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池的3种常见藻类危害及防治
鱼缸的几种藻类-鱼缸长藻类怎么办

鱼缸的几种藻类-鱼缸长藻类怎么办鱼缸长藻类怎么办水藻藻类对于观赏鱼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多就会有坏的影响,所以控制藻类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鱼缸长藻类大家都会频繁的换水,这并不能有利于观赏鱼的成长,导致鱼缸长藻类的原因有很多,应找出原因才能控制藻类的生长。
一、藻类的解释藻类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含有叶绿素的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水生植物。
其特征是:一般具有光合作用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以供本身需要。
的分化甚少,不具备真正的根、茎、叶。
因种类不同,其色泽和形态有很大差异。
其构造比较简单,被认为是最低等的植物藻类的生殖方式是决定其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多数藻类能进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和营养繁殖等3种方式。
有性繁殖的生殖细胞叫配子,无性繁殖的生殖细胞叫孢子,而营养繁殖又分为细胞法和断裂法两种,前者主要发生于许多单细胞藻类,是由细胞而产生两个细胞,分开成为两个新的个体,有时候子细胞不分开而成为暂时性的群体。
后者多被用于结构较复杂的藻类,植物自行断裂为数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均可长大成为一个新的个体。
大部分的藻类孢子只有数微米大,肉眼无法看到,通常在新鱼、新草进入水族箱的同时也会把这些孢子带入。
二、为什么多换水能减少藻类的产生呢?1.鱼缸内长期不换新水:因为鱼缸长期新水,水质表面会起白色泡沫,导致水质老化,内含有过多的微生物群体,对鱼缸长藻有一定推动作用。
2.鱼缸养殖锦鲤的密度过大:锦鲤鱼属于能吃能拉的大型观赏鱼,它对生存条件是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密度过大,拉出的鱼便已超出了过滤的能力,因此缸内的一些杂物会堆积,在水中进行会产生更多的有害有机物和无机物(硝酸盐、磷酸盐),而这些有害物质刚好是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3.鱼缸内的杂物过多:由于锦鲤能吃能拉,所以很多新手会给自己的锦鲤投喂很多的饲料或者是饵料,如果锦鲤吃不完,再加上拉出的鱼便就会成为鱼缸内的有害物质,例如饲料、饵料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鱼便产生的硝酸盐、氨氮等等都是藻类生长所需要的,因此也会加速鱼缸藻类的繁殖。
夏季池塘中几种常见藻类对鱼类的危害及防治_朱灵峰

《中国水产》2007年第8期 57 责任编辑 叶佳林朱灵峰 陈志冉 雷庆铎河南省郑州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450011度计算好应放养苗种数量,待退潮后将苗种均匀撒播于低坝顶面和两侧斜面上,正常情况下2小时 ̄3小时后星虫苗自行钻入泥中。
苗种放养宜在晴天进行,同时注意养殖地水体的盐度要与苗种采集区的盐度相近,以利可口革囊星虫快速潜钻入泥。
四、养殖管理1.补苗检查 可口革囊星虫苗种放养后2天 ̄3天后出现“洞眼”,即养殖面上有许多星虫摄食活动的洞穴,表明放养的星虫已适应环境,开始正常摄食生长。
放苗后15天内,须以“洞眼”多寡为标准检查苗种放养的成活率,发现成活率低应及时补苗。
2.护坝整修 经常检查堤坝的养殖表面,受潮水冲刷严重的应及时整修,保持涂面平整成“马路形”,不使顶面积水,保持堤坝结实而形成稳定的生活环境。
3.利用底泥培藻 进入夏季,日照长、气温高,涂面缺少底栖藻类,涂质变硬,会影响生长,应经常将坝底含底栖藻类的淤泥及有机沉积物推到养殖涂面上,一方面直接增加可口革囊星虫的营养源,另一方面加速底栖藻类繁殖再生。
随着水产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颗粒饲料的大量使用,养殖密度的大幅度提高,池塘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到了夏季,水体藻类大量繁殖,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养殖水体中藻毒素增加,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影响池塘养殖经济效益。
现将精养池塘几种主要有害藻类的综合去除技术总结如下:一、水网藻1.形成与危害 水网藻是一种绿藻,在我国分布很广,多发于水质较肥的浅水处或鱼塘里,春末夏初,在有机质丰富的肥水中繁殖速度很快。
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如网带,鱼苗误入网带常因呼吸困难和无法摄食而死亡。
2.防除方法 ①放养前可用生石灰清塘,杀死藻体。
干法清塘用量为50kg/亩 ̄75kg/亩,湿法清塘用量为100kg/亩 ̄150kg/亩。
②未放鱼的池塘可用干草木灰按50kg/亩的比例全池泼洒,使水网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如何清除鱼塘中过多的有害藻类

如何清除鱼塘中过多的有害藻类
近年来,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鱼产量,盲目地加大放养密度,致使池内残饵、粪便等有害物质逐渐增多,水体越来越富营养化,进而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严重者更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笔者经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清除鱼塘中有害藻类的有效途径。
1、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
用量为每亩70kg~80kg。
对底质差的池塘,可施有机肥,每亩150kg~250kg,培养优势种群的藻类,以便肥水下塘。
2、养殖水体最易出现的有害生物是水绵、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
当池水发现水绵时,可用草木灰进行遍洒;当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水体变成墨绿色,解决办法是在高温季节经常换注新水,有条件的可套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
全池泼洒硫酸铜溶液,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达0.7ppm,2天后换水1/2即可有效控制藻类;当池水多甲藻、裸甲藻大量繁殖时,由于其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可以突然改变其水生环境而使之死亡,然后换注清水,消除死亡藻类。
3、注意事项:
①硫酸铜为重金属盐类,它的使用受池水温度、PH值和硬度的影响。
水温越高,其毒性越大,硬度、PH值越高其毒性越小。
溶解硫酸铜时不能用金属容器,溶解时的水温不能超过60℃,否则硫酸铜会失效。
施用硫酸铜时,全池泼
洒前后7天不能施肥,不能施用生石灰。
②药物的使用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上午9时左右。
③由于硫酸铜使用时易发生药害,所以尽量使用络合铜,它具有毒性小、不受水中PH、有机物、氨等的影响,杀灭藻类时全池泼洒0.5ppm~0.8ppm即可。
鱼缸藻类生成及控制方法

鱼缸藻类生成及控制方法鱼缸中繁殖藻类有很多的种类,藻类植物是破坏鱼缸生态环境,影响鱼儿、水草成长,降低鱼缸欣赏价值的原因之一。
对于清除不同藻类的方法也会不一样,下面介绍几种清除鱼缸藻类的有效方法,供大家参考。
鱼缸出现藻类常见原因1、鱼缸中的藻类滋生主要是由于水中过盛的营养物质而引起的。
2、当营养物质、氮、磷和有机碳是过盛造成的,这些过剩营养物质超过了水体和过滤系统的自净能力,同时为藻类生长创造了无比优越的环境。
3、特别是在光照充足合理的情况下,藻类生物会繁殖生长的更为旺盛和频繁。
鱼缸中最为常见的藻类生物有,绿水、膜状藻、丝状藻、青苔、黑毛藻、矽藻等等。
4、绿水主要是水中累积有过量硝酸盐及磷酸盐而快速的生长繁殖。
5、膜状藻常出现在新缸或者频繁换水的水族箱中,它会抑制水草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使水草生长不良。
青苔在未优养化至高度优养化的水质中均能生长。
控制鱼缸藻类生长的方法1、藻类能在水中迅速繁殖生长,藻类会消耗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水质环境中的PH值迅速上升,大量的死亡藻类会消耗掉鱼缸水环境中的大量氧气,从而破坏鱼缸的水质环境,影响水族类生物的成长。
2、当鱼缸出现大量的藻类时,养殖者可以调节好水的硬度、调节水温、稳定池水的pH等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3、常在水中有足够余氯的情况下,藻类繁殖能够得到有效抑制。
同时,可以选择专用的除藻剂结晶硫酸铜,去合适的量,然后让其溶于水中,等待水呈现蓝色。
这种专业的药剂极易溶于水,并且除藻的效果非常的好。
4、当发现鱼缸大量的繁殖藻类生物是,养殖者有必要为鱼缸更换新水,并且清洗鱼缸,将鱼缸壁上的藻类生活清除干净,以此方法来清除水草。
5、同时,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还要定期的做好水质清洁工作,有必要定期的进行除藻,减小鱼缸出现大量藻类繁殖的机率。
水族缸不同藻类有效清洁方法1、青苔:主要生长在水族箱玻璃或缸中石块表面上绿色的膜片状藻类。
这种青苔可以使用像小精灵、黑线飞狐、白玉飞狐等鱼类进行清除。
鱼池中常见敌害的防治

·渔业渔政26 2023年第08期鱼池中常见敌害的防治沅江市农业农村局 李翠英向水中分泌大量毒素,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其中以鲢鱼、鳙鱼最为敏感,其次是草鱼、团头鲂、鲤鱼、鲫鱼等。
鱼中毒初期急躁不安,呼吸频率加快,游动急促,方向不定,后呼吸困难,腮盖、眼眶周围及体表充血,最后失去平衡而死。
防治方法:冬季和早春应保持池水适当的肥度,若越冬前期池水透明度较大,适当向鱼池补施一些硫酸铵、过磷酸钙等,能收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6.小龙虾 小龙虾是一种分布广、繁殖快的杂食性虾类,在鱼苗池中大量繁殖时对鱼苗危害特别大,既能伤害鱼苗,又能大量吞食鱼苗。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塘,全池每667平方米水面泼撒生石灰75~100千克。
7.水蜈蚣 水蜈蚣是一种非常凶猛、贪食的水生害虫。
它是龙虱的幼虫,又叫水夹子,5—6月份大量繁殖,对鱼苗危害很大,1只水蜈蚣一夜能夹食10~20尾鱼苗。
防治方法:一是用生石灰清塘;二是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溶液;三是灯光诱杀,用竹、木搭成方形或三角形框,框内放置少量煤油,挂上电灯,夜间水蜈蚣趋光而来,接触煤油导致窒息而死。
8.甲虫 甲虫种类较多,其中较大型的体长达40毫米,常在水边泥土内筑巢栖息,白天隐居于巢内,夜晚或黄昏活动觅食,常会捕食大量鱼苗。
防治方法:除用生石灰清塘外,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5克,全池泼洒杀虫。
9.水螅 水螅是淡水中的一种腔肠动物,一般附着于池底石头、树根、水草上,在其繁殖旺期会吞食大量的鱼苗。
防治方法:一是清除鱼池中水草、树根、石头及其他杂物,不让水螅有栖息的场所;二是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溶液。
10.蚌壳虫 蚌壳虫常生活在浅水泥底的水体中,能引起鱼苗大量死亡。
蚌壳虫在鱼池大量出现时,能使水体翻滚和变色,使幼鱼不能正常生长和摄食,而且蚌壳虫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氧,有时还会引起泛池现象,造成鱼苗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用0.1~0.2毫克/千克晶体敌百虫全池均匀泼施,一般72小时后即可将蚌壳虫全部杀灭。
鱼塘常见藻害的防制

鱼塘常见藻害的防制
鱼塘中生长大量藻类植物,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必须及时防制。
1.水网藻
多发于水质较肥的浅水鱼塘,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如网带,鱼苗误入网带常因呼吸困难和无法摄食而死亡。
防制方法:放养鱼种前可用生石灰清塘,每亩(1亩=667平方米)水深1米的水体用量为7.5千克。
发生藻害时,可用硫酸铜溶液泼洒池塘水面,泼洒浓度为1.5毫克/升。
2.水锦、双星藻、转板藻
旺长时漂浮于水中,形成团团乱丝,影响水温升高和水体含氧量,且可大量消耗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防制方法: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清塘,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量为5千克。
发生时,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泼洒浓度为1.5毫克/升,2小时后换入1/3新水;或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150~200克外草净拌湿细土撒于藻体上。
3.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
藻体蛋白质迅速分解可产生大量的有害腐败物质,加重池水缺氧,引起鱼类窒息死亡。
防制方法:放养鱼种前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施用有机肥500~1000千克,高温季节鱼池要常换新水。
发生初期,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也可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放养罗非鱼1000尾。
- 1 -。
海参养殖池塘中几种大型藻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海参养殖池塘中几种大型藻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目前海参养殖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是随着海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参养殖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
夏季高温季节,海参养殖池塘中大型藻类的过度繁殖将会对海参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在海参养殖池塘中发现的常见大型藻类主要有钢丝草、川蔓藻及青苔等。
笔者将海参养殖池塘中常见的大型藻类作一总结,以期为海参养殖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钢丝草1.1 危害特征钢丝草繁殖力极强,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繁殖生长,对海参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危害。
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的钢丝草会抑制池塘水体中基础饵料和单细胞藻类的正常繁殖和生长,从而造成养殖池塘营养物质匮乏。
二是钢丝草会缠绕海参个体,造成海参生长缓慢。
三是钢丝草腐烂后造成底质恶化,容易造成海参病害发生。
四是钢丝草捞除工作量大,费事费力。
1.2 防治措施目前对钢丝草的防治还没有有效的方法,预防措施主要是春季水温升高时使用一定浓度的扑草净进行抑制,夏季大量繁殖时只能靠人工捞除来解决。
2 川蔓藻2.1 危害特征海参养殖池塘中一定数量的川蔓藻对海参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一是可以为海参提供遮阴的场所;二是可以净化水质;三是可以为海参提供一定的饵料。
但夏季高温季节如果数量过多,则会使池塘透明度过高,造成池塘底部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海参化皮等病害,这时应及时捞出。
否则秋季时,川蔓藻倒伏在池塘底部,造成海参捕捞困难及严重影响其生长。
冬季时,川蔓藻逐渐腐烂,则造成池底底质恶化,从而暴发海参病害,严重影响海参养殖产量。
2.2 防治措施在养殖过程中防治川蔓藻的过度生长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在春季水温逐渐回升时,即川蔓藻长度达到3cm左右时,用农用“扑草净”搅拌湿土杀灭,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此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使用时应注意池塘水温的变化,水温过高时应停止使用。
另外注意扑草净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对水质造成影响。
3 青苔(牛毛苔)3.1 危害特征过多的青苔会占据整个海参石礁,一方面阻碍海参不能正常出礁摄食,另一方面也占据海参的活动空间,影响海参摄食生长。
池塘中有害藻的防治方法

池塘中有害藻的防治方法池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水体,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池塘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害藻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危害。
有害藻类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质恶化,甚至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腐败臭味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治池塘中的有害藻类。
一、物理防治方法1、机械除藻。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只需要利用人工或者机械将水面上的藻类捞出来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池塘面积不大、藻类生长比较密集的情况。
2、水流清洗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水流将水面上的藻类冲刷下去,可以采用喷泉、泵水等方式进行清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清洗过程中需要保证水流的方向,否则会将藻类冲到池塘的某一侧面,进而导致藻类在该位置再次生长。
二、化学防治方法1、草鱼、鲢鱼等鱼类。
这些鱼类喜食藻类,可以将藻类作为它们的食物。
将这些鱼类放入池塘中,可以有效地减少藻类的数量。
2、使用杀藻剂。
杀藻剂是一种能够有效杀灭水中有害藻类的药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杀藻剂需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剂,并按照药剂说明书的指导使用,否则会对池塘中的鱼类和植物产生危害。
三、生物防治方法1、增加混浊度。
通过在池塘中投放适量的泥沙、黄土等物质,可以增加池塘中的混浊度,从而有效地减少光合作用,防止藻类生长。
2、增加水中的好氧菌。
适量投放水中的好氧菌可以有效地降解水质中的有机物,从而减少水质中的营养物质,进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池塘中有害藻的防治方法多种多样,我们需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法,并加强池塘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才能保证池塘水质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鱼池的3种常见藻类危害及防治
1、小三毛金藻
该藻金黄色,因生有三根鞭毛,故得名。
当池中的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后,会分泌一种毒素,能使鱼类中毒死亡。
初时部分鱼类如鲢、鳙等向池的四隅集中,驱之才散,这是鱼类大量中毒的前兆。
当池水毒性加重时,几乎所有的鱼都集中排列在池边水面附近,头向岸边,静止不动,鱼类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应立即加入新水,将毒水排尽。
若排水困难,应将鱼立即转入它池。
可用硫酸铜全池泼洒。
浓度0.7_--1.0ppm。
一般24小时后鱼池恢复正常,不过药液减退时,还会发病。
也可以施用硫酸铵,水温20以上浓度为8—10ppm;15—20时为12ppm,15以下时14ppm,治疗效果较好,施铵盐、尿素等肥料时,水中氨氮不能超过0.1ppm,严防氨氮中毒。
2、微囊蓝藻
蓝藻又称湖靛和铜锈水,由蓝藻中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而成。
在盛夏天气炎热时,由于大量繁殖可在池塘水面形成铜绿色水华。
这种藻类中碱性水体(PH8—9.5),水温28—32时繁殖最快。
由于微囊藻外面包着一层胶质,一般鱼类均不能消化,过度繁殖衰老死亡后,蛋白质易分解,并产生有毒羟胺和硫化氢气体,这些毒物浓度大时,
会影响鱼类的生长,严重时使鱼中毒死亡。
蓝藻大量繁殖时,在晚上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的氧气,容易造成缺氧泛池,当蓝藻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时,会使水体的PH值急剧上升,致使鱼的胺活性增强,使鱼体内维生素B1减少,导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系统失灵,兴奋性增强,活性加剧、痉挛,鱼体失去平衡。
防治方法:池塘经常灌注新水,不使水中的有机质过高,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当该藻大量繁殖时,可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使水成0.5—0.7ppm,放药后应开增氧机,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新水,以防浮头。
清晨藻体上浮聚集时,将生石灰打成粉,撒在藻体上,连续洒2—3天,可杀死大部分藻体。
3、多甲藻
甲藻是水中常见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有多甲藻的裸甲藻。
多甲藻为黄褐色,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照射下呈棕色,也称红水和铁锈水。
鱼吃了以后在消化道中出现许多气泡,甲藻死亡后可产生致鱼死亡的甲藻素。
多甲藻和裸甲藻喜欢生长在有机质多、硬度大、水呈微碱性的池塘中。
它们对环境改变敏感,水温、PH值突然变化均会引起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引起鱼类死亡。
防治方法:多甲藻大量繁殖,应及时换水,改变水温和酸碱度,抑制其繁殖。
或用0.7ppm的硫酸铜全池泼洒,也
可以有效地杀灭此藻。
此外,尚有卵甲藻、蓝绿裸甲藻、丝状绿藻等对水体养殖产生负面影响。
当塘水开始变坏或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时,应密切注意水质和鱼类。
使用药物时,应注意水质的变化及鱼类的活动情况。
特别要注意的是:鱼用药物的毒性致死浓度是在鱼类活动正常时进行测定的,在池水变坏、有害藻类大量存在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已经对鱼类产生了一定的毒害作用,按正常剂量使用药物,两者毒性相加,极有可能产生养殖鱼类的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