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组织切片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组织切片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组织切片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观察与组织切片

一、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分析

本实验是在植物细胞装片与制作的实验之后开展的,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对牛蛙、蝗虫等动物组织的取材并不熟悉,所以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效果会好些,同时教育他们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1、能在图中识别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分其各类人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2、了解人体四大基本组织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2、通过绘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培养学生绘制生物图的能力

3、通过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装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通过讨论、比较四种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比较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类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讨论,使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课程重难点

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

口腔上皮细胞及各组织取材及装片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实验材料及用具】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蝗虫、牛蛙、

0.7%及

0.9%的生理盐水,

0.1%及1%的亚甲蓝;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镊子、解剖刀、漱口杯、牙签

【实验过程】

(一)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1、擦:

将清洗后的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

强调:

载玻片和盖玻片的拿法和擦法上节课已经学习,这节课复习一下,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住载玻片两侧边缘,将纱布折叠成3层,从一个方向往另一个方向拭擦,对光擦干净为止。手不能拿着载玻片的面,避免擦干净的载玻片被沾上指纹和油污。

2、滴:

将擦干净的载玻片放在水平面上,在其中央滴一滴

0.9%的生理盐水。

强调:

前面植物细胞滴的是清水,这儿滴的是生理盐水,原因是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就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

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

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

0.9克盐

99.1xx

3、漱:

用清水漱口,将口腔内的饭粒等残留物清除干净,以保证所取细胞的纯度。

4、刮:

用牙签钝的那面在口腔的两颊轻轻地刮几下,用钝的那面,防止口腔被刮伤。

5、涂:

将刚刚刮下的口腔上皮细胞薄而均匀地涂在载玻片滴有生理盐水的中央。

强调:

如何判断是否取到上皮细胞,及观察生理盐水的浑浊度,太浑浊则所取的细胞不纯,有杂物,太清澈,则说明未取到细胞,或者太少,老师将自己所取的给同学们看。

6、盖:

用镊子擦干净后的盖玻片一角轻轻夹住,盖玻片一侧接触载玻片盐水边缘,然后慢慢放平,防治气泡产生。若气泡很多,则要求重做,若不多,则用镊子在有气泡的地方轻轻磨平。

7、染:

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

0.1%的亚甲蓝染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染液将整个标本侵到。

强调:

因为口腔上皮细胞薄而透明,因此若不染色,则不易观察,亚甲蓝染的是整个细胞。

8、观:

即在显微镜下观察,遵循先低倍镜在高倍镜的原则。

老师已经在黑板上画上了一个参照图,请同学参照黑板上的图形寻找视野图,然后实事求是的画上自己所见的图形。

(二)、牛蛙疏松结缔组织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1、处死:

老师事先用乙醚将牛蛙处死。

2、滴液:

同样在擦干净后的载玻片上滴一滴

0.7%的生理盐水。

强调: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滴的

0.9%生理盐水,而牛蛙结缔组织这却滴的

0.7%的生理盐水,是因为人类细胞浓度为

0.85%,而牛蛙属两栖类,它的细胞液浓度为

0.65%。为保持细胞活性及形状,要使细胞所处环境与所生活环境相同。

3、取材:

用解剖刀在牛蛙腹部划开,用细镊子从皮肌与肌肉层之间取下一小片白色薄膜即为结缔组织。

4、xx:

将取下的结缔组织在滴有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展平。

5、染色:

在展平后的结缔组织上滴数滴1%的亚甲蓝,2分钟后,用

0.7%的生理盐水冲洗多余染液。

强调:

染色质疏松着色浅,核仁明显

,我们观察到的着色较深的部分为细胞核。

6、观察:

装片制作好以后,同样先低倍镜在高倍镜下观察。

老师将事先看到的结构图画在黑板上,同样要求同学们参照黑板上的图形寻找自己的视野图。本实验装片不易制作,不一定每位学生都能做出来,老师应该走下去指导学生,同时如果看到视野清晰的装片,可以让学生们都看看,或则将自己事先做好的装片给同学们观察。

(三)、蝗虫肌肉组织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1、取材:

从蝗虫的浸制标本胸部或腿部用镊子取下一小束肌肉。

2、滴水:

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2滴清水。

强调:

这个地方滴清水的原因是浸制标本的细胞已经是死细胞,所以可以滴清水。

3、分细:

用解剖针顺着肌纤维仔细分离,分离的越细越好。原因是容易观察。

4、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老师黑板上画图让学生们参照找视野。

低倍:

肌纤维纵切面呈长带状,横切面则为不规则形或圆形,肌纤维间有少量结缔组织。

高倍:

分别观察肌纤维纵切面:

肌纤维呈带状,肌膜较明显。紧贴在肌膜下方有许多卵圆形的细胞核,注意它们与周围的结缔组织内的细胞核区别。肌原纤维沿肌纤维长轴平等排列。

每条肌原纤维都有明暗相间的带,且相互排列整齐,故整个肌纤维上显示出明暗相间的横纹。

三、实验结果

(一)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与观察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则。因为细胞膜很薄,虽然着了色,在较强的光线下,轮廓还是不很分明,所以必须缩小光圈。在细胞膜里着色较浅的是细胞质,着色较深的是细胞核。

(二)牛蛙疏松结缔组织制作与观察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缔组织的主要功能——连接、支持、保护(物理性保护和免疫等生物性保护)、营养和运输等作用。

(三)、蝗虫肌肉组织的制作与观察

细胞种类单一,细胞间质较少

四、注意事项

1、用方签在口腔壁上轻轻刮动,不要刮在牙缝里,因为牙齿上刮下来的是食物碎屑,不是口腔上皮细胞。

2、高倍镜的使用,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3、高倍镜分辨率越高,则要在暗视野中观察

五、分析讨论

六、评价

自评:

在本次试验之前,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首先,资料的收集,实验材料的选取,经过思考,选取了本次的实验材料。其次,每个实验都被我们练习过很

多遍,通过自己的实践,知道了怎样的方法获取的效果更明显,同时也知道实验在哪些地方应该注意,应该向学生强调。最后,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实验正式开展之前,我们小组试讲了5遍以上。在实验讲授过程中,有些紧张和激动,有些原本该强调的东西忘了,例如用牙签钝的那面轻轻刮口腔。同时某些知识点讲授不是很清楚。

总的来说,这堂实验课完成的不错,有些小细节,需要日后不断的练习和改正。

他评:

1、理论知识没讲清楚

2、原理没画图很抽象

3、将口腔上皮细胞时牙签的使用没讲清楚

4、任务分配不均匀,理论不详细

5、操作不规范

最新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汇编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如何正确刮取才能保证有上皮细胞? 1.1 制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原因①实验时学生不能把细胞很好取下来。书上要求实验前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学生在用牙签刮口腔壁时通常刮下来的不是口腔上皮细胞,而是食物残渣,并容易划伤口腔内壁。取材方法不好掌握;②配制的碘液时间太长,不能很好地染色。碘液放置时间过长碘挥发后失效染不上色;③显微镜光线调得太强,影响观察效果。由于学生刚刚练习使用显微镜,调光不够熟练,习惯把通光孔调到最大,光线太强影响对上皮细胞结构的观察效果。 1.2分析事实上我们只要把上皮细胞取下来制成装片进行观察就达到此实验的目的。根据口腔上皮细胞容易脱落的现象,证明可以在唾液里找到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笔者通过反复实验证实了此想法,从唾液中取细胞比从口腔壁上刮下来要方便得多并不会划伤口腔壁。另外,在实验中重新配制了龙胆紫液代替碘液进行实验,从而降低实验难度,取得明显实验效果。 2 改进后实验的具体步骤 2.1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2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0.9%的生理盐水(防此口腔上皮细胞破裂)。2.3 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舌头上取下一些唾液(唾液中有脱落的上皮细胞)。2.4 将牙签上附着的唾液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2.5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然后慢慢地盖在液滴上(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2.6 在盖玻片与载玻片交界的地方滴一滴新配制的龙胆紫液(与碘液比较,龙胆紫液染色后细胞核比碘液染色更明显),用吸水纸从对侧引流,使龙胆紫液扩散到整个标本进行染色。观察时先把显微镜对好光,然后把光圈调到较小位置,光线调暗,放上制作好的装片调节到清晰为止。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鳃弓:胚胎第4周,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 2,鳃沟:相邻鳃弓之间、在体表侧的浅沟。 3,咽囊:鳃弓的内侧、与鳃沟相对应的是原始咽部,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 4,颈窦: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2、3、4腮沟和3、4、5腮弓,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为颈窦。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 5,面突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 6,面突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7,侧鼻突:嗅窝两侧的2个突起称侧鼻突。 8,球状突:胚胎第5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9,唇裂: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多见于上唇。 10,面裂:上颌突、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导致横面裂;上颌突、侧鼻突未联合导致斜面裂。 12,联合突:在第二、三、四腮弓的口咽侧,奇结节的后方,间充质增生形成一个突起称联合突,由第三腮弓形成。 13,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

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14,菱形舌:舌盲孔前方的菱形或椭圆形红色区。 15,釉结: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可能是细胞分化、牙形态发生的调节信号中心。 16,牙板:胚胎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生长,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牙板将分化为牙胚。 17,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组成,牙板上皮、外胚间叶相互作用,最末端细胞增生发育为牙胚,最后发育为牙体、牙周组织。18,成釉器:经过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将来形成牙釉质。钟状期分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19,牙乳头: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将来形成牙本质、牙髓。20,牙囊:成釉器外周的间充质细胞呈环形排列,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固有牙槽骨。 21,牙蕾:牙板末端的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皮芽,如同花蕾,周围有间充质细胞增生。 22,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外釉上皮、内釉上皮在颈环增生,向根孔生长,星网状层、中间层不出现在增生上皮中。 23,上皮隔:上皮根鞘离开牙冠朝牙髓方向45°弯曲,形成盘状结构。 24,颈环:外釉上皮、内釉上皮相连处,在上皮根鞘发生中有很大作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组织切片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观察与组织切片 一、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分析 本实验是在植物细胞装片与制作的实验之后开展的,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对牛蛙、蝗虫等动物组织的取材并不熟悉,所以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效果会好些,同时教育他们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1、能在图中识别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分其各类人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2、了解人体四大基本组织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2、通过绘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培养学生绘制生物图的能力 3、通过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装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通过讨论、比较四种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比较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类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讨论,使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课程重难点

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 口腔上皮细胞及各组织取材及装片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实验材料及用具】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蝗虫、牛蛙、 0.7%及 0.9%的生理盐水, 0.1%及1%的亚甲蓝;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镊子、解剖刀、漱口杯、牙签 【实验过程】 (一)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1、擦: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复习题 釉柱:是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贯穿釉 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 釉板 :釉板是一薄层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有的停止在釉质内,有的达釉质牙本质界,有的甚至伸到牙本质内,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该处的基质钙化不全,并含有大量的釉质蛋白。 继发性牙本质:是指牙发育至根尖孔形成后,在一生中仍继续不断形成的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表面遭受破坏时, 使其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并有部分变性,牙髓深层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Malassez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 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来的上皮细胞。(平时上皮剩余呈静止状态,在受到炎症刺激时,上皮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 上皮钉突:上皮嵴在组织切片上,与表面垂直纵断,可看到有许多伸向结缔组织的突起,称为上皮钉突(上皮钉、上皮脚、上皮网脚)。 穿通纤维:(沙比纤维)—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纤维。 舌乳头:舌背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 篮细胞:是带突起的树枝状细胞,位于腺泡细胞、闰管细胞与基板之间。由于肌 上皮细胞有许多突起包绕腺泡,所以也称篮细胞。 闰管:直径最小,是由4~6个立方状细胞围成的单层管。常位于拥挤的腺泡间。闰管细胞可视为干细胞,在需要时,可分化为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及分泌管上皮细胞。 纹管:与闰管相连,管径较粗,也较长。由单层导管细胞构成。在近基底部的胞质中,可见与基底膜垂直排列的纵纹,因此也称纹管(分泌管)。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重点

唇裂: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口凹:在额鼻窦,上颌窦和下颌窦的中央,形成以个凹陷,称为口凹 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 牙胚:牙板向深层得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 牙囊:包围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密集成一结缔组织层。 牙乳头: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域。 蕾状期:在胚胎的第八周,在牙板的20个定点上牙板最末端膨大,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呈立方或矮柱状 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游离龈: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腭裂:为一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合 蕾状期:(增殖期)胚胎第9-10周,上皮芽继续向外胚间叶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 釉板:是垂直压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条带状上皮 牙内陷: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可分为牙冠内陷和牙根牙内陷 畸形中央尖:也称牙外突,指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嵴上的牙尖样突起 双生牙:为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通常公用一个牙根和根管。Turner牙:是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去、引起继生恒牙成釉质细胞的损伤,导致继生恒牙釉质不全或矿化不全。 氟牙症:又称斑釉,氟斑牙。在牙发育阶段,如果引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取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 四环素牙:四环素牙和骨有亲和性,在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牙可导致药物在牙硬组织和骨组织中沉淀形成四环素牙。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有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获得性薄膜:也称唾液薄膜,是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 过度角化: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棘层松解:是由于棘层细胞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总的混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 疱:为黏膜或皮肤内储存的液体而成疱。 溃疡: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丘疹:是黏膜或皮肤突出的小疹;大小为1~5mm,较硬,包灰或发红,消失后不留痕迹。 一,如何鉴别釉质浑浊症和氟牙症? 釉质浑浊症氟牙症 形状;白色不透光的混浊斑块无光泽的白色斑点,斑块 矿化程度;釉质矿化不全釉质表层过度矿化 对称性;无有 压面特征;为局限性的圆,椭圆形斑块。不规则凹陷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试干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分得 分 2、漱口,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侧壁上轻刮几下--------2分得分 3、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涂抹几下--1分得分 4、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将它的一端先接触水滴, 然后轻轻放下,要求无明显气泡产生----------------------------4分得分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然后把多余的水擦干净----------4分得分 二、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1、正确取放显微镜,安好目镜-----------------------------------1分得分 2、转动转换器,选取低倍物镜-----------------------------------1分得分 3、对光:选用合适的光圈,并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可以 看到明暗合适的视野-------------------------------------------------2分得分 4、观察:①标本对准通光孔,②下降镜筒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③下降时眼睛看着物镜,④左眼注视目镜内,⑤同时上升镜筒,⑥视野中有清晰的的物像-------------------6分得分 三、绘图 1、一边观察一边绘图,按生物绘图的要求画一个口腔 上皮细胞,细胞结构各部分的比例合适-------------------------3分得分 2、注出各部分名称(错一个扣一分,错两个不得分。)----2分得分 四、整理仪器 1、擦净器具和桌面,废物放入垃圾筒--------------------------1分得分 2、显微镜的整理、复原-(镜筒、物镜、反光镜)--------------------------------1分得分 (一)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实验用品: 凉开水或清水一次性杯子塑料吸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稀碘液吸水纸纱布 二、实验要求: 1、会制作临时装片。 2、会使用显微镜观察。 3、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4、会按生物绘图要求画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简图。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升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持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升实验水平和观察水平。 三、教学难点: 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 2、细胞结构的观察。 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 吸。(口要漱干净) 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 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 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 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 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四、布置作业:生物实验报告册P10、13、16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个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精神。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能够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能够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先盖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人体发育的三个阶段 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的形成。 2.胚胎期: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和系统,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第九周至出生。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第一节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一.神经嵴的分化 胚胎发育的第三周,三胚层胚盘已经形成,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neural plate)。 神经板发育中,其柱状细胞变为上窄下宽的楔形,使神经板外侧缘隆起,神经板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neural groove),隆起处称神经褶(neural fold)。神经褶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neural crest)。 胚胎第四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嵴细胞,是特殊的多潜能干细胞,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 胚胎第四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迁移,分化成头面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形成神经系统组织、内分泌组织、皮肤组织、结蹄组织;头面部的结蹄组织大部分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他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蹄组织又称为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受多种信号分子和基因调控,如:FGF、HOX 基因等。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异常、过量的维甲酸、酒精及头部神经始基发生异常等因素都可引起神经嵴细胞在原位或迁移过程中发生死亡而产生头面部畸形。 二.鳃弓及咽囊的发育 鳃弓(branchial arch):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第l对最大称为下颌弓;第2对称舌弓;第3对称舌咽弓; 相邻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称鳃沟;与之对应的鳃弓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对应的浅沟称在咽侧称咽囊(pharyngeal pouch)。 第二鳃弓生长速度较快,向尾端生长覆盖了第二、三、四鳃沟和三、四、五对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鳃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腔称颈窦。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如残留可形成颈部囊肿、窦道或瘘管。 第二节面部的发育 一.面部发育过程 面突的分化:3—5周末。 面突的联合:5周末—第8周 联合后发育:9周—3个月 ①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突起称额鼻突。额鼻突下方两侧的下颌突迅速生长并在中线联合 ②胚胎3周中,长出两个上颌突,此时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叫原口,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在4周时破裂 ③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拉斯克囊此后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可发生颅咽管瘤。 ④胚胎的第4周额鼻突的末端两侧形成两个浅凹称鼻凹,将额鼻突分为1个中鼻突、2个测鼻突 ⑤胚胎第5周中鼻突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2.面突的联合(merge)和融合(fuse) 联合(merge):面突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 融合(fuse):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外胚层互相接触、破裂、退化、消失,两个突起的间充质相互融合。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一、目的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认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3.熟练画细胞结构图 二、材料用具:(老师显示用具) 显微镜、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镊子、纱布、漱口杯、牙签 三、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了生物的特征之一,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而我们前一节学习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结构,那么动物(人)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它和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下面让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来认识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四、方法步骤 (一)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用纱布擦净载玻片、盖玻片(很薄,应轻擦)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0.9%),说明:为什么用0.9% 的生理盐水,观察洋葱表皮装片用清水,都是为了让细胞所 处的环境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同,不至于胀破或变形,使 细胞保持原状。 3.漱净口。目的:将口腔的饭粒清除,以保证所取的细胞纯度。 4.用牙签在口腔内壁轻划几下,将上面附有碎屑涂抹在生理盐 水中,尽量涂均匀。 5.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的

水滴,然后慢慢放平(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6.染色。①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②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另 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用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①安放②对光③放置玻片标本,调节焦距,用眼观察,在视野中会看到被染成桔黄色的上皮细胞,其形态和结构怎样? (三)绘图:按要求做,向右侧引出指示线,说明。图下方注明图的名 称。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 (四)整理:清洁玻片,废物放在指定位置。 五、归纳讨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同和不同之处。

实验报告单: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姓名:_________ 实验名称: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3、学会并练习画动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材料用具: 消毒牙签、生理盐水、稀碘液、漱口杯、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铅笔 实验步骤: 1、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_。 (3)刮:用____________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______侧壁上轻刮几下。 (4)涂: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________中,轻涂几下。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上,然后缓缓的放下,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___。 (6)染:用滴管吸取一滴_______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7)吸:用_______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_______浸润标本的全部。 3、观察临时装片: 在低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制成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辨认细胞的各种结构。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画图: 依照所观察到的细胞,在右侧方框中画一个动物 细胞 结构简图,并注出各结构的名称。 5、整理还原: 实验完毕,清洁桌面,清点实验材料并摆放整齐; 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清理制作的装片,并擦拭干净,送回原处。 讨论:列表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实验日期:2017年月2日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制作步骤

一、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 1.用洁净的纱布或擦片纸等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注意一定要漱口 3.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4.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5.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6.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7.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用显微镜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希望观察的目标 2、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如何移动 3、观察细胞的结构 4、绘图:左眼看目镜,右眼画绘图形(注意:名称规范的标识 二、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 (一)、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 1、用洁净的纱布或擦片纸等将载玻片、盖玻片擦试干净。 2、用刀片或剪刀割“两横两竖”然后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放在培养皿中,滴3-4滴碘液。 3、染色过程中(1)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显微镜的对光及相应的准备工作。

4、约过1分钟多一点,用镊子夹取样本,然后用3滴清水进行漂洗,然后放在载玻片中央偏左清水的水滴上。注意不能让样本卷起来。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注意赶气泡的方法。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两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7、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制成以后,就可以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了。 概括:擦滴取展盖染吸 二、用显微镜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希望观察的目标 2、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如何移动 3、观察细胞的结构 4、绘图:左眼看目镜,右眼画绘图形(注意:名称规范的标识) 二、所带物品及注意事项: (一)物品 1、身份证 2、准考证 3、铅笔2支(2B) 4、直尺 5、刀片或剪刀 6、橡皮擦 7、黑色水笔一支 8、垫纸板一块 (二)注意事项 1、进入考场先观察实验台上的物品。 2、注意实验桌上物品的标签、位置。 3、注意区别擦镜纸、擦片纸等。 4、需用试剂,先看标签,后下手。 5、出现机械故障,请举手询问。 6、绘图后切记标线到点、到位,标注明确,放大倍数正确。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单.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日期班级第组姓名 实验目的1、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认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3、熟练画细胞结构图 实验器材显微镜、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镊子、纱布、漱口杯、牙签 步骤与方法 一、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用纱布擦净载玻片、盖玻片(很薄,应轻擦)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0.9%), 3、漱净口。 4、用牙签在口腔内壁轻划几下,将上面附有碎屑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5、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 6、染色。①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②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用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①安放②对光③放置玻片标本,调节焦距,用眼观察,在视野中会看到被染成桔黄色的上皮细胞. 三、绘图: 四、整理:清洁玻片,废物放在指定位置。 我的发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实验结论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备注

赠送资料 青花鱼(北京)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财务分析报告 1 .主要会计数据摘要 2 . 基本财务情况分析 2-1 资产状况 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20.82亿元。 2-1-1 资产构成 公司总资产的构成为:流动资产10.63亿元,长期投资3.5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16亿元,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1.46亿元。主要构成内容如下: (1)流动资产:货币资金7.01亿元,其他货币资金6140万元,短期投资净值1.64亿元,应收票据2220万元,应收账款3425万元,工程施工6617万元,其他应收款1135万元。 (2)长期投资:XXXXX2亿元,XXXXX1.08亿元,XXXX3496万元。 (3)固定资产净值:XXXX净值4.8亿元,XXXXX等房屋净值2932万元。 (4)无形资产:XXXXXX摊余净值8134万元,XXXXX摊余净值5062万元。 (5)长期待摊费用:XXXXX摊余净值635万元,XXXXX摊余净值837万元。 2-1-2 资产质量

初中生物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教案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 2、细胞结构的观察。 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 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四、布置作业:生物实验报告册P10、13、16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精神。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可以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可以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先盖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1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教研室: 口腔组织病理学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及其相关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既涵盖组织学、胚胎学和病理学等形态学内容,又融汇口腔各种疾病的临床知识,故要求学生不是孤立地学习口腔组织病理学,而是结合基础医学相关内容学习,并且在以后口腔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中相互印证。 本课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作为基本教材,教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课为50学时,实习课为40学时。 理论课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第一节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熟悉神经嵴的分化,理解鳃弓和咽囊的发育。 第二节面部的发育 掌握面部发育过程,理解面部发育异常。 第三节腭的发育 掌握腭部发育过程,了解腭发育的调控,理解腭部发育异常。 第四节舌的发育 掌握舌及甲状腺的发育过程,理解舌及甲状腺的发育畸形。 第五节涎腺及口腔粘膜的发育 了解涎腺及口腔粘膜的发育 第六节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 熟悉下颌骨、上颌骨的发育,了解腭骨、颞下颌关节的发育及颌骨发 育的调控。 第二章牙的发育 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掌握成釉器的发育,重点掌握钟状期成釉器的形态和功能,熟悉牙胚

的发生过程,理解牙乳头、牙囊的形态和功能及恒牙胚的发生过程。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 熟悉牙体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异常,理解牙周组织的形成过程,掌握它 们与牙体及牙周组织形态的关系。 第三节牙的萌出和替换 了解牙的萌出,理解乳恒牙交替和牙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第三章牙体组织 第一节釉质 重点掌握釉质的理化特性、组织学结构及釉质的组织学结构与胚胎学 的关系,理解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了解釉质的表面结构。 第二节牙本质 第三节掌握牙本质的理化特性,重点掌握牙本质的组织学结构及他们的 胚胎学来源,牙本质的反应性改变,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与感觉,了解牙本质液,牙本质渗透性和敏感性。 第四节牙髓 理解牙髓的组织学结构,了解牙髓的增龄性变化及牙髓组织结构的临 床意义。 第五节牙骨质 了解牙骨质的理化特性和牙骨质的分类,掌握牙骨质的组织学结构及 牙骨质组织结构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牙周组织 第一节牙龈 掌握牙龈的表面解剖、组织学结构。 第二节牙周膜 重点掌握牙周膜的组织学结构、牙周膜的功能,了解牙周膜的增龄变 化。 第三节牙槽骨 掌握牙槽骨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第五章口腔粘膜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

primary epithelial band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第6周,口腔上皮细胞增生(基底细胞增生),在未来牙槽突区,依据颌骨外形形成的一马蹄形上皮带。 dental lamina牙板:胚胎第7周,口腔上皮细胞增生,在未来牙槽突上,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其舌腭侧分裂的上皮板。 dental bud 牙蕾牙板末端上皮增生形成的一团细胞,形状如花蕾。标志着牙胚发育的开始。 Successional tooth buds 继承性牙蕾在乳牙牙板的舌侧分化出恒牙的牙蕾。 Dental papillae 牙乳头成釉器凹陷的部分围绕的间充质部分。 Dental sac / dental follicle牙囊:牙囊是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的外胚间叶组织。保护营养牙萌出动力 tooth germ牙胚:由牙板细胞增生形成的产生牙体牙周组织的器官,包括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组成。牙胚的发生是口腔上皮和外胚间充质互相作用的结果。 cevical loop颈环:也可称为颈圈,牙胚成釉器中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的相连处。在未来牙颈部与牙根发育有关,此处细胞将增生为上皮隔和上皮根鞘,形成于帽状期成釉器。 enamel knot釉结:是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往往与釉索相连续。表达信号分子。 enamel cord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似乎将成釉器一分为二。 enamel niche釉龛:是由于片状的牙板向内凹形成腔隙,内充满结缔组织。 上皮珠、Serre’s上皮剩余:有时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较大的团块中央可角化,嗜伊红染色,称上皮珠。由于这些上皮细胞团类似于腺体,又称为Serres'腺或Serres'上皮剩余。 42、基质小泡: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形成的同时,细胞浆中出现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 reduced enamel epithelium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 enamel cuticle釉小皮:在牙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变短,细胞器的数量减少,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上,称为釉小皮。 epi. root sheath/Hertwig’s root sheath上皮根鞘: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同时牙冠向口腔方向做萌出运动。这样内、外釉上皮的增生呈桶状。这些呈双层增生的上皮桶,称为上皮根鞘。 epithelial diaphragm上皮隔:上皮根鞘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

初中生物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二、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 2、细胞结构的观察。 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 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 0.9克 盐 99.1克 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四、布置作业:生物实验报告册P10、13、16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精神。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可以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可以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先盖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七年级生物教案-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二、教学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2、细胞结构的观察。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2、这里面滴的与 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 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 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四、布置作业:生物实验报告册p10、13、16教学反思: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精神。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可以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可以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

重点: ? 牙釉质的理化结构和解剖特点 ? 釉柱结构 ? 各有机物较为集中处的形态特点和形成原因 难点及对策 ? 釉柱结构 对策:结合牙齿的解剖特点讲解釉柱在牙齿中的走行及结构特征,增加幻灯片的量,使同学能从三维空间上理解釉柱是如何构成牙釉质的。 ? 牙釉质有机质相对集中处 对策:由于有机质相对集中处有数种不同结构,容易混淆,所以讲解时注意强调各种结构的特点,对各种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牙釉质的基本结构、以及各种有机质相对集中处的形成机制讲解,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版 教具:薄膜,幻灯 参考书: 1.Somoas J。Et al。Oral Pathology。1997 2.A very Jk。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1987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一学时 概论 1.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内容 组织学胚胎学頜病理学 2.与普通组织病理学的比较 3.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作用和地位 4.学习方法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一章牙体组织 牙釉质——冠部牙本质表面 硬组织牙本质——主体 牙体牙骨质——根部牙本质表面 软组织牙髓——牙齿中央髓腔内 第一节牙釉质 人体最硬的组织重量体积 无机96-97% 86% 有机<1% 2%

水12% 牙釉质的外观及解剖特点 组织学结构 一.釉柱enamel rod 放射状 釉牙本质界牙齿表面窝沟处—向底部集中颈部—水平 绞釉:内2/3,弯曲意义:对抗咀嚼压力 直釉:外1/3 釉柱横纹:4μ,每日釉质节律性地沉积量,钙化较低 釉柱横断面:光镜鱼鳞状 电镜球拍样头部尾部 釉柱构成羟磷灰石晶体扁六角形长160-1000nm 宽40-90nm 厚20-30nm 头部与釉柱长轴平行尾部与釉柱65-70°倾斜 二、有机基质 含量少重量<1% 成釉蛋白釉蛋白 分布:晶体间间隙中有机物集中处 第二学时 三、有机质较为集中处) 1.釉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 of enamel 形态纵磨片自釉牙本质界向外,牙尖部环行,牙颈部斜行。 横磨片同心环状 形成原因釉质发育中的间歇线 新生线:乳牙,第一横磨牙出生前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 2.釉板enamel lamella 形态薄的板状结构,呈裂隙状,垂直于牙面,从牙面开始,停止于釉质.釉牙本质界.或牙本质 形成原因发育时某些障碍轻—钙化不全重—裂缝 3.釉丛enamel tuft 形态草丛状,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散开,釉质厚度1/5—1/4 形成原因矿化较差的釉柱在不同平面.不同方向的重叠 4.釉梭enamel spindle 形态纺锤状,穿过釉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牙尖部多见 形成原因成牙本质细胞末端膨大的胞浆突起 5.釉牙本质界enamelo-dentinal junction 形态釉质.牙本质相交处连续的小弧形,凹面向着牙釉质 形成原因釉质牙本质相交处晶体的大小.排列方向不同。 有机质相对集中处为薄弱环节,与龋病的进展有关 6.施雷格板Schreger line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供口腔学专业用) 病理学教研室 2004年8月

口腔组织病理学 课程总学时:76学时(理论:50学时;实习:26学习)学分:4 教学大纲 一、编制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延边大学医学院临床口腔专业教学计划及与先进和后继课程的关系,结合临床口腔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并考虑到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了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地位和作用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口腔专业临床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从普通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中的必修课,它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临床对疾病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新知识、新观点,特别是近年来对龋病,牙周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有了明显进展。 三、课程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 通过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口腔疾病的发病病因,发病机理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变有深刻的理解,掌握在口腔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掌握正常口腔组织的基本形态特点,掌握口腔常见疾病的基本形态特点,熟悉及了解牙体、牙周、粘膜、腺体等组织的超微结构,能从亚细胞水平了解组织、细胞的内部及表面病变,并将形态结构与发病机制有机地联系起来,了解一般的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口腔疾病的特殊性和发生、发展规律,将口腔组织胚胎学和口腔病理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口腔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转归和临床病理联系。为今后能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更好地进行手术设计和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学任务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加深学生对危害我国人民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特点,致病机制及防治的认识,增加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运用口腔组织病理学研究手段和技术,研究、分析和解决本学科问题的能力。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基本要求 (1)熟悉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病变;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要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般可将人出生前的发育分为三阶段: 1.增殖期:此期为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 2.胚胎期:指受孕后第3~8周,此期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初具人形。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后第9周至出生.腭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第一节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一、神经嵴的分化 胚胎发育的第3周,三胚层胚盘形成。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其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的外缘称神经褶。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第4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 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即神经嵴细胞。 神经嵴细胞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胚胎第4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的迁移,演化成机体不同的细胞并形成许多重要组织成分。 1.神经系统组织:包括施万细胞(Schwann),面神经的膝状节,舌咽神经的上节和迷走神经颈节,与Ⅴ、Ⅶ、Ⅸ、Ⅹ各脑神经相联系的自主性神经节、神经节内神经元周围的卫星细胞,脑膜。 2内分泌组织:甲状腺的降钙素细胞、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细胞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细胞。 3.软硬结缔组织: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大部分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胚间充质。包括面部的骨、软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牙周膜、血管周细胞、血管平滑肌。横纹肌、腺体及皮肤脂肪组织的周围组织也来自神经嵴细胞。 4.皮肤组织:皮肤及粘膜的黑色素细胞、真皮 二、鳃弓及咽囊的发育 鳃弓和咽囊的发育与面部及颈部发育关系密切。 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称鳃弓。它们由头至尾端依次发生。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者称鳃沟;在咽侧者称咽囊。 鳃弓和鳃沟的外表面被覆外胚层;咽侧除第一鳃弓被覆外胚层外,由内胚层被覆。鳃弓内部中轴为原始中胚层,周围有迁移来的神经嵴细胞围绕。鳃弓内部逐渐分化出肌肉、神经、软骨、血管等。 鳃弓、咽囊及其衍生物 颈窦:第二鳃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二、三、四鳃沟和三、四、五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鳃沟与外界隔离,形成的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以后的发育中消失。残余形成囊肿或瘘管。 发育异常: 1.腮瘘:颈窦未消失形成颈部囊肿,如囊肿与外部相通即称鳃瘘,其开口可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任何位置。 2.先天性耳前窦道、瘘管。第一鳃沟和第一、二鳃弓发育异常时,可在耳屏前方形成皮肤的狭窄盲管或点状凹陷,多为先天性。 第二节面部的发育 一、面部发育过程 起源:额鼻突、第一鳃弓 ㈠面突的分化 胚胎第3周,发育的前脑生长迅速,其下端出现一个突起,称额鼻突,其下方为下颌突,第4周其外上方长出两个突起为上颌突口凹:胚胎第4周,额鼻突、上颌突、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即原始口腔 嗅板或鼻板:第4周,口咽膜破裂,同时额鼻突的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区。由于细胞的增生,边缘隆起,其外侧缘更明显,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鼻凹或嗅窝。将额鼻突分成三个突起1个中鼻突和2个侧鼻突。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第5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拉特克囊(Rathke pouch): 约在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此囊不断加深,囊中的外胚层细胞增生并向前脑腹侧面移动并分 化出垂体前叶细胞,此后囊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可发生颅咽管瘤㈡面突的联合和融合: 第6周面突一面生长,一面与相邻或对侧的突起联合 第7~8周联合完毕,颜面各部初具人形。 面突及其衍生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