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A 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 姓名: 层次: 专科类别: 网教 专业: 公共课 201 5 年 6月课程名称【编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 A 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一、解释题:(选做其中四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及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定义:能够创造、带来新增价值的价值附着物叫做资本。
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
广义上,资本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精神和信用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3、民主: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
4、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刚刚相反。
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
5、马克思主义:6、科学发展观:7、资本的有机构成:8、社会基本矛盾:二、辨析题:(选做其中四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答:正确。
这句话的合义,它强调一切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是作为过程存在的,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2、剩余价值就是凝集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答:错误。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
3、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内在的、真实的规律与本质。
答:错误。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自然地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
答:错误。
必须由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发起革命。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2019年3月
课程名称【编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选做8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何认识理性话语意识与公共文明社会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2、答: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答: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4、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5、答: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它体现了质与量的对立统一.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坚持适度原则。
6、答:二者对立。1)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2)一切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都是先验论。
7、答: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课后习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 年新版)课后习题答案〇绪论0.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p2-4,10-1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开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知识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等,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
特征:①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②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③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二不断发展的学说;④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⑤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0.2.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第一,马克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
马克思在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 为了这一崇高理想,马克思付出了很多。
马克思在伦敦的时候,经济上很困顿,没钱买面包,没钱付房租,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家具来维持生活。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

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
7、在社会的转型期,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利己与利他的价值矛盾?答:坚持马哲的观点,即辩证的,社会的,历史的和唯物的观点和方法论。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8、如何正确而科学地认识民主的本质。
答:所谓民主,其本质就是强调"民意至上”。
然而民意,必须从质和量的两个角度来看待。
从质上讲,民意应该是代表社会主流发展趋势的"公意”,从量上讲,民意应该是体现社会绝大多数人意愿的"众意”。
只有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体现社会的民意。
所以,民主应该是国家权力的民主、制度形态的民主、公民权利的民主的有机统一,才能既保证人民权利的有效实现,又保证国家权力的健康运行。
9、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依据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0、怎样正确地区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波动?二者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答: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主要源自内在传导和外部冲击。
内在传导主要是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波动影响。
2018年西南大学[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8年西南大学[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659774a45177232f60a269.png)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并说明其给人们的现实警示。
2)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的相对过剩的关系。
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并说明问题一个巴掌扇出了“阿拉伯之春”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市民布瓦吉吉到集市卖菜。
女城管法蒂娅以无经营许可为由罚款10第纳尔(约45元人民币)。
没收磅秤,掀翻菜车,并扇了一巴掌。
布瓦吉吉愤然到市政大楼陈情,被禁止进入。
于1月4日自焚身亡。
2011年1月13日,同情布瓦吉吉的抗议者涌上街头,要求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下台。
14日晚上,本·阿里逃离突尼斯,终结23年的统治……此后,这场“颜色革命”迅速蔓延到中东各国,引起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乃至全世界的不稳定。
(1)这个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这个事件给我们党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有何联系?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答案一、简答题:(选做8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如何认识理性话语意识与公共文明社会的关系?答: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矗——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相互联系的形式获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的基本形式。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片面性与主观性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答: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18春【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春季作业主观题答案8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发展成果,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89、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参考答案: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是把所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贮存起来,而是将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即扩大再生产。
这种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导致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资本排斥劳动力的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就会相对减少,必然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90、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反对教条主义的照本宣科、反对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反对实用主义的断章取义。
确立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
9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无产阶级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哪些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参考答案: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以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动摇。
主要教训是:第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长期、艰巨的过程。
切忌犯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
第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切忌简单、机械地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第三,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不的单一的纯粹的过程,它会受到国际关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对外开放,充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去,自我封闭与保守地搞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18秋西南大学《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判断题1、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B.×判断题2、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普遍的矛盾。
A.√B.×判断题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A.√B.×判断题4、剩余价值就是凝集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A.√B.×判断题5、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内在的、真实的规律与本质。
A.√B.×判断题6、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自然地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
A.√B.×判断题7、事物的假象就是人对事物产生的错觉。
A.√B.×判断题8、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则是以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A.√B.×判断题9、正确的审美原则必须坚持实践原则与体验原则的统一,生活原则与修养原则的统一。
A.√B.×判断题10、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科学文化的创造活动。
A.√B.×判断题11、抽象可能性就是不可能.A.√B.×判断题12、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
A.√B.×判断题13、物质就是存在,所以存在就是物质.A.√B.×判断题14、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A.√B.×判断题1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A.√B.×判断题16、促使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工人运动是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A.√B.×判断题1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A.√B.×判断题1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B.×判断题20、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且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学科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有机统一并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基本观点——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基本方法——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9世纪40年代社会根源、阶级基础、思想根源/ 15 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和德国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9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4年第二次起义 1836年英国爆发全国性工人运动,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效用或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范畴。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11、什么是不变资本?什么是可变资本?
12、垄断的实质是什么?
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产生垄断,这是是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4、如何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真正内涵?
答:和谐社会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的关系,达到生态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思想和谐,使整个社会文化包容、价值兼顾、机会均等、权利公平、社会公正、政治昌明。
5、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对于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有什么重要的理论意义?
15、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什么主要内容?
答: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改革开放与开拓创新的时代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崇尚理性与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荣辱观,积极健康与追求高尚的审美观等。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3、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以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动摇。
1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列主义、禁用词语思想、理论中的一以贯之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列主义、禁用词语思想的理论一脉相承,不仅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坚持和发展。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和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思想的自觉性,而且对中国中国党人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又十分重要的意义。
5、什么是事物的度?认识事物的度有何实际义?
6、先验论与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7、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答: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以客体属性为衡量尺度,而达到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状态。
8、“五讲四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具体的内容是:“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并说明问题
一个巴掌扇出了“阿拉伯之春”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市民布瓦吉吉到集市卖菜。女城管法蒂娅以无经营许可为由罚款10第纳尔(约45元人民币)。没收磅秤,掀翻菜车,并扇了一巴掌。布瓦吉吉愤然到市政大楼陈情,被禁止进入。于1月4日自焚身亡。
2011年1月13日,同情布瓦吉吉的抗议者涌上街头,要求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下台。14日晚上,本·阿里逃离突尼斯,终结23年的统治……此后,这场“颜色革命”迅速蔓延到中东各国,引起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乃至全世界的不稳定。
(2)资本积累导致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资本排斥劳动力的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就会相对减少,必然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因此,人口的增长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完全能够容纳人口的增长的。
10、根据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说明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
三、分析题:(选做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根据下列提供的图示和数据,按要求进行分析: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并说明其给人们的现实警示。
2)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的相对过剩的关系。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2018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B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选做8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何认识理性话语意识与公共文明社会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7、坚持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对于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8、正确认识文化的本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人文素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只有正确认识文化的真正本质,才可能有建设先进文化的正确策略,由于有些地方对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建设出现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庸俗主义之风。因此,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实干作风,贯彻以人为本,树立高尚境界。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人文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价值。
二、论述题:(选做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当代社会日益功利化的趋势下,学习哲学理论还有意义吗?
2、如何客观理性地评价形而上学思想?
3、在哲学上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重要的社会意义?
答: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社会意义:第一,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就如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还有十年磨一剑,就是这样的道理,第二,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一如暴风雨来临前,仿佛全世界都进入了无尽的静止之中,何曾想,这却是蓄积,只为那猛烈运动的一刹那。在中国古代社会当中,前朝的昏庸暴政,可以看做是一种发展的相对静止,老百姓组织的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旦达到了量的积累,那么爆发只是在一瞬间。所以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持发展的运动。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
(1)这个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这个事件给我们党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有何联系?
答:
(1)这完全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思想。人类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从1804年开始的,这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夜,由于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同时,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也给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才能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答:意识的本质: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来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劳动创造的。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总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尊重规律,理性发展;坚持联系,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永恒发展;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9、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1)社会历史观的内涵历史观是关于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社会历史观是对社会科学的综合与概括,社会科学是社会历史观的基础;而社会历史观一旦产生又能反过来影响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根据在于: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历史观则相反,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第四,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决定的是对社会历史现象的不同解释和认识上的分歧的根源。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对社会经济有什么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6、在社会生活中,坚决批判与抵制实用主义的真理标准观有什么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