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

合集下载

跷跷板教案(优秀3篇)

跷跷板教案(优秀3篇)

跷跷板教案(优秀3篇)《跷跷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分析】“跷跷板”是孩子们喜欢的游乐设施之一,不仅可玩性高,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

认识、制作跷跷板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后续学习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提供直接经验的储备。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制作滑梯的完整流程,对技术与工程领域建立的初步的认知,因此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在设计、制作和评价三个方面的难度有所增加。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塑料尺、牙签、纸杯、别针、透明胶带、剪刀。

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景师:上节课同学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了一部小滑梯,相信丁丁和当当一定特别开心!不过游乐场不能只有一件游乐设施,今天我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跷跷板好吗?生:好!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跷跷板?(生介绍跷跷板的样子以及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师: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十分了解,那么为了便于我们完成今天的任务,我们一起来认识跷跷板各部分的名称吧!(师利用PPT带领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生:我明白了,跷跷板分成两大部分——底座和跷板,跷板的中心有轴,可以围绕底座旋转。

师:你真了不起,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导入活动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这里继续采取为丁丁和当当建造游乐场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项目往往由几个子项目组成。

二是引导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学生虽然有丰富的玩跷跷板的经验,但往往很少有人细致地观察了解跷跷板的结构组成,借助PPT让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也是为接下来的设计和制作做准备。

2.提出任务师:既然是跷跷板,那么跷板要能够顺利地将丁丁和当当跷起才行。

想一想,如何建造跷跷板才能保证跷起它们呢?生1:跷板要足够结实,不能断裂。

生2:跷板还要能够在底座上旋转才行。

《跷跷板》课件

《跷跷板》课件

人数限制
严格遵守跷跷板的人数限 制,避免超载,以防设备 损坏或发生意外事故。
平衡保持
在使用跷跷板时,尽量保 持身体平衡,避免过度摆 动或站立不稳导致摔倒。
避免嬉戏打闹
在跷跷板上嬉戏打闹容易 导致失去平衡,增加受伤 风险,因此应尽量避免。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01
立即停止使用
如果发现跷跷板存在安全隐患或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
跷跷板的工作原理
杠杆原理
跷跷板利用杠杆原理工作。当一个人坐在一端,另一端就会 翘起,这是因为人的重量作用在板上,形成一个力矩,使得 支点产生反作用力,使另一端翘起。
平衡与重心
跷跷板的平衡状态取决于两端重量和位置的关系。当两端重 量相等且距离支点距离相等时,跷跷板保持水平平衡。当一 端重量增加或距离支点更近时,该端会下沉,另一端翘起。
的知识。
01
物理学原理分析
杠杆原理介绍
01
02
03
杠杆定义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通 过一个支点来放大力或改 变力的方向。
杠杆分类
根据支点位置与力的作用 点的相对关系,杠杆可分 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 等臂杠杆。
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 臂 = 阻力×阻力臂。
重心与平衡点的关系
重心定义
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
平衡点与重心的关系
在稳定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重心必定位于支撑点上方,且与支撑 点在同一直线上。
重心位置的影响因素跷板上的力学实验与模拟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和分析跷跷板上力的变化, 验证杠杆原理和重心与平衡点关系。
实验步骤
1. 搭建简易跷跷板模型,确定支点位置。

《跷跷板》课件

《跷跷板》课件

《跷跷板》课件一、引言《跷跷板》课件旨在为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学生提供一堂生动有趣的跷跷板主题课程。

本课件通过讲解跷跷板的历史、原理、玩法及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件内容1.跷跷板的历史跷跷板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游戏,起源于我国古代。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跷跷板的雏形。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跷跷板逐渐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2.跷跷板的原理跷跷板的工作原理基于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杠杆围绕支点旋转。

跷跷板的两端分别坐有两个人,当一个人向下用力时,跷跷板就会绕着支点旋转,使另一个人上升。

跷跷板的平衡点取决于两个人的重量和距离支点的距离。

3.跷跷板的玩法(1)传统玩法:两个人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端,通过相互配合,使跷跷板上下摆动。

(2)竞技玩法:在跷跷板两端设置高度不同的目标,参与者需要通过协作,使跷跷板摆动,将对方弹起,触碰目标。

(3)创新玩法:结合音乐、舞蹈等元素,创造新的跷跷板游戏。

4.跷跷板的安全注意事项(1)选择安全、平稳的场地进行游戏。

(2)检查跷跷板的结构是否牢固,避免发生意外。

(3)遵守游戏规则,不超载、不站立、不猛拉猛推。

(4)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游戏,确保安全。

三、教学建议1.教师可结合本课件,为学生讲解跷跷板的历史、原理、玩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2.组织学生进行跷跷板游戏,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造新的跷跷板游戏。

4.结合跷跷板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力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四、总结《跷跷板》课件旨在为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学生提供一堂生动有趣的跷跷板主题课程。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跷跷板的历史、原理、玩法及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本课件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造新的跷跷板游戏,提高科学素养。

希望本课件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跷跷板的原理跷跷板的原理是基于杠杆原理。

《跷跷板》教案(优秀5篇(1)

《跷跷板》教案(优秀5篇(1)

《跷跷板》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中“简单机械”章节的《跷跷板》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跷跷板的原理、平衡条件的探索、跷跷板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跷跷板的原理,理解力与力臂的关系。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跷跷板的平衡条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能够运用跷跷板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跷跷板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力与力臂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跷跷板模型、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跷跷板模型、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跷跷板游戏。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一名同学可以轻易翘起另一名同学?2. 例题讲解(1)讲解跷跷板的原理。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跷跷板的平衡条件。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知识巩固(1)让学生举例说明跷跷板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跷跷板原理:力与力臂的关系。

2. 跷跷板平衡条件:力×力臂=力×力臂。

3. 跷跷板应用:生活中的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根据跷跷板原理,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较轻的一端可以翘起较重的一端。

(2)设另一端物体质量为m,距离支点距离为l,根据平衡条件:3kg×1m = m×l,解得m=3kg,l=1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跷跷板的原理和平衡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探索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研究跷跷板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如秋千、平衡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跷跷板(共10篇)

跷跷板(共10篇)

跷跷板跷跷板(一)今天真开心!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到公园玩。

有跷跷板,有滑滑梯,还有健身器才......我最喜欢玩跷跷板了!我坐在跷跷板的一边,另一个同学坐另外一边。

她比我重多了,我就像飞向半空似的,她呢?屁股和跷跷板一起撞到底下,疼的她大叫起来!跷跷板(二)一天,森林公园敲锣打鼓非常热闹。

哦!原来是大象多多在和小猫、狐狸、小熊、山羊和老虎比体重。

多多站在跷跷板的这头,瞧那头,小山羊上去了,小熊上去了,跷跷板都纹丝不动,多多看见自己比别的小动物都重,高兴地在跷跷板上摇来晃去的,很骄傲。

小鸟看见了,飞到山羊头顶上说:“朋友们,我来帮助你们了。

”大象看见了哈哈大笑地说:“你一只小鸟算什么呀!再来十只也比不过我。

”但是小鸟一飞到山羊身上,跷跷板就沉下去了。

大象吃了一惊,心想:我竟然输了。

小动物们纷纷庆祝。

从此以后,大象不再骄傲,不再瞧不起弱小的动物了。

还帮助大家做事呢!跷跷板(三)星期六小红和她的爸爸妈妈去公园玩。

小红看见了跷跷板就飞快的跑去跷跷板让爸爸陪她玩,可是小红怎么也压不下去爸爸,小红很不高兴。

妈妈看见小红很不开心就把小红抱了下来,爸爸在想小红为什么不高兴?为了安慰她爸爸带小红去买她最爱吃的水果,给她买了两个大苹果,在称水果的时候阿姨拨动秤砣的一个动作启发了小红的爸爸,他带小红又去了那个跷跷板,这次爸爸坐在跷跷板的前面一点,小红就可以把爸爸压下去了,小红开心极了。

跷跷板(四)动物乐园里新添了一个奇怪的玩具—跷跷板。

不管谁爬上它的一端,它另一端就会高高的跷起。

该怎么玩呢?这时,大象朋朋昂首挺胸的走过来说:“我站在这一端,你们谁能站在另一端把我跷起来?”老虎威威不服气的说:“你一只小小的大象怎敢和本大王相提并论!”威威爬上另一端,咦!跷跷板竟然纹丝不动。

威威急了,叫来了小驴和小熊,他们爬上了跷跷板,板子动了一下。

这时,在一旁观看的小动物们争先恐后的爬上跷跷板,跷跷板终于跷起来了,可惜只差一点点。

小鸟哼着小曲赶来帮忙,他站在小驴的头上,大象一端的板腾空而起,大象险些滑下板来,小动物们高兴的欢呼起来。

跷跷板-PPT课件【公开课课件】

跷跷板-PPT课件【公开课课件】
挂的勾码一样多, 杠杆尺能平衡。
结论
找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说一说蜡烛跷跷板的原理
砝码 镊子
杠杆
托盘 指针盘 游码 底座 A
A
1.过去,文学一直被视为集真、善、 美于一 身的高 雅文明 。随着 大众文 化的流 行,现 在,文 学成为 融市场 、消费 、爱欲 为一体 的娱乐 世界风 尘不羁 的浪漫 。 2.过去,文学是文明社会的“伟大的 传统”, 引领人 性走向 美与自 由的圣 殿。现 在,文 学更注 重追赶 时代经 验的步 伐,迎 合大众 感性的 一晌贪 欢。
跷跷板
•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玩过类似的游戏吗? 它为什么一会跷上去,一会又落下来呢?
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 使杠 实验材料: • 杠杆尺、勾码、支架
实验
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 实验结论: • 当左右距离一样长,
3.过去,文学尤其是现代性文学以其 独特的 语言、 形式与 结构, 生成自 己的文 学性本 质,可 谓风华 绝代。 现在, 文学已 经泛化 与扩容 ,祛除 了现代 性赋予 文学的 审美本 质主义 迷魅, 可谓洗 尽铅华 。 4.过去,文学拘泥于纸媒的书写空间 ,样态 固化。 现在, 文学样 态全新 ,同电 子媒介 喜结连 理,呈 现的都 是网络 文学、 手机文 学、短 信文学 等崭新 的文学 样态。 5.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 同时使 用印章 与指纹 的做法 ,后来 这种做 法虽然 有变化 ,但没 有影响 指纹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6.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 的广泛 运用, 既丰富 了中国 指纹文 化的内 容和形 式,也 为现代 信用制 度的发 展奠定 了基础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创设情景 观察小朋友玩跷跷板的情境,
你能发现那些有趣的问题?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举 重 若 轻 的 杠 杆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如果是大人和小孩能一起玩跷跷板吗?
《跷跷板》PPT-完美版
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托 盘 天 平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什么天平?
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 成的。主要结构包括托盘、指针盘、 游码、底座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 件。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பைடு நூலகம்》PPT-完美版
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 在称量物品时,左盘放被 称量的物品,右盘放砝码。
• 当放置的砝码合适时,天 平左右会平衡;如不平衡, 再调整游码,使之平衡。
• 根据砝码和游码的指示判 断出物品的质量。
• 取用砝码时,不要用手直 接拿,要用镊子夹取。
• 称量结束时,应尽快使托 盘停止摆动。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跷跷板》PPT-完美版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跷跷板》 教案(优秀8篇)

《跷跷板》 教案(优秀8篇)

《跷跷板》教案(优秀8篇)跷跷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一)看轻重:(1)师: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大家有兴趣吗?叫一位小朋友上来两臂侧平举,老师讲两个重量不同的书包放在他的两个手臂上(2)师: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轻重。

(教师出示课题)(3)师:根据你们刚才获得的经验,说说哪个轻、哪个重?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二)掂一掂:⑴师:再来看看老师手里的两本书。

猜猜哪个轻,哪个重?⑴让学生自由猜测。

⑴让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验证刚才的猜测。

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生: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用眼睛看的不一定是对的。

⑴教师小结:⑴学生体验活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自己的数学书和课堂作业本谁轻谁重。

把自己认为轻的物品举高些,重的放低些。

(三)称一称:(1)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谁来试一试?(分别请三名学生上台来掂一掂,得到的结论不一样)(2)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3)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能手,(出示并介绍天平)用它来称一称就知道了。

(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4)师:物体的轻重与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大的东西不一定就重,小的东西不一定就轻。

要想判断准确,我们需要怎么办啊?(称一称)(四)练一练:(1)第23页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

(2)第23页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你发现了什么?(五)小结:师:这节课上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跷跷板》教案篇二活动目标: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培养幼儿排队走步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跷跷板》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跷跷板为探究的切入点,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及天平的结构特点。

但是,在本单元以“力”为探究主题的构建模式指导下,玩跷跷板、保持杠杆平衡也用到重力、压力等。

另外,本单元各课例均有“游戏”的成份,跷跷板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让孩子们在玩中发现,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热情很高,爱观察,爱实验,爱游戏,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能对身边的事物、游戏等产生科学的认识,因此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引导,引领他们去发现游戏中的科学,进行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教学难点: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
2、教师准备: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实验记录表、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回忆游戏提出问题
1、师生谈话: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玩过)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师板书:跷跷板)
2、学生充分汇报交流发现,提出问题。

(发现:跷跷板一边高,一边低;重的一边把轻的一边压起来了;有时轻的也能把重的翘起来;有时两边一样高,是平的……
问题:为什么小同学能把大同学跷起来?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二)猜想假设尝试解释
1、谈话: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

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2、生猜测:可能与两边的重量有关,重的一边往下落,轻的一边会往上升。

还可能与位置有关……
(三)合作探究表达交流,
1、师介绍杠杆尺,请大家用杠杆尺证明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使杠
杆尺保持平衡?怎样才能用轻的东西把重的东西翘起来?等等
2、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关于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发现当杠杆尺两端所挂重物不一样多时,左右的距离不一样时也能平衡,分析杠杆尺平衡不仅与两边的物重有关,还与物体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四)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1、生小组合作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2、全班汇报交流。

如:秤、天平;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平衡……
3、课件展示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谈话: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比一比谁制作的更好,更新颖。

教学资源:
1、跷跷板
跳跷跷板,是朝鲜族妇女所喜爱的一种运动。

年轻的妇女们,在每年的春秋,或是大型集会上,总要进行跳跷跷板的比赛。

届时,年轻的
朝鲜族妇女们,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拿着扇子、手绢、绸带和花环等物品,随着欢快的民族音乐、在跷跷板上身轻如燕、腾空而起,一对对兴高彩烈地跳着,彼此一起一落,把对方弹到空中,有的可以跳起好几米高。

她们在空中用扇子和手绢、绸绢等物,尽情地表演着各种优美的动作。

跳跷跷板的比赛可以分成3种:单人腾空,轮番腾空和技艺腾空。

单人腾空的比赛方法是两人一组,以一定时间内的腾空高度决定胜负;轮番腾空是4个人一组,也是以腾空高度来决定胜负;技艺腾空是两人各自拿着扇子、手绢、绸带、花环等物,在空中表演各种动作,根据动作的优美程度来计分。

参赛的妇女必须身穿长裙,腰束彩带。

2.阿基米德的“新式武器”
公元前期216—前211年间,罗马军队不断进攻古希腊的叙拉古城,傲慢的罗马统帅认为,只要几天就可以攻下叙拉古城。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有一位75岁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参加了护城战。

在家阿基米德的带领下,叙拉古的城防部队使用他所创造的各种武器,进行着英勇的抵抗。

罗马军队驾驶着作艘战舰逼近了叙拉古的城边。

每只战舰上的士兵都装备着弓箭、投石器和轻镖枪,企图把那些城垛后面的守卫者赶下城去。

可是,当敌人的舰队接近城墙时,阿基米德就命令18架巨大的远射程投射机器同时投射。

顿时,许多沉重的石弹和飞箭向罗马军队的战舰上射去。

一块块重500多斤的石头,劈里啪啦落花流水在敌人的攻城机上,把机架打得粉碎。

罗马军舰抵抗不住,不得不仓猝撤退
了。

晚上,罗马军舰又悄悄地各叙拉古城墙偷袭过来,罗马士兵因为吃了石弹和飞箭的亏,都披上了特制了防箭盾甲,并准备等军舰驶近城墙脚下后,就架起云梯,一举攻占叙拉古。

然而,阿基米德早就作好了准备。

在他的指挥下,突然从城墙上伸出一个长臂,再从臂端放下一个系在铁链子上的巨大吊钩。

徐徐下降的吊钩猛然钩住罗马战舰的头部,随着一阵阵铁链和绳索在滑轮上“咕噜噜”的转动声,一艘罗马战舰的头部被铁钩拉得上翘,被铁钩吊住的罗马战舰也慢慢上升。

当战舰悬在半空中时,吊钩突然松开,于是战舰直往下掉。

战舰不是撞在城墙上被摔个粉碎,就是被抛进海里,沉入海底。

在另一垛城墙上,冷不防伸出几个小钩子,把一些全身武装的敌人钳住,吊得高高的,再一下子把他们扔下来,摔个半死。

在护城保卫战中,阿基米德发明的“新式武器”使罗马军队闻风丧胆。

他们只要一看见城头上伸出长臂或出现其他什么东西,就会一面拼命叫喊“阿基米德又发明新式武器了”,一面落荒而逃。

事实上,阿基米德发明的这些新式武器,大多是利用平衡原理制成的简单设备,竟成了使敌人丧魂落魄的新式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