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分之一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合集下载

打乙肝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打乙肝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打乙肝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占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乙肝的措施。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新生儿在刚出生24小时内就要注射乙肝疫苗,越早接种越好。

那么打乙肝疫苗需要注意什么呢?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的问题一直都备受大家关注,
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8
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

乙肝疫苗有效期为5年7年。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

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如何预防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如何预防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导读:2014年全国乙肝发病率近10万例,这个数据表明我国有约十分之一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2014年全国乙肝发病率近10万例,这个数据表明我国有约十分之一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和黄疸的症状。

重型的乙肝病患者可以发展为重型肝炎,甚至引起肝硬化,最严重可转化为肝癌。

乙肝是对社会危害很大的传染病,日常的传播途径也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1.性接触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男性的精液和女性的阴道分泌物进行传播。

性接触时未采取防护措施也会引起病毒感染。

*2.医源性传播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拔牙工具或者其他创伤性医疗器械会引起病毒感染。

另外,吸毒者共用针头和注射器也会导致感染病毒。

* 3.母婴传播和艾滋病毒感染一样,乙肝病毒也会在母婴间传播。

患急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阳性的怀孕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会把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 4.血液传播乙肝病毒可以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

在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会排查乙肝病毒,因此这些地区也很少会有由血液传染肝炎的病例。

乙肝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进行预防,一般感染了乙肝病毒会有一段潜伏期,经常潜伏2-8天,一般为3-5天。

乙肝作为诱发肝癌的高危因素,平时要注意预防。

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肝脏,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科学饮食。

充足的营养对于预防乙肝非常重要,尤其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要做到“营养均衡”,各项营养素的摄取不宜过多也不易过少,在体内要保持一个平衡的度。

蛋白质的摄取要均衡,因为肝脏本身就由大量蛋白质构成,而肝脏的功能之一就是营养物质代谢。

在肝病的不同时期,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应有所不同。

一般的摄入量在15%左右。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还没有明显症状的时期,为促进肝细胞恢复与再生,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有所增加。

每天应以每公斤体重1.2-1.5g的摄入蛋白质。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分类与处理论文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分类与处理论文

浅谈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分类与处理【摘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即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症状者,属终身带毒,可能一生都不发病,如常人一样正常工作和学习。

据统计我国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携带乙肝病毒。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这种携带者保持了人类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存活,终究是危害健康的隐患,因此,须认真对待,防患于未燃。

【关键词】乙肝;抗原;携带;处理【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51-011 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分类1.1 甲类:曾患过肝炎而本人则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在健康体检时查出的属此类。

本类携带者病毒不复制,没有传染性。

此类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应及时治疗。

1.2 乙类:健康携带者,经反复多次肝功能化验均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作肝活检亦未见病理改变,肝组织结构完整。

这类hbsag携带者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和劳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自然转阴。

1.3 丙类: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这类患者有病毒复制,并有传染性。

此类hbsag携带者经证实有病理损害,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2 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2.1 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精神轻松愉快,合理膳食,注重营养,定期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抗坏血酸、保肝维养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切忌盲目乱用药,更不可相信广告或庸医的所谓“包治”,“百分之百转阴”之类的骗人假话,以免上当受骗。

2.2 家庭及个人卫生:无症状hbsag携带者家庭及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本人的生活用具(剃须刀。

乙肝患者孕产期管理

乙肝患者孕产期管理

乙肝患者孕产期管理乙型病毒肝炎(HBV)简称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在我国此病的发病率为10%,有三分之一的乙肝患者因发生乙肝病毒母婴直接传播患此病。

目前,肝病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我国孕妇中乙肝阳性的患者率高达5、97%~33%,这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群体,应妥善管理孕产期的保健。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坏死、纤维化。

乙肝主要在中国以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流行,中国人口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经血液、母婴传播、性传播、皮肤黏膜破损等传播方式。

乙型肝炎除母婴直接传播以外还有很多介质传播,如:纹身、扎耳洞、内镜检查、去不正规献血站献血等。

乙型肝炎病毒并不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在一起接触是不会被感染的。

由于乙肝患者妊娠后可能加重原有的肝损伤,甚至会导致急性黄肝萎缩、肝功能衰竭等,导致孕产妇死亡。

同时为了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乙肝孕妇应纳入专门高危妊娠管理系统。

妊娠合并乙肝除了加重肝损伤外,还可增加早产、死胎发生的几率,乙肝产妇患妊高症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产妇高出很多。

所以医院应做好细致、全面的产前检查,为保证患有乙肝妊娠的产妇顺利妊娠。

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

如果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e抗原均为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有70%~90%在半岁内感染乙肝,在12月龄时90%将成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感染;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为阴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在半岁以内有10%可发生乙肝感染,在12月龄时成为慢性感染的比例则高达40%~50%。

乙肝病毒在宫内感染率为5%~15%,是出生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当婴儿出生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呈阳性直到1岁时仍呈阳性可判断为宫内感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乙肝病毒携带者指的是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却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均正常的人群。

经了解,中国人口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占了大约有10%的比例,即大约有1.3亿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面对这庞大的基数,在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问题上,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政策。

1、就业体检取消乙肝项目检测2010年,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该通知上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另外,该通知还规定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

2、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消除就业歧视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各地的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就业权利,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用或者辞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3、加大宣传,营造公正的和谐就业环境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强实现公平就业的舆论宣传工作,引导用人单位正确认识乙肝疾病和传播途径。

要指导用人单位树立公平就业的观念,消除就业歧视现象。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有什么注意事项虽然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与健康的正常人一样生活以及工作,但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携带的乙肝病毒在一定情况下也具有传染性,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1、选择职业上要注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就业、招聘中大部分岗位都可以应聘,除少数特殊岗位会受到限制,如不能从事献血、保育、航海技术、飞行技术、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理发师、游泳教练、食品加工员、食品售卖员、厨师、超市的服务员等职业。

2、就业期间要注意在找工作以及就业期间,乙肝病毒携带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治疗。

一亿国人都是乙肝感染者,他幸运的在美国找到了特效药

一亿国人都是乙肝感染者,他幸运的在美国找到了特效药

精心整理一亿国人都是乙肝感染者,他幸运的在美国找到了特效药本文非小说,而是科普文章。

患者真实资料来自“MORE Health 爱医传递”,患者名字为匿名。

1有的毛病,大家都知道不好,却不愿意放弃,比如吸烟。

中国有如果肝功能正常,就意味着还没有肝炎症状,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检查,以防肝功能损伤、肝硬化、甚至肝癌。

但是,因为齐遇准备要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所以就先对乙肝病毒进行了治疗,使用的药物是拉米夫定(Lamivudine)。

拉米夫定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用来抑制HIV病毒的合成,同时也被批准用来治疗乙肝病毒。

2009年4月,齐遇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术后肾功能正常,乙肝病毒HBV检测指标转为阴性。

2012年6月,齐遇到医院复查,发现乙肝病毒升高,病毒DNA检查结果(tenofovirdisoproxil fumarate, TDF),每天300mg,但服药后不久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尿液中β2-MG也升高,意味着肾功能出现了问题。

更糟糕的是,12月的检查发现,齐遇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突然分别升高到118和71,说明肾功能、肝功能都出现了问题。

一个月后,肝功能指标稍有改善,但仍然偏高。

在服用替诺福韦治疗后,乙肝病毒量倒是下降了,2016年12月检查时降到21,999 IU/mL, 2017年1月继续降到检查时降到3640 IU/mL。

耐药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更换为替诺福韦治疗是合适的,但是因为齐遇出现了微蛋白尿,确实需要担心药物对肾脏的不良反应。

TAF属于替诺福韦的前体药,在体内稳定性高,并能转换成为有活性的恩替卡韦。

TAF在2016年11月被美国食药监局批准,成为治疗乙肝的新药。

在此之前,TAF与恩替卡韦完成了两项头对头的临床试验,通过这两个共招募了近1300名慢性乙肝患者的研究证明,不管患者乙肝e抗原是否阳性,25mg 剂量的TAF与300mg 剂量的恩替卡韦治疗效果都相同,治疗48周后,90%以上的所降低。

乙肝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接种注意事项读者问题:听说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该怎么接种?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刘建京主任: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和流行区。

大约1.3亿人(相当于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体内携带有乙肝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不能将其清除,有可能引发乙型肝炎;乙肝容易慢性化,慢性乙肝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继续进展部分患者可转变为肝癌。

乙肝病毒导致的上述一系列后果将使国人体质明显下降。

因此,乙肝预防十分重要。

目前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乙肝疫苗接种。

从理论上讲,未感染乙肝病毒者、无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乙肝患者都是乙肝病毒易感者,均需进行预防接种。

尤其是密切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的人,更应及时进行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前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常规要检测肝功能和乙肝五项。

因为感染乙肝病毒后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均无自我不适感觉,不验血检查不知道。

原则是肝功能正常和乙肝五项全部阴性者才全程注射乙肝疫苗。

各种急性病期间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间均不可接种乙肝疫苗。

检查肝功能异常者先不要注射乙肝疫苗,查明原因,进行治疗,待肝功能正常后再行接种。

目前多用的注射方法是“0、1、6月注射法”。

注射第一针时间为0月,第二针于第一针后1个月注射,第三针于第一针后6个月时注射。

每次皮下注射5~10ug。

第7个月检查接种效果,只需查乙肝五项。

出现“乙肝表面抗体”为有效。

“乙肝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已有免疫力。

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为弱阳性,则需加强注射,一般为一次,5或10ug。

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前检查“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则无需再接种。

若“乙肝表面抗体”为弱阳性,则需加强注射。

“乙肝表面抗体”在体内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一般5年要复查一次。

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则要进行复种,程序、剂量和时间同初种。

目前所用国产和进口疫苗均为基因工程疫苗,非血源性疫苗,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民众尽管放心使用。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二、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好吗三、乙肝携带者要注意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1、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是具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但乙肝患者的症状表现却不明显。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播途径很多,性传播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只有了解了传播途径,才能切断传染源,从而到达预防乙肝的目的。

以下就是乙肝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了,可以帮助我们防患于未然。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性关系时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性接触传播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占的比率最大。

因此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健康,在性生活中一定要采用避孕套。

在生活中要讲究卫生,勤洗手,学会保护自己,在发生出血状况时要及早包扎,其实,最稳妥的预防乙肝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定时注射乙肝疫苗就可以彻底隔绝乙肝病毒了。

2、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简介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HBV),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的群体。

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的群体。

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临床中常采用超氧细胞疗法。

3、乙肝病毒的高危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1/10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3成患者现肝损伤
2013年08月21日家庭医生在线
我国已经成为乙肝病毒的重灾区,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我国的人数逐渐庞大。

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一类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平时与正常人一般,一般不建议治疗。

然而乙肝病毒携带者也面临转化为慢性乙肝的风险,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1/10,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防止病情恶化。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HBV),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的群体。

简单地说,就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目前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1、血液传播。

这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最主要传染途径,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等。

实验证明,只要极微量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

主要传播渠道为宫腔内传播、分娩过程传播
和分娩过后的接触传播。

围产期传播是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孩子多在出生时接触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被感染。

感染的年龄越小,越可能成为慢性乙肝。

3、性生活传播。

在接吻和性生活时,乙肝病毒可能通过破损的
黏膜表面进入对方体内而引起感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肝患者有何区别?
携带者虽然血液中表面抗原呈阳性,但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仍无变化。

这就是它与现症肝炎患者最大的区别。

感染乙肝病毒并非都需要治疗根据疾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免疫清除期是抗病毒治疗最关键时期。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又称表面抗原携带期。

这类人群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正常,HBsAg阳性,HBeAg阴性或者e抗体(HBeAb)阳性。

处于此期的患者基本没有传染性,但还存在病情反复的可能,故应该定期随访。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又称为免疫耐受期。

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无肝病相关症状和体征,转氨酶基本正常。

这一人群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载量很高,HBeAg阳性。

此阶段不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但具有传染性,因此,有一些工种,如幼职、军人、餐饮业、野外作业,为限制性工种。

但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包括结婚生育等。

免疫耐受期患者应每年随访1-2次。

慢性乙肝患者:又称为免疫清除期。

处于这个时期的患者肝功能异常,ALT高于正常值的2倍,乙肝病毒载量很高,大于105拷贝/ml,这是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时期。

经过正规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相当多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乙肝病毒载量明显下降,甚至达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实现了e抗原血清转换(e抗原转阴或产生了e抗体),ALT恢
复正常。

乙肝大三阳与乙肝小三阳有何区别?
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是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
病毒指标的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时呈阳性,此时机体病毒复制相对活跃、病毒含量相对较高;“小三阳” 是指乙肝病毒指标中,表面抗原、e抗原、核
心抗体同时呈阳性,此时机体病毒复制相对静止、病毒含量相对较低。

但需要说明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可能是“大三阳”或“小三阳”,但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是肝炎。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在医学界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按道理说,既然身体携带者乙肝病毒,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就是有必要的。

但是,目前各种药物和治疗方法均不能有效清除已经整合到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各种抗病毒药物对于潜藏在肝细胞内的病毒,犹如隔靴搔痒,无法切中要害。

加上乙肝病毒携带者集体免疫功能处于麻痹状态,对于各种治疗难以响应,就算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起来好像对牛弹琴,不起作用。

另外,一些无症状携带者往往长
期携带者也不一定有什么后果,甚至少数人免疫功能提高后还能自然转阴。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一定要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是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情况十分复杂,其中少部分为非活动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但更多的携带者实际上处于不同疾病发展阶段的乙肝患者,其中不乏慢性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甚至于个别的肝癌患者。

这些患者表面上没有明显异常,但病情在暗中潜伏进展,道理一定时候才会显露出来,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可马虎,不能掉以轻心。

绝对的“健康携带者”是不存在的。

1、不需要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携带者化验检查肝功系列指标均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阴性,B超检查没有明显异常,肝穿刺检查提示肝脏组织炎症积分小于4分,证实该携带者为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暂时无需治疗。

但是,仍然要进行医学观察,定期复查。

2、需要抗病毒治疗:如果携带者化验检查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阳性(乙肝大三阳和乙肝病毒DNA阳性,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提示炎症程度超过2级,积分超过4分,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只有少部分属于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而绝大多数都属于病情严重程度不等的乙肝患者,对这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各自的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样使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药物,故所有的专家一致认为对于携带者一般不按现症
肝炎病人处理,不必治疗。

而绝大多数的携带者只要注意保健,能够长期稳定,并健康地存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