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肥皂剧研究方法评析

合集下载

消费文化下的女性观众——以美国电视肥皂剧为例

消费文化下的女性观众——以美国电视肥皂剧为例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总第106期)J o ur n a l of t he Par t y Schoo l of C PC ghengzho 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4,2010(Sum,106)社会学研究消费文化下的女性观众——以美国电视肥皂剧为例屈慧君(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警察管理系,河南郑州450003)摘要:作为资本主义后期的主要文化思潮,消费文化一方面消解权威,宣扬个性、多元化,另一方面使大众淹没在消费的汪洋大海中而迷失方向。

这一矛盾在很多媒介文化产品中都存在。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商业电视肥皂剧,自出现以来就成为美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种,而其遭受的来自舆论界的种种指责也从未间断过。

以美国商业电视肥皂剧为例,探讨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观众的表现,可以得出以下观点:传媒的发展不仅使消费文化体现着“强制性压抑”,消弭了观众主体的能动性,使观众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同时,媒体文化的多样性,也赋予受众更大的能动性和自由度。

关键词:肥皂剧;消费文化;特色;女性观众;集体认识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4—0071-03大工业化生产、物质产品的丰富使文化戴上了消费的枷锁,有了“不可承受之重”,消费文化也因此不断遭到批判。

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参与,张扬了消费文化,不仅使审美通俗化,且赋予消费品特殊的“符号含义”:巧克力有了“爱情”的含义,服装成为“身份”的象征,消费文化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媒体伸出它那无限延展的网络触角,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消费文化已不知不觉地成了媒介文化。

英国学者迈克费塞斯通在他的著作《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说道:“消费文化使用的是影像、记号和符号商品,它们体现了梦想、欲望和离奇的幻想;它暗示着,在自恋式地让自我而不是他人感到满足时,表现的是那份罗曼蒂克式的纯真和情感实现。

浅谈《绝望主妇》中的女权主义

浅谈《绝望主妇》中的女权主义

权 主义进行到底 !” ,引发 了人们 对该剧 中的女权主 义进行 探讨 的兴趣 。文章 首先 对女权主 义的定义进行 了简要 的介 绍。重 点通过对 《 绝 望主妇 》四位女 主角的分析 ,推 断出在 这部 电视剧 中美 国女权主 义正在走向幻灭 ,文章最后结合 美 国的现 实状
况 ,从 社 会 、 家 庭 和 其他 方 面 的 原 因分析 出现 这种 趋 势 的 原 因 ,并提 出 自己的 看 法 。
初 编本.
家庭是否有看起来 的那样 完美?她们的生活是否也像玛丽 的 样 ,隐藏着秘 密?一方 面 ,玛丽的朋友们对她 的死很惊讶 迷 惑 。另 一 方 面 ,她 们 继 续 着 自己 的生 活 。

( 一 )布 里
布里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代表者 。她有高学历但是没有好
理所当然的事情。
经过讨论 ,勒奈特决定呆 在家里照顾小孩 ,整理家务 ,即使 她 比她丈夫挣得 多,也非 常热爱工作。勒奈特是一位伟大 的 女性 ,为 了能扮演好 一位母 亲的角色 ,她放弃 了工作 。她频
频受 打击 ,几乎 处在崩 溃的边缘 。为 了家庭 ,丈夫 和孩子 , 她牺牲 了 自己的工作 、兴 趣和信念 ,成为一名全职 的家庭 主 妇 。如果她继续工作 ,她 肯定会取得很好 的成绩 。在这部剧 中,她和她丈夫 之间的家庭关系 ,反映 了当今家庭男女地位 的 困惑 和 问 题 。
青年 与社会
2 0 1 4 年1 1 月上 第3 1 期 总第5 7 7 期
浅谈 《 绝望主妇 》中的女权主义
宁 婷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经济与管理 系,广 西 南宁 5 3 0 0 0 1)
【 摘
要 】《 绝望 主妇 》是 一部 风靡全 美的肥皂 剧 ,该剧 主要 围绕 四位 家庭主妇 的生 活展 开 。剧 中的 一 句口号 “ 将女

女性主义电视批评

女性主义电视批评

3、观众的“看”。 被迫去认同摄影机的看 基本内容:1、女性人物明显少于男性 2、刻画为较弱的性别 3、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 4、其活动倾向代表家庭 5、受害者 6、女性自主表达的失语
米罕认为:“电影忽视了女性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她们的观念,感觉,抱负,渴望以及梦想。现在已到了要 讲述女性英雄故事的时代了。” 符号灭绝(Symbol annihilation)电视节目对妇女的符号表述表现出轻视、 谴责、缺席,被符号化为孩子似的需要保护的装饰物。

胡野秋----大众文化时代的到临、大众文化的特点、大众 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与可能遇到的女性的文化消费自觉带 动了大众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超女,杨丽娟追华,易 中天上电视被骂主流文化(高雅文化)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因参与而产生兴趣 全民的文化事件权力选择的下移:短信投票大众文化跟商 业紧密结合的产物,民俗文化则更加原生态,超女把大众 文化的商品化暴露到极致,电视台的收视率 小女孩成功的 世界 。中国人不够理智 ,不用的群体事件 ,娱乐的副 产品。大众文化以不断重复式的营销、生产让人依赖,以 极低的门槛让你进去.
• 四、“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 • 主张妇女要反对在阳性和阴性之间进行形而上的或生物学 的二元划分,其目标是实现消弭性别差异的超然性——或 至少要认可它们的文化结构。”
• 五、“新女性主义”的电视研究 “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关注音乐电视(MTV)、广告、 新闻、体育节目、不断播放的天气预报等“系列化的”节 目形式的研究。新女性主义”电视批评不仅扩大了传统女 性主义电视批评的范围,而且确立了新的批评立场 。这 种看从根子上说是“观淫癖”的。摄像师多是男性,所以 通常是“男性的”看 。由一段段连续镜头所组成的形象 是为了便于使女性成为他们注视的对象。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
1、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 女性主义批评源于妇女解放运动,重视对运动有 所助益的文学。这使女性主义批评成为一种社会 学色彩甚浓的文化批评。 科洛德尼指出,女性主义批评基本上是一种“怀 疑的”研究方法,她认为女性主义批评家的首要 任务是检验既往的美学判断的有效性:“这些判 断为什么目的服务?女性主义者问道;它们(即 使是无意地)帮助哪些关于世界的概念或思想态 度永久地存在?”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 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 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 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 的父权体系之上。

女性主义三大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指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的女权 运动,它主要是为了争取妇女的参政权。 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 - 20世纪80年 代)着重处理法律的不平等,以及文化上 的不平等。 第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至今),被认 为既延续了第二次浪潮又是对第二次浪潮 的失误作出了回应。
Feminist Approaches 女性主义批评
阿依沙拉 英语语言文学班
1.定义

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主 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 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 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 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 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 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 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 胎权、受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 选举权、代表权(Representation (politics))、 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 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 压迫与父权。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



虽然时间已斗转星移进入了2l世纪,但我们社会 中的大多数女性包括知识女性并不一定了解女性 自身的处境和地位,也不一定清楚19、20世纪妇 女运动的伟大功绩。 事实上,妇女在法国大革命,在欧美黑奴反抗运 动以及劳工运动史上,都有过巨大的贡献,扮演 过重要的角色。在传统文化中耳濡目染的女性们, 她们大多已习惯于男权文化体系的一切规范,并 按照这一规范去思维与行动。法国女性主义批评 家西蒙· 波伏娃在她的被奉为女性主义经典的著作 《第二性——女人》中详细地分析了女性如何在 父权文化的包围下,一点一滴地将自己弱化的事 实,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角度揭示出男 权文化是女性沦为第二性的罪魁祸首。


19世纪开始,妇女运动起初只是为了要求平等权, 即要求“受教育权”、“参政权”,稍后要求 “婚姻自由”、“性解放”、“男女同工同酬” 等,这些具体的要求表明,妇女已发觉自己在这 些方面的“缺席”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随着妇女运动的不断发展,女权主义者发现,她 们的努力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并不能破坏男权文 化结构。于是,才开始从文化研究中商讨应对策 略,这样才将妇女运动调整到女性主义批评上来。 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各个角 度向男权制社会进攻,推翻以“他”(He)、“男 性”(Man)所构成的传统话语,而建立由女性话 语参与的、由“我们”(We)和我们的(our)构成的 新型话语。

从媒介研究角度来说,女性主义是一种新 的范式。这一新的范式在中国的开展,得 益于1995年在中国召开的联合国第四届世 界妇女大会。这次大会论坛3 000多场专题 研讨会中有关大众传媒的专题研讨会约有 70个。而在大会所举办的24次全体会议中, 也有两次全体会议是关于大众传媒的讨论。 大众传媒也被列人大会《行动纲领草案》 中的“重点关注议题”。

影视批评方法论11、女性主义批评

影视批评方法论11、女性主义批评

二 女性主义流派
(一)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1、流派特征 它们着重提倡女性的个人权利和政治、宗教自由、女性的选择权与自我决定权。 其基本观点是:理性、公正、机会均等和选择的自由。 首先,理性。代表向当时的权威质疑,要求女性独立平等的社会地位。 其次,公正和机会均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缺乏 公平受教育和公平竞争的机会。 再次,反对传统哲学思想认为女性在理性上比男性低劣的观点,反对强调性别 的差异,强调两性在人的本质和理性上的相似。 2、代表人物 (1)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著作《女权的辩护》 (1792),她提出两性充分平等的要求,包括两性平等的公民权、政治权利、受教 育权利以及男女两性的道德水准。这本书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篇可以称得上是女性 主义的著作之一。 (2)穆勒(John Stuart Mill),作品《女性的屈从地位》(1869),认为女性 的从属地位是早期历史野蛮时代的产物,并不是一种自然的秩序。但坚持认为男女 在社会上应有不同的角色。很多批评穆勒的人认为他没有遵循自由主义原则。 (3)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第二性》( 1949)出版, 作者指出男性将他自己定义为“自我”,将女性定义为“他者”,分析了女性是男 性的“他者”的处境。最早从性别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了有关女性的若干理论问 题。
2、代表人物 (1)埃莱娜·西苏(Hélène Cixous),法国著名女权主义批评家。她 认为在男权中心社会中,男女的二元对立意味着男性代表正面价值,而女性 只是被排除在中心之外的“他者”,为了消除这种二元对立,西苏提出了以 实现“双性同体”为目标的女性写作理论。她就女性写作提出“描写躯体” 的口号,倡议用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女性写作还应有其独特的、区 别于男权文化的语言,这种反理性、无规范、具有破坏性和颠覆性的语言将 摧毁隔阂、等级、花言巧语和清规戒律。 (2)露丝·伊瑞格瑞(Luce Irigaray),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提出独 特的“女人谱系”和“女人腔”主张,对父权制社会所坚持的男女二元对立 也做了尖锐的批评。她指出,在这个社会中,从身体的社会和心理学意义上, 女性是被动的和被阉割的。其“女人谱系”是指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母女关系, 以取代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的男性中心,在这种女性谱系中,女性之间的关 系上升为主体间的关系,而不是沦为客体。“女人腔”则是指一种非理性的 女性话语方式,这种方式永远在滚动、变化中,意义不定、无中心、跳跃、 隐秘、模糊。 此外,女性主义还有文化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 和黑人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等许多流派。

《金枝欲孽》的女性主义解读

《金枝欲孽》的女性主义解读
马薇薇
【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0)005
【摘要】港产肥皂剧<金枝欲孽>权谋斗争的内在逻辑吸引了职场女性的关注,并将这部后宫女人戏解读为"办公室政治教科书".文章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后宫争宠的主题、男性视角的女性形象、男性拯救女性的叙事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种解读不仅没改变该剧文本的父权制特质,反而加强了这种趋势.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马薇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3
【相关文献】
1."金枝欲孽"VS"华山论剑" [J], 黄洁
2.友情提醒女白领:对《金枝欲孽》说不 [J], 1980
3.中国家族企业为何走不出“金枝欲孽”怪圈 [J], 吴秋风
4.大陆和香港的宫斗剧价值观的异同——以《金枝欲孽》与《后宫·甄嬛传》为例[J], 邓蕃
5.历史性包装与现实化取材的嫁接式创新——以香港TVB电视剧《金枝欲孽》为例 [J], 刘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飘》中女性主义研究概况综述

一 、 女性 主体 意 识
主体意识指主体 的自我意识 。常虹 的《女性理性 主义 的觉醒—— 浅析 (飘 ) 中斯嘉丽 的性格成 长过 程》以斯 嘉丽 为人物 代表 ,结 合小说 内容 ,论证 了斯 嘉丽从 战前 少女 的浪漫 到面 对战争 表现 出的坚毅 , 战后则走 向了成熟理 性 ,并且最终认 识到 自己的真 正所爱 。作 者认为小说揭 示 了女 性理 性主义觉 醒的 重要性 ,认为在挫折 中表现坚定 、在迷 惘 中自我 定位 是女 性 自醒 、自我超 越 、自我 认知 的必要 因素 ,这也 是女性真正挖掘 自我价值 的重要标 志。周天溢在《浅 谈 <飘 )中的女性 觉醒意 识》中将斯 嘉丽 的女性 意识 觉醒过程分 成三个阶段 :没有产 生女性意识 的朦 胧 阶段 ,如她很看不惯 媚兰与艾希 礼分庭抗 礼的方式 ; 觉醒 的朦胧 阶段 ,如挣 脱寡妇 身份的枷锁 ,希望打 破 什么 ,但不知道要打破 的究竟是 什么 ;觉醒和升 华阶 段 。如重建家 园,认识到 自己真正 需要什么 。张 悦的 《斯嘉丽 的女性主 义解 读》认为斯嘉丽 不愿做传 统意 义上 的“淑女 ”,也讨 厌男性衡量 女性 的方 式 ,这 是斯 嘉丽 对父权 制社会 的挑 战 ,体 现 了她 的“女性 主义 ” 思想 ;在 感情 上 ,她 突破 当时社会对 妇女 的定 位 ,按 照 自己的想 法追求幸福 ,体现 了女性 自我 意识 ;在 战 争和重建 家园过 程 中,斯嘉丽 为生活和事 业而奋斗 , 也充分体现 了她的女性意识 ;最 后斯嘉丽 坚信 “明天 又是新 的一 天”,这种乐观 与 自信则升 华 了她 的女性 意识。常爱 民的《斯 嘉丽 的女性主义解读》从 “女性主 义 ”角度 ,结 合作 品产生 的 时代背景 、作者 的个人 经 历及小说 内容等方面深入 剖析 了斯 嘉丽的 “女 性主 义 ”特 征。但她主动追 求 自己的幸福 ,忠于 自己的情 感 。向我们展示 了旧南 方女性所 没有 的勇气和魅力 。 女主人公斯嘉丽 无疑是颠 覆传统女性价 值观 的代 言 人。韩艳 莉的 《斯嘉 丽 :“逝 ”不去的梦 和人—— 论 (飘 >中斯嘉 丽 的女 性主体 意 识》首先 通过 男与女 的 对比 ,认为女性卑贱地位 是 由社会 环境造成 的 ,而斯 嘉丽为打破传统偏 见和 习俗所 做 的努 力正说 明了这 点 ;在苦 苦寻觅的过程 中逐 步构 建女性主体意 识 ,瑞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


女性主义对实验研究的批判
•第一,实验设计背后的理念是实证主义,任何事物都有一个 因果关系在后面,这依然是19世纪“理性”学术的延续。 •第二,实验往往脱离了被研究者的背景,而那个背景也 许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背景决定了结论。
•第三,主持实验者往往认为通过试验获得了一个“真 理”,但是并不考虑这个“真理”如何形成。
后实证主义
对实证主义的修正,他们 仍然坚持研究对象具有客 观实在性,但不再认为现 实是完全可知的,而是认 为现实只能被不完整地认 知和了解,因此,知识总 是猜测性的,绝对真理远 不可及;研究所得到的证 据也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 的,并有可能是错误的。
CONTENTS
批判理论
认为现实是客观存在的, 但它是在时间绵延的过程 中被塑造出来的,是由社 会、文化、政治、经济、 种族、性别等一系列因素 经过结晶化沉积而形成的 一系列结构,这个结构被 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但是 这种结构并非是一成不变 的,也并非是必然的。
首先,质性研究的工作被认为是非科学的,或只是探索性质的,或完 全是个人行为。
其次,质性研究的样本往往比较小,只聚焦于某一地区,定量研究者质 疑其样本的代表性,认为这样的研究产生的“知识”完全是个别的、地 方性的,不足以代表普遍的情况,也不能得出确定的规律,因而没有学 术的意义和价值。
再次,因为女性主义者警察希望能消解研究者和被研究 者之间的界限,而这种越界行为被认为会引起偏差,所 以,定量研究者常常抨击质性研究中充满偏见。
其次,女性主义者对 原先数据的二次分析 能挑战先前的解释
二、质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不是 指单一的一种方法,质性研 究是多种方法的集合,涉及 一种针对所研究题材开展的 解释性的自然主义研究方法。 这意味着质性研究者们在自 然环境下做研究,试图了解 或解释人们赋予现象的意义。

第十二章 女性主义理论与媒介研究


4、新时期我国女性主义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女性主义发展可以分为两个 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之 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之 后。
第二节 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
大众媒体对于女性地位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 大众媒体对于女性地位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女 70年代末 年代初 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 年代末80年代初, 性主义研究也从妇女运动、到女性主义通俗文化, 性主义研究也从妇女运动、到女性主义通俗文化, 再到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变化。 再到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变化。人们常常把这样 的媒介研究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 的媒介研究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 1978年 1978年,美国传播学女学者塔奇曼与他人主编 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 集,标志着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正式成为传播学研 究的一个分支。 究的一个分支。
2、女性主义媒介文化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 女性主义媒介文化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一种实证主义学术研究方法, (1)内容分析法。一种实证主义学术研究方法, 强调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 强调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 精神分析批评是从弗洛伊德学说理论出发, (2)精神分析批评是从弗洛伊德学说理论出发, 把女性表现为依附于男性。 把女性表现为依附于男性。 (3)意识形态分析主要是运用符号学和阿尔杜 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文本的阅读寻找意义, 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文本的阅读寻找意义, 指出女性地位受制于意识形态。 指出女性地位受制于意识形态。
思考题: 1.什么是女权运动,你觉得女性意识中最 重要的应该是什么? 2.你喜欢《超级女生》吗,你认为超级女 .你喜欢《超级女生》 生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女性意识? 3、从《超级女生》到《非诚勿扰》,我国 、从《超级女生》 非诚勿扰》 电视女性意识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 2 1 r 。0 0
女 性 主义 肥皂剧 研 究方 法评 析
马 薇 薇
( 中南大学

文 学院 , 南 长沙 湖
40 8) 10 3
要: 女性 主 义 肥 皂 剧 在研 究方 法上 强 调性 别概 念 。 别是 女 性 体 验 , 鉴 了 美 国主 流传 媒 学派 和 英 国 特 借
肥皂 剧研究 方法很 自然地借 鉴 了美 国主流传媒 学派
的量 化方法 , 当然经 验 主 义传 统 显 然无 法 穷尽 肥 皂 剧 研究 的全部 任务 , 只能从表 面探讨 肥皂剧 现象 , 在 分析肥 皂剧对人 们潜 移默化 的影 响时就显得 无能 为 力 了。女性 主义 肥皂 剧 研 究方 法 上 的更 进 一 步 , 就
中图 分 类 号 : 0 I 6 1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0 3 【0 00 —0—6 1 7—5 9 2 1 )10 60
深层 或隐含 的文化 内涵 以及所 观察 到现象 的社 会历


研 究方 法 概述
史根源 , 借此探 究 肥皂 剧 中复杂 的表 意 机制 。诚 如
著名 女性 主义 学 家 哈定 ( S・Hadn ) 出 的 , 女 rig 指 “ 性主义 研究 的与众不 同之处就 在于它 的方法法上 , 国主流传 媒 学 美
派所 持的经验 主义 路线 是 主 流 , 为肥 皂剧 从 诞 生 因 的那 一刻起就 和广告 商 的利 益密 切 联 系在 一起 , 二
美 国著名 肥皂 剧《 达拉 斯 》 观众 快感机 制产生 和起作
在于强调 性别概 念 , 特别 是女性 的体 验 , 揭示 肥皂剧
收 稿 日期 :O OO - O 2 l - l2
基 金 项 目 :国家社 科 项 目《 电影 文 化 产 业 的文 化 传 承 与 文化 消费 )0 B X 2 ) ) 6 Z 0 0 (
化 层面 的做法 。特 别 自霍 尔 ( l 以后 , 方 以英 Ha1 ) 西 国文化研究 为核 心的大 众文化研 究更 加重视受 众 的 力量, 并把 受众研 究 向时 间 、 间 、 别等 各 个领 域 空 性 延伸 , 进行 了许 多 富有 价值 的研究 方 法 的探 索 。肥
主角 的数量 , 情境 喜 剧 中 以一个 女 性 为 代价 而 换 在
早 期 的肥皂剧 研究 中出现得 比较 多 。通过对肥 皂剧
中 出现 的 与女 性 有 关 的 种 种 “ 因素 ” 以统 计 与 分 加
析, 致力 于最终 得 出一 个 的结 论 。荷 兰学 者 莱 思 ・
昂(e ・ g就 根 据 4 In An ) 2封观 众 来信 , 重研 究 了 看
第1卷 第 1 8 期
21 00年 3月
成 都理工大 学学 报 ( 社会 科学版 )
J R OU NALOFC N U UN V R I Y O C HE GD I E ST FTE HN 0G S c l c ne ) 0L Y(o i i cs aS e
v I 8 1 o1 . N . 0
色、 也很 广泛 的一 种 。 民族 志 是 源 于人类 学 的一种 田野调 查方 法 , 它指 研 究 者通 过 深人 研 究 某一 特定
来 的笑 话 出现 的次 数 , 或者 是 戏 剧性 的暴 力场 景 中 有关女 性犯 罪 或 针 对 女 性所 犯 罪 的 次数 ” 提 出 了 , “ 于 女 性 角 色 的 力 量 与 无 力 , 弱 与 坚 韧 的 问 关 脆
题 ” [ 。] 。
皂剧 的 民族 志研究 就是文 化研究 学派运 用得颇具 特
文 化 研 究 学派 的 研 究 方 法 , 传 统社 会 科 学的 研 究 方 法 进 行 了革 新 。 当然 无 论 是 早 期 运 用较 多的 量 化 研 究 , 对
还是 更受推 崇的定性研 究都有其 阙如之 处, 这和女性主 义研 究者本身矛盾的立场有关 。
关 键 词 : 性 主 义 ; 皂 剧 研 究 ; 化 分析 ; 性 分析 ; 族 志研 究 女 肥 量 定 民
析没有受 到诸 如“ 它 老 的文 化形 式 在美 学 价 值上 其 更 加优越 ” 观点 的影 响 。在很 长一段 时间里 , 国主 美 流传媒学 派 的 肥 皂 剧研 究 方 法 要 么 采 用 社 会 学 方 法, 讲求试 验 , 验观察 , 经 客观 描述 ; 么采用统 计学 要 的方法分类 , 数字 图表 , 化分析 。 量 作为一 个必要起 点 , 当女性 主义理论 从 2 O世纪 8 O年代 开始把肥 皂剧研 究列 人研 究 视野 , 性主 义 女
识 论 , 中包括 三个 特 征 : 其 其一 , 以女性 的经验 作 为 社 会分 析的来源 ; 二 , 究 的 目的是 为 女性 说话 ; 其 研
其三, 把研究 者 和研究 主 题 放在 同一 个 批判 的平 面
上 。 [ ”1 2
十世纪 四十年代 的美 国不 像 欧洲 , 新 型媒 体 的分 对
作 者 简 介 : 薇 薇 (9 8 )女 , 南 津 市 人 , 师 , 马 17一 , 湖 讲 主要 从 事 中西 新 闻 比较 、 视 文 化 研 究 。 影

6 ・
马薇 薇 : 性 主义 肥 皂 剧 研 究 方 法 评 析 女
用 的方式 。戴 安娜 ・ 罕 通 过 “ 米 计算 女 性 角 色或 女
作 为一 种新 兴 的批评 类 型 , 女性 主义 既从 性别 权力 结构 出发 , 不排 斥 将 阿尔 都塞 和 葛 兰西 的意 也
识形 态理论 、 结构 主义 一符 号学 、 现 代 主义 、 后 精神
分析 中 的有效 成分 纳入 自己的方法论 中。女 性主义 肥皂 剧 的研究 方法 主要 有 两 大类 , 种 是量 化 研究 一 方法 , 内容 分析 、 如 调查 研 究 等 , 是 女 权 主义 肥皂 这 剧研究 中运用 得最广 泛 、 最基 础 的研究 方法 , 特别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