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内能和热量

, 减小
转化成了软木塞的 机能械。
合作学习:
问题4:如何求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热值
焦炭1kg
放出热量(J) 312.0×107
1kg燃料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
放出热量(J) 10.284×107
木柴 1kg
收获3、燃料的燃烧:
①燃料的 能化学→ 能。 内
Hale Waihona Puke ②热值q: k1g某种燃料 燃完烧全放出的热量。
和动能 的总分子和势。能
内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等量热水的内能 炽热灯丝的内能比 比冷水的内能大 不亮灯丝的内能大
温度相同大杯 水的内能比小 杯水的内能大
质量相同的滑轮 和木块无法比较 内能
分子总数
内能包含 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影 响 质量越大,分子数越多 影 响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影 响 状态不同,分子力和距离不同
合作学习:
问题1:什么叫内能? 问题2: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 由于运动 具有动能
物体(弹簧) 被拉长或被压缩 具有弹性势能
物体内 所有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具有动能
物体内 所有分子间有作用力并存在距离
具有分子势能
物体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和
物体内能= 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收获1、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物体内 分所子有的
②内能大小与 质量(质量大、、内能大)
温度、(温度高、内能大)
状态(气态内能 >有液关态内。能 > 固态内能)
再次强调一下结论: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多。
★★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 越大,内能越大。
★★★物体的密度、温度、质 量、体积和状态均不同,是无 法比较内能大小。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感悟新知
知2-讲
(2)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3)扩散现象发生的条件:一是不同种物质,二是相互接触, 二者缺一不可。如:热水与冷水混合后变成温水,这不 是扩散现象。
感悟新知
知2-讲
易错提示 分子是肉眼直接看不到的,日常生活中能通过气
味、颜色等间接地反映出来,如:闻到香味、水变 甜、变颜色、菜变咸等。
感悟新知
知2-练
(3)若 A 瓶内是二氧化氮气体,则由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 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氮气体 _下__沉___,不能充分 地说明扩散现象。 解析:若A 瓶内是二氧化氮气体,则由于二氧化氮气体 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氮气体下沉,不能充分 地说明扩散现象;
感悟新知
知2-练
(4)若想用水和酱油进一步研究扩散现象(已知水的密度小 于酱油的密度),将它们倒入到同一个玻璃杯中,应该 先向杯中倒入_酱__油___,再借助玻璃棒缓慢倒入 ___水___。
感悟新知
知3-讲
规律点拨 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辨析分子间作用力,只需紧扣“同存”即可,
其余就是谁大谁小的问题了。
感悟新知
知3-讲
3. 用类比法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其关系可以用 类比法(类比于弹簧的压缩与拉伸)来理解,见下表。
感悟新知
分子间距离关系 分子间距离等于 平衡距离
类比分析
分子在平衡位置附 近振动,相当于弹 簧的自然伸长状态
知3-讲
分子间作用力
引力等于斥力,分 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为零
分子间距离小于 相当于压缩弹簧 平衡距离
科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复习课件

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晶体熔化温度不变,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D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质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例3、下图中的各种方法都可以使水的内能增加,其分 类正确的是( )
A.(a,c,d) (b) B.(a,b) (c,d) C.(a,d) (b,c) D.(a,b,d) (c)
答案:A
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 叫热量,用符号Q表示; (2)国际制单位:焦耳(J); (3)注意: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放 出热量、传递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具有热量。
例4、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和燃 烧状况无关 B.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答案:A
比热容
意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K) 义 所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
答案:D
5.如图所示是完全燃烧A、B两种燃料的质量与放出的热量的图
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燃A>qB
B.qA=qB D.无法比较
答案:C
谢谢
热传递改变内能
A.物体吸热 B.物体放热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例2、2.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变小,比 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0℃的水,它们具有的内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它们的内能相等 B.0 ℃的冰具有的内能较多 C.0 ℃的水具有的内能较多 D.无法确定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学教案1.1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认识直接感知的现象,也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香皂,香水,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小玻璃板一块,十天、二十天、三十天的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热水,弹簧测力计,真空贴钩,小刀,铅柱,钩码,铁架台,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
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
但是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分子体积很小。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用高倍的显微镜来观察,这确实是个方法。
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想一想,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我们很快就可以闻到香味。
为什么我们能够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是不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探究活动1:在教室内喷洒香水,请同学们讨论香味是如何传播的?盛夏时节,百花绽放。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共32张PPT)

表示比热容
m Δt 表示物体的质量
表示物体温度的变化
2、正确理解热学物理量:温度、内能、热量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热程度,一般情况下,物体温度 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内能增加,所谓热量是物体 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内能的多少,一般情况下,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内能和热 量的单位相同。物体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D.温度从水传给铁块
4、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吸收的热量之比 是2: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质的比热之比是 (C )
A.10:1 B.1:10 C.2:5 D.5:2
1.由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g、初温是 24℃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J的热量后, 温度升高到74℃,则此球的比热容是多少?
2.质量500g的铝锅中装有2kg的水,温度由 20℃升高到90℃,共需吸收多少热量?
3.小明家使用的是管道天然气,已知天然 气的热值为8.4×107J/m3,放出的热量有 50%被有效利用,现要将质量为4kg,初温 为25℃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完全燃烧多 少天然气?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31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2021/8/312021/8/312021/8/3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312021/8/31August 31,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312021/8/312021/8/312021/8/31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PPT

2.了解燃料的热值表
请说出你熟悉的燃料的热值,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3.有关燃料燃烧放热的计算
想一想 为什么发射火箭上天要用氢做燃料?
根据热值表,计算一下10吨氢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焦
耳的热量? 氢的热值是1.4×108 J/kg
放出热量Q = 热值×质量=1.4×108 J/kg× 10×103 kg
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2.科学家已确认:物质是由大量的___分__子____组成的,这 种粒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1_0__-_1_0__m。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C
A.细雨蒙蒙
B.雪花飞舞
不变 内 能的转移
如何量度改 变了多少
热量的多少
做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改变机械能与 做功的多
功
会_____; 物体对外做 内能相互转化 少 功,本身内能_____。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从哪里获得内能? 柴薪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一、燃料的热值
想想议议 不同燃料的放热本领相同吗?怎么比较它们谁的放热本
领强呢? 经验告诉我们,等质量的煤和干木柴,充分燃烧,煤放
出的热量要比柴多得多。我们用热值这个概念来表示燃料放 出热量的本领。
1.热值
(1)定义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
种燃料的热值。
(2)物理意义 热值在数值上等于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单位 国际单位:焦每千克;符号:J/kg。 气体燃料的单位:焦每立方米;符号:J/m3。
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 时具有弹性势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复教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考点二: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温度、质量、材料和状态。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考点三: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的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是J/kg或J/m3.公式为q=Q/m或q=Q/v。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公式为Q=qm或Q=qv。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状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均无关。
考点四: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Q/m△t,单位是J/(kg.℃)。
比热容表明物质吸收单位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即吸收1J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0.0042℃。
比热容可用于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Q吸=cm(t—t),Q放=cm(t—t)。
比热容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以及吸热或放热多少无关。
例如,水和冰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物质的比热容大,则升(降)温慢,比热容小则升(降)温快。
因此,内陆地区以砂石为主,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以水为主,气温变化不明显。
第二章介绍了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是一种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能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1)分子间距离变小时, 表现为引力。
分子力模型
(2)分子间距离变大时,
表现为斥力。 (3)分子间距离非常大时,
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物质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区别: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不同。
(a)固体分子中,分子间 的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 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液体中,分子在某位 置振动一段时间后,可能移 到另一个位置附近振动
9.(2012·成都)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 滴墨水,5 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C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10.下图中,说明了;( D )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隙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
(a)早在春秋战国时 (b)2500年前,古希
期,墨子就提出物体不 腊学者德谟克利特认为
断分割到最小的一点, “世界由无数很小的不
称为“端”
可再分的粒子组成”
(c)1811年,意大利 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 分子概念,认为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微粒
(d)今天,通过电子 显微镜,科学家不仅可 以清晰地看到物质的分 子,还能看到分子更微 小结构
德谟克利特
由于分子运动,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
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diffusion)。
实验探究 气体扩散现象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 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 度),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 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2
4
6
8
10
12
温度/℃
海水
31.0
31.6
32.1
32.5
32.8
33.0
33.1
沙子
31.0
32.5
33.8
34.8
35.8
36.0
36.3
(1)小明探究的物理问题是什么?
(2)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探究结论?
(3)小明发现“夏天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请你用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中或自然中举出一个类似的现象.
2019-2019学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是( )
A.雪花纷扬 B.丹桂飘香 C.柳枝摇曳 D.秋叶飘零
2.下列过程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分析比较表中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16.如图所示||,接触面磨平的两块铅柱||,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而且在铅柱下面悬吊一定的重物||,它们也不会分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题||;共5分)
17.某太阳能热水器中装有质量50千克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5℃升高到65℃||,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c水=4.2×103J/(kg•℃)].
故答案为:D.【分析】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反复弯折铁丝时||,通过做功把人体的化学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使铁丝温度升高||;
B、火车经过时||,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轨温度升高||;
C、用火炉烧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热量由火转移到水中||,是能量的转移||,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水的内能的||;
(4)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8.【答案】C
【解析】【解答】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病人发烧时用冷毛巾在头部降温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
A.雾霾颗粒物的运动就是分子运动 B. 0℃的冰也具有内能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D.若分子间存在斥力||,同时一定会存在引力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划燃火柴是利用做功的方式使火柴温度升高的 B.油菜花开放时||,香气袭人是扩散现象
C.冬季取暖用水做媒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五、解答题(共1题||;共5分)
18.燃气灶烧水时||,把质量为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0.02m3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4×l07J/m3.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划燃火柴||,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A正确||;
D、花香四溢是香气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中用水做传热介质||,故C正确||;
2.【答案】D
【解析】【解答】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丝内能增加||,温度升高.A不符合题意||;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不符合题意||;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此过程中||,水向冰箱中放出热量||,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水的内能减小的||,D符合题意||,
(1)在实验时要控制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相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加热完成后只要比较他们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的多少就可以比较出沙子和水吸热能力差异||;
(2)小强查表可知||,由实验测得的沙子的比热容比实际值要大一些||,若测量过程中没有错误||,你认为造成此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
故答案为:D
【分析】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5.【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个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的温度变化较大||;而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同||,由Q吸=cm△t可知||,温度升高多的比热容小||,所以乙的比热容小||,即c甲>c乙||,A符合题意.
8.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 B.病人发烧时用冷毛巾在头部降温
C.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D.冬天喝牛奶前把牛奶放在热水中烫一烫
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分子运动剧烈||,具有的热量多
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爆竹点燃后腾空而起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
5.如图是甲、乙两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的情况||,图中横坐标是物体温度的变化||,纵坐标是物体吸收的热量.关于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甲>c乙B. c甲<c乙C. c甲=c乙D.无法判断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七、综合题(共1题||;共15分)
20.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同样||,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
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上了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100W的白炽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3)物质放出热量||,温度可能降低||,也可能物质状态可能发生变化||,温度保持不变||;(4)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C.漫步花丛能闻到浓浓的花香||,原因是花香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夏日||,在阳光照射下沙滩温度高于河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0.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远||,无法使引力发挥作用||,而不单纯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2)扩散是发生在两种物质之间的现象.扩散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14.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________的性质||,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水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小明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吸热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选择水和色拉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进行了多次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C、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符合题意||;
D、冬天喝牛奶前把牛奶放在热水中烫一烫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C.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D.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 B.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4.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 B.在炉子上烧水||,水温升高
或者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在此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3)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在做功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
4.【答案】D
【解析】【解答】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A和B是热传递||;C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分子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比如:丹桂飘香||;
而机械运动是物体的运动||,是看的见的||,比如:雪花纷扬、柳枝摇曳、秋叶飘零.
故选B.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物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