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多的原因

合集下载

中国成世界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国家 近1亿患者

中国成世界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国家 近1亿患者

中国成世界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国家近1亿患者来源:科技日报2010年12月17日09:18本报记者李颖中国是全世界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3.5亿至4亿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超过1/3的人在中国,约有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有2—3千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

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日前正式在京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指出:自11年前第一个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上市以来,到2005年第一个《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出台,再到此次新版指南的更新,“长期抗病毒治疗”依然是慢乙肝治疗的核心,数以百万计的乙肝患者从中获益。

但目前我国乙肝治疗现状仍不容乐观,有两大因素阻碍患者坚持长期治疗:患者经济负担和治疗不规范。

此次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首次纳入优化治疗策略,这对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预防耐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和降低医疗费用极为重要。

乙肝病毒传染率本来很低庄辉院士指出,从医学角度来讲,一般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乙肝传播的途径主要有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三种。

“接吻不会传播乙肝,和口腔溃疡者也不会通过饭菜传播,普通的工作、学习与这三类传播途经毫无关系,可见,人们应该对乙肝病原携带者持宽容态度,而不应该歧视。

”乙肝当前的主要传染方式来自血液和母婴传染,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人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毒,不留下祸根。

而科学研究表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留下祸根,不过,目前的母婴隔断技术已经可以保证婴儿有95%以上的机会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如果母亲是慢性乙肝患者,应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在控制病情后再怀孕;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则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怀孕,但要加强随访。

”庄辉院士强调,在分娩过程中应加强对新生儿的保护,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使他们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大大降低。

乙肝是怎么引起的 为什么会得乙肝

乙肝是怎么引起的 为什么会得乙肝

乙肝是怎么引起的为什么会得乙肝*导读: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简称。

乙肝患者指的是乙肝病毒为阳性,患有慢性肝炎超过半年的人士。

乙肝的主要症状是身体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部疼痛等。

提起乙肝,很多人都只知道乙肝会传染,但却不清楚乙肝是一个什么病,是怎么来的,下面为大家简单说一下引起乙肝的各种病因。

……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简称。

乙肝患者指的是乙肝病毒为阳性,患有慢性肝炎超过半年的人士。

乙肝的主要症状是身体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部疼痛等。

提起乙肝,很多人都只知道乙肝会传染,但却不清楚乙肝是一个什么病,是怎么来的,下面为大家简单说一下引起乙肝的各种病因。

1.家族遗传。

我国是乙肝高发的国度,高发的原因是乙肝呈家族性的传播。

一般以母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那么其子女如果没有注射乙肝疫苗,大多数都会成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同时乙肝可以通过精液传播,也也是造成我国乙肝发病呈家族性的原因。

2.婴儿感染病毒。

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是否会发展成慢性乙肝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在较小,是胎儿或新生儿时期,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成为慢性病毒的携带者,如果是儿童时期感染乙肝,约20%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那么只有3%-6%会成为携带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病毒的携带率会渐渐下降。

3.缺乏预防意识。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传播的最重要措施,我国很多地区由于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进行得不够彻底,导致乙肝难以系统地预防,导致乙肝病例的数量难以下降。

4.误诊或漏诊。

急性肝炎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未能及时发现患者携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因此耽误了治疗的时机,一般来说,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

5.免疫力功能低下的人士易染上乙肝。

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

预防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问答

预防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问答

预防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问答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传染情况根据一些比较权威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应该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2亿,基本上占我国总人口的9.09%,其中有1/4是慢性乙肝,大约是3000万,这个数字应该是比较接近真实情况。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方式一、母婴传播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亲是家庭聚集的主体,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

“乙肝患者什么有传染性”是更重要的,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的具体包括精液,阴道的液体,乳汁,血液,淋巴液,脑脊髓的液体,肺腔的液体,腹膜的液体,关节的液体,羊水,等等。

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孔道直接与外界相连,储存的体液也直接和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而称为外界溶液。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

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

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

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二、医源性传染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三、输血传播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四、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

乙肝有哪些常见的发病原因

乙肝有哪些常见的发病原因

乙肝有哪些常见的发病原因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如母婴传播、输血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

①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

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

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

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③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④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

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⑤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

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HBV本身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

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肝炎肝硬化,部分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

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

成年感染者多呈急性过程,可以痊愈,仅5%存在慢性化,慢性感染者中40-50%进展为肝硬化,其中8%左右发生原发性肝癌;幼年感染者90-95%呈慢性感染状态,为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成年后容易反复发作,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与认识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与认识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与认识从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大约有3亿5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我国占世界总数的1/3即1亿2千万。

按我国人口平均算来大约是每100个人中就有9.7个携带者即9.7%。

世界上流行比较高的地方:中国、东南亚(泰国、印度)、非洲等,日本、欧美国家所占比例很低,大约1.5%~2%。

近五年统计表明,我国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的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7%左右,实际成为携带者仅为9.7%。

这意味着人群中每10人就有1人是asc,这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医疗问题,他同时会带给我们诸多的社会问题。

1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定义hbsag,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如果人体血液经免疫学检查hbsag 为阳性,而没有任何肝炎的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也属正常,并经过半年医学观察未发现异常者,医学上称这种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asc)。

携带者有无传染性:“两对半”就是五项乙肝化验指标的俗称,是检测乙型肝炎最常用的血清指标。

化验单上常可见到这五个项目: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后,检测血清五项指标,最常见的模式有:hbsag(+)→hbeag(+)→抗-hbc(+) →病毒高复制型[病毒在体内复制迅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既“大三阳”]。

-hbs(+)和/或抗-hbc(+)为不传染型,说明病毒在体内基本被消灭,人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近期可不被乙肝病毒所传染。

hbeag、抗-hbe、抗-hbc中一项或几项阳性,为低复制型,说明病毒存在体内较少,复制繁殖较低。

必须明确:asc不等于乙肝病人如何判断和鉴别asc:真正的asc 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从未有过肝炎发病史(如急性黄疸性肝炎等),一直没有临床症状(如容易疲乏、食欲不振、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等)和体征(肝掌、蜘蛛痣、面色灰暗、脾大)。

②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但肝功能系列始终正常(如血清转氨酶、胆红素、蛋白比值等等)。

乙肝病毒感染者686例乙肝五项结果分析

乙肝病毒感染者686例乙肝五项结果分析

P <o . 0 5 .f = 2 0 . 1 8
3 讨 论
乙肝病 毒性肝 炎对人 类危 害极大 的病 毒性疾 病之一 。而 且 乙 肝病 毒 携 带 者在 我 国 占有 一 定数 量 ,人群 传 染性 及 感 染 率 较 高 , 目前 严 重 影 响人 们 的 生活 质 量 。 乙肝 病毒 携 带 者 传 播途 径 主要 通 过 血 液及 其 他体 液 通 过 注射 或 非 注射 途 径 进 入 易感 者 体 内进 行 传 播 。因 此 ,利用 血 清 学 进行 检 测 乙肝 表 面抗原 ( HB s Ag ) 、 表面抗 体 ( 抗一 HB s ) 、 e 抗原 ( HB e A g ) 、 e 抗体 ( 抗一 HB e ) 和核 心抗体 ( 抗一 H B c ) 为 乙肝病 毒 血清 免 疫 学 检查 的 主要 方 法 。 乙肝 五项 指 标 的改 变 对 乙肝 的诊 断 及病 程的 观察具 有重要 的临床 意义 [ 3 1 。 HB s Ag是血 清 中最 早 出现 的 乙肝 病毒 标 志 物 ,出现 阳 性 提示 属 于 乙肝 急 性 感染 早 期 或慢 性 乙肝病 毒 携 带者 ,具 有一定 的传 染性 ; 抗一 HB s阳性 时提 示既 往感染 过 乙肝 ,或
治疗 及预 防具有 重要 临床应 用价 值 …。本文 就对我 院感染 科 清 学标 志物 检
测结 果总结 分析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
本文 6 8 6例 乙肝病 毒 感 染 者病 例 资 料 均来 自 2 0 1 1年 8 月至 2 0 1 2年 1 O月 本 院感 染 科 住 院 患 者。 所选 病 例 均 符 合 乙肝 病毒感 染 的血 清学 诊断 指标 【 2 】 。其 中男 3 5 6例 ,女 3 3 0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人为什么会得乙肝?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人为什么会得乙肝?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人为什么会得乙肝?乙肝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 阳性率约为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人为什么会得乙肝?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乙肝在中国并不少见,相反,中国的乙肝病人却是非常的庞大的数量,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大概同我国的一些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下面,我们请专家为我们讲解关于乙肝的病因问题。

乙肝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 阳性率约为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乙肝是有乙肝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那么引起乙肝的原因就在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性传播的HBsAg阳性率为5.44%,而社会生活中一般接触传播的HBsAg阳性率仅仅为0.68%,性乱是造成乙肝性传播的重要原因.2、母婴传播:患急性乙型肝炎和携带HBsAg的母亲都可能将乙肝传染给新生儿。

3、一般接触传播:家庭日常生活可造成传播的情况主要有:HBsAg阳性人的创伤出血、月经血、痔疮血污染家庭环境;与HBsAg阳性人共用牙刷、口杯、毛巾和剃刀;HBsAg阳性人同乳幼儿密切接触,尤其是口喂小儿。

4、经血途径传播:包括输入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不洁的注射、手术、拔牙、文身、针灸、穿耳孔、内窥镜检查和医务人员的意外刺伤等。

5、医源性传播:主要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内窥镜引起。

所以,应该大力推行一次性医用器械。

以上,专家从专业角度告诉我们一些乙肝的病因,其中,大多数都是经过体液传播的,可见,注重个人卫生,以及规范性行为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乙肝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疾病,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传染病流行现状分析

传染病流行现状分析

传染病流行现状分析一、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概述近年来,我国传染病流行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隐患。

根据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每年约有数百种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中不乏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

在这些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依然是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主要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1.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传染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数高达数千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数也超过千万。

这些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炎,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2. 结核病结核病是我国传染病的一大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我国是全球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数约为100万,总数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结核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疫情依然不容乐观。

3. 艾滋病艾滋病是我国传染病流行的另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逐年上升。

根据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约100万。

尽管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艾滋病仍然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武汉爆发,迅速蔓延至全球。

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在国内的蔓延。

然而,随着全球疫情的恶化,我国仍面临输入性病例的压力。

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面对传染病流行的现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1. 加大传染病防治投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才配备,确保传染病发现、报告、处置等环节的顺畅。

2. 强化科学研究,提高疫苗和药物研发水平。

加大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力度,为传染病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什么这样多?
全世界有20亿人已经受到过HBv感染,其中3.5亿人已成为馒性乙肝带毒者。

通过调查得知,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9.7%是乙肝带毒者,共1.2亿这个数字确实是很惊人的,可占全世界乙肝带毒者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我国有这么多的HBv感染者呢?据研究可能和种族的遗传性有关。

吐界上的乙肝带毒者约3/4以上可能属于“亚洲种族”。

HBv 感染的地理分布差异很大,在中国、东南亚和非洲是HBv感染的高度流行区,而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则不太常见。

如果乙肝带毒者占总人口2%以下(<2%)属于低度感染区,如北美洲、西欧、北欧及南美洲等地;乙肝带毒者占总人口的2%-7%属于中度感染区,如印度、北非、巴西、日本、北亚洲地区等;乙肝带毒者占总人口的8%以上(>8%)则属于高度感染区,如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五疑.我国是在HBv高度感染区内。

有人以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原来的经济比较落后,卫生条件差,所以感染HBv的人就多,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回事。

比如生活在HBv 低感染区的亚裔人中,同样会有HBv的高感染率。

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原来的HBv感染率也是很高的,只是近些年来采取了预防措施,如普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才使HBv感染率明显下降。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乙肝的预防,在新生儿中普种乙肝疫苗,现在小儿的HBv感染率也已明显下降,一些大、中城市儿童的HBv感染率只有1%—2%左右。

可以确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搞好乙肝疫苗接种,我国肯定会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