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由基聚合讲解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 第03章 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温度等动力学条件
2018/11/15
6
3.2 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与分子结构中的电子效应(共
轭、诱导)有关,也与基团体积大小所引起的位阻有关 (1) 电子效应 羰基(Carbonyl)化合物:如醛、酮、酸、酯
C=O双键具有极性,羰基的 π键异裂后具有类似离子的 特性,可由阴离子或阳离子引发剂来引发聚合,不能进 行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2018/11/15
1
3.1 加聚和连锁聚合概述
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连锁聚合按 活性中心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
工业上 60-70%的聚合物是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的,如 PE、
H o Tc = S o + Rln[M]e
2018/11/15
29
H o Tc = S o + Rln[M]e
从上式可见,体系中平衡单体浓度不同时,Tc是不同的。因
此有一系列不确定的上限温度。在学术研究中规定:平衡浓 度[M]e=1 mol/L 时的平衡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此时,
ΔH 0 Tc ΔS 0
析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首先探讨机理,然后研究动力学。 3.4.1 自由基的活性
自由基是独电子基团,活性与分子结构有关(电子,位阻), 一般有如下顺序: H· >CH3· >C6H5· >RCH2· >R2CH· >Cl3C· >R3C· >Br3C· >
当ΔG=0时,聚合与解聚处于平衡状态,则
2018/11/15
6
3.2 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与分子结构中的电子效应(共
轭、诱导)有关,也与基团体积大小所引起的位阻有关 (1) 电子效应 羰基(Carbonyl)化合物:如醛、酮、酸、酯
C=O双键具有极性,羰基的 π键异裂后具有类似离子的 特性,可由阴离子或阳离子引发剂来引发聚合,不能进 行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2018/11/15
1
3.1 加聚和连锁聚合概述
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连锁聚合按 活性中心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
工业上 60-70%的聚合物是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的,如 PE、
H o Tc = S o + Rln[M]e
2018/11/15
29
H o Tc = S o + Rln[M]e
从上式可见,体系中平衡单体浓度不同时,Tc是不同的。因
此有一系列不确定的上限温度。在学术研究中规定:平衡浓 度[M]e=1 mol/L 时的平衡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此时,
ΔH 0 Tc ΔS 0
析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首先探讨机理,然后研究动力学。 3.4.1 自由基的活性
自由基是独电子基团,活性与分子结构有关(电子,位阻), 一般有如下顺序: H· >CH3· >C6H5· >RCH2· >R2CH· >Cl3C· >R3C· >Br3C· >
当ΔG=0时,聚合与解聚处于平衡状态,则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1~10mol/l)
(10-7~10-9mol/l)
Rp (增长总速率) > >Rt(终止总速率)
3.2
自由基聚合机理
4 链转移反应 (chain transfer)
活性链自由基与聚合反应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分子如单体、 溶剂、引发剂或大分子之间发生独电子转移反应生成稳定大 分子和新的自由基的过程。
CH X CH X
空间位阻大,活性中心进攻困难
氟代乙烯例外,一二三四取代都能进行聚合反应。 许多无法进行均聚合的单体往往可以与合适的单体 进行共聚合。
3.1
自由基聚合单体
取代基对乙烯基单体聚合机理的影响如下:
阳离子聚合
取 代 基 X:
NO2
CN
COOCH3
CH
CH2
C 6H5
CH3
OR
自由基聚合 阴离子聚合
高 分 子 化学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第 3 章
自由基聚合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按聚合反应机理分类
逐步聚合反应(Step Polymerization) 连锁聚合反应(Chain Polymerization)
3.1 连锁聚合反应单体 3.1 自由基聚合单体
c. Y为具有共轭作用的取代基
带共轭取代基的烯类单体可进行自由基、阴离子和阳离子三种
类型的聚合反应
CH3 CH2 C
CH 2 CH CH CH 2
e.g:
CH 2
CH
具有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π电子云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可随进攻 试剂性质的不同而取不同的电子云流向,可进行多种机理的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 链转移反应前后,自由基的数目未变。
35
1. 向单体转移
· ~~CH2-CH + CH2=CH Cl Cl
· ~~CH=CH + CH3-CH Cl Cl
• 注意CH2=CHCl单体
36
2. 向溶剂或链转移剂转移
X ~~CH2CH · + YS X ~~CH2CHY + S ·
• 溶剂:
• 链转移剂:有较强的链转移能力的化合
1 2
[I ]
1
2
[M ] (3—35式)
注意本方程的适用范围
73
二、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 阿累尼乌斯公式:K=Ae–Ea/RT
其中:K=kp(kd/kt)½ 则:Ea=Ep+Ed/2–Et/2
74
一般情况下: Ep≈29kJ•mol–1, Ed≈126kJ•mol–1 Et≈17kJ•mol–1
10
一、 聚合的可能性
• 主要取决于双键上取代基的空间 效应
11
1.烯类单体: CXY=CMN
(1)一取代( CH2=CHX)
可均聚合
12
(2)二取代
(CH2=CXY、CHX=CHY) (a)1,1——二取代:一般不考虑空 间位阻效应,可均聚合。
注意:CH2=C(Ar)2只能形成二聚体
13
(b)1,2——二取代
54
2.半衰期
[I] ln = Kd t [I0]
• 60℃
ln2 t½ = K d
(3—17)
t½ >6h,低活性引发剂 1h< t½ <6h,中活性引发剂 t½ <1h,高活性引发剂
55
3. 引发效率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PDF)

不过,带代一个推电子甲基的丙烯却不能进行阳离子 聚合,只能进行配位聚合。
3)具有共轭效应的单体,三种聚合都能进行。 乙烯分子高度对称,聚合活性很低。由于取代基使烯 烃分子对称性改变,从而导致其聚合活性的提高。 取代基与聚合反应类型简列:
_
NO2 ;
_
CN;
_
_ CH=CH ; _ C H ; _ CH ; _ OR COOR; 2 6 5 3 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
CH3 CH2 C COO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
-△H=56 .5
51.5
35 KJ/mol
2)、共轭效应使聚合热降低
CH2 CH CH2 CH CN CH2 CH CH CH2
-△H=69.9
72.4
72.8 KJ/mol
3)、强电负性取代基使聚合热升高
CH2 CH Cl
.
CH3 CH3 H3C C N N C CH3 CN CN
CH3 2 H3C C CN
+ N2
偶氮二异丁腈(AIBN)
v 发生单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
HO
OH + Fe
2+
HO + OH + Fe3+
-
2)自由基的活性
a. 不稳定原因 b. 影响活性的因素:共轭效应,吸电子诱导效应,位阻效应 c. 活性顺序 d.适合自由基聚合的活性范围(与单体的活性有关)
双键断裂能 例如:乙烯 ⊿ Ef=ε m+ε p=607 - 2×347.7 = - 88.4 kJ.mol -1 (实测值? H=-95 kJ.mol -1)
化学键键能
化学键 键能 (kJ/mol) 138.9 160.7 259.4 291.6 化学键 键能 (kJ/mol) 328.4 347.7 351.5 390.8 化学键 键能 (kJ/mol) 413.4 436.0 462.8 607
聚合物合成工艺-第3章

b) 反应温度
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应与反应时间(停留时间)匹配
根据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kd
在相同介质和温度下,不同引发剂的kd不同,kd 大者,分解速率快,活性高。
根据引发剂分解活化能Ed
Ed大者,分解的温度范围窄 如要求引发剂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集中分解,则选
用Ed大者 反之,可选用Ed小者。
化率,是LDPE合成工艺研究的重点。
工艺概况
LDPE的合成工艺均由ICI公司的技术衍生而来,除反应 器、配方、工艺控制有所不同外,流程均大致相同。
生产流程示意图
兰化集团引进Basell公司20万t/aLDPE 装置工艺流程
流程简述
乙烯与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后,经一次压缩(25~30MPa) 后与循环乙烯混合,进入二级压缩机,出口压力110~ 400MPa(不同工艺,要求的压力不同)。
变宽 可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S]/[M]值,控制分子量分布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分批次补加链转移剂。
链转移剂的选择
一般根据50%转化率-U1/2进行选择。 U1/2-链转移剂消耗50%时单体的转化率。
U1/2=100(1-0.51/Cs) 一般情况下,CS提高,U1/2下降。 根据反应的单体转化率要求,选择合适的链转移剂。 链转移剂的U1/2可查阅有关手册。
物理机械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聚乙烯的主要分类
a. 低密度(高压)聚乙烯(LDPE)
密度为0.915~0.930 g/cm3的均聚物
自由基 共聚合
含少量极性基团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AA
b.线性低密度和中等密度聚乙烯(LLDPE、MDPE)
乙烯、α-烯烃(1-丁烯、1-己烯或1-辛烯)的共聚物
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应与反应时间(停留时间)匹配
根据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kd
在相同介质和温度下,不同引发剂的kd不同,kd 大者,分解速率快,活性高。
根据引发剂分解活化能Ed
Ed大者,分解的温度范围窄 如要求引发剂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集中分解,则选
用Ed大者 反之,可选用Ed小者。
化率,是LDPE合成工艺研究的重点。
工艺概况
LDPE的合成工艺均由ICI公司的技术衍生而来,除反应 器、配方、工艺控制有所不同外,流程均大致相同。
生产流程示意图
兰化集团引进Basell公司20万t/aLDPE 装置工艺流程
流程简述
乙烯与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后,经一次压缩(25~30MPa) 后与循环乙烯混合,进入二级压缩机,出口压力110~ 400MPa(不同工艺,要求的压力不同)。
变宽 可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S]/[M]值,控制分子量分布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分批次补加链转移剂。
链转移剂的选择
一般根据50%转化率-U1/2进行选择。 U1/2-链转移剂消耗50%时单体的转化率。
U1/2=100(1-0.51/Cs) 一般情况下,CS提高,U1/2下降。 根据反应的单体转化率要求,选择合适的链转移剂。 链转移剂的U1/2可查阅有关手册。
物理机械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聚乙烯的主要分类
a. 低密度(高压)聚乙烯(LDPE)
密度为0.915~0.930 g/cm3的均聚物
自由基 共聚合
含少量极性基团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AA
b.线性低密度和中等密度聚乙烯(LLDPE、MDPE)
乙烯、α-烯烃(1-丁烯、1-己烯或1-辛烯)的共聚物
第3章 自由基聚合

R i 1/2 [M ] ( ) 2k t
.
( 10)
4. 聚合总速率的推导:
(3)第三个假定:
基元反应中,链引发和链增长这两 步都消耗单体,对于高分子,聚合度很 大,用于引发的单体远远少于增长消耗 的单体,因此第三个假定:增长速率远远 大于引发速率,Rp≥Ri
聚合总速率就等于链增长速率:
d[M] . R R p R i R p k p [M][M ] dt
( 11)
将稳定态时自由基浓度,即式(10)代入, 得总聚合速率的普适方程(适合于引发剂、 光、热和辐射等不同作用引发的聚合反应):
R i 1/2 R Rp k p [M]( ) (12) 2k t
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总聚合速率为:
增长速率:Rp = kp[M][M .] = 10-4~ 10-6 mol/L. s 终止速率:Rt = kt[M .]2 = 10-8~ 10-10 mol/L. s 因此最终可得高分子,聚合度为103 ~ 105。 总聚合速率由最慢的引发反应来控制。
四、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由前面推导可知:
k d 1/2 k kp ( ) kt
fk d 1/2 1/2 Rp kp ( ) [I] [M] kt
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 平方根成正比,与单体 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 13)
总聚合速率常数K:K=kp(kd/kt)1/2
若假设以下条件成立: 1. 由于聚合动力学的研究在聚合初期(通常转 化率在5%~10%以下),各速率常数可视为 恒定; 2. 引发剂的活性较低,在短时间内其浓度变化 不大,也可视为常数; 3. 引发剂效率和单体浓度无关。
Et Ed 17 50 E 2 (E p ) 29 45.5 2 2 2 2
《材化高分子化学》第3章 自由基聚合

E = 105~150 kJ/mol (3—1)
kd = 10-4~10-6 s-1
(3—2)
19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b. 单体自由基的形成
R + CH2 CH X
RCH2 CH X
由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产生,为放热反应, 活
化能低,反应速度快。
E = 20 ~ 34 kJ/mol
(3—3)
20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CH3)2C N N C (CH3)2
2 (CH3)2C + N2
CN
CN
CN
优点:
(1)分解只形成一种自由基,无诱导分解。 (2)常温下稳定。80℃以上剧烈分解。
35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2)有机过氧化类引发剂
最简单的过氧化物:过氧化氢。活化能较高, 220kJ/mol,一般不单独用作引发剂。
HO OH 2HO
7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分子中含有推电子基团,如烷基、烷氧基、苯基、乙 烯基等,碳=碳双键上电子云增加,有利于阳离子聚合进 行。
δ
CH2 CH Y
注意:丙烯分子上有一个甲基,具有推电子性和超共轭双 重效应,但都较弱,不足以引起阳离子聚合,也不能进行 自由基聚合。只能在配位聚合引发体系引发下进行配位聚 合。
30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3.4.2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
(1)可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 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相差很大。其中链引发反应速率 最小,是控制聚合过程的关键。
慢引发、快增长、有转移,速终止。
与逐步缩聚机理特征比较见p75表3-6。
31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2)只有链增长反应使聚合度增加。从单体转化为 大分子的时间极短,瞬间完成。体系中不存在聚合 度递增的中间状态(p75图3-2)。聚合度与聚合时间 基本无关。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nM 初态 M n 终态
进行聚合的判据吉布斯自由能ΔG: 如果ΔG<0,单体才有聚合的可能; 如果ΔG>0,则聚合物将发生解聚; 若ΔG=0,则单体聚合与聚合物解聚处于可逆平衡状态。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ΔG=ΔH – TΔS 根据焓变和熵变的符合变化,有四种组合: ΔH<0和ΔS<0,这是最普通的组合。 因为一般聚合是放热或减焓反应,故ΔH<0;另一方面,单 体聚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后,无序性减小,是减熵过程,故 ΔS<0。因此,只有焓变大于TΔS的时候,ΔG<0,聚合才能 发生。 在某一临界温度下,ΔG=0,则ΔH =TΔS,聚合和解聚处 于平衡状态,这一临界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Tc,可以简 单计算如下:
无取代基,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较难 聚合,只能高温高压的苛刻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 或者在特殊催化剂下进行配位聚合。
带供电基团的乙烯类单体:
如带有烷氧基、烷基、苯基、乙烯基等单体。
供电子基团使碳碳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 离子的进攻,进行阳离子聚合。
δ
CH2
CH2 H C O R
> RCHCOR > > C6H5CH2
RCHCN >
> (C6H5)2CH
前两个过于活泼,引起爆聚;最后五种则是稳定的自由基; 三苯甲基自由基非常稳定,无引发能力,为阻聚剂。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机理是由单体分子转变成大分子的微观历程, 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等基元反应组成。
CH2=CHCH2CH3 CH2=C(CH3)2 CH2=CHCH=CH2 CH2=C(CH3)CH=CH2 CH2=CClCH=CH2 CH2=CHC6H5 ⊕ + ⊕ ⊕ + + + ⊕ ⊕ + ⊕
进行聚合的判据吉布斯自由能ΔG: 如果ΔG<0,单体才有聚合的可能; 如果ΔG>0,则聚合物将发生解聚; 若ΔG=0,则单体聚合与聚合物解聚处于可逆平衡状态。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ΔG=ΔH – TΔS 根据焓变和熵变的符合变化,有四种组合: ΔH<0和ΔS<0,这是最普通的组合。 因为一般聚合是放热或减焓反应,故ΔH<0;另一方面,单 体聚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后,无序性减小,是减熵过程,故 ΔS<0。因此,只有焓变大于TΔS的时候,ΔG<0,聚合才能 发生。 在某一临界温度下,ΔG=0,则ΔH =TΔS,聚合和解聚处 于平衡状态,这一临界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Tc,可以简 单计算如下:
无取代基,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较难 聚合,只能高温高压的苛刻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 或者在特殊催化剂下进行配位聚合。
带供电基团的乙烯类单体:
如带有烷氧基、烷基、苯基、乙烯基等单体。
供电子基团使碳碳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 离子的进攻,进行阳离子聚合。
δ
CH2
CH2 H C O R
> RCHCOR > > C6H5CH2
RCHCN >
> (C6H5)2CH
前两个过于活泼,引起爆聚;最后五种则是稳定的自由基; 三苯甲基自由基非常稳定,无引发能力,为阻聚剂。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机理是由单体分子转变成大分子的微观历程, 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等基元反应组成。
CH2=CHCH2CH3 CH2=C(CH3)2 CH2=CHCH=CH2 CH2=C(CH3)CH=CH2 CH2=CClCH=CH2 CH2=CHC6H5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代基使单体双键处电荷密度增加,不 利于自由基进攻。有利于阳离子聚合。 苯乙烯和二烯烃,苯基和乙烯基是推电 子基团易聚合,这是因为共轭效应使单体 中双键电子易流动。易产生诱导极化。
(2)二个取代基
若烯烃的一个碳原子上同时有两个取代基, 即1-1’2取代, 则: (a)取代基吸电子能力较弱,如偏氯乙烯中的 氯, 两个氯吸电子作用的叠加,使单体更易聚合。 (b)取代基吸电子能力强,共轭能力也强,使双键上 电荷密度降低很多,使双键失去了与自由基加成 的能力,结果得不到聚合物。如:1,1-二腈基乙 烯,1,1-苯基乙烯 (c)两个取代基都是供电子性。如:异丁烯中两个甲 基,使该单体不能发生自由基聚合。 (d)一个弱供电子性,一个强吸电子性。如:甲基丙 烯酸酯类,这类单体易发生自由基加聚反应。 (e)位阻:对单体的聚合能力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 其对活性种的选择性。
RCH2 CH + CH2 CH
X
X
RCH2CHCH2CH XX
结论:
乙烯基单体对离子聚合有较强的选择性,但对自 由基聚合的选择性很小,大部分烯类单体均可进
行自由基聚合。
取代基对乙烯基单体聚合机理的影响如下:
取代基 X:
阳离子聚合
NO2 CN COOCH3 CH CH2 C6H5 CH3 OR
自由基聚合 阴离子聚合
中文名称 乙烯 丙烯 正丁烯 异丁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氯丁二烯 苯乙烯 α-苯乙烯 氯乙烯 偏二氯乙烯
+ + + + + +
二取代 1,1-取代 1,2-取代
三取代
+
+
+
+
-
-
+
-
-
+
-
-
-
-
-
-
-
-
四取代
+ - - - - -
1.3. 自由基聚合机理
1.3.1 自由基聚合基元反应
(1) 链引发 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引发剂、 光能、热能、辐射能等均能使单体生成单体自由基。
用引发剂引发时,
I
常见烯类单体的聚合类型
单体 分子式
CH2=CH2 CH2=CHCH3 CH2=CHCH2CH3 CH2=C(CH3)2 CH2=CHCH=CH2 CH2=C(CH3)CH=CH2 CH2=CClCH=CH2 CH2=CHC6H5 CH2=C(CH3)C6H5 CH2=CHCl CH2=CCl2
自由基
自由基 ⊕ ⊕ ⊕ ⊕
⊕ ⊕ ⊕ ⊕
聚合类型 阴离子 阳离子
⊕
+ + + ⊕ ⊕
配位
+ +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体积与数量 对聚合特性的影响
取代基X 取代基半径 /nm
H
0.032
F
0.064
Cl
0.099
CH3
0.109
Br
0.114
I
0.133
C6H5
0.232
* 碳原子半径:0.075nm
一取代
第三章 高分子化学(合成)
自由基聚合
1. 自由基聚合
1.1 引言
烯类单体通过双键打开发生的加成聚合反应大多 属于连锁聚合。
n CH2 CH
[ CH2 CH ]n
X
X
连锁聚合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 增长、链终止三
个基元反应组成。每一步的速度和活化能相差很大。
链引发 链增长
I
R* + M
RM* + M ...........
醛,酮中羰基双键上C和O的电负性差别较大,羰 基Π键异裂后,具有类似离子的特性,可由阴离 子或阳离子引发聚合。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环 状单体一般也按阴离子或阳离子机理进行聚合。
CO
CO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结构对称、偶极矩为零, 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条件很苛刻,需高温高压。
(1) 有一个取代基
烯类+吸电子性取代基
AB
A+ B
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都有可能成为活性中心,打开 烯类单体的π键,使链引发和链增长,分别成为自由基 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均属连锁聚合。
自由基聚合是至今为止研究最为透彻的高分子合成反应。 其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的60%以上。 特点:单体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制备方法多样。 自由基聚合是最重要的高分子合成反应之一。
R* RM*
RM*2
链终止
RM*(n-1+) M
RM*n
RM*n
死聚合物
聚合过程中有时还会发生链转移反应,但 不是必须经过的基元反应。
引发剂分解成活性中心时,共价键有两种裂解形式: 均裂和异裂。
均裂时,共价键上一对电
子属于两个基团,这种带
独电子的基团呈中性,称
RR
2R
为自由基或游离基。
异裂结果,共价键上一对 电子全部归属于某一基团, 形成阴离子或负离子,另 一是却电子基团,称作阳 离子或正离子。
1.2连锁聚合的单体
连锁聚合的单体包括单烯类、共轭二烯类、炔类、 羰基和环状化合物。 不同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受共价键断裂后的 电子结构控制。 单体能否聚合须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考虑:
热力学:单体和聚合物自由焓差为ΔG为负值 时,有可能聚合。 动力学:引发剂、温度、聚合环境,使保证聚 合速度。有一定速度才可能聚合。
R*
将由两步组成:
R* + M
RM*
引发剂的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为吸热反应, 活化能 高,反应速度慢。
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单体自由基继 续与其他单体加聚使链增长。为放热反应,活化能低, 反应速度快。
(2)链增长
在链引发阶段形成的大体自由基仍具有活性, 能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π键,形成新的自由基。 新自由基继续和其他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 的链自由基。
聚合类型 阴离子 阳离子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
配位 ⊕ ⊕ ⊕ + ⊕ ⊕
+ +
常见烯类单体的聚合类型
中文名称 氟乙烯 四氟乙烯 六氟丙烯 偏二氟乙烯 烷基乙烯基醚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偏二腈乙烯 硝基乙烯
单体 分子式
CH2=CHF CF2=CF2 CF2=CFCF3 CH2=CF2 CH2=CH—OR CH2=CHOCOCH3 CH2=CHCOOCH3 CH=C(CH3)COOCH3 CH2=CHCN CH2=C(CN)2 CH2=CHNO2
共轭 (可阴离子、自由基)
共轭 (可阴离子、自由基)
易发生聚合反应的二个原因:
诱导 (可自由基)
(a)单体的极性增加,使双键上的电 子云密度降低。
(b)与自由基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后,
取代基的吸电子作用又能使体系能量 CH2 C
降低,增加自由基的稳定性。
CN
CH2 C C N
烯类+供电子基 烷氧基,烷基,乙烯基,苯基等
(2)二个取代基
若烯烃的一个碳原子上同时有两个取代基, 即1-1’2取代, 则: (a)取代基吸电子能力较弱,如偏氯乙烯中的 氯, 两个氯吸电子作用的叠加,使单体更易聚合。 (b)取代基吸电子能力强,共轭能力也强,使双键上 电荷密度降低很多,使双键失去了与自由基加成 的能力,结果得不到聚合物。如:1,1-二腈基乙 烯,1,1-苯基乙烯 (c)两个取代基都是供电子性。如:异丁烯中两个甲 基,使该单体不能发生自由基聚合。 (d)一个弱供电子性,一个强吸电子性。如:甲基丙 烯酸酯类,这类单体易发生自由基加聚反应。 (e)位阻:对单体的聚合能力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 其对活性种的选择性。
RCH2 CH + CH2 CH
X
X
RCH2CHCH2CH XX
结论:
乙烯基单体对离子聚合有较强的选择性,但对自 由基聚合的选择性很小,大部分烯类单体均可进
行自由基聚合。
取代基对乙烯基单体聚合机理的影响如下:
取代基 X:
阳离子聚合
NO2 CN COOCH3 CH CH2 C6H5 CH3 OR
自由基聚合 阴离子聚合
中文名称 乙烯 丙烯 正丁烯 异丁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氯丁二烯 苯乙烯 α-苯乙烯 氯乙烯 偏二氯乙烯
+ + + + + +
二取代 1,1-取代 1,2-取代
三取代
+
+
+
+
-
-
+
-
-
+
-
-
-
-
-
-
-
-
四取代
+ - - - - -
1.3. 自由基聚合机理
1.3.1 自由基聚合基元反应
(1) 链引发 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引发剂、 光能、热能、辐射能等均能使单体生成单体自由基。
用引发剂引发时,
I
常见烯类单体的聚合类型
单体 分子式
CH2=CH2 CH2=CHCH3 CH2=CHCH2CH3 CH2=C(CH3)2 CH2=CHCH=CH2 CH2=C(CH3)CH=CH2 CH2=CClCH=CH2 CH2=CHC6H5 CH2=C(CH3)C6H5 CH2=CHCl CH2=CCl2
自由基
自由基 ⊕ ⊕ ⊕ ⊕
⊕ ⊕ ⊕ ⊕
聚合类型 阴离子 阳离子
⊕
+ + + ⊕ ⊕
配位
+ +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体积与数量 对聚合特性的影响
取代基X 取代基半径 /nm
H
0.032
F
0.064
Cl
0.099
CH3
0.109
Br
0.114
I
0.133
C6H5
0.232
* 碳原子半径:0.075nm
一取代
第三章 高分子化学(合成)
自由基聚合
1. 自由基聚合
1.1 引言
烯类单体通过双键打开发生的加成聚合反应大多 属于连锁聚合。
n CH2 CH
[ CH2 CH ]n
X
X
连锁聚合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 增长、链终止三
个基元反应组成。每一步的速度和活化能相差很大。
链引发 链增长
I
R* + M
RM* + M ...........
醛,酮中羰基双键上C和O的电负性差别较大,羰 基Π键异裂后,具有类似离子的特性,可由阴离 子或阳离子引发聚合。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环 状单体一般也按阴离子或阳离子机理进行聚合。
CO
CO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结构对称、偶极矩为零, 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条件很苛刻,需高温高压。
(1) 有一个取代基
烯类+吸电子性取代基
AB
A+ B
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都有可能成为活性中心,打开 烯类单体的π键,使链引发和链增长,分别成为自由基 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均属连锁聚合。
自由基聚合是至今为止研究最为透彻的高分子合成反应。 其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的60%以上。 特点:单体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制备方法多样。 自由基聚合是最重要的高分子合成反应之一。
R* RM*
RM*2
链终止
RM*(n-1+) M
RM*n
RM*n
死聚合物
聚合过程中有时还会发生链转移反应,但 不是必须经过的基元反应。
引发剂分解成活性中心时,共价键有两种裂解形式: 均裂和异裂。
均裂时,共价键上一对电
子属于两个基团,这种带
独电子的基团呈中性,称
RR
2R
为自由基或游离基。
异裂结果,共价键上一对 电子全部归属于某一基团, 形成阴离子或负离子,另 一是却电子基团,称作阳 离子或正离子。
1.2连锁聚合的单体
连锁聚合的单体包括单烯类、共轭二烯类、炔类、 羰基和环状化合物。 不同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受共价键断裂后的 电子结构控制。 单体能否聚合须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考虑:
热力学:单体和聚合物自由焓差为ΔG为负值 时,有可能聚合。 动力学:引发剂、温度、聚合环境,使保证聚 合速度。有一定速度才可能聚合。
R*
将由两步组成:
R* + M
RM*
引发剂的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为吸热反应, 活化能 高,反应速度慢。
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单体自由基继 续与其他单体加聚使链增长。为放热反应,活化能低, 反应速度快。
(2)链增长
在链引发阶段形成的大体自由基仍具有活性, 能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π键,形成新的自由基。 新自由基继续和其他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 的链自由基。
聚合类型 阴离子 阳离子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
配位 ⊕ ⊕ ⊕ + ⊕ ⊕
+ +
常见烯类单体的聚合类型
中文名称 氟乙烯 四氟乙烯 六氟丙烯 偏二氟乙烯 烷基乙烯基醚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偏二腈乙烯 硝基乙烯
单体 分子式
CH2=CHF CF2=CF2 CF2=CFCF3 CH2=CF2 CH2=CH—OR CH2=CHOCOCH3 CH2=CHCOOCH3 CH=C(CH3)COOCH3 CH2=CHCN CH2=C(CN)2 CH2=CHNO2
共轭 (可阴离子、自由基)
共轭 (可阴离子、自由基)
易发生聚合反应的二个原因:
诱导 (可自由基)
(a)单体的极性增加,使双键上的电 子云密度降低。
(b)与自由基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后,
取代基的吸电子作用又能使体系能量 CH2 C
降低,增加自由基的稳定性。
CN
CH2 C C N
烯类+供电子基 烷氧基,烷基,乙烯基,苯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