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铁路电力设计规范是指在铁路电气化系统设计、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1. 设计目标:铁路电力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铁路运行提供稳定、可靠、高效的电力供应,确保列车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具体目标包括减少电力损耗、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电质量、保障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可靠。
2. 线路设计:铁路电力线路的设计要遵循电气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线、设立合理的变电站、设置适当的保护装置等。
线路设计应考虑环境条件、负荷需求、电气安全等因素,并符合国家相关电气设计标准。
3. 变电站设计:变电站是铁路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需要确保其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变电站的设计包括主变压器、配电装置、保护装置等的选型和配置。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负荷需求、备用容量、自动化控制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维护规范。
4. 电气设备选择与配置:铁路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选择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运行需求。
电气设备的配置要合理,避免过度投资和浪费。
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要符合制造商的技术要求和相关规范。
5. 电气安全措施:铁路电力设计规范要求制定相应的电气安全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包括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接地装置、绝缘监测等。
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对环境和人员的保护,制定应急预案和灾害恢复措施。
6. 运行与维护:铁路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是保证供电质量和设备安全的关键。
设计规范要求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和设备维护计划。
运行人员要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7. 规范更新:铁路电力设计规范需要定期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标准的发展。
更新工作应充分考虑实际运行情况和需求变化,经过评估和验证后再进行调整和修改。
总之,铁路电力设计规范是保证铁路电力系统稳定、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依据。
设计人员和运维人员要严格遵循规范要求,确保设计与实际工程相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规范,以适应铁路运营的需求。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设计规1总则1.0.1为统一铁路电力工程设计标准,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和《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做到安全适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维护方便,制订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铁路110kV及以下的电力工程设计。
当铁路电力工程电压等级为110kV 以上时,应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设计。
本规不适用于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
1.0.3铁路电力供应与铁路行车和运输安全密切相关,是铁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电力供应应满足与铁路运输相关的各个等级负荷的用电需要。
1.0.4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年度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
电气设备的房屋和场地、高压电力线路应按远期的用电量确定;低压电力线路应按近期的用电量确定;其它电力设施及电气设备应按交付运营时的用电量确定,适当考虑发展。
1.0.5铁路电力设计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能源政策,积极采取节能措施,降低电能消耗。
1.0.6铁路电力设计应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节约土地。
1.0.7铁路电力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技术。
积极推广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严禁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技术和工艺。
1.0.8铁路电力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公共电网 Public Distribution Network面向社会提供电能的电力网。
2.0.2外部电源 External Distribution System铁路供配电系统以外的能够向铁路用电负荷供电的电源。
包括公共电网、公共电网以外的发电厂、变电站及输配电线路。
2.0.3专盘专线 Independent External Power Supply做为外部电源的发电厂或变电站向铁路用电负荷供电的专用开关柜和向铁路供电的电源线路的统称。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总10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铁路电力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统一铁路电力工程设计标准,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和《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做到安全适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铁路110kV及以下的电力工程设计。
当铁路电力工程电压等级为110kV 以上时,应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
1.0.3铁路电力供应与铁路行车和运输安全密切相关,是铁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电力供应应满足与铁路运输相关的各个等级负荷的用电需要。
1.0.4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年度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
电气设备的房屋和场地、高压电力线路应按远期的用电量确定;低压电力线路应按近期的用电量确定;其它电力设施及电气设备应按交付运营时的用电量确定,适当考虑发展。
1.0.5铁路电力设计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能源政策,积极采取节能措施,降低电能消耗。
1.0.6铁路电力设计应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节约土地。
1.0.7铁路电力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技术。
积极推广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严禁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技术和工艺。
1.0.8铁路电力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公共电网 Public Distribution Network面向社会提供电能的电力网。
2.0.2外部电源 External Distribution System铁路供配电系统以外的能够向铁路用电负荷供电的电源。
包括公共电网、公共电网以外的发电厂、变电站及输配电线路。
2.0.3专盘专线 Independent External Power Supply做为外部电源的发电厂或变电站向铁路用电负荷供电的专用开关柜和向铁路供电的电源线路的统称。
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漫长的铁路线上,列车如同雄鹰翱翔,迅捷地穿梭于山川和平原之间。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精心设计和高质量的铁路电力工程。
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作为确保铁路线路稳定运行和安全的核心环节,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出发,对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进行细致探究。
一、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的深度分析1. 设计基础要素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从根本上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此,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电网结构、线缆敷设、输变电设备以及保护装置等诸多基础要素。
其中,电网结构的合理设计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线路长度、电力负载、地质条件以及环境因素,以确保电力传输的顺畅与稳定。
2. 电力传输与供应为确保列车正常行驶,稳定和高质量的电力供应是必不可少的。
在铁路电力工程中,设计师需要合理规划输电线路,以减少能量损耗和电力波动。
合理选择输电线材、绝缘子以及变电站设备等,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设计师需要根据特定区域的气候条件,对线路进行绝缘降温设计,以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
3. 安全与保护装置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设计师需要合理配置保护装置,并建立完善的监控和报警系统。
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以及漏电保护等装置的设置,在故障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检测和切断电路,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铁路电力工程工艺质量标准的广度探究1. 施工工艺铁路电力工程的施工工艺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和工艺流程。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 工艺质量标准工艺质量标准是评判铁路电力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工艺质量标准中,设计师需要准确规定各个环节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与工艺质量标准探讨》一、引言铁路电力工程是铁路运输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更是影响着整个铁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本文将从铁路电力工程的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出发,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二、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1. 电力工程概述铁路电力工程是指通过电气设备将电能传输到铁路牵引线路,以满足铁路机车牵引、信号系统、照明等用电需求的工程。
其细部设计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结构、线路铺设、设备选型、接地保护等方面内容。
2. 设备选型与布置在铁路电力工程的细部设计中,设备选型和布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针对牵引变压器、断路器、接触网等设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并合理布置在铁路线路上。
3. 线路参数计算与布置除了设备选型外,铁路电力工程的细部设计还需要对线路参数进行精确计算和合理布置,以确保电能传输和分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铁路电力工程工艺质量标准1. 施工工艺标准铁路电力工程的工艺质量标准是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流程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的保障。
电缆敷设、接线接地、设备安装等工艺标准都需要严格执行,以确保铁路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2. 设备检测与验收标准在铁路电力工程完成后,设备的检测与验收标准是保证设备性能和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的设备检测与验收,才能确保铁路电力工程的工艺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 运行维护标准铁路电力工程的运行维护标准是保障铁路电力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其中包括设备巡检、故障处理、维护保养等内容,确保铁路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与工艺质量标准的探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其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性。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铁路电力工程的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仍然面临着挑战和改进空间,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铁路电力工程的从业者,我深知其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对铁路系统运行的重要性。
铁总标准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UDC中国铁路总公司标准Q BP Q/CR XXX-201X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electric power(征求意见稿)201X- 发布 201X- 实施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前言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4)4 供配电系统 (5)4.1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5)4.2 电源及电压选择 (7)4.3 系统配置 (11)4.4 电能质量和无功补偿 (15)5 变、配电所 (17)5.1 一般规定 (17)5.2 所址选择及所区布置 (17)5.3 电气主接线、设备选择及布置 (19)5.4 变电台和箱式变电站 (23)5.5 测量表计、继电保护配置 (24)6 光伏发电系统 (29)6.1 一般规定 (29)6.2 系统配置与电气设计 (31)6.3 设备布置和安装 (38)6.4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40)7 应急柴油发电站 (43)7.1 一般规定 (43)7.2 系统配置与电气设计 (43)7.3 站址选择与设备布置 (46)7.4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49)8 电力远动系统 (52)8.1 一般规定 (52)8.2 系统设计 (52)8.3 系统功能及信息量 (54)8.4 远动通道及远动通信规约 (55)8.5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56)8.6 工作条件及环境要求 (56)8.7 电源 (56)9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57)9.1 一般规定 (57)9.2 系统设计 (58)9.3 系统功能 (61)9.4 硬件、软件配置 (63)9.5 布线 (64)10 架空电力线路 (65)10.1 一般规定 (65)10.2 路径选择 (65)10.3 气象条件 (66)10.4 导线选择及线路架设 (67)10.5 绝缘子和金具 (70)10.6 杆塔、拉线和基础 (72)10.7 开关设备 (74)10.8 安全距离及交叉、接近 (75)11 电缆线路 (85)11.1一般规定 (85)11.2 电缆选择 (85)11.3 电缆敷设 (86)11.4 电缆附件及其他 (90)12 低压配电 (93)12.1 一般规定 (93)12.2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93)12.3 动力配电和控制 (98)12.4 照明配电和控制 (102)13 电气照明 (109)13.1 一般规定 (109)13.2 照明技术标准 (109)13.3 照明设计要求 (117)13.4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124)13.5 照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126)14 铁路专用设施及特殊场所供电及照明 (128)14.1 铁路桥梁供电及照明 (128)14.2 铁路隧道供电及照明 (129)14.3 空调车和动车组地面电源及检修供电 (133)14.4 集中式UPS供电系统 (134)15 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电气设计 (137)15.1 寒冷环境 (137)15.2 高原和其他高海拔区域 (138)15.3 冻土地区 (140)16 防雷及接地 (142)16.1 一般规定 (142)16.2 电力装置防雷 (142)16.3 电力装置接地 (143)17 电气节能与环保 (146)17.1 一般规定 (146)17.2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146)17.3 电气照明的节能 (146)17.4 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的节能 (147)17.5 控制和管理系统节能 (147)17.6 环境保护 (147)18 接口设计 (149)18.1 一般要求 (149)18.2 电力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接口 (149)18.3 铁路供配电系统与外部电源的接口 (149)18.4 供配电系统与其他设备的接口 (149)18.5 照明接口设计 (150)19 电力运营管理机构设计及工器具配置 (151)19.1 电力运营管理机构的设计 (151)19.2 工器具配置 (152)附录A 铁路用电负荷等级划分规定 (154)附录B 典型气象区 (158)附录B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159)附录C 外壳防护等级分类 (160)附录D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 (162)附录E 低压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 (165)附录F 接地电阻最高限值(Ω) (166)附录G 中国气候类型的区域分布图 (167)本规范用词说明 (168)引用标准名录 (169)1总则1.1.1为统一中国铁路总公司电力工程设计标准,做到安全适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
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1.0.1修改条文。
本条文确定规范制订的目的,较原条文增加了贯彻执行《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的内容,因为《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国铁路技术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体现了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高技术准备水平的要求,是铁路技术发展的纲要文件。
所以贯彻《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对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0.2修改条文。
本规范主要针对标准轨距铁路的客运专线、货运专线及客货共线铁路110kV及以下的电力工程设计制订的,其它铁路可按照本规范的原则执行。
本规范增加了有关66 kV和110kV电压等级的条文,扩大了适用范围。
规定适用于“铁路110kV及以下的电力工程设计”,主要是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铁路特大型客站及枢纽随着用电设备的增加,用电量越来越大,设35kV变电所或10kV配电所在技术经济上已不合理。
(2)有些地区的供电部门将110kV变电站交用户管理,要求铁路部门自建110kV铁路变电站,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损耗,合理使用电力资源。
(3)在变压器装机容量超过5000kV A的地区,建立35kV 、66 kV 或110kV铁路变电站,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运营费用。
(4)铁路用电负荷的特点是分布于铁路沿线,小而分散,一般来说,修建110 kV以上变电站技术经济不合理。
(5)到目前为止,铁路电力还没有110 kV以上独立变电站。
1.0.3新增条文。
本条文明确了铁路电力供应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地位。
根据国家标准,铁路用电负荷可划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三个不同等级,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合理采用不同的供电标准。
1.0.4 修改条文。
本条文是根据铁建设【2003】76号《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制定的。
在设计变、配电所电气设备的房屋和场地、高压电力线路时按远期运输性质和远期用电量设计或预留远期发展条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发展时期新型用电设备会越来越多,用电量会越来越大,变、配电所电气设备的房屋和场地、高压电力线路、如果不按运输性质和远期用电量设计或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势必会在10~20年左右的时间,甚至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出现变、配电所重建和整个系统改造的工程,不但会增加很多工程量,还会造成很大浪费。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第二篇接触网施工第十二章接触网平面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主要设计文件之一,是施工中应用最广的重要设计依据,认真弄懂和记清这些图例,学会看平面布置图对于我们掌握和了解线路情况,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节接触网图例接触网的各种设计图是以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学为基础,加上接触网的各种特殊制图标记所组成,接触网图例:第二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识别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是掌握接触网施工的最基本技巧之一,除了要懂得接触网的图例及工程制图处,还要对接触网专业表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分别介绍站场、区间及隧道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一、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实际路状态相符,其比例一般大站为1:1000,小站为1:2000。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上应包括:1、全部电化股道(近期及远期)、与接触网架设有关的非电化股道。
2、股道编号及线间距、(股道编号应与运营部门编号一致)。
3、道岔编号、型号及出站道岔的中心里程(道岔编号与型号应与实际状况相符,不符的需做出说明);4、曲线起讫点,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及总长;5、桥梁名称、中心里程、总长、孔跨式样及结构型式;6、隧道名称、起讫里程及总长;7、涵管、虹吸管、平交道、地道、天桥、跨线桥、架线渡槽等中心里程及高度、宽度;8、站场的名称、中心里程、站台范围及与架设接触见解关的建筑物(如站舍、雨棚、仓库、搬道房、水鹤、起、煤台及上下挡墙等);9、进站信号机的位置及里程。
站场平面布置图图面上应主要内容有:1、支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跨距、位置、号码及数量。
2、支柱类型及侧面限界。
3、锚段号、锚段长度及起讫杆号、下锚方式;4、地质备件、基础及横卧板。
5、拉出值(拉出方向、拉出值大小)及导线高度;6、支持装置及安装图号、软横跨节点;7、设备安装及其位置(结、限界门、避雷器、隔离开关分段分相绝缘器等);8、附加导线的走向、位置;设备及安装图号;9、起测点位置及校核点;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的说明应包括:1、设计依据及现场测量时间、修改说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DC中国铁路总公司标准Q BP Q/CR XXX-201X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electric power(征求意见稿)201X- 发布 201X- 实施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前言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4)4 供配电系统 (5)4.1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5)4.2 电源及电压选择 (7)4.3 系统配置 (11)4.4 电能质量和无功补偿 (15)5 变、配电所 (17)5.1 一般规定 (17)5.2 所址选择及所区布置 (17)5.3 电气主接线、设备选择及布置 (19)5.4 变电台和箱式变电站 (23)5.5 测量表计、继电保护配置 (24)6 光伏发电系统 (29)6.1 一般规定 (29)6.2 系统配置与电气设计 (31)6.3 设备布置和安装 (38)6.4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40)7 应急柴油发电站 (43)7.1 一般规定 (43)7.2 系统配置与电气设计 (43)7.3 站址选择与设备布置 (46)7.4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49)8 电力远动系统 (52)8.1 一般规定 (52)8.2 系统设计 (52)8.3 系统功能及信息量 (54)8.4 远动通道及远动通信规约 (55)8.5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56)8.6 工作条件及环境要求 (56)8.7 电源 (56)9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57)9.1 一般规定 (57)9.2 系统设计 (58)9.3 系统功能 (61)9.4 硬件、软件配置 (63)9.5 布线 (64)10 架空电力线路 (65)10.1 一般规定 (65)10.2 路径选择 (65)10.3 气象条件 (66)10.4 导线选择及线路架设 (67)10.5 绝缘子和金具 (70)10.6 杆塔、拉线和基础 (72)10.7 开关设备 (74)10.8 安全距离及交叉、接近 (75)11 电缆线路 (85)11.1一般规定 (85)11.2 电缆选择 (85)11.3 电缆敷设 (86)11.4 电缆附件及其他 (90)12 低压配电 (93)12.1 一般规定 (93)12.2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93)12.3 动力配电和控制 (98)12.4 照明配电和控制 (102)13 电气照明 (109)13.1 一般规定 (109)13.2 照明技术标准 (109)13.3 照明设计要求 (117)13.4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124)13.5 照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126)14 铁路专用设施及特殊场所供电及照明 (128)14.1 铁路桥梁供电及照明 (128)14.2 铁路隧道供电及照明 (129)14.3 空调车和动车组地面电源及检修供电 (133)14.4 集中式UPS供电系统 (134)15 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电气设计 (137)15.1 寒冷环境 (137)15.2 高原和其他高海拔区域 (138)15.3 冻土地区 (140)16 防雷及接地 (142)16.1 一般规定 (142)16.2 电力装置防雷 (142)16.3 电力装置接地 (143)17 电气节能与环保 (146)17.1 一般规定 (146)17.2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146)17.3 电气照明的节能 (146)17.4 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的节能 (147)17.5 控制和管理系统节能 (147)17.6 环境保护 (147)18 接口设计 (149)18.1 一般要求 (149)18.2 电力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接口 (149)18.3 铁路供配电系统与外部电源的接口 (149)18.4 供配电系统与其他设备的接口 (149)18.5 照明接口设计 (150)19 电力运营管理机构设计及工器具配置 (151)19.1 电力运营管理机构的设计 (151)19.2 工器具配置 (152)附录A 铁路用电负荷等级划分规定 (154)附录B 典型气象区 (158)附录B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159)附录C 外壳防护等级分类 (160)附录D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 (162)附录E 低压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 (165)附录F 接地电阻最高限值(Ω) (166)附录G 中国气候类型的区域分布图 (167)本规范用词说明 (168)引用标准名录 (169)1总则1.1.1为统一中国铁路总公司电力工程设计标准,做到安全适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1.1.2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电力工程设计。
1.1.3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应贯彻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采取节能措施,降低电能消耗,并应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节约土地。
1.1.4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应结合社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安全、可靠、先进、节能和便于维护的技术和装备。
1.1.5铁路电力工程设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
1.1.6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应针对相关致灾因素和安全隐患,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条文说明】对于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常见致灾因素和安全隐患主要有冰、雪、风、洪水、地震、泥石流、滑坡、塌陷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电击等潜在事故。
1.1.7铁路电力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公共电网public distribution network面向社会提供电能的电力网。
2.0.2外部电源external distribution system向铁路供配电系统供电的电源,包括公共电网及其他电网的电源。
2.0.3后备电源extra electric source从重要一级负荷的双重电源同时失电至恢复正常供电或用电设备允许停止工作的时间内,用于继续供电的电源。
2.0.4低压配电系统 low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工频1000V及以下铁路电力配电设施的统称。
2.0.5综合负荷电力贯通线路high-voltage power line along the railway for all electric loads以铁路沿线各类中小负荷为主要供电对象,由相邻变、配电所以互为备用方式供电的高压电力线路。
2.0.6一级负荷电力贯通线路high-voltage power line along the railway for first electric loads以铁路沿线一级负荷为主要供电对象,由相邻变、配电所以互为备用方式供电的高压电力线路。
2.0.7变电所 substation室内变电所、箱式变电站、杆架式(落地式)变电台的统称。
2.0.8变配电所 substation and distribution station带有高压配电功能的变电所。
2.0.9光伏发电系统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ng System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又称光伏电池发电系统,简称PV系统。
按与公共电网的关系,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2.0.10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Grid-connected PV System与公共电网相联接的光伏发电系统。
2.0.11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Stand-alone PV System未与公共电网相联接的光伏发电系统。
又称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
2.0.12光伏电池方阵 PV cell array由若干个光伏电池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2.0.13光伏建筑一体化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在建筑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并通过专门设计,实现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的良好结合。
3基本规定3.1.1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设计,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供电方式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亦可采用分散供电方式、集中供电和分散供电相结合的方式。
【条文说明】集中供电是指对工程项目的整条铁路线或区段,集中引取外部电源,通过构建内部配电网,如电力贯通线路,长距离配电干线等方式,为分布各处的铁路负荷供电。
分散供电是指不修建贯通线路、长距离配电干线等,各负荷点或地区分别引取外部电源的供电方式。
3.1.2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年度分为近期和远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
电气设备的房屋和场地、高压电力干线应按远期用电量确定;低压电力线路应按近期用电量确定,其中能确认远期需求的低压硬母线式干线,应按远期用电量确定;其它电力设施及电气设备宜按交付运营时的用电量确定,适当考虑发展。
3.1.3铁路供配电系统属不同单位管理时,分界点处电力设施的设置应方便管理。
【条文说明】不同单位管理的分界通常包括:1 不同铁路局(公司)、供电段(或其他管理机构)之间的分界。
2 供电段(或其他管理机构)与用户之间的分界。
3.1.4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应根据运营管理需要,合理设置计费装置及必要的内部考核计量装置或系统。
3.1.5改建工程应根据既有电力设施及与其相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质量、使用年限、安全可靠程度等情况,充分利用符合使用条件的既有设施。
3.1.6铁路电力运营管理机构的设置,应符合电力设施管理和维护的要求。
3.1.7铁路电力设计应注重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协调和接口衔接;既有线改造电力设计应注重新旧设备的衔接。
4供配电系统4.1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4.1.1铁路用电负荷根据供电可靠性要求及中断供电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或影响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害时。
2)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3)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的用电单位正常工作、造成铁路运输秩序严重混乱时。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2)中断供电将影响较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影响铁路正常运输时。
3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为三级负荷。
【条文说明】本条是依据国标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制定的。
用电负荷分级的意义,在于正确地反映它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界限,以便恰当地选择符合实际水平的供电方式,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保护人员生命和设施的安全。
负荷分级主要是从安全和经济损失两个方面来确定。
安全包括了人身生命安全和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的安全。