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钣金件翻边整形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汽车钣金模具设计规范

汽车钣金模具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目录一、模具通用规格要求二、模具设计结构、强度要求三、模具材料及淬火硬度四、模具零件制造精度要求一、模具通用规格要求1.1退料装置退料装置要求设计合理,必须保证足够退料力,稳定可靠地将工件和废料退出凸模和凹模口之外,无任何滞阻和粘附现象。

1.2 进料、出料装置1.2.1 合理设计模具进、出料装置,保证进、出料方便可靠。

1.2.2 根据工件特征及模具结构,在进、出件侧要求设置托架,防止板料及冲压的磕碰划伤。

1.2.3 托架长度超出模具底部时,要求设计成折叠式。

1.3 托架装置为便于送料取件要求设置托架装置,采用气动装置或弹性装置(视情况而定),应保证冲压件可靠、平稳升起,冲压件外表面不变形、无擦伤。

气管接头采用3/8,设置在上料者的右侧。

1.4 导向部分采用导柱、导板或导柱加导板三种结构。

1.5 起重装置1.5.1 起重和用于翻转模具的起重,起吊装置采用甲方认可的标准设计,模具尺寸(长+宽)<2500mm时模座应采用起重棒结构,模具尺寸(长+宽)≥2500mm时模座采用插入吊棒式吊耳结构,起重棒要求安装于模具的前后侧。

1.5.2 凡取放不方便的零部件均要求设置起吊螺孔或起重孔,但不得破坏模具结构强度。

1.5.3 起吊螺孔采用公制标准螺孔。

起重孔采用M12或M16,深度为直径的2.5倍。

1.6 安全性及设施1.6.1 模具上的活动部件均要求有安全防护措施,应有防护板、防护罩等。

1.6.2 模具码放用限位器、安全块、防护板、防护罩等可按甲方认可的乙方标准设计。

模具零部件必须充分考虑防松、防崩、防脱落、防反、防冲击等措施;模具的布置应考虑到压机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及操作方便性。

1.6.3 模具结构设计,要求充分考虑抗冲击强度,合理的操作空间以及操作的方便性、安全性。

1.6.4 导向机构、限位器、斜楔机构等尽量远离操作区;限位器要求定位可靠并且满足操作方便性。

1.6.5 模具应便于拆装,维修,调整;所有模具结构必须考虑生产中进、出料防护装置及冲压件的顶出装置等;保证手工操作的安全性,良好的视野以及足够的操作空间。

最新 车身钣金件整形工艺简介-精品

最新 车身钣金件整形工艺简介-精品

车身钣金件整形工艺简介汽车车身修复作业中常对车身覆盖件的局部变形、凹瘪和柱类零件的弯曲进行修复,这就是车身整形。

整形工作是钣金作业的主要内容,也是车身修复的主要工艺手段和操作人员的必备技能。

不同的车身结构和部位,整形需要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整形工艺方法及原理。

一、局部整形进行车身局部整形工作时,可将损伤部位放入托模中,用钣金托模修复车身表面。

采用钣金托模的整形方法又有正托法和偏托法。

正托法是将钣金托模直接置于金属板背面凸起部位,用钣金锤在另一面直接锤击变形部位。

这对于修复隆起和平整较小的凸起十分有效。

但正托法容易造成金属板件的延展变形,锤击部位的金属将变薄并且面积增大。

1.偏托法在托模整形修复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常采用偏托法,如图1所示。

偏托法常用于多部位的连续变形整形。

操作时,将钣金托模置于金属板背面的最低处,钣金锤则在另一面敲击变形的最高处,锤击时,托模也作为敲击工具一起修复变形部位。

对于图2所示的车身变形部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把钣金锤敲击变形部位,用偏托法操作可以避免修复过程中受力不均等工艺缺陷。

2.修平刀整形汽车车身结构许多部位不能放入托模,有的部位可以借助修平刀修复变形部位。

图3中(a)为各种不同形状的修平刀,(b)和(c)为使用修平刀的整形方法。

操作时,将修平刀贴紧变形部位背面,用钣金锤敲击变形部位。

此方法对车身表面微小隆起、划伤部位复原特别有效。

修平刀在整形过程中还可以起支撑作用,例如在修复车身构件的内部结构无损伤的车门局部变形十分有效。

如图4(a)所示,先用修平刀撬动整形,将向内凸出的隆起撬弹回正常位置,然后再按图4(b)所示方法,借助于修平刀和钣金锤将车门板修复整平。

操作时应控制锤击力度,修平刀支撑点的位置和锤击力度与位置应相互配合,如锤击力大于修平刀的顶贴力,就达不到整平的目的,甚至还会使部件变形加剧。

一般可以让修平刀的顶贴力略大干锤击力,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车身钣金结构设计规范

车身钣金结构设计规范

XXXXXX有限公司车身钣金结构设计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2016-09-15发布 2016-09-15实施XXXXXX有限公司发布前言为了使本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满足冲压、装配、焊接、涂装等工艺要求,并且车身结构要满足强度、刚度、密封等需要,特参考国内外各种白车身结构及各种工艺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此规范,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在白车身结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因经验不足造成设计缺陷或错误、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成功率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节约开发成本及制造成本、并便于技术交流、提高白车身结构设计的质量。

一、冲压件设计规范1.孔1.1钣金上的冲孔设计要与钣金冲压方向一致。

1.2孔的公差表示方法1.3过线孔1.3.1过线孔翻边1.3.1.1过线孔翻边至少要3mm高。

此翻边对钣金起加强作用,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影响此孔的密封性。

1.3.1.2如果通过过线孔的零件是面积≤6的固体,或者钣金足够厚,使其在不借助翻边时也能够承受住过线孔安装时的压力,那么此过线孔可以不翻边。

1.3.2过线孔所在平面尺寸1.3.2.1过线孔为圆孔(半径设为Rmm)时,孔周圈的平面半径应为(R+6)mm1.3.2.2过线孔为方孔时,孔周边的平面尺寸应比孔各边尺寸大6mm。

1.4法兰孔1.4.11.5排水孔1.5.1排水孔设计在车身内部空腔的最低处,其直径一般为6.5mm。

1.5.2对于车身内部加固的防撞梁,应同样在其空腔的最低处布置排水孔。

1.5.3在车身结构件的空腔及凹陷处必须布置排水孔。

1.6空调管路过孔1.7螺栓过孔1.8管道贯通孔2.圆角2.1对于在同一个件上喷涂两种不同颜色的零件,要设计分界特征,并且最小特征圆角为1.5mm。

3.边3.1密封边3.1.1行李箱下端3.1.1.1.为了使水排出止口,如图所示需要留出3.0mm的间隙。

3.1.1.2安装用止口应该具备恒定的高度和厚度(用于弯角的凸缘除外)。

车身钣金加工公差要求201331

车身钣金加工公差要求201331

Q/LFQ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LFQ J0095—2013 车身钣金加工公差要求(试行)2013-02-23发布2012-03-01实施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I3定义I4测量位置15等级16允许公差及允许值27通用尺寸公差108图纸上的标示方法11前言为保证冲压、折弯或拉伸工艺制造的汽车金属零件及其焊接总成的加工精度及其经济性,规范尺寸公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力帆汽车研究院车身所提出。

本标准由力帆汽车研究院标准所归口。

本标准由力帆汽车研究院车身所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李昌均本标准批准人:关锋金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首次制定。

车身钣金加工公差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板厚为12mm以下的金属钣金加工允许公差。

本标准不适用非金属板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914-2002冲压件尺寸公差GB/T15055-2007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3 定义3.1 切边宽度指刀口剪断边到对边的距离,如图1,用B表示。

3.2 切边长度指刀口剪断边的距离的长度,如图1,用L表示。

图13.3 直线度指将产品放在平台上,切断面上用直尺规接触状态下,最大曲度值,如图2所示,用a1表示。

图23.4 垂直度将产品放在平面上,产品的长边于直角尺的一边对齐,短边在接触直角尺另一边的状况下,产品另一端与直角尺短边的距离,如图3,用a2表示。

图34 测量位置剪断面部分允许偏差的测量位置,如图4所示板的剪断面方式进行。

图45 等级本标准把允许公差及角度、毛边允许值分成,根据零件的重要程度,将零件分为1级和2级,1级重要,2级次之。

4.翻边翻边整形翻孔设计要求规范

4.翻边翻边整形翻孔设计要求规范

目录1 翻边的分类.......................................................22 垂直翻边.........................................................23 水平斜楔翻边和倾斜斜楔翻边.......................................284 下平面图.........................................................385 上平面图.........................................................426 剖面图...........................................................487 向视图...........................................................498 零件图...........................................................499 模具的常用材料及与热处理要求.....................................5010 标准件的选用规则.................................................5211 图面尺寸标准规则.................................................53 1 翻边的分类翻边按冲压方向分可分为垂直翻边、水平斜楔、翻边和倾斜翻边。

2 垂直翻边垂直翻边分为平板类翻边和拉延成形类翻边。

2.1 平板类翻边(压弯)平板类翻边(压弯)分为平板直线压弯,曲线翻边和翻孔。

2.1.1平板直线压弯平板直线压弯的展开计算: L=e1+e2+e3+en+R1e+R2e+Rne 式中:L :展开长度;e1、en :各段走线段长度;R1e :压弯圆角的中性层展开长度。

车身钣金件RPS设计规范

车身钣金件RPS设计规范

车身钣金件RPS设计规范车身钣金件RPS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车身,零件及装配部件在产品设计阶段中的尺寸及公差标注、制造阶段中的主控点选择和检验阶段中的基准点确认,使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及检验部门具有同一定位基准,保证相同的尺寸关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ERI-I-027 白车身RPS点冻结流程3术语和定义3.1 RPS系统RPS起源于大众公司,是德语REFERENZPUCKTSYSTEM的缩写,英文名称为Reference Point System。

RPS系统就是规定一些从开发到制造、检测直至批量装车各环节所涉及到的人员共同遵循的定位点及其公差、要求。

4 RPS 规范性表示方式4.1 RPS编号规则如图1所示:图14.2 RPS图形表示方法4.2.1定位孔的图形表示要求如下:a、图形大小需与零件定位孔同径,内部填充辐射线;b、定位孔图形所在平面与零件定位孔所在平贴合,如图2所示:图24.2.2定位面的图形表示要求如下:a、图形形状、大小统一为10X10方形,内部填充网格线;b、 RPS面与圆角边距离x>3mm;c、正方形一条边方向需与圆角边切线平行;d、 RPS面与零件型面贴合,如图3所示:图34.2.3定位切边的图形表示要求如下:a、图形形状、大小统一为10X10方形,内部填充网格线;b、图形所在面需与切边所在面垂直,长度方向与零件切边平行,如图4所示:图45. RPS定位系统5.1 RPS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每个刚性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皆具有六个自由度,其中三个沿X,Y,Z坐标轴的移动自由度,三个围绕X,Y,Z坐标轴转动自由度,如图5所示。

在加工时要确定刚体的位置,必须限制其6个自由度。

对于非刚性的零件来说,需要在非刚性方向额外增加约束,以确保零件在空间的稳定性。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规范

目次1范围和简介41.1范围41.2简介41.3关键词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冲裁43.1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尽可能简单对称,使排样时废料最少。

53.2冲裁件的外形及内孔应避免尖角。

53.3冲裁件应避免窄长的悬臂与狭槽53.4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53.5冲裁的孔间距与孔边距63.6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7 3.7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73.8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及设计标注83.8.1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83.8.2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要求94折弯94.1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94.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104.2.1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104.2.2特殊要求的直边高度114.2.3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114.3折弯件上的孔边距114.4局部弯曲的工艺切口124.4.1折弯件的弯曲线应避开尺寸突变的位置124.4.2当孔位于折弯变形区内,所采取的切口形式134.5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134.6打死边的设计要求134.7设计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144.8标注弯曲件相关尺寸时,要考虑工艺性144.9弯曲件的回弹144.9.1折弯件的内圆角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大,回弹就越大。

154.9.2从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155拉伸155.1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大小要求155.2拉伸件凸缘与壁之间的圆角半径165.3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165.4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165.5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其高度与直径的尺寸关系要求17 5.6拉伸件设计图纸上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175.6.1拉伸件产品尺寸的标准方法175.6.2拉伸件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186成形186.1加强筋186.2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186.3百叶窗196.4孔翻边207附录227.1附录A: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 22 7.2附录B 压印工艺、压花工艺简介257.2.1压印工艺257.2.2压花工艺268参考文献26范围和简介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钣金结构设计所要注意的加工工艺要求。

汽车车门钣金设计规范模板

汽车车门钣金设计规范模板

XXXX公司企业规范编号:xxxx 汽车车门钣金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车门钣金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车门钣金的术语、一般汽车车门钣金的设计规则以及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可参考执行。

2.车门基本简介2.1车门钣金概述1.作为外覆盖件,起装饰作用,保证装配后外观效果,需保证翼子板、侧围、前后门之间的间隙平度满足要求;2.有效保证车门密封性,避免出现漏水、风噪,导致顾客抱怨;3.为开启件,需满足开启及关闭的易操作性;4.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证车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5.保证车门很容易的装配到车身骨架上;6.为车身附件安装(外开把手、后视镜、外水切、昵嘈、内水切、门护板、门锁、扬声器、防水膜、升降器等安装)提供必要安装点及型面;7.保证升降系统的正常运行;8.保证行车门在行驶过程中不出现振动;不产生噪音;9.车门售后可更换及可维修性;10.具有承受一定作用力的刚度及强度2.2车门结构类型实用文档车门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车型不同,车门结构形式一般有旋开式车门如图2.1所示、滑动门以及外摆式车门等,还有一些轿车上使用了上下车极方便的鸥翼式车门。

目前轿车车门使用最多的是旋开式车门,应用较多的轿车车门结构全尺寸内外板结构(整体式)、滚压窗框结构(分体式)以及半开放式车门结构(混合式),其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图2.1 旋开式车门2.2.1整体式----即车门面板与门框部分一体成形。

由全尺寸的冲压外板、全尺寸的冲压内板和嵌在内外板间的窗框导轨组成,导轨为U 字形滚压成型件,焊接在内板上,最后外板与内板总成通过包边方式闭合起来,这种车门板金结构在许多早期的车型被普遍采用。

优点:具有较好的完整性,整个车门的刚度较好,一体冲压出来的门板尺寸精度较高,并且加工工序较少、工艺简单。

缺点:窗框外边框通常较宽大,窗框的可装饰性不强,对造型有限制,不太符合现在造型的要求,而且全尺寸的门板需要较大的冲压模具,对冲压模的要求也比较高,整套模具的成本很高,由于窗框是一体冲压而成,废料面积较大,材料利用率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