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之欣赏――以《西风颂》为例.
外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韵律美如何表达

外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韵律美如何表达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外语文学作品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而将这些作品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语言,不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与情感的传递。
其中,韵律美在翻译中的表达,犹如一首悠扬的旋律,既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又能展现原作的艺术魅力。
韵律,作为文学作品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着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在外语文学作品中,韵律往往通过词汇的选择、句式的结构以及语音的和谐等方面得以体现。
例如,英语诗歌中的押韵和格律,法语文学中的节奏变化,都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传达这种韵律美并非易事。
语言之间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翻译者自身的素养和技巧,都成为了影响韵律美表达的因素。
首先,语言的差异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不同的语言有着各自独特的语音系统、词汇构成和语法规则。
以英语和汉语为例,英语中的元音和辅音组合丰富多样,押韵方式也较为复杂;而汉语则以声调的变化和韵脚的运用来营造韵律。
在翻译时,若简单地将外语的韵律模式直接套用到汉语中,很可能会显得生硬别扭,失去原有的韵味。
其次,文化背景的差异也给韵律美的传递带来了挑战。
文学作品往往深深植根于其所属的文化土壤之中,韵律的运用也常常与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相联系。
比如,某些外语诗歌中的韵律可能与当地的宗教信仰、历史传统或民间习俗相关。
如果翻译者对这些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就难以准确把握韵律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无法完美地传达出其中的韵律美。
那么,在面对这些困难时,翻译者应该如何努力去表达外语文学作品中的韵律美呢?其一,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作的韵律特点和艺术风格。
这要求翻译者不仅要精通外语,还要具备敏锐的文学感知力,能够细腻地体会原作中韵律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效果。
通过反复研读原作,分析其中的韵律模式、节奏变化以及与内容的融合方式,从而为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翻译者要在汉语中寻找与之相契合的韵律表达方式。
英语诗歌翻译鉴赏剖析

(2)诗歌翻译的第二步就是“传音”
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押韵上
英语的韵律与汉语不同,通 例:
常有以下几大类:头韵 (alliteration,一个诗句中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词开头辅音相同而产生
See the Bian River flow , And the Si River flow ,
的音韵);半押韵(assonance, By Ancient Ferry,
诗歌令我或笑或哭或疲倦,令我的脚趾摆动,令我想做这做那或什么 都不做。
——托马斯
诗歌是一种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内在思想的音乐。 它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更深 入的了解某一种文化。因此不同国家间的诗歌翻 译十分重要。
美国诗人及评论家罗伯特.弗洛斯说过:“诗歌是翻译 中的遗失地带。”他特别指出诗歌是一种不可触碰的 美,一旦触碰,这种美就会消失殆尽。这种诗歌不可 译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
创造性原则要求译者抓住原诗的精髓,摈弃有碍 原诗意境再现的一切束缚,将这种精髓完全传达出 来。创造性和忠实性也并非两个对立的概念,而是 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创造性忠实”。
3.“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形 美
许渊冲先生在《毛泽东诗词四十二首》英法 格律体译文序言中提出诗词翻译“三美论”,认 为诗歌翻译不但要传达诗歌的意美,还要尽可能 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方梦之:译学词典)
例如,中国古体诗就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被译成英语诗。 因为文化的关系,英汉诗歌之间存在着不可跨越的差别, 它们的韵律、形式、意象、用法都不相同。
• 翻译的历史和实践证明诗歌翻译 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停滞不前, 反而是不断向前发展。诗歌翻译 理论也日渐完善。事实证明,诗 歌是可译的。只要翻译方法得当, 诗歌的美完全可以在另一种语言 文化中再现。读者可以从诗歌译 文中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美学 享受。国内外许多当代翻译家们 通过辛勤努力,为中西方文化交 流,尤其是诗歌交流做出了重大 贡献。
从文体学角度赏析《西风颂》

从文体学角度赏析《西风颂》作者简介:孙惠燕(1987.7-),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摘要:《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节奏明快,感情奔放,含意深刻,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本文从语音、语法和深层结构变异三个层面对伟大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篇《西风颂》加以分析。
关键词:语音过分规则化;语法过分规则化;深层结构变异;修辞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一、引言“在恰当的地方使用恰当的词,这就是文体的真实定义。
”从斯威夫特给文体下的这个定义中,我们做出这样的理解:一部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最显著的风格。
简单来说,“文体的研究对象有两个:一是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语言特色”。
文学文本是问题分析最普遍的材料,文体分析也以文本本身为主。
本文在文体学的视角下,从语音过分规则化、语法过分规则化、深层结构变异及其他修辞手法方面,对雪莱的政治抒情诗名篇《西风颂》进行了赏析。
二、从文体学角度赏析《西风颂》(一)语音过分规则化诗歌讲究语言的乐感,分析诗歌时,语音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西风颂》的格律是但丁《神曲》所用的三行诗节(terzerima)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sonnet)的完美结合。
诗人使用跨行跨节诗行(run-online),前四节为三行诗,第v节为双行排偶句(couplet),既遵守了十四行诗体,又富于变化。
在音韵上,诗人采用了独特的环环相扣的韵脚:aba,bab,cdc,ded,ee,而在诗行中则采用五步抑扬格,以及其独特的重读单音节押阳韵等方法。
诗的节奏感强,同时全诗五章格律一致,通篇成为衔接紧密的一个整体。
在“ode to the west wind”中,west与wind运用了押头韵的形式。
英文经典诗歌中的修辞典例及其作用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间听、说、读、写译均要不断练习。
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也是枯燥乏味的。
为了缓解压力,英文歌曲,英文小品文,英文诗歌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在欣赏名曲名著的同时也是不断提高英语思维与修为的过程。
尤其是英文诗歌,它们如同汉语诗词一样散发着不同寻常的芬芳魅力。
1明喻(Simile)明喻修辞是英语中最常用也是最容易学的一种修辞,它将具有共性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通常的句式为“A 像B”。
以下均为明喻的标志与信号:like,as,as it were,as though,similar to。
通常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通过明喻的使用,使得本体形象生动,一目了然。
诗歌中往往借此抒发浓烈厚重的思想感情。
例一:啊,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开啊,我的爱人像支甜甜的曲子,奏得合拍又和谐。
———Robert Burns (罗伯特·彭斯)的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一诗为被称作“18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先驱”的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所作。
其代表诗集《主要以苏格兰方言而写的诗》使得彭斯一举成名。
此诗歌颂爱情的伟大与美妙,赞叹爱情的圣洁与魅力,让人对爱情心驰神往,恋恋不忘。
也被谱曲演绎成了歌曲。
通过此种修辞,全诗为我们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每每读来,一个动人不凡的苏格兰少女仿佛缓缓向我们走来,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2拟人(personification)顾名思义,即将人所独具的特性、特质赋于动物、植物或某些物体之上,使其人格化、人性化。
运用此种修辞手法会让诗歌的灵动性与激昂性更容易凸显出来,易于主题的抒发和作者胸臆的坦白。
例二:剽悍的西风啊,你是暮秋的呼吸,因你无形的存在,枯叶四处逃窜,如同魔鬼见到了巫师,纷纷躲避。
诗歌双语阅读《西风颂》

诗歌双语阅读《西风颂》诗歌双语阅读《西风颂》《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歌中的一首,写于1819年。
这首诗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
诗共分5节,每节的韵脚安排是:aba,bcb,cdc,ded,ee。
这里,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风精神。
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I 第一节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Yellow, and black, and pale, and hectic red,Pestilence-stricken multitudes: O thou,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The winged seeds,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Each like a corpse within its grave, untilThine azure sister of the Spring shall blowHer clarion o'er the dreaming earth, and fill(D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With living hues and odours plain and hill:Wild Spirit, which art moving everywhere;Destroyer and preserver; hear, oh hear!啊,狂野的西风,你把秋气猛吹,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赶走那黄绿红黑紫的一群,那些染上了瘟疫的魔怪——呵,你让种子长翅腾空,又落在冰冷的土壤里深埋,象尸体躺在坟墓,但一朝你那青色的`东风妹妹回来,为沉睡的大地吹响银号,驱使羊群般蓓蕾把大气猛喝,就吹出遍野嫩色,处处香飘。
英语诗歌赏析:西风颂雪莱

英语诗歌赏析:西风颂雪莱英语诗歌赏析:西风颂雪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英语诗歌赏析:西风颂雪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雪莱If I were a dead leaf thou mightest bear;If I were a swift cloud to fly with thee;A wave to pant beneath thy power,and share.The impulse of thy strength,only less freeThan thou,O,uncontrollable!If evenI were as in my boyhood,and could beThe comrade of thy wanderings over heaven,As then,when to outstrip thy skiey speedScarce seemed a vision;I would neer have strivenAs thus with thee in prayer in my sore need .Oh,lift me as a wave,a leaf,a cloud!I fall upon the thorns of life!I bleed!A heavy weight of hours has chained and bowed.One too like thee:tameless,and swift ,and proudMake me thy lyre,even as the forest is:What if my leaves are falling like its own!The tumult of thy mightly harmoniesWill take from both a deep,autumnal tone,Sweet though in sadness.Be thou,spixit fierce,My spirit!Be thou me,impetuous one!Drive my dead thoughts over the universeLike withered leaves to quicken a new birth! And,by the incantation of this verse, Scatter,as from an unextinguished hearth Ashes and sparks,my words among mankind! 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ed earth. The trumpet of a phophecy!O wind,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赏析Percy bysshe shelly

全诗第一段,主要意象是西风和树林中的残叶,描绘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并且传播生命的种子的景象。
此处,暗喻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作者将“西风”比作“秋之实体的气息”,即大自然中不可战胜、所向披靡的存在。
而又将“春风”比作“阳春蔚蓝的姐妹”,又显得柔和。
接着,诗人用“残叶”来象征英国的反动阶级,用“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来描绘了反动阶级所处的垂死状态。
在作者的笔下,西风是“不羁的精灵”,它既“破坏”着,又“保护”着。
狂野的西风喻指着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陈旧、腐朽的事物的同时,也在孕育着一切有着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
全诗开篇便体现了西风奔腾的气势,它技能摧毁旧世界,又能创造新世界。
the poem the first paragraph, the main image is the west wind and residual leaves of the forest, depicts the west wind swept through the forest leaf residue and spread the seeds of life. Here, the style of a metaphor and symbol has made full use of.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west wind" to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namely the natur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invincible, invincible. And compare "spring breeze", "spring azure sister, and appear downy. Then, the poet with "residual leaves" reactionary classes to represent Britain, with "plague will hapen not leaves numerous" to describe the reactionary class of dyingstate. In the author's works, the west wind is the "spirit", it is "de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Wild west wind yu pointed to the revolutionary force, it in destroying everything全诗第二段,雪莱进一步运用了天空中的云、雨和电等意象来描绘了西风在长空中的磅礴气势。
《西风颂》赏析

《西风颂》周卿-皆罗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濮阳457000)摘要:《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
它含有丰富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语言优美、形象、热烈。
在诗中,雪莱歌颂了强劲的西风。
表达了他想摆脱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关键词:西风象征拟人比喻波西比希雪莱(Per cy B y s s h e S hel l e y。
1792—1822)是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
与拜伦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提起他的名字。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名篇《西风颂》。
这首诗尤以其终句“如果冬天已经到来,春天岂会遥远?”而著称于世。
因此。
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西风颂》表面上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实质上却是一首歌咏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的颂诗。
它预言了旧世界的毁灭及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西风颂》的创作背景《西风颂》的创作是和雪莱的生活、经历密切相联的。
雪莱于1792年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是男爵爵位和一大笔财产的继承人。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反叛意识。
在校求学时。
他就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强权,甚至还写作并出版了诗集发表对战争的看法.赞美法国大革命中的英雄。
1811年.由于撰写反宗教论文《无神论的必然性)(T h e N ec es si t y of A t l l ei sm)而被牛津大学开除。
为此,他被倔强的父亲剥夺了家产的继承权。
随后,他就参加了爱尔兰解放运动。
自那以后,雪莱析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解放运动和政治活动之中,由于雪莱大力支持劳动人民反对统治阶级统治的斗争。
他的生活和个人感情都受到了英国反动阶级的严厉攻击。
1818年,他带着第二任妻子永久地离开了英国。
并于1819年定居于意大利。
1822年,雪莱出海迎接朋友途中遭遇风暴,不幸溺死。
年仅30岁。
但在他最后的几年中.他仍密切关注和支持意大利及其他国家人民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之欣赏——以《西风颂》为例
作者:邢亦平, 傅超波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
刊名: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英文刊名:EDUCATION FOR CHINESE AFTER-SCHOOL
年,卷(期:2009(12
参考文献(13条
1.华先发;邵毅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 2004
2.黄文;张小平英美文学:诗歌·小说·戏剧 2007
3.蒋洪新英美诗歌选读 2004
4.叶红卫古诗词翻译中常见修辞手法的处理[期刊论文]-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5.姚柯浅谈英语诗歌中的修辞手段[期刊论文]-东京文学 2008(05
6.Liu Haiyun Metaphor in Expressing Emotions 2007(12
7.Zheng Dongbian On English Metaphor and Metaphor Translation 2006(07
8.黄宗英英美诗歌名篇选读 2007
9.范秀华;朱朝晖英语诗歌鉴赏入门 2007
10.Rozakis L E怎样赏析诗歌 2005
11.覃先美;李阳英美修辞学概论 2006
12.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 2004
13.王玉龙;张煜;张德玉英语修辞学 200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xwjy-jj20091261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