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冀教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桥梁远景图》

冀教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桥梁远景图》

冀教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桥梁远景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桥梁的发展历程。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桥梁事业的情怀。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桥梁远景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简介桥梁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2.课文朗读与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课文解析与拓展(1)分析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桥梁远景图”的含义。

(2)介绍桥梁的分类、特点及作用。

(3)拓展延伸,介绍我国著名的桥梁。

5.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座桥梁,并介绍其特点、作用。

(2)各小组汇报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6.课堂小结(2)强调桥梁事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3)搜集桥梁资料,了解我国桥梁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桥梁的发展历程,培养了学生对桥梁事业的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牢固,需要加强辅导。

桥梁远景图教案

桥梁远景图教案

《桥梁远景图》教案一、设计说明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一篇精读课文。

其写作内容及风格大胆而独特,尤其是突破桥梁的现有结构和造型对未来的桥做出设想的那部分。

应引导学生在了解说明文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调动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个性化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可采取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搭建连接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2.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3.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学生描述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现实生活中的桥。

(引导学生注意对桥的轮廓、结构等的描述。

)2.请学生描述自己听过或看过的神话或传说中的桥。

(引导学生注意在描述过程中突出重点,语言生动具体。

)现实生活中的桥可能不尽如人意,神话传说中的桥又虚幻不切实际。

那么,我们能否在科学的基础上设想一些更合理、更完善的桥呢?(二)整体把握1.教学切入点(1)从整体框架切入在阅读中注重启发学生通过文章标题把握说明对象。

划分全文段落及层次,简要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从体会语言上切入本文虽是介绍桥梁的科普文章,但是我们读起来却不感到枯燥乏味或难以理解。

这是为什么?请学生仔细阅读全文并用圈点批注法加以标记,然后阐述理由。

教授重点: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示例: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

分析:桥的构件用“花枝一般”来比喻,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桥的线条柔和之美尽展无遗;“肥瘦相间”等词的使用通俗易懂,质朴简洁。

请学生把这样的句子改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再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示例:上句可修改为“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笔直的材料,而是有着各式各样的形态;它的顶端和底部也不是有着相同的比例,而是各有不同”。

分析:修改后的语言是恰当而准确的,但却平淡乏味,失去了原文的生动形象。

桥梁远景图的教案设计

桥梁远景图的教案设计

桥梁远景图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桥梁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桥梁的定义与功能1.2 桥梁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3 桥梁的组成及构造第二章: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1 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2.2 桥梁设计的主要要求2.3 桥梁设计中的创新与实践第三章:桥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3.1 桥梁工程的设计流程3.2 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3.3 桥梁工程的验收与维护第四章:桥梁美学与景观设计4.1 桥梁美学的基本原理4.2 桥梁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实践4.3 桥梁美学与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第五章:桥梁远景图的绘制与分析5.1 桥梁远景图的绘制方法5.2 桥梁远景图的分析与应用5.3 桥梁远景图在桥梁工程中的重要性第六章:桥梁远景图的设计要素与原则6.1 桥梁远景图的设计要素6.2 桥梁远景图设计的原则6.3 桥梁远景图设计案例分析第七章:桥梁远景图的设计风格与表现手法7.1 桥梁远景图的设计风格7.2 桥梁远景图的表现手法7.3 桥梁远景图设计风格与表现手法的应用实例第八章:桥梁远景图的设计规范与标准8.1 桥梁远景图设计的相关规范8.2 桥梁远景图设计的标准要求8.3 桥梁远景图设计规范与标准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桥梁远景图的设计软件与应用技术9.1 桥梁远景图设计软件介绍9.2 桥梁远景图设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9.3 桥梁远景图设计软件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桥梁远景图设计的未来发展10.1 桥梁远景图设计的发展趋势10.2 桥梁远景图设计在新技术中的应用10.3 桥梁远景图设计的未来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桥梁的基本概念与分类:重点关注桥梁的定义与功能,桥梁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桥梁的组成及构造。

这部分内容是理解桥梁远景图设计的基础,需要学生掌握桥梁的基本知识。

二、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重点关注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桥梁设计的主要要求,桥梁设计中的创新与实践。

这部分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桥梁远景图设计的重要依据。

三、桥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重点关注桥梁工程的设计流程,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桥梁工程的验收与维护。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课标要求]1、学习作者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2、结合课内外知识了解桥梁的特点、优点。

3、通过自学体会科普作品通俗、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特色。

[学法点悟]我们的设计是先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思考,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

上课之前主动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充分调动学习此篇课文的兴趣;课堂上采用自由选择、分组朗读、互相合作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对茅以升笔下的八种未来桥梁有更明确的认识,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交流、讨论、朗读、摘抄等方式自主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准确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等。

最后在课内交流,达到知识共享。

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作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

文章首先说明桥的重要性和桥梁的基本结构,然后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想象新颖奇特,令人惊叹。

通读全文,请说说桥是什么?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给桥下个定义,并说明桥的组成。

[疑难解析]质疑:课文开头引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解惑:说明桥的重要作用,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既可引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激发他们的.想像力。

质疑:作者茅以升幻想将来的桥是什么样的?解惑: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而是可以弯曲的,将来也会有很小很轻便的桥,可以随身携带,遇到小河中,随时架起,就可过河。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桥梁远景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通俗形象、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整理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1、学习整理语言的准确、形象;恰当的比喻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进行科学合理的想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思路:引、读、思、品、说。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世上有人就有路,有路就有桥。

从古至今桥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的木桥、石桥为主,近代出现了钢架桥。

比如我们学过《赵州桥》《飞夺泸定桥》铁索桥。

那么将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为我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课文《桥梁远景图》,请同学们打开书第十八课。

板书:桥梁远景图二、明确目标(一)学生读学习目标。

(出示小黑板)1、学习通俗形象、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整理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三、走进整理茅以升(1896—1989)江苏人。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设计并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桥梁。

被称为“中国桥梁之父”,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科普读物,如《人间彩虹》、《中国的石桥》等,本文就是关于桥梁的科普文章。

提到说明文,咱们在苏州园林一课,老师讲了说明文阅读方法,大家来回忆一下。

(出示方法)今天就以本课为例,继续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四、整体感知,研习课文下面在预习的基础上就速读课文,注意两个要求:1、注意字音。

2、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读准字音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谁能把这几个词语读一下:承载颠簸点缀塑料混凝土水涨船高留下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明确:未来的桥梁。

是怎样找到的?课文第三段。

(找说明方法的方法)整篇文章、找课文标题、课文开头。

教师评价。

本篇文章是想象未来的桥梁,那课文开头整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引入课文的呢?(请学生读)然后抽学生答,(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桥的重要作用)同时引起读者兴趣,激发想象力。

桥梁远景图的教案设计

桥梁远景图的教案设计

桥梁远景图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桥梁远景图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桥梁远景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1.2 教学内容桥梁远景图的定义和作用桥梁远景图的分类和特点桥梁远景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和示范学生实践和练习1.4 教学资源投影仪和幻灯片桥梁远景图的样本和案例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和理解度的评估学生绘制桥梁远景图的评估第二章:桥梁远景图的分类和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桥梁远景图的分类和特点2.2 教学内容桥梁远景图的分类:概念性远景图、设计性远景图、施工性远景图桥梁远景图的特点:比例、视角、表现手法2.3 教学方法讲授和示范学生实践和练习2.4 教学资源投影仪和幻灯片桥梁远景图的样本和案例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和理解度的评估学生绘制桥梁远景图的评估第三章:桥梁远景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3.1 教学目标学习桥梁远景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3.2 教学内容桥梁远景图的绘制步骤:准备阶段、草图阶段、细化阶段、标注阶段桥梁远景图的绘制方法:线条、颜色、光影、细节3.3 教学方法讲授和示范学生实践和练习3.4 教学资源投影仪和幻灯片桥梁远景图的样本和案例3.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和理解度的评估学生绘制桥梁远景图的评估第四章:桥梁远景图的应用案例分析4.1 教学目标学习桥梁远景图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4.2 教学内容桥梁远景图在项目规划中的应用桥梁远景图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桥梁远景图在施工中的参考价值4.3 教学方法讲授和示范学生实践和练习4.4 教学资源投影仪和幻灯片桥梁远景图的样本和案例4.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和理解度的评估学生绘制桥梁远景图的评估5.1 教学目标展望桥梁远景图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桥梁远景图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数字化、虚拟现实、可持续发展5.3 教学方法讲授和示范学生实践和练习5.4 教学资源投影仪和幻灯片桥梁远景图的样本和案例5.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和理解度的评估学生绘制桥梁远景图的评估第六章:桥梁远景图的设计原则6.1 教学目标学习桥梁远景图设计的基本原则。

桥梁远景图教案(2篇)

桥梁远景图教案(2篇)

桥梁远景图教案(2篇)桥梁远景图教案(2篇)一一、说教材:《桥梁远景图》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说明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本单元四篇文章都属于介绍某一类事物的说明文,学习事物说明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科技类文章的兴趣是学习要点。

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桥梁做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

在学习前文的基础上领悟本文独特的语言和说明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

《桥梁远景图》茅以升是一位杰出的桥梁设计师,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充满想象力,有着很强创造能力的人。

二、说学情: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良好,在学习《苏州园林》后,对说明文阅读要求有所了解,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个别同学对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特点掌握不好,对桥梁知识了解比较少,学习本文的兴趣不浓厚,但是对于自由评点会有比较大的兴趣,能有让他们表现的机会。

三、说目标:课程标准对7—9年级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说明桥的重要性、桥梁的基本结构及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具体描述”的结构脉络,学习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和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培养学生以科学为基础的。

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基础情境导入,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师生互动,总结拓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桥梁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培养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的能力。

四、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质疑,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梁远景图》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在我身边》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杰出的桥梁专家,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充满想象,有着很强创造力的人。

本文就是他在对客观实际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对未来桥梁的发展趋势及方向做出大胆想象的科普说明文。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想象丰富而奇特,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二十二课《桥梁远景图》二、预习作业1.读准字音,熟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利用工具书理解闲庭信步、望洋兴叹、譬如等词的意思。

2.阅读课后的资料夹,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茅以升以及和这篇文章相关的信息,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理解譬如、轮廓、妨碍、层出不穷、望洋兴叹、闲庭信步等词语。

2.阅读课后的资料夹,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茅以升以及和这篇文章相关的信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

4.在阅读中培养边读边想像、边读边勾画批注等自能读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自主学习感受想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运用读、品、诵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总分结构的好处,并对未来桥梁的想像进行小练笔的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使学生结合对未来桥梁的想像进行小练笔的训练,培养其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并对未来桥梁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孩子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驼背老公公,趴在河当中,背上有人走,腹下也可通。

生:桥。

师:生活中我们熟悉的桥梁有哪些?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生:赵州桥,槐安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升先生的《桥梁远景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村田
[课标要求]
1.学习作者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2.结合课内外知识了解桥梁的特点、优点。

3.通过自学体会科普作品通俗、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特色。

[学法点悟]
我们的设计是先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思考,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

上课之前主动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充分调动学习此篇课文的兴趣;课堂上采用自由选择、分组朗读、互相合作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对茅以升笔下的八种未来桥梁有更明确的认识,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交流、讨论、朗读、摘抄等方式自主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准确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等。

最后在课内交流,达到知识共享。

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作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

文章首先说明桥的重要性和桥梁的基本结构,然后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想象新颖奇特,令人惊叹。

通读全文,请说说桥是什么?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给桥下个定义,并说明桥的组成。

[疑难解析]
质疑:1.课文开头引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
解惑:说明桥的重要作用,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既可引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激发他们的想像力。

质疑:作者茅以升幻想将来的桥是什么样的?
解惑: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而是可以弯曲的,将来也会有很小很轻便的桥,可以随身携带,遇到小河中,随时架起,就可过河。

将来还会出现“无梁飞渡”,等等。

质疑:未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
解惑: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很便宜、很美、很低,更科学,更人性化。

[语言揣摩]
1.“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

”一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有何作用?
不能。

这两个副词起突出强调作用,说明桥梁便宜的程度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

2.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写人们的感受有何作用?
写人们悠闲自得的心情,是为了衬托说明未来的桥造得很美,全桥搭成各种姿态,还有不同的色彩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研究课题]
1、相关链接: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一生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就教学工作。

三十年代他设计并支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

解放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

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其他科普读物,1989年因病去世。

2、未来可能出现能伸缩自如的立交桥,能放环形电影的桥等,那么在你的心目中,未来的桥
是什么样的呢?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把你心中的桥画出来,并配文字说桥的造价、优点、作用、用途等。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重点句子的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一些重点问题,并针对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桥墩()凝固()鹊桥()点缀()
zhé叠()qián力()xié带()颠bǒ()
2、解词并用它们造句。

○1添娇:
造句:
○2胜似闲庭信步:
造句:
○3袖珍:
造句:
○4小巧玲珑:
造句: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桥上的车辆行人,靠桥梁;桥梁的重量,靠桥墩;桥墩的压力,通过基础,土中或石层。

(2)将来在大河修桥时,在水里造几个桥墩,当车子跳上第一个桥墩,桥墩的反弹,再跳上第二个桥墩,河面多宽,多跳几跳,跳过去了,这样的“无梁桥”,是最进步的桥吧!
二、朗读指导
朗读这篇想象丰富科普作品,首先确定憧憬、向往的感情基调。

一般的说明采用中速,平稳的语调来读;文中的描写、抒情的句子要满怀深情地读。

要求吐字清晰,自然流畅,普通话标准。

三、问题探究
1.桥是什么?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给“桥”下个定义。

(提示:桥是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的工具。


2.试一试,看你能写出多少带“桥”的诗词佳句。

[提示: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欧阳修《踏莎行》)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周邦彦《兰陵王》)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卜算子》)]
3.将来造出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将来一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将来在很深的水里造桥,不必把桥墩沉到江底,而把桥墩做成空心的箱子,让它浮在水中;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会转个大转弯;将来也会有很小很轻便的桥,可以随身携带,遇到小河,随时架起来就可以在上面过河;将来还会出现“无梁飞渡”的桥。


4.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建筑材料用高新材料代替;桥的构件一律用自动化;水下工程用机器人操作;桥墩基础可以用凝固剂,把软土变硬土;架桥全用电脑控制各种工具。

这样,桥的成本就低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的根本原因。


5.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提示:打比方,桥就像一条板凳,板凳的腿就是桥墩,下面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举例子: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制成。

作比较: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手走车过船都不方便。

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孔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四。

欣赏评价
1.收集有关现代桥梁图片和文字,看看这些桥梁有哪些特点,说说茅以升先生的哪些“幻想”已经成为现实。

答:
2.按作者的设想,“将来的桥梁”有哪些优点?将来的桥梁还具有哪些优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
五、[拓展阅读]
海内第一桥
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

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

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汇合的地方。

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

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

石桥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

桥上两边有扶栏。

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

它采用“筏型桥基”,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垒成桥墩。

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被大水冲走。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一个好办法。

他们等待风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

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米、宽25米的桥基。

长长的桥基宽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

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

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

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果然,没出几年,牡蛎不仅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石头也胶合在起。

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

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

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

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

采用了浮运法。

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

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洛阳城的建成,促成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探究建议:
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洛阳桥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答:
2.举例说明洛阳桥在建筑上的创新。

答:
3.工匠们为什么想到用牡蛎来胶合石头?
答:
4.洛阳桥被誉为“天下奇”的原因是什么?
答:
5.本文在介绍洛阳桥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赞美之情,请你说说这种赞美之情是什么?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