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政治理论作业二

2018-2019政治理论作业二
2018-2019政治理论作业二

1.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一、就马克思主义本身而言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在: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我国的确立而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思潮,都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第三、就我国国情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

第四、就马克思主义对现代中国的作用而言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并非静止不变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应坚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变化的需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容。同时,解放思想一定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前提。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告诉我们,解放思想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能离开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就成了主观主义的胡思乱想,成了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不仅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有人认为,当代西方国家不强调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这是不对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表明,极端个人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作为这种社会关系的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然要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极端个人主义渗透和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不仅有力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统治,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推行霸权的重要工具。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2.谈谈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的关系

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统一起来,是管党治党的一种内在要求,这里的统一,是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不可分离,做到这一点,需要在理论上对二者统一的内在机理有深刻认识和把握,在实践中真正形成二者统一的体制和机制。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地统一起来,夯实思想基础,完善制度保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现状深入分析和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系统总结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思想。

重视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优良传统。这个传统的形成,是与我们党成长发展的客观环境直接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但党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国度中成长发展起来的,而且,党在整个夺取政权的历史过程中活动的重心始终在农村。客观环境决定了加入党组织的成员大部分并不是产业工人,而是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党要保持自身的性质并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必须通过艰苦细致的党内教育,把进入党内的其他阶级成分的人改造成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以,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很早就被确立为党的建设根本要求,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为党的一个传统优势。

在新形势下,由于党的历史方位发生的重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的课题与革命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思想建党对于我们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党所面临的各项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需要通过思想建设使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前所未有,需要通过思想建设使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自身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有充分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准备,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经受住各种考验;党所处的现实社会条件给党的组织构成提出新的课题,加入党组织的成员社会背景与思想动机复杂多样,需要通过思想建设不断强化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保证我们这个党在整体上

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始终不变。这些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环境下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效,已经证明了思想建设的重要作用。当然,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也具有新的时代要求。除了思想理论教育,还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纪律作风、权力观、政绩观教育,就是新形势要求的突出体现。

我们党重视思想建党,但思想建党绝不是简单的思想宣传和空洞的理论说教。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要把思想建党的要求和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地统一起来,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因为,党的各项思想主张和思想要求,都必须通过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体现和落实。党要成为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组织,就必须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来保证自己内部的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党要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成功实现自己的各项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各项活动有严格的规矩和科学的程序;党要使自己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执政活动中掌好权、用好权,不因权力滥用而失去民心,就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权力进行必要的监督制约。而这些,都要靠制度治党来实现。所以,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根本性要求。

同思想建党一样,制度治党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传统优势。我们党是按照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而列宁主义建党原则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的军队之所以到了一个地方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铁的纪律;我们建立的苏区、根据地、解放区之所以被很多党外民主人士看成一方净土,视为中国的希望,之所以成为成千上万进步青年向往和奔赴的圣地,之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称为一片明亮的天,就是因为那里实行着不同于国统区、敌占区的制度和法律,那里像毛泽东所讲的,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无须讳言,我们在制度治党方面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以致发生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问题。但我们正是用制度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明确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现在我们强调制度治党,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统一,就是对我们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弘扬。

实际上,不管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思想建党从来没有、也根本离不开制度治党。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系统阐述思想建党的理论,提出思想建党的要求,而《古田会议决议》首先是一个制度,是在为思想建党建规章、立规矩。我们说古田会议重要,首先是因为这些思想建党规章和规矩的确立。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我们党思想建党的各项制度也逐渐健全,这是思想建党成功的有效保证。人的思想形成和转变,都直接取决于他所生存的环境,包括生产生活环境、学习教育环境,也包括规章制度环境。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制度环境不仅对人的习惯养成和意识培养有直接效应(如纪律观念的增强、团结精神的强化、忠诚品格的培养、组织意识的提升等),而且,制度环境的规范引导功能还会对人在其他环境中所受的影响直接发生作用。比如我们党的思想教育,并不只是书本学习和课堂教育的要求,还包括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党员干部勇于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是党内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然,制度治党也离不开思想建党。制度本身是由人来制定和执行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脱离当时人们的整体思想状况的实际。所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思想水平,是提高制度水平和增强制度执行力的重要前提。我们提出要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规则意识,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纪律意识,强调要把纪律执行的责任落到实处,意义就在于此。当前,提高我们制度治党的水平,首先要提高全党对于制度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充分认识,真正确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确立制度在广大党员干部心目中的权威性,克服权大于法、言大于

法、人大于法,把个人凌驾于法规制度之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党内立法水平,提高对于党内法规制度内容科学性的理解水平。使党内法规制度更加切合实际,更能体现刚性原则,具有更为完备的程序保证,更为系统的内在体系,并创造更好的外在制度环境,防止制度变成“橡皮筋”和“稻草人”。再次要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根本意义在于执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不断完善,随着制度的文本形式不断完善,迫切需要的是怎样保证制度更好得到执行。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教育党员干部强化制度意识,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改进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运行体制和制度执行机制。体制机制,其实也是制度,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制度来规范和引导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再通过党员干部不断提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自觉性来保证制度得以更好地执行。

3.谈谈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

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浅析五大发展理念及内在逻辑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

创新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发展的眼光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想要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必须将创新放在发展的首位。创新发展理念是基于对唯物辩证法事物永恒发展原理的深刻认识,以及其在中国现实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道路的中心位置,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而言,有着统领全局的作用。

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在取得很多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发展的大局出发,强调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进行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其健康发展,这样就会逐步实现协调发展,消除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提升综合能力,将协调发展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以及经济和谐有序发展。

绿色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的隐患,在我国,突出的表现为环境严重污染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这主要是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导致的后果。“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绿色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取得的成绩不可否认,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欲速则不达,过于追求速度和利益,只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今后的发展必须吸取教训,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尊重和珍爱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青山绿水,只有这样,“美丽中国”的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开放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开放政策,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的中国经历了闭关锁国带来的种种危害,已经意识只有开放才能带来进步,开放才能发展经济。

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所包含的共享发展就是新时代赋予其更深层次的内涵。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提出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共同富裕目标的进一步强调,同时,也是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思想上的动力,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包含两层含义:除了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外,更应该使共享理念成为一种信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与前进的动力。

二、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逻辑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要想充分发挥“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作用,就必须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每一个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这些理念贯穿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让“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是创新发展,而“五大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贯穿于其他四个发展理念之中,起着

统领全局的作用,以创新作为今后发展的首要理念是充满活力与驱动力的,同时也是新常态下发展的必然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解决不协调的问题,过去的发展是“快跑”的发展,而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有氧慢跑”,绿色、开放、共享这三个发展理念是实现协调发展的最佳路径,协调发展理念要求在处理发展中各个环节的关系时,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发展过程中突出生态文明,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对下一代以及自身的不负责任。坚持开放的发展观,走出国门才能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取得经验的表明,只有坚持走开放的道路才能发展自身,才能站在整个人类社会的高度,将我国和世界视为一个整体,从而为我国和平崛起开辟出一条畅通的国际轨道。坚持“共享理念”,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成果,较之“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共享理念”显然更具诱惑力,“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历史眼光,这不仅会使今后的发展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今后我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开放发展”理念体现了世界性的眼光,为今后我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打开了门路;“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公平性,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取得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更好的发展增添无限的动力。

5、简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1)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的传播与使用离不开人的作用,随着人才流动日益加快,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发展中国家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纷纷流向发达国家,而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中无疑是最大受害者,人才流失现象已严重危及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知识资本的作用显然应大于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作用,没有掌握知识资本的人才,什么发展都不可能。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利用全球化自由开放的口号,利用已有的全球化规则,达到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过剩产品、打开发展中国家这片广阔市场的目的。他们推销的仅仅是他们的产品,附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能力。因此,技术是排除在外的。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要千方百计地垄断其先进技术,以达到其垄断市场的目的。尽管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获得了迅猛发展,贸易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由—般商品贸易发展到劳务技术贸易,但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亡。一旦发展中国家想获得这些技术,即使是对发达国家而言早已不是先进的技术,也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如同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尽管发展中国家也能对之利用或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但核心技术仍牢牢地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相反,由于发达国家最先发展了这些技术,他们已从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2)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赛并非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存在着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只有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才有发展的动力。发展中国家尽管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存在着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的流动,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容易学习和借鉴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从而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几率大大增加。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确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发展。较典型的是日本,日本战后能从一片废墟中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获益于大量引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经济奇迹。所以,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首先,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发展中国家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都落后了,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只有奋起直追,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对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和钢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新技术给它们注入新的活力,如广泛运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提高其竞争力;对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由于发达国家也刚刚起步,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吸收和联合攻关,争取在一两个领域获得突破,发展成适合本国国情的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其次,重视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变为“后发劣势”。同样,—个良好的制度,又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助推剂”。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支撑,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怎样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呢?由于各国的情况各异,因而并不存在—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但各国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推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改革中摸索适应本国发展的道路。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驾护航。

再次,重视适用技术的引进,通过引进而带动国内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实现引进、吸收、开发的良性循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对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开发利用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技术存量,引进适用于本国发展的技术,实现赶超战略。当然,引进的目的还在于最终能自主开发,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揭示的道理一样,通过引进带动国内的技术的模仿与创新,从而促进国内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最后,重视人才的作用,实现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开发的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也将越来越激烈。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国与国的竞争最终将体现于人与人的竞争。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三要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排在首位的。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能否发挥出来,还在于能否有效地利用世界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存量,而能否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则取决于高素质的决策者、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秩序和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原有的全球经济体制也产生了一些质疑,但从根本上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是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就要认清形势,顺应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危机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就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政治理论·平时作业2017秋华工答案

第一学期《政治理论课》作业 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够在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始终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并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比如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等。党的其他领导人也提出过很多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成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 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比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

2018-2019政治理论作业二

1.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一、就马克思主义本身而言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在: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我国的确立而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思潮,都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第三、就我国国情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 第四、就马克思主义对现代中国的作用而言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并非静止不变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应坚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变化的需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容。同时,解放思想一定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前提。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告诉我们,解放思想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能离开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就成了主观主义的胡思乱想,成了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坚持以马

(完整word版)政治理论作业一、二(在职研究生作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 (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 2.简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市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所以深灰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简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全团结 4.简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一)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挑战 ①经济全球化将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困难 ②区域经济集团化使中国与地区国家建立相互依托的合作关系存在相当难度 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使其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中面临挑战(二)应对世界经济发展挑战的对策思考 ①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和国际贸易体制 ②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④积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 5.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文化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提示。

政治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 个人提纲:按照社会监督五大功能列举 联系实际的例子: 0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 0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 小组讨论提纲: 1、社会监督所具有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会诉诸于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督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救济途径与之相配合,作为它的坚实后盾和可靠保障(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它形式上是广大社会成员对少数处于执政地位者的权力制约,本质上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之中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 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 3V2u+_ y A!c0(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 z c5Q-S B0(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作业1

《政治学原理》作业一答案

作业一 1.什么是政府? 从本质上说,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层通过政府的作用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借助政府机构执行和贯彻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从外延的角度理解,对政府的含义则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确定。广义的政府包括各类国家权力机关在内,即政府是一个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总和;狭义的政府仅仅是指国家机关中执掌国家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 对政府的狭义理解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对国家权力进行功能性划分和限制制衡的产物,即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3种基本的功能性权力,而把政府仅仅归结于行政权力。但是从国家权力运行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来看,仅仅限于从行政权力的角度来界定政府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理论上来看,按照政府的一般性定义,政府是统治阶级承担、行使国家公共权力,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立法、行政和司法等不过是公共权力的不同功能,在本质意义上这些功能是统一服务于统治阶级意志和要求的,因此,政府是这些权力的组织工具,实际上包含了公共权力的这些全部功能。 所以我们所理解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即把政府界定为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 2.现代政府应该具有哪些职能?为什么?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政府职能的本质上是将统治阶级意志具体化,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就其内容来看,政府职能主要是,第一、维持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第二、调整社会关系和实行社会监督,第三、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第四、管理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社会福利,第五、发展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第六、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完整,防止外来威胁干涉和侵犯。 政府职能具有两重性,即从政府职能的属性角度划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借助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履行,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压迫和制裁,因此政治统治职能又被称为政府的阶级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又被称为政府的公共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对内和对外只能两个部分,对外只能是指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对外关系,对内职能主要是指维持国内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和公共服务事业提高国民福利等。 3.当代中国政府应该具有哪些职能?为什么? 政府职能的履行是政府配置社会资源的具体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是最为基本的两种社会资源配置机制,从经济运作的规律来看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只能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不能取代市场机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能是有限的,需要进行严格的确定。 材料中2008年12月3号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中提出的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9项措施就是政府职能中的社会管理职能所体现的维护国内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和公共服务事业的职能。 具体来讲,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主要应该是,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通过财政金融货币等宏观经济调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政治理论课作业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同样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②不同国家必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①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②同时又坚决抵制各种腐朽的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避免照搬西方模式即走“西化”的道路,而是要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5)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6)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3.如何理解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大法宝。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基本信息 试卷号:9811 作业名称:第一次作业 学生学号:17 学生:爽 第一次作业 试题总分:100 单选题 单选题:(共25道试题,每题4分) 1.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2.威权主义的政府如果政治体系腐败不堪,效率低下,无法维持政治稳定的局面,并且无法吸收新生社会力量时,则有可能发生()。 A.政变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3.实行()的国家往往采用单名选区制。 A.一党居优制 B.两党制

D.一党制 4.()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指出:“分析旧自由主义纲领与新自由纲领之间的区别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它们如何理解平等问题”。 A.诺齐克 B.米瑟斯 C.罗尔斯 D.哈耶克 5.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6.()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7.()理论认为,就是人民统治,即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 A.自由 B.代议制

D.间接参与 8.()理论是现代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A.代议制 B.直接参与 C.精英 D.多元 9.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政治制度中, ()则是最根本的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1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A.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居优制 D.一党制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党派属于 ()。 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政治学原理作业2.

政治学原理作业2 个人讨论提纲: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来信息化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信息化革命在打破并重级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社会急慢,企业的生存的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先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美美没实。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容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联系实际的例子: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通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还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认识是一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例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例如,中小企为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工厂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管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的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便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来行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就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来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小组讨论提纲: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 怎样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怎样积极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怎样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怎样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

政治理论课作业一

政治理论课作业一 1.简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际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揭示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一方面,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就其思想体系来说,它不是独立于马列主义之外的、更不是与马列主义对立的又一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明确了中国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如何进行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而且明确了革命胜利之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丰富和发展。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提出要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战略步骤;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等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方针。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关于党的建设。第一、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党员不但要从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第二、总结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第三、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并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强调在党内斗争中要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第四、进一步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方法和措施,如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简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革命总路线科学准确地回答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3.简答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胜利完成,但我国仍是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农业大国。只有加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国家建设发展与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当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之后,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国营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客观上要求必须及时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奴隶/ 2、国家/ 3、政治关系/ 4、理性经济/ 5、意识形态/ 6、政治科学/ 7、基督教/ 8、公共权力/ 9、权威性/10、涉己/涉他/11、人民主权/12、政治资源/13、行政精英/14积极 二、选择题 1、D/ 2、ABD/ 3、ABCD/ 4、B/ 5、C/ 6、ABC/ 7、A/ 8、D/ 9、ABCD/10、ABCD 三、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 3、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4、政治权利:是指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公民权利:是指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四、简答题 1、为什么中国古代政治研究的成果主要都是关于“治国之道”的学说? 答:因为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它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帝国权威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论说。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政治研究的核心不是选择何种政体来组建国家,而是在君主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因此,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有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谓的“治国之道”,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君臣、君民关系以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2、怎样认识政治研究中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观念的差异? 答: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方案具有明显的对比性,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人性和公共权力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一是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总会“弃暗投明”,反璞归真。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恶政”或“暴政”,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问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教育,加强领导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基于上述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

福师大国际政治学概论作业二 (2)

一、名词解释: 1.文明冲突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理论,即认为冷战结束之后,随着意识形态冲突不再是国家间冲突的主要内容,文明或文化冲突将越来越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最主要的是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之间的冲突? 2.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是人类各个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 3.国际行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4.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换言之,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5.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旧秩序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基本特征 二、简答题: 1.简述博弈论在国际政治方法论的运用。 答:最常见的国际政治博弈论模型有“小鸡游戏”、“囚犯的困境”、“针对不平等的威胁对策”和“协调博弈”等等。其中又分为“零——和”或“定数——和”、“非零——和”或“变量——和”、“两方”和“多方”的博弈模型。?在西

方研究国际问题的大多数学者看来,博弈论模型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借以分析国家间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理论方法。这种理论方法的假定前提是从事国际间博弈的都是理性的行为者,各自追求自身的利益并且都面临一种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就可能造成不同的成本和收益的既定报偿结构或环境。? 传统的博弈论强调国家间冲突的本质,以“零——和博弈”为基本研究模式。新现实主义者则强调“非零——和博弈”,即国家间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并不是“我之所失必为你之所得”的“零——和”结局,而是双方或多方都可以从中获得收益。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国家间的合作的可能性,而不是竞争与对抗问题上。他们对国家间相互交易及其结果的分析不是停留在一次博弈上,而是强调多层面的、多轮次的博弈对国家交易行为的影响。 2.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第一,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谋求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二,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争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援助,缩小南北差距,是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加强南南合作是谋求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 第四,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切实裁减军备,用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各种争端,维护国际和平环境,都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 另外,具体就某一国家来说,制定和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战略、自力更生是谋求发展的根本所在。少数发展中国家现在成为新兴工业国,甚至可脐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很有力的证明,值得高度重视。 3.简述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华工政治理论课课程作业参考答案

政治理论课课程作业参考答案 注明:仅供参考,谢谢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1、“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稳与改的张力,保持质与量的平衡,需要高超的方法论; 3、让改革和法治互相助力,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以改革魄力完善法治,需要缜密的辩证法; 4、让经济与生态价值合流,在量化的标准中体现出人的尺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自然达成社会财富的累积,这是深刻的发展观; 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包蕴着宽阔的历史视野、睿智的哲学判断。 3、阐述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加以推进。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又是对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政治要求与庄严宣示。 从历史地位看,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必需坚持的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切”,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原有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从1958年到1978年,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党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

吉大18秋学期《政治学原理》在线作业二(满分)

------------------------------------------------------------------------------------------------------------------------------ (单选题) 1: 实行议会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按()的“三权分立”理论建立的。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密尔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 )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A: 政治协商制度 B: 多党合作制度 C: 民主集中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 A: 政治改良 B: 政治革命 C: 经济发展 D: 社会变革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作为整体以及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都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 A: 狭隘型文化 B: 顺从型文化 C: 参与型文化 D: 大众政治文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议会制又称为( )。 A: 总统制 B: 混合制 C: 内阁制 D: 国务院制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 )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实行妥协的结果。A: 专制君主制 B: 立宪君主制 C: 共和制 D: 禅让制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中国的立法机构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 B: 政治局 C: 军委 D: 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 )是对国家神权说的直接否定。 A: 国家契约说 B: 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C: 国家统治说 D: 国家要素说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马克思 C: 阿尔蒙德 D: 伊斯顿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我国多党合作制的政党制度的原则是( )。 A: 长期共存 B: 互相监督 C: 肝胆相照 D: 荣辱与共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 )。 A: 单一制国家 B: 联邦制国家 C: 民主制国家 D: 专制制国家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国家权力的特性() A: 强制力的垄断性 B: 普遍的约束力 C: 主权性 D: 普适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下列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有( )。 A: 意大利 B: 联邦德国 C: 比利时 D: 丹麦 正确答案:

政治理论课第二次作业_平时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 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原则,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 方面做出的不朽贡献,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的正确思想,都是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都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内容可以 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 1、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探索了三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 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形成了三套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 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统 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政 党和派别结成的联盟,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和国际的统一战线。二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 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建立各阶 级联盟的理论和政策。 2、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3、党的建设: 是特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帮您节约宝贵时间和金钱完成作业的私人微信 hewen110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 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 支柱;党的组织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在当今社会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完全可以借鉴于当今社会中,建 立好统一战线,与国外建立好的外交,为中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和平的环境。当中国足 够强大,有强大的军队,用其实力镇压住敌人,不战而屈人

政治理论课·随堂作业2017秋华工答案

政治理论课随堂作业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单选题) 毛泽东向全党√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 ) 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并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 A.中共五大B.中共六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单选题) 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5.(单选题)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 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廉洁奉公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6.(单选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核心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C.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7.(判断题) 毛泽东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判断题)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9.(判断题) 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政治学原理平时作业二

平时作业二( 第三至第五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 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B )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 法律 B 利益 C 阶级 D 国家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A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 经济秩序 B 阶级状况 C 政治力量分布 D 政治秩序 3、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BCD)。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申诉和控告权 C监督权 D 批评和建议权 4、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 ABCD )。 A 复决权 B 罢免权 C 创制权 D 选举权 5、(D )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 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A 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D人民主权原 则 6、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 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BD )。 A 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 权原则 7、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BCD )体现了法治原则。 A 司法独立 B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8、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D )为特点。 A 制度化 B 平等性 C 组织化 D 独立性 9、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CD )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公民个人 B 政府 C 社团D政党 10、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BCD)等。 A大众传媒 B 立法机关 C 超国家机构 D 政党和议会党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3、公民人人生而平等,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是现代政治的基本信念。 4、经验事实表明,权利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5、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6、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7、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8、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9、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10、一党居优制国家在欧洲的典型是瑞典。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公共利益 答: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政治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