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形拖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液相色谱峰拖尾的原因

液相色谱峰拖尾的原因
1.样品组分的不均一性:样品组分的分子量分布不均一性、极性或疏
水性的变化,以及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的存在,都可能导致峰拖尾现象。
2.色谱柱的选择:柱填充材料的不均一性或不适当的填充剂粒径大小、固定相表面官能团密度、载液的缓冲性能,都会影响到样品的保留与分离,从而导致峰拖尾现象。
3.操作条件的选择:流速过高、柱温过高、pH过高或过低,以及过
高的载液浓度等操作条件都可能导致峰拖尾现象。
4.柱效应:当样品中存在吸附性物质时,这些物质会在柱表面吸附并
难以解吸,从而导致峰拖尾现象。
对于液相色谱峰拖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和改善:
1.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合的色谱柱,如使用亲
水性柱或疏水性柱进行适当的尝试和比较。
2.调整操作条件:优化流速、温度和pH条件,适当降低载液浓度或
者添加缓冲剂等。
3.优化样品前处理:对于复杂的样品,可以采取前处理步骤,如溶剂
萃取、样品稀释等,以减少样品中的干扰物。
4.柱前附加剂:可以尝试添加适量的有机溶剂或胶体物质作为柱前附
加剂,以提高样品与固定相的相容性,从而减少峰拖尾现象。
5.使用合适的检测器:采用合适的检测器,如质谱检测器、荧光检测
器等,可以提高检测精度和分离度,从而减少峰拖尾现象的影响。
综上所述,液相色谱峰拖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柱的选择、操作条件、样品处理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峰形拖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汇总

技术报告改善反相 HPLC 中的峰拖尾在反相 HPLC 中峰拖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特别是分离碱性化合物和通过HPLC 分析药物成分时是经常产生拖尾缘由。
峰拖尾可以引起分离度降低,灵敏度减弱, 精密度和定量变差。
图 1表明峰之间的分离度和灵敏度与峰拖尾成负相关。
图 2表明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数据系统无法准确识别峰的起点和终点而受到影响。
图 1 拖尾对分离度和灵敏度的影响当峰拖尾(T ,拖尾因子从 1.0增加到 2.0时,分离度(Rs 从 1.5降到 1.0。
灵敏度(峰高由于峰的体积增大和样品的浓度降低而降低。
图 2 峰拖尾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不利影响拖尾峰使数据系统难以准确确定峰的终点, 故而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这个例子中,在 B 点测得到峰面积比在 A 点测得的峰面积少约 3%。
峰拖尾的原因,峰拖尾的主要原因有:1、溶解样品的溶剂比流动像更强,2、样品量过载,3、固定相中的硅醇基与胺类物质相结合反应,4、硅胶吸附酸性化合物,5、色谱柱柱床中有空隙。
只要确定了拖尾的原因就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拖尾并消除之。
(表 1表 1 峰拖尾:原因及解决方案原因解决方案样品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在流动相中溶解样品, 尽可能降低样品溶剂的强度样品量过载减少进样量, 参考表 2中推荐的不同柱型对应的不同进样体积硅醇基与胺类物质的结合调节流动相的 pH<3.0。
2. 增加流动相的离子强度, 25mM ~ 50mM 。
3. 流动相中增加竞争性的胺类, 10mM的 TEA (三乙胺。
4. 选择低硅醇活性的固定相。
参照图 6 C18柱按固定相硅醇活性分级。
5.酸性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增加流动相中盐的浓度, 25mM ~ 50mM 。
2. 调节流动相的 pH<3.03. 增加竞争性的有机酸, 1%醋酸或者是 0.1%TFA(三氟乙酸柱子空隙更换新的色谱柱尝试填充空隙很少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由于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而引起的拖尾如果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 就会引起宽的甚至是拖尾的峰。
气相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气相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果气相色谱峰拖尾,一般是气相色谱仪的原因,与质谱仪或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的关系不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样品的问题1、样品浓度太高样品浓度太高时,样品的色谱峰就会有明显的拖尾,这种情况下可以稀释样品,或者把样品进样的模式由不分流进样改为分流进样,或者把分流进样的分流比调高一些,例如之前设置进样分流比为10:1,根据样品的实际浓度可以设置为100:1等。
2、样品的性质问题①化合物极性太强分析极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时,其活性位点容易与流经途中的位点吸附而呈现出拖尾,这种情况下要求样品分析系统具有良好的惰性,例如使用超惰的衬管、干净的分流平板和惰性好的低流失色谱柱。
②化合物的沸点太低早流出的组分一般是挥发性强、沸点低的组分,这类化合物拖尾严重时,主要原因在于化合物的沸点太低,可能在于溶剂聚焦效应不够,溶剂没有完全冷凝、有部分气化时,样品就进入了色谱柱,这样沸点低的化合物也就先进入色谱柱进行分析了,导致色谱峰拖尾。
这种情况下可以降低进样口的温度、调整程序升温的初始温度在溶剂沸点10-25℃以下,让所有的化合物都在冷凝的情况下,整齐划一地进入色谱柱。
③化合物的沸点太高晚流出的色谱峰一般是低挥发性、沸点高的组分,这类化合物的拖尾现象随着保留时间的增加而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化合物的沸点太高,在进样口气化不完全,或者色谱柱和传输线的温度偏低,引起样品在分析的过程中有部分冷凝,进而导致色谱峰拖尾。
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化合物的沸点,可以适当地提高进样口、色谱柱、传输线等处的温度可以改善拖尾现象。
二、进样口的问题1、进样口的温度不合适样品使用气相色谱仪分离时,首先进入进样口,在里面进行气化,所以要求进样口的温度要高于待测化合物的沸点,使化合物在进样口处充分气化。
如果进样口的温度低于待测化合物的沸点,那么化合物就会气化不充分,也会导致色谱峰拖尾。
并且,没有气化的化合物就会残留在进样口,污染进样隔垫和衬管,也可能响到其它化合物的峰形。
色谱峰拖尾解决方法

色谱峰拖尾解决方法色谱峰拖尾解决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选择使用色谱仪来进行化学分析,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然而,HPLC中的色谱峰拖尾问题一直是研究人员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以下是几种解决色谱峰拖尾问题的方法。
1. 优化仪器条件当研究者遇到色谱峰拖尾问题时,首先应考虑的是优化仪器条件。
常见的优化仪器条件方法包括:优化流速、更换柱子、更换进样针头、更换活塞密封圈等等,这些常见的优化方法可以让仪器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从而更好地消除拖尾问题。
2. 改善样品制备另一个可能导致色谱峰拖尾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样品制备不当。
如果样品含有大量的杂质或者过于浓缩,这些都可能导致拖尾问题出现。
因此,研究者可以考虑改善样品制备方法,如使用更好的萃取工具、制备更纯净的样品和深度稀释等等,以减少拖尾现象的出现。
3. 优化柱子选择在进行柱子选择时,研究者可以考虑选用具有更好分离能力和更高效率的柱子。
较高的分离力可以保证样品分子最大程度地分离,减少拖尾问其他的。
同时,较高的柱效率可以保证分离的同时不会对样品造成太大影响,从而使拖尾问题得以解决。
4. 调整pH值和缓冲液浓度在HPLC分离过程中,样品的pH值和缓冲液浓度都会对色谱峰的形状产生影响,如果分析人员在选取分离柱和实施柱效验测时,能够正确选择条件,峰才能得到兼顾尖度与实时保留时间稳定性的最佳平衡。
这些变量对单色谱峰的对称性、峰的高度以及分离度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也可以考虑通过调整pH值和缓冲液浓度来解决色谱峰拖尾问题。
5. 增加底物或添加剂为消除色谱峰拖尾现象,研究者们可以尝试提高底物或添加剂的浓度。
例如,对于氨基酸分析,可以添加高浓度底物,这样可以增加检测灵敏度,并使拖尾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色谱峰拖尾问题是化学分析实验中很常见的现象,但它所导致的结果可能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们可以根据上述方法,采取不同策略,找到最符合实验条件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得到最准确、最可靠的实验结果。
色谱柱峰形后拖尾原因造成的 色谱柱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色谱柱峰形后拖尾原因造成的色谱柱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柱物理损坏色谱柱有物理损坏是造成峰形拖尾的根源。
的解决方法就是更换新柱。
2.柱内填料污染流动相和样品中的杂质是色谱柱紧要污染源。
流动相所用的各种溶剂至少是分析纯,尽量使用色谱纯试剂。
流动相所用的水要是超纯水或全玻璃器皿双蒸水。
用前先用0.45um 溶剂微孔过滤(器)过滤,除去可能存在的微粒。
流动相建议现用现配,对于含盐的溶液尤其注意长置会产生细菌或显现沉淀。
此外还得保证储存流动相的容器清洁。
多而杂样品可选用0.45um溶剂微孔过滤(器)或样品预处理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确保样品中不含微粒杂质。
若样品不便处理,要使用保护柱。
柱内填料污染时,可将柱头螺丝卸下,用专用工具挖出柱内前段被污染填料,再以相同的填料重新填入,修复。
或以能溶解污染物的流动相按色谱柱使用的相反方向,冲洗色谱柱(约20至30倍柱体积,或视实在情况而定;另外,此时不能接检测器),将污染物冲杰出谱柱,再按色谱柱标明的使用方向使用。
3.柱进口处有异物当断定是柱进口处有异物时,可将柱头螺丝卸下,取出滤帽并将其置于20%硝酸溶液中,用超声波清洗约20分钟,再置于超纯水中,并用超声波清洗约10分钟,重新装入色谱柱内即可。
4.样品浓度过高致使柱超载样品在柱上超载能引起峰展宽,拖尾(或伸舌)。
适当减小进样量或样品浓度(需要时,可提高检测器灵敏度)直至峰形和保留时间不再更改,便可除去这种不良影响。
减小进样量还能改善其分别度。
正常情况下,样品中每种化合物在1504.6mm 柱中进样量保持在3~50ug范围内,不会引起明显超载。
5.样品溶剂不对选择合适的样品溶剂,以排出不必要的干扰。
要选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6.柱外效应柱外效应(即进样阀、色谱柱及检测器间的管路过长、直径过粗、管路接头不匹配、有死体积)是影响色谱柱柱效的紧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色谱柱的两端连接管路要尽可能短,连接管内径尽可能细小,切口务必平整光滑,尽可能的减小死体积,以防止因样品扩散造成不能反映色谱柱真实柱效等情况发生。
分子筛色谱峰拖尾现象产生的原因

分子筛色谱峰拖尾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子筛色谱峰拖尾现象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可能的一些因素:1.柱子污染:长时间的色谱分析过程中,分子筛柱可能会被一些污染物堵塞,如有机物、硅胶、金属离子等。
这些污染物会影响分子筛柱的性能,导致峰形拖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定期对分子筛柱进行清洗和再生。
2.柱子过载:当进样量过大或样品浓度过高时,分子筛柱可能过载,导致色谱峰拖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减少进样量或稀释样品,以确保分子筛柱的负荷在可承受范围内。
3.样品复杂性:如果样品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其中一些可能会与分子筛柱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色谱峰拖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优化样品预处理步骤,去除可能与分子筛柱产生相互作用的化合物。
4.温度波动:温度波动可能会影响分子筛柱的性能,导致色谱峰拖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确保色谱仪器的温度控制稳定,并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操作。
5.流速波动:流速波动可能会影响分子筛柱的性能,导致色谱峰拖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确保色谱仪器的流速控制稳定,并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操作。
6.固定相流失:分子筛柱的固定相可能会在分析过程中流失,导致色谱峰拖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确保分子筛柱的固定相得到适当的维护和补充。
7.死体积过大:死体积是指色谱系统中液体流动的部分,如果这部分体积过大,会导致色谱峰拖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尽量减小死体积,例如使用低容量的接头和管路。
8.样品溶剂强度:如果样品溶剂强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色谱峰拖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调整样品溶剂的强度,使其更适合分析。
9.缓冲液不匹配:在离子交换色谱中,如果缓冲液不匹配,可能会导致色谱峰拖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调整缓冲液的组成或浓度,以改善峰形。
10.盐浓度:高盐浓度可能会导致色谱峰拖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降低盐浓度或使用低盐浓度的样品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分子筛色谱峰拖尾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体积排阻色谱峰展宽及拖尾

在体积排阻色谱(SEC)中,色谱峰展宽及拖尾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1.填料表面惰性不好:如果填料表面有残留硅羟基或金属杂质,它们可能与
待测化合物发生二次作用,导致拖尾。
2.样品过载:如果进样体积过大或样品浓度过高,可能会在柱上形成堆积,
导致峰形变差、柱效下降。
此时可以尝试减小进样体积或稀释样品。
3.样品溶剂过强:如果样品溶剂强度高于流动相洗脱强度,可能会对色谱产
生不良影响。
此时可以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或使用比初始比例流动相洗脱能力更弱的溶剂溶解样品。
4.组分共流出:如果一个小峰包含在大峰的后面,需要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
例如调整洗脱液的比例和组成,以改善峰分离效果。
5.流动相pH值在样品pKa附近:当流动相pH值在样品pKa附近时,样品
解离平衡不充分,容易出现前沿峰或拖尾峰,所以流动相pH值应尽量选在样品pKa±1.5以外。
以上是可能会致使体积排阻色谱(SEC)出现峰展宽及拖尾的原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并进行调整。
液相色谱峰形拖尾解决方案

液相色谱峰形拖尾解决方案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境、化学等领域。
在液相色谱分析中,峰形是评判分离效果和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液相色谱峰形有时会出现拖尾(tailing)现象,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峰形拖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峰形拖尾的原因液相色谱峰形拖尾常常由以下原因引起:1.柱温过高:柱温过高会导致样品在柱中停留时间过长,进而引发拖尾。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分析物的性质和柱的温度稳定性进行合理控制。
2.样品溶液中存在离子:样品溶液中存在离子可能会与色谱柱填料表面形成静电吸附,导致峰形拖尾。
此时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移动相和调整离子强度来减轻或消除拖尾现象。
3.色谱柱填料表面活性:色谱柱填料表面的活性可能导致部分化合物与填料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造成峰形拖尾。
此时可以选择活性更低的色谱柱填料或在样品中添加适量的对应剂以减轻或消除拖尾现象。
4.柱寿命过长:使用时间过长的色谱柱填料可能会出现表面酸化、损伤等现象,导致峰形拖尾。
在实际操作中,及时更换色谱柱填料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液相色谱峰形拖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柱温:合理控制柱温可以有效减轻峰形拖尾。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柱的稳定温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柱温进行实验。
2.调整流速:合适的流速可以改善峰形拖尾。
通常情况下,过高的流速会导致色谱峰扩展和形状变化,而过低的流速会增加分析时间和柱寿命。
因此,通过选取适当的流速范围,可以寻找到最佳条件。
3.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移动相:色谱柱的固定相和移动相的选择对峰形拖尾有很大影响。
合适的固定相可以提供最佳相互作用,减少拖尾的发生。
移动相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到离子强度、酸碱度等因素。
4.降低样品浓度:如果样品浓度过高,液相色谱峰形可能会出现拖尾现象。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适当稀释样品,以降低浓度,改善峰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报告改善反相HPLC中的峰拖尾在反相HPLC中峰拖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特别是分离碱性化合物和通过HPLC分析药物成分时是经常产生拖尾缘由。
峰拖尾可以引起分离度降低,灵敏度减弱,精密度和定量变差。
图1表明峰之间的分离度和灵敏度与峰拖尾成负相关。
图2表明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数据系统无法准确识别峰的起点和终点而受到影响。
图1 拖尾对分离度和灵敏度的影响当峰拖尾(T,拖尾因子)从1.0增加到2.0时,分离度(Rs)从1.5降到1.0。
灵敏度(峰高)由于峰的体积增大和样品的浓度降低而降低。
图2 峰拖尾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不利影响拖尾峰使数据系统难以准确确定峰的终点,故而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这个例子中,在B点测得到峰面积比在A点测得的峰面积少约3%。
峰拖尾的原因,峰拖尾的主要原因有:1、溶解样品的溶剂比流动像更强,2、样品量过载,3、固定相中的硅醇基与胺类物质相结合反应,4、硅胶吸附酸性化合物,5、色谱柱柱床中有空隙。
只要确定了拖尾的原因就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拖尾并消除之。
(表1)表1 峰拖尾:原因及解决方案原因解决方案样品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在流动相中溶解样品,尽可能降低样品溶剂的强度样品量过载减少进样量,参考表2中推荐的不同柱型对应的不同进样体积硅醇基与胺类物质的结合 1.调节流动相的pH<3.0。
2.增加流动相的离子强度,25mM~50mM。
3.流动相中增加竞争性的胺类,10mM的TEA(三乙胺)。
4.选择低硅醇活性的固定相。
参照图6C18柱按固定相硅醇活性分级。
5.酸性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 1.增加流动相中盐的浓度,25mM~50mM。
2.调节流动相的pH<3.03.增加竞争性的有机酸,1%醋酸或者是0.1%TFA(三氟乙酸)柱子空隙更换新的色谱柱尝试填充空隙很少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由于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而引起的拖尾如果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就会引起宽的甚至是拖尾的峰。
有几种线索可以帮助确定是由于此种原因引起的拖尾。
第一种就是先流出的峰的拖尾较后流出的峰拖尾严重;另一种迹象就是进样量减少或者是样品经流动相稀释后进样峰拖尾减轻了。
如果怀疑拖尾的原因是流动相的强度引起的,解决很简单。
将样品溶解在流动相中,或者将样品经流动相稀释至进样后峰拖尾符合要求。
二、由样品量过载引起的峰拖尾当进样量超过柱子的容量,样品峰会呈现一个直角三角形。
当更多的样品量注入时,峰的前端变得很尖而后端就拖尾更严重。
另一个现象就是色谱柱过载后保留时间会随样品量的增加而提前。
(见图3)由样品过载引起的峰拖尾的解决方案就是减少进样量。
表2提供了各色谱柱的直径及参考的最大进样量,表2还提供了进样量的范围,因为实际进样量依赖于柱子的填料(具有高的表面积的填充材料可以具有大的进样量),分析物质(分子量大的进样量要少),和其他的因素比如样品在流动相中的溶解性。
图3 样品量过载引起的拖尾样品过载,峰的前端会变得尖锐,后端拖尾,保留时间会稍微提前。
如果峰形看上去有点像直角三角形,那么可能就是过载了。
表2 HPLC色谱柱的参考最大进样量柱直径(mm)ID 参考最大样品量(mg)10 35-654.6 4.5-9.03.0 2.0-4.0表3 反相HPLC常用缓冲液缓冲液pKa缓冲液范围 UV截止波长(nm)2.1 1.1~3.17.2 6.2~8.2磷酸盐12.311.3~13.3200醋酸盐 4.8 3.8~5.8 2103.1 2.1~4.14.7 3.7~5.7 柠檬酸盐5.4 4.4~6.4 230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8.3 7.3~9.3 205三乙胺11.010.0~12.0 200三、由固定相中的硅醇基与胺类相互作用引起的拖尾在反相HPLC中出现拖尾的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带正电荷的溶液(胺类)与固定相颗粒表面上的酸性硅醇发生了离子交换而引起的二次保留(图 4),具有显著的硅醇活性的固定相的色谱柱大部分都会发生此现象,而且中性pH (6~8)条件下比在酸性pH(<3)更易发生。
酸性和中性的化合物一般不受影响,一些碱性化合物更易受到此效应的影响。
如果是因为硅醇的原因引起的拖尾,可以从下面几部来纠正拖尾的问题。
首先,确认流动相中有合适的缓冲盐,可能的话尽量在pH<3的条件下操作。
使用足够的缓冲液控制pH并减少离子交换效应。
在pH<3的条件下操作,可使硅胶固定相上的硅醇基质子化,减少了溶质与硅醇反应的几率。
图4相互作用引起的峰拖尾固定相表面的酸性硅醇基可以形成与碱性化合物反应的离子交换位点,经反相HPLC分离胺类化合物时,这种离子交换反应常常引起峰的保留(二次保留)和峰拖尾。
另一种解决拖尾的方法是在流动相中加入竞争性的胺类,加到流动相中的三乙胺(TEA)就是这个目的。
TEA可以与硅醇发生强的反应,并抑制样品中的胺类与硅醇反应。
图5是TEA如何提高峰形的例子,多数情况下,大约10mM 的TEA足够了。
有些色谱分析者反对向流动相中加入竞争性的胺类,因为增加了分析方法的复杂性并且用一种不易逆转的方法改变了色谱柱的性质。
强度胺类,像三乙胺,不易从色谱柱上洗脱下来。
那意味着用过含有TEA的色谱柱就不再适合应用于流动相中不含TEA的分析。
图5 向流动相中加入TEA用来提高峰形色谱柱:Eclipse XDB-C8 4.6*150mm流动相:85%25mMNa2HPO4,pH7.0,15%ACN流速:1.0ml/min温度:35℃样品:苯丙胺类1.苯丙醇胺2.麻黄碱3.苯丙胺4.甲基苯丙胺5.苯三胺向流动相中加入竞争性的胺类,三乙胺等,可以减少峰拖尾。
三乙胺与硅醇强烈作用,减少了样品混合物中胺类与硅醇的作用。
阿米替林常用来检测反相HPLC色谱柱的硅醇活性。
下表根据阿米替林的对称性(峰拖尾)对色谱柱进行了分类。
其中阿米替林具有较低的对称性的柱子具有较低的硅醇活性,这些色谱柱是常常用来用反相HPLC分离胺类物质的最好选择。
数据来源于国家标准化研究所对标准参考物质的分析认证870“液相色谱用柱性能测试混合物”使用三乙胺可以不用选择低硅醇活性的固定相。
图6根据硅醇的活性分列出了常用的C18反相色谱柱,在图6中的分类根据测定阿米替林的对称性,一种胺类常用来测定固定相的硅醇活性。
阿米替林在固定相中具有较低拖尾(低对称值)时,该固定相就显示较低的硅醇活性并且检测碱性化合物时就会有较低的拖尾。
图6 根据硅醇活性排列的常用C18柱色谱柱:4.6×150mm,5um流动相:80%甲醇20%0.05M磷酸盐缓冲液pH7流速:2.0ml/min温度:24℃样品:阿米替林四、酸性化合物在硅胶上吸附引起的拖尾虽然较胺类引起的拖尾少,酸类物质有时候引起峰的展宽和拖尾主要由于硅胶固定相的吸附。
纠正因为此类原因引起的拖尾就应提高流动相中盐的浓度来抑制二次反应,降低流动相的pH使硅醇和溶质质子化,必要时可以向流动相中加入竞争性的酸(图7)。
图7 酸性化合物引起的峰拖尾通常可以向流动相中加入酸来改善色谱柱:4.6×150mm,C18流动相:40%5mMNaH2PO460ACN样品:布洛芬布洛芬,酸性化合物,严重拖尾,向流动相中加入乙酸可以改善。
乙酸优先和硅胶固定相表面的酸性硅醇基反应,抑制了布洛芬和硅醇基的反应,减低了拖尾。
五、由于柱床空隙引起的拖尾色谱柱床的柱头空隙可引起峰的展宽有时候会拖尾。
虽然几年前柱子有空隙非常普遍,生产商现在完善了填装技术生产更高质量的色谱柱,除非在极高的压力或流速的条件下装柱,很少色谱柱中有空隙,然而,如果通常色谱柱具有良好的柱效,突然发现所有的峰均拖尾时,可能是柱子有空隙。
先洗脱出的峰较后洗脱的峰更易受柱空隙的影响。
虽然许多色谱分析者尝试用相同的固定相材料修补柱子的空隙,就经验来讲,此法很少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柱子空隙引起的拖尾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换掉它,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金钱,减少麻烦。
当流量和温度设置值改变时,可能会发生基线的波动或者漂移。
果在新的条件下运行之前系统还没有稳定,那么发生基线的波动是正常的。
下面例子假设自从上次改变工作条件以后已经经过了足够长的稳定时间。
波动和漂移经常会伴随噪声,这个问题我们会在后面讨论。
1 运行期间基线有规律的向上漂移或者向下漂移,这在程序升温过程中最常见。
使用单一柱在中档到低档衰减条件下会出现上述问题。
如果使用的是双柱系统,请核对信号模式是否设定为正确的柱补偿;或者使用电子柱补偿的单柱系统。
柱补偿太小或者太大也是可能的。
这种漂移可以通过色谱柱的彻底老化来降到最校在低温下工作会减小漂移但是会延长分析时间。
使用温度上限较高的色谱等效柱也是可以的2 基线不稳定;上下波动可能是系统某处有泄漏。
检查隔垫的状况,必要的话就更换它。
检查柱子的连接。
如果是在连接检测器的色谱柱端发生泄漏,则两次运行之间的保留时间是不变的,但是灵敏度降低了。
如果是在进样口端发生泄漏,则灵敏度会降低,而保留时间会变长。
噪声就是快速的基线起伏,会加宽基线,使基线出现毛刺状的外观。
噪声和毛刺是不同的;毛刺是孤立的事件,不像噪声基本是连续的,后面将讨论有关毛刺的问题。
有些噪声是任何检测器都不可避免的。
在高衰减值的情况下噪声是看不到的,但是当衰减减小的时候就会显现出来。
噪声会减小检测器的灵敏度,所以它应当尽可能的最小化。
1 在原来很平整的基线上突然出现了噪声考虑最近对系统所做的所有改变。
比如减小了衰减,即使绝对的噪声水平没有改变,也会使噪声看起来更大。
新的隔垫会因为释放出低分子量物质而产生噪声。
如果随进样口温度降低噪声会减小,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使用高质量的隔垫并保存在不会使其受到污染的地方。
载气受到污染如果最近载气瓶更换过,但是旧的瓶子仍然可用并且还余下部分气体,则可以试着使用旧的瓶子看噪声是否会减校如果新的载气被严重污染并使捕集阱达到了饱和,那么在更换或再生捕集阱之前,使用旧的气瓶基线可能只是改善一点。
当使用氮气作为载气时这个问题是很常见的。
解决方法是从可靠的供应商那里购买气体。
检测器气体被污染。
风扇或者空调吹过 GC 的气流可能会影响检测器出口的气这是可能的,尽管这不是噪声最可能的原因,因为检测器保护得很好。
关掉气源或者屏蔽好检测器出口就可确定是否是这个问题。
检测器的连接松动或者它的信号线松动就会产生噪声。
检测器被污染也产生噪声。
2 噪声逐渐增强到不可接受的水平这个症兆表明存在逐渐累积的噪声源,而不是如上面所讨论的突然变化。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中容易逐渐积累沉积物。
在极端的情况下,随着噪声水平的增加,还会产生毛刺。
不完全燃烧的溶剂可能形成炭沉积物。
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溶剂。
如果必须使用,则要做好经常清洗检测器的准备。
当来自色谱柱硅酮固定相的流失物在火焰中燃烧时就会形成氧化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