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透析中低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文献回顾

胎, 为“ 阴脉 之 海” ; 女子 以肝 为先 天 、 肾主 藏精 。可 见 , 针 药结 合 在治 疗 月经 不调 中有 着不可 比拟 的 重要 性 ,通 过体 内体 外 同时对 脏 腑 经 络进 行 凋节 , 使全 身之 气血 平衡 调和 。但 需注 意的是 , 因针 灸 、 拔罐 等 疗 法具 有疏 经 通络 、 行 气活 血之 功 , 故应避 免 为 正值 月经 行经 期 的 患 者作 此类 治疗 , 以防崩 漏 、 月 经量过 多 之弊 。 笔 者认 为 , 在 以后 的研究 中 , 应 当注意 以 下几 点 : 一、 注 意对 不 同 的 月经 不调 的证 型要 辨证施 以方药 和取 穴 。二 、 注意 区 别 中药治 疗 、 针 灸治 疗 以及 针药 结合 治疗 之 间 的疗效 差异 。三 、 在 研 究方 面 , 可 多 注 重机 制机 理 的研 究 , 而不 是单 纯地 试验 性 的创新 , 才能 为月 经 不调 的治 疗 提供 更广 泛 的思 路 。
关 键词 : 透析 ; 低血压 ; 中医 药治 疗 中图分类 号 : R 2 5 9
参 考文 献
志, 2 0 1 5 , 2 9 ( 1 2 ) : 1 6 7 —1 6 9 .
内蒙古中医药
【 8 】 王 伟 瑛. 中医针 灸 治疗 月 经不 调 的 疗 效分 析 【 J ] . 实 用妇 科 内分 泌 杂
志, 2 0 1 5 , 2 ( 5) : 1 8 .
【 9 降 庆玉. 针灸治疗月经病的肤浅体会f J 】 .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 1 9 9 9 , 1 8
谢 超 马 济佩 朱 敏
( 无锡 市 中 医 医院 无 锡 2 1 4 0 0 0 )
摘 要: 通过 总 结近 年 来 的相 关 文献 , 叙 述 中 医药对 透析 中低 血压 的认 识 、 辨证 分 型 、 临床 治 疗等 。 .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6 ) 1 4 — 0 1 5 0 — 0 2
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成功案例分析

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成功案例分析低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低于正常的压力,通常低于90/60mmHg。
中医调理低血压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壮阳补肾、养生保健等方面来提高血压水平。
以下是一个成功的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29岁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出现了长期头晕、乏力、心悸、手脚发凉等低血压的症状。
她之前就医过西医,但是西医反复检查了很多次,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
最终,她来到了一家中医诊所寻求帮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辩证分析,中医师认为这位患者是由于气血虚弱、经络不通而导致的低血压。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虚弱会导致心脏功能不足,经络淤滞会影响血液的流通,从而导致低血压的症状。
中医师制定了个性化的中医养生方案。
首先,他建议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其次,他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的运行。
中医师还为患者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
这个方剂主要是以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等为主要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活血通络的作用。
患者每天按时服用这副药方,并且坚持了一个月。
在一个月的中医调理之后,这位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她表示头晕、乏力的症状有所缓解,心悸和手脚发凉的情况也有所改善。
她的血压水平也有所上升,达到了正常范围。
继续调理了三个月之后,这位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血压水平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她感到更有精力,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这个成功的案例表明,中医调理低血压是有效的。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壮阳补肾、养生保健等方面来提高血压水平。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调理低血压需要持续的时间和坚持的治疗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总之,中医调理低血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中药治疗、养生保健等手段,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壮阳补肾,从而提高血压水平。
但是,在选择中医治疗低血压时,患者应该找到一位正规的中医师,并且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能自行随意调整药物的用量。
高原功能性低血压病中医辨证治疗概况

有效 2例 , 总有效 率 9 %。 l
12 肾阴 阳不足 .
高海拔地区一年 四季气温偏低 , 使元 阳损伤易被
寒 邪侵袭 ; 春两 季少 雪 少 雨 , 气 相 对 干燥 , 燥 引 冬 空 外
动内燥耗损津液 , 更易被燥邪所伤。恶劣的环境因素
长期 侵袭人 体 , 致使 人 体 损 津耗 液 , 阴伤 阳 , 终 导 伤 最
疲乏等 症 。姚 氏用 补 中益 气汤加 味治 疗 , 本方 : 基 党参
3 5g黄芪 3 0~ 0 , O~5 g 炙 甘 草 l 0. O~2 g 当归 1 0, 0~
2 g 陈皮 6—1g天麻 1 1g柴 胡 1 0, 0, 0— 5 , 0~1g生 白术 5, 1 0~1g 仙灵 脾 】 5, 0—1g 5 。腹 胀 纳差 者 加 砂 仁 、 肉豆
蔻 、 壳 ; 眠者加 茯神 、 枳 失 莲子 、 枣仁 ; 肢麻 者加桂 枝 、 肉 桂; 易感 冒者 加防 风 , 用 黄芪 ; 痛 者 加 细辛 , 活 , 重 头 羌 每 日 1 ,O 剂 l d为 l 程 。结 果 治愈 1 疗 6例 , 转 6例 , 好
4 6
治疗 了 3 高原 低血 压症 患者 , 8例 取得 了一定 的疗效 。
2 专 方 治 疗
王 氏观察 了刺 五加注射 液对 高原 低血 压症 治疗 的 作 用 。采用 临床 治疗 和血压 的监钡 的方 法 ,2例 已诊 4 7 断 的患者 随机 分为 刺 五 加 注射 液 治 疗组 3 与 丹参 7例
组3 5例进 行对 照 。结 果 刺 五 加 注射 液 对 高原 低 血压 症有 明显 的升 高血 压 作用 , 高原 低 血 压 所致 的类神 对 经官 能症 的症状 有显 著改 善作 用 。张 氏用 狭 叶红景天
中医调理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低血压

中医调理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低血压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患者带来不适和不便。
中医调理可以有效改善低血压症状,并促进血液循环。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低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一、中医理论对低血压的认识根据中医理论,低血压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
中医强调气血的平衡和流通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气是生命的能量,血则是营养的载体。
当气血不足时,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器官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低血压的出现。
因此,中医调理的目标就是通过调整气血,改善低血压的症状。
二、中医中药调理低血压的方法1. 补气中医认为,低血压主要是气血不足引起的,因此补气是改善低血压的关键。
常用的补气中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等,可以通过煎煮、泡服或者制成药丸来服用。
2. 活血促进血液循环是改善低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气血循环不畅导致低血压的出现,因此需要通过活血来改善这一问题。
中药中的桃红、川芎、红花等都具有活血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低血压的症状。
3. 调理脾胃中医强调脾胃对气血的生成和吸收、运化的重要性。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影响气血的供给,从而引起低血压。
中药中的白术、茯苓、山药等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化。
4. 心态调节中医治疗强调心身的统一,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低血压常伴有疲倦、心慌、气短等症状,患者容易焦虑和抑郁。
因此,患者需要通过调节心态来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中医中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包括养生保健、音乐疗法、太极拳等。
三、中医调理低血压的食疗方法中医对低血压的食疗方法也有很多建议,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1. 高蛋白质食物,如鸡肉、鸽肉、鱼、蛋类等,可以增加体力和提神醒脑。
2. 温补食物,如生姜、红枣、蜂蜜等,可以补气暖胃,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
3.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橙子、葡萄fruit等,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血管的弹性和血液的循环。
4. 注意饮食起居规律,避免过度饥饱或饮食不规律对脾胃的不良刺激,影响气血生成与运化。
名中医低血压

名中医低血压(眩晕)五个秘方低血压(眩晕)秘方(5首)21.1益气健脑汤【来源】刘绍安,《益智健脑效验方精选》【组成】潞党参、黄芪各30克,炙升麻、柴胡、陈皮、当归各10克,炙甘草9克,朱生地、朱麦冬、焦白术、炒枣仁、朱茯神、怀山药、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20克,明天麻、姜半夏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水煎取汁,连煎2次。
然后,取2次药汁混合,日分2次温服。
【功用】益气健脑。
【方解】本方主治病证属于心脾气虚,究其因多由思虑伤脾,运化之官失职所致。
故方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炙甘草、怀山药益气健脾;当归、生地、麦冬、酸枣仁补血养心;复配以龙骨、牡蛎,微寒潜镇以安心神;升麻、柴胡升发清阳;茯神、朱砂镇心宁心;天麻、半夏化痰祛浊,合而为用,对头痛健忘症属心脾气虚者较为适宜。
【主治】头晕头痛,耳鸣脑鸣,短气懒言,心悸,健忘,自汗嗜睡,肢软神疲,脉细缓无力,口干不渴,舌淡苔少,血压偏低之心脾气虚患者。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凡阴虚火旺者慎服本方。
21.2加味扶正升压汤【来源】张三合,《千家妙方·上册》【组成】人参10克(或用南五加皮15克代之),麦冬15克,五味子12克,生地20~30克,炙甘草、陈皮各15克,枳壳10克,阿胶15克(烊化兑服),黄芪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气养阴。
【主治】低血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一般连服10剂左右即获显效或痊愈。
21.3升压汤【来源】李以松,《福建中医药》(5)1984年【组成】黄芪、党参各30克,五味子20克,麦冬10克,北柴胡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5剂为1疗程。
【功用】益气升压、安神定志、增强机体免疫力。
【方解】本病多因气血亏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心阳不足,心无力鼓动血脉运行,脑髓及五脏失养所致,治以补益气血为主,故方用黄芪、党参补气生血,升压强心;麦冬、五味子安神定惊;柴胡引诸药上行,并有镇静、镇痛作用。
老中医:推荐4款治疗低血压的中药方剂

低血压是比较常见的血压情况,不少老年人都会患上。
那么患上低血压该怎么办呢?如何治疗?1.肉桂五味子治低血压【功能主治】升压。
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2.党参黄芪治低血压【功能主治】升压。
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3.黄芪当归治低血压【功能主治】补元益精,疏肝升清。
主治体质性低血压。
【处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鹿角胶10克(烊冲),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积壳15克,葛根10克,陈皮6克,砂仁(后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细辛3克,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5枚,生姜5片。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30剂为1个疗程。
4.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压病【功能主治】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
主治头晕耳呜,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组成】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肢冷者,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车;舌红、口干者,加生地、麦冬;气短神疲,头晕欲倒者,加人参;脉律缓慢、怕冷者,加干姜、细辛,酌用麻黄;舌质偏黯或紫气者,加川芎、当归、红花。
中医养生如何帮助调理低血压

中医养生如何帮助调理低血压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中医养生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调理低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低血压的危害与常见症状低血压患者常常会感到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尤其是在突然改变体位时,如从蹲位站起或起床时,可能会出现眼前发黑、眩晕甚至昏厥。
长期的低血压还可能影响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导致心悸、胸闷、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此外,低血压还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使人更容易感到疲劳和生病。
二、中医对低血压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低血压多与气血不足、阳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则无法充盈脉道,导致血压降低。
阳气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阳气亏虚则无力推动气血运行,也会引起低血压。
同时,心、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也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从而引发低血压。
三、中医养生调理低血压的方法1、饮食调理增加营养: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体质。
补气血食物: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核桃、黑木耳等。
温热食物: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生姜等,以助阳散寒,促进气血运行。
2、中药调理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的低血压。
归脾汤: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两虚型低血压。
金匮肾气丸:能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型低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剂量。
3、穴位按摩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或用艾灸刺激,有助于提升阳气,缓解低血压引起的头晕症状。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按摩涌泉穴能补肾气、益精血,增强体质。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徐文兵中医药方

徐文兵,男,98岁,中国10大名老中医,退休中南海,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
找他看病,要提前许久预约,仅挂号费就1200元,但拿的中药却几块钱。
徐文兵的养生理念,转自好友微信收着,可以试试高血压:(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低血压: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血脂稠:(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
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脸上黑星(雀斑):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脚汗. 脚臭: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脚气: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神经衰弱: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
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立治牙疼: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
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根治牙疼:马蜂窝、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烂嘴: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咽炎:海带洗净,烫一下取出,用白糖腌二日后吃,每日三次,每次30克,一付。
轻,两付好,三付除根(一斤海带,一斤白糖)。
中耳炎: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入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耳鸣耳聋:雄乌鸡一只,甜酒四斤,煮熟后趁热吃,连吃五只,特效。
感冒:香菜一把,葱白连须5根,生姜10片,水煎,加红糖一两,趁热服,一天两次,一天治愈。
偏头疼:生萝卜汁适量,用法:仰卧注入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神效,如加冰片少许更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
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
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生黄茂10g 党参15g 桂枝10g 当归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白芍12g 炒白术12g 升麻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
早晚空腹各服1次,10剂为1疗程。
加减:气阴两虚,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加构祀子129,熟地黄15g;气血两虚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黄茂、当归用量加倍,另加桑堪子12g;脾肾阳虚,腰膝凌痛,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多梦易醒加地骨皮10g,生龙骨生牡砺各25g。
低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必须治疗原发病才能获愈;亦有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者,但相当部分患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所谓原发性低血压。
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劳伤而发。
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脉道不利,运行无力,可见心慌,气短,血压较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出现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气血来源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转输。
若脾失健运,不能化生阴血,则影响气血的生化,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营卫不和,畏寒汗出,进而促成气血俱虚。
本方中桂枝重在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党参、生黄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和血脉;白术、炙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以通血脉;更助升麻提升气血的作用,共奏益气养血,和营通脉之效汽血得充,心血得养,脉运畅达,则诸症俱消,低血压亦随之而趋升至正常。
 页首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生理范围,若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
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
低血压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有症状和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
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为要,但当依兼证之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
兼见腰膝酸软、腰痛、小便余沥者,其病多属肾;兼见纳差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其病多在脾;兼见心悸气短、健忘多梦者,其病多在心。
气虚者多见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等症;血虚者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面色苍白等症。
气血两虚者可兼见上述证候。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显示出巨大优势,无论辨证论治,还是专方治疗,对于升压、稳压都有明显的作用。
气血亏虚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黄芪30克,党参、茯苓、熟地各15克,白术、川芎、白芍各9克,炙甘草、当归各10克,肉桂6克。
加减:若偏于脾虚气陷,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脾阳虚衰,可用理中汤加首乌、当归、川芎、肉桂等温运中阳;若发生晕厥,可急用针灸促其苏醒,内服六味回阳饮,重用人参以益气固脱。
气阴两虚治法:益气滋阴,宁心安神。
方药: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
党参、阿胶(烊化)、白芍、制首乌、生地、麦冬、当归、枳壳各15克,炙甘草10克,夜交藤、茯苓各12克,黄芪20克,五味子6克。
加减:若兼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黯者加丹参30克,桂枝10克,檀香6克,以活血通络;气虚及阳,加制附片、肉桂各6克;心阴不足,虚火内盛,口干咽燥者,加玄参15克,知母12克。
脾肾双亏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参黄甘杞汤化裁。
枸杞子、胡桃肉、茯苓、白术、黄精、远志、炙甘草各10克,党参、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首乌12克,木香6克。
加减:若兼腹中冷痛,加高良姜9克,制香附10克,以理气止痛;兼见脾阳亏虚,腹泻者,加肉豆蔻、补骨脂各10克,以温中止泻。
肝肾不足治法:补肾柔肝,滋阴降火。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枸杞子、菊花、丹皮、麦冬、党参、泽泻各10克,熟地、茯苓、山萸肉、黄芪各15克,山药20克。
加减:若兼见两胁胀满不舒,加川楝子、枳壳、郁金各10克,以疏肝理气;潮热,咽干痛,舌红,虚火较甚者,加知母12克,黄柏6克,地骨皮10克。
心肾阳虚治法:温补心肾,振奋阳气。
方药:养心汤合肾气丸加减。
党参、当归、远志、制附子、山萸肉、枸杞子、山药、炙甘草各10克,茯苓、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肉桂9克,干地黄12克。
加减:若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子各10克;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车前子各15克;唇绀,舌紫黯,心血瘀阻者加丹参30克,红花6克。
肾精不足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山萸肉、茯苓、肉苁蓉各12克,山药、仙灵脾各15克,黄芪20克,麦冬9克,当归、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
加减:重症可加用鹿角胶(烊化)10克,龟板、鳖甲各15克以补髓填精;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加用牡蛎、石决明各15克,钩藤12克。
 页首中药治疗低血压方法1、党参30克,黄精30克,炙甘草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可连续服用。
2、党参20克,莲子15克,大枣10枚,糯米50克。
先将糯米用水洗净,将上药放水中浸泡膨胀后捞出,与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烂,每日早晚各服1次,15天为1疗程。
3、甘草20克,桂枝40克,肉桂40克。
将上药混合后,分3份,每日用开水冲泡当茶饮。
页首中医验方治疗低血压方1 参草汤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水煎4小时,顿服。
补气生压,适用于体位性低血压。
方2 参芪陈皮汤黄芪3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柴胡、远志各12克,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对体位性低血压有效。
方3 半夏钩藤汤法半夏、茯苓、白芍、钩藤各10克,党参、黄芪各12克,菊花6克,当归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可以治疗老年体位性低血压。
方4 黄精沙参汤南、北沙参各10克,黄精30克,桑叶8克,川芎5克,共煎汤服用,每日3次,能补气升压。
方5 地黄肉桂汤生地、熟地各15克,太子参12克,肉桂8克,白术10克,水煎服。
治低血压。
方6 桂枝甘草五味汤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低血压。
 页首按摩食疗治低血压按摩法:1. 用大拇指用力按压两只手掌心的“心包区”3~5分钟,每日1~3次;2. 晨起后,取橡皮筋2根在双手中指和无名指第1个关节处各绕几圈,1分钟后取下,每日1~3次;3. 用拇指按压双手上的“神门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小指侧)、“大陵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面中央),各5分钟,每天3次。
食疗法:1. 取粳米80克,加入800毫升清水,文火煮至半熟,然后倒出米汤,加入500毫升牛奶和适量白糖,煮粥,分2次空腹服用;2. 取母鸡1只,和20个红枣一起轻炒,然后焖熟,每日1剂,分3次吃完。
3. 取桂圆肉10克,每日食用1次。
 页首三个小药方帮你调治低血压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实际上,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同样严重。
据统计,患有头晕、乏力的中老年妇女中,低血压者约占1/5。
通常认为,血压若长期保持在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时,可称为“低血压”。
医学调查显示:老年人中,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压引起的。
为什么老年人低血压会诱发中风与心肌梗死?因为随年龄增大,人的血管硬化程度会不断加重,特别是脑血管硬化与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可使它们调节血流量的功能逐渐减弱或丧失,这时只有靠一定的血压才能维持适当的血流量。
当血压过低时,血流缓慢,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造成供血、供氧不足。
同时,血流变缓还容易引致栓塞,从而诱发中风或心肌梗死。
老人一旦得了低血压,采用中医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
平时可多吃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人参、黄芪等。
在肉食中,要多吃瘦猪肉、羊肉及鸡肉、鸽子肉;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平时也应多吃一点,尤其是黄豆、黑豆、红豆等豆类食品,对控制血压有很大的好处。
另外,中医有些药物也可以起到升压的作用,老年人可适当采用。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
2. 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10—20天。
3. 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此外,艾灸治疗对低血压有较好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就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页首民间偏方治疗低血压方1 参麦汤治低血压病【配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各6~9克。
【制用法】煎水。
频服,连服1周。
【功效】用治低血压病。
方2 人参糯米治低血压病【配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各5克,糯米10克。
【制用法】先将上述3药水煎服,取煎液,与糯米同煮粥。
食粥,每周2次,连服9周。
【功效】本方对于低血压症属气阴两虚者效果较好。
方3 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压病【配方】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
临床出现的主要症状如: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注:肢冷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车;舌红、口干,加生地、麦冬;气短神疲,头晕欲倒,加人参;脉律缓慢、怕冷,加干姜、细辛,酌用麻黄;舌质偏黯或紫气,加川芎、当归、红花。
方4 黄芪白术治低血压病【配方】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熟地9克,陈皮10克,葛根9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本方补益心脾,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低血压,其临床症状主要有:神疲气短,肢体倦怠,动则头晕目眩,心悸,自汗,食少,面黄少华,苔薄,舌质淡,脉细弱。
注:若失眠加枣仁、龙眼肉;心悸,自汗,舌尖红,加麦冬、五味子;气短不能接续,加升麻、柴胡;胸闷、脘痞、呕恶,加法半夏、茯苓、明天麻。
 页首民间饮食治疗低血压方1 升压汤治低血压【原料】蛤蚧1对,田鸡2只,黑北芪(大者)4片,花菇2个,火腿10克,生姜2克,酒、盐各少许,沸水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