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上册回顾与思考2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回顾与思考2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回顾与思考2导学案年级九班级学科数学课题第三章:回顾与思考2 第课时总课时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第五周星期六使用者课堂流程具体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共同建立有关概率知识的框架图.学习难点:结合实例,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操作流程学法指导温故知新3、利用或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某个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4、用实验的方法统计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1)、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2)、掷一枚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3点朝上的概率为。

(3分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知识链接:(一)、知识指导与梳理:(14分钟)承上启下教师引导,共同质疑,破解知识重点、难点。

知识应用,查看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

展示、评价、点拨、总结例3、某校九年级的初中学生共796名,学生的出生月份统计如下,根据图5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图1(1)出生人数超过60人的月份有哪些?(2)出生人数最多的是几月?(3)在这些学生中至少有两个人生日在10月5日是不可能的,可能的,还是必然的?(4)如果你随机地遇到这些学生中的一位,那么这位学生生日在哪一个月的概率最小?完成课本72页复习题:5-10(20分钟)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并予以评价。

课堂检测在一个口袋中有4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上数字-1,0,1,2,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记录数字,然后放回,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记录数字.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两次都是正数的概率P(A);(2)两次的数字和等于0的概率P(B).(8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公布答案,统计各题完成情况,衡量教学效果。

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证明(三)回顾与思考(第一课时)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证明(三)回顾与思考(第一课时)导学案
请据此写出证明过程.
形成结论:
小组长评价: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达标检测:
1、(15分)在□ABCD中,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则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A、2对;B、3对;C、4对;D、5对.
2、(15分)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是12cm,15cm,则菱形的面积是cm2.
3、(15分)三角形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20,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
4、(15分)已知CD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且AC=5,BC=12,则CD=.
5、(15分)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CD,AB=1cm,AD=6cm,CD=9cm,则BC=cm.
6、(25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正方形,E是BC延长线上的一个点,且AC=EC.求∠DAE的度数.
哲觉中学九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个案)
主备人:苏勇审核人:审批人:编号:
执教人:苏勇使用时间:2013年10月16日学生姓名:班级:九年级(2)班
课题:
第三章证明(三)回顾与思考
课型:
复习课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进一步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2、体会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具体的问题.
难点:四边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先写后说,互动交流.
自主学习:
1、各类四边形的性质:
2、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3、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且等于.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1)(1)

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1)(1)

《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1)》导学案一.教学目标: 二次修改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书写、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概念,会灵活运用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过程与方法:体会从初步探究、演绎、归纳、验证,到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经历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会用去括号法则来解题.三.教学难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运用;去括号法则的运用;探究规律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教学流程:(一)本章知识网络建构:(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预习检测:以《课前导读—评价单》为依据(1)小组检查预习情况;(2)组内-组间交流,矫正预习题的完成情况,并予以小组评价;(3)教师点拨:对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2.课内训练:以《课内训练—评价单》为依据(1)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并自我评价:(2)组内-组间交流,矫正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并予以小组评价;(3)教师点拨:A.去完括号后不存在括号B .有多重括号时,从内到外。

既小、中、大(三)课堂小结:本章学完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四)布置作业:《课外巩固--评价单》五.教学后记:学生错题档案: 教学反思:去括号 合并同类项 找规律 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列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1)》课前导读——评价单班级 姓名__________ 组别一、学习目标理解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书写、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概念,会灵活运用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二、学习流程:认真复习课本本章内容,完成以下习题。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代数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a+ b >c ;(3);b a 4-(4)π;(5)6-3+2;(6)ab=ba ;(7)-3x=9.2.下列各式中:①512b ,②(a -c )÷b ,③n -3米,④3·4,其中符合代数式书写要求的个数为( )A .1B .2C .3D .03.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钢筋,现要确定其长度,先称出这捆钢筋的总质量为m千克,再从中截取5米长的钢筋,称出它的质量为n 千克,那么这捆钢筋的总长度为( )米A 、m nB 、mn 5C 、5m 5D 、(5m n-5) 4. a 的2倍与b 的三分之一的差的平方,用代数式表示应为( )()22312b a A - ()b a B 3122- ()2312⎪⎭⎫ ⎝⎛-b a C ()2312⎪⎭⎫ ⎝⎛-b a D 5.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x ,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2倍少3,这个两位数是6. 在代数式26358422-+-+-x x x x 中,24x 和 是同类项,x 8-和 是同类项,2-和 也是同类项。

新版北师大七年级上第三章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七年级上第三章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中学导学案
学科 数学 参备者 学习目标: 课题 执教者 回顾与思考 班级 七、二 主备者 学生姓名
5、下面四组代数式,不是同类项的是( A、-2x y 与 yx
2 2
时间:
4、某商店上月份收入 a 元,本月收入比上月的 22 倍还多 10 元,本月收入 ) 元。
B、-6 和 5
3
C、 a b与7ab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
2、若 7 x
y与 3x 3 y n 是同类项,则 m=_______ , n=________.

2 3 5
3、在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________ ① 5a+2b=7ab ②7ab-7ba=0 ③4x y-5xy =-x y
2
2
2

④3x +5x =8x
第 7 题 (2) a 3b (a 3b 2c) 2(a 3b c) ;
达 标 检 测
(3) 3 2x xy 4 x xy 6 ;
2 2



(4) 2 2a 9b 3 5a 4b 3b .
2 2



1 2 a 1 4 2 3 b 1 x y 与 x y 是同类项,那么 2a+3b=_______ 2 3
2 2
2

2.会辨别代数式的系数和项。
重、难点:
会辨别代数式的系数和项。
知 识 回 顾
1、代数式是用 把 连接而成的式子. 或 也是代数式. 用 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就可以求出代数式的值。 2、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 。 或 也是单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 。 2、 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 。 在一个多项式中,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 。 4、同类项的条件: (1)是 ____ __相同, (2)是___ ____相同, 注意:几个常数也是同类项。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 例如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回顾与思考(有答案)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回顾与思考(有答案)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回顾与思考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平移的基本涵义及其性质.2.旋转的基本涵义及其性质.3.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二、自主探究:阅读课本第三章(一):对照课本的章节目录,画出全章的知识框架图.(二)重点知识回顾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__________沿__________移动___________,这样的_________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和______,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_。

2、平移的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移作图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__________绕_________沿__________转__________这样的_________称为旋转,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___和______,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_。

5、旋转的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旋转作图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心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中心旋转_____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则这____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8、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______旋转____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点叫做___________。

八数上第三章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八数上第三章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3.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 60 分, 它的旋转中心是___________,经过 20 分,分针旋转___________度。 4.△ A1 B1C1 是△ ABC 平移后得到的三角形,则△ A1 B1C1 ≌△ ABC ,理 由是 ;
3、如图(上面的左图) ,经过平移,△ABC 的顶点 A 移到了点 D,请作出平 移后的三角形。
6. 如图,四边形 AOBC,它绕着 O 点旋转到四边形 DOEF 位置,在这个旋转过程 中 : 旋 转 中 心 是 _________, 旋 转 角 是 _________ 经 过 旋 转 点 A 转 到 __________, 点 C 转到 __________, 点 B 转到 __________ 线段 OA 与线段 ________,线段 OB 与线段________,线段 BC 与线段________是对应线段。四 边形 OACB 与四边形 ODFE 的形状、大小______________。
校 长 寄 语 : 优 化 教 学 模 式 , 构 建 高 效 课 堂 , 提 升 教 师 价 值 , 提 高 学 习 效 果 ,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 实 现 学 校 内 涵 式 发 展 。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全 了解图形平移,旋转及轴对称的关系,在反思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渐 建立知识体系。 【重点难点】 全面了解图形之间平移,旋转及轴对称的关系,准确的理解和 握平移,旋转的特征。 用图形变换观点分析比较复杂图案形成和进行图案设计。 『知识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本章主要内容回顾: 1.什么叫平移?平移有什么性质? 2.什么叫旋转? 旋转有什么性质? 3.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4.确定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二)直击训练: ①填空: 1.平移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 2.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的 。 和 ,只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 数学 导学案

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 导学案

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 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第 35 课时
主备人:曹晓磊
审核人:施晓海
审批人: 教师个性化设计、 学法指导或学生笔 记
课题: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
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 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求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 的值进行计算。5.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单项式的系数、同类项等概念,会进 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学习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的能力 学习难点:在运算过程中感受认识实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一、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自学课本 P101,并完成以下题目) 预习检测: 二、合作探究: (1)由___和____用运算符号连结所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2)用______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运算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 值. (3)由数与字母的_____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的_________叫做单项式 的系数,所有字母的_________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几个单项式的_____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单项式的______叫做多项式的项数,次 数最高项的______是多项式的次数. (5)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统称为整式. (6)多项式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__________的顺序排列,叫做这个多项式按此字母升 幂排列,按从___________的顺序排列,则是降幂排列. (7)所含_____相同,并且_______________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8)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去 括 号 的 法 则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添 括 号 的 法 则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先___________,再_________. 三、当堂检测:

回顾与思考 导学案

回顾与思考 导学案

田家庄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号:023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主备人:付卫娟备课组长:亢
校长寄语: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师价值,提高学习效果,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田家庄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号:024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主备人:付卫娟备课组长:亢
【当堂训练】
1.课本106页2
已知:画图:
证明:
2.课本107页4
解:
3.课本107页5
解:
4.课本107页6
证明:
【拓展延伸】
课本108页13
证明:
校长寄语: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师价值,提高学习效果,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学科:数学 年级:七年级 主备人:王花香 审批: 题 第三章回顾与思考 课时 课型
学生_ 新授 教师活动 (环节、 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知识梳理,建立框架
1. 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 形的稳定性。

2.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 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能够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4.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了解三角 三X 〈留亏的全竽一車言’埒证.留走丧计
重 难 占 八\、 温故知新一►例题研习一►及时练习一► 反思小结
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难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应用及它的说理过程。

教师活动 (环节、措
施) 温故知新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回顾与思考 1、 让学生课前独立回顾所学内容,并尝试回答教科书提出的 问题。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自评活动,并让学生 自己尝试着建立
知识框架图。

2、 对于在复习中出现的困惑的问题,进行记录并与同学进行交 流。


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

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选择问题
已知条件
可选择的方法
一边一角对应相 等
两角对应相等
两边对应相等
对于直角三角形除了上述条件还有 HL
4、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⑴根据已知条件与结论认真分析图形,将图形放进图形中。

⑵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对应元素,即找出相等的角或边。

⑶对照判断方法,看看还需什么条件两个三角形就全等。

⑷想办法找出所需的条件来:将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f 三盘亡会学匸基二豆兰M 荐征
三W 它全辱—辰飯恠匡、第哄汞:亍刁更
例题研习 及时练习
、例题研习、仔细体会, 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三角形相关概念:
例1:如图1,AB// CD,AD,BC 相交于 O, /
BAD=35 , / BOD=76 ,贝U / C 的度数是
A
I
)
解:•••/ BODh BAD+ _____
(
••• ___ =/ BOD-Z BAD=76-35 ' 又••• AB// CD ( ) ••• ___ =/ ABC=41 (
即时练习1:
⑴.在活动课上,小红已有两根长4cm,8cm 的小木棒,现打算拼一个三角 形,则小红应取的第三根小木棒的范围是
(2).若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6 倍,而
这两个角的和比第三个角大 44:则此三 角形的最大角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发现工 人师傅
生产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零件,工人师
傅告诉他:AB//CD,/ A=40 , / 1=70°,小明马上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得出了 / C 的度数,聪明的你一定知道/ C=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例题研习及时练习
掌握一个解题方法,比做一活道题更重要。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2.全等三角形:
例2:如图3四边形ABCD中, ACI BD于点0, BO=DO①.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请写出来。

②.任选一对全等三角形加以说明。

自我检测
I
)
C
I
)
即时练习2:
⑴.女口图4已知AB=DE,BC=EI则还需增加一个条件可证△ ABC
DEF f —图4 F—C
⑵.如图5在^ AFD和^ EBC中,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有下
列四个结论;
①AD=BC②AE=CF③/ B=/ D④AD// BC请你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
下的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I
)
E
V
B
3.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角与边相等的问

例3:⑴.女口图6,AC=AD,BC=BD£ 说
明/ C=/ Do
i
i
教师活动
(环节、
措施)例
题研习及
时练习

\
注学生活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X
一变:如图7,若点E、F分别是BC BD边上的中点,其他条件不变, AE和AF相
等吗?
E
IJ 图7
二变:如图8,若连接CD且CD与AB相交于点P,请你说明AB与CD 有何关系?为
什么?
P
图呂
即时练习3:
⑴.(一题多解)如图9, AD=AE/1 = / 2, BD=CE那么AB=A(是否成立? 请
说明理由。

A
(2).如图10,点E在^ 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F,若AC=AE /
仁/ 2=/ 3,试说明AB=AD
A
"图10 [)
4.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
例4:如图11, AC=BD,ADAC,BCI BD,那么AD与BC相等吗?说明理由。

A
I
)
I)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
(环节、
措施)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第3页
例题研习及时练习
自我检测
一变:如图12-1 , AD=BC,AIAC,BCI BD,那么AC与BD相等吗?说
明理由。

图12-1
例题研习
及时练习
5.运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
例5:如图15,在一座楼相邻两面墙的外根部有两点A,C,请你设计方案测量A,C
两点间的距离。

A
W图15
III
III 二变:如图12-2 , DEIAC,CEIBD,EA=EB试说明ED=EC
E
B
A
图12-2
C
即时练习4:
⑴.如图13,ACI BC,ADIBD,AD=BC,CEAB,DF丄AB,垂足分别为
E、F,试说明CE=DF
I
)
C
A ■ E 图13 I:B
(2).如图14,厶ABC中,/ ACB=90,AC=BC,AE
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丄AE,垂足为F,过B p 作BD丄
BC交CF的延长线于D,试说明:①.AE=CD;
②.若AC=12cm求BD的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即时练习5:
⑴.某铁路施工队在建设铁路的过程中,需要打通一座小山,若图设计时需
要测量隧道的长度,恰好在山的前面是一片空地,利用这样的有利地形,测量人
员是否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测量出需要开挖隧道的长度?请画出你设计的
测量方案图并说明理由。


6.作图
⑴.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3cm,4cm且3cm这条边所对的角是求作这
个三角形。

16,
16
30
(2).如图17,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察发掘出的一个三角形残缺玉片, 工作人
员想制作该玉片模型,则对图中作哪些数据测量后,就可制作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玉
片模型,并说明其中理由。

图17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