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的现实主义
鲁迅的小说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鲁迅的小说中的现实主义风格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犀利的观察和深刻的批判精神而闻名。
他的小说作品中常常呈现出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对人性的剖析,深刻地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们的挣扎。
本文将通过分析鲁迅的小说中的现实主义风格,来展示他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首先,鲁迅的小说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基础,呈现出了现实主义的特征。
他的作品多以中国社会的底层群体和边缘化人物为主要创作对象,描绘了普通人们的生活困境和社会问题。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他以主人公的视角,鲜明地描绘了封建社会荒诞的现实,用夸张的笔法展示了普通人的痛苦和绝望。
这种对现实的直接反映,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人类存在的困境和社会的无情。
其次,在鲁迅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鲁迅的人物形象鲜活而具体,他们的个性特点往往代表了一定的社会类型。
比如,在《阿Q正传》中,阿Q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的代表,他的怯懦和自卑在其他人物身上也有所体现,从而使读者更好地认识到社会对于边缘人群的不公与冷漠。
这种细腻入微的人物形象刻画,使作品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同时,鲁迅的小说中也展现了现实主义的意识形态。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揭示,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陈旧观念和道德败坏。
在《孔乙己》中,他通过对一个受封建伦理束缚的小人物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压迫和迫害。
这种批判性的观点贯穿于鲁迅的小说中,他用艺术手法以及悲剧性的结构展示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最后,鲁迅的小说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
他运用了夸张、讽刺等手法来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他通过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进行讽刺,使作品不仅具有文学性,还更富有感染力。
同时,他还运用了写实而生动的描写手法,让读者能够生动地感受到作品中的场景和氛围。
这些写作技巧的运用使鲁迅的小说极具现实主义的特征,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思考作品所给予的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揭露社会黑暗面鲁迅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面。
他描绘了大量贫困、饥饿、疾病、污秽、暴力和逆境等困苦生活的细节,描述了中国传统制度的弊病和种种不良现象,控诉了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腐败。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经典作品,深刻剖析了社会现实的丑恶,为人民揭开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二、反对封建文化鲁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打破封建主义文化的束缚,需要摒弃旧的文化传统,发展现代文明。
因此,他强调“百年国耻”应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而对传统文化不要怀有浪漫的情感。
他通过小说《阿Q正传》、《药》、《祝福》等作品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的腐朽和阻碍现代文明的力量,以及努力追求新文化的时代精神。
三、倡导人性解放鲁迅的作品追求人性的解放和个性的自由,强调人物的主观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在小说《故乡》中写道,人们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它应该是人的耳朵而不是別人的手,处理自己的事情”,倡导了积极的人性解放和自由。
在他看来,个人只有在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真正成为主人公。
四、探索语言艺术的新境地鲁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整体风格独具特色,语言雄浑而准确,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他拒绝传统文风,追求写作的自由和创造性,挑战语言和文学的传统规则,探索新的写作形式和手法。
他的小说在语言上简明扼要,且形式变化多样,既有平实的笔调,也能运用较为朴素的语言体现自己的锐意进取。
总之,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揭示了中国的社会现状,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提倡人性解放和创新创造。
他践行了自己的写作信条,表现出对社会和人民的关切,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种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和尖锐的社会批判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面和尖锐的社会批判为主题,他深刻地剖析和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愚昧和压迫。
在小说《狂人日记》中,他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病态心理和家庭的腐败、虚伪,展现了封建家庭的重男轻女观念和女性的压抑,从而对当时社会的荒谬和病态进行了批判。
在散文《中国人的精神》中,他通过对欺骗、自大、劣根性、苟且和无知等现象的揭示,对中国社会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
二、关注民族命运和文化自信鲁迅的作品中流露出对中国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对中国民族的困境和自信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他在《伪自由书·论矛盾》中指出,中国人是一个历史发展上特殊的民族,既受封建道德的束缚,又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使得中国人在面对困境时既急于摆脱束缚,又缺乏自信心。
他提出了要以科学精神和民族自信来推动中国的进步,这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呼唤个人尊严和自由鲁迅对中国传统封建道德的批判和对个人尊严和自由的呼唤,是他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他指出传统封建道德妨碍了人的自由发展和个性的展现,在《阿Q正传》中通过对脆弱自尊心和为了保持“颜面”而软弱的人性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奴役和侮辱。
在《故乡》中,他又通过对故乡的描写,呼唤了一个人应该有独立而自尊的个性。
四、以文学为武器改造社会鲁迅坚信文学的改造社会的力量,他认为文学可以揭示和批判社会的丑恶,可以唤醒人民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进步。
他的散文《狂人日记》、小说《阿Q正传》等作品,不仅直接震撼和批判了社会的陋习和黑暗,而且通过文学的手法和方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关注,促使人们对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鲁迅的作品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他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民族命运和文化自信的关注、个人尊严和自由的呼唤以及以文学为武器改造社会等方面。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思想家和社会评论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痛苦和无奈的揭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下面将从批判封建礼教、呼吁民主进步、揭示社会黑暗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中。
他深刻指出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反动性质,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狂人日记》以“孔乙己”的命运为背景,讽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阿Q正传》通过描写阿Q的失败和挣扎,揭示了封建礼教使人民群众的自尊心受到侵犯,极大地落后了中国社会。
这些揭露与批判使人们对封建礼教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促使了封建礼教的逐渐消亡。
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还表现在他对民主进步的呼唤中。
他深知中国社会的落后,积极倡导民主、科学和新文化运动。
他的作品以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为主题,从而带给人们新的思考和启示。
例如《狂人日记》以疯子的形象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困境,通过民主与科学的呼唤,表达了对新文化运动的期盼;《孔乙己》以被压迫者孔乙己喝多了酒后的胡言乱语为背景,表达了对压迫与狭隘的反争斗精神的呼喊,揭示了在封建社会抗争时对民主自由的向往。
通过这些作品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对民主、科学和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导向。
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还展现在他对社会黑暗的揭示中。
他关注中国社会的底层,揭示了社会黑暗的一面。
例如《药》通过药店老板买卖伪劣药品的故事,揭示了商人精神的丑陋和对底层人民的剥削;《阿Q正传》以描写阿Q街头搏斗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无底深渊和对平民百姓的欺压。
这些揭示社会黑暗的作品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和社会阶级的不公平,进而激发了人们的抗争意识和改革追求。
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民主进步的呼唤和对社会黑暗的揭示中。
他的作品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问题和现实困境,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渴望。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巨匠,他的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无一不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
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揭示社会矛盾和阶层斗争。
鲁迅的作品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在战乱、天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阶层冲突不断激化的情况。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和被压迫阶层的反抗心理,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揭露。
第三,关注民生疾苦和人性的深度思考。
鲁迅作品中反映了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关注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度的思考。
他的小说《故事新编》、《呐喊》等,所描述的贫苦人民不仅受到经济方面的压迫,而且还受到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压迫与割裂。
他在作品中表现出对革命、对自由和人权的追求,提出了走向人类文明的方向。
第四,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出建设性的思考。
鲁迅在批判旧思想与旧制度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新时代的发展机遇。
他呼吁继承西方文明的进步精神,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建设性思考。
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强调文学应该发扬民族传统,使之与时俱进,服务于现实生活,这成为许多中国作家的写作原则。
总之,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批判了封建文化和传统观念,关注民生疾苦和人性的深度思考,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出建设性的思考。
这些都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典范。
高中语文教案: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作品评析

高中语文教案: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作品评析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作品评析一、引言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对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作品进行评析,详细探讨他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揭露与批判。
二、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思想1.现实主义的定义和特征现实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表现现实、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的作品。
其特征包括对社会和人类问题的关注、对真实生活的描述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2.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主张鲁迅先生深受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黑暗面,呼唤社会的良知和良治。
他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中国当时社会的腐败、封建制度的弊端,以及人性的贪婪和残暴。
三、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评析1.作品简介《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医生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道德沦丧。
鲁迅先生通过主人公讲述自己的心理,批判了中国传统封建制度对于个体的摧残和压抑,指出了社会道德以及社会伦理的崩溃。
3.艺术手法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手法,使读者可以直接了解主人公的想法和情绪,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四、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阿Q正传》评析1.作品简介《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描写一个懦弱的乡村男子阿Q的生活经历,探讨了社会对弱者的歧视和欺凌。
2.思想内容鲁迅先生通过刻画阿Q的形象,对中国旧社会道德观念的虚伪和人性的自私做出了深刻的揭示,启示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3.艺术手法鲁迅先生运用了讽刺的手法,通过对主人公阿Q的讽刺和嘲笑,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假善和虚伪,同时也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尖锐批判。
五、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影响1.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创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纪元。
鲁迅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鲁迅小说中的现实主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制度为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鲁迅小说中的现实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深刻领悟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本文将从鲁迅小说中的现实主义角度出发,探讨其作品中所展现的社会现实主义精神。
鲁迅的小说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这些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独白,展现了他对封建礼教、封建伦理的强烈批判,呼吁人们要有自我解放的精神。
而《阿Q正传》则以阿Q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们的自卑心理。
这些作品无一不体现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精神。
在鲁迅的小说中,现实主义的表现不仅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上,更体现在对人性的关怀和探讨上。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是普通人,他们或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或受社会现实的压迫,或自卑、自贱、自私。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更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现实主义精神。
鲁迅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黑暗,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除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揭示外,鲁迅的小说中还体现了对历史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许。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和社会制度的腐朽。
同时,他对未来的期许也体现在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的批判中。
鲁迅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的良知,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总的来说,鲁迅小说中的现实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他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揭示,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鲁迅的现实主义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人,引导他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浅析鲁迅的现实主义

浅析鲁迅的现实主义摘要: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深刻地提出农民和其他被压迫群众的状况和他们的出路问题的作家。
鲁迅的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现实主义道路。
他以客观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鲁迅现实主义鲁迅先生是一代伟人,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这位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以他大量优秀的作品和富有人格魅力的思想和精神,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文化。
鲁迅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现实主义的思想深深地培植在中国广大的被压迫人民的土壤上面,他的反封建的力量是从广大的被压迫人民那里取得的。
作为现代文学巨擘,鲁迅无疑呐喊出了启蒙者的最强音,他以悲天悯怀的关爱与救世济人的热诚,人的存在命运与状态予以了淋漓尽致的书写,中国现代批判现实主义大师,鲁迅先生当之无愧。
今天,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来解读这位伟人,可以看到,鲁迅是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来用他的作品震撼着我们心灵的,对封建历史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思考共同构筑了鲁迅作品的精神空间。
他抓住了最不易消逝的时代精髓,以平凡的题材,深刻的反映出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民族的命运和民族性格,他的创作思想从来没有离开过现实的土壤,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
农民问题是鲁迅早期作品的重要主题,他以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深厚感情关注着他们的命运,他“正视现实社会”(《二心集。
上海文艺之一瞥》),直面人生,如实描写,毫无讳饰,对旧社会的丑恶,罪恶的痛根,作了深入的揭露,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达到过去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高度;作品中渗透着对广大农民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期望人民群众觉醒起来,争得做人的资格,而且还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这三点组成了他革命现实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阿Q正传》中的阿Q的形象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鲁迅的现实主义
摘要: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深刻地提出农民和其他被压迫群众的状况和他们的出路问题的作家。
鲁迅的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现实主义道路。
他以客观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鲁迅现实主义
鲁迅先生是一代伟人,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这位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以他大量优秀的作品和富有人格魅力的思想和精神,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文化。
鲁迅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现实主义的思想深深地培植在中国广大的被压迫人民的土壤上面,他的反封建的力量是从广大的被压迫人民那里取得的。
作为现代文学巨擘,鲁迅无疑呐喊出了启蒙者的最强音,他以悲天悯怀的关爱与救世济人的热诚,人的存在命运与状态予以了淋漓尽致的书写,中国现代批判现实主义大师,鲁迅先生当之无愧。
今天,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来解读这位伟人,可以看到,鲁迅是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来用他的作品震撼着我们心灵的,对封建历史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思考共同构筑了鲁迅作品的精神空间。
他抓住了最不易消逝的时代精髓,以平凡的题材,深刻的反映出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民族的命运和民族性格,他的创作思想从来没有离开过现实的土壤,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
农民问题是鲁迅早期作品的重要主题,他以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深厚感
情关注着他们的命运,他“正视现实社会”(《二心集。
上海文艺之一瞥》),直面人生,如实描写,毫无讳饰,对旧社会的丑恶,罪恶的痛根,作了深入的揭露,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达到过去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高度;作品中渗透着对广大农民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期望人民群众觉醒起来,争得做人的资格,而且还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这三点组成了他革命现实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阿Q正传》中的阿Q的形象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些。
闰土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他勤劳质朴,坚韧,但精神近乎麻木。
他儿童时代活泼、机灵、能干,是“我”心目中的“西瓜地上戴银项圈的小英雄”。
二十多年后,“多子、饥荒、苛税,兵、菲、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他只是默默地承受,挣扎,精神的摧残在这里超过了生活的胁逼,一种等级观念已经注入他的头脑,他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和童年伙伴之间的不可预约的界限,并且向主宰命运的“神”低头。
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他是村上的“出场”人物,每天撑航船进城,知道很多时事;但他所知道的时事,都是某地雷公劈死了蜈蚣精,某地闺女生了夜叉之类,其愚昧无知可见。
辛亥革命发生时他因进城而被革命党人剪去辫子,张勋复辟在小村引起一场小小的辫子风波。
面对封建帝制余孽赵七爷的恫吓,七斤为自已没有辫子愁得不知如何是好,七斤嫂对赵七爷低声下气赔笑脸;村人们围着看热闹,相信赵七爷的话。
阿Q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剥削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可他不能正视现实,常以自欺自慰的种种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忘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这三个农民形象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愚昧麻木不觉悟。
但在《故乡》中“我”希望下一代有“新的生活”,说明作品的着重点不是对往昔的缅怀,而是对现实的挑战,并且引导人们去确信前途:“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们在阿Q身上也看到了农民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是一个革命的阶级,鲁迅在他的实际观察里,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阿Q 在他和小D一场不分胜负的搏斗之后,便出门“求食”了,“看见熟识的酒店,看见熟识的馒头,但他都走过了,不但没有暂停,而且并不想要。
他所求的不是这类东西;他求的是什么东西,他自己不知道”。
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在我们面前出现的已经不是可笑的,而是对人生问题陷入深思的阿Q了。
一种还是朦胧的,不确定的,新的希望和企求正在他心里孕育。
我们第一次在阿Q身上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也证明了鲁迅对中国的现实生活,对被压迫的农民的本性,有极深刻的理解。
鲁迅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说明了他的现实主义是富于生命力的,充满着革命的理想和内容。
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一位农村妇女形象,她悲剧的一生深刻展示了在封建势力,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妇女的悲惨命运。
鲁迅把人物放在更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农民的命运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祥林嫂勤劳善良,但一生坎坷,最后在“祝福”之夜倒毙街头。
是封建礼教制造了祥林嫂的悲剧。
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阳间世界到阴间世界,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大伯、柳妈及鲁镇的群众,联成一个周密系统的封建大网络,虽然她的一生都在不断挣扎,却从来没有争到“人的价格”,争不到一个普通人—实际
上也就是鲁迅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坟.灯下漫笔》)的资格。
中国农村妇女所受的痛苦的深度,再没有比鲁迅这篇小说里表现得更充分的了。
这些形象无一不体现出了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生活阅历的丰富,对社会的认识更为深刻,使鲁迅对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作了认真的观察和分析,知道他们“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
将“历来所见农村之类的情况”,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只要写出实情,即于中国有益,是非曲直,昭然具在,揭其障蔽,便是公道耳”。
郁达夫称赞鲁迅说:“当我们看到一部分时,他看到了全般,当我们着急于要抓住现实时,他把握了古今未来。
”鲁迅的小说的确可以毫无愧色地被称为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历史”。
鲁迅不仅在创作思想上在创作方法上也是严格的遵循着现实主义原则的,对现实如实地描写,再现生活的真实。
他还着重的指出:艺术创作描写的“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他说:“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的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象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
”[致徐懋庸(1933年12月20日),《鲁迅书信集》上卷第465页]现实生活的逻辑规定了原来极端落后的阿Q的转变不可能是简单的,他的转变必然走着曲折复杂的道路。
几千年来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必然会造成《药》的悲剧。
《狂人日记》中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深刻的整理。
鲁迅以严格的现
实主义态度,使社会生活的具体描写结合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艺术地贯穿在小说的全部细节里,借实引虚,以虚证实,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作出了惊心动魄的概括。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从根本上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的思想是一致的,他是反映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被压迫人民群众的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生活的,鲁迅先生怀着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深情,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新篇章,为现代文学创作树立了杰出的榜样,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㈠》 1998 中山大学出版社第234页
2.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㈡》第184页
3.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了小说来》北京民
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