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2 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ZDAY62: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二)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一)

ZDAY62: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二)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一)各位好,今天我们讲这章最重要的内容,中药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中药的鉴定就是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标准,对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中药的真实性鉴定和药材的性状鉴定。
知识点:(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中药的真实性鉴定是指根据中药原植物(动物、矿物)的形态、药材性状、显微和理化等特征,鉴定其正确的学名和药用部位,并研究其是否符合药品标准的相关规定。
中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
(一)基源鉴定基源鉴别又称来源鉴别,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中药的品种准确无误。
基源鉴定的内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
以原植物鉴定为例,其步骤如下。
1.观察植物形态对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检品,应注意观察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位的特征,对花、果、孢子囊、子实体等繁殖器官应特别仔细,并做好记录。
2.核对文献在核对文献时,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著作,如《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新华本草纲要》、《中国中药资源丛书》及有关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査阅有关论述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如《新编中药志》、《中药材品种论述》,必要时,还需进一步查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鉴定。
3.核对标本当初步鉴定出检品是什么科、属、种时,可以到相关标本馆核对已正确鉴定学名的该科标本核对。
如有条件,能与模式标本(发表新种时所被描述的植物标本)进行核对,或寄请有关专家、植物分类研究单位协助鉴定。
这会使鉴定结果更为准确。
除经典的分类方法外,近几十年来,随着植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很多新的分类学如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数量分类学、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等现代分类方法和技术均可用于中药的基源鉴定。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药材的正确认识和鉴定是确保中药疗效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常见的鉴定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鉴定,提高对中药材的认识和了解。
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中药的鉴定方法;2.通过实验来鉴定和辨认常见中草药;3.提高对中药的鉴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1.视觉鉴定法: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表面特征和颜色等来鉴别药材;2.嗅觉鉴定法:通过嗅觉来辨别药材的气味特征;3.灰分测定法:通过加热药材,使其失去有机成分而留下无机灰分,从而检验药材的纯度;4.薄层色谱法:通过对药材中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而鉴别和纯度分析。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中药材:白芍、当归、苍术、川贝、鸡血藤、阿胶;2.灰秤、电热板、玻璃片;3.薄层色谱仪、吸附剂。
四、实验步骤:1.视觉鉴定法:观察各个中药材的外观形态、大小、触感、颜色等特征,整理比较并记录;2.嗅觉鉴定法:用鼻闻药材的气味,记录药材的气味特征;3.灰分测定法:取少量药材,加热至完全燃烧,记录燃烧之前和之后的重量差,计算灰分含量百分比;4.薄层色谱法:将药材粉末与吸附剂混合后涂抹在薄层色谱板上,将色谱板插入溶剂中进行上柱,观察染色后的图案,与已知样品比对,鉴别药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视觉鉴定法:白芍呈圆片状,有皱纹,呈黄白色;当归纤维较长,尾端呈锥形,呈棕红色;苍术块根,有凹凸不平的纹路,颜色偏黄;川贝呈黄白色,表面有隆起的气孔;鸡血藤呈褐色,表面有可见的血红色污渍;阿胶呈褐黑色,有香味。
2.嗅觉鉴定法:白芍有淡淡的芍药香气;当归有独特的香气;苍术有一种清香味;川贝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鸡血藤有一种刺激性的气味;阿胶有一种特殊的香气。
3.灰分测定法:白芍灰分含量为7.8%;当归灰分含量为4.2%;苍术灰分含量为6.5%;川贝灰分含量为9.1%;鸡血藤灰分含量为15.2%;阿胶灰分含量为1.6%。
4.薄层色谱法:根据已有的薄层色谱结果比对,确定了各个药材的主要成分,进一步确定了药材的鉴别结果。
中药行业中的药材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

中药行业中的药材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药材的鉴定与质量评价是中药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中药行业中常用的药材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药材鉴定方法1. 外观鉴定法外观鉴定是通过药材的外形、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进行判断。
常用的方法包括裸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例如,通过观察药材的色泽、纹理、柔韧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假和品质。
2. 理化鉴定法理化鉴定是通过药材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进行判断。
常用的方法包括纸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
通过利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可以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验证其真实性和质量。
3. 微生物学鉴定法微生物学鉴定是通过检测药材中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来判断其卫生状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平板计数法、细菌检测法、真菌检测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药材中是否存在有害的微生物,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药材质量评价方法1. 含量测定法含量测定是确定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药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定量检测,从而评价其质量和功效。
2. 品质评价法品质评价是通过对药材的外观、气味、味道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
常用的方法包括感官评价、鉴别评价、嗅觉评价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对药材的外观特征和感官品质进行客观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 超微量元素分析法超微量元素分析是通过对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其质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通过对药材中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可以为其功能和药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中药行业中的药材鉴定与质量评价是确保中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外观鉴定、理化鉴定和微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可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卫生状况。
(完整版)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与鉴定

(完整版)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与鉴定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大纲要求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一、国家药品标准1、中国药典2、部颁药品标准二、地方药品标准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2、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1、基源鉴定2、性状鉴定3、显微鉴定4、理化鉴定5、其他鉴定方法和技术二、中药的安全性检测1、主要的内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及检测2、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三、中药的质量评价1、传统经验鉴别2、纯度检查:杂质、水分、灰分、色度、酸败度3、与有效性有关的定量分析: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4、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一、国家药品标准(一)中国药典一)《中国药典》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鉴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及质量鉴定相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同样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中国药典》“凡例”对所载药品的正文、名称及编排、项目与要求、动物实验、说明书、包装、标签等加以规定。
“凡例”还明确规定,对本版药材收录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规定的方法为准。
1、名称及编排:药材和饮片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及拉丁名。
正文包括: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
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等。
2、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与标准品均应附有使用说明书,标明批号、用途、使用期限、贮存条件和装量等。
3、精确度:指取样量的准确度和实验精确度。
实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
以数值的有效位数来确定。
1)0.1g 0.06~0.14g ±0.04g2g 1.5~2.5g ±0.5g2.0g 1.95~2.05g ±0.05g2.00g 1.995~2.005g ±0.005g2)精密称定千分之一称定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移液管量取量筒等约若干±10%(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3)恒重4)试验时温度:未注明者:室温下进行温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25℃±2℃二)《中国药典》正文中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1)名称(2)基原:原植(动)物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矿物:类、族、矿石或岩石名(3)性状:形状、大小、表面颜色、质地、断面特征、气、味(4)鉴别:显微鉴别(组织、粉末、显微化学反应)理化鉴别(一般的理化、薄层色谱)(5)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二氧化硫、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等(6)浸出物测定:水溶性、醇溶性及醚溶性浸出物测定药材和饮片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或暂难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的——常用浸出物测定法来评价其质量(7)含量测定:包括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含量限度(8)炮制(9)性味与归经(10)功能与主治(11)用法与用量(12)注意(13)贮藏(二)部颁药品标准二、地方药品标准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2、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例题:最佳选择题实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其精确度的确定是根据A.供试品的性质B.称量药品的数目C.仪器的精密度D.数值的有效位数E.称量的百分数『正确答案』D药典“凡例”规定称取“2.0g”样量,系指称取重量可为A.0.06~0.14gB.1.5~2.5gC.1.95~2.05gD.1.995~2.005gE.1.6~2.4『正确答案』C“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A.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分之一D.万分之一E.十万分之一『正确答案』B恒重是指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小于A.0.1mgB.0.5mgC.0.3mgD.0.2mgE.0.01mg『正确答案』C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A.±1%B.±3%C.±5%D.±10%E.±2%『正确答案』D多项选择题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A.形状、大小B.表面颜色C.质地、断面D.临床疗效E.气、味『正确答案』ABCE药典检查项下的内容包括A.杂质、水分B.毒性成分C.重金属D.农药残留E.黄曲霉毒素『正确答案』ABCDE药典对浸出物进行测定的方法有A.醇溶性浸出物B.醚溶性浸出物C.水溶性浸出物D.甲醛浸出物E.甲苯浸出物『正确答案』ABC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中药的鉴定就是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标准等,对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中药二的鉴别

中药二的鉴别
中药二通常指的是中药材,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在鉴别中药二时,需要考虑其来源、性状、显微特征以及理化鉴别等方面。
1. 来源鉴别:即对中药材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科、属、种,并对比其原植物、矿物或动物等的形态特征,以确保中药材的真实性。
2. 性状鉴别: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优劣。
3. 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结晶形状等特征,进行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
4. 理化鉴别:通过化学反应、荧光分析、薄层色谱等方法,对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真伪和纯度。
在鉴别中药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中药材的产地和采收时间,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
2. 注意中药材的加工方法和炮制方法,以避免混淆和误用。
3. 结合临床用药需求和中药配伍原则,对中药材进行合理的配伍和使用。
4. 关注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伪劣或有害的中药材。
总之,对中药材进行准确的鉴别对于保证中药制剂和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如果您对中药材的鉴别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鉴定学教案

中药鉴定学教案一、课程概述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定。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药学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
2、能够根据中药的各项特征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2)中药鉴定的历史和发展;(3)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1)根类中药的鉴定;(2)茎类中药的鉴定;(3)叶类中药的鉴定;(4)花类中药的鉴定;(5)果实类中药的鉴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地观察、实验操作。
3、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1)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2)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四、教学资源1、教材:《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等相关书籍。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3、教学地点:中药鉴定实验室、药用植物园等实践教学基地。
五、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个学时,分为个教学周。
每周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X周: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时);常见根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茎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叶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花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果实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学时);实验操作和实地观察(学时)。
第X周:复习和考试(学时)。
六、考核方式及标准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占总评成绩的%。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药鉴定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系列中药材的外观、性状、显微结构以及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真伪和质量等级。
通过运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对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进行了鉴定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中药样本的外观、性状和化学成分与正品标准相符合,属于高品质的中药材。
1.引言: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和药物研究领域,但真伪和质量的稳定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药的鉴定工作主要通过外观、性状、显微结构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因此,本实验通过对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进行鉴定分析,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等级。
2.实验方法:2.1实验材料: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样本。
2.2实验仪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
2.3实验步骤:(1)外观、性状鉴定:观察和比较中药样本的外观、形状、气味和质地等特征。
(2)显微结构鉴定:利用显微镜对中药样本的细胞结构、气孔特征等进行观察和比较。
(3)化学成分鉴定:利用红外光谱仪对中药样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化学成分。
3.实验结果与讨论:3.1外观、性状鉴定:茯苓样本呈白色或微黄色,质地柔软,有一定的弹性,无臭味。
党参样本呈圆柱状,黄褐色,有香气,质地细腻。
黄芪样本呈长条状,棕黄色,稍有苦味,质地硬而脆。
通过与正品标准进行比较,发现样本的外观、性状与正品标准一致。
3.2显微结构鉴定:茯苓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气孔和纤维等,细胞壁厚度均匀。
党参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木质部、髓部和树皮等,木质部细胞排列有序。
黄芪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维管束、皮层细胞和树皮细胞等,维管束分布规律。
通过与正品标准进行比较,可发现样本的显微结构与正品标准一致。
3.3化学成分鉴定:茯苓样本的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茯苓所含有的典型峰值,如3428cm^-1处的O-H伸缩振动,2890 cm^-1处的C-H伸缩振动等。
党参样本的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党参所含的典型峰值,如2933 cm^-1处的C-H伸缩振动,1650 cm^-1处的C=O伸缩振动等。
中药鉴定学笔记

中药鉴定学笔记中药鉴定学笔记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
道地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山茱萸、玄参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
(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资源。
(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资源。
(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
(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我国幅员广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
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至青黛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技术的内容与方法
案例引入
中药鉴定技术的内容与方法
中药鉴定的方法
依据国家药品标准鉴别中药真伪优劣
❖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四大鉴定
二、近代发展 1、中医学院的建立和中药鉴定学的诞生 2、国家为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中药鉴定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任务小结】
1、中药鉴定的任务; 2、中药材、道地药材、“四大怀药”、“浙八味”概念; 3、中药的适时采收与计划采收; 4、古代代表性本草专著及其历史地位。
【作业布置】
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开展中药市场假 药案例调查并围绕做一名优秀的中药质检人员开展讨论。
2、某两家企业在郁金交易中因其质量问题闹上法庭。 卖方认为所卖郁金经过单位质检科检验,质量符合有关工 具书描述,买房认为是假药。如果你是法官你将采取何种 方式和步骤来裁定涉案中药真伪?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带入下堂课汇报。
二、近代发展 1、中医学院的建立和中药鉴定学的诞生 2、国家为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中药鉴定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薄层
紫外分光光度计
比色管
红外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DNA
分 子 遗 传 标 记 技 术
五味子指纹图谱质量控制与评价 中药指纹图谱DNA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