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2020年九月整理).doc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夏县胡张初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报告张典明本次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
一、成绩统计表九年级139班语文学科学生参考人数10人,平均分数75.4,及格率50﹪.二、试题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试题的题量适中,难易适中,有较强的区分度,准确的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
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
2、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
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考查。
3、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统观试题,感性和理性完美统一,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无疑受到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
(二)试题亮点:融入了主题实践性活动的考查,考查形式内容多样化,涉及知识点全面。
本次大作文内容贴近生活,选材较易。
三、测试结果分析本次考试人数10人,及格5人,5人不及格,最高分103,最低分57.5。
第一部分读写:失分较多的是理解性填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文的掌握不够牢固。
失分原因在于学生审题不仔细,表意不清。
第二部分是读思:古诗文考查,形式活泛,内容简单,但得分率较低,学生失误原因是语言组织不够恰当。
课内外文言文考查,失分关键在于不会学以致用,不多做思考。
再则教师对文言文复习的局限性,这也让我看到了教学中的漏洞。
第三部分考查的是读写,共70分。
都是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一段文字,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些难度,总体得分不高。
接下来是大作文。
从得分看,学生之间的差距大,好的文章主题鲜明,言辞流畅、精彩、字迹也漂亮、工整;而差的主题确立有误,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主题;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
2020年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20年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总述:本次考试优秀32人,良好8人,及格5人。
优秀率71.1%,及格率100%,两率都超额达标。
(两率为50% 98%)二、成绩所在:1、基础知识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积累运用这三个大题,学生出错率很低,能看出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题。
2、阅读题第5大题,课内阅读,第4小题“这种设计”是指那种设计,复习时还专门训练过,所以正确率较高。
3、课外阅读第6小题反问句变陈述句,多数孩子能多正确;第4小题各种花的特点概括也能抓住关键词语进行。
第9小题拓展升华,多数孩子也能联系实际,进行例举。
4、习作没有出现跑题现象。
22个一类文,能写清人物的特点,叙述流畅,段落分明,书写认真,结构完整。
习作满分有1人。
5、学生的书写做到了认真、工整,还有多数孩子的书写做到了美观。
全班书共扣去19分,只有1个孩子被扣3分。
三、问题所在:1、基础知识前3个大题,出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字上:威;窃窃私语的“私”,这个字没有学过,因应用的不多,所以卷子上出现了用别字代替的现象。
辨,组词有错误,实属学生不认真,考前练习指导过。
2、阅读题第5大题,课内阅读,第2小题的近义词反而出错较多,第3小题有漏题现象,围绕哪句话写的。
3、第五大题课外阅读题,对话第三种形式的加标点,失分较多,这是上学年学习过得内容,孩子们忘记得差不多了。
第5小题画出中心句,只有12个孩子做对了,今后在讲解中心句、总起句的时候,还需要加强训练。
4、习作4类作文一人,被扣去13分;3类文5人,每人被扣去8、9分;17个二类文,22个一类文。
主要问题在于人物特点没有清楚介绍出来。
5、书写被扣分-3分,只有一个孩子。
书写共扣去19分,书写训练还应该常抓不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概况本试卷题型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三部分。
试卷共120分,时间120分钟。
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考出真实而满意的成绩,更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敲响了中考的警钟。
二、命题简析、失分原因及对策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0分),该部分共三个板块,即基础知识、古诗词名篇名句默写和综合性学习,共10小题。
第一板块基础知识第1、2题为检查书写准确规范和读音字词题,属于低等层级,得分率较高,也有几个学生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为平实积累少。
第3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能力,失分率较高。
多数学生对标点符号不太关注。
第4题找出说法不正确的一句,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多数学生对所给的句子模棱两可,不能选对。
第5题排序题,部分学生不太注意细微衔接处,导致出错。
第6题没有语病的一项,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错误类型的掌握情况。
此题得分率较高。
第7题仿写题,因为经常考,学生也掌握其中的答题技巧,得分率高。
第8题名著导读。
以往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次是填空题。
但是复习时正好讲到这两题,学生答题情况良好,但也有部分学生没能正确填写。
第二板块古诗词名篇名句默写第9题考古诗文名句背默,层级较低,得分一般,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学生书写错误或不规范是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记忆不准确,没有养成良好在背诵和默写习惯,只背不写,背而不准,背与写出现了脱节现象。
教学仍需加大对学生默写名句的检查与训练力度,注重鼓励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力图引用名句;多提醒学生注意名句中的易错点;多教育学生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第三板块综合性学习第10题是综合性运用题,针对汉子书写危机分析现代人频频“提笔忘字”的原因。
此题答对三个原因中的一个即可,得分率高。
第二部分“阅读”(共40分),该部分分两大板块,即古诗文阅读和阅读理解,共8小题。
2020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及答题解析

2020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及答题解析一、选择题1.1 单选题题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悲切(bēi qiē)C. 悲戚(bēi qī)D.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答案: C解析:“踌躇”应读作“chóu chú”,“悲切”应读作“bēi qiē”,“悲戚”应读作“bēi qī”,“咄咄逼人”应读作“duō duō bī rén”。
故选C。
题目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 螳臂当车C. 名列前茅D. 名列前矛答案: A解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螳臂当车”、“名列前茅”均无错别字,而“名列前矛”中的“矛”应为“茅”,故选A。
1.2 多选题题目3:下列句子中,属于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天籁之音B. 她像一朵鲜花绽放在舞台上C. 他的智慧像火花一样闪耀 D. 他的声音像石头一样坚硬答案: A、B、C、D解析: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地表达意思。
A项把“他的声音”比作“天籁之音”,B项把“她”比作“一朵鲜花”,C项把“他的智慧”比作“火花”,D项把“他的声音”比作“石头”,均属于比喻修辞手法。
二、填空题题目4:请默写以下句子()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答案: A、B、C、D解析:这是一道默写题,要求学生准确地填写句子。
A项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项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C 项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D项出自辛弃疾的《浣溪沙》。
三、阅读理解题题目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问题1:请简述这首诗的主题。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和对英勇抗敌的将士的敬意。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考试情况概述
本次初三语文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短文回答题和作文题组成,试题难度适中,整体思想性、文化性和时代性较强。
试题分析
选择题
选择题共30道,占总分的30%。
从题目分布情况来看,阅读理解题、名著阅读题和语言知识题各占1/3。
其中,阅读理解题难度较大,需要细致阅读并理解文章原意,选出正确答案。
填空题
填空题共15小题,占总分的15%。
试题难度适中,包括语言知识和常识性知识的考查。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填空题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必须将句子理解清楚后填写正确答案。
短文回答题
短文回答题共5题,占总分的20%。
难度较大,需要理解文章大意和深层次思想,需要对文章内容有很深的把握,且回答要具体、准确。
作文题
作文题共1题,占总分的35%。
试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根据文化背景和思想价值观来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试卷评价
本次试卷总体难度适中,但阅读理解和短文回答这两部分试题难度略大。
同时试卷也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的特点,使得考生思维活跃,思想开阔。
同时期望评卷老师能在考虑学生实际分数情况之下进行公正评分,确保评分公正,防止校园舞弊现象。
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析第一大题:卷面书写(4 分)学生平时就注重了对书写的训练,所以大部分考生卷面都比往年整洁,书写端正工整,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增强,得分比往年有明显改观。
但仍有一些考生书写的工整、规范度有待提高。
第二大题:积累运用(23 分)这一大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得到16分以上,2-5选择题得分较高,第6题名句默写失分学生较多,第7题名著阅读,许多学生不了解名著内容,不能准确回答呼保义与玉麒麟具体是哪两个人物。
第三大题阅读理解(43分)9-10题诗歌鉴赏题目设置相对简单,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知和关键词语的鉴赏。
多数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掌握了答题技巧,回答较好。
11-13文言阅读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实词理解、句子翻译,学生回答较好,13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需读懂文意就能得出答案。
14-17散文阅读,题目设置难度适中,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梳理、语句的理解分析以及对文章主旨思想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答题比较条理、规范,但是出现的问题较多,平均得分在9 分左右。
14-15题考察内容与结构,学生回答较完善,失分很少。
16分析人物心理,多数学生回答一个层面,要点不全。
17题评价人物,许多学生只能答出沈老汉正直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在生意方面的精明、善于经营。
18-21议论文阅读得分相对散文阅读高。
18题指出文章论点及论证方法几无失分,19题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有部分学生回答不完整,答题的规范性需要加强。
20题是典型的议论文语句鉴赏题目,分析其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回答参差不齐。
21考查学生对“熬”这一关键词语的理解,多数学生理解准确到位,失分较少。
第四大题:写作表达(50 分)本次写作表达为命题作文《那一抹心痕》,难度适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写作素材丰富,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主要优点1.立意新颖,选材丰富。
多数文章能以小见大,反映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时代气息。
(完整)九年级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欢迎共阅
外翻译多数不得分;居住治国的条件是并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较有难度,得分较少,或不得分。
3、现代散文《真相》阅读(22分,浅显易懂而富有哲理,反映当代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作者美好的生活追求——爱的主题。
因此学生读本文有生活感触和情感体验,容易完成阅读题目,难度不大,失分率低。
4、议论文《别让速成毁了匠心》阅读(12分主要测试的是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及作用。
虽
然才刚刚讲过,但学生掌握不牢固,答题没能答到要点,所以失分也挺多。
5、名着阅读题(5分)考名着判断题选择对错和《骆驼祥子》文段内容的理解生学生虽然大部分都看过,但大都遗忘,所以完成也不好。
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此题平时练得少,学生作答,答不到要点,失分严重。
(三)作文题(60分《财富》,是材料性命题作文。
纵览作文考试情况: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语言生动,言辞流畅,富有情感,字迹也漂亮、工整;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材陈旧,无新意,也缺乏迷人的文采,缺少对细节的精妙刻画,语言枯燥,叙事平直;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
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题材。
③“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组材方面要多推敲,探究如何更好地安排写作顺序、组织好材料、处理好详略、突出文章的重点等。
尤其是学会多角度构思,如从横向、纵向方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注重平时的引导。
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并贯穿到平时的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中。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与反思总结 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实例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与反思总结一、试卷分析在初三语文期末试卷中,我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 阅读理解题初三语文期末试卷重点涵盖了阅读理解题,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分为短文阅读和长篇阅读,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文本,如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
通过阅读理解题,学生可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作文题初三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作文题通常涉及社会热点话题、文学作品的赏析或写人、写景等。
作文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遣词造句准确得体,思维逻辑清晰有条理。
通过作文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古诗文鉴赏题初三语文试卷中的古诗文鉴赏题要求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
学生需要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和阅读,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的主题等。
古诗文鉴赏题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要求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文学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从初三语文期末试卷的表现和反馈中,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应试能力进行了反思,并总结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 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理解题上,我发现自己在理解文本细节和把握文章主旨方面还有待提高。
有时候我会陷入细枝末节的细节中,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意思。
因此,我需要加强对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理解,培养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
2. 作文表达与思维能力在作文题上,我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层次的清晰度方面还有待提高。
有时候我会在表达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或者思路不够连贯,缺乏逻辑性。
因此,我需要多读优秀的文章,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通过写作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古诗文鉴赏能力在古诗文鉴赏题上,我发现自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有时候我会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不够,影响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因此,我需要多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学习和掌握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和鉴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1、本试卷题型为语言积累与运用题、阅读理解题与作文,分值分别为25分、45分、30分。
满分100分。
试卷总体难度中等,紧紧围绕教材重点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命题,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一定的分数区分度。
2、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的题目,直接考察学生对书后生字词的掌握,对古诗文的背诵与记忆,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对文字大意的概括,贴合教材与现实的紧密关系。
3、注重考察学生多种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试卷中,分为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初三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文体,在期末考试中有所体现,同时覆盖学生比较熟悉的记叙文,考察的课内文言文也是近年来中考的重点篇目,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4、作文题目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不少学生能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叙事手法多样灵活,高分作文比较多。
二、做得较好的试题及原因分析
1、纵观学生的试卷,做得较好地试题为:基础部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以及作文。
2、原因分析如下:
(1)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始终将字词的理解运用和课内文言文背诵作为重点,经常利用早读课给学生听写课后字词,默写课文,利用正课给学生讲解病句,总结积累知识要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字词功底较为扎实。
课内文言文也是教学重中之重,让学生反复记忆,并经常以中考原题佐之,使学生如临实景,增加实战经验。
(2)将随笔融入到学生的日常作业中,使学生形成时常动笔的习惯,做到提笔有话说,看到题目之后心里就能有思路。
故而此次作文学生整体进步较为明显。
三、做得较差的试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试卷中做得较差的试题为:古诗文默写以及议论文阅读相关题目。
2、原因分析如下:
(1)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古诗文背诵都被作为教学重点,但有些学生始终如法克服懒惰等学习陋习,无法跟进教学进度,个别学生不细心,造成古诗文默写题失分较高,有学生几乎一字未写,有学生个别字出错。
(2)议论文阅读中有道题目考察论证方法,学生失分较高,普遍学生没有读懂原句,将“比喻论证”的关键字“如”看作是“人名”,导致答非所问,南辕北辙。
四、对策及教学反思
1、端正学生态度。
有初三学生在进入复习阶段开始出现怠惰情绪,作业得过且过,不能把所有的心思用到学习上。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这最后一学年的初中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复习阶段学习方法的过程引导。
2、注重重点,提高能力。
针对中考的重点,指定行之有效地教学计划,注重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背诵内容一定要熟记,保证会就一定可以写对,同时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
3、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注重学生的积累。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读多写,关注周边环境,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世界。
开阔眼界,开阔胸怀。
4、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作为教师,应从教学实际着手,切实指定计划,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45分钟要质量,克服自我松散、懈怠的不良情绪,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