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三章基础理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将心理学与管理学相结合,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个体的福祉。

本文将介绍一些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它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行动以及如何选择行动的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处理和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其中著名的认知理论之一是普罗斯夫的认知风格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有不同的认知风格,例如以问题为中心的风格和以解决为中心的风格。

普罗斯夫提出不同的认知风格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和员工的认知风格,以更好地协调工作和提高效率。

3. 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影响和激励员工来实现组织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领导理论之一是赫茨伯格和曼戈尔德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

满意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如待遇、工作条件和同事关系。

激励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如晋升机会和工作内容的挑战。

4. 沟通理论:沟通理论研究人们如何在组织中传递和理解信息。

其中一种重要的沟通理论是奥西斯和斯茨基的沟通模式。

根据这个模式,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信息的编码、传输和解码。

沟通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沟通双方的理解能力。

5.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其中一种重要的冲突理论是托马斯和坎曼的五阶段冲突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冲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隐蔽冲突、感知冲突、冲突爆发、冲突维持和冲突解决。

管理者需要了解冲突的各个阶段,以制定合适的冲突解决策略。

6. 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管理心理学最新

管理心理学最新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三)定义:
管理心理学是在管理活动中,以人 的心理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 群体、领导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科学。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二、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推进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强调推行人本管理。 1、在管理方式上,强调要尊重员工的心理和行 为规律; 2、在管理手段上,强调各种激励机制; 3、在管理制度上,强调民主管理; 4、在人才的选拔与使用上,强调合理用人,人 尽其才。
权力和权威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提出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官僚结构”组织模式
科学管理理论特点:强调组织和管理的 科学性、精密性,忽视了人的因素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二、行为科学理论
1、20年代末、30年代初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2、 1949年,美国芝加哥会议,首先提出了“行 为科学”概念。 行为科学是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 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3、 二战后的行为科学包括: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次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三、“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
(一)Y理论要点 1、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而要看工作条件如何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 3、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 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
第一,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第二,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的方法的转变。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9
3、奖励方式的改变 “ 经济人”假设依靠物质刺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社会人”假设依靠搞好人际关系来调动职工的积 极性,都是从外部来满足人的需要,而且主要满足 人的生理、安全和归属(交往)需要。 麦格雷戈等认为,奖励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外在奖 励,如工资、提升;一类是内在的奖励,内在奖励 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 挥自己的潜力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
15
合理性: 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社会人”假设承认认
识社会实体,认为在看到人的自然性需要的同 时,更要重视人的社会需要; 丰富了激励理论。从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入手进 行管理,可以收到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更好的效 果; 改变了管理中心。开创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促进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0
4、管理制度的改变。 “自动人”假设认为,管理制度应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
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阿基理斯在一个厂里进行了制度改革的实验。该厂的一
个班组从事收音机装配工作。改革前,组内12名女工按 照设计,有明确分工,如包装、检验等。实验中让这些 女工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生产,产量下降就扣工资;产 量提高则增加工资。实验后第一个月,产量下降70%, 六个星期情况更糟,但八个星期后产量开始回升,十五 个星期后超过实验前的产量,且成本下降,质量提高, 用户对质量的批评信件比实验前减少96%。
5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策略,可以归纳为以 下三点: 1、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 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 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 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 挥。

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

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

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 管理心理学—就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分三个层面,即管理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

(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3. 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管理;是母子关系,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应用方面的分支。

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管理。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兄弟关系;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部门,它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至今存在着争议。

4. 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1)心理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或者简单地说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

(2)霍桑实验;1927—1932年,以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梅奥(Elton Mayo)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梅奥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而在美国心理学界则公认梅奥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工业社会心理学实际上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前身,因此,霍桑事业可以说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性研究。

(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勒温的理论被称为“场”理论。

管理心理学考试重点

管理心理学考试重点

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

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愿意为引起动作,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人为学:也称人学或行为学,是研究人的哲学,研究人的本质与行为运动规律的学问。

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活动: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

反射:是有机体借神经系统的实现的对一定刺激所做的一定有规律性的反应。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

人的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里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导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性格是受一定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的能力: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素质: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

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征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征。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

第3章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第3章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维纳的归因理论:韦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 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通常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 度是内外的维度,即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还 是外部原因;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维度,即将成功或 失败归因于稳定的经常发生的因素还是不稳定的偶然 性的因素;第三个维度是指控制点,即将成功或失败 归于可控的因素还是不可控的因素。
3.1.2 学习理论
1.概念: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 2.学习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 社会学习理论
3.1.3 归因理论
1.归因的概念: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 的推论过程。
2.归因理论的概念: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因果关系解释的理论。
第三章 内容纲要
知觉和社会知觉的概念、种类、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学习的概念和基本的学习理论 归因和归因偏差的概念 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基于认知理论的管理
3.1 认知理论
3.1.1 知觉和社会知觉理论 1.概念:知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直
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个别部分 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基本特征: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 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 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一般人在解 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论: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 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 或情境。他认为,这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 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区别性、一贯性、一致 性。
3.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是相对于对物的知觉而 言的,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是人们对于有关他 人的信息的解释和综合的过程,是个人归因的基础, 也是个人社会行为的基础。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第三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PPT课件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第三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PPT课件

.
12
3、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1856~1915)简介:美国人,普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车床前的工人” 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 度》(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 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四条原则和三大实验 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 重大的精神变革。 第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 率。“馅饼理论”把生产率看作是取得较高工资和较高利润的 保证。科学管理的思想:合作。 第二,用科学代替经验。
.
2
广义上讲,管理学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 等方面的管理。
管理学并不是一门单纯计算方法的学科,而 是一门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多属性特点的 学科,是一种综合地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的科学体系。
.
3
二、管理理论
管理的历史,由来已久, 据认为,人类进行有 效管理的历史,可能 已经超过6千年。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基础理论 第二节 人为学基础理论 第三节 心理学基础理论
.
1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一、管理的实质 管理的实质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是用以指
导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生产、交换、分 配、消费诸过程所有一切活动的。 管理就是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 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组织、核算和 调节。
• 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
11
艾默生的管理12原则(和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类似) (1)管理人员要有明确规定的奋斗目标; (2)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常识; (3)要有精明强干的咨询班子; (4)要有严明的纪律; (5)要大公无私,公平待人; (6)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和会计制度; (7)要有工作的计划和迅捷的调度 (8)要规定出工作的标准方法,安排好工作的时间进度; (9)建立标准化的负载条件; (10)要有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环境; (11)要有明确成文的标准指导条例; (12)要实行有效率的奖惩制度。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理心理学的研究容(一)传统看法管理心理学由三大块构成: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二)五分法知道管理活动有目标、人力、环境、时间和信息五大要素,在个人和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可以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容分为五个方面:目标管理MBO、人力管理MBM、环境管理MBE、时间管理MBT和信息管理MBI。

*4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1)、心理技术学(工业心理学)-----闵斯脱博格.,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论述了运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2)、人际关系学(霍桑实验)----梅奥、罗特利斯伯格(1)人不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经济人”,而且是追求社会需要和心理满足的"社会人”。

(2)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质条件与管理制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

(3)改善企业管理,既要发挥"正式团体”的作用,更应重视"非正式团体”(亲密伙伴或哥儿们团体)的作用。

"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并影响部成员的行为。

(4)新型领导既要考虑职工合乎逻辑的理性行为,还应重视职工非逻辑性的情感需要。

领导要经常与职工进行意见沟通,尽量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

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主要研究群体活动、情绪和相互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群体中的领导方式;群体成员参与;群体规模等问题."群体动力”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做出了很大贡献。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Contents
1 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 2 博弈论对管理心理学影响 3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PA R T 0 1
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基本观点 1.大多数人是天生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大多数人都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领导和指挥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采用强制的惩罚 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目标而工作 4.大多数人干工作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 只有金钱才能激励他们去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具有上述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 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冲动而成为管理者
Z理论的主要观点 1.长期雇佣制 2.集体决策制 3.个人负责制 4.缓慢的评定和提升 5.适度专业化的职业道路 6.含蓄控制和明确控制相结合 7.整体关心,包括对职工家庭的关心
决策人假设
决策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1.每个人都是自主决策的行为主体,而决策本身并非不可分解的基本 单位,应视为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决策前提包括价值要素和事实 要素 2.决策前提的引入基于决策者本身的要素有关,也与决策者所处的环 境有关 3.组织并不代替个人作决策,但是组织可以提供相关事实和价值前提 以影响个人决策
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
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 化,需要层次因人而异 2.二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他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 合为一个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一个人在不同的单位工作或在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 的需要 5.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 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人的普遍行之有 效的管理方法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四.认知心理学 1.主张研究人的内部认知过程,强调人的认知活动主观能动性和复杂多样性 2.认知心理学的诸多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或启示作用 3.认知心理学的兼容并包的方法论和方法,对于开展管理心理学研究解决实际 的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感Y谢O各U位观看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1.人是社会人 2.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管理 3.重视非正式群体 4.建立新型领导方式的必要性 5.提出了自我参与管理的理论
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
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有利,工作如同休息一样自然 2.限制或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 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3.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不能够接受责任,而且会追求责任,逃避 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不是人的本性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问题的 创造性 5.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1.把人的潜能和价值提高到了心理学研究的首位,突出了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 需要的作用 2.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和心理治疗的发展 a.他尊重人,强调自我实现,主张以最简单的方式对人类劳动、生活和谋生的 方式进行适当的管理 b.倡导健康管理和协同管理,使工作成为自己喜欢的娱乐 c.提出了协同发展的观点
PA R T 0 3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精神分析心理学 2.行为主义心理学
3.人本主义心理学 4.认知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1.提出了组织情境中观察人、理解人的一种新视角 2.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3.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了人类行为的动力系统,弥补了管理心理学中人性假设 研究过于表面化和现象化的缺陷,有助于更加深入的理解人类行为的动力基础 和机制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早期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学派 新的新行为主义 1.强调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客观性,主张用客观的行为观察代替主观的意识内省, 这对于组织心理和行为研究科学化和可操作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行为主义研究的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 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行为矫正领域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说明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机制,这对于组织管理 中如何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和鼓励正确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文化人假设与Z理论
文化人假设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是文化的产物,即使是人的一些生物性也存在某种文化的烙印 2.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具有共同的行为模式 3.人格的塑造最核心的是对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的培训和训练 4.企业或群体行为的效率主要依赖于群体成员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观 和行为准则
文化人假设与Z理论
PA R T 0 2
博弈论的主要观点
博弈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1.局中人:即参与博弈的主体 2.策略:即各个局中人可以选择的战略行动空间 3.支付:即各个局中人在从博弈的所有局中人的战略组合状态下能够得到或失 去什么
博弈论的主要观点
对管理心理学的影响: 1.理性人的悖论思考与决策的满意原则 2.对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与博弈 3.作为绩效考核的博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