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I)卷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4分) (2017高三上·桓台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摩老师的艺术样式。
在绘画(题材/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万虫”“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思念。
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付与)对象某些人格内涵。
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的劲竹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①“雪侮霜欺芳益烈’’的白梅则表现了竖贞不屈的品格……②在艺术修养方面,齐白石是诗、书、画、印四全,自谓“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李苦禅未着意印学,诗不及齐,书法过之,较之老师又增武术戏曲之功。
李苦禅认为:“齐老师治印是以金石艺术融入大写意,我把要这功夫尽用在读碑贴和欣赏铜器图文和砖石刻画的拓片上——③体会它的金石味道,融进自己的书画里,习得齐派治印的真精神。
”此外,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
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领略)人生的真谛: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1)文中划线的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授徒伫(chù)立B . 描摩劲(jìng)竹C . 念叨着(zhuó)意D . 碑贴拓(tà)片(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题材付与领悟B . 体裁付与领略C . 题材赋予领悟D . 体裁赋予领略(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 (2分) (2016高二上·陵城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改正。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当地蓝印布创作受张謇文化的,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当今人们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为中国印布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②在游子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熟悉并且,它犹如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了千里之外的异地。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B.滋养多姿多彩顽固锁定C.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D.滋养绚丽多彩稳固锁定2.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数仅限于四言和六言B.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B.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C.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就像古诗中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
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①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②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③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④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⑤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A. ①③②④⑤B. ①④⑤②③C. ④①③②⑤D. ④⑤②①③5. 下列交际用语表达完全的体的一项是(3分)A.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考试)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4分)1. (1分) (2019高二上·富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瑰丽多姿的语文万象饱含着五千年中华文化,当我们沉醉在对经典文章含英咀(jǔ)华的享受中,徜(cháng)徉在历代先贤的哲学思想中,就已经是在接受中华文明的真谛了。
B . 我爱这北国的春天,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gù),沉着果敢、心无旁鹜,直到把冰与雪安葬(zàng)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为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C . 春节是一个载(zǎi)体,是回家与团圆的祈福;是味道鲜美的饺子,是喜庆盈门的春联;是古风犹在的打躬作揖,叩头拜年;是一个流淌在血液、深入到骨髓(suǐ)里的长长的符号。
D . 沉静的日落让人浅唱低吟(yīn):她是一种优雅的风度,一如婉啭的作别,从容的放手,没有春风骀(dài)荡般的欢畅,却有一种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未散。
2. (2分)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
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
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
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
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 . 阳春白雪B . 通常C . 迥异D . 高高在上3. (1分)(2016·新课标Ⅲ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河北省高三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I)卷

河北省高三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15分)1. (10分) (2017高一下·南昌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醉花阴》中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________。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谈笑间,________。
(4) ________,归去,________。
(5)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
2. (5分) (2018高三下·凯里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之春曾是某集团的高级项目经理,年薪二十多万元。
为了照顾93岁的母亲,回到当地作了一名社区电工,月工资只有2046块。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
点赞者有之,批评者有之,质疑者有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3. (2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惘怅的情绪,,可以说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因而反现出的心境,亦无不可。
A . 变幻莫测当然安之若素B . 瞬息万变固然恬然自安C . 千变万化自然安贫乐道D . 光怪陆离必然恬然自得4. (2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黄金周临近,针对黄山每年人满为患的情况,风景区管委会建议广大游客提前预订山顶宾馆,以免届时晚上来的游客没有房间。
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21学年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顶峰〞之说。
两极之间,多有争议。
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
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
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更加开放。
心态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
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
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到达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
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那么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
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
唐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
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
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
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
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根本处于停滞。
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时机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嘉兴这座城市历史久远,文化兴盛,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水是嘉兴的生命。嘉兴绿道依傍嘉兴水路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水都生态绿城”自然是嘉兴绿道标识系统设计的核心概念之一。嘉兴绿道导视系统中的主标识设计紧紧围绕“水都生态绿城”的概念,水、绿色、城市、人文互为条件、互为因果,自然与城市、城市文化相互融合,和谐共生是嘉兴生态绿道视觉形象的核心价值。将水、绿色、绿道作为设计的核心要素,自然而然演绎出荡漾的水波纹、摇曳的树木、弯曲的道路等自然形态,这些视觉元素相互融汇结合,和谐共生,最终构成了主标识的视觉形态。绿道导视系统主标识形象取自倒映在水中的绿色树木,外形如荡漾摇曳的水波,环树木一周的波纹又显示了嘉兴绿道环水而建的特点。造型上线面结合、虚实相生,自然而优美,清新而灵动,体现了绿道的属性和亲水的特征,同时整个标识被赋予自然、灵动、平淡天真的气质,符合嘉兴江南水乡的城市形象。
中唐时期可与元稹、白居易、韩愈并列的大诗人还有柳宗元。柳宗元诗既不像韩愈诗那样豪放纵横,也不像元稹、白居易诗那样平易通俗,他虽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但受《文选》影响甚深,他的古文含有很多骈句,特别是最著名的山水记,显然从郦道元《水经注》写景文化出。他的诗含有选体气味,谢灵运、陶潜是他学诗的范本,当然不是模拟陶谢的形迹,而是变化为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朱熹说柳子厚“诗学陶者便似陶”。又说“学诗须从陶柳入门庭也”。苏轼称“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这些评价大致是平允的。不过,柳宗元学陶的真正恬淡处却还有一些距离。陶潜绝意仕进,极少流露仕途受阻的不平心情,柳宗元因热衷仕进,横被压抑,怨愤之情处处流露,尽管柳诗学陶功力甚深,在恬淡的气韵上,柳总稍逊陶一步。柳诗与陶诗相比,相当于山水记之与《水经注》写景文相比,各有其不可企及之处,而后起的模拟者总不免比创始者要稍逊一筹。
2020届邢台市任县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届邢台市任县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简说吟诵赵敏俐吟诵,是我国先秦时代产生的一种传统汉语诗文口头表达方式,此后逐渐成为读书的主要方法之一。
吟诵包括“吟”和“诵”两种主要方式。
“吟”是将古诗文的语音长短有致地延长,听上去有种接近于歌唱的旋律感,所以有人将其称之为“吟咏”或“吟唱”。
“诵”是在口语基础上强化语音张力和节奏感,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效果。
“吟”和“诵”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所结合,从而产生了或偏于“吟”或偏于“诵”的多样化形式。
吟诵之所以成为古人喜爱的诗文口传方式,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汉语言文字有平上去入的声调;二是古诗文本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
通过汉语四声的高低和发声的长短,再配合古诗文本身内容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自然就会形成具有优美旋律的声音形式。
而这个声音形式只靠眼睛来看,只靠默读的方式是无法体现的,只有通过有声的吟诵才能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说,声音既是古诗文意义得以表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古诗文外在形式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吟诵恰恰是表现古诗文声音之美的最好方式。
古人在诗文创作的过程中,自然就离不开吟诵,并渐渐成为一种创作习惯。
古人的读书学习也离不开吟诵,如孔子和墨子都有“诵诗三百”之说。
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文,是因为它符合学习的规律。
过去人们把小学生上学堂学习称为“读书”或者“念书”,而不是“看书”。
这说明有声的“读”和“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吟诵是借助声音来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但它与现代人们所说的朗诵不同。
吟诵和朗诵的最大不同在于吟诵更注重四声和对作品形式的研究,这使它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便于学习和把握。
汉语四声本就有高低和长短的不同,将四声读准,加上适当的停顿或者延长,就会形成一定的节奏和旋律。
与此同时,把握好古诗文的形式特点和内在节律,如古体诗、古文的内容层次与段落结构,近体诗词的格律规定,自然就会形成一首旋律优美的吟诵调。
2019-2020学年邢台市任县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邢台市任县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西著名作家若热·亚马多,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
当他谈到他的代表作《可可》的写作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力图在这部书中,用最低限度的文学性和最高限度的真实性,来讲述巴伊亚州南部可可庄园工人们的生活。
”他为了强调现实主义精神,故意有点极端地作了如上表述。
其实,他是一个同样注重文学性的作家。
我们从他的作品名称都可以看出“文学性”。
现实主义精神,是人类文学史的魂。
在我们的不经意中所提及的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
辽阔、广漠、深邃、透彻的俄罗斯文学更是如此。
我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的那些大师托尔斯泰、普希金、果戈里、契诃夫以及后来的高尔基等人,都是以现实主义精神贯穿他们一生的创作的。
但到了上个世纪中期,这一精神渐渐地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强调了。
代之而起的,是“虚构”“想象”“幻想”这些词——这些词成为作家(包括儿童文学作家)们说来说去的高频词。
现实主义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前些年,我说得最多的也是这些词。
这没有错。
中国当代文学(包括儿童文学)缺乏想象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过去这么多年之后,我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当我们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虚构”“想象”之上时,我们的目光渐渐从历史、从现实之上挪移开了,而殊不知被我们忽视了的、漠视了的那一切,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性写作资源。
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故事,其实是任何虚构、想象都无法相比的——它们的神奇、出人意料以及其背后的复杂而丰富的含义,是远远超出“虚构”“想象”所能给予我们的。
我们的想象力,谁也不可能超过造化,超过现实——超过冥冥之中的造物主的。
这既是人类的、宇宙的作者,又是导演——唯一的导演。
连我们的想象力,都是它给予的。
由于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淡忘,我们不仅对“现成的”“绝妙的”故事视而不见,而且还逐渐忘却了“功夫”二字,忘记了对“功夫”的操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 (13分) (2016高二上·磁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名士的背影——汪曾祺其人其文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一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士大夫家庭。
他的祖父是清末拔贡,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还兼具一点儿诗人气质。
而他的父亲汪菊生更是一位多才多艺、带有名士色彩的人。
这位兴趣广泛、才华横溢的父亲还很随和,从不像古板的八股先生那样教育孩子,而是将他当朋友看待,喝酒时给儿子也倒上一杯,抽烟时给儿子也分上一支,而且先给儿子点上火。
汪曾祺初恋时写情书,他竟然在一边出谋划策。
这种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成长环境,深刻地影响了汪曾祺的个性。
可以说,汪曾祺身上那种富有才情、天真散漫的气质,早在童年时期便已打下深深的烙印了。
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最为景仰的三位老师中,闻一多是最可称名士的。
他走进教室,便点燃烟斗,有时抽卷烟,就问学生:“你们谁抽?”于是讲台上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喷云吐雾,汪曾祺自然也在其中。
另外一位老师沈从文,汪曾祺曾评价他说:“沈先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非常容易动情,非常容易受感动。
他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仁者之心爱着。
”闻一多对汪曾祺名士气质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外在;沈从文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内在,他后来的为人、为文,都能看到乃师沈从文淡泊、从容、温情的影子。
有的名士是锋芒毕露的,刚硬而决绝,像一支剑、一团火,比如嵇康。
而有的名士则是刚柔并济的,温润而坚毅,像一杯酒、一块玉,比如陶渊明。
汪曾祺的名士范儿,离后者更近点儿。
说“近点儿”,是因为他和陶渊明还略有不同。
陶渊明是徘徊在出世入世之间的,而汪曾祺则完完全全是入世的。
入世和名士放在一块,好像有点儿不和谐,但汪曾祺恰恰就是一个入世的名士。
他入世,但不佞世。
汪曾祺自己说:“我追求的是和谐”。
此和谐不是政治术语,而是一种生活情调,一种人生境界。
汪曾祺追求和谐的这种“另类名士”气质,同他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构成有很大关系。
他坦言:“我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
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
”何为儒家的人情?当然就是浓厚的现世关怀情结。
但儒家的现世关怀,和与自然的和谐是分不开的,二者融合在一起,便是一种“诗性人格”。
汪曾祺又极为讲原则,儒家思想中士的坚守、自重,在他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他从不肯利用朋友为自己谋取方便。
作为一名作家,他的这种坚守更体现在对文学标准始终不渝的独立见解上。
仅仅是儒家,还不足以成就他的人生境界,也不足以玉成他小说、散文创作的田园风格。
再诗性的人格,只要“爱人”“入世”,便不得不有所追求——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而有所追求,便容易为得失挂怀,陷入烦恼困顿中。
汪曾祺一生淡泊名利、潇洒从容,尤其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始终以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煎熬和折磨,这与道家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不论何种境地,汪曾祺都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并积极去创造诗意、优美的文学与人生。
可叹的是,汪曾祺这位名士,大半生都活在一个“去名士化”的土壤里。
他的可贵在此,他的落寞也在此。
读汪曾祺的文章,经常会感到时代背景的淡化,或者向已经消逝的过往的偏向。
汪曾祺自己也承认:“我的小说多写故人往事,所反映的是一个已经消逝的或正在消逝的时代。
”这恐怕不能简单地以怀旧情结来解释。
汪曾祺的散文里,有好大一部分是写饮食的,时代背景的淡化也好,消逝的过往也好,就散文来说,没有比写饮食更适合的题材了。
更难得的是,汪曾祺的饮食散文里往往又蕴含着丰富的风俗人文、历史考据,名士的情趣与文人的素养二美得兼,一时并见。
若问,名士和美食家有必然联系吗?如果一概而论,并非如此;可是要说汪曾祺,那二者的联系确确实实是必然的。
如果没有美食家的这层角色,汪曾祺的名士气质就失色不少;如果没有这种名士范儿呢,那汪曾祺也就只不过是个过得去的美食家而已。
屈指一算,汪曾祺离我们而去已经16个年头了。
读者并没有忘记这个“老头儿”,他的书一印再印,尤其以饮食散文最受欢迎。
相信很多人像笔者一样,把汪曾祺视为自己最喜爱的当代作家。
其实仔细想一想,如果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我们还会如此喜爱他的文吗?当我们推崇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我们缺乏什么的时候。
当今并不缺乏作家,甚至也不缺乏美食家,可是汪曾祺走后,我们放眼四望,却难得再觅一位如此率真、潇洒、从容而又有才情的名士了。
(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汪曾祺一生经历的大事可谓多矣,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其作品具有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特点,使读者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中国作家网)②汪曾祺的文字才真是有韵味,比他的老师沈从文更白、更现代、更畅达。
他的白话之白,是有着真正文字的贵气。
汪先生文字的贵气渊源有自,因他是传统文化的薪火传人,在文脉上是没有断过气的。
(何立伟评汪曾祺)③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
(贾平凹评汪曾祺)(1)下列对材料和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 闻一多对汪曾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外在的;而沈从文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这份蔼然仁者之心则在内在上使汪曾祺的文风表现出淡泊、从容、温情。
B . 嵇康是锋芒毕露、刚毅而决绝的名士,如一支剑、一团火;陶渊明则是温润如一块玉、一杯酒,刚柔并济。
而汪曾祺则是出于二者的中间状态,是一种另类的名士。
C . 汪曾祺写饮食的散文中,都没有时代背景的出现,都是在偏向已经消逝的过往。
这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怀旧情绪。
如《端午的鸡蛋》就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D .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诸多大事,但仍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这得益于他深受道家影响,能积极去创造诗意优美的文学,使作品仍能保持一种文雅气。
E . 当我们推崇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我们缺乏什么的时候,所以,今天我们在怀念汪曾祺,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这样率真从容的名士了。
(2)汪曾祺身上“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3)汪曾祺名士范儿的养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2. (11分) (2019高三下·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
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
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
诣大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
维退,淮因西击羌。
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
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召诸军征蜀。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
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
艾遣子忠出其右,司马师纂出其左。
忠、纂战不利,并还,曰:“贼未可击。
”艾怒:“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
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
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
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
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
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若遇吴汉①之徒,已殄灭矣。
”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注】①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B .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C .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D .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典农纲纪,官职名,东汉末年时曹操设置,为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的属官,掌管屯田事务。
B . 关内侯,爵位名,是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往往是赐予而非封授,以示恩德,多为虚名无实际封地。
C . 景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景元”与上文中的“嘉平”同为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D . 面缚舆榇,一种投降仪式,面缚指缚手于背而面向前,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
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 . 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
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升任尚书郎。
C . 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
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 . 邓艾绥纳降附,受到称赞。
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蜀人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②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3. (8分) (2017高一下·桂林开学考) 阅读《蜀道难》,完成后面小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