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学提问现状案例分析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绘本教学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绘本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了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本文将对幼儿园绘本教学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小明所在的幼儿园开展了一次绘本教学活动,幼儿园老师精心挑选了一系列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如《小熊出差》、《小猪快跑》等。
活动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绘本,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过程活动开始前,老师向幼儿介绍了绘本的特点和阅读技巧,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
随后,老师精心讲解绘本内容,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讨论。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通过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生动地演绎绘本故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老师还利用绘本中的图片,展开了与幼儿的互动,引导他们进行情感、认知的体验,使活动更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教学效果通过这次绘本教学活动,小明和其他幼儿对绘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借阅图书角的绘本,并能够主动进行绘本阅读。
他们也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部分幼儿还开始模仿绘本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展现了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讨论1. 绘本教学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绘本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绘本丰富多彩的图画能够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绘本富有情感、趣味性,能够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
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 绘本教学的策略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绘本内容,引导幼儿自主、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
老师还需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如讲故事、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等,丰富绘本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3. 家长的参与除了幼儿园教师的努力,家长的参与也对幼儿的绘本阅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陪伴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促进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绘本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绘本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一、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在某幼儿园的一堂绘本教学课程中,老师选择了《小猫钓鱼》这本富有趣味性的绘本作为教学材料,旨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小动物并培养其爱护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 教学过程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讲故事、提问、讨论的方式,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感知、思考和表达等维度进行教学。
在讲故事环节,老师生动地讲述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在提问环节,老师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了提问,激发了幼儿的思考和表达。
在讨论环节,幼儿积极地共享了自己对于动物保护的看法和做法,并进行了互动交流。
3. 教学效果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后续的提问和讨论环节,幼儿对于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反思与总结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在这堂绘本教学课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老师还将绘本故事和幼儿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
2. 存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过于注重故事的讲述,较少鼓励幼儿自主参与和表达,导致部分幼儿的参与度不高。
教学中对于幼儿表达的内容和方式缺乏指导,缺乏对于幼儿语言、思维的引导和促进。
3. 改进的建议在今后的绘本教学中,老师可以多注重开展启发式的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在故事讲述的也要留出更多的空间让幼儿参与进来,增加互动性和积极性。
老师也应该注重对于幼儿表达的引导,帮助他们学会用更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观点和理解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绘本教学是一种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然而,同时也需要老师有设计合理、引导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使绘本教学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幼儿的自主思考和表达,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案例分析与讨论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案例分析与讨论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绘本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
通过绘本阅读,幼儿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甚至塑造价值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幼儿园大班的实际案例,对绘本阅读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
二、案例分析在某幼儿园大班的绘本阅读课上,老师选择了一本名为《小熊和小兔子》的绘本进行阅读。
在课堂上,老师用亲切的语言讲述了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小熊和小兔子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然而,课后老师发现,有些孩子并没有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含义,甚至出现了一些纠纷和争吵的情况。
三、问题分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绘本阅读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读故事。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是不同的,他们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而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有意义的体验和理解,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四、探讨与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提问、角色扮演、绘画等形式,来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绘本故事。
2. 分层次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挑战和帮助。
3. 互动式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鼓励孩子们自由表达和共享自己的理解,促进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和学习。
五、总结与展望绘本阅读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绘本阅读教学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境和需求进行灵活的教学策略。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六、个人观点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认为绘本阅读是一个富有潜力和挑战的教学活动。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对于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关注如何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
幼儿园绘本教育案例及效果评估 幼儿园绘本教育

1.引言幼儿园绘本教育是指通过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绘本出版业的蓬勃发展,绘本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园绘本教育的案例及效果评估,探讨绘本教育在幼儿园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幼儿园绘本教育案例分析(1)案例一:利用绘本进行情感教育某幼儿园开展了一次以绘本为主题的情感教育活动。
教师选取了一本关于友谊和合作的绘本,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和开展互动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友情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该幼儿园发现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更加融洽,教育效果显著。
(2)案例二:利用绘本进行语言启蒙教育另一所幼儿园开展了一次以绘本为载体的语言启蒙教育活动。
教师选取了一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绘本,通过诵读、模仿和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美好和生动。
结果显示,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参与语言活动,并且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和热情明显增加。
3.幼儿园绘本教育效果评估幼儿园绘本教育在案例分析中体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但是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估绘本教育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认知发展绘本作为幼儿的认知工具,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通过观察幼儿在接触绘本后的认知表现和行为变化,可以客观评估绘本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2)情感培养绘本教育能够引导幼儿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促进幼儿的情感认识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发展。
通过观察幼儿在绘本教育后的情感表现和情感交流,可以客观评估绘本教育对幼儿情感培养的影响。
(3)语言表达绘本作为语言启蒙的利器,能够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幼儿在绘本教育后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兴趣,可以客观评估绘本教育对幼儿语言表达的影响。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案例及评析 幼儿园案例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案例及评析一、概述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就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案例进行分析与评析,旨在探讨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我所在的某幼儿园在绘本阅读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老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育时,过于依赖固定的绘本,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导致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不高。
老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往往只是简单地读给幼儿听,缺乏互动和引导,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进行绘本阅读教育时,老师对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教育方案和方法。
三、问题分析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是绘本的选择存在单一化和僵化化的问题,导致幼儿对绘本阅读产生厌倦情绪。
老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育时,缺乏有效的引导和互动,不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绘本阅读教育中少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法和手段,影响了教育效果。
四、解决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多样化选择绘本,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满足幼儿不同的阅读需求。
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育时,应引导幼儿参与其中,进行互动和讨论,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制定系统的教育方案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五、建议在实施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绘本选择能力和阅读引导能力,同时也需要配合相应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以确保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有效实施。
建议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加强对教育设施和条件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有效实施。
六、结语绘本阅读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绘本阅读案例分析 幼儿园阅读教育

幼儿园绘本阅读案例分析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而绘本阅读在幼儿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通过绘本阅读,幼儿不仅能够培养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语言能力、启发想象力,并且对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幼儿园绘本阅读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绘本阅读教育。
2. 案例一:《小熊快跑》在一次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老师选择了《小熊快跑》这本绘本。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图画,鼓励他们讲述小熊们快乐奔跑的故事,并就角色情感和行为展开讨论。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不仅增强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还培养了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案例二:《小兔的奇幻之旅》另一次绘本阅读活动中,老师选择了《小兔的奇幻之旅》这本绘本。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启发他们对故事情节进行联想和想象,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们参与到故事中来。
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们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案例三:《三只小猪》在另一次绘本阅读活动中,老师选择了《三只小猪》这本绘本。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们通过观察图画和听故事内容,对故事情节进行整理和梳理,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们不仅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总结绘本阅读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在绘本阅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注重引导幼儿的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希望幼儿园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绘本阅读教育的重视,为幼儿们提供更丰富、更有益的阅读体验。
6. 案例四:《熊出没》在另一个绘本阅读活动中,老师选择了《熊出没》这本绘本。
这是一本关于熊和兔子之间友情故事的绘本。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提出关于故事情节以及角色情感的思考,并鼓励幼儿们就角色之间的行为和责任展开讨论。
幼儿园儿童绘本阅读案例分析 幼儿园绘本阅读

幼儿园儿童绘本阅读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1.1 案例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绘本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绘本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感等。
绘本阅读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2 案例目的本案例旨在分析幼儿园儿童在绘本阅读中的具体表现和问题,探讨幼儿园绘本阅读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促进幼儿园儿童在绘本阅读中的全面发展。
1.3 案例对象本案例对象为某幼儿园3-6岁的儿童裙体,共计30名幼儿。
1.4 案例时段本案例观察时段为连续两个月,以全面了解幼儿园儿童在绘本阅读中的表现和变化。
二、案例分析2.1 绘本阅读情况统计经过对案例对象的绘本阅读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大部分幼儿每天都会参与绘本阅读活动,但有一小部分幼儿并不喜欢读绘本,对绘本阅读表现出抵触情绪。
2.2 绘本阅读表现分析在绘本阅读活动中,部分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也有一些幼儿在绘本阅读时表现得比较被动,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性较差。
2.3 绘本阅读问题总结在绘本阅读中,案例对象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幼儿对绘本阅读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部分幼儿对绘本内容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差;部分幼儿对绘本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影响阅读效果。
2.4 绘本阅读的意义绘本阅读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培养审美情感,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幼儿的认知世界等。
三、对策建议3.1 引导幼儿培养绘本阅读兴趣针对部分幼儿缺乏绘本阅读兴趣的问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绘本内容和趣味性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如开展绘本故事演绎活动、绘本角色扮演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3.2 注重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针对幼儿对绘本内容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小组阅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表达绘本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儿童绘本阅读教育案例分析与总结

儿童绘本阅读教育案例分析与总结一、引言儿童绘本阅读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因为绘本是儿童阅读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儿童的情感、认知和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分析几个儿童绘本阅读教育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回顾,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教育领域。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在一所幼儿园,教师通过每天为孩子们朗读不同的绘本,激发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
在每次阅读后,教师会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孩子们共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结果显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案例二:一个家庭给孩子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每周一家人会在这里度过一段专门的阅读时间。
父母会选择适合孩子芳龄的绘本,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了,而且家庭关系也得到了加强。
3. 案例三:一所学校开设了儿童绘本阅读教育课程,老师不仅讲授绘本的内容,还进行文学欣赏和阅读技巧的培养。
通过系统的教学,孩子们对于绘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案例总结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儿童绘本阅读教育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鼓励孩子阅读绘本,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另外,家长和教师的陪伴和引导也至关重要,他们的正面影响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绘本。
四、个人观点及理解绘本阅读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致力于推动儿童绘本阅读教育的发展。
家长和教师应该多陪伴孩子,鼓励他们多读绘本,并及时共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政府应该支持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儿童阅读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儿童绘本阅读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儿童的阅读环境更加丰富多彩,让他们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儿童绘本阅读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提问现状及案例分析绘本阅读,可以让孩子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
幼儿绘本教学提问现状案例分析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
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
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绘本阅读”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绘本阅读,可以让孩子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
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
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
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
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
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
2.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二、绘本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绘本《水会变哦》是一本科学图画书,讲述了水的用处和水的变化,作者在书中使用了明亮的色彩,具有一种鲜明的视觉形象,
并辅以童趣的人物形象,让这本故事性不强的图画书也处处充满着读图之乐。
同时,用水的魔术和语言的魔术吸引孩子阅读的欲望。
水在生活中无处不见、无处不需,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它,所以像这样贴近生活的内容也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印象也更深刻。
所以说这个绘本也是非常适合中班孩子阅读的。
活动第一个环节,教师出示ppt,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关注ppt 上的封面,使幼儿能从中获得信息,从而引出本次绘本教学的内容。
活动第二个环节,是教师把绘本按页码分为三部分进行分段阅读,教师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幼儿自主阅读完后,教师就开始提问幼儿刚才问到的问题。
提问完成之后教师再借助文字,读给幼儿听。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就是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活动结束,教师设置的问题也依旧是“水还能变成什么?”激发幼儿下次继续阅读第三部分的兴趣。
2.案例分析
在第一个环节中,幼儿能很容易地说出封面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但是对教师提出的水会变成什么,幼儿能说出的却很少。
至于看得见吗,更是回答不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水的已有经验还是比较欠缺的。
教师却并没有注意到只是匆匆地转入第二个环节中。
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压抑状态中激发起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就先把问题抛向了幼
儿,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读,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幼儿在自主阅读的过程,却对画面中滑稽的人物形象很感兴趣,对老师的问题似乎已经忘记。
在自主阅读完之后,教师马上就提问幼儿,问题一直都是:“你看到水变成了什么?看得见吗?你是在哪一页看到的?”请个别幼儿去说。
没有去了解幼儿自己通过画面看到了什么,教师只是关注幼儿能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幼儿只要说出水变成了什么,能看得见吗,就接下来换其他的幼儿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没有注意到其他的幼儿,其他的幼儿却都在看自己所感兴趣的画面。
3.案例反思——如何提高绘本教学的有效性
上面的这个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就导致了我们教学的低效性。
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绘本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抓住线索,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抓住文本的线索对绘本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线索作为绘本教学的切入点,可以将绘本中一幅幅孤立的画面串联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表现出故事的连贯性。
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对绘本的理解。
一个绘本中的线索可以分为主线、辅线,在一个绘本中主线可能不止一条,这要看老师对绘本的理解与把握。
抓住线索然后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去安排教学活动,这样才是幼儿所需要的。
对《水会变哦》这个绘本,我们可以抓住两条主线:水可以用来做什么,水能变成什么。
但是,我们要清楚在这
本绘本中并不是就只存在这两条主线,其实也会涉及得到其他的一些线索,如水变成什么看得见,变成什么看不见等,这些都是绘本中存在的信息。
确定好线索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线索安排教学活动,像在这个绘本中,如果我们觉得水的变化对孩子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我们就安排在第一课时,进行相关的教学。
(2)前期谈话,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
幼儿的经验是幼儿和画面碰撞的依据,它能让幼儿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
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幼儿的阅读情绪,这是幼儿自主阅读的支柱。
由此可见,经验对幼儿理解绘本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需要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
绘本《水会变哦》可从水的用处或水的变化两条主线进行阅读,在确定先从哪条主线进行阅读后,教师就需要与幼儿进行一个前期的谈话,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了解幼儿对水的用处或水的变化到底知道些什么。
所以,教师要清楚抓住什么线索,然后需要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借助文字进行解读,帮助孩子梳理对画面的理解。
让识字不多的幼儿,能够通过读图和教师的讲解,多通道地在广阔的空间中观察思索,获得更多感知,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最终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