗洛伊德;赵立玮译.《图腾与禁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