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与原因_侯祎

合集下载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知识和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与此大学生的拖延症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大学生拖延症不仅影响了学业成绩,还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拖延症的现状与影响因素1. 拖延症的概念与表现拖延症是指一个人在实际开始执行行动前拖延、耽搁的一种倾向。

在大学生中,拖延症主要表现在学习任务拖延、作业拖延、考试复习拖延等方面。

一旦出现了拖延症,会影响到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进而影响到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

2.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也是大学生拖延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大学生在学校里面会受到同学交流学习间接诱惑、课程安排的灵活性以及自由性和老师监督不够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的不足,会让大学生出现拖延症。

大学生的个人特点也是拖延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大学生一开始可能会缺乏自律性、缺乏时间观念以及没能力分析问题然后定出明确的目标等成绩,这些因素都会让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拖延症。

三、对大学生拖延症的对策研究1.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作为大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制定目标、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对抗拖延症的出现。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对抗拖延症的发生。

2.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通过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老师的及时监督和督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避免拖延症的发生。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对抗拖延症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更科学严谨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拖延症的出现。

学业任务的拖延原因及如何应对之道

学业任务的拖延原因及如何应对之道

学业任务的拖延原因及如何应对之道拖延是许多学生面临的常见问题,不论是写作业、准备考试还是完成课程项目,都可能受到拖延的困扰。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它对学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将探讨学业任务拖延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之道,帮助学生克服拖延的困扰,提高学习效率。

一、缺乏动力和目标缺乏动力和目标是导致学业任务拖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学生对学习或任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时,他们往往会失去动力,从而容易拖延。

此外,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

要应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明确目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将它们分解为小的可管理的部分,以便更容易实现。

2.找到动力:思考学习的目的和潜在的好处,将其与个人兴趣和价值观联系起来,从而增加动力。

3.制定奖励机制:设定一些小的奖励,当完成一项任务时,给自己一些小的奖励,以增加积极性和动力。

二、缺乏时间管理技巧缺乏时间管理技巧是导致学业任务拖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学生可能会陷入时间浪费的陷阱,例如沉迷于社交媒体、电子游戏或其他无关紧要的活动中。

此外,学生可能没有正确地评估任务所需的时间,导致拖延。

以下是一些应对时间管理问题的方法:1.制定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任务的截止日期和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

将计划写下来,以便更容易跟踪和遵循。

2.优先事项:将任务按优先级进行排序,优先处理最重要和紧急的任务。

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活动上。

3.时间分配:合理分配时间,将任务分解为小的时间段,每天专注于一项任务。

使用番茄钟等时间管理工具来帮助保持专注。

三、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是导致学业任务拖延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学生可能缺乏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诱惑,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以下是一些应对自我管理问题的方法:1.建立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

远离手机、电视和其他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物品。

2.设定时间限制:为每个任务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导言:学习拖延是指学习任务的安排和处理被迟迟推迟,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学业压力增加的行为。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和学业压力增大,学习拖延问题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1 学习拖延是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学习拖延是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例如,许多学生习惯将作业推迟到最后一刻完成,考前才进行临时抱佛脚的复习,这些都是典型的学习拖延行为。

1.2 学习拖延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学习拖延不仅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还增加了学业压力和焦虑感。

由于任务堆积,学生焦虑,进而导致学习动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而拖延导致学习内容积累,复习时间不够,最终可能影响考试成绩。

二、成因分析2.1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一部分大学生由于长期依赖家长和老师的监管,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进入大学后,没有人进行监管,学生的时间规划和任务分配等能力不足,导致学习拖延。

2.2 情绪和焦虑影响学习任务繁重以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些压力,部分学生会产生情绪波动和焦虑感,导致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从而拖延任务。

2.3 对学习任务的恐惧某些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到恐惧,害怕面对困难和挑战。

他们宁愿选择逃避和拖延,也不愿尝试去解决问题。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习拖延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三、解决方案3.1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大学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学生参加时间管理和任务规划的培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调整能力。

3.2 缓解情绪和焦虑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同时,学生应当学会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或参加兴趣爱好来缓解压力。

3.3 培养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校和教师应当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业拖延行为及其成因分析

学业拖延行为及其成因分析

学业拖延行为及其成因分析首先,学业拖延行为的成因之一是缺乏时间管理能力。

许多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时往往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导致任务堆积,产生拖延行为。

这可能与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不足、容易被琐事干扰等有关。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时间的错误估计,认为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远远小于实际情况,进而导致学习拖延。

其次,学业拖延行为的成因之二是缺乏目标设定和计划能力。

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容易迷失方向,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规划,从而导致学业拖延。

缺乏目标设定和计划能力使得学生无法清楚了解需要完成的任务,无法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步骤,最终拖延学习。

第三,学业拖延行为的成因之三是缺乏自律和动力。

面对学业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坚持性,因而容易出现拖延行为。

学生可能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学习任务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拖延。

最后,学业拖延行为的成因之四是缺乏应对焦虑的能力。

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和困难时,常常产生焦虑情绪,缺乏应对的能力。

焦虑情绪会产生拖延行为,学生倾向于通过逃避和拖延来减轻焦虑情绪,而不是积极面对问题。

缺乏应对焦虑能力会使学业拖延问题更加严重。

针对以上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学业拖延问题。

首先,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制度,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增强事前的时间估计能力,避免任务堆积和拖延。

其次,培养目标设定和计划能力,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计划,将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子任务,以达到更好的规划和管理。

第三,培养自律和动力,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控能力,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

最后,培养应对焦虑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调整心态等方式,减轻焦虑情绪,并找到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学业拖延行为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缺乏时间管理能力、缺乏目标设定和计划能力、缺乏自律和动力,以及缺乏应对焦虑的能力。

大学生学习拖延症分析与应对

大学生学习拖延症分析与应对

大学生学习拖延症分析与应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学习拖延症的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症的现象,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大学生学习拖延症的原因分析1.1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大学是一个自由管理的环境,大学生需要自行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然而很多大学生在这种自由管理的环境下,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无法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导致学习任务拖延。

1.2 缺乏学习动力在大学里,学生面临的竞争和学习压力是巨大的,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导致学习任务的拖延。

1.3 心理因素部分大学生可能存在焦虑、自卑、压力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导致学习任务的拖延。

1.4 缺乏学习技能有些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好好学习和掌握好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也没有及时补充学习技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任务拖延。

二、大学生学习拖延症的应对方法2.1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避免学习任务拖延。

可以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和方法,提高自我管理的效率。

2.2 激发学习动力大学生应该认清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科研项目等活动,激发学习动力。

2.3 解决心理问题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避免学习任务的拖延。

2.4 提高学习技能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并掌握好学习方法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学习任务的拖延。

可以通过参加学习辅导、课外培训等活动,提高学习技能。

2.5 培养自律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律的意识和习惯,克服拖延的习惯,保持学习的规律和节奏,确保学习任务按时完成。

大学生拖延现象的分析

大学生拖延现象的分析

大学生拖延现象的分析拖延是指在面对任务时,主观意识上的拖延、推迟或迟滞行为。

大学生拖延现象普遍存在,尤其体现在日常学习和课后作业方面。

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学习压力和焦虑感有关。

大学课程内容相对庞大,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和完成各种课程作业,对自身学力与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对学习不够感兴趣或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明确规划,往往会产生压力和焦虑感,导致拖延行为的出现。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时间管理不善有关。

由于自由度增加,大学生的时间管理需要由自己负责。

而面对各种琐碎的任务,一些学生没有做出良好的时间规划,导致任务堆积和拖延。

一些学生容易陷入日常琐事中,如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等,导致时间被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从而无法合理安排时间,进而产生拖延现象。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自律能力不足有关。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学生不再像高中那样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需要自行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

一些学生缺乏自律能力,无法按照计划执行任务,容易受外界干扰或者被自身欲望所左右,从而产生拖延行为。

大学生拖延现象也与缺乏目标和动力有关。

缺乏目标意味着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追求,学习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难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缺乏动力意味着学生没有明确的动力支撑去完成任务。

学生可能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者缺乏明确的成功回报,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去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从而拖延。

为了克服大学生拖延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

学生应该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每日任务,并通过制定计划来合理安排时间。

培养自律能力。

学生可以设定自己的学习规则和时间表,并严格遵守,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自律习惯。

明确学习目标和动力。

学生应该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学习的重要性,并设立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为自己提供明确的推动力。

寻求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可以寻求学习团体或小组的帮助,与同学们互相监督和鼓励,共同进步。

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大学生拖延行为却普遍存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拖延是指人们在面对任务或者决策时,意识上明确该任务或决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产生惰性、迁延或故意拖延完成该任务或者决策的行为。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也普遍存在拖延行为。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拖延行为普遍存在,并且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学业压力大: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的知识量庞大,大学生需要承担大量的学术任务和学业压力。

学术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大学生容易感到压力过大,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2. 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大学生在时间分配上常常存在问题,不会有效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

在处理任务和作业时,常常无法把握好学习的时间和作息,导致任务拖延。

3. 缺乏自我激励:在大学校园中,自由度较高,大学生需要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然而,由于缺乏自律,大多数大学生无法有效激励自己去完成任务,容易因为拖延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4. 社交、娱乐等因素的干扰:大学校园中,社交和娱乐活动丰富多样,很容易使大学生分散注意力,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一些欠缺自制力的大学生而言,这些外界干扰会加剧他们的拖延行为。

以上是当前大学生拖延行为的主要现状。

二、影响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因素分析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个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一些大学生本身具有拖延的个性倾向,缺乏自律、自制力和自我激励,容易感到焦虑和压力。

这种个体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拖延行为。

2. 学习环境:大学的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学习环境不够理想,例如教室嘈杂、宿舍生活混乱等,会导致大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从而产生拖延行为。

3.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调查研究引言学习拖延是指学习任务在时间上被推迟或延误,大学生学习拖延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学习拖延已经成为严重损害大学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的调查研究,来探讨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学习拖延是每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 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拖延的现象。

根据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学习拖延的表现:1. 任务推迟。

很多大学生常常推迟任务的开始时间,导致临近考试才开始准备,造成考试复习不充分。

2. 学习计划混乱。

大学生经常出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之间的鸿沟,计划的制定只是放在纸面上,而实际的执行却常常拖延。

3. 学习无效率。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分心或者选择性的放弃该做的事情,对于学习任务的实际完成没有形成有效的计划和目标。

二、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1. 自我意识不强。

大学生在学业上缺乏自我意识,常常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业缺乏明确的认知和规划。

2. 时间管理不善。

很多大学生在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上,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导致时间分配不均,学习效率低下。

3. 学习动机不足。

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从而导致学习拖延。

4. 缺乏学习技能。

由于高中阶段学习成绩的过分重视与标准化的教育,导致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任务一旦遇到难点就容易拖延和产生畏难情绪。

三、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影响学习拖延对大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1. 学业成绩下降。

由于拖延导致考试复习不充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较低, 甚至出现挂科情况。

2. 学习压力增加。

学习拖延导致大学生在考试前要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增加了学习压力, 造成心理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学业拖延,是指故意而且没必要的推迟开始或者完成与学业相关的任务[1]。

Ellis和Knaus的研究发现,大约95%的大学生经历过学业拖延[2]。

Solomon 和Rothblum的研究显示,几乎25%的美国白人大学生具有学业拖延问题[3]。

Clark和Hill的研究则显示,大约30%到45%的美国黑人大学生在写学期论文、备考和完成每周阅读作业上存在拖延,而且有55%到60%的学生想要减少在这些任务上的拖延[4]。

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对于学业成功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被连续评价的科目[2]。

有研究显示,拖延与学业成绩成负相关[5,6]。

拖延评定量表———学生版由Solomon和Rothblum于1984年编制,是国外常用来评价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状况及原因的量表[3]。

在正式研究之前,我们采用开放式问卷的方式,选取20名大学生对发生学业拖延的情境与原因进行了预调查,发现PASS量表很好的囊括了大学生发生学业拖延的情境及原因,因此本研究拟使用PASS量表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原因进行考察。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两个:(1)考察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2)系统评估拖延的原因,以了解导致拖延行为的认知原因。

2方法2.1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京某医科大学本科学生170人,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166份。

剔除无效问卷的原则是: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同一题目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以上的。

其中男生50人,女生116人;一年级95人,二年级54人,三年级17人。

2.2工具拖延评定量表———学生版。

由于该量表没有中文版本,首先对该量表进行了翻译。

两名心理学博士生首先对量表进行了独立翻译,然后对翻译不一致的内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之后由两名大学生对问卷内容的语言表达进行了润色,使其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如量表有项目要求被试报告在“完成每周阅读任务”上的拖延频率,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老师较少布置阅读任务,因此将其置换为“完成每周作业”。

定稿后的PASS量表有44道题目,量表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18道题目,测量的是学生在六种学习任务下的拖延情况,六种任务为:写学期论文、备考、完成每周作业、学业管理任务(如填写表格、签到)、列席任务(如约见老师)、一般的学校活动。

针对每种任务,要求被试回答三个问题:(1)你在这个任务上的拖延情况,(2)对于你来说,在这个任务上的拖延是一个问题吗?(3)你多大程度上想要减少在这个任务上的拖延?回答采用5级计分,分值越高,程度越强。

将每个任务下的第一题与第二题的分数相加,得到的是拖延程度的分数。

第二部分包含26道题目,指导语让被试设想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与原因侯祎1盖乃诚2(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南京2100972山东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系,济南250013)摘要:为考察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及原因,使用拖延评定量表———学生版(PASS)对166名大学生进行施测。

结果表明:(1)“几乎总是或总是”发生拖延的人数比例在0.6%-12.6%之间;拖延“几乎总是或总是”成为问题的人数比例在9.0%-35.6%之间;“比较想或非常想”改变拖延行为的人数比例在43.3%-81.9%之间。

(2)男生在写学期论文、学业管理任务以及总体学业拖延的程度上显著高于女生,但在改变拖延行为的愿望程度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被试在各学业任务上的拖延程度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改变拖延的愿望程度上具有差异。

(3)大学生学业拖延的主要原因为害怕失败、缺少主张、厌恶任务、冒险、差的时间管理、害怕成功、反抗控制。

大学生在拖延原因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拖延;拖延评定量表———学生版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08,1(4):91-9691通讯作者:侯祎,女,博士生。

Email:houyi24@“期末将至,开学时老师布置的很重要的作业(如学期论文)马上要交了,但是你还没有开始做”,然后列举造成拖延的可能原因,包括:(1)评价焦虑,(2)完美主义,(3)做决定困难,(4)依赖和寻求帮助,(5)厌恶任务和低挫折容忍力,(6)缺少自信,(7)懒惰,(8)缺乏主张,(9)害怕成功,(10)差的时间管理,(11)反抗控制,(12)冒险,(13)同伴影响。

每个原因由两道题目体现,让被试联系自己以前的经验,报告这些原因影响其拖延行为的程度,采用5级计分,分值越高,影响越大。

正式测验后,拖延原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0.839,说明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2.3施测与数据分析采取纸笔施测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由主试指导完成并当场收回问卷,将所有调查结果用Foxpro6.0进行管理,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有频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因素分析。

3结果3.1大学生拖延现状3.1.1经常或总是发生拖延的人数比例PASS量表第一部分每个任务下的第一题,考察的是被试在此任务上拖延的频率,回答采用5级计分:1为“从不拖延”,2为“几乎从不拖延”,3为“有时拖延”,4为“几乎总是拖延”,5为“总是拖延”。

研究统计了每个任务下第一题分值≥4的人数比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各任务上“几乎总是或总是”发生拖延的人数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完成每周作业(12.6%),一般学校活动(12.0%),备考(10. 8%),写学期论文(3.6%),学业管理任务(1.8%),列席任务(1.8%)。

表1大学生经常或总是发生拖延的人数比例任务经常或总是拖延写学期论文 3.6%备考10.8%完成每周作业12.6%学业管理任务 1.8%列席任务0.6%一般学校活动12.0%3.1.2拖延经常或总是成为问题的人数比例PASS量表第一部分每个任务下的第二题,考察的是被试在此任务上的拖延对被试来说是否是个问题。

回答采用5级计分:1为“从来不是”,2为“几乎不是”,3为“有时候是”,4为“几乎总是是”,5为“总是”。

研究统计了每个任务下第二题分值≥4的人数比例,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各任务上的拖延“几乎总是或总是”成为问题的人数比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备考(35.6%),列席任务(21.7%),完成每周作业(17.4%),写学期论文(16.8%),学业管理任务(15.0%),一般学校活动(9.0%)。

表2大学生报告拖延经常或总是成为问题的人数比例任务经常或总是成为问题写学期论文16.8%备考35.6%完成每周作业17.4%学业管理任务15.0%列席任务21.7%一般学校活动9.0%3.1.3大学生想要减少拖延行为的人数比例PASS量表第一部分每个任务下的第三题,考察的是被试想要改变此任务上拖延行为的愿望程度。

回答采用5级计分,1为“一点不想”,2为“不太想”,3为“有点想”,4为“比较想”,5为“非常想”。

研究统计了每个任务下第三题分值≥4的人数比例,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比较想或非常想”改变拖延行为的人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备考(81.9%)、写学期论文(66.3%)、列席任务(62.1%)、完成每周作业(59.6%)、学业管理任务(51.2%)、一般学校活动(43.3%)。

表3大学生想要减少拖延行为的人数比例任务比较想或非常想写学期论文66.3%备考81.9%完成每周作业59.6%学业管理任务51.2%列席任务62.1%一般学校活动43.3%3.1.4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拖延程度的差异比较根据Solomon和Rothblum的建议,PASS量表第一部分每个任务下的第一题与第二题的分值相加,可以作为对被试拖延程度的测量,分数介于2到10之间,分数越高,在此任务上的学业拖延程度越高,将6种任务的拖延程度分数相加得到的是总体学业拖延程度分数,分数介于12到60之间,分数越高说明总体学业拖延程度越高[3]。

研究比较了不同性别和年级被试在各任务上的拖延程度差异以及总体学业拖延程度差异,结果见侯祎等: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与原因92表4。

由表4可知,在写学期论文、学业管理任务以及总体学业拖延程度上,男生比女生拖延的程度更强,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在备考、完成每周作业、列席任务和一般学校活动上,男生和女生没有达到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在各学业任务上的拖延程度以及总体学业拖延程度上都不存在统计学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

表4不同性别与年级大学生学业拖延程度比较(M±SD)写学期论文备考每周作业学业管理列席学校活动总拖延程度男 5.22±1.51 5.30±1.85 5.50±1.50 4.62±1.78 3.82±1.59 5.52±1.2029.98±6.02女 4.65±1.40 5.28±1.89 4.98±1.66 4.01±1.50 3.59±1.69 5.14±1.4627.68±6.52 t 2.330*0.049 1.892 2.091*0.801 1.593 2.133*大一4.86±1.51 5.56±1.86 4.96±1.48 4.18±1.66 3.69±1.76 5.25±1.4128.51±6.11大二4.76±1.41 4.89±1.86 5.39±1.81 4.33±1.53 3.61±1.53 5.22±1.3628.20±7.13大三4.82±1.29 5.06±1.82 5.35±1.80 3.88±1.65 3.65±1.58 5.41±1.4628.18±6.28 F0.09 2.38 1.340.520.440.120.05注:*指在0.05水平显著,**指在0.01水平显著,下同3.1.5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减少拖延行为愿望程度的差异比较由表5可知:不同性别被试在改变拖延行为的愿望程度上,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不同年级学生在改变拖延行为的愿望程度上:在写学期论文、完成每周作业、学业管理任务、总愿望程度上,一年级的被试希望改变拖延行为的愿望程度要非常显著高于三年级的被试。

在备考上,一年级被试希望改变拖延行为的愿望程度要非常显著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被试。

表5不同性别与年级学生改变拖延行为的愿望程度比较(M±SD)写学期论文备考每周作业学业管理列席学校活动总愿望程度男 3.58±1.07 3.94±1.15 3.72±0.90 3.34±1.27 3.70±1.37 3.12±0.9421.40±5.07女 3.70±1.15 4.21±1.22 3.54±1.20 3.27±1.40 3.48±1.60 3.29±1.0321.50±6.08 t-0.62-1.36 1.040.320.89-1.02-0.11大1 3.86±1.12 4.32±1.03 3.86±1.10 3.51±1.37 3.64±1.55 3.31±1.0822.495±5.63大2 3.52±1.06 4.04±1.36 3.28±1.05 3.17±1.22 3.57±1.45 3.20±0.9020.78±5.63大3 3.00±1.12 3.42±1.33 3.12±1.05 2.47±1.42 2.94±1.68 3.00±0.8717.94±5.66 F 5.14** 4.50** 6.92** 4.72** 1.520.72 5.31** LSD比较大1>大3大1>大3大1>大2大1>大3大1>大3大1>大33.2拖延原因3.2.1拖延原因的因素分析对被试的拖延原因进行因素分析,在未限定抽取因素个数的情况下选择正交转轴法中的最大变异法抽取因素,KMO=0.745,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χ2=1261.928(df=325),sig=0.000,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有7个,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58.03%,旋转后的项目因素负荷见表6(只显示了大于0.5的项目负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