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不该给初中的孩子配置手机
初中生该不该配手机

避免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或其他应用程序。建议设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最长时间,并定期检查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
避免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或其他应用程序。建议设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最长时间,并定期检查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
6.
关注孩子的手机活动。家长可以定期查看孩子的手机通讯记录和短信,以便了解孩子在使用手机时所做的内容。
此外,你还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包括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如何谨慎使用社交媒体和如何避免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或其他应用程序。
总的来说,让初中生配手机是可以的,但是应该有明确的规则和监督。初中生配手机要如何监督
对于初中生配手机,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建议来监督孩子的手机使用:
1.
制定明确的使用规则。包括手机使用的时间、地点、目的以及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
初中生该不该配手机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因人而异。手机是一种很方便的工具,但是如果不加以管控,它也可能成为学习和社交的阻碍。因此,是否让初中生配手机应该取决于他们的年龄、成熟度和能力自律。
在考虑配手机之前,你可以先讨论这个问题,并与孩子制定明确的使用规则。例如,可以规定手机使用的时间、地点、目的以及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你也可以考虑设置网络过滤器,以防止孩子浏览不适当的内容。
7.
关注孩子的手机活动。家长可以定期查看孩子的手机通讯记录和短信,以便了解孩子在使用手机时所做的内容
8.
让孩子知道家长对他们的信任。家长应该向孩子表明,他们相信孩子有自律能力,并且相信他们会正确使用手机。
初中生不配手机应该考虑孩子的年龄、成熟度和能力自律。
2.
设置网络过滤器。可以防止孩子浏览不适当的内容。
3.
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包括不要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接受来自陌生人的信息、不要点击来自未知来源的链接等。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正方(支持中学生带手机)开篇陈词:1.中学生带手机可以方便联系家长,及时沟通生活和学习情况。
例如,在上学或放学途中,遇到突发情况需要联系家长时,手机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2.中学生带手机可以随时获取信息,比如天气预报、新闻资讯等。
这有助于拓宽中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3.中学生带手机也可以促进学习,例如使用教育应用或在线资源来辅助学习。
反方(反对中学生带手机)开篇陈词:1.中学生带手机容易造成沉迷游戏、社交媒体等问题,影响学习。
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会对中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2.中学生带手机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增加遭受网络欺凌和诈骗的风险。
近年来,青少年因为泄露个人信息而遭受网络欺凌和诈骗的案例不断增加。
3.中学生带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效果。
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正方一辩反驳:1.虽然手机确实存在沉迷游戏、社交媒体等问题,但是这并不是手机的错。
中学生应该被教育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而不是被禁止带手机。
2.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这并不是手机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者的问题。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和监督,以确保他们正确地使用手机。
3.至于课堂效果问题,我认为这取决于使用手机的方式。
如果中学生只是利用手机查找资料、辅助学习,那么手机并不会影响课堂效果。
反方一辩反驳:1.正方辩友提到应该教育中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但是现实是很多中学生并没有自觉性,他们容易沉迷游戏、社交媒体等。
因此,禁止中学生带手机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2.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欺凌、诈骗等问题确实存在,而且近年来越来越严重。
这并不是否定手机的作用,而是提醒我们中学生带手机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3.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过度使用手机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即使有些中学生能够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但是大多数中学生仍然难以做到。
孩子想要手机该不该买

孩子想要手机该不该买孩子想要手机该不该买应该买,但是家长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对孩子做好引导教育。
手机使用越来越低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而拒绝买手机,那只会让孩子陷入与同龄人格格不入的窘迫之中,对孩子来说也是另一种伤害。
问题的关键不是手机,而是如何去合理的利用手机。
孩子平时玩玩手机上的小游戏,听一些网课也是可以开发大脑,增长知识的。
但任何事情都要做到适度为宜,过多的限制和过多的放纵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果孩子养成长时间玩手机的习惯,对孩子的视力和心智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家长不仅要对孩子玩手机的事情多注意,更要注意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千万不要因为玩手机而忽视了孩子。
家长还是要注意引导和监管孩子用手机。
比如,家长不放心孩子在学校用手机,可以事先和孩子商量好,用手机要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之下。
规定孩子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手机、哪些时间不能碰手机、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长等等。
如果孩子使用手机,是在事先约定的规范之下,那么家长给孩子买手机用,将会利大于弊。
总之,家长可以给年龄大的孩子买手机,毕竟手机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关键是家长一定要做好防止孩子沉迷手机的措施,不能马虎。
孩子的天性是娱乐和运动。
家长要引导、督促、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可以说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手机和游戏。
既然无法克制,无法逃避,无法防范,那家长为什么不干脆给孩子买个手机,充分沟通信任。
初中孩子沉迷玩手机,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管理好手机、建立玩手机的规则。
提前给孩子制定玩手机的时间和规则,这样当孩子违反规则时,我们可以提醒;如果没有提前给孩子制定玩手机的时间和规则,孩子违犯规则时,我们就会盲目地指责孩子,甚至会把手机藏起来,或者一怒之下把手机摔掉。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有时就是一个较真的过程。
如果遇上一个明事理,讲原理,不随意破坏规则的家长,孩子可能在手机使用与管理这件事不会乱了秩序。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几点看法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几点看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中学生是否应该使用手机这个问题,各方看法不一。
下面,我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其必要性。
一方面,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能帮助学生更方便地与家长、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
例如,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生也能及时获取学校和班级的最新信息。
此外,手机还能为学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如遇到危险或突发状况,可以通过手机及时求助。
另一方面,手机作为信息获取和知识学习的工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浏览新闻、查阅资料,了解国家大事和学科前沿知识。
此外,手机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软件,方便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
首先,手机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
许多学生会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这不仅错过了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还可能因为分心而漏听一些重要信息。
长期下来,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过度依赖手机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社交能力下降。
手机聊天软件使得人们能够远程交流,但这种交流方式往往缺乏真实性和深度。
过度依赖手机的学生可能会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显得生疏和沟通不畅。
此外,手机的使用也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而过度依赖手机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肥胖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和管理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
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协商并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表,避免影响孩子的学业和健康。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对手机使用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规定并加强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我们也需要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手机使用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

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樟村中学毛苗1﹑家长:经济条件允许就该带,一位张姓家长认为,只要自家经济条件允许,给孩子配手机是很必要的。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带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不论他们在哪,打个电话就能找到,让家长放心了许多。
张女士的观点相似,大部分家长都对中学生使用手机持赞成态度。
他们认为,手机在校园普及代表着时代的进步,相比于IC电话用起来方便、卫生,一旦遇到危险还能够及时求救。
只要在上课时关机,不影响老师讲课即可。
很多家长对手机短信﹑手机上网和手机游戏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较为担忧。
2、专家:手机进校园,利大于弊。
对于中学生该不该有手机的争论,教育专家认为:对中学生有手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
如今,身处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所以,拥有作为现代社会主要沟通工具之一的手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学生配一部手机对许多家长来说已不是太大负担,有了手机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监管孩子。
当然,也不能忽视手机进校园带来的新问题,但只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方便学习和生活,还是利大于弊。
3、学校:既不提倡,也不禁止。
尽管校园里越来越多的手机,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不少新问题,但大部分中学并没有制订手机“禁令”。
校方态度:不提倡,不禁止。
据一重点高中校长介绍:对于带手机上学的学生,该校老师会对其尽量劝阻,但因学校没有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依据,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用手机是他们的权利。
不过,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也算是一种高消费,此外,游戏、上网等,并不一定都适合中学生,因此学校不提倡。
4、我的看法:对于中学生来说使用手机弊大于利。
实际上,学生真正用手机与家长联系的很少一星期不到一次。
家长有事随时可以与班主任联系,学生有事可以用寝室电话、利用课间打电话或用老师电话与家长联系,真正有急事靠打电话给家长还不如与班主任联系。
家长该不该给初中孩子配置手机

家长该不该给初中的孩子配置手机给孩子配置手机,这是一场风险很高的赌博,赢的几率太小了1我给大家讲三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晓雯,初三学生,家有一个五岁的弟弟。
因为妈妈忙于上班,还要照顾弟弟,便将晓雯托付给了年迈的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经济条件不算差,孩子管饱管暖。
外公外婆都有手机,但孩子说为了每天晚上跟妈妈电话视频方便,要求配一部手机,当然一再保证上学期间不玩。
孩子自己的好,庄稼别人家的好。
妈妈看着女儿渴求的眼神,再加上补偿心理作祟,总觉得为了二胎亏欠了女儿,犹豫片刻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虽然班主任一再强调不能配手机,但家长和孩子合伙瞒过了老师,一位成绩中上的孩子上课经常打瞌睡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不谈。
突然有一天社区派出所民警到学校了解情况,这事肯定非同小可了。
原来晓雯每天晚上放学后一个人在房间做作业的同时,偷偷通过社交软件和一个山东的三十多岁的男人聊天,逐渐深入后,荒唐地报出了自己真实的姓名、学校、住址和电话。
并且男子在5月20号那天转账给晓雯1314元,正好聊天记录被男子的妻子看到了。
他的妻子在微博上截屏发文,某地某中学生晓雯和她丈夫关系不一般,聊天记录肉麻,尺度大。
在网上点击量已经上百万,惊动了地方公安局,立即责成地方派出所彻查此事。
一开始孩子百般抵赖,最后在铁证面前痛哭流涕,说她也是受害者,对方给她转了1314 元之后便约她开房,她便拉黑了他。
姑且相信晓雯说的是正确的,但是要想让对方转1314 元,得有多深的聊天尺度!办案人员当场垫付1314 元转账给对方,对方才答应删除帖子。
2李木子,很优秀的一个男孩,2016 年通过努力考取了当地的非常不错的老牌四星级高中,农村家庭,普天同庆,好事。
但中考的暑假孩子迷上了网络游戏,整天缠着家长要买手机,否则绝食、逃学、反抗。
套路仍然是保证学习时间不玩手机,就差断指写血书。
关心孩子的老师、亲戚、朋友皆劝说不能由着孩子,但家长还是心存侥幸,说不定孩子能够自控呢。
孩子高高兴兴带着新手机去高中报道,第一学期就失控。
初二有必要有手机吗

初二有必要有手机吗
完全没必要,因为初中生自制能力实在是太差了,他们只要手上一接
触手机对学习就完全没有任何的兴趣了,反而把所有的身心的精力全部都
放在了手机之上。
这是有着血的教训的经验,我给我妹妹配置了一台手机,在她小学刚
毕业的那年当做其升学的奖励,但是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当她接触到
了手机和网络之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此没有再把半点心思放在学习
之上。
本来在学校里面是中等偏上的成绩,在班级上都是受到老师欢迎的孩子,随后成为了问题儿童。
现在我的爸妈每周都要去一趟学校给老师批评
一顿,因为她的学习成绩实在太差了,而且每天上课的时候就是走神,不
知道是在想着什么玩意。
每天回家之后就是抱着个手机,话也不说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面。
爸妈
对她不断的进行各种方式的教育,她始终不听。
甚至有一次还扇了她耳光,但是也就仅此一次,因为那一天她离家出走了,找了十几个小时都没找着人,直到凌晨2:00的时候才发现她在某个角落里蹲着,从此之后再也没
敢打她了。
所以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所应该拥有的是自己周围的同学的友谊,
而不是网络上的东西。
是老师家长学校对他的鼓励和督促,而不应该是网
络世界里面各种乱七八糟的诱惑,这些通通都是会严重腐蚀初中生的心的。
另外现在的孩子不比以前的孩子了,他们通过手机了解到各方各面的
东西之后,迅速的会形成早熟的心态,可能会存在早恋的行为。
因为是用
手机进行交流的,所以家长也不知道这一具体的情况。
搜查他手机,他又
设置了密码,所以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就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所以千万不能给初中生配置手机。
家长该不该给初中孩子配置手机

家长该不该给初中的孩子配置手机给孩子配置手机,这是一场风险很高的赌博,赢的几率太小了。
1我给大家讲三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晓雯,初三学生,家有一个五岁的弟弟。
因为妈妈忙于上班,还要照顾弟弟,便将晓雯托付给了年迈的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经济条件不算差,孩子管饱管暖。
外公外婆都有手机,但孩子说为了每天晚上跟妈妈电话视频方便,要求配一部手机,当然一再保证上学期间不玩。
孩子自己的好,庄稼别人家的好。
妈妈看着女儿渴求的眼神,再加上补偿心理作祟,总觉得为了二胎亏欠了女儿,犹豫片刻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虽然班主任一再强调不能配手机,但家长和孩子合伙瞒过了老师,一位成绩中上的孩子上课经常打瞌睡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不谈。
突然有一天社区派出所民警到学校了解情况,这事肯定非同小可了。
原来晓雯每天晚上放学后一个人在房间做作业的同时,偷偷通过社交软件和一个山东的三十多岁的男人聊天,逐渐深入后,荒唐地报出了自己真实的姓名、学校、住址和电话。
并且男子在5月20号那天转账给晓雯1314元,正好聊天记录被男子的妻子看到了。
他的妻子在微博上截屏发文,某地某中学生晓雯和她丈夫关系不一般,聊天记录肉麻,尺度大。
在网上点击量已经上百万,惊动了地方公安局,立即责成地方派出所彻查此事。
一开始孩子百般抵赖,最后在铁证面前痛哭流涕,说她也是受害者,对方给她转了1314元之后便约她开房,她便拉黑了他。
姑且相信晓雯说的是正确的,但是要想让对方转1314元,得有多深的聊天尺度!办案人员当场垫付1314元转账给对方,对方才答应删除帖子。
2李木子,很优秀的一个男孩,2016年通过努力考取了当地的非常不错的老牌四星级高中,农村家庭,普天同庆,好事。
但中考的暑假孩子迷上了网络游戏,整天缠着家长要买手机,否则绝食、逃学、反抗。
套路仍然是保证学习时间不玩手机,就差断指写血书。
关心孩子的老师、亲戚、朋友皆劝说不能由着孩子,但家长还是心存侥幸,说不定孩子能够自控呢。
孩子高高兴兴带着新手机去高中报道,第一学期就失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该不该给初中的孩
子配置手机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家长该不该给初中的孩子配置手机
给孩子配置手机,这是一场风险很高的赌博,赢的几率太小了。
1
我给大家讲三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晓雯,初三学生,家有一个五岁的弟弟。
因为妈妈忙于上班,还要照顾弟弟,便将晓雯托付给了年迈的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经济条件不算差,孩子管饱管暖。
外公外婆都有手机,但孩子说为了每天晚上跟妈妈电话视频方便,要求配一部手机,当然一再保证上学期间不玩。
孩子自己的好,庄稼别人家的好。
妈妈看着女儿渴求的眼神,再加上补偿心理作祟,总觉得为了二胎亏欠了女儿,犹豫片刻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虽然班主任一再强调不能配手机,但家长和孩子合伙瞒过了老师,一位成绩中上的孩子上课经常打瞌睡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不谈。
突然有一天社区派出所民警到学校了解情况,这事肯定非同小可了。
原来晓雯每天晚上放学后一个人在房间做作业的同时,偷偷通过社交软件和一个山东的三十多岁的男人聊天,逐渐深入后,荒唐地报出了自己真实的姓名、学校、住址和电话。
并且男子在5月20号那天转账给晓雯1314元,正好聊天记录被男子的妻子看到了。
他的妻子在微博上截屏发文,某地某中学生晓雯和她丈夫关系不一般,聊天记录肉麻,尺度大。
在网上点击量已经上百万,惊动了地方公安局,立即责成地方派出所彻查此事。
一开始孩子百般抵赖,最后在铁证面前痛哭流涕,说她也是受害者,对方给她转了1314元之后便约她开房,她便拉黑了他。
姑且相信晓雯说的是正确的,但是要想让对方转1314元,得有多深的聊天尺度!
办案人员当场垫付1314元转账给对方,对方才答应删除帖子。
2
李木子,很优秀的一个男孩,2016年通过努力考取了当地的非常不错的老牌四星级高中,农村家庭,普天同庆,好事。
但中考的暑假孩子迷上了网络游戏,整天缠着家长要买手机,否则绝食、逃学、反抗。
套路仍然是保证学习时间不玩手机,就差断指写血书。
关心孩子的老师、亲戚、朋友皆劝说不能由着孩子,但家长还是心存侥幸,说不定孩子能够自控呢。
孩子高高兴兴带着新手机去高中报道,第一学期就失控。
一米九的孩子,妈妈想管,说服教育两句话不到便顶回去,武力镇压,不是对手,孩子只要轻轻一甩妈妈便是一个趔趄,断粮断草,妈妈不忍心。
不是寒门出不了贵子,是寒门规则意识太薄弱,是大多数寒门的孩子不够自律,是大多数寒门的家长太过于溺爱。
眼看和妈妈关系僵化,换奶奶去伺候,看看孩子,可能稍微懂感恩,可能稍微良心发现,及时醒悟,迷途知返。
然后勉强高一结束,高二坚决不上学,说要打工,结果一周不到跑回来了,吃不了一线工人时间长强度大的苦。
然后高二浪一年,现在已经完全停学在家。
别的同一届的孩子正在埋头苦读迎接明年的高考,一米九的孩子在家吃饱了玩游戏,玩游戏累了再睡。
近七旬的爷爷外出在建筑工地打工。
谁之过
3
范哲,班级很优秀的一个孩子,17年中考,16年进入初三年级时班级第一名,老师家长眼中的乖宝宝。
妈妈是小学老师,爸爸是初中化学老师。
书香门第,多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中考前三个月,成绩江河日下,上课打瞌睡,做作业就犯困。
一开始以为是学习压力大所致,所有老师会诊之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指导意见,班级第一名都滑边,整个班级班风怎么建设?
事情的突然转机是一次数学考试,孩子竟然在数学试卷中缝写了武林秘籍四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
很自然地,那一次数学考试一塌糊涂。
再结合平时上课打瞌睡的表现和试卷上莫名其妙的字眼,刻不容缓,立即彻查书包和房间,终于在床单下面发现了一部手机。
在如此大环境下,说实话,一般的孩子老师还真不敢体罚,真的不敢。
但他爸爸是化学老师,急火攻心,气愤之余责罚肯定是少不了的。
真相终于大白,孩子利用过年的红包,自己买了一部手机,每天晚上在父母眼皮底下完成作业之后,回到自己房间,继续看电子小说,早则一两点,晚则三四点,当然还聊天、游戏。
有了问题必须下猛药,所幸亡羊补牢,在中考前三个月发现了端倪,否则即使老师们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够实质性地改变他的命运。
第一孩子本身天赋和基础不差,第二360度无死角无缝看管,孩子终于在中考逆袭成功。
但是,孩子的父母以及老师想想后怕,一个上好天资的孩子,如果不是及时发现,会是什么样的一幅惨相?
孩子的父母都是懂教育的老师,教育管教应是相当到位的;
而一般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如果没有自制力,又有多少本该有更好前程的孩子毁于了手机的方寸屏幕之间?
这三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不远的血淋淋的例子。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多少专家、老师、学者呼吁。
但偏偏还有一部分家长心存侥幸,宁愿相信孩子所谓的承诺,冲动之下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
无非是奖励考试优秀了、孩子升学了、孩子需要交往了、留守的孩子需要联系家长了。
他们总是高估自己孩子的自觉性,当然不乏有自觉的孩子,真的能控制,但不客气地说,凤毛麟角。
孩子的成长是个单行道,没有回头路可走,没有后悔药可吃,我只想问一些家
长,您有什么底气可以这样冒险?
作为我们成年人,有时候都不能控制自己玩跳一跳、抖音、快手、玩麻将的癖好,凭什么我们要去充分相信孩子,这是一场风险很高的赌博,家长们,赢的几率太小了!
你输了,并不是倾家荡产那么简单,你输的是孩子的未来,是孩子的前途,是孩子的一生。
既然赢的可能性很小很小,我们为何不从源头上彻底掐断孩子玩手机的可能性,仅凭老师一己之力真的太孱弱了。
何况教育环境草木皆兵,负责任敢担当的老师才敢因为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严厉指出并且批评教育,一般老师真的不敢!
父母才是彻底禁止手机尤其是中小学生手机的主力,老师只能适时辅佐。
因为买手机的钱是家长出,玩手机的时间基本是在家时间,孩子们可能敢在你们眼皮子底下玩手机,但在老师课堂玩手机还是要掂量掂量的。
家长才是最有力最直接的监护人。
一口气写下这么多,但愿有缘的家长会看到,有缘的家长会理解,有缘的家长会读懂,有缘的家长会重拳行动起来,丝毫不耽搁。
因为老师为孩子急是急一时,急一阵,教过的孩子如割了一茬又一茬的小麦。
老师们的阵痛不会持续太久,但家长会因为孩子玩手机而荒废学业输了孩子的前途,输了家长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